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莊子,戰國中期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姓莊,名周,字子休(亦說子沐),宋國蒙人,先祖是宋國君主宋戴公。他創立了華夏重要的哲學學派莊學,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與老子並稱為老莊。
10
回覆列表
  • 1 # 熱騰騰影視

    一、莊子人生觀產生的時代背景

      在研究莊子的人生觀之前,有必要對其生活的時代進行分析。莊子人生觀的產生深受他所生活的那個時代影響,所以他思想具有深刻的時代烙印。莊子生活在春秋戰國時期,那個年代是諸侯分裂,思想處於百家爭鳴的時代。

      各諸侯國為爭奪自己的霸主地位,到處開展戰爭爭奪土地,造成普通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民不聊生。作為當時佔統治地位的周禮,也在逐漸的崩潰,瓦解。這體現了當時的傳統思想觀念已經與當時的社會實際不相符合了。舊的統治思想開始瓦解,但是新的統治思想還沒有形成。於是就出現了百家爭鳴的景象,各個思想學派都提出了自己的思想主張。莊子就是在這種社會背景下,根據當時的社會現實和自己的切身體會,提出了具有自己特點的思想,他更加註重個體的自由,這種自由是不受任何外在力量羈絆的自由。這種思想在當時是非常獨特的。

      不同的時代背景,將會影響其思想的形成與發展。我們對待莊子的思想,首先應該放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並且結合現代社會的實際情況,來對莊子的思想進行重新的解讀。所以一定要了解莊子思想所產生的時代背景。就是因為當時的社會環境比較混亂,社會比較動盪,老百姓大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就使莊子的人生觀為了解救人們超越現實的困苦,追求精神上的自由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二、莊子人生觀的主要內容

      莊子人生觀包含的內容是十分豐富的。在對莊子的人生觀進行解讀的時候,我們可以逐漸對莊子的思想有了一個更加深刻的理解。莊子的生活是比較清貧的,但是他的精神世界是十分豐富的,我們對待莊子的思想,應該放下浮躁的心,把心靜下來,慢慢地領會莊子所倡導的人生觀。

      莊子的人生觀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解讀:

      (一)對待人生的態度

      莊子的人生態度是非常豁達的,他希望我們每個人都做自己,遵從自己的內心,聽從自己的內心,不要被外在世俗的東西所牽絆,更不要為了這些外在的東西改變自己內心的想法。但這非常困難。這個世界充滿了各種各樣的誘惑,有時我們會被這些誘惑迷惑了雙眼,迷惑了自己的內心,我們的心會跟隨這些東西而改變自己。

      但是這些誘惑所帶來的快樂只是暫時的,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會發現在我們被這些誘惑綁架了,完全失去了自我。我們沒有了自己內在的東西去支撐自己的靈魂,這是非常可怕的。

      莊子認為人應該放任本性自由發展,能夠這樣做的人稱為"真人"."真人"有五種含義,第一種,內心比較平靜,不會受到外界的影響;第二種,淡泊名利;第三種,無畏生死;第四種,虛懷若谷;第五種,不偏不倚。

      莊子的人生態度在當時那個動盪不安的社會是有一定的積極作用的,對一些政客或者有抱負而難以實現的人才來說眼前的種種不順,或許只有持有像莊子那樣的人生態度,把一切都看淡,保持一顆豁達的心,這樣才不會深陷失敗中難以自拔。

      由此可見,莊子的人生態度是與當時浮躁的社會相反的,他認為人應該是內在人格的修煉。

      (二)人生的目標

      莊子的人生目標是重視生命,輕視名利。莊子當時生活的時代是比較動盪的,諸侯國之間進行戰爭的根本原因就是統治者重視名利。而這種對名利的追求,造成種種的弊端,使百姓的生活民不聊生,社會動盪不安。這種動盪不安的社會局面促使莊子開始思考人生所應該追求的到底是什麼。莊子從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出發,建立了重視生命,輕視名利的人生觀。

      莊子在老子思想的基礎上,承認了人的生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是"道"和"德"共同結合而產生的生命。

      所以生命是非常珍貴的。相對於宇宙和自然的無限來說,人的生命是非常短暫的。但每個人在這麼短暫的生命中所承受的外界和自身的壓力是非常多的,在這樣的壓力環境中,人的生命健康難免會受到傷害,所以每個人都會關心維持自身健康並且長壽的方法。莊子認為生命是非常重要的,相對於其他的外在東西來說,世間的任何物都是為人類服務的,相對於生命來說,是非常低階的東西。所以他對當時那些為了追求名利的人的做法是非常鄙視的。

