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軫念信箱
-
2 # 流浪歌手黃老邪
應該不是,原因如下:
第一:《倚天屠龍記》中崑崙三聖的出場時間距離張無忌的時代只有九十多年還不到一百年的時間。
當時崑崙三聖大鬧少林寺的時候距離第三次華山論劍都已經四五年的時間了,張三丰已經十八九歲了,張無忌從冰火島回來張三丰正好百歲壽誕。
第二:書中沒有交代崑崙三聖何足道是開派祖師,只不過是郭襄無意中遇到的崑崙派一個高手而已。
《神鵰俠侶》中倒是明確寫過崑崙派有個青靈子,而且何足道也是有師傅有同門師兄弟的。
第三:《倚天屠龍記》中真正新創立的門派只有張三丰的武當派和郭襄的峨眉派。
總結:何足道琴棋劍三絕,所以自稱崑崙三聖,但是他又怕別人說他太狂妄,所以又自稱何足道。高風亮節比之後來的鐵琴先生不知道強了多少倍。
-
3 # 偽文青齙牙木
何足道只是將崑崙發揚光大,並不是創始人。
在神鵰第三十六回《獻禮祝壽》中,崑崙派掌門青靈子曾出現給郭襄拜壽,可見崑崙派在更早之前就已經存在了。
歷史上,崑崙派是真實存在的,與武當、全真一樣是道教宗派。其創始人崑崙大師是後周世宗柴榮手下大將,在趙匡胤時期隱居開派。如果結合歷史,那傳到青靈子這裡已經是三百來年了。
不過崑崙派跟郭靖、黃蓉兩口子沒什麼交情,江湖存在感似乎也不強,所以才會給人錯覺是倚天時期才出現的。
郭襄會跟何足道交好,其中應該有楊過的關係,畢竟楊過能請動一派掌門給人家小姑娘過生日,這裡頭的淵源肯定不淺。
何足道,他自號崑崙三聖,早年就在西域成名,雖然略顯術呆但十分俠義。《九陽真經》的盜取者尹克西與他素不相識,他卻可以千里迢迢趕往嵩山為他傳達一句莫名其妙的話。
作為崑崙派的老前輩,崑崙派能發揚光大跟何足道自然是分不開的。但這也不能說明他自身能力特別強。
射鵰、神鵰裡面的大門派,除了少林,在倚天裡基本都消失了,丐幫更是從第一大派變成了不入流。崑崙派、崆峒派這樣的小魚小蝦都躋身正派領導地位,也可見江湖實勢力重新洗牌,水準也大不如前。
-
4 # 卓爾不群黃老邪
何足道不是崑崙派創派祖師,他甚至都沒有當過掌門,只能算是崑崙派的前輩。
金庸先生小說《倚天屠龍記》中,開篇出現了一位來自西域的高手,江湖人送外號“崑崙三聖”,是一位崑崙派的高手,他為人謙遜,因此改名“何足道”,連起來就是“崑崙三聖何足道哉”。
何足道出場時三十餘歲,按照年齡來算,也就比楊過小几歲,比郭襄大十多歲。此人劍、琴、棋三絕,因此被譽為“崑崙三聖”。
他的武功不錯,是崑崙派百年難得一遇的奇才,對後世崑崙派影響深遠,因此在崑崙派總部,有一處地方叫“三聖坳”,便是以他的名號命名的。
在連載版《倚天屠龍記》中,的確有提到何足道是崑崙派祖師,加上“三聖坳”的設定,因此很多人認為他是崑崙派的創派祖師。
但實際上,連載版《倚天屠龍記》中的設定,與其它小說中的設定是矛盾的,因此金庸先生在修訂小說時,便修改了原先矛盾的設定。
首先,在《神鵰俠侶》中,出現了一位崑崙派掌門青靈子,是楊過的好友,常年住在藏邊,因此會藏語。
這個崑崙派,很明顯就是後來的崑崙派,所以崑崙派早就存在了,何足道只不過是崑崙派的一位弟子,而青靈子可能就是他的師父,或者是師叔伯。
因為楊過的那些好友,年紀都挺大,其實可以算是他的長輩,而何足道年紀比楊過還小。
