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豹眼看歷史
-
2 # 雪堂蕭聲
這真的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奠定孫、曹、劉鼎足三分局面的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過去了約一千八百年,居然還在爭論其發生地究竟在何處。我一直相信發生在黃州赤壁(黃岡境內)的說法。查閱了一些資料,按順序分述如下:
其實,赤壁之戰,在當世就有記述,並無爭論。最早記述此事的推王粲、阮瑀、徐幹、陳琳、韋昭等人,有《曹瞞傳》、《山陽公載記》、《江表傳》、《序徵賦》、《檄吳將校部曲文》、《紀徵賦》等書。這些記載所認赤壁在江北。陳壽《三國志》及裴松之之注對赤壁之戰記載頗多,儘管未明言赤壁在何處,不過亦寫明戰場在江北。曹操既“敗於赤壁”,亦證赤壁在江北。曹操出征主要從漢水下出大江,然後東進,已告訴我們赤壁的位置在夏口以東,這個赤壁當在黃州。
不知咋的,北魏酈道元在作《水經注》時攪混了一團水。酈道元實際是說,武昌赤壁是周瑜、黃蓋定計詐騙曹操的地方,今洪湖烏林是打敗曹操的地方,二者相距二百里。與今蒲圻赤壁關係不大。由於《水經注》的權威性,至唐代,李泰、李賢、杜佑、李吉甫等人在各自所撰之文中紛紛祖述其說,又悄悄改變酈氏原意,把蒲圻石頭關認作真赤壁,這樣就鑄成了歷史上的一個大錯案。
於是,到了唐代就像現在這樣,開始爭論起了赤壁之戰發生地。李賢《後漢書注》、李吉甫《元和郡縣誌》、杜佑《通典》皆認為孫曹戰地在蒲圻。但杜牧作黃州刺史時,極力反對,作《赤壁》、《齊安郡晚秋》、《早春寄嶽州李使君》等詩,認為孫曹戰地在黃州。李賢、杜佑、李吉甫等人為何搞錯了呢?其主要原因是對大戰情況未從軍事學、地理學、心理學等方面綜合考慮,輕信酈道元之言,犯了主觀臆斷的錯誤。
到了宋代就一邊倒了,一致認定黃州是赤壁之戰發生地。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蘇軾貶謫黃州後,所作的千古絕唱“一詞二賦”。難道你真的以為蘇軾在睜著眼說瞎話嗎?還有蘇轍、黃庭堅、潘大臨、張方潛、戴復古、王炎、陸游、辛棄疾、張孝祥等等名人。而《輿地紀勝》、《圖經地誌》、《太平寰宇記》等地理書則明確地指黃州為孫曹戰地。關鍵是黃州這一帶與赤壁之戰的史實相符!
所以說,我相信黃州赤壁才是真正的赤壁之戰發生地。
因為相比今人,我更相信杜牧和蘇東坡!
回答完畢。
-
3 # 張毅泰
易中天對三國研究得那麼透徹,易老明確的指出赤壁之戰發生地在今天的赤壁市。曹操的兵力應該不超過二十萬,只是號稱八十萬。為什麼總有人說這說那?難道你們有易中天那麼懂三國曆史?難道僅僅為博眼球?還是因為你的家鄉沒有稱為赤壁?
-
4 # 滿城風雨68
肯定不是現在的赤壁市。赤壁懸崖峭壁,曹操是傻了才會是攻打這個赤壁。之所以被後人認為是三國赤壁是因為出土了一些三國時代的文物而已,但三國文物就一定是赤壁大戰場場?黃岡赤壁從西晉時期開始就被不少文獻認為是三國古戰場,差的就是文物支援,但晉離三國時期更近,說法可信度更高,文物不存在不能說事實不存在。
-
5 # 貓眼觀史
公元208年,發生在歷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戰”。這次大戰後東吳大獲全勝,劉備趁機奪取荊州,曹操元氣大傷,此戰為三足鼎立奠定基礎。然而就是這樣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充滿傳奇色彩的赤壁之戰到底發生在哪裡?眾說紛紜。我們不妨都來看看有哪些地方被猜測是赤壁戰場?
