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滌塵20
-
2 # 悟色的悟空
不是願意讓李世民帶兵。這樣解釋吧,造反建國過程中李世民自身就擁有兵權。不過他所統轄的部隊還是不多。
所以被迫冒險發動玄武門之變。
-
3 # 南朝居士
現在從結果看,固然覺得李淵傻,但是,如果沒有李世民,李建成想提前接班了,李淵又怎麼辦?
如果宗室勢力衰弱,出現了曹操、司馬懿這樣的權臣,皇權又靠什麼維護呢?
別看李淵這樣玩失敗了,後來的唐朝皇帝依然這樣選擇。
李世民繼位後,也讓魏王李泰跟太子並駕齊驅,結果太子也想效仿自己,提前接班,
唐睿宗讓長子主政、次子(李隆基)主軍,結果呢?就是玄武門事變的翻版,於是長子靠邊站了,老皇帝提前退休了。只是太子比較懂事,主動退位了,所以看起來很溫和。
再後來唐肅宗本想讓建寧王主軍,太子主政,結果建寧王成了李元吉,跟太子關係太好了,於是建寧王就被殺了,因為我本讓你牽制太子,結果你跟太子穿一條褲子,我哪來安全感?
於是用越王李係主軍,牽制太子,唐肅宗快死時,越王李係就蠢蠢欲動的想複製秦王李世民的成功了,也就是抓緊時間用武力搶奪皇位繼承權,只是他沒有成功。
唐朝皇帝一再用親王牽制太子,顯然不能說某個皇帝蠢,而是不得不用親王牽制太子,沒有了親王的牽制,太子一家獨大,如果太子想提前接班,皇帝怎麼辦呢?
-
4 # 雨霽視角
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既然李淵本來就是打算把皇位傳於李建成的,但是為什麼不是讓太子李建成掌管兵權呢?而是讓秦王李世民手握重兵呢?
筆者分析後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①:遵循魏晉南北朝的“太子主政,親王主軍”的政治體系。
在魏晉南北朝等歷代皇室體系中,皇帝處於平衡的思維,讓太子參與政事,親王主持軍事的格局,李淵也是遵循這一法則所做的決定。
這種格局可以很好的讓皇權順利的交接到繼任者手中。因為在之前也有很多繼任者沒有等到皇權自然交到手中,就提前逼迫前任退位的例子。
②:讓太子和親王之間形成有效的制約
李淵既然要把皇位傳給太子李建成,但是又擔心李建成一個人大權在握後,成為第二個隋煬帝,胡作非為讓大唐基業毀於第二世。所以就把主軍的權力交給了秦王李世民,他的用意很簡單,就是讓李世民牽制李建成,讓他在登上帝位後不能隨意的為非作歹。
李淵深知兵權被外姓人掌握的壞處,因為他這個皇帝也是他透過造反後得來的。所以他讓李世民手握重兵也是沒有辦法之舉。有人就會問了,為什麼手握重兵之人是李建成呢?這裡可能大家會有個誤會,歷史上的李建成也是手握重兵之人。他們三兄弟,每個人都統帥著一支部隊。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靠的是手下將領的膽大心細,謀略超群,以及應變能力強,還有就是李世民深得部下們的愛戴,所以他的成功也不是偶然的。
-
5 # 謝金澎
這個問題有一個誤區,第一、李淵始終在到底傳位於李建成還是李世民之間搖擺,甚至產生並提出過天下二分,兩個兒子一人一半的荒唐設想,所幸被宇文士及勸阻;
第二、玄武門政變之時李世民並沒有手握重兵,反倒是李建成有府兵5000人,李元吉手上有遠征突厥的兵符,可以調動大軍。