      莊子認為人應該順從自己的本性生活。他主張人應該不要被外在物所勞心勞力,並且是自己的心被外在無所牽掛,人應該無所羈絆,無所依賴,自由自在地生活。

      在莊子看來,道和德就是順其自然,就是應該按照自己的本性來生活。人們應該做自己的主人,重視自己內心的力量,不應該為了外在的名利,而被這些東西牽著走。莊子的這種人生追求,在當時的社會歷史條件下,有助於喚起人們渴望平靜和諧生活的意識。莊子的思想對於當時那個動盪的年代來說是有積極作用。人生短短數十載,能夠順從自己的本性,達到我們自己內心的真正滿足,這就是莊子的人生目標。

      (三)人生的意義

      人生存於世,都有其存在的意義。莊子對人生的意義有自己的看法。

      首先,莊子認為一個人對待事物的態度,是由他個人的修養所決定的,個人的修養比較高的時候,他看待事物的態度,也就自然會比較不同於普通人,並且這種態度會影響他的命運。當你看待事情的時候,境界比較寬廣,你就會保持豁達的態度,你就會收穫更多的成功。在平時的生活中,也應保持豁達、淡泊的心態面對功名利祿。

      其次,我們作為一個人,應該首先認識自己,認識自己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當你認清自己之後,就不會因為眼前的困苦和生活而煩惱,達到真正的自由,使自己真正地做自己。

      當我們面對外面的世界的時候,我們會受到各種物質利益的誘惑,也會受到成功與失敗的影響,還有功名利祿的驅使。

      當面對這些的時候,我們的內心難免會受到其影響,如果我們不能控制我們的內心,我們的本性就會受這些東西的奴役。那樣的話,人性就會被物所奴役,這樣和機器有什麼區別,和行屍走肉又有什麼區別?莊子認為我們應該做自己內心的主人,人的生命本是自由,若被太多的物質利益所牽絆,定會使人性受累,沒有了自由,就會喪失人生的快樂。

      莊子透過對生和死大徹大悟之後,形成了自己的生死觀。他認為,生和死本質上是沒有什麼區別的,生是順應了自然,死也是順應了自然。人不應該懼怕生死,也不要無謂的失去自己的生命。讓人不被生死所束縛,在他看來,生死就是物質不同形態之間的轉變而已。生死是不受人的主觀意願影響的。生死就是一種自然現象,就像黑夜與白天之間的轉換一樣。

      人生的意義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在對待生死問題上,在這個問題上莊子的態度是豁達的,他認為世人不必為了這空的形體而感到悲傷,應該想到這只是一種自然現象,人本身就是不存在的,所以生也罷,死也罷,都是迴圈的一個階段而已。所以當莊子的妻子死後,他並沒有感到十分的沮喪,相反卻唱歌、跳舞。這在外人看來是非常不理解的,莊子解釋道,人的生死如同四季轉換一樣,始終是自然現象,我們沒有必要對之感到十分的悲傷,真正懂得生命之道的人,是不會因為生死而產生情緒上的波動的。

    三、莊子人生觀對於我們的啟示

      莊子的人生觀雖然產生於古代的封建社會,但是它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對於我國的精神文明和公民道德素質的提高,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莊子的人生觀啟發著人們,要看淡身外之物的追求,重視內心力量的發展。要使自己的內心迴歸自然,順應自然。

      莊子的人生境界是非常高尚的。他不會追求那些累人心的外在之物,那些東西只會牽絆內心的力量。在莊子看來,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有其自身的宿命,我們不必太過於在乎,只需要平靜地接受。並且,世人不必為了位高位底而感到內心的不平衡,真正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在乎這些虛名的。莊子的人生哲學是特立獨行的,他所標榜的做自己,是沒有任何限制的,是自己的內心達到真正的發展。所以當我們對待生活的不如意、挫折的時候,都應該堅信世界上總有路可走,不要看得太重,應該懂得釋然。

      在現代的社會中,人們不斷被各種慾望所誘惑,心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慾望。於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們為了實現這種慾望,開始孜孜不倦,為此付出自己的時間、健康、精力,以至於所有的生活都以這些慾望為中心,完全失去了自我。在莊子的人生觀中,這些是遠離真正的幸福的。怎樣做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在莊子看來,我們應該放下心中對物質的慾望,應該從注重外在物質世界的追求轉向自己的精神世界。人生的真正幸福在於內心的平靜,內心力量的足夠強大。透過"坐忘"、"心齋"使我們不斷從現實世俗的名利中解放出來,給自己心靈一片淨土,這樣我們就會得到真正的幸福。

      面對這紛繁複雜的世界,我們只有內心足夠強大,才能守得住自己的本性,不會被這外在世界的各種壓力所打敗。在我們做事情的時候也不能患得患失,想得太多,就會受到這些牽絆的拖累,影響我們做事情的效果,這樣很難將我們實力全部發揮出來。我們應該像莊子一樣,使自己始終保持自由的狀態,這樣我們才能專注地把眼前的事情做好。

  • 2 # 大道至空

    道家哲學家莊子終其一生都在尋找“無所待”的“逍遙”境界,因為在這個境界中,人實現了絕對自由。

    但這是一個悲傷的悖論。人生不可能實現絕對的自由,這一點,連莊子都感到悲觀。人存在本身就是悲劇,因為人無時無刻不處在被拘束被限制之中。所以,人生最大的悲劇在於我們有形體和生命。這一點,老子也表示悲觀,“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為我有身體;如果我沒有身體,我還會有什麼禍患呢?”老子擔心的是,人無法擺脫身體和物質世界的羈絆。

    莊子則更為沉痛地指出了人生的悲劇:“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盡。與物相刃相靡,其行盡如馳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可不哀邪!”

