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醬酒香天下

    選擇你喜歡的隸書字帖。 由於每個人的性格、經歷、所處環境等因素不同,決定了每個人的審美情趣不同,愛好各異,這正如對穿衣的選擇,有人喜歡莊重,有人喜歡瀟灑,有人喜歡華貴,有人喜歡淡雅一樣,對書法的愛好也是如此。漢代,尤其是東漢喪葬立埤、表功刻石之風盛行,因而流傳下來的碑刻極豐,這些碑刻雖然同屬漢隸,但風格確有很大差異。粗略地分,不外乎兩大型別,一類是端莊雋秀,如《乙瑛碑》、《史晨碑》、《禮器碑》、《曹全碑》等;一類是雄渾古樸,如《張遷碑》、《好大王碑》、《衡方碑》等等。不同的風格,給人的感受不一樣,你喜歡哪一種風格,你就選擇哪種風格的碑帖。

  • 2 # 書法功課

    伊墨卿的隸書最適合寫大字!

    沙孟海先生說,“他固然熟習漢碑,但還有一個絕好的步梯,是他靠著它後來才能夠登峰造極的……他是用顏真卿寫楷書的方法寫漢隸那就成為現在的面目了。清人學顏“錢南園得其體、伊墨卿得其理、何子貞得其意、翁常熟得其骨、劉石庵得其韻”幾人之中只有伊秉綬遺貌取神將顏字的精神氣度化解到隸書創作之中、實在是一種了不起的師承與創造、伊氏的隸書與顏魯公的楷書。一樣氣度恢宏洞達高遂非其胸次不能臻此。

    在名家林立的清代書壇,伊秉綬隸書從《裴岑紀功碑》《封龍山碑》《韓仁銘碑》《孔宙碑》《熹平石經》諸碑走出來,獨樹一幟、地位突出。伊秉綬的隸書入古開新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徵,他的隸書筆畫平直、分佈嚴整均勻,四邊充實端莊大方、寬博俊偉秀韻天成,具有一種華貴雍容的氣度,其隸用筆圓渾沒有誇張雁尾的波挑,而是蠶頭蠶尾直來直往。他的隸書吸收了一些漢隸碑額。其隸書的超妙處在於在結體上方嚴而不刻板,時有新理妙趣在用筆上凝重而有韻致,整體上表現出高雅古樸清華高標的廟堂之象。尤為難得的是他的隸書能大能小既能“拓漢隸而大之愈大愈壯”,又能縮為小隸精妙絕倫。

    伊秉綬的隸書創作大約可分三個階段。四十五歲以前為草創時期。這一時期創作的隸書作品如嘉慶三年寫的隸書“志於道、時乃功”雖有些新的意向但基本上還屬於模仿與探索階段;

    五歲至五十歲為蛻變時期,四十五十歲以後從嘉慶八年到嘉慶二十年他逝世為為成熟時期。他的大部分隸書佳作是出現於這一時期,進人成熟期後他的隸書風格仍然有細微的變化,如書於嘉慶十年的“定武蘭亭”“茹古屋”題字,書於嘉慶九年的“從來多古意、可以賦新詩”楹聯字勢凝重有一字千鈞之感、但凝重中有豪邁氣象。整體上以方整、勻稱、嚴謹雄拔見長。此後的書作字形更加洗煉筆畫更加挺拔,內涵更加充實和豐富。

    原來方整的一路更加端嚴整。肅如“散邑盤銘”“遂性草堂”題字有的又表現出高雅、瀟灑的意趣。

    如楹聯“清詩宗韋柳、嘉酒集歐梅”其中“歐”字下面的兩個“口”字寫得形似圓圈,“梅”字的兩點則點成圓點,“集”“宗”字的下面兩點處字理成短撇。“韋”字橫筆略呈孤形,使得方中有圓直中有曲,在這幅對聯中作者根據字形特徵結合繆篆漢隸處理手法,將正方形、長方形、圓形、三角形菱形、梯形等平面造型巧妙地呈現在同一幅對聯之中,加之用筆的凝重洗煉給人以回味無盡的感受。

    隸書五言聯 1814年作

    清詩宗韋柳,嘉酒集歐梅。

    閼逢閹茂之春,伊秉綬。

    他的隸書在嚴整中有機趣有變化,既簡淨活潑做到了動與靜相互協調,嚴肅與活潑互相統一,老到中充滿生機,嚴整中具有韻致遠看氣勢磅礴近觀又十分耐人尋味。他的隸書既重視形式美感意趣又重視筆意的沉鬱超拔。其作品展現的雄渾豪邁高古、俊逸典雅清新的藝術格調極富美感,意蘊令人百看不厭回味無窮。