其次,在《倚天屠龍記》中,有提到一位靈寶道長,是何足道的師兄,崑崙派的掌門,這人肯定就是青靈子的徒弟,何太沖、班淑嫻的師公。
靈寶道長死後,他的徒弟白鹿子繼承了掌門之位,再後來就是何太沖。
所以,崑崙三聖應該是何太沖的師叔祖,年齡上,也可以對上,畢竟何足道比張三丰還要大二十歲左右。
最後,上述這些人,都不是崑崙派創派祖師,因為在《天龍八部》中,北宋時期就提到過崑崙派。
綜上所述,“崑崙三聖”何足道並不是崑崙派創派祖師,甚至都沒有當過掌門,只能算是崑崙派中一位武功高強,影響深遠的前輩高人。
-
5 # 逍遙歷史交流閣
應該不是。
但是何足道是崑崙派第一代師兄弟裡武功最高的。
他有三絕,所以被稱為崑崙三聖。又怕太高調改名為何足道。意思是不足為外人道也。
人物經歷
何足道,少年時期便名滿西域,擁有絕高琴藝,能以音而聚百鳥。
何足道視郭襄為知音,助她擊退西域少林的潘天耕、方天勞和衛天望。頗有書呆子味道,也有令人尊敬的情操和道義感。
偷走少林寺《九陽真經》的尹克西,臨死前良心發現,曾託何足道轉達少林派覺遠禪師“經在猿中”之話,但因方言口音講不清楚,何足道聽成“經在油中”而轉達錯誤。
遠自西域來嵩山少林寺,不過是受一個素不相識的人所託,來傳一句十分莫名其妙的話,然後糊里糊塗地跟覺遠打了一架,在巧合下落敗於張君寶後,便立誓終身不履中土。
因此寫在楞伽經夾縫裡的《九陽真經》一直在猿腹中,直到百年後碰巧為張無忌在崑崙山絕谷中醫治白猿後所得。
何足道為武學奇才,但是不一定是崑崙派的掌門。其實就是崑崙派第一代弟子。
與後面書中說的何太沖我看也沒有啥關係。
這些都是金庸小說裡的人物,只做參考。
-
6 # 江湖十年磨一劍
“崑崙三聖”猛一聽是三個人,實際上是一個人,西域武林人士稱他“琴聖、棋聖、劍聖”,他雖是個狂生,倒不狂妄自大,改名叫何足道,崑崙三聖何足道哉?其實他有狂的資本。
華山絕頂,少年張三丰在郭襄和楊過的幫助下,放倒尹克西,沒搜到《九陽真經》,在瀟湘子身上也沒搜到,尹克西和瀟湘子招呼一隻猿猴下了華山。
兩人把經書藏在猿猴肚皮裡了,因怕少林和尚糾纏,遠逃西域,都擔心對方學會打過自己,都想害死對方,一路勾心鬥角到崑崙山時,心力交瘁,忍無可忍拼起命來,正巧被何足道看見,拉開兩人。
瀟湘子已經死了,尹克西還有半口氣,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求何足道去少林寺給覺遠和尚送一句話:“經書在猴裡。”說完就死了。
尹克西想說經書在猿猴肚皮裡,吐字不清晰,何足道聽成“經書在油裡”了,他早想去中原遊歷,正好趁此機會去少林寺。
少林西域一支不允許何足道叫“劍聖”,真是橫的很,並且向他挑戰,何足道約他們去少林寺一戰。
何足道進少林寺如入無人之境,把寫好的“少林派武功,稱雄中原西域有年,崑崙三聖前來一併領教”戰書放在羅漢堂離地三丈多高的降龍羅漢手裡,約戰日期在十天後。
何足道離開少林寺,在一處山坳裡彈久已失傳的《空山鳥語》,引來無數只鳥啼鳴相合,又彈《百鳥朝鳳》,群鳥對他臣服。
何足道空谷寂寞,彈過琴又自己跟自己下棋,下到難解之時,聽到有人說:“何不徑棄中原,反取西域?”何足道縱觀棋盤,果然大有道理,棄中原取西域,才能絕處逢生!下了一會,才想起有人偷看並指點。
何足道擲劍、轉身、抱拳:“哪一位高人承教?在下感激不盡!”
