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平淡是福01

    我兒子叫沐沐,出生整整三個月。眼睛有點小,不過很可愛

  • 2 # 幸福魚兒

    這個問題,估計眾多父母都遇到過吧,有的時候被孩子氣的呼呼的,而單單自己這一天心情也不太好,一下子急躁的脾氣就上來了,孩子就得捱打之類的了吧!

    其實,面對孩子不聽話,我們該如何控制好自己急躁的脾氣呢?其實,我們這個時候,一定要在心裡默默唸著:這是我親生的,我認了。控制好自己的那急躁的脾氣,用積極向上的態度給孩子做個好榜樣。要不然,你急躁的脾氣,很可能就會讓孩子也學到了,以後很可能就更能管住孩子了。

    孩子出生原本是一張白紙的,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我們必須首先給孩子做個好榜樣。沒有任何一個家長敢說自己的孩子是非常聽話,沒有任何毛病的。所以,面對孩子不聽話,我們也得辨認的看待問題。有的時候,孩子可能是一時的淘氣、貪玩,這種情況下,我們只需要告訴孩子這是不對的,給他們講道理即可。只要我們多一點點耐心,在舉手或者是準備發脾氣之前,閉上眼睛深呼吸,必須打罵孩子才能解決嗎?如果不是,那麼,孩子還小,一定要耐心耐心再耐心的對待孩子,多和孩子溝通,多交流,瞭解孩子內心的想法,多給孩子一些鼓勵和微笑,我想,我們的孩子會越來越優秀的。

  • 3 # 溫柔媽咪育兒筆記

    說起管教孩子,我想說,對孩子的管教,是建立在教、理解、鼓勵和溝通的基礎上的,而不是呵斥、懲罰與控制。

    家長們應該知道,孩子出生後頭幾年中的行為,很多都是與其身體、情感和認知相稱的行為,而不是父母眼中的“不聽話”的孩子。

    管教的目的,是為了“教”,父母要站在孩子的立場,多多理解孩子,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對孩子的行為進行解析,找到其行為動機,給予理解並幫助解決。當你理解了自己的孩子,就不會有管理控制試的心理,自然也不會有暴脾氣。

    具體應該怎樣“教”孩子呢?舉一個例子來說吧——說髒話或罵人

    3-5歲,是孩子接收新事物最快的年紀,並善於模仿。孩子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脫口而出髒話或罵人的詞。這時候,作為家長,你會怎麼辦呢?

    理解你的孩子和當時的情形

    或許作為父母的你們,不會在孩子面前說出髒話,但是罵人和髒話,在成年人的生活中已經是很普遍的現象,以至於孩子隨隨便便去到哪裡,都有可能學到髒話。孩子們可能並沒有意識到自己說的是什麼,只是純粹地模仿,覺得這樣說好玩,喜歡看當他說出髒話之後,身邊人的反應。

    建議

    1.讓孩子知道,雖然他認為說髒話很有趣,但是這樣是對其他人的不尊重,大家對髒話很反感。(尊重孩子)

    2.讓孩子知道你不喜歡聽他講髒話。(說出你的想法)

    3.教給孩子,用一些其他的你認為合適的詞語來代替髒話。如“真見鬼,胡說,幼稚,無賴,天哪”等等。(給孩子一些建議)

    4.如果孩子堅持說髒話,就讓他去別的地方去說,你或者他,要有一個離開的,直到他把髒話說完。(堅定你的行為)

    5.如果孩子是因為憤怒等其他強烈的情感而罵人,要對孩子說:你現在看起來很生氣,想和媽媽談一下嗎?(理解孩子的行為)

    要讓孩子知道,你尊重他,理解他,並願意幫助他解決問題。他感覺到你的尊重和理解後,會對你很感激,並積極主動地配合你。

    預防問題的發生

    這是最重要的。問孩子是否真正地知道他所說的髒話的含義。讓你的孩子知道,他說的髒話代表著對別人的不尊重,相對應,別人也不會尊重你——這就是說髒話的後果。如果只是模仿大人,要選擇對的去模仿學習,不要盲目模仿。如果是為了發洩情緒,可以有其他更適合發洩的方法,以及問題的解決辦法。

    以上,就是面對所謂的“不聽話”的孩子,父母該採取的辦法。其實並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父母沒有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與理解。

    .

  • 4 # 我家有個瑤姐

    你能這麼問,相必你已經知道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跟孩子心平氣和說話的重要性!

    而我們想要解決這個問題的話,分2步走:

    瞭解我的壞脾氣從哪裡來

    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

    我的壞脾氣從哪裡來

    因為我們是人有著七情六慾,所以有壞脾氣是很正常的。

    而我們需要的是處理我們的壞脾氣!

