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聚焦三農瞭解事實

    進口大豆這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我們每年都要進口大豆,但是玉米的進口量卻並不多。每年大概穩定在700萬噸左右,而我們進口大豆的數量卻在連年的攀升,進口的數量非常龐大。其中有這樣的資料顯示:我們國內大豆的年產量大概是在1200萬噸,約佔世界總量的1/10,位居於世界第3。每年進口的數量穩定在80%左右。

    國內產量與進口

    國內大豆的產量集中在東三省內蒙古等,約佔全國產量的40%左右。剩下的就是冀魯豫地區約佔全國的30%左右,而我們國內75%以上的大豆都是用作了飼料,15%左右的大豆是用了深加工。只有不到10%的大豆被我們食用。

    這是我們國內上半年進口的資料 大豆今年上半年進口了3826.6萬噸,同比減少了14.7%。這主要也是考慮到我們國內的畜牧業不景氣,因為70%都是用作了飼料業。而我們國內飼料行業當中又有46%是生產了豬飼料,而現在我們國內的豬飼料行業特別低迷。

    下面這張圖片是我們國內往年的大豆進口資料,從這些資料當中我們可以看出大豆每年的進口數量,基本上都在呈現一種上漲的趨勢。

    因為我們國內的玉米產量比較足,一般情況下是不會進口特別多的。當然每年都會有進口,但肯定不會達到大豆這麼大的數字。首先是因為我們國內的產量非常大,而且近兩年來也在去庫存。國內都在處於一種供大於求的狀態,如果進口的太多,對他們自身也不利。

  • 2 # 卡莫北鼻

    眾所周知,俄羅斯坐擁全球最大的領土,但是土地雖大農業發展卻始終不盡如人意,一直都是俄羅斯的一大短板,近年來,普京開始狠抓俄羅斯的農業出口,但是由於基礎不好,整個過程步履維艱,效果十分有限。

    而就在俄羅斯一籌莫展之際,美國送上了一記神助攻,在去年的時候,美國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導致跟我們的大豆合作出現了問題,當時特朗普的想法非常簡單,認為中國的大豆需求量十分旺盛,無法放棄美國的大豆供應。

    然而讓特朗普沒有想到的是,他這一次完完全全想錯了,我們很快就跟其他的買家建立了大豆合作,幾乎沒有收到什麼影響。而美國的大豆瞬間就無人問津了,導致美國豆農苦不堪言,直到今年,這一問題依然沒有明顯的好轉,大量的美國大豆積壓,甚至連儲存的地方都找不到。

    而俄羅斯就是抓住了這個機會,迅速跟我們建立了合作,不過由於之前沒有合作基礎,俄羅斯短期內很難供應足夠多的大豆,雙方的合作一直不溫不火,但是俄羅斯並不像美國那麼糊塗,意識到了這是一個非難得的機會,立刻就開始加大種植力度。

    這是一個非常有風險的行為,因為放眼全球,能夠大批次採購大豆的國家僅我們一家,如果盲目增加產量,最終卻無法賣出去,不但白費功夫還會遭受不小的損失。不過俄羅斯並沒有為此過於擔心,因為利好因素遠大於風險。

    首先,最直接的一個優勢就是距離近,這能大大降低運輸成本。其次,由於氣候原因俄羅斯大豆的質量非常好,並且全都是非轉基因產品。最後就是價格優勢,由於俄羅斯剛剛起步,為了能夠擴大合作,俄羅斯在價格方面願意做出讓步。最最重要的則是,中俄長期友好的關係,以及我們的國際信譽,讓俄羅斯無比踏實,並且還能徹底解決我們大豆供應不穩定的問題。

    如今俄羅斯可謂是苦盡甘來,跟我們的大豆合作已經非常牢固,這無疑讓美國豆農眼紅不已,曾經這個巨大的市場幾乎被他們全部佔下,結果特朗普對形勢的誤判導致他們失去了如此重要的市場,只能眼巴巴的看著俄羅斯跟我們不斷加大合作力度。

    下面再來看俄羅斯玉米!

