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祥瑞佛緣閣
-
2 # 雁影歸零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並改名為《弟子規》。《弟子規》共有360句、1080個字,三字一句,兩句或四句連意,合轍押韻,朗朗上口;全篇先為"總敘",然後分為"入則孝、出則弟、謹、信、泛愛眾、親仁、餘力學文"七個部分。學《弟子規》,一般的人聽到"弟子",他會有錯誤的認知,覺得是誰學的?小孩學的。其實這個"弟子"不是指小孩,弟子是指聖賢人的學生都叫弟子。北京弟子規教育培訓中心鄧衛東老師指出,"弟子"的意思也應該與時俱進:在家指孩子;在學校指學生;在公司指員工;在單位指下一級;在社會中,指公民。規"也是會意字,左邊一個"夫",右邊一個"見",叫大丈夫的見解。當然大丈夫的見解一定是隨順聖賢教誨,也就是人生的真理,來做事、來處事待人。
(注:以上內容來源於360百科)
對於這類書籍,因為它的成書年代所限,書中肯定會存在一些於當今社會來說不適宜的地方,這就要求我們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弟子規》這本書,從雁影兒子2歲時,雁影就開始教他念,並把其中一些行為規範告知他,比如: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雁影的兒子現在7歲,雖說男孩子皮得很,但行為上卻沒怎麼讓人鬧心。因此,雁影覺得,《弟子規》這本書還是值得家有寶貝的寶爸寶媽們陪著孩子讀上一讀。
-
3 # 上善若水zr99
《弟子規》是本好書。它試用我們每個人去認真學習!孩子讀它可以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價值觀,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善良的心性。成人讀它可以幫助我們在浮躁的社會中找到自己,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生活,如何學習,總之認真研讀你會收穫很多,現在的我們需要這樣一本書作為我們的指路人!
-
4 # 頹廢Reflection
道德經第三章
[原文]
[譯文]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導使老百姓不互相爭奪;不珍愛難得的財物,導使老百姓不去偷竊;不顯耀足以引起貪心的事物,導使民心不被迷亂。因此,聖人的治理原則是:排空百姓的心機,填飽百姓的肚腹,減弱百姓的競爭意圖,增強百姓的筋骨體魄,經常使老百姓沒有智巧,沒有慾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為造事。聖人按照“無為”的原則去做,辦事順應自然,那麼,天下就不會不太平了
-
5 # 回憶裡都是你615
學什麼都不能夠教條主義,弟子規是中華歷史文化中禮,信,仁,義,孝方面的規範引導。現在孩子嬌生慣養,有點孩子甚至覺得他得到的一切都是天經地義的,更有甚者覺得自己出身於貧窮看不起自己的父母。這種思想是可怕的!個人認為,沒有好的品德,學知識也不算有用之人。學習弟子規還是必要的。
-
6 # TXT鄉客
弟子規,都是教人向好地方發展,包括性格,性格,潛意識,但是現在社會的人沒有學習這些東西,與之相違背,他做不到,就覺得不可能,
-
7 # 師字少一畫
從題主提到的《弟子規》可以對映到整個儒學體系,在現在這個崇尚科學和自由民主的時代,很多人對儒家產生很多不同看法甚至有歧義,有這種現象,不能用好壞來評判,在文明發展過程中,人們都會有不同的見解,但必須要記住,中華文化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是包容的文化,不是排斥的!
從《弟子規》到儒家,也可以說它是為了鞏固統治階級的統治,但是它的根本,都是與佛家道家的根本一樣,都是教化人心,只是所用的方法不一樣!
在這裡有個誤區,絕大多數人都會認為,它很多東西是奴役大眾,給大家洗腦,就是讓大家乖乖聽話。說的不假但也不對,人總需要教育,我從來不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的話,人之初,性中有善也有惡,不能偏頗不能單一看待,既然人性本來就有惡的因素,而且受外界影響,更容易生惡,因此更需要教化。
另外很多人都覺得人生來平等,我也不這樣認為,所謂的平等是理想化而不符合現實的,人只要有分別心,就不會有平等存在!就是因為有很多不平,儒家才教育眾人把心態調整好,信命而不認命,努力奮鬥到也要掌握程度!