  • 3 # 書法顏二

    適合寫大字的隸書碑帖第一首選《泰山經石峪金剛經》,先看圖

    此碑又名《泰山佛說金剛經》,是摩崖石刻,刻於泰山石經峪花崗岩溪床,字很大,高35釐米左右,橫寬約40-60釐米,據說是北齊時期作品,不知書者、刻者姓名,清楊守敬在《學書邇言》裡描述:“擘窠大字,此為極則。”從圖片上可以看得出來,這個碑帖的字雄渾寬博,氣勢磅礴,結構大開大合,圓潤得體,對於寫大字特別是榜書,可謂是經典至極。顏魯公的字也是寬博雄渾,不知道是不是也借鑑了此碑呢?待考。

    我們都知道,寫大字第一要講氣勢,此碑氣勢之大,歷代碑刻無出其右。不僅字大,氣勢上也“大“,既要大也韻致。此碑左右開拓,橫向取勢,從容不迫,筆法融匯了篆隸和楷法,顯得安靜簡穆,像一個得道之士,閒雲野鶴悠遊自在。

    但是單單大不足以成為經典,在細部處理上也頗有法度,楊守敬又說:

    此碑差不多就是這樣,歷代評價還有很多,這裡不一一列舉。

  • 4 # 八閒居主

    按理說,理論上所有的都可以放大寫,但許多的嚴謹類如曹全乙瑛禮器等放大後容易寫散,失去了原有的勢。前面那個朋友說過了金剛經適合,那是廢話了,原碑就是四十㎝多大的了,我們寫的時候反而縮小了來寫的。個人感受摩崖類的書風適合寫大字,因為用筆結體縱逸寬博灑脫,寫小氣了反而顯得過於拘謹了。

  • 5 # 瀚墨無極

    適合寫隸書大字的碑帖很多,如:《禮器碑》古雅無前,若得神助,字型結構寓欹平正,剛健骨秀是漢碑中藝術高峰。《史晨碑》字型圓潤剛挺,點畫遒麗多姿,結構嚴整典雅,獨具書法藝術性。《曹全碑》豐腴圓勁,無拘無束,婀娜秀麗。《石門頌》結構奔放,灑落自然,字型簡便不失風貌,《瘞鶴銘》儀態大方,頗具道風仙骨風度。

    如果說什麼碑適合寫隸書大字,主要看筆者對各碑帖字勢的瞭解,基本功是否紮實熟練,筆法是否達到巧妙等技能。

    技越高,規律性越強,只要掌握了書寫技法,無論多大字型都能進入拓展、造意、造境、達到風雲變幼的藝術程度。

  • 6 # 臨河再敘

    隸書出現的高峰分漢代隸書和清代隸書,其中漢代隸書流傳下來的碑帖非常多,代表作有張遷碑,西狹頌,石門頌,乙瑛碑,禮器碑,曹全碑,史晨碑,華山碑,封龍山頌,好大王,楊淮表記,萊子侯刻石,大開通褒斜道等經典碑刻。禮器碑,曹全碑等作品風格端莊秀麗,不太適合這樣的大的作品,而諸如石門頌,西狹頌,張遷碑,楊淮表等作品氣勢渾厚,張力十足,非常適合大字創作。

  • 7 # 中州耕牛堂主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觀點是:所有的漢碑碑帖都適合寫隸書大字,關鍵是把結構比例調整好就可以了!

