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流浪的雪夭
-
2 # 紹蘭
不能妥協,老一輩得教育還停留在她們的那個時代,現在的孩子在家裡就是個寶,特別在爺爺奶奶面前更是寶貝的不得了,打不得罵不得,孩子是自己的,應以父母教育為主,教育孩子方面一定不能向家裡老人妥協
-
3 # 一妃姐姐
別的都好商量,唯獨教育孩子,一切免談。
只要是對的,是真真實實為孩子好的,堅定不移得做下去。
一個負責的父母,不會人云亦云,不用看別人的臉色,按照自己的方式養育孩子。
-
4 # angelwc33
在教育方面,你認為對的就不要妥協,你認為你婆婆有理就妥協。這沒有一定誰對誰錯…語氣好點大家好好商量或許你婆婆會贊同
-
5 # 還好有我567
關鍵是怎麼區分對錯?
一個孩子的教育需要十幾二十年時間,誰能說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對錯呢?
沒文化的母親,培養出高素質的兒女,這種情況多了,你能說老年人的教育方式不對?
-
6 # 悅行悅享
兩代人在思想上差別很大,尤其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分歧是在所難免。如果你確定自己的教育理念正確,不要妥協,但也不要爭執,最好和婆婆好好溝通。你可以從這幾個方面說服婆婆:
1.時代發展變化太快,每個人的思想觀念都要與時俱進。婆婆的年齡大,對當前教育現狀,就業形勢等,肯定不如年輕人瞭解的前面且深刻,所以婆婆需要作出的改變肯定會更多一些。
2.人在不同的年齡段,進取心不一樣。反映在教育孩子方面,一般都是父母對孩子要求高一些,而爺爺奶奶往往捨不得孩子學得苦,學得累。但是,一個人在年輕時不積極上進,過於安逸,將來生活的壓力就會很大。不能讓孩子用現在的輕鬆安逸造成將來悔之晚矣。
好好跟婆婆談談,相信一家人都是為了孩子好,容易溝通的
-
7 # 輔導功課修煉心性
不應該是妥協,而是溝通。大是大非面前不能妥協,可以多引用專家說法加強信服度,另外讓老公和婆婆去溝通效果好些。
-
8 # grace大王
這個問題很有趣,我的宗旨是,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不妨以三個月為期,兩個人的方法都試一下,誰的方法好就用誰的。
-
9 # 去西方957
妥協不可以,舊的教育方式方法必須要由新的科學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方法來取代。
你的孩子你做主,但要多讓你老公與你婆婆好好講解。免得婆婆以為自己是過來人,有經驗,跟你較勁。
同是為了孩子,要避免發生不必要的誤會和矛盾。
-
10 # 春輝69068194
對於婆婆的意見,正確的採納,錯誤的不接受,但不能跟婆婆鬧的太僵,找個合適的時候向婆婆說明情況。俗話說得好,薑還是老的辣,老輩的很多經驗都是源自生活
-
11 # 大象高考志願
有一個本質的問題,你要思考,是不是自己和先生不獨立,所以才讓婆婆操心?或者自己和先生能力不強以至於婆婆在其中插手?
如果希望對方幫忙,那對方的好與壞,很多時候不能受自己掌控。
畢竟從道義上,對方可幫可不幫。
但反過來,如果是婆婆,極其強勢。這說明丈夫在其中協調的不好。
真正的教育問題是人格,人品,人性的教育。
在這些關鍵問題上是不能讓步的。
也應當是婆媳關注的重點。
其他問題都可以談。
當然談,也要注意方式方法。
要先和先生溝通好,先生在其中斡旋。先生要在兩頭說好話。唱黑臉,媳婦唱白臉。
畢竟家庭和睦,關係和諧是最大的教育背景。
-
12 # 清媽愛家
婆婆和兒媳同住,首先應該分清主次。兒、媳來婆婆家,婆婆為女主人。婆婆去兒、媳家,女主人是媳婦,家裡事儘量尊重兒媳意見。
至於孩子教育問題,肯定是兒媳為主,婆婆為輔。婆婆有想法,提供些參考就行,聽不聽孩兒媽說了算。畢竟現代教育理念與過去有很大差異了。
當然也不排除婆婆有知識,有素養,兒媳確實缺乏教育經驗。那麼婆媳雙方也儘量多溝通交流,達成一致的教育理念與方式,忌諱在孩子面前各執一方,讓孩子不知所云,無所適從。愛孩子是婆媳共同的心願。
-
13 # 大魚小魚落下來
孩子首先是父母的,其次是祖父母外祖父母的。作為孩子的母親,如果連孩子的教育問題都由婆婆來操控未免也太不獨立了,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可以大家一起商量,而不是由哪一個人去做主。就我的家庭情況來說,如果出現這種問題,我不會妥協的,跟孩子有關的問題我和我老公做主,公公婆婆的意見可以參考,對的就採納,不認同可以不採納
-
14 # 心如蓮花91632563
感謝小秘書邀答!在教育孩子上意見不同,是否跟婆婆妥協?