其一:赤鼻山,這一說主要是宋朝詩人蘇東坡寫的《赤壁懷古》,蘇東坡被貶到黃州赤鼻山遊玩時所寫的千古絕唱,但是從地裡位置來看,赤鼻山既不在樊口上游,又不在大江之南,他在武僅(廈口)以東,而當時劉備就是駐軍廈口,如果曹軍越過廈口,就說明劉備已經敗了,那就不會有孫劉聯軍破曹之事了,所以說赤鼻山不是赤壁之戰的戰場。其二:嘉魚縣東北,這一說法主要是《大清一統治》上所說,說赤壁山位於嘉魚縣東北江濱,而且還引據《水經注》裡說“赤壁山在百人山南,位於嘉魚縣東北與江夏交界處”。其三:蒲析縣西北,據《無和郡縣圖志》稱赤壁山在蒲析縣西120裡,北臨大江,其北 岸小烏林,即周瑜用黃蓋策、焚曹公舟船敗走處,這一說法的佐證是:蒲析赤壁近來 出土了幾百件兵器,刀、矛、劍、戟。尤其是箭最多。當年赤壁之戰,用得最多的是 箭,這是以證明這裡的確是古戰場。並且值得一提的是,這裡土的箭鏈絕大多數為 鐵質四梭形和鐵質方錐形,這正是東漢末年特有的式樣。《元和郡縣圖志》的作者 李吉甫生活的年代距赤壁之戰發生的年代僅五百餘年,相距較近。蒲析赤壁既在 長江南岸,又與烏林隔江相望,與史籍所載之地形及戰爭情況較為吻合。其四:武昌西南的赤磯山,據《荊州記》記載曾提到周瑜、黃蓋大軍自赤壁溯江而上,破曹操於 烏林。可見,烏林在西邊上游,而赤壁在東邊下游。《水經注》中也考證了烏林在 上,赤壁在下。所以,有人還說,“赤壁之戰實際上是烏林之戰”。最有趣的是,許多 人認為赤壁之戰發生在漢水,而不是長江。他們認為,當年曹軍南下,首先破襄陽 奪劉表水軍。襄陽在漢水邊,離長江很遠,這隻艦隊只能沿漢水入長江。為什麼到 達江漢交匯之地不順流東進直取武昌(今鄂州)反而退回四邊去呢?如今漢水沿岸 有四處“赤壁”鍾祥市:西北90公里的漢水東岸的赤壁崖;漢川縣西邊40公里的赤 壁草市;漢陽縣西30公里的臨漳山也稱赤壁;天門巾東漢江邊的赤壁。然而赤壁之戰古戰場只有一處,卻有這麼多說法,而官方定義是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所以大家還是相信官方吧(我個人還是比較相信蒲析說)如果你有興趣也可以研究研究。
-
6 # 看遍山川
赤壁是一個知名度相當高的古戰場,但赤壁古戰場的具體位置,歷來眾說紛紜,至今也未有明確說法。由於古人的史書一般都惜墨如金,當時也沒有經緯度概念,而且赤壁之戰是被後人付於了非凡的意義並附加了眾多傳奇,可當時是沒有人會想到作為重點遺蹟來保護起來的。隨著滄海桑田,它逐漸隱匿在史冊裡了,這就苦了那些追根溯源,附庸風雅的後人,每當追考起它來總是滿頭大汗地從故紙堆裡爬進爬出,再與人爭論一番。
兩位大文豪的千古名篇無意中把湖北黃岡城外的赤鼻磯當作赤壁古戰場,唐代杜甫的《赤壁》一詩,宋蘇軾的《赤壁賦》,《赤壁懷古》,每個讀過書的多少都會背誦一點,我就不再賣弄了。兩位老夫子看到岸邊巖壁垂直,一片紅色,宛若火燒過一樣,就仍為這黃岡赤鼻磯就是當年赤壁古戰場。可這裡不在樊口上游,又不在大江南邊,又在夏口以東,劉備就駐紮在夏口,曹軍不可能越過夏口打這一仗,所以這裡與史書記載不符合。但由於這兩位重量級文壇人物開了口,後人也順水推舟把這裡叫“文赤壁”。
而真正的赤壁有湖北嘉魚說和蒲圻(今已改赤壁市)說。嘉魚說主要根據《大清一統志》引據《水經注》,蒲圻說主要根據唐代的《元和郡縣圖志》和《古文觀止譯註》,具體怎麼講的就沒必要羅列了,他們的觀點首先地理範圍大致沒錯,可從現代考古學來講誰更有說服力,就要比對方更有力的旁證物證,不能光看紙面上的功夫。
在這一點上“蒲圻縣西北”是佔優勢的。南朝盛宏之《荊州記》裡也有相同記載,並且劉宋元嘉年間在這還發掘出過東吳呂蒙的墓葬。《南史~宋書~符瑞志》和以後有文獻都記載當地有戰鼓,斷槍折戟等戰爭物資出土。
近代也陸續出土了許多東漢文物,在地下發掘出玉帶鉤,沉船上的鐵釘,鐵環,東漢銅鏡。在附近山坡東吳磚墓中還發現當時的銅努機,五銖錢,更發掘出東吳武官陳文和墓,出土了更好的銅努機,鋼劍一把。這些發掘出來的眾多古代兵器,是證明蒲圻是赤壁古戰場的有力證據。