    當你要解決一個問題的時候,首先要了解它,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因此我們先來了解我們的壞脾氣從哪裡來:

    1.“本應該”:當孩子做出的一些行為,跟我們腦海裡相關行為互相沖突時候,我們就會認為孩子“本應該”這樣做,可他偏偏卻……

    我們的火氣就會蹭蹭往上。

    哥哥跟妹妹一起玩玩具,兩個人互相爭奪一個玩具,妹妹沒有搶過,哭了。

    這時候媽媽走過來說:“你幹什麼?幹嘛把妹妹弄哭,不是跟你說過了嗎?你是哥哥要讓著妹妹……”

    所以當哥哥沒有做一些他“本應該”做的事時,媽媽就會生氣。

    因此當孩子做出的一些行為違揹你的“本應該”的時候,認真想想:“1.這確實是他應該做的嗎?2.“本應該的事有沒有提前預知?”

    ………………………………………………………………

    2.自身能力不足:都說小孩1月哭2月鬧,在面對新生兒的時候,我們總有無能為力的時候。

    有的媽媽因為缺乏對新生兒的相關知識,在面對哭鬧不止的嬰兒,不知道怎麼安撫哭鬧的寶寶;不知道怎麼尋找寶寶不適的原因;不知道怎麼緩解寶寶的不適;不知道怎麼預防寶寶的不適……

    只能一邊抱著寶寶一邊哭,一邊在心裡憋著怒氣:“為什麼只有我一個人帶?孩子是我一個人的嗎?”

    因此在這個時候除了尋求幫助,還要提高自身處理事情的能力。

    ………………………………………………………………

    3.原生家庭影響:不知道你有沒有遇到這樣的時刻,當你遇到一些事情,破口大罵的時候,你身邊的人跟你說:“你現在這幅樣子,跟你誰誰誰一模一樣。”

    在沉默片刻之後起了一身雞皮疙瘩:“是的,以前做錯事,爸媽就是這樣指著我罵的。”

    從小時候的“被害者”,到長大後的“加害者”。

    如果在孩子身上依舊“破口大罵”處理問題,那麼等孩子長大很大機率也會像你一樣處理問題。

    因此我們在管教孩子的時候想想曾今的自己。

    我們都曾是小孩過,都知道小孩害怕的是這個時候的我們。………………………………………………………………

    4.情緒轉移:情緒是會渲染的,本來你的心情還不錯,可當你老公回家後,因為在公司遇到事情不順利的事,看到家裡亂糟糟就說你:“看你在家做什麼?這麼亂?”

    而你轉過頭看到不停從盒子裡拿出玩具的孩子說道:“跟你說了多少次了?玩完了玩具要收拾好來,不要弄的家裡到處都是。”

    玩的好好的孩子,一眼懵查查的看著你。

    其實孩子何其無辜,因此我們不應該把壞脾氣轉嫁到孩子身上。

    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

    我們在小孩調皮搗蛋的時候,脾氣會蹭蹭往上漲。

    這讓我想起網上的話:問題帶來情緒,情緒解決不了問題。

    要想解決情緒就要分3步:1.預防;2.滅火;3.控制。

    1.預防:像當你已經有感冒、發燒的症狀的時候,想再來預防就已經晚了。

    我們的情緒也是一定,在我們情緒爆發的時候就已經晚了,我們要在情緒爆發之前先控制住,才是預防>治療。

    ①“打預防針”:孩子有時候經常性重複犯錯一個問題,這個時候就可以透過“打預防針”來舒緩自己的脾氣。

    每次在我們忙碌的時候,突然發現家裡安靜了下來,大部分的時候寶寶都不知道在哪裡作妖。

    這個時候在我們去尋找寶寶之前,先自己“打預防針”讓自己有心理準備。

    在我們“打預防針”後看到作妖的寶寶會想:“你看,我就說的沒錯,又在這裡作妖。”

    自身的脾氣已經沒有那麼大,更多的是無可奈何。

    在我們“沒打預防針”看到作妖的寶寶會想:“天啊,你要我跟你說多少遍……”

    那火氣啊,蹭蹭的怎麼都滅不了。

    因為想要預防自己的壞脾氣的時候,要常給自己“打預防”。

    ②及時疏導情緒:在我們自身情緒不穩定的時候,碰到一星半點的事就直接炸了。

    這種時候我們應該先疏導自己的脾氣再來處理孩子的問題。

    當你在外面受了一肚子氣回家的時候,看到家裡的玩具弄的到處但是,忍不住說道:“跟你說的很多次了,不玩了就收起來,你是不是聽不懂啊。”

    家裡的玩具到處都是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但是在我們自身情緒不好的時候,這件小事就變大了。

    我們依舊是在外面受了一肚子的氣,準備回家的時候,覺得心裡的氣還是沒有消,就在附近走2圈,或是在一個角落述說自己的不痛快。

    當你回家的時候,已經調整好自己的情緒,我們依舊是看到滿地都是玩具的地板,這個時候,你會說:“寶寶,媽媽要準備做飯吃咯,等下玩具不玩了,記得收拾好來。”

    面對同一件事,穩定情緒和壞情緒,解決問題的方式都是不一樣的。

    因此當我們自身情緒不穩定的時候,應該先疏解自己的情緒,再來處理孩子的問題。

    預防>治療的,我們在情緒出現之前就把他扼殺於搖籃,方是長治久安的方法。

    ………………………………………………………………

    2.滅火:我喜歡用滅火來形容,因為我們生氣的樣子跟火山爆發十分相似。

    我們在情緒已經出現的時候,要怎麼做才能滅火成功呢?

