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日本明明在我國東方並不在西方。
6
回覆列表
  • 1 # 從頭越58139384382

    鑑真東渡時是在唐玄宗時期,都城在長安,也就是今天的西安,從地理位置來看日本在長安的東邊。

    鑑真是從蘇州黃泗浦登船的,也就是今天的連雲港,在日本的西邊,日本地理位置在黃泗浦也就是連雲港的東邊,鑑真出發地在日本的西邊,乘船一路向東直奔日本,所以說是鑑真東渡。

  • 2 # 風的使者F

    我們先弄清楚為什麼鑑真大師不惜一切代價東渡?他東渡日本的真正目的是什麼,弄清楚這些就知道鑑真大師為什麼不西渡了。

    一、鑑真東渡的本願。佛教早在公元6世紀已傳入日本,在皇室的大力支援下迅速發展,至公元7、8世紀達於鼎盛時期,成為日本的主要宗教。但在鑑真大師東渡前,日本佛教戒法不全,造成了日本佛教的畸形發展。一方面,佛教組織迅速發展,人數急劇增加;另一方面,“私戒”、“自戒”之風盛行,使得佛俗混亂,僧團素質下降,不少僧人風紀廢弛、不守清規,品行不端,為人所輕,在社會中產生極壞的影響。

    為了維護僧團的純潔,朝廷一再下令整頓,但均沒有收效。公元733年,由舍人親王轉奏天皇,到中國延請高僧赴日傳戒,以在日本建立嚴格的傳戒制度,得到批准。同年四月,榮睿、普照兩位僧人被派遣隨第九次遣唐使到中國,負責延請中國傳戒師東渡日本傳戒、創立授戒制度。榮睿、普照來中國時,鑑真律師已成為南山宗的嫡傳,全國眾望所歸的授戒宗主,成為名滿天下的律學權威。榮睿、普照於是赴揚州請鑑真律師推薦一名高足去日本整頓戒律,弘揚正法,但無人應答。於是,鑑真律師決定親自東渡弘法。隨後,自天寶二年起,前後五次“東渡”,屢遭失敗但意志彌堅,是什麼動力促使鑑真大師冒九死一生之風險東渡日本呢?這可從他的誓言中找到答案:“為傳戒律,發願過海,不至日本國,本願不遂。”由此可知,鑑真東渡的本願意,就是要“以戒為師”,幫助日本建立起一個健康的僧團,因為這是正法久住之根本。

    二、鑑真對日本僧團的整頓。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秋,已是盲僧的鑑真律師終於在12月20日平安抵達日本,孝謙天皇下詔,“大河和尚遠涉滄波,來投此國,誠副朕意。自今以後,傳授戒律,一任和尚”。並敕授“傳燈大法師”位。次年四月五日,於盧舍那殿前立戒壇 ,鑑真律師登壇主持,先為當時已是太上皇的聖武天皇授菩薩戒,接著孝謙天皇、皇太后、皇子也依次登壇授戒,接著為沙彌澄修等430餘人授戒,最後為內道場興行僧神榮等55人重授大小乘戒。五月初一日,又在鑑真律師的親自主持下,在盧舍那殿西側另行興建一座戒壇院,這個戒壇院於次年(755年)落成,隨後在次處為已經受過戒,且在佛學方面有所造詣的日本高僧靈福等80餘人重受具足戒。從此,“凡經鑑真授戒者,方始為國家公認之僧。”鑑真律師以高深德學和崇高威望,確定了他在日本佛教界的領袖地位。出於對鑑真律師的尊重,天皇朝廷把授戒權和教育權劃歸鑑真律師管理,這遭到了奈良舊教團的堅決反對。為了重新獲得他們失去的利益和權力,奈良舊教團利用一切機會對鑑真律師為首的新教團進行攻擊。由於以鑑真為首的主張嚴守戒律的僧人佔少數,而土生土長的的不守戒的人佔大多數,最後日本天皇也不得不屈服,讓“鑑真”退休。758年日本天皇下詔免去鑑真律師“大僧都”之任,尊為“大和尚”。此時鑑律師到日本才4年,白廢待舉,便被逼“退休”。在極其艱難的情況下,為了不受干擾,鑑真律師利用日本朝廷施給他的田園建造了一座唐招提寺,來安置那些真心出家求學的僧人,使他們能專心學修,併為那些真心出家者授戒,用戒律來提高僧侶的品質。鑑真律師這種不屈不撓地為傳戒弘法而奮鬥的的精神,贏得了人們的尊敬。唐招提寺最終成為日本律宗的總本山,而鑑真大師則被日本人民奉為律宗開山祖、醫藥始祖、豆腐業祖師、日本文化恩人。