    莊子說,人一旦出生,就意味著再也無法忘掉自身了。人活著,永遠要在物質世界中沉浮,被世界鞭打著像快馬一樣賓士,被對物質的慾望驅馳著役使著,一輩子茫然無措,不知道自己將去向何方。

    因此,人生就是一場有來無回的悲劇。

    那人難道永遠就無法擺脫物的羈絆了嗎?莊子認為,人是可以達到逍遙之境的,也許身體無法達到,但精神可以。世界可以桎梏身體,卻無法限制人的靈魂。

    我們也許無法改變世界,但可以改變認識世界的方式,莊子告訴我們,透過“心齋”“坐忘”的修煉方式,可以讓人達到逍遙之境,實現精神的絕對自由。

    在常人看來,這世界豐富多彩大為不同,山川高聳河流蜿蜒,花鳥蟲魚風雲雷電各有其趣,悲歡離合是非成敗縈繞於心。但莊子認為,如果從更高的境界來看,世界的本質是一樣的,沒有是非、成敗、美醜、善惡、貴賤之分,既然如此,我們又何必為成功而欣喜若狂,為失敗灰心沮喪?

    這個理論叫“齊物論”。“齊物論”反映在人生智慧上,就是要我們超脫世俗觀念的束縛,忘掉物我之別,忘掉是非之辯,達到無差別的自由之境。

    莊子的“齊物論”是中國人的精神舒緩劑,它讓我們在“春風得意馬蹄疾”的時候,不至於忘乎所以;在“山窮水盡疑無路”的時候,有一種“坐看雲起時”的淡然。

    按照莊子的看法,在通向逍遙之境中,必須做到齊物、齊是非、齊生死、齊物我、齊人我和齊吾我,這就是莊子的六齊理論。

    齊萬物。“齊物論”是莊子人生哲學的核心。莊子的齊物論其實來自於老子道的思想。萬事萬物都受到道的支配,道是世界的本質,而萬物不過是道的不同表現罷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萬物齊一。也就是說,在人生的道路上,是非成敗一個樣,貧富貴賤一個樣,你又為何不能做到寵辱偕忘?

    齊是非。莊子認為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對錯,因為對錯是非都是建立在人的主觀判斷的基礎上的。莊子說,我和你辯論,你勝了,我果真就錯了嗎?我勝了你,你果真就錯了嗎?究竟誰對誰錯,在你我兩人之間是無法斷定的。請來第三者,也無法斷定是非,因為第三者如果持有與你我相同的意見,他就沒有資格斷定;如果持有與你我不同的意見,也沒有資格斷定。莊子大概覺得這個說法有點繞,又舉例子說,人睡在潮溼的地上會得風溼病,但泥鰍就不會;人爬到樹上就會膽戰心驚,而猿猴在樹上則行走自如;毛嬙與麗姬是公認的美女,但動物看了馬上逃跑。所以,所謂的是非善惡美醜都是一樣的,你又何必為成功而發狂為失敗而抓狂?又何必糾纏於是非成敗而爭短論長?

    齊生死。在明朝作家馮夢龍的筆下,莊子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流氓。他運用法術假扮他人試探引誘老婆,導致老婆羞愧自殺。而在《莊子》中記載說,莊子的妻子去世後,莊子不僅不悲傷,反而鼓盆而歌。其實莊子不是無情郎,更不是臭流氓。這來源於他的齊生死的理論。莊子認為,生死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氣聚則生,氣散則死,人生於自然,死於自然,這是一個歸於大道的過程。彭祖活了八百歲,算是長壽之人,但是與活了幾千年的大樹,相比是短壽;相比於朝生暮死的蟲子而言,夭折的孩子也算是長壽了。長壽短壽是相對的,生存與死亡也是相對的。活著的時候安時順命,死了的時候淡然待之,人生若能不悅生不惡死,將生死置之度外,才是方外之人,才能達到逍遙之境。

    齊物我。正確處理好物質世界與我的關係,關係到人如何安身立命。讓莊子感到悲涼的是,人總是被物奴役,而不能駕馭物,這是人生不自由的根源。而真正自由的人生,就是要做到“物物而不物於物”,與物同化於大道自然之中。莊子曾經做過一箇中國文學史上最具哲學味道的夢。他夢到自己變成一隻蝴蝶,而夢中的蝴蝶卻夢到自己變成了莊子。莊子醒來之後,不知道自己是蝴蝶還是莊周了。從現實來看,莊子與蝴蝶當然不是一個人,但誰又能說人生的過程,不是一個美麗的夢境呢?不過是人不願意醒來而已。在這個美麗的夢境中,莊子與蝴蝶融為一體,這也隱喻著真正理想的境界是人與物融為一體。人不再受物質世界的限制而實現了無所待,這樣的人生才是自由快樂的。