妙齡女郎郭襄從花叢走出來,笑道:“適才聽得先生雅奏,空山鳥語,百禽來朝,實深欽佩,又見先生畫地為局,黑白交鋒,引人入勝,一時忘形,忍不住多嘴,還祈見諒。”
何足道大起知己之感,可謂遇到平生第一知己。
“姑娘深通琴理,若蒙不棄,願聞清音。”
“我媽媽雖也教過我彈琴,但比起你的神乎其技,卻差得遠了,不過我既已聽過你的妙曲,不回答一首,卻有點說不過去,好罷,我彈便彈一曲,你卻不許取笑。”
“怎敢?”
何足道雙手捧起瑤琴,送到郭襄面前,郭襄調了調琴絃,彈了一曲《考槃》。
這詞出自《詩經》,是一首隱士之歌,說大丈夫在山澗之間遊蕩,獨往獨來,雖寂寞無侶,容色憔悴,但志向高潔,永不改變。
何足道聽這琴音說中自己心事,不禁大是感激,琴曲已終,還是痴痴的站著。
郭襄輕輕將瑤琴放下,轉身走出松谷,縱聲而歌:“考檗在陸,碩人之軸,獨寐獨宿,永矢勿告。”招來青驢騎上了,又往深山林密之處行去。
何足道驚才絕豔,此時此景,心中有感,結合郭襄彈的《考槃》,配以《蒹葭》,創造出一首應答妙曲“考槃在澗,碩人之寬。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碩人之寬,碩人之寬……溯回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獨寐寤言,永矢勿諼,永矢勿諼……”
伊人不知何處去?何足道去少林寺的路上又看到郭襄,聽見她跟西域少林三兄弟說:“我爹爹姓郭,單名一個‘靖’字。我媽媽姓黃,單名一個‘蓉’字。我沒師父,就是爹爹媽媽胡亂教一些兒。我姓郭名襄,是襄陽城這個‘襄’字。”
老三衛天望欺負郭襄,何足道出場,為郭襄出氣,狂虐衛天望,打他半死。
老二方天勞挑戰,何足道說:“方兄對郭姑娘很是客氣,在下可沒怪你,咱們不用比了。”
方天勞卻不同意,何足道從第一次見到郭襄開始,就把她當成女神,打敗方天勞後,一手為郭襄彈琴,一手打敗潘天耕。
郭襄說:“何大哥,我又不是非進少林寺不可,你傳了那句話,這便去罷,無色禪師是我的好朋友,你們兩家不可傷和氣。”
無相又要求何足道比武。
何足道說:“郭姑娘既已說過,咱兩家便不可傷了和氣,絕不比武。”
無相拔劍。
何足道無奈,為了郭襄,不傷和氣,用石子在青石上畫了副棋盤,提議下棋,想不到畫棋盤神技藝壓少林,少林寺沒有誰煉得如此深厚的內力,何足道一個人挑了少林寺。
三年前,郭襄十六歲生日,襄陽武林大會上,史伯威一聲令下,圍在大校場四周的五百頭猛獸忽地站起,齊聲吼叫。
群獸吼叫聲中,西山一窟鬼和史氏兄弟十五人同時躍到臺邊,抽出兵刃,團團將高臺四面圍住。
校場入口處火光明亮,八個人高舉火炬,朗聲說道:“神鵰俠祝賀郭二姑娘芳辰,奉上第三件禮物。”
八人說畢,足不點地般進場而來,轉眼間到郭襄身前,人人露了一手上乘輕功,中間四人各伸一手,合抓著一隻大布袋,第三件禮物便在這布袋之中。
八人躬身向郭襄行禮,自報姓名,群雄一聽,無不駭然,原來當先一個老和尚,竟是五臺山佛光寺方丈曇華大師,素與少林寺方丈天鳴禪師齊名,其餘趙老爵爺、聾啞頭陀、崑崙派掌門青靈子等,無一不是武林中久享盛名的前輩名宿。