目前赤壁古戰場的標誌,楷書“赤壁”倆字是南宋所刻,但距此70米上游處新發現一處三國時期的摩崖石刻,石崖殘存陰刻隸書“赤”字,而“壁”字因石崖風化崩裂已墜入江中。而隸書是三國時通用字型,從風化程度來看,它的年代應早於另一側的南宋石刻。據《三國志》和《湖北通志》等文獻記載,赤壁之戰後周瑜曾經書寫“赤壁”二字於此,但手跡一直不知所在,是不是就是新發現的,還是待專家繼續考證。
-
7 # 醉月灘
在80年代,這個問題就已有定論,“赤壁之戰”發生於湖北省蒲圻縣西北42公里處。那時候,完全屬於學術範疇,爭論的物件也只有黃岡赤壁和蒲圻赤壁兩家(其餘疑似目標根本就沒有參與資格)。但在旅遊形成產業的今天,“赤壁之戰”的發生地,變成了百家爭鳴的香餑餑,而且有愈來愈烈地趨勢。這裡面摻雜了太多的利益成分,有些地方抱著“即使我不能爭取權威認證,也要讓這個問題形成爭論”的態度來參與。我不是磚家,無法自己去考證,但從看問題的純粹性上,我選擇信任80年代的學者。
-
8 # 德斯張
先有赤壁,後有赤壁之戰,赤乃紅色,黃州赤壁自古以來就是這個名字,古有蘇東坡題詞,而且黃州赤壁一塊全都是紅色的土,曹操一生沒過江,不懂的翻下歷史記錄。文武赤壁都在黃州,只是為了旅遊發展現在的“赤壁”市搶著說是他們的而已
-
9 # 阿堅影視剪輯
其他歷史學家的爭論暫且不談,目前在湖北省,赤壁有兩個,一個稱之為“文赤壁”,在黃崗市黃州區,因蘇東坡被貶在此為官,賦有《赤壁賦》一文而出名,故而被後人稱為文赤壁。另一個是“武赤壁”,即一般認為的三國時期的赤壁大戰之地。當年劉備聯合孫權火燒赤壁,大敗曹操之地,長江邊的高崖上現在仍然依稀可見兩個紅色的“赤壁”大字,傳說為諸葛亮所書。地址位於今湖北省赤壁市過去叫蒲圻市,在文赤壁的上游約40公里處。與湖南省相鄰
-
10 # 以寧靜而致遠
赤壁之戰的古戰場,位於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部。“赤壁”二字位於赤壁磯頭臨江懸巖,南距市區38公里。《湖北通志》載:赤壁山臨江磯頭有‘赤壁’二字,相傳為周瑜所書。
-
11 # 爆笑遊戲無邊界
三國赤壁古戰場,赤壁之戰發生地,現位於湖北省赤壁市西北長江之濱的南岸(位於長江中游南岸,北依武漢,南臨岳陽)是中國古代“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七大戰役中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戰場。赤壁磯頭臨江懸崖上,又石刻“赤壁”二字,相傳為周瑜所書,故也有人稱此地為“周郎赤壁”,是赤壁現存最早的文化遺蹟。周郎石像,傲對長江,壯志滿懷指點江山如畫;拜風臺上,諸葛武侯羽扇輕搖,巧借東風,借出千年來震古爍今的一戰,借出一個三國鼎立的新格局;鳳雛庵下,千年紫藤、參天銀杏依舊蒼翠,當年鳳雛先生在此隱居巧連環獻計;一龍一鳳,齊聚赤壁,讓這一方土地借臥龍鳳雛雙英之勢一飛沖天,在歷史長河中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現為赤壁景區,是國家4A級景區、其主要景觀有:赤壁摩崖石刻、周瑜塑像、拜風臺、鳳雛庵、翼江亭、赤壁大戰陳列館、赤壁碑廊、千年銀杏、三國雕塑園等數十處。
-
12 # 時間小達人
赤壁之戰的古戰場,位於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部。“赤壁”二字位於赤壁磯頭臨江懸巖,南距市區38公里。《湖北通志》載:赤壁山臨江磯頭有‘赤壁’二字,相傳為周瑜所書。
赤壁之戰發生地點及爭議:赤壁市赤壁山數百年來,歷史學界對於“赤壁”之戰發生的地點問題多有討論,諸說並起,被傳媒稱為“新赤壁大戰”。一般統計,至少有七種“赤壁說”:蒲圻說、黃州說、鍾祥說、武昌說、漢陽說、漢川說、嘉魚說。從現當代觀點來看,爭論的焦點在蒲圻說和嘉魚說之間,而歷史學出版物和已發現文物證據更偏向於蒲圻說。
-
13 # 三代破落戶
