回覆列表
  • 1 # 紫夢手記碧雲天

    這是一個比較有難度的問答,因為要熟悉各“大家”的書帖容易但若能看出區別及引申至書法者的個性及想法上卻是有些難度的

  • 2 # 半清堂

    先說一下米芾。米芾宋朝人,是書法史上的頂級書法大家。其書法號稱八面出鋒。沉著暢快淋漓。早年書法主要學習唐人,後學晉人書法,以王羲之為主。一生書法成就很高,然而在繪畫上的造詣不亞於書法。繪畫史上有米家山水獨樹一幟。米芾說書法不入晉人格專門有一個貼的。

    此貼就是米芾主張書法要有晉人的格調。晉的書法是什麼格調呢。主要還是和當時的歷史背景有關。東晉和十六國長達100餘年的南北對峙,是西晉末年曆時16年之久的八王之亂的直接結果。對於政治經濟,這是一場災難;而對於書法來說,這種歷史變遷所引起的一系列外在條件的更新,卻是一個發展機遇。隨晉室南遷的世家大族,在嚴酷的政治現實面前,需要心靈的解脫,於是,他們拋棄繁瑣經學,透過服藥、飲酒、遊心自然、清談、乃至寄情書法等生活方式,開拓了一片與漢代讀書人很不相同的生活空間。書法在世家大族流風相扇、競能鬥勝中,表情達性的功能被強化,含蘊的內涵得到擴充套件,獲得了長足的進步。以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為代表的東晉行、草書,不僅使行書作為一種字型完全定型,而且本身在藝術上樹立了歷史的新高峰,成為一個時代精神生活的標誌,在書法史上巍然聳立,至今仍熠熠生輝。

    至於說一筆書,如果從書法的專業講只能說筆畫連綿不斷猶如一筆完成,其意義在於很少斷筆,但不是沒有隔斷,只是很少而已。沒有一個書法作品是一筆不斷完成的。畢竟一片作品還要分幾排去寫,不想斷也會斷開。至於學習一筆書,我覺得先從魏晉書法臨習開始。然後才能知道如何用筆如何連帶怎麼安排章法佈局。這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準確地說書法不同於寫字。寫字是要工整清晰,然而書法重要在於用字去體現作者的內心完全是兩回事。就像畢加索梵高的畫一樣,很少具象。作者每日心情可能都不一樣所以作品風格完全不同。王羲之蘭亭序俊逸瀟灑,仙風道骨。喪亂帖以用筆果決挺勁,結體縱長,輕重緩疾極富變化,書寫時先行後草,時行時草,可見其感情由壓抑至激越的劇烈變化。

    所以對於一筆書法學習可以先從基礎學起。以上言論為一家之言,不當之處請指教。

  • 3 # 真誠QQQ

    宋代的書法特點是“尚意”。但米芾卻在尚意的同時也是晉人書法的追隨者。甚至可以用“痴迷”來形容。

    記得有一次,他為了仕途去拜謁當朝宰相蔡攸,此人也是歷史上的奸臣,其父為大奸臣蔡京,故有榮華富貴,更藏古今書畫名品,有幸與宰相乘舟懇談,以米芾的才情和機智,一定可以博得相爺開心,於是乎,蔡攸拿出來王羲之《破羌帖》共欣賞。這一下了不得,米芾如獲至寶,米芾頓時像打了雞血一般失態了,其實一開始,還保持著他的矜持,作為被書畫耽擱了的生意人,米芾想用自己的藏畫與宰相交換,但對方就是不肯,幾個回合的交鋒,米芾知道來軟的是沒用的,於是就來了一出歷史有名的投江逼宰相的故事,“若不見從,某即投此江死矣!”可見他對晉人的書法,對於二王書法的有多痴迷。

    至此,米芾手上已經有了王羲之《破羌帖》、王獻之《十二月帖》、謝安《八月五日帖》。而且他做了落款評價。

  • 4 # 墨兵指揮

    “晉人格”一說出自米芾的書論,其《論草書》中雲: 草書若不入晉人格轍,徒成下品。張顛俗子,變亂古法,驚諸凡夫,自有識者。懷素少加平淡,稍到天成,而時代壓之,不能高古。高閒而下,但可懸之酒肆,光猶可憎惡也。這則書論體現了米芾 崇晉卑唐 的書學觀。