    齊人我。人是社會動物,離不開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人的喜怒哀樂源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儒家強呼叫愛和禮來規範社會關係,強調人的義務;而莊子則用“道”來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是自然的一員,受到自然大道的支配,要想得到精神上的自由,就要按照人的本性順其自然地發展下去,尊重自己的選擇,也尊重別人的選擇,既不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不要“己所欲而施於人”。

    莊子說,倏與忽按照自己的標準,用愛的名義給混沌鑿出七竅,結果把混沌鑿死了,《莊子·秋水》中說,“夔憐蚿,蚿憐蛇,蛇憐風,風憐目,目憐心。”獨腳的夔羨慕多腳的蚿,多腳的蚿羨慕無腳的蛇,無腳的蛇羨慕無形的風,無形的風羨慕明察外物的眼睛,明察外物的眼睛羨慕內在的心靈。這說明,物各有所性,人各有所長,只要按照人的本性自然發展,就能獲得快樂。所謂“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不必羨慕別人,也不必嫉妒別人,因為從道的角度來看,你與我都是一樣的。

    齊吾我。天才的莊子把人分成了兩半。一半是可以任意遨遊於九天之外走向逍遙之境的“吾”,一半是被肉體和情感關押在滾滾紅塵的“我”。人活著的時候,身體永遠得不到自由,因為它必須有所待,從這個意義上說,“人之生也,與憂俱生”,唯一解決的辦法是“吾喪我”。忘卻被身體和情感桎梏的“小我”,忘記俗世中的一切欣喜、悲傷、慌張和焦慮,完成“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的“大我”。也就是說,“吾”是逍遙的“大我”,而不是在俗世中沉浮的“小我”。

    做到了齊萬物、齊是非、齊生死、齊物我、齊人我的人,就成了莊子眼中的神人、聖人和至人,他們擺脫了物和我的限制,走向了自由之境,這種境界叫逍遙。

  • 3 # 肆拾有壹說

    我所瞭解的莊子,可以透過下面的一“趣聞”窺見一斑。

    先秦諸子時代,當所有人廝混名利場時,只有莊子在野外淡定地玩泥巴。作為窮光蛋,他擅長捱餓,餓到借米吃還堅持耍了一把幽默。他是唯一的超脫者,世界想和他談談,他懶得理睬。

    姜子牙80多歲高齡,假裝釣魚,其實是釣文王。莊子也釣魚,因為他很餓。這時,楚威王派了兩位大夫來請他做官,這種情況下,諸子百家認為是巴不得的好事,但莊子除外。

    這兩人真不懂事。當初堯要把王位交給許由,可他卻躲進深山老林了,堯還是不放過他,繼續派人請他出任大官,許由被逼無奈,去潁水邊洗耳朵,沒辦法,這些庸俗的話把耳朵搞髒了。莊子沒像許由那麼做,他只是“持竿不顧”,當那兩隻嗡嗡叫的“蚊子”不存在。

    莊子的逍遙,不是一種無奈,而是一種選擇。如果他願意,可以做個官,也能混箇中產,但他偏不,為什麼要為了區區一點生活費屈從?

    他靠編草鞋賺點稀飯錢,有一天家裡窮得揭不開鍋了,去找管水利的小官監河侯借點米,監河侯考慮到莊子的償還能力,佯裝熱情:借米好說!我馬上要去收稅,等我收完,一口氣借給你三百金!

    莊子怒了,但人家是文化人,不玩飆髒話這套,他給監河侯講故事,說自己碰到一條快乾死的小鯽魚,小鯽魚說:“我是東海的水官,你要是給我一升水就能救我的命。”

    莊子說,好啊,我正要去吳越,剛好引西江的水來救你。小鯽魚說,你這種救法,不如直接去賣魚乾的鋪子找我。

    稀飯都吃不上,還忙著當故事大王。莊子的可愛,就在於此,在逆境中還能夠如此機智幽默,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莊子的老同學曹商跟莊子說,我這個人呢,對住破房子、編草鞋、餓得形容枯槁這種事不擅長,我就只能做做代表宋國出使秦國、深得秦王歡心、得到上百乘車馬的賞賜這些事啦。

    面對如此直白的炫耀,莊子的故事癮又發作了,他淡淡地說:“聽說秦王有病,遍求天下名醫。能治好他的膿瘡的人,就可以得到一乘車馬;能為他舔屁股縫裡帶膿的痔瘡的,就可以得到五乘車馬。給他治的病越猥瑣,得到的車馬就越多。曹商啊,你為秦王舔了很多次痔吧?不然怎麼有這麼多車馬啊?”