    截至今年5月在俄羅斯6春播舉行16.6萬公頃,目標區域的31.7%(2018年- 11800000公頃)的區域中,

    春季作物播種面積為990萬公頃,佔預測面積的33.4%(2018年,670萬公頃)。其中,春大麥播種面積為430萬公頃,佔預測的55。1%(2018年 - 270萬公頃),春小麥 - 210萬公頃,佔預測的16.9%(在2018年 - 908.2萬公頃),糧食玉米--14萬公頃,或預測的53.1%,大米--88.9千公頃,或預測面積的46.2%。

    俄羅斯的大豆已經搶佔先機,玉米也會待機而動,

    再看國內今年,6月26日農業農村部舉行新聞釋出會,在提到今年的玉米時,有關人員介紹說今年玉米麵臨兩大危局:一是天氣,主要是指旱澇災害。據氣象部門預測,受厄爾尼諾影響,今年期我國氣候狀況總體偏差,降水呈“南多北少”分佈,極端天氣偏多。最為擔心的是東北地區夏伏旱,也就是“卡脖旱”,這個區域前期降雨較多,後期乾旱的機率就增大。另一個是草地貪夜蛾,對玉米威脅最大。目前草地貪夜蛾已在19個省份的1000多個縣發現,發生面積約500萬畝。7—8月是西南季風最強的季節,也是草地貪夜蛾隨季風向北遷徙的關鍵季節,防控形勢嚴峻。

    相關領導:夏糧增產已成定局,為全年糧食豐收奠定了基礎。糧食生產是一環緊扣一環、一季緊接一季,夏收後還有早稻和秋糧。目前早稻處於灌漿期,長勢總體正常,還有半個月就開鐮收割。秋糧才是全年糧食生產的大頭,產量佔全年的四分之三左右。從目前情況看,奪取今年秋糧豐收是有基礎的,但還有一些不確定因素。

    秋糧豐收有基礎、有希望,主要是基於兩個方面:

    一方面,秋糧面積穩。秋糧主要有春播和夏播,5月底春播結束,目前夏播已過七成,預計今年秋糧播種面積達到12.8億畝,與上年基本持平,這奠定了秋糧豐收的基礎。

    另一方面,田間長勢好。今年春播以來,主產區大部氣象條件總體有利,雖然東北地區播種前期區域性受旱,但5月中下旬連下了幾場透雨,有效緩解了旱情,春播作物基本都播在了豐產期。進入6月份,全國大部分地區降雨是充沛的,光溫條件也較為適宜,玉米、大豆等作物苗齊、苗全。農民有一句俗話“七不毀、八不粘、九成苗、頂到天”,今年地方的同志講不用毀、不用補,就是說今年的苗是比較齊的,所以說苗情長勢是好於上年。

    秋糧開局不錯,但決定秋糧豐欠還有一些不確定因素,主要是面臨災害的挑戰。

    一個是,旱澇災害。現在已經進入主汛期,氣象部門預測,受厄爾尼諾影響,今年汛期我國氣候狀況總體偏差,降水呈“南多北少”分佈,極端天氣偏多。最擔心的是東北地區夏伏旱,也就是“卡脖旱”,這個區域前期降雨較多,後期乾旱的機率就增大。還有一個擔心就是南方區域性地區的洪澇災害。

    另一個是,病蟲危害。從目前病蟲情監測情況看,稻飛蝨、粘蟲、稻瘟病等病蟲偏重發生機率大於常年,特別是剛才您提到的草地貪夜蛾,是今年首次入侵我國的遷飛性害蟲,主要危害玉米,對糧食生產構成新的威脅。

    專家分析,7—8月是西南季風最強的季節,也是草地貪夜蛾隨季風向北遷徙的關鍵季節,黃淮海地區玉米將進入生長旺季,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如不出意外,今年將會進入國際上會為了進入中國市場進行玉米大戰,玉米進口已註定了!

  • 3 # 長江三農

    今年國家倡導“大豆振興計劃”,大豆種植面積可能有所擴大,但對玉米種植面積有一定影響,預計今年玉米產量與去年持平略減。我國大豆每年90%依賴進口,而玉米每年只有700萬噸的進口份額,大豆進口與玉米價格行情沒有必然聯絡,玉米還是依賴國產自給自足。