實際上,李世民打下洛陽王世充後,李淵就收掉了他的軍權,玄武門政變前,李淵已經知道幾個兒子在進行殊死的鬥爭,不但開始調離李世民的武將,連謀士房玄齡、杜如晦都已經被調走。
李淵甚至一度產生過讓李世民自盡的想法,他雖然更喜歡李世民的能力和智慧,但是太子已立,加之帝王家素來有立長的規矩,如果貿然廢太子,會導致更加慘烈的鬥爭。所以他想過萬不得已就犧牲李世民一個人,這也就是李世民最後謀劃玄武門事變時實際上已經把李淵謀劃進去了的原因。因為錯過那天早上,死的一定是李世民。太子、李元吉已經三番五次下手了,而且這次策劃的是昆明湖出征祭旗時趁機發動兵變,當場刺殺秦王,奪取帝位。
到了李世民收到李建成、李元吉準備發動昆明湖兵變的情報時,他手上只有800名家兵。雖然只有800名家兵,但是李世民自己本身就是軍事奇才,加上手下有尉遲恭、秦瓊、侯君集等一干不世出的猛將,臨時召回了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等一干謀士,果斷出手,兵行險招,提前埋伏於玄武門內,待太子、李元吉一進入玄武門,立即進行武力突擊,將二人斬殺後,再逼李淵給兵符調兵鎮壓太子的親兵衛隊才一舉成功的。
無論一些人怎麼以李世民玄武門殺兄弒弟來貶低李世民,但是李世民的能力千古一人這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其政治水平、用人胸襟也確實是千古一帝。
-
6 # 讀史鑑往
在太原起兵的時候李淵是讓李世民和李建成共同領兵的。奈何李世民軍事能力太強,先後擊敗了宋老生、薛舉、劉武周等人,為大唐鞏固了北方。之後又在虎牢關大敗竇建德,迫降王世充。李世民也因此被封為天策上將,開設天策府,可以任命各級官署。
做為父親李淵對於擁有一個這樣天縱神勇的兒子是感到欣慰和高興的。但是李淵的心中還是有那麼絲隱憂,李世民如今權勢已經僅次於自己和太子了,他會不會生出覬覦太子之位的想法。天下還未徹底平定,而且李世民還沒有表現出來,李淵也暫時把這份隱憂放下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李世民的野心也表現了出來,李建成對於李世民的威脅也心生警惕。兩兄弟開始了明爭暗鬥,各出其招。李淵也想過慢慢剪除李世民的羽翼,奈何在關鍵時刻突厥突然來襲,沒有辦法李淵只能派李世民去對付突厥人。而李世民也不負所望成功逼退了突厥大軍。,這件事之後李世民的權威更加大了,也對太子的威脅更大了。李淵沒有辦法都是自己的兒子,手心手背都是肉,只能對李世民進行制約和防範,李淵別無他法。李世民作為國家最為厲害的軍事將領,外在威脅一日不除,李淵就要一直給予李世民兵權。而且李世民沒有公然篡位,李淵也不好剝奪他所有的權利,只能辛苦的維持現狀,李淵一直幻想著把一碗水端平。
李淵後來甚至想讓李世民到洛陽建立天子旌旗,仿西漢梁孝王劉武的做法。但是這件事遭到了太子的反對也就不了了之了。最後玄武門之變爆發,李淵做夢也沒能想到李世民這麼狠心弒兄殺弟屠侄。
-
7 # 中國歷史研究所
可以說玄武門之變就是李淵一手造成的。同時也可以說是李建成自己沒有先先手。
不得不說的是,大唐王朝的建立可以說如果沒有李世民的話,就憑李淵或者李建成,還是李元吉這些人幾乎是不可能的,當時李淵晉陽起兵的時候不過幾萬人,而李密已經有三四十萬人了,還有王世充,竇建德,劉武周等人,沒有李世民這些人會被大唐王朝剿滅,統一天下嗎?