    曹商討了個沒趣,他不明白,一個人擅長捱餓,不為名利所拘束的人格是怎麼樣的,他所擁有的一切富貴在莊子看來,是以犧牲完美人格為代價而獲得的。後世的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以及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頗有莊子風範。

    惠施在梁國做宰相,莊子去梁國找他玩。有人跟惠施說,莊子專程過來,可能是要 代替你做宰相喲。惠施一聽,嚇壞了,就發動手下人全國搜尋莊子,唯恐相位被奪。

    莊子聽說這事,主動現身,直接找惠施,說:“南方有隻鳥從南海飛到北海,不是梧桐樹不肯停下來休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農夫山泉它不喝,它如此聖潔如此精神貴族。惠子啊,你這麼興師動眾地找我,以為我像你這麼不挑嗎?”

    惠施就是個受虐狂,被罵了一頓,還很happy,從此成為莊子唯一的好友以及御用諷刺物件,兩人成天以互相羞辱為樂。

    對莊子而言,所謂名利,宛如狗屎。先秦諸子中,他是如此的另類,他的文章處處充滿了玄機,如果不是看透宇宙真相的人,是寫不出來的。莊子繼承了老子的“無為”,並且把其發揮得淋漓盡致。

    莊子的“無為”,在於他與世人有著相反的價值觀念,別人認為什麼有意義的事他不做。他把無聊這件事,變得很有趣。用趣味來超越功利,這是莊子的發明。他家的米很少,可是他的才華很多,完全放不下,沒辦法,他寫《莊子》,不是為了成名成家,只是揮霍才華而已,跟富豪燒錢同理。

    一個才華過剩的捱餓家曹雪芹寫《紅樓夢》,“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而《莊子》這本書,看似“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但這只是表象,你看不懂的不代表別人,其境界高不可測,在那個時代,似乎沒有幾個人能動讀懂他,現在依然很少。如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剛出來的時候,也是沒有多少物理學科學家懂得,莊子他有著超越時代的,不受時空束縛的精神境界。

    《逍遙遊》就是一個驚悚故事,類似於《哥斯拉》,有條大魚,叫做鯤,大到不知道有幾千裡,它想去南極度假,從海里飛上天,變成了大鳥,叫做鵬。大鵬奮力一飛,兩隻翅膀張開,把天空都遮住了,大家都沒法曬衣服了,海水都被振到三千里高空去了——這明明是海嘯呀;而鵬才不管這麼多,到九萬里高空玩去了——這劇情很熟吧,完全是好萊塢災難片的開頭嘛。如果你不理解莊子,那麼你就會把《逍遙遊》當成恐怖故事這般類似的誤讀。

    “逍遙”也寫作“消搖”,意思是優遊自得的樣子;“逍遙遊”就是沒有任何束縛地、自由自在地活動。要得真正達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須“無己”、“無功”、“無名”。只有擺脫各種束縛和依憑,真正做到忘掉自己、忘掉一切,就能達到逍遙的境界,也只有“無己”的人才是精神境界最高的人。

    有一天莊子做了個夢,夢見自己COSPLAY梁山伯與祝英臺,變成一隻蝴蝶,飛呀飛呀,談談情跳跳舞,真開心。等到醒來,發現自己怎麼變成人類啦。於是他很困惑啊,我到底是蝴蝶做夢變成莊周了呢,還是莊周做夢變成蝴蝶了呢?誰是現實,誰是虛擬,沒人知道。

    莊周夢蝶其實和《金剛經》所講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都是在闡述真理,莊子講世界是虛幻的,人們卻把它當成真的,認為蝴蝶是蝴蝶,莊子是莊子,其實兩者都沒有什麼區別,現實世界就是一個巨大的漫長的夢,人們沉浸在迷夢中不知覺醒。莊子可能就是那個醒著的人,那些還在夢中的人,當然是無法理解醒著的莊子的感受了。

    莊子的深刻,就隱藏在這些沒頭腦和不高興的故事裡。他諷喻現實的方法也很後現代。他生活的戰國時代之所以叫戰國,就是不打仗就渾身不爽。對於這種戰爭癖,莊子不像墨子那樣苦哈哈地搞和平演講,也不像孟子那樣氣呼呼地潑婦罵街,他輕輕一笑,又開始寫起劇本來。

    從前有一隻蝸牛,別看它芝麻那麼點大,人家觸覺上別有乾坤哪。左角上有個國家,叫觸氏,右角上有個國家,叫蠻氏,這兩個國家都想霸佔對方的領土,發生了大規模火併,差點動用核武器!結果伏屍百萬,戰勝方追逐失敗方,花了整整半個月才回國!