    2019年大豆種植面積增加1000萬畝,力爭2020年大豆種植面積達到1.4億畝,2022年達到1.5億畝,大豆產業關係國家糧食安全,2019年,實施大豆振興計劃,擴大面積和提高產量的綜合方案將有效減少大豆外需。如果2020什大豆播種面積增加933公頃,單產提高2025公斤/公頃,大豆總產量將增加18.7%,達到1890萬噸,進口大豆將減少2%,大豆自給率提高至16.9%。玉米2019年總產量或將只有2.6億噸,2019年至2020年玉米工業消費8500萬噸,同比增加700萬噸,增幅9%,預計2019年——2020年度玉米市場產需缺口為-2256萬噸,缺口同比擴大1096萬噸,2019年我國玉米總消費量2.9億噸,缺口達3000萬噸。今年以來,玉米累計市場投放量3576萬噸,成交1750萬噸,臨儲玉米今年仍有7000萬噸,8月中旬,南方產區早玉米會陸續上市。 今年到目前為止,生豬產能下降50%,飼料玉米、豆粕市場會進一步萎縮,澱粉玉米深加工到目前利潤縮水,成本高,企業開工率不足。部分工業消費,水稻、小麥可以替代玉米,目前水稻、小麥仍然庫存量很高。下半年玉米進口量比較少,不會象大豆那樣,大量進口,全年進口550萬噸——700萬噸,比起年需求量2.62億噸,簡直不值一提。當前,農民要做好玉米抗旱和病蟲害防治工作。近期華北乾旱高溫,玉米萎蔫,農民要組織水源抗旱保苗,華北平原玉米螟、棉鈴蟲、粘蟲、草地貪夜蛾進入高發期,農民要每隔7天——10天防治一次。參考藥劑:吡蟲啉、啶蟲脒、噻蟲嗪等。葉面噴霧磷酸二氫鉀、蕓薹素內脂,增強玉米抗逆性、免疫力,防止玉米倒伏。大豆需要大量進口,並不代表玉米也需要大量進口,每年玉米工業消費主要依賴國產玉米,受配額限制,進口量不大,對國產玉米價格行情走勢沒有影響。儘管今年玉米減少種植1900萬畝,但單產量會彌補的,今年玉米總產量與去年基本持平。

  • 4 # 魯西馬識途

    大豆進口主要是華爾街資本在操作,世界上大部分的大豆都是經過這道程式的。我國的食用大豆基本都來自於國產,進口大豆都是用作加工的,做飼料類的東西或者其他深加工產品。

    大量進口大豆其實最主要的因素就是進口大豆的價格低,也屬於一種市場選擇的行為,大豆非主糧,所以國家也不會過渡控制,也並不影響糧食安全

    玉米和大豆不同的是,產區比較廣,玉米進口的到港價格和東北地區產的玉米價格基本持平,沒有大批次進口的必要性,加工企業都不傻的,沒有太大的利差,沒道理捨近求遠。所以,不用擔心哦。

  • 5 # 發財馬

    感謝題主問題!

    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我們進口大豆是國際貿易大環境下綜合考量而做出的決擇。一來大豆需求新增量,在我們日常豬雞養殖中佔比不容小覷;二來大豆種植一直都是我們的短板、“硬傷”,這種供需缺口仍將長期存在,進口不可避免。其一有什麼風吹草動無不牽動著養殖戶的神經。就題主的問題剖析如下:

    一、我國種植大豆的情況。

    1.眾所周知,我們國家人口基數大,首當其衝需要穩定糧食安全,繼而無法空出太多土地種植大豆,加之需求量太大。因而兩者相比取其重!

    2.然而值得慶幸的是:伴隨著我們國內大豆種植計劃的重啟,大面種植面積相對增加。據悉有望增加10-15%,重新回升至1500萬噸左右水平。

    二、進口大豆的狀況。

    1.據悉前幾周進口了2-3船10月份船期大豆,受多種因素制約,目前巴西進口8-9月船期大豆成本價3216-3217元/噸,較上週五上漲了72-92元/噸。

    2.今年前5個月累計進口大豆3175萬噸,其中5月進口736.2萬噸;據油廠資料統計6、7、8、9月份月均進口船期大豆900萬噸,7-9月累計進口或將大於2800萬噸。

    三.目前的終端需求狀況。

    1.曰前飼料工業協會發布新的豬、雞飼料團體標準,推廣低蛋白日糧配方。加之非瘟疫情影響,一定程度上或多或少影響豆粕需求。但總體上新增量仍然龐大。

    2.據2018年飼料工業協會統計:全國飼料加工企業12536家,其中10萬噸規模以上廠家656家,有8家單產超過50萬噸。

    以一個豬濃縮料月銷量5000噸的廠為例,按65%豆粕新增,月消耗豆粕3250噸,年消耗豆粕39000噸。加之全域性飼料廠、豬、雞養殖場等需求,總體而言需求依然龐大。

    四.玉米大概情況。

    1.玉米進口情況:據海關統計,6月進口玉米72萬噸,同比增長39.1%;1-6月累計進口玉米311萬噸,同比增長40.9%.