    米芾臨學的王獻之“一筆書”作品主要有《鵝群帖》、《大道帖》、《中秋帖》、《盛制帖》及在《臨沂使君帖》、《張季明帖》、《李太師帖》、《承天帖》《夏英公帖》、《陋幫帖》等作品中偶爾出現的一筆書。

  • 5 # 玉壺存冰心

    所謂晉人格,或許就是能達到晉人書寫的那種灑脫與筆意,那種純粹的晉人風骨,漂逸靈動。真正達到書寫的要求,不是刻意的書法。學習一筆書,關鍵得掌握字的結構,臨寫書法,得看懂書寫者的筆意與用意。不是盲目的照畫。知其意,方可得其法。

  • 6 # 西頓照明北京

    米芾是宋代著名的“四大家”之一,米芾書法的成就,不僅在宋代,而且在整個書法史上都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米芾一生以晉人為宗,多收集晉人書帖,其齋號名曰“寶晉齋”。米芾論草書也以是否入“晉人格”為圭臬。那麼,米芾所言的“晉人格”本質是什麼?他是如何對晉人書法進行取法的?本人從米芾對王獻之“一筆書”的取法,展開我們今後對“晉人格”的研究,此為第一篇。——“書法入門”

    對比米芾臨本與《寶晉齋法帖》本和《淳化閣帖》本可以看出,米芾臨本多為“點畫失真”。比如第五行的“道”字,在《寶晉齋法帖》本和《淳化閣帖》本中“道”字最後一筆作捺,而米芾摹本卻是反鉤;還有第一、八兩行的“再”字,第二行的“動”字,第六行“當”字的寶蓋及“等”字的第一橫都是典型的米芾筆法。

    但米芾臨本與原帖還是有很多相似之處,基本上保持王獻之“一筆書”超逸悠遊、婉轉流暢的特色。米芾臨本點畫靈動有力,字勢收放自如,富於變化,字與字之間氣息貫通,氣勢奔放灑脫,章法疏密相間,靈活自然,韻律歡快。

  • 7 # 雯竹韻

    米芾一生以晉人為宗,多收集晉人書帖,其齋號名曰“寶晉齋”。米芾論草書也以是否入“晉人格”為圭臬。對比米芾臨本與《寶晉齋法帖》本和《淳化閣帖》本可以看出,米芾臨本多為“點畫失真”。比如第五行的“道”字,在《寶晉齋法帖》本和《淳化閣帖》本中“道”字最後一筆作捺,而米芾摹本卻是反鉤;還有第一、八兩行的“再”字,第二行的“動”字,第六行“當”字的寶蓋及“等”字的第一《大道帖》是典型的“一筆書”,筆勢連貫迴繞,氣韻貫通,筆性與章法與王獻之其他草書作品風格迥異,清人孫承澤運用多種鑑定方法,認為《大道帖》為米芾臨本。徐邦達依據宋代才出現無心散卓筆,並結合宋人米芾的書法進行比對,認為《大道帖》實出於米芾的臨摹。

    《大道帖》與米芾行書作品中的某些字筆法結字非常類似。比如《大道帖》中的“大”、“道”、“未”,分別與米芾《方圓庵記》中的“大”、《德忱帖》中的“道”、《焚香帖》中的“未”筆法字形非常相似,而且“耶”的超長拖筆在王羲之作品中是異態,但在米芾的作品中是極常見的。橫都是典型的米芾筆法。

    但米芾臨本與原帖還是有很多相似之處,基本上保持王獻之“一筆書”超逸悠遊、婉轉流暢的特色。米芾臨本點畫靈動有力,字勢收放自如,富於變化,字與字之間氣息貫通,氣勢奔放灑脫,章法疏密相間,靈活自然,韻律歡快。

    所以說,《大道帖》是米芾所臨是有道理的,《大道帖》即使不是米芾所臨,也至少可以看出米芾曾臨學過《大道帖》,米芾在自己的作品中集《大道帖》的字,與其集古字學習如出一轍。

    《大道帖》筆法簡練,單字之結體近乎行書,筆勢連貫類草書,此帖素有“一筆書”之稱,與王羲之的行書、草書作品中豐富細膩的筆法及其片段式的章法截然不同,此帖筆性與格調非常接近王獻之,米芾所臨學的《大道帖》完全是王獻之“一筆書”的筆法。