湖北境內有兩古赤壁,一是東坡赤壁在黃岡,二是周瑜赤壁既稱火燒赤壁,地處改革前的加魚縣和浦坼縣的赤壁鎮的赤壁山,七八年因為生産隊找付業,我過此山,是座小山,臨江很陡峭,那時有座古舊的小廟,廟記憶體放了幾件古老的舊兵器,廟前十數步有周瑜點將臺,長江北岸屬洪湖縣,我認為曹操八十萬大軍應佈防在今江夏,洪湖,至江陵一帶為主戰埸,周瑜在赤壁調兵遣將火燒曹營,大敗曹軍,之所以用火燒赤壁標榜戰績,
-
14 # 江湖小曉生
赤壁之戰的地點到底在哪裡,其實我們現在逐漸連赤壁之戰的真實性都抱有懷疑了,如果赤壁之戰是不存在的,那麼赤壁在任何地方都沒有意義了。
赤壁之戰是孫劉聯盟與曹操集團的一場大戰,但是真的存在嗎?據說當時曹操帶著83萬雄兵南下,準備一舉蕩平整個江南,而孫權和劉備這邊的人馬實在是太稀少,連曹操的十分之一都不到。所以很多人都在奉勸孫權投降。
作為手握重兵的孫權,到底該如何選擇,其實決定了這一場大戰的結果。好在孫權在忠臣們的支援下,選擇跟曹操抗衡到底,這也給了劉備得以喘息的機會。
不過很奇怪的是,曹操的大軍,居然在一把大火中,就土崩瓦解了。孫劉聯盟不過七八萬人馬,卻擊敗了曹操83萬大軍。
這是非常不合理的現象,雖然後世的文學作品中,為赤壁之戰渲染了很多背景和手段,但是戰爭是殘酷的,絕對不是文學作品中寫的那麼精彩而輕鬆。
所以很多學者現在甚至開始懷疑,到底有沒有赤壁之戰的存在。因為諸葛亮作為這場大戰的親歷者,在《出師表》中居然一個字都沒有提到赤壁之戰。對於劉備集團來說,這一戰是他們的翻身仗,不可能沒有記錄,所以赤壁之戰的真實性確實值得懷疑。
不過曹操飲馬長江與孫劉聯盟對峙的事情,應該是千真萬確的,畢竟曹操是打算一統江山的人。那麼我們應該要追問一句,曹操到底在哪兒飲馬長江的呢?
官方說法,赤壁之戰的地點應該是在如今的赤壁市西北。赤壁市這個地方,在古代可不是這麼稱呼,古代稱之為蒲圻。早在三國時期,就在這裡設定了蒲圻縣,所以說歷史非常悠久。
為什麼叫做蒲圻呢?因為這裡水網密佈,盛產蒲草。這些蒲草可以編製成蒲團,所以這裡形成了一個非常大的集市。
有買賣的地方,就能聚集人氣,所以東吳就將這裡設立成了蒲圻縣。到了現代,因為蒲圻縣的名字比較拗口,不利於推廣。所以當地領導認為,應該要結合蒲圻縣的歷史,著重宣傳該縣。
所以他們就向上級申請,於1998年,將蒲圻縣改名為赤壁市。這一改名字可就不得了了,一場關於古赤壁到底在哪兒的爭論,再次被擺上了檯面。可是人家蒲圻人可不管這些,改稱赤壁市以後,為當地的旅遊事業帶來了極大的好處。
這就跟雲南的香格里拉一樣,過去這裡叫做中甸縣,誰會去中甸縣玩呢?可是改成香格里拉以後,每年帶來的旅遊收入簡直不可估量。
東坡先生認為,古赤壁的戰場在黃州赤鼻山。蘇東坡被貶謫到了黃州以後,他在當地遊玩山水。碰巧來到了當地的黃鼻山,不禁想起了赤壁古戰場,所以在這裡寫下了千古名篇赤壁賦。所以在蘇老先生的眼中,似乎認定了這裡就是赤壁的古戰場。
不過現在有人研究出來,這裡不可能是赤壁古戰場,因為赤鼻山在廈口東邊,而劉備集團的關羽水軍當時正屯兵在廈口。所以曹操不可能越過劉備集團,從而屯兵赤鼻山。
所以這裡絕對不是赤壁大戰的主戰場,但是因為當地的水土風貌,跟古赤壁的描述方面有幾分相似,所以東坡先生一時興起,自然是會臨場發揮了。
而且東坡先生肯定是有過考察,即使這裡不是赤壁主戰場,這裡在赤壁大戰的時候,也曾經發生過戰爭,而且規模應該不小。
還有一種說法,古赤壁是在嘉魚縣。嘉魚縣在赤壁市的東北方向,緊挨著長江,而且對岸又在自己的正西方向。如果千百年來,長江沒有改道的話,那麼這裡成為主戰場的希望非常大。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赤壁之戰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東風,有了東風火攻才能奏效。而嘉魚縣恰好就具備了這個條件,只要有東風吹過來,那麼東吳大軍就可以從嘉魚縣出發,順著東風直奔曹操大營。
而且在《大清一統治》上也曾經寫道,赤壁山在嘉魚縣東北方向,緊挨著長江邊上。這一點在《水經注》中也有詳細記載。所以嘉魚縣成為赤壁古戰場的可能性非常大。
