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守智

    歐美科幻大片,理性與感性的碰撞

    說到科幻片,歐美電影可是當仁不讓的科幻大戶。遠到《駭客帝國》近到《星球大戰》,都是百看不厭的科幻爽片。中國也有科幻片,但喜歡把民族大義、奉獻精神等聯絡在一起,比如看完《流浪地球》會讓人熱血沸騰,也更容易讓人忘記這是科幻片,相比科幻性,故事性和民族精神主題的表現更加強烈,營造出的氛圍超過了科幻的故事性和特效性。

    而歐美科幻片表現的主題範圍偏小,什麼基因變異、外星來客,大多數都是那麼幾個人搞的么蛾子,更多展現的是人性的多面性,也不像《流浪地球》動輒炸掉地球。而且歐美的科幻很喜歡與驚悚和變異題材聯絡在一起,《異形》系列就是一個典型代表。但是我們今天不講《異形》,我們來分享一部比較冷門的經典科幻電影,兼顧《異形》的刺激和《盜夢空間》的嚴密邏輯,它就是由“恐怖藝術大師”大衛·柯南格伯導演的《感官遊戲》。

    該片講述的是未來遊戲世界,1999年的電影竟然和現在的VR虛擬現實技術不謀而合,不過遊戲主體使用的是一種生物,所以也給人一種“異形”的刺激感,不過著墨不多。令人震驚的是,有網友稱最後情節貌似看到了有人在使用平板和智慧手機,在九十年代的濾鏡下,竟然能看到對未來這樣精準的預言,非常值得一看。

    如果說《感官遊戲》是理性的科幻,接下來要說的這部《銀翼殺手》可以說是感性的科幻了,絕美的構圖,全程無尿點的劇情,完全沒有厚重的科技感,讓人更多的沉浸在絕美的場景中。這部影片可以說是賽博龐克題材電影的開山之作,也直接給很多諸如《攻殼機動隊》等優秀的賽博朋克作品帶來了靈感。

    影片中人造人對於控制者的反抗,對於人性的思考,對於外界的感知,都表現得非常完善。同時也引申出了一個非常深刻的哲學問題——“機器人會夢到電子羊嗎?”(同時也是影片的原著小書名),如果人造人會像人類一樣擁有情感,那他們能算作人嗎?再聯想到人工智慧機器人索菲亞放出的“消滅人類”的狠話,雖然是程式設計人員的惡作劇,但是如果有那麼一天,人類該如何看待人工智慧呢?從這一點來看,這部1982年的片子,思想已經是很超前了。

    再來看《銀翼殺手》的構圖,為什麼人們一直對其構圖讚不絕口?灰暗的天空、林立的高樓、閃爍的霓虹燈,絕大的反差構成其獨特的美學感受,這樣的構圖具有兩層含義,一是暗示美國正值大蕭條時代,而資訊科技快速發展,導致人們對資訊科技未來抱有消極態度。第二層預示未來貧富差距的兩極化,中產階級消失,窮人和富人直接對抗,那怕是人造人公司的首席技術家,生活也頗為窘迫,與公司富麗堂皇的高樓形成鮮明的對比。

    從影片的整體節奏來說,它是一部慢節奏的電影,可能也正是因為如此,它上映時票房不盡人意,再加上當時有同樣不失為經典的《星際迷航2》、《E.T外星人》與其競爭票房,自然是沒有多少勝算的。等上映一段時間後,人們才真正的意識到其深刻的哲學意義和對電影界的巨大改革,美國國會圖書館甚至把其列入了國家影片名錄中。

    2017年,《銀翼殺手》又上映的第二部《銀翼殺手2049》,劇情完美承接第一部,畫風構圖也繼承了第一部玩轉光與影的絕美風格。唯一的缺點就是節奏依舊很慢,應該靜下心來,細細品味。

    魔幻主義也能有傳統文化加持

    說完國外的,再來說說中國的吧,其實還真沒有多少能上的了檯面的科幻片,滕華濤的《上海堡壘》,張小北的《拓星者》都是“雷聲大,雨點小”,好在還有一部《流浪地球》撐著,雖比不上歐美科幻片,也很宣揚民族正義,不過從劇情和特效來說,《流浪地球》算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好的科幻片。