作為儒家自然也有不合時宜的地方,最明顯的就是在男尊女卑的大環境中產生的某些理論,這是因為時代的侷限性決定的,不能怪先哲和聖賢們,因此我們要理性地對待幾千年的文化積澱,有選擇性地吸納,才是上佳的!
-
8 # 心淨潔如蓮
弟子規是一本很好日常行為規範,包含了仁義禮智信和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給我們很好的指導作用,但是因為它有那個時代的背景,我們學習時要靈活變通,不能死扣字眼,有些地方是和現在社會不相符的,比如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餘,現在人不騎馬,這就要靈活運用,但是它講的是對人的恭敬心是一樣的,我們要擇其善者而從之!
-
9 # 文化裡的中國
⥤★史料記載:李毓秀科舉不中後,就放棄了仕進之途,終身為秀才,致力於治學。李毓秀一邊教書,一邊開始寫“童蒙養正李氏家訓”,並將抄寫的書免費贈給前來學習的學生。一天,他接到京城孝莊皇后發來的懿旨,才知道二哥走的時候告訴他要隨時做好為朝廷效命的囑託是實有所指。懿旨內容僅能他一人知道,不能向任何家人透漏。他只好告別父母,帶著妻子和兩個很小的兒子去山西赴命。他精研《大學》、《中庸》,創辦敦復齋講學。來聽課的人很多,門外滿是腳印。太平縣御史王奐曾多次向他請教,十分佩服他的才學,被人尊稱為李夫子。平生只考中秀才,主要活動是教書。
⥤★《弟子規》是李毓秀結合他自己的教書實踐,淺顯易懂,押韻順口,文風樸實,說理透徹,可謂諄諄教誨,循循善誘,在我國清代教育史上有一定的影響。清代後期成為廣為流傳的兒童讀本和童蒙讀物,此書以淺近通俗的文字、三字韻的形式闡述了學習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禮貌常識等等,幾乎與《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響。李毓秀的著作還有《四書正偽》、《四書字類釋義》、《學庸發明》、《讀大學偶記》、《宋孺夫文約》、《水仙百詠》等,分別藏於山西省圖書館和北京大學圖書館。
-
10 # 人生如天地
孩子難道跟父母大喊大叫才叫民主自由和科學?弟子規沒有阻止孩子給父母提意見,儒家也沒有阻止哪,只是要求孩子對父母要和言悅色的勸告。儒學也沒有讓父母教子用暴力的。
-
11 # 小飛豬娛樂影視
弟子規是清朝康熙年代一個秀才寫的。其內容大概在儒家文化的框架範圍內。主要寫了日常生活中禮儀和規矩要求,相當於文化規範條例,在到時社會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幾千年的儒家文化,在裡面都可以找到參照。
至於有人說是糟粕,有人說是精華。不能全盤的肯定或者否定。大家都聽說一句話,我們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几千年,說明我們中華文化強大的生命力。說明了我們中華文化有著不斷生長和發展的基因。裡面精華的部分是誰也否定不了的。
同時裡面內容和條例部分太形式化了。時代在變化,生活的節奏也在變化。如果固守字面的理解,生搬硬套肯定是制約了我們現代人的發展。成為桎梏。
至於怎樣取捨。我們對待傳統文化的原則是取其神,舍其形。就是傳統的文化提倡的精神內涵是很人性,很正能量的,很溫暖人心的。比如提倡孝,仁愛,關心弱小。不管社會發展到哪個階段,不管個人的財富都是地位到了哪個層次。沒有人會反感這些吧。但比如弟子規裡面有說到朝起早,夜眠遲。對於現在高度分工的社會,要完全做到這樣肯定不現實的。
所以對待傳統經典,應該採取很俗套的態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具體哪些是所謂的精華和糟粕。則要求我們多讀,多體會。書讀百遍,其意自現。在不瞭解書本本身的前提下,冒泡下結論,只能是貽笑大方。
-
12 # 東方歸隱