試想一下,曹操八十三萬大軍,不可能全都堆積在一個口岸,所以長江沿岸一帶,應該都有他的軍馬。如果赤壁大戰真的發生了,那麼對曹操來說最好的辦法就是拉長戰線。
只有這樣才不會被對方的火攻給一舉殲滅,即使嘉魚縣不是真正的赤壁古戰場,但是這裡具備成為古戰場的條件,而且赤壁大戰期間,這裡肯定也是烽煙四起。
總結:我認為赤壁大戰絕沒有文學作品上寫得那麼精彩。曹操的確帶了大軍前來收服孫權,但是絕對沒有83萬大軍那麼多。他的主力部隊應該是屯軍在樊城或者襄陽一帶。生下的人馬被他帶到了江邊,因為他打了一輩子仗,所以自然是要親自帶兵的。
鐵索連舟可能是真的,為的就是能夠穩定前行,可是火攻應該是假的,這把火極有可能是曹操自己放的。當時的消防設施那麼差,出現個火災是再正常不過了。
可是問題是這把火放的不是時候,因為恰好有東南風颳了過來。曹操大軍在大火中亂了陣腳。這個時候劉備和周瑜都發現了這一點,所以火速趕往北岸,痛擊曹操大軍。
很多專家研究出,曹操其實只帶了五萬人馬前來,所以規模也絕沒有那麼大。只是後來這把大火把他的陣腳大亂,大軍在指揮中失去了方向,才會接二連三地敗退。
因為理由很簡單啊,首先荊州水軍都督蔡瑁是活著的,壓根就沒有被反間計殺掉。他訓練之下的水軍足以對抗東吳,火攻這種伎倆對於他們常年領導水軍的人來說,肯定會有所防範。
而且曹操如果是傾巢而出的話,這場大敗,會直接導致曹操徹底覆滅。但是我們發現,沒多久曹操又跑去跟馬超較量了,所以壓根就沒傷到曹操的根本。
-
15 # 手機使用者64112369356
關鍵一點曹操把戰船鎖連在一起,被對方軍事將領黃蓋看出破綻,打算一動火和二詐降。曹操對動火沒有想到,對詐降也沒提防。因此曹軍戰船被燒著了又各自脫離離開不了,因被鎖著。如果留給吳軍更大損失,索性自己也跟著燒了了事。這是失敗關鍵,再無度江船隻,只好反回。有人說瘟病的事,前後不搭結,戰事仍在進行,所以牽強,魏國找個藉口而己。
-
16 # 江湖人士24
赤壁之戰古戰場在洪湖市烏林鎮,是火燒烏林,烏林在赤壁的西北,當時長江十多里寬,周瑜兵屯赤壁,劉備兵屯夏口,赤壁山江北有魯肅屯的地方,叫肅公洲,有呂蒙屯兵的地方,叫呂蒙口,江南有陸遜屯兵的地方,叫陸溪口,有黃蓋屯兵的地方,叫黃蓋湖,烏林是曹操屯兵的的地方,三方兵力佈局,看陣勢會發生一場惡戰,孫劉聯盟後,即定計為火攻,在火攻之前,什麼離間計,苦肉計等都是在烏林發生的,孫劉商定,孔明祭東風,黃蓋率假降兵船點火衝向曹水寨,劉備率兵從內荊河到烏林放火燒曹旱寨,曹水旱兩寨同時起火,曹落荒而逃,經螺山鎮的螺山腳下遇關公,這個地方叫華容道,那時螺山鎮屬華容縣管,真正的赤壁之戰主戰場是在烏林鎮,
-
17 # 崇文之文
曾讀《古鎮垌冢》一文,所述垌冢傳說為赤壁之戰舊址。那是我故鄉,可我並非認同,以為赤壁之戰並非發生於此。
關於赤壁之戰舊址,或許今有摻和商業的需要,共有四五個版本,多為本土人絕力之爭取,甚至各有板有眼與名人護之,具有排他性。其中就有湖北漢川的垌冢之說。不例外,赤壁之戰,就人物、相關地名、事件傳說亦能閉合圓說。不是麼,今仍有長江大學與荊州紡院有人主垌冢為舊址。
安徽呢?江蘇呢?也絲毫不會示弱。
我以為,赤壁之戰為長江南岸赤壁鎮略更靠譜一些。首先,長江邊赤壁鎮的地理地貌以及兵馬運動路線、地址與《三國志》較為吻合些。其二從時間上講,軍馬、人員分佈及雙方戰前屯兵地域、方位唯赤壁更合乎一些邏輯。其三,赤壁古戰場今保留完好,與史料有一定的吻合,雖不能說就是三國時的古戰場痕跡,但畢竟為古代所留,非人為仿製。至少曾是兵家所爭之地,他址完全無絲毫痕跡。其四赤壁對岸的烏林鎮今仍在,他處所稱的烏林鎮多為無法考證。其五,曹軍到過垌冢,有一定的史料支撐,且有傳說中的古堤存在,似乎無疑。可一想呢,曹軍是與誰戰呢?有對方兵馬到過且戰於垌冢的史料哪怕是一點傳說嗎?再說垌冢三面受湖水制約,如今仍狹窄,古代其地域不可能更大,容得了雙方的千軍萬馬之爭之戰嗎?恐怕雙方的兵馬不戰都不能置身。其六,近於咫尺的有3000多年曆史的古鎮皂市,古時是江漢平原舉足輕重的地方,歷為兵家必爭之地。得皂市得漢水。何以蔽開皂市,千軍萬馬撕殺於10公里以南且三面受水沒有退路的狹窄地帶垌冢。兵家爭垌冢的目的和作用在哪裡?
