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依一美食
-
2 # K姐創業記
它在中國已有二千年的歷史,據說是煉丹家淮南王劉安發明的,現在人們記得淮南王劉安,一個是《淮南子》,另一個估計就是豆腐了。
豆腐不僅僅是美食,也可以入詩,比如這首《豆腐》-種豆南山下,霜風老莢鮮。磨礱流玉乳,蒸煮結清泉。色比土酥淨,香逾石髓堅。味之有餘美,五食勿與傳。
豆腐為中國飲食文化中極富代表性的副食品,豆腐的製品也是種類繁多:幹豆腐、水豆腐、盆豆腐、豆腐花(腦),千張(百葉)、白豆腐乾、五香豆腐乾、元寶豆腐乾、蒸乾、臭豆腐乾、油豆腐、半燉油腐、燻豆腐、豆腐衣(腐皮、腐竹)、 豆腐皮、雪花菜、腐乳、醬腐乳、糟腐乳、白腐乳、臭腐乳。
豆腐做成的各式美味菜餚就數不勝數,較有名的有:廣東客家釀豆腐,淮陽地區的文思豆腐和蟹黃豆腐,川菜經典麻婆豆腐。本身我是重慶人,比較中意當然是麻婆豆腐,給大家分享一下麻婆豆腐的做法:
1、將豆腐切成2釐米見方的塊,放入加了少許鹽的沸水中汆一下(家常做法個人覺得可以省略這一步),去除豆腥味。
2、豆豉、豆瓣醬剁碎,青蒜切段,姜切末(注意麻婆豆腐是不用蒜末的)。
3、炒鍋燒熱,放油,放入牛肉餡炒散(沒有牛肉,豬肉也可以)。
4、待牛肉餡炒成金黃色,放入豆瓣醬同炒。
5、放入豆豉、薑末、辣椒粉同炒至牛肉上色。
6、加點清水,煮沸(水量根據豆腐量來,沒過豆腐就可以了)。
7、放入豆腐煮3分鐘,這個過程要輕輕推動炒勺。
8、加醬油、糖,用鹽調味(如果覺得夠鹹就不用放鹽)
9、用溼澱粉勾芡,注意一般勾兩次薄芡,然後下青蒜苗(當然也有加蔥花的,但正宗的麻婆豆腐是加蒜苗)。
10、盛出後撒上花椒麵(花椒麵最好是現用現舂)。
-
3 # 客家小辣媽
你好,我這邊是大贛南靠近梅州這邊,屬於客家發源地。我們這邊的豆腐一般有以下做法:
煎豆腐、釀豆腐(白豆腐或煎豆腐)、豆腐絲炒生絲、酒糟豆腐、紅燒豆腐等比較出門的是客家釀豆腐,全國各地的朋友都很喜歡吃。
-
4 # 美食小劉
大家好!我是阿劉!
北方凍豆腐:這在北方那可是火鍋必涮菜!由於過去冰箱還未普及,這種滿身是小孔的豆腐就是老天爺賜給北方人的美食。在天寒地凍的室外,一夜就成了,不但涮火鍋,還可以做一碗凍豆腐白菜湯,冬天裡趁熱吃,最是合適!
四川麻婆豆腐:這道創立於清朝同治年間的民間佳餚,現在可以算得上是國菜了,連很多國外人也非常熟悉。雪白細嫩的豆腐上,點綴著牛肉末和油綠的青蒜苗,一盤透亮的紅油,口味麻辣,豆腐細嫩入味,非常下飯,可謂是老少皆宜。
漢中菜豆腐:這是陝西漢中的著名小吃,用酸漿水點的豆腐白嫩細化,在濾過豆腐的酸水中加入大米、各種蔬菜和豆腐燴成一鍋,就這麻辣的小菜吃,很符合陝西人的口味。
徽州毛豆腐:毛豆腐又叫黴豆腐,在《舌尖上的中國》出現過,於是一夜之間紅遍全國。不過知名度雖然大大提升了,但很多還是不敢嘗試,原因很簡單,這種豆腐表面有一層白色的絨毛,總會讓人聯想到食材放久長毛了。不過對於當地人來說,豆腐的美味正是由這種發酵出來的絨毛帶來的。
-
5 # 小橙子美食記
關於各地的豆腐做法,有很多種,我是江西客家人,所以我來分享一下我們客家人的豆腐做法---《客家釀豆腐》
客家釀豆腐做法
準備材料:鹽、生抽、蠔油 、澱粉、花生油、五香粉、豆腐、 豬肉、新鮮艾草。
製作步驟:
1、第一步:先將買回來的豆腐用少許鹽均勻撒在面上醃。