何足道不是崑崙派創始人,崑崙掌門是青靈子,青靈子是楊過的老鐵,奉楊過所召,來襄陽幹大事,沒有叫何足道,事後三年裡,何足道也未聽青靈子說過此次中原之行。
何足道連郭靖、黃蓉、楊過,都沒聽說過。
崑崙是個悠久的門派,門派中能人甚多,以何足道和青靈子的親疏度來看,不會是青靈子的徒弟,只會是他的師侄。
何足道對郭襄心生愛慕,離開少林沒有立刻回崑崙,而是再度尋找心中女神,又和郭襄相遇,這一相遇拉開神鵰後傳的序幕,應了郭襄那句話“徑棄中原,反取西域”,明教歸降蒙元,楊過集團殺上光明頂,青靈子及其弟子靈寶道長跟楊過幹了轟轟烈烈之事,成為響噹噹的英雄人物。
何足道陪郭襄去崑崙山找楊過,受郭襄影響,不再做世外高士,跟師叔青靈子和師兄靈寶道長幹轟轟烈烈的反元之事,美名響遍武林。
青靈子之後,靈寶道長接任掌門,再傳兩代給靈寶的徒孫何太沖,何太沖雖不是個正人君子,卻一直秉承祖訓,在忠義反元上是一點也不含糊的。
而郭襄幾經波折,40歲路過峨眉山時,見山上的雲霞像極了十六歲那年的煙花,停住流浪的步伐,上山出家,開創了峨眉派。
十六歲生日三件禮,一遇楊過誤終身;十九歲彈一曲考槃,一遇郭襄誤終身。
那一年煙花開放出峨眉,而那一曲考槃豈非正是何足道走上英雄之路的絕響?
求關注,求支援。
-
7 # 夜幕色百合
並不是。
這個人物其實原本是金老爺子書裡的bug。何足道是在神鵰俠侶末期,倚天屠龍記早期居住在崑崙山的高人,因為琴藝,棋藝和劍法高絕,被人稱為崑崙三聖。他自認這名號太大,所以改名何足道,連起來就是“崑崙三聖,何足道哉”的意思。某日他意外救助了一個人,得知這人名為尹克西。當初尹克西和瀟湘子偷了暗藏絕學《九陽神功》的《楞伽經》,被保管經書的覺遠張君寶師徒追趕,又遇上楊過一行人。於是兩人將經書縫在一隻猩猩身上,躲過了楊過等人的搜查。兩人各懷鬼胎互相算計,最終在崑崙山自相殘殺而死,經書都沒來得及從猩猩身上取出。尹克西臨死悔悟,希望救他的何足道給少林覺遠和尚傳話“經在猴中”。當時又恰逢何足道與西域少林起了衝突,所以何足道遠赴中原,來到少林寺。碰到了四處尋找楊過的郭襄,引為知音。後來何足道大鬧少林,幾乎一人打翻少林寺所有高手,但是在和張君寶的賭鬥中失敗,返回西域,他的故事就此結束。
在原本的設定中,何足道回到崑崙山後創立了崑崙派。但是這其實是和前面的神鵰俠侶有衝突的。因為神鵰俠侶裡提到為郭襄的時候,楊過邀請崑崙派掌門人青靈子等人誘捕達爾巴,揭穿霍都陰謀。兩者在時間線上是衝突的。所以在金老爺子後續出版的新修版裡修改了設定,將何足道設定為青靈子的師弟。
-
8 # 愛學英語的秦老師
何足道不是崑崙派的創始人。只能說他是把崑崙派武功發揚光大奠定了舉出的一位前輩高人。原因如下:
《天龍八部》中就已經提及崑崙派:
“鳩摩智道:當年慕容先生所欽仰的,是六脈神劍的劍法,並不是六脈神劍的劍陣。天龍寺這座劍陣固 然威力甚大,但充其量,也只和少林寺的羅漢劍陣、崑崙派的混沌劍陣不相伯仲而已,似乎算不得是天下無雙的劍法。”
而《天龍八部》的歷史背景是北宋,這說明那個時候就已經有崑崙派了。何足道是宋末元初的人物,怎麼可能先有派別,後有創始人呢?