感覺教育孩子不是以誰的意見為主,而是以對孩子成長有利為標準。
孩子在平日也許跟奶奶時間多,但是也不是要與奶奶的教育觀念去妥協。現代社會,由於爺爺奶奶生育孩子少,還有精力帶孫輩。但在教育上可能有些理念對孩子成長並不很有利。
一般來說,祖輩要尊重孩子父母的教育理念。而不能過多地參與或者影響父母對孩子的管教。有些規矩的養成是要靠全家人一致性的執行,才能讓孩子懂得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讓孩子在他律的基礎上養成自律。
其實,這些教育理念,是對孩子角色的要求。孩子的各種角色,不是一天養成的,是需要長期不斷的執行才可以的。有時孩子祖輩狠不下心,就會讓孩子產生矛盾,不知道怎麼做才好。這樣反而是對孩子不負責任。
-
15 # 華崛教育高中數學
這個問題馬上讓我想起前段時間在抖音上看的一個短影片,如下小孩子可能是婆婆帶的,小小年紀能很嫻熟的跳廣場舞,看起來又可笑又可愛,更重要的是值得我們反思一個問題。難道這有錯麼?是什麼造成了這樣的結果,其實不是單方面的。現代社會,每個人的生活壓力大,孩子基本上都是媽媽生,姥姥養,爺爺奶奶來欣賞,爸爸回家就上網,這不,又在上網。呵呵,但也有很多是爺爺奶奶養的,而年輕人需要在外上班打拼養家餬口,很少能顧及家裡的小孩和老人的,年輕人的主要精力撲在了工作上,對小孩子的教育也是多有疏忽,所以造成了孩子的教育多數落在了老人身上,時間一旦長久必然造成孩子父母和婆婆在教育孩子問題上產生不同的意見。
個人認為如果有不同的意見,需不需要妥協不妥協要看實際情況,因為只要在不影響孩子以後大的發展方向的問題上儘量聽婆婆的還是比較好的,如果因為一些小的穿衣吃飯就不依不饒,最後只能造成家庭氣氛時常不和,對任何事情都不利,畢竟多數孩子童年或幼兒班之前跟老人在一起的時間長點。對於這段時間的教育會不會影響到孩子以後的發展,個人認為是不會的,我三歲之前就是跟姥姥在一起的,我認為我現在的發展跟那段時間沒有任何關係。因為孩子一般在4歲以後是樹立習慣的啟蒙期,也是孩子上學的初期,這段時間孩子的父母應該儘量多陪陪孩子,畢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世界觀,價值觀,而孩子是最新的新生代,我們要讓孩子接觸新思想,科學的習慣,對老人的一些不合適的習慣要多溝通,多交流。當然,有的老人的思想也挺潮流,但作為孩子的第一監護人的父母也不能對孩子不管不顧。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跟婆婆妥協是不對的,對孩子不管不顧更是錯的,最好的狀態是父母要時不時的抽時間同孩子一起玩耍,一起外出,晚上陪孩子睡覺給孩子講故事,而老人在照顧孩子上後期只是個輔助作用,關鍵孩子父母,父母的愛是任何人都無法取代的,父母可能現在辛苦點,但對孩子的成長會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更會大大減少婆媳矛盾的爆發。