2、第二步:把買回來的豬肉剁碎,放入新鮮的艾草再次剁碎,艾草加入進去的肉餡味道真的是釀豆腐精髓之處!!!在剁的過程中加入少許鹽和醬油提鮮味,具體量根據豬肉的份量加置。
3、第三步:一份豆腐用刀分為四份,實際根據購買豆腐大小實物為準,切成大小相等的正方形。
4、第四步:在豆腐中間用刀豎著劃一個切口,口劃到大概為二分之一處,不宜太深,避免加肉陷時直接分理兩半。
5、第五步:均勻的把肉餡加入豆腐開的口子內,動作要放輕。
6、第六步:鍋內把油燒熱溫度,熄火,依次把加好肉餡的豆腐放入鍋中,再開火,均勻受熱過程中滾動鍋,最好使用不粘鍋,將肉餡煎至微金黃即可。
-
6 # 食在巴渝
豆腐這種食材由來已久,我們已經有幾千年食用豆腐的歷史。豆腐的營養物質比較豐富,是一種很不錯的大眾化食材。在大江南北的千家萬戶都有經常見到。用豆腐做成的菜品也簡直數不勝數,其做法有油炸、生煎、煮湯、冷吃、火鍋、燒烤、炒制等等多種烹飪方法。豆腐基本上可以稱得上是一種萬能食材,百搭食材。
然而各地食用和烹飪方法也是不盡一致,比如有些地方的朋友不喜歡吃得太辣,一般都是清淡烹製較多。比如蔬菜豆腐湯、滷製豆腐乾、鮮豆腐沾醬、家常豆腐、豆腐燉鯽魚、油煎二面黃等等很多菜式。
又比如有些地方的朋友喜歡吃得偏辣,口味偏重。比如川、渝、貴、湘等很多地方的愛辣人士。其做法多表現在麻婆豆腐、紅燒豆腐、豆花、等等很多菜品。今天我就分享南北通吃的麻婆豆腐製作方法,在家也能做出飯店的風味。
豆腐500克左右切成1.5釐米左右見方的方塊,水燒開加5克鹽下豆腐塊汆水3分鐘出鍋控水。瘦肉或牛肉50克剁成肉末。準備好姜蒜末各5克,蔥花適量,餈粑辣椒50克(沒有餈粑辣椒用乾紅辣椒麵20克也可以)。所需調料有雞精適量,耗油10克,郫縣豆瓣醬30克,花椒粉適量,植物油100克,胡椒粉適量。鍋燒熱倒植物油燒至6成熱下肉末快速炒至斷生。下餈粑辣椒炒香炒出紅油,然後姜蒜末炒香,下豆瓣醬炒香炒出紅油。加高湯300克左右燒開(沒有高湯用清水也一樣)。下豆腐塊慢火熬製約3分鐘。然後大火收汁,加適量雞精、胡椒粉調味。出鍋裝盤美味即成(翻炒時最好是顛鍋,儘量不要把豆腐塊弄散了)。撒上適量花椒粉、蔥花就可以上桌開飯啦!(文中所用調料可根據個人口味增減)
-
7 # 快樂萌妹子
身為五華人、梅州人、客家人,生菜包釀豆腐承載了太多人的記憶,這種直擊心靈和精神的難以磨滅的記憶。
五華豆腐寄鄉愁
為避戰亂,自秦末始,黃河流域一帶的漢族居民(所謂的中原漢人)跋山涉水,一路南遷,來到粵閩贛地區,其中一部分居民來到五華縣。受過土著居民的驅趕,也經歷過飢寒交迫的無助,這批中原人被迫來到了荒無人煙、荊棘叢生之地—五華,他們決心靠自己的雙手另起一片天。於是,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歸,開墾、耕耘、種植、養殖無一落下,最終憑自己勤勞的雙手和智慧創造了有別於土著居民的文化—客家文化,從此,自給自足,自創天地。日復一日,他們開始思念起家鄉來,熱騰騰的餃子如夢如幻,似近在眼前,直到淚如雨下,才恍然大悟,其實這只不過是常夢。遠在天邊的小麥、餃子、中原,你們可安好?天南地北、山長水遠,回中原似乎遙不可及。為了寄託思鄉之情,他們便想出了一個法子:雖然南方沒有小麥,他們便把豆腐當做餃子皮,將餡料填充進豆腐中,從此有了“釀”這種操作方式,以“釀代包”,吃上熱騰騰的釀豆腐就猶如吃上熱騰騰的餃子,心安矣!