    要說能與歐美科幻拼一拼的,可能也就只有魔幻題材的電影了。中國著名導演陳凱歌,他就很適合拍魔幻片,而且能夠很自然的把古裝、中國傳統文化和中國神話傳說結合起來。像是被人稱為“東方玄幻第一”的《貓妖傳》,片中搭建出的大唐盛世極盡東方之美,張榕容飾演的楊玉環紅極一時。撇開片中對歷史的大膽改編,只談影片的複雜劇情,完美還原大唐盛世的佈景,《貓妖傳》還是可以一看的。

    說到這裡,你可能會聯想到陳凱歌的上一部魔幻題材電影《無極》,網路上對它褒貶不一,有人說《無極》造就了張柏芝“傾國傾城”的美稱,也有人說這是張柏芝拍最爛的一部電影,還有人調侃《無極》的故事是“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陳凱歌放下話說此片十年之內無人能懂,而調侃派也經常拿這句話說《無極》是一部神預言的電影。因為電影上映一年後,陳冠希“豔照門”事件曝光,非常切合劇中人物臺詞,謝霆鋒的“是你讓我失去了一個當好人的機會”,還有張柏芝“你們想看看我這件衣服下面穿的是什麼嗎?”讓人唏噓不已。

    這部影片豆瓣評分只有5.3,算是這幾部電影中評分最低的,不過還是想推薦給各位看官是因為一個畫面,張柏芝被困鳥籠,緩緩升起的那一瞬間,畫面簡直絕美。如果你忽略略顯邏輯混亂的劇情,只看港式濾鏡下的風景,還是值得把它當成一個風景電影來看的,況且香港俊男美女謝霆鋒、張柏芝的顏值從來沒有讓人失望。

    即使是魔幻片,中國能名揚海外的也是少之又少,我們不妨換個角度,看看中國正在崛起的動漫市場,主打奇幻主題,2019年的兩部動漫神作《白蛇·緣起》《哪吒之魔童降世》燃爆全網,還有讓人稱為國漫經典的《秦時明月》、《畫江湖之不良人》都曾代表著國漫市場的精品。最近強烈安利的動漫是《狐妖小紅娘:月紅篇》,豆瓣評分高達9.2,講述的是劇中男二號王權富貴和月紅的愛情故事,畫質劇情都不比日本動漫差。問世間情為何物?《狐妖小紅娘》中有很多答案,哪一個與你相似呢?

    不管是魔幻的電影,還是奇幻的動漫,中國風的特色都深入人心,古裝、國風配飾、傳統禮儀、稱呼,都意在展現具有中國特色的魔幻影片,所以我們希望中國市場能有更多、更優秀的魔幻電影上映,為中國電影屆添上一筆色彩。

    感人至深的,從來都是人性

    拍科幻片可能中國不如外國,但是在劇情催淚方面,中國每每都能創造經典,就像陳凱歌的魔幻片《貓妖傳》絕對不可能超越他的《霸王別姬》。放眼中國電影市場,最受歡迎的幾個導演,陳凱歌、張藝謀、馮小剛,全都是靠拍劇情片出名的,不得不說中國導演對於人性、情感捕捉和表達的造詣非常之深。

    印象深刻的劇情催淚電影可就多了,中國人拍出最美的電影就是劇情片了,每一部優秀作品都雕琢得像一篇散文一樣,讓人忍不住回憶、忍不住懷念、忍不住潸然淚下。大家都知道這型別的電影最需要的就是共情效應,一部好的劇情片就是要讓觀眾能切身體會到劇中人物的情感變化,而這一問題,我們的導演都用細節描寫來展現。

    看過印象最深刻的劇情篇就是蔣雯麗自編自導的《我們天上見》,簡直不敢相信這是一個導演的處女作,影片伏筆的鋪設、線索的設定、細節的展現都趨近完美,特別是在蔣雯麗溫柔而娓娓道來的旁白中,讓人的思維也跟著一起,沉浸在這江南的煙雨小鎮中。影片色調偏暗,大多數時間都在下雨,壓抑的氛圍中,姥爺和孫女的互動變得格外生動感人。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天上見》的故事來自於蔣雯麗的童年生活,也就不奇怪為什麼這部電影如此的真實細膩。

    中國喜歡把情感透過一件小的事物表達得深刻而又沉重,比如《我們天上見》中象徵爺爺生命的一盆蘭花。國外卻更多是透過一件事情,讓主人公成長,情感更加的輕盈,更加的積極向上。一言以蔽之,中國喜歡緬懷過去,國外喜歡展望未來。