但願以後在街上少見年輕少女遛狗,成群的老年人抱孩的場面,更好的會是妻子手挽丈夫的胳膊,成群結隊的去遛孩,因為新生代的未來更需要年輕人的關愛,祖國的未來才能更加朝氣蓬勃。
-
16 # 多麗的繽紛世界
這個我是有親身經歷的。跟婆婆在教育兒子上面的觀念是不同的,作為母親你一定要堅持自我的原則和底線。絕對不可以妥協。現在基本上好多婆媳之間都存在這種問題。你可以用委婉的語氣拒絕婆婆的專制。維持家庭的和諧就是儘量用委婉的語氣去拒絕,不要去爭吵,但是你不可以向婆婆妥協,不能向老舊的育兒觀念妥協。我自己是堅持下來了,然後我現在的孩子呢,教育的非常好,我用我先進的育兒理念來養育了我的孩子。可以說呢,現在我也是非常成功,並且取得了我婆婆公公的肯定。尤其是從寶寶一落地那一刻起,種種矛盾,種種婆媳之間的衝突就開始了,也是新舊育兒觀念的一場矛盾。在這裡一定要明確的一個界限是,我們絕對不是說不向婆婆妥協,我們對婆婆這個人是沒有意見的,這裡一定要是對事兒不對人,我們是不像那種錯誤的育兒觀念妥協。作為一個媽媽呢,一定要對寶寶負責,如果說你向錯誤的育兒觀念妥協了,很可能會影響到寶寶的一生。舉個例子來說吧,老一代的育兒觀念呢,就是不提倡穿紙尿褲。科學證明了適當的合適的紙尿褲對寶寶只會有好處,不會有壞處,傳統的尿布反而是細菌滋生的溫床。還有包括寶寶要不要把頭躺平了。老一輩的人呢就是要堅持,要把他的頭啊,一動也不動的躺在那裡,事實證明了那樣,必然影響他的發育。作為媽媽,有些事情呢,是隻要不影響到孩子健康的是可以妥協的,但是如果說會影響到孩子的未來,包括他的大腦發育,身體健康的事,一定不能妥協的。但是注意了,不要用激進的語氣,然後一定要和老公呢,先保持好溝通,然後儘可能的讓這個老一輩的人去理解你這個新的育兒觀念,爭取得到他們的理解。
-
17 # 茫茫大海一粒米
你問的問題很奇怪?
孩子的教育問題可以妥協嗎?
一、如果你認為可以妥協,那麼說明你是沒有什麼能力教育好孩子的。或許你婆婆水平比你高點,你還是讓你婆婆教育吧。
二、如果你自認為能力及教育水平你不及婆婆,那你就不叫妥協,只是退位讓賢而已。所以也不要糾結。
三、如果你自認為自己有知識,有文化,有水平,有能力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你就絕不是個再孩子教育問題上會妥協的人,那你也不會糾結。
四、如果你是個情商很高的人,那麼就會很好的處理孩子教育上的分歧,婆婆對的經驗你悉心接受,婆婆誤導的地方你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她接受你的教育方法。那就不存在妥協。
五、如果你婆婆是個蠻橫不講道理的人,按照她的方法來教育孩子,以後的惡果你願意承受,你就妥協!不願意承受,你還猶豫什麼?
總之,孩子是你生的,你是他的監護人,他是你的繼承人,不管孩子最後是什麼樣子,你是直接責任人和承受人。所以你對孩子的教育必須上心,不要推給別人,但是婆婆年紀大,人生經驗充足,她也是關心孫子的,所以她的合理的地方,你要學習,採納,為了你自己的孩子好。兩個人有分歧的地方,你要交流,溝通,爭取她的理解和支援,看看誰能以理服人。
所以,哪裡存在妥協一說???懂否???