    三、啟示。鑑真律師九死一生,抵達日本後,講律授戒,在日本建立起了完備的授戒制度。可惜日本僧團在以後的發展過程中逐步遠離了鑑真律師東渡之初衷,由早期奈良舊教團的“自誓受戒”發展成傳教大師最澄的“純大乘菩薩圓頓戒”和親鸞的“大乘無戒之戒”,最後變成“一切皆可為”。

    實際上,在末法時代,戒律所起的作用,比定慧更顯得重要,它是使正法久住的根本。因為在佛法僧三寶中,佛陀已證涅槃,教理深藏於三藏聖典之中,惟有僧伽薪火相傳,傳佛心印,解法要旨,悟佛知見。從這種意義上講,僧在即法在,法在即佛在。換而言之,清淨如法的和合僧,是正法久住的根本,而戒律則是維持清淨僧團的根本保障。認識到上述,也就瞭解鑑真大師百折不撓東渡傳戒的歷史意義了。

  • 3 # 百里無風

    我覺得你可能沒弄清楚鑑真的身份。

    鑑真是中國大明寺(揚州)高僧,精通佛經和醫學。他東渡日本是因為日本僧人榮睿.普照等曾邀請他去日本,先後五次東渡,均未成功。753年,已雙目失明的鑑真帶著弟子第六次東渡,到達日本。他東渡日本主要目的,是去弘揚佛法,同時也給日本帶去了,更先進的中國唐的文明,漢的文化。

    東渡是因為日本在東邊,要跨海坐船,才能到日本,所以叫東渡。中國的西邊沒有海,也沒法西渡,西邊只能是西行。

  • 4 # 歷史多一點

    我認為原因有二:

    (1)

    鑑真所處時代,為唐朝盛世之時。政治清明,經濟發達,文化包容、多元、開放。

    在對外開放之中,要數對東交流,特別是對日本的交流最為頻繁。日本曾多次派遣遣唐使以及大量的“留學生”來唐,學習唐朝先進的經濟、文化、政治制度。

    而在交流之中,日本僧人發現,日本國家的佛教文化和制度,還有待提升和完善。而唐朝佛教文化底蘊深厚,清規戒律完善,佛家高僧輩出。鑑真又是高僧中的高僧,所以,便有了邀鑑真東渡日本,弘揚佛法。

    (2)

    佛教文化的發源地為天竺,也就是古印度。佛教本身,也就是從天竺,經絲綢之路,傳入中原地區,而佛教傳入中國最早可以追溯到漢朝。

    對於西域諸國,他們有自身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有的國家宗教信仰,並非是佛教,而是其他,比如說伊斯蘭教,基督教等。

    而對於像天竺這樣的佛教發源地而言,自身的佛教文化比中國還深厚,歷史比中國還悠久。這自然而然,並不用專門的傳授。倘若是宗教交流和切磋,這倒是可以。

    日本有需要,發出了盛情之邀,剛好我們也有,鑑真唯願成行。

    所以鑑真東渡,便是順理成章之事,只等水到渠成。

  • 5 # 學殤

    因為鑑真東渡日本是把佛教文化帶到日本加強日本與唐朝的友好交往因為日本稱為東洋也因為在東方所以東渡那西渡呢?渡得是西歐各國曆史也沒有說他把佛教傳到西方而且西方大多數是基督教所以是東渡

  • 6 # 大江侃歷史

    鑑真東渡為什麼是東渡不是西渡呢?因為鑑真去的地方是日本,而日本在東邊,所以叫鑑真東渡。

    鑑真,江陰人,原本是揚州大明寺比較有名氣的高僧,鑑真精通佛經和醫學,鑑真在揚州修崇福寺﹑奉法寺等大殿,造塔塑像,宣講律藏。四十餘年間,為俗人剃度,傳授戒律,先後達四萬餘人,江淮間尊為授戒大師。

    於是,鑑真先後五次東渡,均未成功。753年,已雙目失明的鑑真帶著弟子第六次東渡,到達了日本。

    鑑真為日本帶去了佛教經典以及建築.雕刻和醫學等知識,對促進中日文化交流和日本文化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鑑真在日本共呆了十年時間,深受日本人民的崇敬,死後葬在日本的唐招提寺。