-
9 # 宿城新媒體
新修版中崑崙派並非何足道所創,只不過何足道是崑崙派第一代成員中武功最強的。至於崑崙派祖師,最佳答案,是不確定的。
-
10 # 薩沙
這是金庸小說的漏洞之一。
原先在第一版中,說何足道是崑崙派的創派祖師。
這與神鵰俠侶中出場的崑崙掌門青靈子產生衝突。
新版中,就修改了一下。
何足道不是崑崙派創始人,只是一個傳人而已。
他有師傅也有師兄。
在神鵰俠侶裡面寫道:八人躬身向郭襄行禮,自報姓名,群雄一聽,無不駭然,原來當先一個老和尚,竟是五臺山佛光寺方丈曇華大師,素與少林寺方丈天鳴禪師齊名,其餘趙老爵爺、聾啞頭陀、【崑崙派掌門青靈子等】,無一不是武林中久享盛名的前輩名宿。
青靈子等等七大高手,將霍都師兄達爾巴擒獲到場。青靈子生活在崑崙山,會說藏語,告知達爾巴擂臺上的何師我即是霍都。在為郭襄慶祝完生辰後,青靈子和眾人悄然離去,再未出現。
而在四五年後的倚天屠龍記中,郭襄就遇到何足道。
當時何足道不過30多歲,自然不可能是掌門人,更不可能取代青靈子。
而且,何足道是有師兄的。
有意思的是,漏洞還不止一個。
何足道、青靈子還和靈寶道人有衝突。
如果何足道是掌門人,不談青靈子,還是有漏洞。
倚天屠龍記中說:程壇主道:“崑崙派自從靈寶道長逝世之後,那是一代不如一代,越來越不成話了。”
靈寶道長是西華子的師祖,武功德望,武林中人人欽服。西華子變色臉皮,對這句話卻不便駁斥。
當時是元朝末年,距離何足道的時代也就是幾十年而已。
而西華子最少三四十歲,崑崙派掌門何太沖也有50歲左右。靈寶道人如果是西華子師祖,就是何太沖的師傅一輩,年齡就和何足道衝突了。
如果靈寶道長是當時崑崙派掌門,那麼何足道怎麼可能是掌門呢?
難道崑崙派幾年換一個掌門?
迫於無奈,新版將靈寶道長變成了何足道的師兄,是真正的掌門。
新版這麼寫:靈寶道長是西華子的師祖,是崑崙三聖何足道的師兄,武功雖不及何足道,但人品德望,武林中人人欽服。
其實還有一個漏洞,這就是金庸沒法改的了。
書中說,何太沖夫妻其實是有師傅的,叫做白鹿子。
書中寫道:何太沖年輕時英俊瀟灑,深得這位師姊歡心。他們師父白鹿子因和明教中一個高手爭鬥而死,不及留下遺言。
那麼問題來了,白鹿子如果是掌門,那麼不是又和靈寶道長衝突了?