    還有比這更諷刺的嗎?還有比這更高明的嗎?你們國家之間打打殺殺,視人命如草芥,以為自己幹著統一天下的雄偉霸業,其實爭的那點地盤,在外星人看來,不過像黏糊糊的蝸牛角而已。

    在莊子以及之後的道家看來,地球是有生命的,它有性格,有意志,有活力,江河海是它的血脈,新疆天山北部有個洞,那是地球的嘴巴,透過它呼吸和嘆氣。我們人類不過是寄生在地球上面大一點的細菌而已。作為細菌,要遵守細菌的守則,不要破壞地球,不然地球會痛會生病,最後先倒黴的還是細菌自己。

    惡搞動畫片《南方公園》有一集講頭上的蝨子的故事。蝨子們寄居在人的頭頂,由於過度開發,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學者蝨子號召族群遷徙,然而人要用殺蝨液洗頭了,災難襲來,家園被毀,蝨子們妻離子散,山河破碎。唯一倖存的蝨子由一隻蒼蠅天使協助,抵達一個河蟹星球,該星球的主人是:安吉麗娜·朱莉。

    明明是抄襲莊子的創意嘛,只不過莊子不認識安吉麗娜·朱莉。

    莊子把孔孟用來研究帝王之術和社會法則的時間,拿來研究蟲啊、小鳥啊、犀牛啊這些玩意。越認識人類,他就越喜歡禽獸。但他卻是先秦諸子裡唯一不對君主說話而對我們這些老百姓說話的人。他把《莊子》寫成文字版的《動物世界》和discovery頻道。他總是用飛禽走獸來隱喻人的境界,鯤啊、鵬啊、蝸牛啊、細菌啊,要講的是什麼,是視角,是境界。如果你用宏觀的眼光來看,很多當時非常在意的事情,其實真的狗屎不如。5歲的時候你覺得碗裡少了塊紅燒肉天就要塌下來,15歲時日記被父母偷看就開始憤世嫉俗,25歲被同事搶了功勞就恨不得鑽研東野圭吾的小說秘密殺人,35歲時參加同學會發現自己開的車很挫自殺的心都有了,45歲時因為有點禿頭決定憎恨全世界頭髮還健在的人類……所有的怨懟和滿足都是因為缺乏遠見而已。

    當你超越世俗的得失欲和功利心,就會像大鵬鳥一樣,擁有挾泰山以超北海的雍容氣度,陶淵明、李白、蘇軾為什麼格外可愛,就是因為在超脫的層面上,他們讀懂了莊子、山寨了莊子而已。

    以前看一部好萊塢電影《黑衣人》,威爾·史密斯和湯米·李·瓊斯主演的,講外星人,最後鏡頭從城市延伸到地球……月亮太陽……銀河系……最後它們都包裹在一個玻璃彈珠裡,外星貓拿它當玩具呢。這樣的視覺轉換,很多人覺得震撼,其實,在莊子那裡,這手法已經玩過了。

    作為一個醒著的人,莊子站在世界的對面,打量這個體量龐大的傢伙,發現它充滿了荒謬和冷笑話。萬千地球人撕破臉皮在名利場上為一些雞毛蒜皮的破事兒你爭我奪機關算盡,他則站在野外冷笑。

    這幫笨蛋,虛度了多少在樹下乘涼的美好光陰。

    當妻子死去,莊子“鼓盆而歌”,懂得生死輪迴如同四季迴圈往復一般的真理之後,他就可以超越了。超越是非,超越得失,甚至超越生死,這就是莊子的大境界。後來馮夢龍在《警世通言》裡把這個故事來了個全盤惡搞,變成莊子假死,易容成楚王,測試他妻子是否忠貞的狗血八卦。妻子看楚王多金又帥氣,立馬上鉤,最後發現真相,只好羞憤自盡。

    莊子這樣藐視俗世規則的人,變成男權鬥士,要求女人從一而終,發現妻子不忠貞才看破紅塵,鼓盆而歌。大境界變成小三俗,要是莊子知道,只怕又要投以輕蔑地一哂。但男人們喜歡啊,多符合他們的意淫,看你紅杏還敢不敢出牆,別想了,出去遇到那些美好的男人也是我變的!馮夢龍的惡搞被改編成京劇《大劈棺》,改編成港片《莊子試妻》,還改成美國版話劇、德國版歌劇。

    當莊子快死時,他的學生們商量,要是老師死了,一定要厚葬。

    莊子說,對的,絕對要厚葬!我要以天地為棺材,日月星辰為陪葬珠寶,天下萬物是送我走的禮物。

    這是什麼氣魄?整個宇宙,就是他的玩具城。

    學生們不同意啊,那不就是把老師扔進荒郊野外嘛。不行呀,烏鴉老鷹把你吃了怎麼辦?怎麼也得搞個棺材葬在地下呀。

    莊子說,把我放曠野裡,烏鴉老鷹要吃我;把我埋在地下,螞蟻也要吃我。你們怎麼搶了烏鴉老鷹的大餐,專門送給地下的螞蟻吃,太偏心了呀!