    既然說到這裡,給大家舉一個簡單地例子吧。2013年本·斯蒂勒主演的《白日夢想家》,影片的主人公靦腆內向愛做白日夢,卻又不敢付諸行動,所以影片一直都穿梭在現實與幻想之間,奇妙而瑰麗。當主人公終於走出去,在廣闊的公路上肆意盎然地滑動著自己擅長的花瓣,穿越在喜馬拉雅、格陵蘭、大海、冰原的壯麗美景中,觀者的心也彷彿在這些美景中賓士。片中有一句金句“美好的東西從來不會尋求關注”,給生活中很多知道世界很小,想出去但不敢的人帶來人生的啟示。

  • 2 # 小瑤胡說

    我覺得中國的電影是在比不上外國的,比如武打片的話,中國的電影大多利用演員的肢體去表現鬥武場面的精彩,頂多點血,受點傷什麼的,刀啊劍啊乒乒啪啪。而外國的會利用現代的武器,比如說槍,槍戰給人的感覺就很華麗,在加上風狂的飆車,還有特技表演。沒有一個不讓人為之稱讚 比科幻片的話,那自然不消我說的,但是我還是要說滴,中國的電影都是從現實穿越到古代,不會去想想更遙遠的距離麼?還有中國人的弊病——淨喜歡抄襲別人的優秀電影, 比如說《月光寶盒》,就抄襲了星爺滴《功夫》, 還有《泰坦尼克號》,影響很大,。會讓中國的一些導演感到不滿和不公,這樣這些導演的積極性據會減低,佳片 出來的會更少。外國的電影追求的事創新,利用創新贏得觀眾,外國導演們就會競相製作好電影,這是外國佳片層出不窮的原因之一。他們在奔跑,而我們在淪落,這樣差距就會越來越大。個人看法,有不同意見留言討論一下[靈光一閃]

  • 3 # 恆銳服裝

    我覺得中國的電影是在比不上外國的,比如武打片的話,中國的電影大多利用演員的肢體去表現鬥武場面的精彩,頂多點血,受點傷什麼的,刀啊劍啊乒乒啪啪。而外國的會利用現代的武器,比如說槍,槍戰給人的感覺就很華麗,在加上風狂的飆車,還有特技表演。沒有一個不讓人為之稱讚

      比科幻片的話,那自然不消我說的,但是我還是要說滴,中國的電影都是從現實穿越到古代,不會去想想更遙遠的距離麼?還有中國人的弊病——淨喜歡抄襲別人的優秀電影,    比如說《月光寶盒》,就抄襲了星爺滴《功夫》,  還有《泰坦尼克號》,影響很大,。會讓中國的一些導演感到不滿和不公,這樣這些導演的積極性據會減低,佳片 出來的會更少。外國的電影追求的事創新,利用創新贏得觀眾,外國導演們就會競相製作好電影,這是外國佳片層出不窮的原因之一。他們在奔跑,而我們在淪落,這樣差距就會越來越大,。關於愛情電影,我中外都幾乎沒看過,不知道由和差異。

  • 4 # 花堪折時直須折pfy

    風格差異,那需要具有強烈個人風格的電影做對比。

    李安導演的《臥虎藏龍》和昆汀的《低俗小說》,雖然李安導演受國外文化影響,但不影響《臥虎藏龍》是一個優秀的中國式作品。

    《臥虎藏龍》

    李慕白(周潤發飾)打算隱退江湖以後,和早已互有情意的俞秀蓮(楊紫瓊飾)表明心跡。

    奈何半路殺出一個玉嬌龍(章子怡飾)

    一場關於江湖與情愛之間的大戲,就此拉開帷幕。

    電影意境

    電影拍攝背景在江南水鄉,玉嬌龍和李慕白在竹林較量的那場戲,雖然有些高於現實,但確實拍出了理想中的武林。

    每一幀都讓人稱讚,都是有濃郁的東方寫意色彩。

    情感

    國人的情感,向來是含蓄的,有時候一個眼神的交匯,就能明白對方的心意。

    情感也是保守的,俞秀蓮和李慕白守著不成立的一紙婚約,錯過了一輩子。

    把面子看的比裡子更重要,是給自己編制了一座牢籠。

    《低俗小說》

    從未見過一部如此不按套路出牌的電影,奈何導演是昆汀。

    這部電影看似是用幾個“低俗”的故事堆砌,但講的道理太高階。

    電影表現力

    跟內地電影的區別在於,鏡頭從不遮掩,該“暴力”的場景一個也不少。

    從來不存在寫意,鏡頭下都是真實,甚至有些“血腥”。

    情感

    只有兩個字概括,“直白”。

    一部電影由幾個故事穿插而成,他們的共通電就是感情表達熱烈且直白。

    即使是想睡大哥的女人的文森特,不能說出口的話,也借用一支舞展露無疑。

    大家覺得有哪個導演的作品,算是輸出了文化?