生菜包釀豆腐之所以在五華縣久負盛名,與其特產的豆腐脫不了干係,是其它地方的豆腐無法比擬的,因為,甜嫩正是五華豆腐的點睛之處。破五華豆腐“甜”之謎
五華縣位於北緯23°23"~24°12,廣東省東北部,韓江上游,屬粵東丘陵地帶,年均溫20℃,年均降水量1500毫米,境內河流水系發達,這樣的自然地理環境給黃豆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由於地處較為封閉的山區,“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走仕途經商之路以出人頭地成了五華先民日思夜想的目標。但,在走上仕途經商之路前,還需刀耕火種、自給自足。豆腐主要由黃豆(別稱大豆)製成,而五華豆腐選用的黃豆可都是由當地老農精挑細選種、培育出來的。2—3月,五華先民會找來一塊光照較好、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開墾、播種、施有機肥(家禽的排洩物、燒柴火後產生的灰等)、拔草除蟲,6月底7月初成熟後將其收穫。這種土老的種植與施化學肥、打催長劑的種植不同,這樣種植而成的黃豆,生長週期長,保留了較為濃厚的黃豆原香味和較高的糖分,這是五華豆腐甜的原因之一。
五華豆腐之所以甜,據說,也與五華豆腐在製作過程中使用了五華山泉水有關。五華屬山區,山與山之間距離狹窄,山腳下常伴有小溪,溪水從上游流到下游直至匯入出山後的小河,當地人把這種兩岸高、中間低,從正面看宛如“凹”字形的地形稱為“山坑”,並將此地命名“某某坑”,“山坑”裡的山泉水隨處可見。五華先民的田地由公家分配,分散在不同的山坑。因有些田地離家較遠,每到收割稻穀的農忙時節,由於不便往返,便攜家帶口,帶上飯食、水角(水杯)或水壺,日出而作,前往這種俗稱“山坑”的地方割稻,中午就在原地休憩、食飯(吃飯)。每當遇到炎熱的天氣,自帶飲用水便早早喝光,這可怎麼辦?於是,二話不說,用手從小溪裡捧起山泉水,咕嚕咕嚕地喝下去了。這清甜甘咧的山泉水不僅成了五華先民的解暑好法子,也成了製作五華豆腐不可或缺的材料,這就是五華豆腐之所以甜的第二個原因。
破五華豆腐“嫩”之謎
五華豆腐由五華先民純手工製作而成。首先將鮮黃豆洗乾淨,然後放入清水中泡軟,接著放入石磨中打磨,再用布袋過濾打磨出的鮮豆漿(過濾時可加一次清水),以分離豆渣。當鮮豆漿榨好後,將其置入鍋內,用90~110℃的溫度燒煮,邊煮邊撇去漂浮著的泡泡,然後,用石膏(主要成分是硫酸鈣)點滷:將適量石膏(石膏的用量直接影響豆腐的老嫩)碾成粉,加水調成石膏漿後,倒入煮好的面豆漿裡,並用勺子輕輕攪勻。不久後,豆漿就會慢慢凝結,一開始凝結成豆腐花,後將其舀進已鋪好包布的木託盆裡,用包布包好後,蓋上木板,並在木板上放一些石頭,壓出水分,10—20分鐘後,豆腐即成。用適量的石膏點制而成的豆腐含水量較高(90%左右),而且質地細嫩,這是五華豆腐為何嫩的原因。
五華豆腐之“買賣”法兒
“賣……豆腐哦,賣……豆腐哦”,“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在睡夢中被驚醒。睜開朦朧的雙眼,推開窗,天還沒亮,只有幾抹晨光星星點點,遠處,一頭戴笠麻(帽子)、肩扛扁擔、挑兩鐵桶的身影呈現在眼前,原來是某啊伯或某啊娘(客家人常稱呼六旬左右老人為啊伯或啊娘)在賣豆腐,水裡頭浸滿的豆腐肯定很白、很新鮮吧?通常,賣豆腐的啊伯或啊娘在天沒亮就起床,起早製作豆腐,製作好後,就挑著豆腐,在村路上吆喝著賣,因豆腐容易餿,不易儲存,所以經常一大早就被賣光了。
五華豆腐之“釀”活兒