    這才是真豁達和真幽默。鯤和鵬不在於形體之大,而在於境界之高遠。形體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不在乎。當你齊了生死,齊了萬物,齊了物我,你就得到了莊子認為最高的境界:道。

    他身體力行地告訴我們一個真理,不要把人生浪費名利上。主流社會鼓吹的正事,不就是削尖腦袋拉高胸部賺大錢,買名車,住豪宅嗎?當錢和權成為衡量人類高低貴賤的唯一標準,而莊子跳出了這個規則,因為他是清醒的,別人還在迷夢中。

    讓我們看看那些像莊子一樣清醒的人是如何評價這各世界的:

    “我講的是真話,人的一生就是一場戲,人人都扮演不同角色,有貧有富,有喜有憂。整天為了吃穿忙忙碌碌,演的都很認真,可千萬別把假戲當真啊!貧富有定份,壽命有定數,若能多行孝道,多存善心,心一轉就能改變厄運。善人到啥時候也差不了。”

    “人的一生就像皮影戲一樣,來去匆匆,一會兒一個角色,換來換去,總也擺脫不了操縱你的那個不露面的人。有誰能透過影窗,看到後面的‘真人"呢?唉,世間人迷呀!今日倒頭睡,明日不知誰呀!”

    “人和皮影人沒啥兩樣,都是假身,每個人在世上也都是充當不同角色在演戲,戲演的愈逼真愈好,但終歸都是假的,轉來轉去也轉不過影棚,走不出戲臺。人就像走馬燈似的,愈轉愈迷,愈迷愈轉……”

    “人是三窮三富活到老,只見眼前利怎麼行?其實有和無、富和貧都一樣,一點差別沒有。人生一世就是受苦報來的,只是人們想不明白看不開,圖福有啥用?”

    莊子是一個知道這個世界真相的人,他是清醒的人,所以他無爭,虛幻的東西有什麼好爭的。讓現在的世界變得更美好的方法,就是與世無爭。

  • 4 # 月半讀書

    個人對莊子的理解,主要有兩方面:

    一是思辨。莊生曉夢迷蝴蝶,一直覺得這個"蝴蝶與我"的辯證思想很有意思,我現在都覺得或許我們的思想都只是一種更高階生物夢境中的活動。

    米蘭•昆德拉的名言"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多少有點相近的意思吧,或許,蝴蝶並不比人類更渺小與微不足道呢?

    二是無為。他那句很有名的"往矣,吾將曳尾於塗中"這種對時勢洞若觀火的判斷,對功名利祿的不屑,乾脆明瞭的拒絕的智慧,真的沒有第二個人了。

    相比之下,讓劉備三顧茅廬的諸葛亮,是不是就有點功利、心機與扭捏了呢?到《出師表》的時候,只能"臨表涕零"了。

    當然,這都只是他們個人的選擇,無謂對錯。但是相比"學成文武藝,售與帝王家"的諸葛亮們,我就是更喜歡"在爛泥裡搖尾巴"的莊子。

  • 5 # 一頁一世間

    莊子,據說生於約公元前369年,卒於約公元前286年(另一說公元前275年),戰國時期宋國的公室。關於莊子的歷史記載,見於太史公司馬遷為他撰寫的列傳。

    莊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嘗為蒙漆園吏,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其學無所不窺,然其要本歸於老子之言。故其著書十餘萬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漁父》、《盜蹠》、《砝篋》,以詆齜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術。《畏累虛》、《亢桑子》之屬,皆空語無事實。然善屬書離辭,指事類情,用剽剝儒、墨,雖當世宿學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洗洋自恣以適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楚威王聞莊周賢,使使厚幣迎之,許以局相。莊周笑謂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獨不見郊祭之犧牛乎?養食之數歲,衣以文鏽,以入大廟。當是之時,雖欲屬孤豚,豈可得乎?子亟去,無汙我。我寧遊戲汙瀆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引自《二十四史全譯》,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4年1月,第888頁。)

    在《史記》這兩百餘字中,好一句“我寧遊戲汙瀆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可見莊子何等的逍遙恣意。

    後人、讀書人,讀書進取,十有八九為功名利祿,為了成為今次所說的成功人士。有的人,丟書包說一句《莊子·秋水》裡的話“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以顯得自己灑脫脫俗。這話其實是惠子問的,莊子答惠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 6 # 趙凡丁201

    《論莊子的夢幻宇宙觀》

    莊子,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丶哲學家之一,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散文文學家。