所以,金庸寫小說也很隨意的,反正是小說而已,沒必要邏輯那麼細緻。
-
11 # 三秦生活
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中人物,崑崙派前輩,外號“崑崙三聖”,以琴、棋、劍三聖著名。他自負才高,上少林寺論劍,風度脫俗,清純不染。何足道頗有書呆子味道,也有令人尊敬的情操和道義感。引郭襄為知音。
原先在第一版中,有說過何足道是後來崑崙派的創派祖師。但與神鵰俠侶中出場的崑崙掌門青靈子產生衝突,因此金庸在第三版把何足道歸為崑崙派何太沖等弟子的前輩;其師傅是神鵰俠侶中出場的青靈子,師兄是後來當上崑崙掌門的靈寶道長,何太沖、班淑嫻等均是靈寶道長一脈的弟子。 何足道在西域闖出了名頭。當地的朋友說何足道在琴、棋、劍三方面均有他人無法與其比肩的絕藝在身,可以說得上是琴聖、棋聖、劍聖;又因何足道常年住於西域的崑崙山中,是以給了何足道一個外號叫作“崑崙三聖”。但何足道想這個“聖”字,豈是自己輕易稱得的?雖然別人給何足道臉上貼金,也不能自居不疑;因此何足道改了自己原來的名字,新名字就叫作‘足道’。聯起來便是“崑崙三聖何足道”,即使給人家聽到了也不會說何足道狂妄自大。
“小東邪”郭襄與他初見,他便是獨自撫琴;在空山之中撫琴惟有招來百鳥相伴,空有絕高棋藝卻只能劃地為局自己跟自己對弈。而何足道由於對郭襄一見鍾情,更助她擊退西域少林的潘天耕、方天勞和衛天望。
何足道頗有書呆子味道,也有令人尊敬的情操和道義感。偷走少林寺《九陽真經》的尹克西,臨死前良心發現曾告訴何足道轉達少林派覺遠襌師“經在猴中”。但因方言口音講不清楚,何足道聽成“經在油中”而轉達錯誤。他遠自西域來嵩山少林寺,不過是受一個素不相識的人所託。來傳一句十分莫名其妙的話,那便是什麼“經在油中”。然後糊里糊塗地跟覺遠打了一場,在落敗於張君寶後便立誓終身不履中土。因此《九陽真經》一直在猿腹中,直到百年後碰巧為張無忌在崑崙山仙境所得。
-
12 # 傾聽者寫字的地方
前不久才看過《倚天屠龍記》,何足道這個道人有點意思,痴迷於琴、棋、劍,書中他到少室山是為了和少林寺的人切磋武藝,結果給張君寶這個毛頭小子打敗了。
我要是沒記錯的話,張君寶是西域一支的,是發揚光大門派的人,但並不是創始人!
-
13 # 磊落故人
“崑崙三聖”何足道不是崑崙派的創始人,而是神鵰中出現的崑崙掌門青靈子的徒弟。
何足道之所以琴、棋、劍都取得了驚人技藝,除了他武學天賦很高之外,還因為他的曾祖何二是靈鷲宮傳人,獲得了一部分逍遙派的傳承,後來為何足道所得。
靈鷲宮衰落
當初,虛竹繼承了無崖子、天山童姥和李秋水的二百年功力,成為逍遙派掌門、靈鷲宮主人,又在少室山一戰中打敗丁春秋,繼而成為西夏駙馬,風頭一時無二。
但表面的強盛之下,也隱藏著很大的危機。這一日,“閻王敵”薛慕華求見虛竹,問他對門派日後的發展,有何安排。虛竹武功最高,但對於經營管理一道卻非所長,只是他生性淡薄,清心寡慾,覺得怎麼也至於讓門人餓死就是了。
薛慕華看虛竹滿不在乎的模樣,心中有些生氣,說宗主有所不知,當年天山童姥能夠維持靈鷲宮的局面,乃是她早早收服了三十六洞七十二島,每年都有不菲的錢糧供上。如今宗主已為他們解開了“生死符”,雖然使他們感恩戴德,可是還能指望他們年年供奉嗎?