  • 8 # 月明軒

    王獻之一生的書法藝術並不守舊,且與父不同,字身喜帶長形。王獻之家學淵源,學習勤奮。其詩文書法,為東晉後起之秀。他筆下的草書,下筆熟練、潤秀、飛舞風流,不亞於父親王羲之,父子合稱二王。

    王獻之學書和他的父親一樣,不侷限於學一門一體,而是窮通各家,並且創造出自己獨特的風格。終於取得了與王羲之並列的藝術地位。書跡有宋米芾臨的《中秋帖》等

  • 9 # 筆下星河

    說到晉人格,就得了解晉朝,一個名士很多的年代,因為大家都不關心國家,一個個整天喝酒寫字聽曲,像王羲之的蘭亭集,解釋說“修禊事”,事實上我還是覺著他們就是去玩耍了。

    按現代的話說,就是一群國家養的閒人,天天互相請客吃飯,寫字喝酒作詩。他們當時有個習慣,就是拿著一個雞毛撣子差不多的東西,整天吹牛,當然我們現在稱之為“清談”或者“魏晉清談”。

    這群人除了玩耍整天沒事做,就研究書法。以王羲之為代表,他自己做筆,給紙張刷粉(用麵粉、滑石粉填充紙張的空隙),然後不停研究寫字。

    所以晉人格,自然就是 不是為了別的什麼而寫字,而是為了讓自己開心快樂而寫字。因為當時的世家子弟,真的非常閒啊,古人的作品研究完了,開始尋找自我。

    王羲之的一筆字,其實秘訣也不難,就是熟悉字的結構,用好連筆,氣要貫通,比如大道久不下,就講究一個一氣呵成,氣脈貫通。

  • 10 # 王遂寧

    米芾在他的論草書中寫道:“草書若不入晉人格聊徒成下品。”從這段米芾的書論中,可以說米芾把“晉人格”作為他一生書學的目標。這裡的晉人格指魏晉書風之風流自然!

    王獻之一筆書氣韻貫通,正幅作品渾然天成。二王行草研習應注意其上下字的首尾銜接及整行字的氣韻!

  • 11 # 五泉映月

    米芾尚晉人格,即尚法自然,追求平淡。推此及彼重尚王羲之、王獻之。第一行書《蘭亭序》流傳“褚本”實際為米芾所臨。乾隆皇帝視為王獻之真跡的《中秋貼》墨跡,也為其所臨。東晉社會動亂,仕人避世,多尚老莊思想,行清談之趣,如竹林七賢之類。反映其書法筆意也多自然平和,妙趣天成。正合米芾之性情,率性而為,是為“米顛”。

  • 12 # 心有陽光同日月

    詳細內容查詢資料便知。這裡只說更深層次的內容。米芾的書法理想實則追求的是一種境界,其內容延伸是承繼中的創新發展。關於“一筆書”,應該做到“意在筆先”,把握這個關鍵,你就能漸漸駕馭了。

  • 13 # 油燈

    晉人書法其書風飄逸,運筆有一定的特點,是按毛筆結構來運筆,入筆優美,回峰無做作。尤其是蘭亭集序的每一個字,以筆峰順應,手感好把握,字以露峰入筆為多,連筆暢快,當然不是所有晉人書法都好。這就是書法之真性,名曰真書。

    米芾的字就是入筆隨意,而頗具美感,有八面出鋒之談,八面出鋒是運腕靈活,任何方向都可入峰,可出鋒,出其不意。是毛筆在紙上的動感強,結體美觀大方,這就是晉人風格的升級,至於一筆書,我暫不提倡,把握不好則亂,筆斷而意連才是最高境界。

  • 14 # 一人筆記

    我是一人。對書法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才能問出這樣的問題。

    米芾的草書取法晉人,癲狂說出“晉人格”。如今“一筆書”代表性的兩人,王獻之和米芾。

    米芾(1051年—1107年),初名黻,後改芾,字元章。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