-
18 # Nicer個人成長
如果婆婆的教育方式和觀念是正確的,對孩子沒有長期的不良影響的話當然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婆婆的教育方式有不妥的地方,甚至可能是比如太過寵愛的這種嚴重有偏離正常教育軌道的方式的話,換做是我就會和婆婆溝通商量這樣的教育方式是否真的利於對孩子的成長,然後達成一定的共識並糾正這種錯誤的教育方式。
你問這個問題其實大部分原因是你可能也不知道該怎麼去反駁,或者說是如何去說服婆婆放棄她的教育方式而同意你的,因為婆媳關係難處,加上有了孩子以後問題就更多,當我們不知道如何在關於孩子的問題中去和婆婆溝通,讓雙方都能愉快地達成共識時就很有可能會妥協 。我很理解這一點,因為自己以前就是這樣的,但眼睜睜的事實是我沒辦法對關於自己孩子教育的問題放手不管。
我希望孩子能成長的更好,我想要儘自己的能力給他好的教育,也自己學習如何用更好的方式去教育他,但如果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援就會變得艱難和辛苦,所以你至少要首先和老公達成共識然後再好好去跟婆婆溝通,也可以讓你老公去和婆婆溝通也許效果能更好。
-
19 # 漩渦173
和婆婆意見不同,不要緊,關鍵要看這個在這個教育問題上誰的意見對,誰的意見對孩子有利。婆婆如果對,就該妥協,如果不對,就要堅持自己的想法。
孩子的第一監護人是父母,同樣,父母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由此可見父母對於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因為夫妻上班忙,孩子年幼,許多奶奶爺爺成了帶娃主力軍。孩子每天和老人在一起的時間甚至超過了父母親,所以造成了孩子過度依賴老人,反過來,老人也會慢慢的產生越位的想法,想做孩子的主導,事事想為孩子做主。
這其實是危險的訊號,父母親應該有所警惕。孩子,是做父母的該費時費力辛勤養育,盡職盡責好好培養的,老人只是起到輔助作用。如今時代在飛速發展,老人的觀念是跟不上時代腳步的,父母要指定出大路線,讓老人幫忙施行就好。
對於孩子的成長和教育,是該掌握在父母自己手裡。
-
20 # 壹念心理
每天3分鐘,解決你的育兒困惑
家長問
我的女兒今年5歲了,我作為一家公司的合夥人,工作非常忙,孩子就交給婆婆帶。
但是婆媳之間育兒觀念不一樣,她會對我的一些教育方式不滿意,覺得我帶不好孩子。
關於這方面的衝突,我們誰也說服不了對方,經常發生衝突,不知道這樣的矛盾應該怎樣處理呢?
熊寶媽答
這是一個婆媳矛盾在育兒方面的體現。聽了這位媽媽的描述,可以看到您和婆婆在如何讓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形成了一種“競爭關係”。
這個問題該怎樣處理才對?
孩子和誰比較親密?
孩子比較聽誰的話?
............
兩人之間在這些問題上都會隱隱較勁。
在父母和祖父母一起參與的隔代育兒現實中,這種“緊張的感覺”在所難免,尤其是婆媳之間,她們會存在對家庭成員的教養權上的爭奪。
這種緊張的關係也會給孩子帶來緊張焦慮的情緒以及無法適從的矛盾感。
孩子可能會無端發脾氣或者做出一些叛逆的、不尊重人的行為,可能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人格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1、我們要明確一點:父母和祖父母要結成聯盟。聯盟夥伴是有共同目標的,是互相尊重的,“求同存異”的,願意努力一起協同合作的。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先要覺察雙方的關係,先退出“權力之爭”,把關係定位從“競爭者”。
嘗試放到“聯盟夥伴”的位置上來,嘗試開始調整想法、調整溝通方式。
2、我們處理隔代教育問題的目標,應該是追求“家庭關係的和諧”。誰對誰錯不是終極目標,更不能以犧牲彼此的關係為代價。一家人之間也會存在差異,我們每個人都需要被接納,被包容和被理解。
3、保持“尊重差異,也尊重邊界”的相處原則。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不能接受和尊重差異,就是因為,我們覺得那樣對孩子不好。
不同的方式可以讓孩子得到不一樣的東西。
孩子總要面對外面的世界,我們不能控制別人怎麼對待孩子。
所以,我們真正的職責是:教孩子如何應對和反應,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做好我們自己能做的。
加強自己對孩子的影響力,幫助孩子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行為。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你就不該問,那是你的兒子,他長大以後,你婆婆還在不在且不說,萬一孩子沒教好(老人溺愛,教好的機率低),她是不需要承擔後果的,隔著輩呢。所以她怎麼樣養孫子都可以,開心就好,任性無負擔。。
而作為孩子的母親,你的晚年生活是否幸福跟你對孩子的教育息息相關,一個糟心的孩子,跟你還不親,真不如不養,你現在放棄了自己的責任,將來就別抱怨孩子不成器不孝順。聽天由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