回覆列表
赤壁之戰的古戰場到底在哪裡,已經沒人說清楚啦,就算是把曹操叫回來也不一定還能找到那個地方。他當時只顧著逃命,恐怕忘記具體路徑啦哈。
但豹眼認為,大機率是在黃岡市。
一般爭論是在文赤壁與武赤壁之間,文赤壁還好說,指的是東坡赤壁。但武赤壁,也就是周郎赤壁,居然有蒲圻、漢陽、漢川等幾種說法,甚至鍾祥、嘉魚等也在湊熱鬧。
對於這個問題,隨便上網一搜,都是汗牛充棟的史料,引經據典、旁徵博引來證明自己的赤壁就是古赤壁戰場。
在此,豹眼不想去考證究竟赤壁在哪,烏林在哪,華容道在哪的問題。這些問題的確是論證古戰場在哪的最基本依據,但持主張者都言之鑿鑿的證明,他們那裡都有赤壁和烏林,最後曹操都從華容道逃走啦。
赤壁是紅色的,但紅色的赤壁幾十處;曹操大軍幾十萬,沿江幾十公里,不可能就駐紮在一個赤壁之處。烏林起碼有兩個,東坡赤壁與周郎赤壁都有。周郎赤壁居然以曹操的《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為據,還認為曹操就是在赤壁之戰前所作。豈不成烏林就是烏鴉棲居的樹林嗎?只有曹操自己知道了。
這些事沒人說得清,豹眼也不能說得清,那就乾脆不說了,有興趣的友友們自己去探尋吧。
古戰場離不開戰役,豹眼就以自己掌握的三國赤壁之戰的過程,說一下看法吧。
誠心專業指教,杜絕無知瞎噴,敬請自重。
01
赤壁之戰的歷史蹤跡
《三國志·武帝紀》、《先主傳》、《吳主傳》、《周瑜傳》,對於赤壁之戰都有記載,但對戰役過程都記述很簡略。其他的史書略微詳細,但說法不一。就以《三國志》為主,說一下戰役的過程,或許對於瞭解古戰場在哪,有所啟迪。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劉表,劉表病逝,劉琮投降了曹操。這時候,劉備開始了戰略大逃亡,曹操緊追不捨。
看一下劉備逃亡的路徑吧。
據《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記載:
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聞之,遂將其眾去。過襄陽,諸葛亮說先主攻琮,荊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琮左右及荊州人多歸先主,此到當陽,眾十餘萬,輜重數千兩,日行十餘里,別遣關羽乘船數百艘,使會江陵。當時劉備屯兵樊城,經過襄陽時,沒有聽取諸葛亮的建議取襄陽,而是派遣關羽乘船數百艘,相約到江陵回合。
劉備帶領十餘萬民眾,慢吞吞的走在大道上,被曹操五千虎豹騎在當陽長坂坡擊敗,只帶領諸葛亮、張飛、趙雲數十騎逃走。
曹公大獲其人眾輜重。先主斜趨漢津,適與羽船會,得濟沔,遇表長子江夏太守琦眾萬餘人,與俱到夏口。劉備逃到漢津,恰巧與關羽相遇,也別去江陵啦,決定渡過沔水,又遇到了劉表長子江夏太守劉琦萬餘人的人馬,就結夥一起去了夏口。
這是因為魯肅到了當陽遇到了劉備,勸說一起聯合孫權對抗曹操;又因為劉琦聽說劉琮投降了曹操,決定帶領軍隊討伐劉琮。二者之故。劉備才與劉琦一起到了夏口。這在《魯肅傳》中有記載。
漢津,顧名思義,就是漢水上的一個津口,找不到資料介紹漢津具體在哪裡,但肯定是在漢水上,而且是在當陽長坂坡東南的位置上。因為劉備接受魯肅建議,去與孫權會合,必然會朝東南方向趕路。
關羽在樊城乘船去江陵,走得也是漢水這條水道。
沔水即今漢水。
《尚書·禹貢》 梁州:“浮於潛,逾於沔。”據《水經注》:北源出自今陝西留壩縣西,一名沮水者為沔水;西源出自今寧強縣北者為漢水。兩水合流後通稱沔水或漢水。武漢建制始於西漢,為江夏郡沙羨縣地域,東漢末年,在今漢陽先後興建卻月城和魯山城,在今武昌蛇山興建夏口城。