    ①調節情緒:我們已經知道穩定情緒和壞情緒在處理同樣的事情的時候,得到的結果大庭相徑。

    因此在我們脾氣來的時候,首先要嘗試調整自己的情緒。若不行的話再用其他的辦法。

    ②轉移注意力:眼裡有了焦點,自然就有了盲點。

    我們把焦點一直放在小孩犯錯的身上,那麼我們的怒火很難被滅掉。

    內在轉移:今天又發現小孩在客廳玩水,跟他說了很多次,還是冥頑不靈。

    看到滿地的水,一身溼噠噠的小孩,那個怒火蹭蹭往上漲。

    這個時候我們先嚐試調整自己的情緒,不行的話,我們就要轉移注意力,我們把注意力不要放在“怎麼又在客廳玩水?衣服都溼了,地板溼了又要拖,等下別人摔倒怎麼辦?”

    而把注意力轉移到:“為什麼總在客廳玩水?是想玩水?還是喜歡在客廳玩水?”

    注意力轉到尋找小孩玩水的原因上時,火氣就已經降下來了。

    這時已經沒有多的精力去責怪他,而且想搞清楚他為什麼這麼做。

    外部轉移:每當小孩被撞腦袋的時候,大人總是抱起小孩說:“你看,這個花花好漂亮。”

    小孩就會被吸引而忘記被撞的痛楚。

    大人注意力的轉移也是這樣,不同的是,我們是主動發起的,轉移的方向可以是周圍的環境、將要做的事等等。

    不論是內部轉移,還是外部轉移只要能分散你的注意力,幫你滅火就是好的辦法。

    不過這個辦法治標不治本,想要治本還是需要預防>治療。

    這是語言的力量,也是你發洩情緒的方式之一。

    心理暗示的成效往往都不錯,因此在我們脾氣上來的時候,可以多用語言來暗示自己,此刻的我們需要冷靜下來。

    ④換個地方:當我們看到玩水的小孩,火氣上來的時候,用上面的方法都無濟於事時,離開客廳,去陽臺吹吹風冷靜下,去廚房感受煙火氣息……

    去任何你想去的地方,只要離開客廳,等你的情緒穩定之後再來處理問題。

    這個方法用時或許會久點,可以在不得以的時候用這個方法。

    因此在我們脾氣來的時候,不要讓他在孩子面前爆發出來,趕緊先用這4個方法來澆滅心中的怒火。

    ………………………………………………………………

    3.控制:我們情緒穩定好的時候,在跟孩子說問題的時候,也要小心火山口又爆發。

    ①有情緒要表達出來,但不能發洩:當我們看到玩水的小孩,火氣上來的時候,可以好好的把你的想法說出來:“寶寶,怎麼在客廳玩水呢?你看你的衣服都溼了哦,會感冒的。地上都是水水,別人沒注意很容易摔倒的,你跟我一起來收拾吧。”

    而不是一邊說一邊火山口爆發:“跟你說了多少遍了,叫你不要玩水?你看你,衣服都溼了,等下感冒就知道錯?地上都是水,又要叫我來清理,我很閒嗎?整天幫你收拾收尾?”

    同樣是告訴小孩,衣服溼了會容易感冒,地上的水跡要清理乾淨。

    這一個是心態平和的說,一個是一邊說一邊發洩心中的不滿。

    這兩個無疑是第一種好,因此我們有情緒問題的時候,應該要更好去表達我們的想法,而不是發洩出來。

    ②管住嘴巴,不說傷人的話:上面的反面教材,聽著都覺得傷人。

    正所謂: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或許因為你無心的一句話,而讓你的孩子深深地受到傷害。

    因此我們應該管住自己的嘴巴,不讓這些傷人的話,從你的嘴裡蹦出來。

    最愛他的媽媽,此刻像火山口的怪物,似乎都要把他給吞滅。

    我們總是在最親的人說最不應該說的話,往往受傷的都是最愛你的人。

    因此我們更應該控制住自己,不要在愛你的寶寶面前說出這些傷人的話。

    最後別把壞脾氣留給愛你的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男子霸佔母嬰室座位,還反問“如果沒有母嬰室怎麼辦”這一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