    上圖為隸書大字作品“思無邪”。這三個字是以《曹全碑》為基礎,並融入了《張遷碑》、《鮮于璜碑》的元素,且有自己的個性揉入。

    上圖為隸書大字作品“老馬識途”,這四個字主要以《曹全碑》為基礎,並揉入了書者自己的個性,已基本形成書者自己的隸書風格。

    上圖為隸書大字作品“壽如天永,福共海長”,這八個字是以《禮器碑》的筆意和結字特點寫出來的。有書者的個性融入,但不多。

    上圖中的隸書大字作品,是以《石門頌》的筆意和結構特點而寫出來的。可以說是純正的《禮器碑》風格的隸書大字作品,書者為答主。

    上圖為隸書大字作品,這六個字是以《曹全碑》的筆法和字法為基礎而寫出來的,在創作時,根據章法佈局需要,結構略有變化,並融入有個性。

    上圖亦為用《曹全碑》筆意創作的隸書大字作品“百練成鋼”。這四個字融入有其它漢碑的元素,若仔細看,就不難發現。

    上圖為用《禮器碑》筆意創作的隸書大字作品“天高日永,水遠山長”。

    上圖中的隸書大字作品(三尺整張)“厚積薄發”,是用《曹全碑》的筆意創作的。這四個隸書大字作中,融入有《西狹頌》的元素。

    上圖中的隸書大字作品“上善若水”,是用漢簡的筆意創作的,這四個字中融入有其它漢碑的元素。

    上圖亦為隸書大字作品“守望平安”,取法多種風格的漢碑元素,有個性融入。

    上圖為隸書大字作品,用的是《禮器碑》的筆意創作,有《曹全碑》的影子,也有自己的個性揉入。

    上圖中的隸書大字作品,取法《曹全碑》。

    上圖中的隸書大字作品,取法《張遷碑》和《鮮于璜碑》,在創作時融入有自己的個性。

    上圖為隸書大字作品,書者在創作時,取法多種漢碑風格的漢碑,並有自己的個性揉入。

    綜上所述,創作隸書大字作品,無論哪種漢碑碑帖都是可以的,重點是掌控好用筆和字的結構佈局。

  • 8 # 素里布衣楊半

    什麼碑帖適合寫隸書大字?

  • 9 # 神韻軒書法

    《衡方碑》適合寫大字隸書。是漢隸碑刻,全稱《漢故衛尉卿衡府君之碑》,有古拙之趣,有正大氣象。

    字形主要取縱勢,主筆緊縮,外緊內松,加強了字內空白的對比,寬博雄強,顏真卿的楷書就借鑑了此碑布白方式,字距行距密。格內每字撐滿。把大片字外空白分配到字內空白去,讓字更顯寬博大氣。

    如果字距行距空白大,會把字壓縮小,寫大字不適宜用字距行距寬的章法。

    《魯峻碑》是漢隸碑刻,全稱《漢故司隸校尉忠惠公魯君碑》,東漢靈帝熹平二年四月立,在山東濟寧縣學,碑高283釐米,寬115釐米,厚25釐米。筆畫豐肥,字型方整端莊。厚重峭峻。(見下圖。)

    清孫承譯評:"分法勁撥古雅,漢石之佳者。″臨時要按至筆毫中部,注意筆畫輕重粗細對比。

    楊守敬評:"豐腴雄偉,唐明皇,徐季海亦從此出,而肥濃太甚,無此氣韻矣。″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

  • 10 # 千年蘭亭

    古代書法,字形大多較小,所以,並非所有字都適合放大。

    以書聖王羲之的行書為例,其纖瘦妍媚的字形,放大後則過於軟弱,所以王字放大一倍寫尚可,過大則不合適。

    又如,同為唐楷向代表,顏體豐腴肥美的字形,就遠比硬瘦險峻的歐楷,更適合放大。歐楷字形放大的同時,也放大了單薄的缺點,而顏體放大後的粗壯更顯端莊大氣。

    就隸書而言也是如此。正常書寫寫,各種隸書字型各具特色,各有其美,可一旦放大,比如《石門頌》一路過於纖細的線條,則會顯得空而軟,即便是平常秀美的《曹全碑》,放大後其字形也與其風格不相符。

    這正如人的穿著打扮。你讓一位五大三粗的壯漢穿一套緊身衣褲,透著的是彆扭;反之,讓一位身材單薄的奶油小生,穿一套寬鬆的Jeep,也只會鬆鬆垮垮,沒有精神。

    寫隸書大字,適合《衡方碑》《張遷碑》《陠閣頌》一類,厚重古樸的漢隸。

  • 11 #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臨摹字帖只是學習書法過程中一個訓練環節而已,最終目的是獲得法度,掌握正確的書寫技藝方法,原帖字型形狀是次要的。至於什麼樣的碑帖適合寫隸書大字,關鍵是,一要看想寫多大字? 二要看用在哪裡?即要考慮視覺效果,還要顧及到字型風格與文字內容的和諧關係。這是主要的。

    臨摹範本的時候儘量按原大對等練習,以力求筆法、字法忠實原作,並且保障書寫技法不能誤讀曲解,更不能篡改筆法動作核心精要。如果是用於創作,那就拋開字帖束縛,把字形結構拆解,利用帖的筆法、筆畫重新組合字型。