時荊州牧劉表派遣黃祖為江夏太守,將郡治設在漢陽龜山的卻月城中。黃祖死後,劉琦為了躲避迫害,在諸葛亮的建議下,主動提出出任江夏太守,駐軍也在卻月城。
但不久,劉表病逝,曹操佔據了荊州,劉琦就跟劉備一起渡過長江,來到了江南夏口。
這個夏口是不是孫權在223年重新修築的夏口城,不得而知。應該是相距不遠吧。
這是劉備在赤壁之戰前的行動路線。
再看一下曹操的行軍路線。
據《三國志·武帝紀》記載:九月,劉琮投降後,曹操論服從之功,封了十五人為侯,以劉表大將文聘為江夏太守,繼續率領本部人馬。十二月,孫權替劉備出頭,進攻合肥。曹操從江陵征討劉備,到達巴丘,命張憙領兵去救合肥。孫權聽說,就退走。曹操到達了赤壁,與劉備交戰不利。此時軍中大疫,曹操率軍退回,劉備佔據了荊州江南各郡。
據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英雄記》記載:
周瑜鎮江夏,曹操欲從赤壁渡江南,無舡,乘簰從漢水下,住浦口,末即渡,瑜夜密使輕舡走舸百所艘,艘有五十人移掉,人持炬火,火燃則徊舡走去,去復還燒者。須臾燒數千簰,火大起,光上照天,操夜去。從這裡看,曹操自襄陽兵分兩路,一部分水軍包括原劉表的部分,及沒船可乘就坐竹筏子從漢水到了浦口;一路跟隨曹操從江陵東進赤壁。
浦口,就如漢津相同,沒有具體的位置可考證,應該是長江邊的河流交匯處。自漢水來,就該是漢水與長江的交匯處,也就是今天武漢的位置。
巴丘,今岳陽樓一帶,曹操經過巴丘,並不說明,赤壁之戰就在巴丘附近展開。
當時的劉備駐紮夏口,曹操要與劉備對決,自然是去找劉備。就當時劉備的勢力而言,還沒有資本主動找曹操算賬。曹操應該走得更遠,結合《英雄記》來看,既然曹操部分兵力從漢水而下,已經對劉備實行了兩面的夾擊。赤壁之戰,更應該在夏口附近展開。
最後再看一下孫權派遣周瑜進攻的路徑。
江夏郡一直是劉表控制的勢力範圍,儘管孫權與之多次交戰爭奪,但一直在劉表部將、江夏太守黃祖控制之下。黃祖死後,由劉琦出任江夏太守。
興平二年(195年),孫策部將朱治攻佔吳郡,入城領太守。從此之後,吳郡一直是孫吳政權所在地。吳郡郡治就在蘇州。
建安十四年(209年),孫權才把根據地遷到了京口,在北固山築鐵甕城,也就是今天鎮江。
孫權挑選三萬精兵,命周瑜、程普率領沿江而上,抵達赤壁,就與曹操交上了火。
當時,周瑜提出需要五萬兵力,孫權說先湊了三萬,你先去頂著,隨後再組織人馬去援助。
劉備當時駐軍樊口,眼巴巴的等著孫吳軍隊的到來,聽說周瑜來了,非常高興,就前去拜訪。但一聽說只帶來了三萬人馬,就說少了點。但周瑜信心滿滿,說:“你就擎好吧,看我咋收拾老曹。”
於是,決戰就開始了。
從這裡來看,周瑜也不可能走得太遠。樊口恰恰就在夏口的下游,也就是在漢水與江水交匯處的下游。曹操兩路大軍在夏口匯合後,繼續東進,與周瑜交火,大戰在一起。
如果如上圖所示,赤壁所在的位置,孫劉聯軍就處在曹操兩路大軍的夾擊之中,一旦失利,周瑜想退回江東去就困難了,就會受到漢水方面曹軍的阻攔。這包括劉表的精銳水軍,周瑜不得不顧及。
江夏郡是劉表的勢力範圍,劉琦已經失去了控制,逃到了江南。江南部分還在劉琦、劉備控制的手裡。考慮到地理熟悉程度,以及糧草的供應,周瑜不能離開根據地太遠。否則,風險很大,本來在兵力上就不佔優勢,如果孤軍深入,取勝的把握更小。
因此,在豹眼看來,赤壁之戰很可能就在荊州與孫權控制的揚州的交界處江夏郡展開,更具體一點,恐怕就在樊口附近,不會越過漢水與長江的交匯處。
曹操征伐劉備到了這裡,周瑜率領大軍也抵達這裡。雙方交戰,曹操戰事不利,就移兵江北,周瑜火燒赤壁,曹操就敗逃華容道回到了江陵。
這麼看來,文赤壁居然就是武赤壁,古戰場真就在東坡赤壁那圪墶發生的。
綜合起來,理由三點:
第一,《英雄記》所言,曹操部分兵力從漢水進攻,如果在周郎赤壁決戰,他必須經過劉備駐守的樊口上行才能到達戰役地點,但見不到這一騷操作。