虛竹說道,用“生死符”控制這些人,逼迫他們年年獻上錢糧,本就不是君子仁者所為,我也算是撥亂反正。至於靈鷲宮的生計問題,公主的嫁妝、賞賜足以維持了。
薛慕華道,這些或可維持一時,但卻不是長久之計。宗主的武功天下無雙,不如開門廣收弟子,四處置辦產業,如此才能使我逍遙派一脈,繼續發展壯大。
虛竹道,這樣一來,豈不是走上了爭霸武林的路子?如此蠅營狗苟,忙於算計,又如何得“逍遙”二字,與我派創立的初衷,豈不是背道而馳?物極必反,盛極而衰,萬物執行都有它的道理,一切順其自然就好。
薛慕華見虛竹無心光大門派,而且他所說的,也並非全無道理,只能長嘆一聲,放棄了勸說的打算。
如此匆匆數十年過去,西夏國國勢江河日下,公主李清露一死,朝廷給予公主府的賞賜用度削減到了以前的一成。而虛竹這個靈鷲宮主人,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也不在宮內,而是雲遊四海,尋找“降龍十八掌”和“打狗棒法”的傳人。
在這種情況下,靈鷲宮逐漸人才凋零,不復當年的盛況。而江湖一些宵小之輩,不知從哪裡聽說,靈鷲宮記憶體有大量的武學秘笈,紛紛蠢蠢欲動,只是懾於虛竹的威名,沒有人敢輕易來犯。
對於靈鷲宮發展成這個樣子,已邁入暮年是虛竹坦然對之,不過他也擔心宮內石壁上所刻的武學秘笈,如果流傳到江湖上,勢必又會掀起無數血雨腥風。
不過,對於這一點,虛竹也作了準備。他早早就讓“函谷八友”中的馮阿三設定了一個機關,只要按下機關,整個靈鷲宮就會全部炸燬,什麼武學秘笈,都會隨之灰飛煙滅。
虛竹活到了一百零八歲,去世之前已有預感,便把徒弟門人一一遣散,最後只留下一個四十多歲的何二。這個何二武功低微,人卻非常可靠,做事細心,所以虛竹安排他最後離開。
大難後福
虛竹準備在自己離世之前按下機關,與靈鷲宮一起埋葬。不料,在何二與他告別之際,靈鷲宮內突然闖入了十幾個武林人士,顯然是來奪取武林秘笈。虛竹雖然已進入彌留之際之際,但他內功何等深厚,竟然一躍而起,與來犯之人交上了手。
何二毫不猶豫的按下了機關。緊接著便是“轟”的一聲巨響,把何二震倒在機關東面旁的一把椅子之上,然後那椅子很快變形,伸出好幾條金屬觸手,把何二裹了個嚴嚴實實。然後又是一連串的巨響,爆炸產生的巨大氣浪湧進密室,把被包裹住的何二衝擊了出去。
在半空之中墜落了幾丈後,包裹住何二的椅子再度變形,一大一小牛皮接連伸展開來,像船帆一般兜住了空氣,減緩了何二下墜的速度。使他落到地上時,只受了點兒輕傷。
原來,馮阿三在設定機關之時,考慮到按下機關之人,擁有與靈鷲宮俱亡的勇氣,反而更應該得到獎賞。所以他在機關四周設定了四把特殊的椅子,椅子本來被固定在地面。人一旦坐上去,就會觸動椅子的機關,使其變成能活動的椅子。同時,椅子會伸出觸手將人體的要害全部保護住,然後隨著爆炸產生的氣浪衝出靈鷲宮,在半空中還有牛皮口袋減緩下墜速度。
這還沒完,馮阿三還在每把椅子的牛皮袋上面,抄錄了一部分武學秘笈。而何二坐上的這一把,便抄錄有“小無相功”心法,此外,還有“函谷八友”當年的棋譜、琴譜、機關術等絕學。
就這樣,何二的捨生取義之舉,使他收穫不菲。只是何二深知“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的道理,於是便把這些秘笈藏在了一個隱秘之處。然後在附近找了個地方安頓下來,娶妻生子,開枝散葉。
崑崙三聖
何二臨死之前,將藏寶之地告訴了兒子,並囑咐他子孫中若沒有習武的天才,絕對不可拿出。何家的這個秘密代代相傳,直到了第四代上,出現了一個叫何許人的男孩,他三歲識字,五歲習武,七歲便能作詩,還能打敗家中的尋常武師。何許人的父親想到自己父親的遺言,便在何許人七歲這一年,取出了何二留下的秘笈,供其修煉。