五華先民首先準備餡料:選用肥瘦相間的五花肉、香菇,將其剁成沫,放入鹽和薯粉,攪拌均勻。之所以選擇五花肉,與五華先民勞作強度大,需補充體力有關,五花肉起到了增加飽腹感、補充體力,增加甜味、提升口感、增進食慾的作用,而薯粉則增加了餡料的粘合度。接著,將豆腐切成方塊狀(寓意做人要方方正正)。最後,展示“釀”的時刻到了,“釀”常常將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聯絡起來,一家老小,圍坐在一起,邊“釀”邊打趣,講故事、釀豆腐教學……別有滋味。說起釀豆腐教學,這“釀”可不是一項簡單的活兒:將豆腐拿握在手中時,拿握的力度要適中,不然這嬌嫩的豆腐就會支離破碎,接著,用筷子在中間劃上一小口,口既不能劃太寬,也不能劃太深,以免脫餡(豆腐爆裂,肉餡脫離豆腐的現象),釀好後還要小心翼翼地輕放,以免爆裂。
五華釀豆腐之“灶煲”烹飪
“釀”好豆腐,只是成功了一半,如何做出美味,也是關鍵。五華先民善於使用火灶(火灶能增加食物的受熱面積、也能充分利用火勢,這種灶頭鍋尾式烹飪可謂是土烹飪的一種進步,烹飪出的食物會更香、更入味)、大鍋、柴火。將豬油置入大鍋內,放少許鹽,油鹽混合攪拌均勻,油溫燒成五成熱後將柴火調小,然後將肉餡突出的面朝下,將釀豆腐一塊塊放入大鍋內(豆腐與豆腐不能層疊),蓋上鍋蓋,使用小火慢煎,期間要用鍋鏟鏟動幾次,使其入味均勻、不粘鍋、不燒糊,當聞到一股輕微焦香的豆腐味時,揭開鍋蓋,將豆腐翻面再煎,煎至兩面金黃時,熄火。將煎好的釀豆腐轉移至沙煲中,放入清水(清水覆蓋豆腐面即可),撒上一點鹽,燒中火慢煲,煲至水沸騰、豆腐在不斷得抖動時,將柴火調小,倒入薯粉水漿以及蔥花或香芹用以勾芡,微微攪拌後,將其煮沸並熄火,五華釀豆腐終於成了。
五華釀豆腐之“心急吃熱釀豆腐”
俗話說“心裡吃不了熱豆腐”,五華先民偏要劍走偏鋒,就是心急才要吃熱釀豆腐,才覺得過癮,不然這個過程還真有些殘缺。誰料?五華先民對熱一點都不懼怕,因為他們有絕招:用生麥(油麥菜)包著熱騰騰的釀豆腐吃,一方面阻隔了豆腐的熱氣,另一方面葷素搭配,肥而不膩;此外,一口一個釀豆腐,臉頰瞬間鼓起來的吃相,這是有多餓?不過,在這麼艱苦的日子,能吃到熱騰騰的釀豆腐,何其珍貴,何其興奮?一個心急吃熱騰騰的釀豆腐的吃相透露的是一個多麼艱苦的歲月和一種簡單而容易滿足的生活態度啊!
“吃餃子嘍……”小麥、餃子、中原,你們一切可安好?吾已有生菜包釀豆腐矣!
-
8 # 廚詩李白夜市上非常火爆的豆腐做法——香煎豆腐!勁道香辣,滿嘴都是香味兒,一盤根本不夠吃的。第1步:咱們先把豆腐切成大約1釐米厚的片,中間橫著再切一刀就可以了,不用切的太小,這樣吃著才有感覺。第2步:小蔥切末,大蒜也切成末備用;第3步:然後咱們拿個小碗開始調汁兒,先來1勺辣椒麵兒,1勺白芝麻,切好的蒜末也加進來,把燒到冒煙的熱油倒進來爆香一下。然後加上4勺生抽,半勺酣,再來上半勺白糖,半勺鹽,1勺孜然粒或者孜然面兒然後咱把所有調料攪拌均勻備用。第4步:咱把切好的豆腐塊,先均勻的裹上一層澱粉,再裹上一層雞蛋液第5步:鍋里加油,比平時炒菜的油量多一點,燒熱後,然後把豆腐一塊一塊的放到鍋裡來,用中火煎一下。煎到底面兒微黃,咱把豆腐挨個兒反一下面兒,開始煎另一面兒第六步:把2面兒都煎的發黃後,就可以撈出來了。撈出來的過程記得控一下油第七步:然後咱把多餘的油倒出來,只留少量油在鍋裡第八步:把豆腐倒進來,把剛才調好的料汁兒也倒進來,第九步:慢慢的翻炒均勻,讓每一塊兒豆腐上都均勻的裹滿料汁兒,第十步:再撒上蔥花兒就可以了,
回覆列表
豆腐的吃法可謂是多種多樣,各個地方的做法也是大不相同,這裡我給你介紹下各地有名的特色豆腐。
四川的麻婆豆腐廣東的太史豆腐山東的鍋塌豆腐江蘇的文思豆腐臺灣的淡水阿給上海的吳越豆腐天津的八珍豆腐福建的東坡豆腐客家釀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