    因此,鑑真是東渡日本,

  • 7 # 人文歷史經典傳奇

    因為鑑真東渡的是日本,日本在中國的東方,要去日本就得坐船才能過去,坐船過去叫東渡派海,中國的西方沒有海在唐朝時只能走路,所以只能叫西行。鑑真東渡海去日本,歷史簡稱鑑真東渡,玄奘西行。

  • 8 # 東秋妮
    高僧鑑真受邀去日本講佛,因日本在中國的東面,歷史上將這次歷時22年的中日文化交流稱為"鑑真東渡"。

    一.中日交流

    唐朝,中國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頻繁。

    為了學習中國的先進文化,日本派遣使節到中國,當時稱為“遣唐使”

    跟隨使節來華的,還有很多留學生和留學僧等。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幾批,最多的一次有500多人。

    他們把唐朝先進的制度、天文曆法、文字、典籍、書法藝術、建築技術等傳回日本,對日本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二.六次東渡

    在唐朝與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響的人物是鑑真。

    由於地方官阻撓和海上風濤險惡,前四次都未能成行。

    第五次東渡最為悲壯。

    那一年,鑑真已經60歲了,船隊從揚州出發,剛過狼山附近,就遇到狂風巨浪,在一個小島避風。

    一個月後再次起航,走到舟山群島時,又遇大浪。第三次起航時,風浪更大,向南漂流了14天,靠吃生米、飲海水度日,最後抵達海南島南部靠岸。

    歸途中,鑑真因長途跋涉,過度操勞,不幸身染重病,雙目失明。

    但鑑真矢志不渝,繼續進行第6次東渡,終於在754年抵達日本。

    鑑真東渡日本,前後用了12年,隨行的有36人獻出生命。

    鑑真雖失明,但百折不撓,到日本時已是66歲高齡。

    三.卓越貢獻

    鑑真在日本傳授佛經,還傳播中國的醫藥、文學、書法、建築、繪畫等,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鑑真在日本10年,極受尊敬和愛戴。763年,鑑真卒於唐招提寺。

    今天,鑑真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以及寺內的鑑真塑像,被日本政府定為一級國寶

    鑑真作為佛家的大德高僧,生於此岸心無岸,忠於自己光明理想,他“即為法事,何惜身命”的崇高獻身精神永遠被中日人民所牢記!

  • 9 # 一枚大叔

    鑑真時代中國境內已經形成了系統完整的佛教理論體系,不需要像玄奘那樣西渡天竺去求取真經,相反東瀛日本此時正處於戰國時代急需學習所以鑑真才會東渡弘揚佛法

  • 10 # 書香水墨客

    很榮幸的回答你的問題,首先,鑑真他其實是個中國唐朝人,日本僧人榮睿,普照曾邀請他去日本,先後五次東渡,均未成功。鑑真從浙江蘇州黃泗浦,轉搭遣唐使大船。隨行人眾24人,其中僧尼17人。11月16日,船隊揚帆出海,此時,普照也於餘姚趕來,11月21日,鑑真所乘舟與晁衡乘舟失散,12月6日剩餘兩舟一舟觸礁,12月20日,抵達日本薩摩。

    從地圖上看,鑑真開始去日本的地方是在浙江,而日本在浙江的東部,所以就有鑑真東渡的名字由來。 而且還有一種說法是當時鑑真是受邀去日本的,東渡這一詞,是由唐朝到日本。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可以理解為當時唐朝實力強大。日本敬佩唐朝,所以用東渡。

    鑑真為日本人民帶去了佛經和中國的醫藥和農業技術,為中日人民的友誼作出了貢獻。公元763年坐化於唐招提寺,時人稱為真菩薩。

  • 11 # 打工人董

    鑑真東渡是去的日本;

    中國古代人為了方便定的方位東西南北中,而日本正處在中國的東方,日本是四面環水的島國;古代沒有航空技術,只有依靠船在水上移動;渡在中國就在水面移動的意思;

    所以鑑真叫東渡

  • 12 # 穿山甲780

    鑑真是唐朝高僧,精研佛法,於中國傳統文化醫藥、茶藝、書法等方面亦有頗高造詣,曾任揚州大明寺主持,受日本留學僧邀請,於唐玄宗天寶年間六次東渡日本,第六次終於成功。在日本傳播中華文化,弘揚佛法,後圓寂日本。他設計並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現被日本視為國寶。日本在中國東邊,有海相隔,一衣帶水,去日本必經船隻渡海方可到達,故稱東渡,唐代高僧玄奘法師去西邊天竺(古印度)取經,亦稱西遊!並且有水才可稱渡,往西無大片水域,無法稱渡。