    通常,懸掛在一米五以上,兩米五以下這樣的空間裡,如果單字不超過20釐米的話,一般不論什麼帖的字型,放大之後都是沒有什麼問題的,比如城裡有很多文化一條街的店鋪,多是木刻的仿古匾額xx齋、xx閣……看著都挺漂亮的。

    比較高大的樓閣,匾額字型至少是30~40釐米的大字榜書,若是這種針對性的練習,應該選擇筆畫粗壯、字型渾厚的範本比較好。如《鮮于璜》、《衡方碑》、《張遷》、《泰山經石峪》之類。▲圖為隸書《鮮于璜》

    其實,要想真正的掌握大字書寫技法,需要專門的進行榜書技法基本功訓練,並不是將古帖那樣的小字型同比例放大幾倍書寫。

    沒有辦法,目前為止,真正的榜書字帖四處難尋,只能藉助現有的將小字碑帖放大的版本了。榜書屬於特別的書法系統,書寫技法不能完全生搬硬套3釐米左右的小字碑帖形象,臨摹的時候可以變通,不能原樣照搬到作品中,需要進行特殊的技術處理,使其改變原來的特點與功能性,以適合實際應用所需。在這方面,清代金農《臨華山廟》是我們很好的學習榜樣,他的作法是帶有創作性的意臨法。如圖:

    以上是我的一點見解,僅供參考。

  • 12 # 無心齋侃畫

    《泰山金剛經》最為適合寫隸書大字。#書法作品# #書法藝術#

    《泰山金剛經》有大字“鼻祖”之稱,比較適合寫大字,尤其是擘窠大字更為合適。

    《泰山金剛經》為摩崖刻石。南北朝時刻於山東泰安縣泰山經石峪花崗岩溪床,沒於水下千年,泉水改道,始見天日。書者何人,暫無定論。文字內容為《金剛般若波羅經密》。每個字的寬和高約四五十釐米,總字數上千,是書法史上摩崖隸書鉅製,蔚為壯觀。

    《泰山金剛經》隸書的翻挑都隱斂於筆勢之中,含蓄凝練。筆畫有圓轉,有方折,無不飽滿渾厚,有些筆畫雜有楷書筆意。結字正面取勢,或密或疏,體態寬博凝重,氣象雍容大度。這樣的隸書體態,沒有漢隸那樣的“蠶頭燕尾”,不像魏晉隸書那樣方板,與北齊碑誌上單細的隸書也大不一樣,是前無古人的曠世之作。

    需要說明的是:《泰山金剛經》是北齊時代(550—577)摩崖石刻。北齊王朝,官民一體崇仰佛教,不但開石窟造佛像,而且刊刻佛經。刻經的風潮,最初在鄴都周圍地區,而後蔓延到山東南部。山東地區的刻經都是大字隸書,有的刻於崖壁,有的刻於寬闊的石坪上,有的刻於兀立的大石上。這些都是華夏五千年古老的文明見證,也是華夏文明的瑰寶。

    最後再說說這樣大的字在當時是怎麼寫出來的。書刻這樣的大字,估計是用束帛之類的物品替代毛筆,寫在石面上。或是先雙鉤筆畫的外廓,然後刻出筆畫的輪廓線,最後挖鑿筆畫而成。

  • 13 # 真善美愛

    《乙瑛碑》、《史晨碑》和《禮器碑》都比較大氣,適合寫大字!

    《曹全碑》比較小家碧玉的感覺,《張遷碑》有些字寫的斜。

    下圖分別為《乙瑛碑》、《史晨碑》和《禮器碑》的字帖。

  • 14 # 怡然書法

    個人以為,雖然漢碑、清隸等都可以來寫大字隸書,但是相對來說,還是《張遷碑》《西狹頌》《郙閣頌》《衡方碑》《鮮于潢碑》等方厚、雄壯一路的漢隸,還有清代鄧石如、伊秉綬、金農的隸書等更適合用來寫大字隸書,而具廟堂氣、秀逸一類以及用鋒淺的隸書如《禮器碑》《曹全碑》《史晨碑》《乙瑛碑》《孔宙碑》等不宜直接拿來寫大字,大字隸書以氣勢取勝,小字隸書以點畫精到、字數多取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jpg圖片要怎樣才能轉換成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