    由於莊子與老子都主張“無為”,所以歷史上人們將莊子歸類於道家學派。其實這種歸類是一種歷史的誤會,對莊子的學說和老子的學說沒有作本質上的區分。

    深入地研讀莊子的哲學思想,就會發現他的宇宙觀與老子的哲學思想丶宇宙觀有根本性的不同。

    老子的哲學是以“道”為本的哲學,而莊子的哲學則是以“幻”為本的哲學。兩人對宇宙的本原的認識是完全對立的,向我們後人提供了兩種不同的宇宙觀和認識宇宙的途徑。

    老子在二千二百五十多年前,就直覺地認識到,宇宙有一種本原,那就是“道”。老子提出的“道”的概念,既是物(實體),亦是理(規律)。如同現代的生物基因,既是生物構成物質,亦蘊含遺傳密碼。由此基本概念出發,以辯證邏輯推匯出老子的宇宙觀模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揭示了宇宙由簡單向複雜的演化過程。這個精闢的“老子猜想”與當今的宇宙大爆炸理論是相通的。宇宙由最初的一個奇點(道生一,一生二,……寂兮寥兮),以其原生的、固有規律(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透過擴張、演化形成了如今大宇宙,並且在繼續演化、發展。

    莊子的哲學本質上是一種夢幻哲學。他認為,人生、宇宙及世間萬事萬物並無根本區別,只是一種幻象:“有先天地者,物耶?物物者非物”。萬物的本原不是實物。他猜測人生及萬物不過是虛幻的“夢”。他夢中變為蝴蝶,醒來“不知莊生化蝶,還是蝶化莊生”。過去人們一直認為這種觀點是荒謬的,其實它卻是一種先驅性、開創性的偉大猜想。近代英國的大哲學家伯特蘭.羅素認為:人或許不過是受化學物質或者電流刺激的“壇中之腦”。古代的莊子以其“哲學之腦”,創想出一個宇宙萬物融為一體的“無何有之鄉”,自己在其中作“逍遙遊”:何為人生,何為夢也?

    在資訊科技極為發達的今天,計算機已從僅能模擬簡單模型發展到能夠模擬極其複雜的事物了。這種趨勢發展下去,人們完全可以設計製造出模擬整個人類社會及宇宙空間星體執行的超巨型計算機。據此,有人提出“生命、宇宙及萬物”可能是一臺自然界超巨型“電腦”所推演創造出來的“虛擬世界”。我們所認知的宇宙只是某種虛擬景象,而不是確有其物。我們人類自身不過是這個虛擬宇宙中的造物。

    古代莊子的“宇宙觀”與現代人關於“虛擬世界”的觀念是相合的。可以預見,未來人們進入人造的“虛擬世界”(無何有之鄉)中,可以實現個人的所有願望。

  • 7 # 意濃茶旅

    以前讀書的時候,接觸老子、孔子、孟子、莊子,學習儒家、道家思想文化 。工作之餘,也常閱讀關於莊子的書籍。莊子主張“無我”、“無物”,也就是忘掉一切外物,忘掉自我,與物融為一體,當然也不受外界所拘束。莊子認為,這樣的境界才算是逍遙遊。

    最著名的是《莊生夢蝶》,莊生夢蝶又稱莊周夢蝶,出自《莊子·齊物論》,相傳莊子夢見自己化為蝴蝶,翩翩而飛,意忘了自己是莊周;醒後又覺得自己仍是莊周。到底是莊周做夢為蝴蝶呢?還是蝴蝶做夢為莊周呢?道教中多以此典故指物我一體、彼此無間的境界,後世也多以此比喻人生如夢、無是無非的超然。

    還有大家非常熟悉的“子非魚,安之魚之樂”的故事,莊子的道家思想,充滿了人生的智慧。

    根據資料, 莊子,姓莊,名周,字子休(亦說子沐),宋國蒙人,先祖是宋國君主宋戴公。他是東周戰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創立了華夏重要的哲學學派莊學,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莊周因崇尚自由而不應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過宋國地方的漆園吏。史稱“漆園傲吏”,被譽為地方官吏之楷模。莊子最早提出“內聖外王”思想對儒家影響深遠,莊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陰陽”;莊子“三籟”思想與《易經》三才之道相合。他的代表作品為《莊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等。與老子齊名,被稱為老莊。 莊子的想象力極為豐富,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他的作品被人稱之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據傳,又嘗隱居南華山,故唐玄宗天寶初,詔封莊周為南華真人,稱其著書《莊子》為《南華經》。

    莊子時代,中國的哲學思想和文學語言,已經發展到非常玄遠、高深的水平,是中國古代典籍中的瑰寶。因此,莊子不但是中國哲學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時也是中國文學史上一位傑出的文學家。無論在哲學思想方面,還是文學語言方面,他都給予了中國曆代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響,在中國思想史、文學史上都有極重要的地位。

    當前,世界性的“莊子熱”、“大道熱”,其勢洶湧澎湃。今天,莊子的智慧依然值得我們學習,莊子書中很多道理教會人如何在夾縫中生存,如何在亂世、濁世、衰世中養性全生、擺脫困境,其中涵括了一代哲人對其所遭遇的種種痛苦的獨特生命體驗,這些,都給了我們很大啟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龍女比楊過大多少歲,他們有後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