第二,劉備不可能主動出擊,只能守株待兔,只有曹操一路東進才能接火。
第三,周瑜不可能孤軍深入太遠,抵達樊口也就差不多了。
由於荊州、揚州自古以來就是重要的州郡所在地,行政區劃過於頻繁、複雜,這裡就不囉嗦啦。
從江夏郡所轄地域而言,周瑜繼續深入也不是不可能,主要問題是曹操漢水而來的兵力使用問題。按照王粲的說法,曹操直接就是從漢水發起的攻勢,也就決定了不可能跑到今天赤壁市所在的古戰場那裡去。
王粲(177年-217年2月17日 ),字仲宣。山陽郡高平縣(今山東微山兩城鎮)人。東漢末年文學家、官員,"建安七子"之一,王粲少有才名,因為關中騷亂,南下投奔荊州牧劉表,客居荊州十餘年,混得不咋滴。曹操南征劉表,劉琮投降,王粲也就歸順了曹操。曹操父子愛惜人才,對其十分信賴。曹操又是文學青年,繼續南行很可能帶著王粲。
王粲很可能參與了赤壁之戰,因此,他的《英雄記》可信度比較大。
從以上這個戰役分析,赤壁古戰場在黃州赤壁也就是文赤壁、東坡赤壁的可能性更大。
02
赤壁之戰存在的一個疑問?
曹操戰敗後,敗逃的路徑是從烏林、華容道回到了江陵,而沒有直接回北方,這值得質疑。
孫劉聯軍在江南,而曹操在江北。從九月劉琮投降到十二月赤壁之戰發生,已經過去三四個月,曹操任命的江夏太守文聘應該到任了。江夏郡江北的部分控制在文聘手中,曹操直接回去豈不更加方便?為何捨近求遠轉道江陵?
關羽義釋華容道這個橋段,儘管是羅貫中杜撰的,但搞得讀者或者替劉備、諸葛亮遺憾,或者替曹操捏著一把汗。但曹操的確是從華容道路過的,這是史料記載,沒有懷疑的。
這就是周郎赤壁說力主古戰場在今天赤壁市的原因,因為這裡離江陵更近,更符合曹操選擇烏林、華容道逃亡的理由。
看一下曹操是如何評價赤壁之戰的:
"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曹操不承認被周瑜打敗,是因為疫情自己燒了船隻退卻,讓周瑜這小子獲得了虛名。
雲山霧罩,不承認自己失敗是曹操一貫的伎倆,為了穩定軍心、民心、朝野上下,曹操耍點花招也很可能。但曹操也承認沒打過周瑜,這是不可置疑的。
豹眼認為,最大的可能,那就是曹操在赤壁之戰失利,不能戰勝孫劉聯軍,但他還佔據江陵。他從江陵退軍,是在江陵安排下一步的工作。
江陵是荊州南郡郡治所在地,是荊州江北部分重要轄域,曹操可不想放棄。
但不管咋說,曹操是戰事失敗而退卻,不像來時那麼意氣風發。華容道泥濘不堪,老弱病殘死傷眾多也在情理之中。
孫劉聯軍乘勝追擊,也搞得氣氛更加熱烈。這場大戰,也就更加具有轟動效果。
曹操回到江陵後,已是死傷過半。曹操恐怕赤壁失利導致後方不穩,安排曹仁、徐晃留守南郡(治所江陵),文聘守江夏,後以樂進守襄陽、滿寵代理奮威將軍屯當陽。
曹操在赤壁是敗了,但沒有演義等說得那麼玄,還是暫時控制了整個荊州江北部分。
劉備趁機取得荊州南四郡,一年後,周瑜經過與曹仁反覆交戰,曹仁因糧草耗盡,撤軍回到了北方。整個赤壁之戰才宣告結束。
還有個問題,周郎赤壁是以周瑜曾經在戰勝曹操後,飲酒歌詠,得意之餘在赤壁上刻下了”赤壁“二字作為留念。這倒是通行的、得意之時的行為。但當時的情況是,孫劉聯軍急著去追趕曹操,有沒有這個閒情逸致呢?
從這個過程來看,儘管是把赤壁之戰定位為三國三大戰役之一,但其慘烈程度遠遠低於官渡之戰與夷陵之戰。就因為此戰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形,因而意義重大。
豹眼認為,赤壁之戰更可能曹操一直從江陵追趕劉備到了樊口,在其附近進行了這場戰鬥。
以此推斷,這次對戰的古戰場更大可能在黃州赤壁。至於為何有那麼多赤壁之說,這裡就不囉嗦了。
這是豹眼的觀點,不喜勿噴,敬請就事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