與現實社會嚴重脫節。讓子女學習一下是可以的,但不能死搬硬套地按照它所說地去做。否則會讓孩子變成一個與當代社會格格入的人。只要他讀了,學習了,他自己就會知道其中最核心的東西,這些最核心的東西會在潛意識裡指導他日常的行為規範,幫助他以後在自己以後的人生成長過程中去有選擇性的加以借鑑和利用,這就夠了。
-
13 # 手機使用者60962895020
近代是獨生子女撐天下 所言 所行 錢 權 名利至上 就是一功利佔居人心 希望弟子規能有更多的人去看 去學 去做
-
14 # 生活新觀察
弟子規是一部人文教育,是正心修身齊家的必修課,不是糟粕,是教育人們做人的道理,日常的行為規範,是屬於道德教育。
當然,任何一部教育提綱和材料,都有其時代的侷限性,是在當時的社會環境和發展形式下產生的,作為當代人,我們要批判的繼承,吸取優秀的教育營養,剔除糟粕,並在此基礎上發展社會的各項教育,道德教育,智力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公民。
-
15 # 楊光的頑主密碼
弟子規是一部值得尊敬的著作,它繼承了很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並且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承載了教育傳播的作用。
教育工具類書籍的形成,都是為了解決一些當下的問題,隨著時代的發展,隨著當下問題的演變,這些書籍自然就會出現侷限性,不僅是弟子規,遠的看周禮,春秋,對當下的指導意義早已陌生,近的看從建國初期到現在的小學生課本一直在反覆的修訂。
所以我認為,在看一部古代著作的時候,一定要有時代性的格局,如果僅把它當成工具來使用,解決自身眼前的問題時,就要有辯證的能力,只取精華。
-
16 # 愛小豬的媽媽
我認為現在學習《弟子規》,沒有什麼壞處。文章透過流利、押韻的句式,告訴我們一些日常的做人道理,讀起來琅琅上口,易於理解和背誦。至於一些不合乎現代實際的問題事例,我們可以不管,學其精華,去其糟粕呀,不必照搬運用就行了。
-
17 # 阿偉生活vlog
事物,總是在變化中發展,在發展中變化。
一樣事物,隨著時間的推移,自然會有更多不同的看法。主要還是看個人見解。
所以看待事物,在不同的社會背景下去看,結果各不相同,感覺沒有用的。自然就說沒有用,感覺有用的自然就有用?
根據自己需要去選擇吧。不需要人云亦云!
-
18 # 顧建餘紫砂講座
我是皈依弟子,淨土宗,好像我們同門都不學《弟子規》。此一時彼一時,時代在進步,符合以前時代的,到現在未必能行,如果真是精華,教育部早拿了寫進語文課本了。但現在小孩子學這個的還是比較多,有很多大人也在學,各取所需各有理解吧,莫強求。
-
19 # 心若向善面即陽光
看待事物要看出兩面性。
縱觀弟子規千餘言,整體是積極向上的,偶有幾句脫離時代,不合時宜罷了。絕對談不上是糟粕。(個人觀點)
就比如說“你”既是你父母的孩子,又是你孩子的家長。弟子規是孩子的啟蒙階段的行為規範。
如果你認為弟子規是好的,就可以教育孩子去學習。
如果你認為是糟粕,不予理會就可以了。
如果你認為他有兩面性,就想想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但是這是有層次的,取決於你的文化底蘊。
-
20 # 天空的雲毛自良1
我這文化低也沒有讀過,但這是我們祖先們對下一代,或者說千秋萬代,讓人從小學會德禮孝忠的道理,怎麼說是糙粕呢!
回覆列表
弟子規是教人在兒童時期建立一種是非觀念,教人從小就要去積極進取才能有成就。
道德層面是好的,但是實際故事不能照搬,現代社會與過去相差甚遠,比如“香九齡、能溫席”,黃香溫席的故事不能用到現代,現在的條件比以前好的多,沒有必要讓小孩去暖父母的被窩,如果照搬弟子規,那就落入教條主義,不但沒有任何用處,而且會讓人恥笑,因為沒有真正理解李毓秀寫弟子規的真正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