一開始晉陽起兵的時候也是李世民一手策劃的,當時李淵根本不敢造反,就是李世民在背後把所有的事都策劃好了,逼著李淵起兵造反的,當時李淵也是答應了李世民要封他為太子的。在之後的楊文乾造反的時候,李淵更是承諾李世民立他為太子,把李建成貶為蜀王的。但是之後李淵都沒有做到。
其實大唐王朝並不是所有的兵馬都是在李世民的手裡的,一開始李建成就是太子,李元吉一直是站在李建成這邊的,當時在李建成的支援下,李元吉也是手握重兵的,但是每次都打敗仗,最後都是李世民去擦屁股的,慢慢的大唐的軍隊都在李世民手裡了。
後來李淵也是不得不對李世民進封了,先是司徒,尚書令,中書令,一直封到了天策上將給他,這個僅此於李淵和太子李建成。可以說和李建成平起平坐。這樣的話在朝中也是形成了太子黨和秦王黨,兩派支援的人都是不少,後來李淵竟然站在了李建成的這一邊,導致李世民的秦王黨開始處於下風了,這個時候李世民也是知道如果再不發起反擊的話,那麼自己很可能就是李建成的刀下之鬼了,所以李世民在武德九年的時候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把李建成,李元吉都射殺了。這個時候李淵已經是沒有任何餘地了,三天後就封李世民為太子了,三個月之後李淵也就退位了,禪位給李世民了。
-
8 # 詳侃歷史
我談談我的看法。
李淵之所以讓李世民掌兵,並不全是李淵的主觀意圖,而是武德年間統一戰爭的形勢造成的。
武德元年(618)李世民率軍力挽狂瀾,擊敗了對李唐構成致命威脅的薛秦政權,李世民在唐軍中的威望也快速上升。對此,李淵是很敏銳的感受到了的,因此,擊敗薛秦、消除了迫在眉睫的威脅後,李淵迅速採取措施,分散李世民的兵權和軍功,武德二年(619),李淵佈置了四面出擊的計劃:
李建成領兵接應涼州的安興貴、安修仁兄弟歸降;
李元吉領兵坐鎮幷州,保護李唐的龍興之地;
李瑗、李孝恭等領兵經略山南(終南山以南),對付朱粲、蕭銑等割據勢力;
李神通領兵經略山東(太行山以東,大致現在的河北和山東),對付宇文化及殘部、以及竇建德;
李世民名義上經略河南,對付王世充,之所以說是“名義上”,是因為,李淵雖然授予李世民陝東道行臺,但是,卻不給李世民下達正式出兵的命令,讓李世民在長春宮閒待著。
從政治正確的角度看,李淵做的可謂滴水不漏,照李淵如此安排,確實可以成功的分掉李世民的兵權和軍功。
但是,這是在打仗,刀頭舔血的事兒,不是誰都能做的,李唐的敵手們,也不會自願配合李淵做成此事。結果,就在武德二年(619),除了李瑗、李孝恭的山南道暫未出現大的差錯外,李唐幾乎出現了全域性崩壞的局面:
李建成率軍接應涼州歸降,結果馳獵過度,唐軍士兵大量逃亡;
李神通經略山東,被竇建德殺得大敗,幾乎全軍覆沒,李神通本人也被竇建德俘獲;
李世民閒坐長春宮,無法行動,王世充趁機在河南四處出擊,把原本已經投降李唐的李密舊部殺了個落花流水,能進忠義傳的都進了忠義傳;
李元吉坐鎮幷州,突然遭到劉武周入侵,李元吉部署失當,一敗再敗,李淵為了救援幷州,先後派出姜寶誼、李仲文、裴寂、劉弘基、李孝基等多批援軍增援,結果有一個算一個,都被劉武周麾下悍將宋金剛徹底擊潰。
可以說,到了武德二年(619)十月的時候,李唐已經到了命懸一線的地步,當時李淵在關中能拿出手的部隊,竟然只有區區3萬人左右,如果這幾萬人再有閃失,李唐在關中地區就真的懸了。
在這種情況下,李唐政權的生死存亡成為了首要問題,李唐內部的權力鬥爭和制衡必須要放到次要位置。因此,李淵才不得不屈尊請出李世民挽救危局。而李世民臨危受命,率領當時僅有的3萬軍隊出征河東,結果迅速扭轉了河東戰局,至武德三年(620)四月,徹底擊敗劉武周、宋金剛,收復幷州。後又在武德四年(621)五月在武牢關俘獲竇建德,並迫使王世充投降。在武德五年(622)又平定了第一次起兵的劉黑闥,並促使稱雄江淮的杜伏威歸降。
等到武德五年(622)李唐大局已定的時候,我們發現,李世民在唐軍之中的軍功、兵權和威望已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透過以上分析可知,不是李淵想讓李世民掌握兵權,而是武德初年的形勢迫使李淵不得不讓李世民率軍出征。如果李淵不讓李世民掌握重兵,那李唐的江山也就別想要了。
-
9 # imex
因為當時大唐的敵人很強大,只有李世民集團有能力戰勝這些敵人,李淵想保住大唐,就只能讓李世民領兵作戰,這也是兩個集團的對弈,以李淵為代表的腐朽的關隴貴族和以李世民集團為代表的靠能力打出來的新興貴族,實力高低不言而喻!李世民集團戰勝李淵集團是大勢,不可阻擋。
-
10 # 闕魚肥
李淵對李世民曖昧的態度,讓李世民有了做大的機會,也讓李建成有了威脅感,最終造成了兄弟相殘的宮廷政變!