  • 5 # Distiny

    首先電影是特定文化的產物,中西電影中的風格究其根源,主要與自然環境、民族傳統、思維模式等有關。中國傳統文化主流側重於主張天人合一。強調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規律,最求人與自然的和諧。而西方更為崇尚自由和人格獨立,強調個體的生命價值和尊嚴。

    |思維方式上,西方人崇尚個人英雄主義,比如:

    1、《蜘蛛俠:英雄遠征》

    彼得·帕克與梅嬸隨哈皮·霍根投入斯塔克工業的助貧慈善基金會。某日,彼得將和他的同學們前往歐洲進行兩週的校外教學。因為受到斯塔克的離開,讓彼得在打擊犯罪之餘,只想暫時放下“蜘蛛俠”的雙面身份,好好地陪伴朋友們參與校外教學。然而好景不常,因為彈指事件造成的多元宇宙,再度影響到彼得與同學們的生活。尼克·弗瑞與神盾局得力助手瑪麗亞·希爾找上彼得,讓他再度換上“蜘蛛俠”服裝,並與不同宇宙的神秘客合作面對元素眾的威脅。

    2、《鋼鐵俠》

    鋼鐵俠(Iron Man)是由漫威公司的數位作者聯合創作的,鋼鐵俠最初被塑造成一個對抗共產主義的英雄

    等一系列憑藉個人能力拯救世界的電影。

    而對中國而言,我們崇尚團結,反對特立獨行,同時懷古情節也為濃重。比如:

    1、《黃金甲》

    電影講述大王征戰之後大勝回朝,暗暗發覺宮廷內部已發生微妙的變化,原來王后與大王子發生不倫之戀,而小王子、大王子、宮女之間的三角戀更是複雜。各方為權力、情慾展開明爭暗鬥,最後矛盾不可避免地總爆發,所有爭鬥的人都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的故事。

    2、《赤壁》

    影片以 長坂坡之戰開場,曹操在擊潰劉備後,認為對他稱霸天下有威脅的是東吳,再加上曹操鍾愛的小喬誓死不從,令他大發雷霆,執意攻打東吳。孫權派魯肅以弔唁劉表之名與劉備會面,商討聯合抗曹的事情。劉備在同意了與東吳聯合抗曹的建議之後,派諸葛亮前往東吳。孫權的妹妹孫尚香與魯肅用激將法堅定了孫權抗曹的決心,並且把周瑜召回,主持抗曹。兩軍最終在赤壁相遇。

    以上是對中西方電影的終結。

  • 6 # 翻天嗨電影局

    科幻電影-關於中外導演的風格偏好差異 說起科幻片,人們總是第一時間聯想起歐美電影,從兒時觀看的《終結者》《星球大戰》系列,到現在的《復仇者聯盟4》《阿麗塔:戰鬥天使》,炫酷的特效、豐富的劇情、精彩的打鬥,每一次的觀看都是視覺上的享受。

    但其實科幻片並不是只有歐美電影,從2019年年初上映11天票房突破20億的 《流浪地球》開始,中國的科幻電影已悄然崛起。

    大多歐美科幻片的主題範圍偏小,不是什麼機器人時代、就是外星人侵略地球,像是《阿麗塔:戰鬥天使》講述著在未來26世紀人類與機械改造人共存的時代,主角阿麗塔有著鋼鐵一般的機械身軀,卻失去了以往的記憶,但是經過層層戰鬥、不斷廝殺,阿麗塔一點點的恢復記憶,也想起了她自己的使命。

    而國產幻燈片的佈局範圍較大,以《流浪地球》為例,講述著在未來,太陽急速膨脹,短時間內將要吞噬掉地球所在的太陽系,然後全人類就開始了一個偉大的拯救地球計劃,在地球赤道並將這個機會命名為“流浪地球”,並在赤道建造了上萬座發動機和轉向發動機,但在啟動發動機的過程中遭受到發動機無法正常啟動的事件,為了修復發動機,全球都開啟了營救修復行動。許多人為了子孫生存的希望,不顧生命、前仆後繼的參加這次救援活動,講述了一個民族精神。

    歐美科幻片更多注重的是一個個人英雄,他的一個成長過程、一個的故事和冒險,而國內的科幻片比較注重的是一個民族精神、團隊力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總是不愛外出,想帶他旅行怎樣提高他們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