  • 13 # 玉書生

    這問題有意思,我想如果鑑真嘗試透過西渡奔赴日本成功的話,那第一個環繞全球的壯舉就是鑑真而不是麥哲倫,可能大唐就此開創大航海時代也不一定。

    首先,作者估計是受我們傳統說的風向影響,以為南風就是南邊來的風,那麼東渡肯定是由東渡來。實際在我國古代,東渡的意思應為向東渡海,同意的還有“西遊記”(玄奘向西行到達印度),“東遊記”(八仙過海渡的是東海),所以鑑真東渡實際意思為鑑真和尚向東渡海抵達日本去渡海。

    至於鑑真渡海的原因,我想樓主可以透過其他答案中輕易得到,在此就不贅述。

    思維小小開放下:如果鑑真想“西渡”成功,可能嗎?假設鑑真掌握了足夠的補給以及金錢,還有一小隊精銳的護衛。那麼真的是有可能成功的,因為當時唐朝的木蘭舟技術已經足夠發達,已實現了和阿拉伯國家的互通有無,如果能僱傭一些忠心耿耿遠洋技術豐富的阿拉伯人,是可以實現“西渡”抵達日本的。

    事實上,有些考證證明中美洲印第安人的許多特徵和中國的商人近似,就說明了中國古代有一定的遠洋能力。如果中國人能多一些冒險精神以及天朝上國的驕傲的話,說不定中國人已經達到了別的國家不可能達到的境界。

    當然,我所說的也僅僅是假設,就和我們看的穿越小說一樣,歷史不可逆轉,我們需要做的,是專注未來!

  • 14 # 豫事不急

    西渡去哪裡,西邊有海嗎?

    還是你一直認為渡的意思就是走路,我的天啊,一點也不瞭解歷史,上來就提問,你讓我們回答問題的情何以堪啊。

  • 15 # 秦中文史散人

    鑑真和尚去的是日本,從揚州出發幾經波折才到日本,後來圓寂於日本,為中日宗教文化交流做出了傑出貢獻,從中國坐船去日本當然是東渡。

  • 16 # 假裝讀過書哦

    先說原因:

    1.鑑真:“是為法事也,何惜身命。”(為了弘揚佛法,何惜在乎自己的生命,誓要在日本傳播佛法,普照世人)

    2.受日本遣唐使留學僧人:榮睿和普照的誠摯相邀。

    鑑真六渡

    唐朝時期,日本非常仰慕中國文化,佛教也不例外,為了讓日本信徒能夠學習到高深的佛法,留學僧人榮睿和普照跪於揚州大明寺殿前,懇請高僧東渡傳法。鑑於當時嚴苛的外部環境導致眾僧沉默,無一人敢應允。唯有鑑真不懼險阻,挺身而出,答應二人,東渡日本弘揚佛法。

    而從他答應榮睿和普照後,歷經十年,嘗試東渡六次,歷經了重重磨難,期間榮睿和普照相繼去世,在第五次東渡時,染疾再加之庸醫所誤導致雙目失明,差點心灰意冷。最後在遣唐使阿倍仲麻呂的邀請和幫助下下,66歲的鑑真終於踏上了日本的土地,在日本傳法十年,實現了當初在普照面前所立下的宏願“不至日本,本願不遂”,最後在日本圓寂。

  • 17 # 若愚趣談

    鑑真為什麼要東渡,而不是西渡?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問題,因為只有東渡才叫東渡,如果往西,就不是東渡,而是西遊。在鑑真東渡日本之前125年,就有一個叫玄奘的人去天竺取經,還被明朝人吳承恩寫成神話小說《西遊記》。

    玄奘西遊是唐朝貞觀2年(公元628年),鑑真東渡唐天寶年間(公元742年到753年)。玄奘西遊的目的是為了到佛教發源地考察學習,獲取正統佛經,對國內佛教書籍的偽訛正本清源。鑑真是日本僧人榮睿、普照受日本佛教界和政府的委託,邀請請去日本傳播佛教,弘揚佛法。玄奘和鑑真,一個是西遊,屬於考察學習,一個是東渡,目的不同,路線和方向也不同。東渡,只因要漂洋過海,西遊則是來一次說走就走的徒步旅行。如果鑑真要西渡,除非整個大西北也是汪洋大海,否則,怎麼西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可以列舉出幾個多產的民國時期作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