    米芾個性怪異,舉止顛狂,遇石稱“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稱“米顛”。

    米芾的話,我們不要盡信。“晉人格”也是出自米芾的文字。

    米芾 《論草書帖》 紙本草書,縱24.7釐米橫37釐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草書若不入晉人格。輒徒成下品。張顛(癲)俗子。變亂古法。驚諸凡夫。自有識者。懷素少加平淡。稍到天成。而時代壓之。不能高古。高閒而下。但可懸之酒肆。(*)光尤可憎惡也。

    草書若不入晉人格。輒徒成下品。學草書一定要學晉學王,至少要學過。而且從歷代來看,不學的草書都不太行,尤其是我們當代一些只學明清的書法家們。

    一筆書和《中秋帖》

    《中秋帖》,傳為晉王獻之書,紙本手卷,縱27cm,橫11.9cm。《中秋帖》傳為王獻之所書,與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詢的《伯遠帖》合稱“三希”,現藏故宮博物院。

    《中秋帖》是“三希”之一,一說是王獻之,另說是米芾。

    有人認為《中秋帖》並非王獻之真跡,連摹本也不是,而是米芾節臨當年寶晉齋中《十二月帖》的書跡。

    注意:一筆書不是寫一篇100字的文章,然後一筆寫成。目前認為最好的“一筆書”的墨跡是《中秋帖》。

    再看一遍,三希之一的《中秋帖》。

    一人有感

    一筆書怎麼練,多多看《中秋帖》。

    要學習草書包括“一筆書”,多多臨寫晉人,王羲之和王獻之的行草書,雖然王羲之和王獻之的字有區別,但是想要學習草書,絕對不能以明清為主。

  • 15 # 神韻軒書法

    米芾書法理想的晉人格是:平淡天真,高古自然。他認為晉人格最高的一位是謝安。

    (謝安書謝萬帖)

    謝安東晉名士、政治家。米芾稱讚他的書法"山林妙寄,巖廊英舉,不繇不羲,自發淡古。″

    (謝安中郎帖)

    "晉人格″出自米芾《論草書》:"草書若不入晉人格轍,徒成下品,張顛俗子,變亂古法,驚諸凡夫,自有識者。懷素少加平淡,稍到天成,而時代壓之,不能高古。高閒而下,但可懸之酒肆,光猶可憎惡也。″這則書論米芾寫有關於晉人格定義的幾個關鍵詞:平淡、天成、高古。

    (米芾書復官帖)

    當然,晉人尚韻還講究灑脫飄逸的風度、個性率真的情趣,超然物外的精神。

    (米芾書復官帖)

    在米芾書法作品中,對二王用筆、結構、章法都有借鑑,有飄逸蕭朗風氣,"有晉人格。"

    他為了得二王筆意,用功尤深。《宋史》上稱他"妙於翰墨,沉著飛翥,得王獻之筆意,尤工臨移,至亂真,不可辨。″

    米芾書《復官帖》寫於1104年五月。作品文後有米友仁、郭天錫、成親王等人的題跋。

    (米芾書復官帖)

    這件作品章法橫無行、縱無列,行軸線自然擺動,字組的疏密輕中有變化,不正中求正,無法中求法,無序中求序。對立矛盾中求和諧。用墨枯溼濃淡變化自然。字的造型左搖右擺,大小錯落,一任自然。

    (米芾書復官帖)

    如何臨學王獻之一筆書?

    王獻之《中秋帖》,明董其昌跋雲:"大令此帖,米老以為天下第一。″臨此帖時注意:雖線條提按動作變化不大。但筆勢連綿,行氣貫通。用筆中鋒側鋒兼用。寫時突出速度感。一氣呵成。有雄強豪邁之氣。

    (王獻之書中秋帖)

    釋文:中秋不復不得相還為即甚省如何然勝人何慶等大軍。

    (王獻之書中秋帖)

  • 16 # 追夢人盛懷傑

    米芾一生以晉人為宗,多收集晉人書帖,其齋號名曰“寶晉齋”。米芾論草書也以是否入“晉人格”為圭臬。本人從米芾對王獻之“一筆書”的取法,展開我們今後對“晉人格”的研究,

    米芾臨學的王獻之“一筆書”作品主要有《鵝群帖》、《大道帖》、《中秋帖》、《盛制帖》及在《臨沂使君帖》、《張季明帖》、《李太師帖》、《承天帖》《夏英公帖》、《陋幫帖》等作品中偶爾出現的一筆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攝影中的“景別”都包括哪些具體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