公元六百二十六年,大唐王朝迎來了黑暗的一天。
這天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門外親手射殺了大哥當朝太子李建成,四弟李元吉也被其手下尉遲恭打死。
隨後尉遲恭帶甲入宮,逼迫李淵交出兵符並軟禁起來。
不僅如此李世民還血洗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子嗣,痛失兒孫的李淵被迫退位。李世民登基,最終開創了“貞觀之治”。
那麼本就打算讓太子李建成繼承皇位的李淵,為何又讓二兒子李世民手握重兵呢?
早在玄武門之變前,李建成為首的太子黨和李世民為首的秦王黨,已經衝突不斷李淵多次偏袒李建成。
發生玄武門兵變是李淵始料未及的事情,對於自己能幹的二兒子李世民,李淵還是有些心軟了最終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大唐王朝的建立過程中,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都做出來巨大的貢獻,但是由於分工不同為日後的衝突埋下了伏筆。
李建成隨李淵太原起兵,奪取長安抵禦突厥立下汗馬功勞,唐朝建立後很快便被立為太子。
領兵打仗東征西討的工作少了,轉而負責協助李淵治理國家,招攬人才穩固王朝根基。
李淵考慮到儘管李世民手握重兵但還不能夠威脅到李建成,畢竟李建成掌握著國家官吏和財政命脈的根本。
其次李建成的團隊也足夠強大,文有魏徵、王珪等人出謀劃策,武有薛萬徹、羅藝、韋挺、馮立等猛將衝鋒陷陣。
還有就是李淵對李世民的虧欠,畢竟大唐王朝江山的建立李世民出了不少力。
為了彌補李世民成不了皇位繼承人,李淵給了李世民不少的優待。
冊封“天策上軍”允許其鑄幣等等,甚至還想平分天下,儘可能的安慰這個戰功赫赫的兒子。
但這樣的舉動既給了李世民僭越的機會,又讓身為太子的李建成有些害怕,最終導致李建成和李世民間的矛盾激化。
或許是上天的安排又或者是李建成太過自信,玄武門之變這天和李元吉沒有帶護衛便入宮。
卻沒想到玄武門守將被李世民收買,最終李建成和李元吉落得個命喪黃泉的下場。
-
11 # 人皆可為舜禹
提起李世民,可是他會是我們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可是李世民儘管是做得再好,可是這個皇帝的位置始終是做得是名不正言不順的。我們都知道早在唐朝建立的初期,開國皇帝李淵便立自己的大兒子李建成為太子,古代的皇位繼承所實行的都是嫡長子繼承製,所以李世民怎麼都是沒有機會得到這個皇位的。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想要坐上這個皇位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李建成死,否則這個皇帝怎麼做都是名不正言不順的,所以李世民便發動了玄武門之變,在太子李建成進宮面聖的時候,帶了三百死士殺了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這樣李淵便只有李世民這一個兒子,天下的皇位不傳給他又能給誰。李淵為什麼大權旁落?其實我們都知道李家的江山是從何得來的?那是李淵名正言順的起義反對隋煬帝的暴政,雖說李淵和李世民在江山的爭奪之中是功勞參半的,但是打下這個江山還是依靠著李世民,不得不說李世民的不僅軍事才能遠勝於他人,其拉攏人心的本事更是了得,所以手下的大將才會如此為李世民賣命。再者李淵太低估的自己的這個兒子,李建成也是低估了李世民才會落得如此下場。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知道在戰爭結束之後,李世民是交出了自己的兵權,他們以為這樣李世民憑藉他再厲害都是無法有所作為的,殊不知李世民敢於做一切得嘗試,大多數的人是支援李世民的。李淵又何須別人幫他呢?掌握天下的兵權,可是李淵已經上了年紀,自己三個兒子中又死了兩個,將來這個皇位遲早都是要傳給李世民的,自己的怎麼掙扎都是於事無補的,所以索性就當了個太上皇。自古無情帝王家!
回覆列表
鑑於前朝教訓,李淵本意是:長子及位,次子等弟扶保。兄弟和睦,江山穩固。但事與願違,玄武門之變,改變了他的初衷,也改變了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