何許人這一練下來,更是了不得。十年下來,他不但修習“小無相功”有成,還把“函谷八友”的雜學,學了個乾乾淨淨,而其中尤以琴藝、棋技為佳。
何許人十七歲時,父親覺得兒子已把曾祖何二留下的絕學學得差不多了,只剩下水磨功夫,便託人將他送到了崑崙派,拜掌門青靈子為師。
由於何許人修習有“小無相功”,所以他拜入了崑崙之後,轉習崑崙內功,竟也毫無障礙,崑崙內功精進一分,“小無相功”也隨之精進,甚至可以在兩門內功之間隨意切換。
有了深厚的內功加持,何許人學習劍術更是一日千里,三年下來,“迅雷劍法”的造詣,竟已不在師父青靈子之下。
何許人少年習武,卻也沒把讀書一道落下到了二十歲時,愈發顯得文質彬彬,謙謙如玉。而隨著何許人被安排各種師門任務,他的高超的劍法、琴藝和棋技也漸漸為人所熟知。更有好事之人,為何許人起了個綽號,叫作“崑崙三聖”。
青靈子本就有意讓何許人接任掌門,因此對他創出偌大名頭,更是歡喜。這一日師徒相見,言談之中,青靈子也開起了何許人的玩笑,言稱“崑崙三聖”如何如何。何許人雖然知道師父是在開玩笑,仍然覺得自己受之有愧,當下便說,崑崙三聖,何足道哉。從此弟子當改名何足道。
青靈子說,以後執掌崑崙的重任,還是要落在你的身上,所以這“崑崙三聖”的名頭,要也無妨。何足道大驚失色,說弟子雖然武功差強人意,但管理馭人之道,卻非弟子所長所喜,還請師父另擇他人擔當掌門重任。青靈子見何足道一片真誠,不似作偽,只好暗歎一聲可惜,放棄了要何足道做掌門的打算。
後來,何足道遇到瀕死的尹克西,受其所託,到少林傳信。途中結識郭襄,談笑擊敗西域少林的潘天耕、方天勞和衛天望三人。本該他揚名中原,偏偏在少林寺遇到了覺遠和張君寶這對師徒,稍遇挫敗,便發誓終生不再履足中原。
事實上,以何足道的內功修為,除了修煉《九陽真經》的覺遠大師,少林寺幾無敵手。而他能夠無聲無息的進入少林羅漢堂,將紙條放在三丈多高的降龍羅漢雕像手中,如此高明的輕功,也足以笑傲江湖。
可惜了。
回覆列表
因為他被初出茅廬的少年張三丰打敗,自己又個性高傲執拗,所以不在江湖上出現了。《倚天屠龍記》是華人武俠宗師金庸在中期創作的一部新派武俠小說,也是“射鵰三部曲”的最後一部。在《倚天屠龍記》的開篇,金庸塑造了一位武功極高,精通音律,又恃才放曠的豪俠“崑崙三聖何足道”,他既然武功奇高,為人文雅,為什麼僅僅曇花一現,在以後的江湖中銷聲匿跡了呢?其實在《倚天屠龍記》的原著中,早就已經給了我們答案。
何足道被初出茅廬的少年張三丰以少林入門武功羅漢拳擊敗。在《倚天屠龍記》第一章“天涯思君不可忘”中,崑崙三聖何足道神功初成,自以為環顧宇內,無人能比,就主動來到中原,挑戰“天下武功出少林”的中原泰山北斗少林派。何足道武功的確奇高,連無色禪師等少林宿老都不是他的對手。偏偏此時尚十三四歲的張三丰宗師挺身而出,靠一套所有少林弟子都會的“羅漢拳”打敗了不可一世的何足道。
何足道自視甚高,極其高傲。何足道是琴棋書畫武功皆通的一代怪傑,除了天賦極高,而且恃才放曠,視天下英雄為無物。此時他自以為天下無敵,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少林寺小沙彌,靠著一套人人都會的初級武功,就打敗了他,好面子的何足道自然羞愧的無地自容。當然,如果他得知這個小沙彌後來成長成一位承先啟後,照耀千古的武學宗師,還開創了不遜於少林派的武當派,也許他就釋然了吧。
這樣看來,自視甚高,自以為無敵的何足道敗於少年張三丰之手,自然讓他羞愧的無地自容。有生之年在江湖上銷聲匿跡,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