    2.內部需求情況:目前內部需求欠佳,加之全域性玉米種植量大,產量完全可以自給自足,甚至還會有出口富餘。總體來說玉米進不進口、進口多少,是看國際貿易大環境下的市場供給需求情況。

    小結:進口大豆大多數來自美洲的轉基因大豆,價格較國產大豆優勢明顯,出油率高,主要用於壓榨豆粕和豆油;而國內種植的大豆主要應用於食品工業,諸如磨豆腐、豆製品等。總體而言大豆需求量大種植量少,供需不均衡,進口是必然選擇、順應形勢。至於玉米就另當別論……

    2019-8-6

  • 6 # 糧小咖

    大豆進口來勢洶洶,玉米還會遠嗎?

    從今年以來我國糧食進口情況來看,總體上受到貿易談判的影響是相對較大的,其中大豆的進口量受到的影響較為明顯,同時還有豬瘟疫情影響豆粕等飼料需求。從大豆進口量看,根據海關資料顯示,2019年6月份我國大豆進口量651萬噸,低於5月份的736萬噸,更低於上年同期的870萬噸。上半年我國大豆累計進口了3827萬噸,同比減少14.7%。

    從進口的來源國看,上半年從俄羅斯進口了34萬噸,阿根廷產的240萬噸,巴西2730萬噸,加拿大215萬噸,美國590萬噸,烏拉圭15萬噸,其他還有哈薩克、埃塞、烏克蘭等有很少量的進口。其中,美國大豆進口量的佔比只有15%,比著前幾年的佔比下降了一半還多。

    最近一段時間,關於美國大豆進口的訊息很多,配合著貿易談判的進行,比如根據有關資料,到7月底,已有227萬噸的美國大豆新裝船運往中國,預計 8月份還會有200萬噸大豆裝船,前期中美雙方企業簽訂協議的總量是1400萬噸。從這個方面來看,美國大豆進口的開啟,確實使得“大豆進口來勢洶洶”。但是這裡面隨著一些情況的出現,後期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至於玉米的進口,今年上半年的數量也不低,總共已經進口了311萬噸左右,其中主要是烏克蘭產玉米進口了306萬噸。但本年度市場關心的美國玉米,包括在飼料方面形成替代的高粱、大麥、DDGS等進口會不會增加,到目前為主還沒有體現出來,後期還是作為博弈的籌碼之一。

    綜上,結合國內玉米的供需關係,以及臨儲玉米拍賣正在進行且成交低迷的客觀現狀,預計後期玉米的進口仍將會在配額內進行,總的進口量或將保持在常年水平。即使有一定數量的美國玉米進來,數量也不會多,而且從最近幾天的態勢來看,進口受阻的可能性在加大。

  • 7 # 種田博士後

    大豆進口和玉米進口是兩回事,不能從大豆進口的趨勢來判斷玉米進口的走向。

    我國大豆市場是開放的,換句話說,企業想進口多少就進口多少,國家沒有限制。玉米則不然。2019年玉米只有720萬噸的進口配額,超出配額部分要徵收65%的進口關稅。從過去幾年的進口統計,尚未出現配額外進口的情況,因為徵收了65%的關稅之後,進口的玉米成本就遠遠超過了從國內採購玉米的成本。

    我國大豆消費量每年一億噸以上,而自產大豆只有1400多萬噸。所以過去幾年進口量一直都在9000萬噸左右,主要來源於美國。去年與美國發生貿易爭端,大豆進口有所減少,但仍然進口8000多萬噸。今年我國上半年進口大頭還不足4000萬噸,所以下半年的大豆進口數量會仍然可觀。而玉米上半年已經完成了300萬噸,下半年估計也就是兩三百萬噸,不會有大的變數。國內玉米市場總體來說還有缺口,既然進口數量不會增加,對國內市場就有一個價格提升的推力,所以對國內玉米市場行情是好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快過年了,可是沒臉面回家,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