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王知識小百科
-
2 # 爆炒朝天椒
一、什麼是豬場消毒?
豬場消毒就是透過一定的消毒手段,將病原體消滅在豬場,從而達到減少生豬得病機率、生產出安全豬肉和獲取最大利益的目的。豬場消毒的做法自然是防患於未然,也是豬場管理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為此,現行的《豬場衛生防疫制度》對豬場消毒有著專門的詳細表述。
隨著我國養豬業的不斷髮展,我們飼料不錯、養殖管理水平以及養殖條件也比以前好了不少,為什麼中國養豬業的PSY水平上不去?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呢?——是我們的豬群健康出了問題!!!點我頭像私聊免費領取養豬資料一份
二、豬場消毒的組成部分有哪些?
豬場消毒一般包括場區消毒、豬舍消毒、入場消毒、器械消毒和自我消毒等。場區消毒是指整個豬場的環境消毒,包括生活區,員工活動區等;豬舍消毒是指對豬舍內部進行消毒,包括地面、漏糞板、牆面、定位欄等;入場消毒是指進入豬場的人或物要第一時間消毒,包括來訪人員、飼料、車輛、新購仔豬等;器械消毒是指對常用器械進行消毒,包括飼料輸送裝置、防疫用品等;自我消毒是指飼養人員自我消毒管理,包括自我清潔衛生,每次巡視完豬後要用消毒液洗手等。
本文章由大禹畜牧裝置提供,搞清楚了健康的定義,轉化到養豬中,到底有哪些影響因素呢?我們該怎麼做才能更好的保障豬群健康呢?我們始終在提倡一種健康的狀態,但到底什麼是健康?始終沒有一個準確的答案。《黃帝內經 》中對於健康強調“天人合一”,而霍夫曼對於健康的定義則為——健康是機體對變化環境的高度適應能力!因此,在這裡我們可以清楚地認識到——能夠適應環境的才是健康的!人一樣,豬也是如此。
1、合適的營養
目前我面臨一種尷尬的現狀——一頭豬生病,所有豬都得吃藥,電解質、多維等,不斷補充此類物質。但是從豬群健康的角度來講,所有豬吃藥,就沒有做到“個性化”治療!我們衡量豬是否健康的標準現在主要是生長速度和飼料報酬,但身體對營養的需求量是存在個體差異的,也就是說每個豬需要補充什麼,只有豬知道!我們只記得“是藥三分毒”,卻忽略了“過食九分害”!給豬補充營養,一定要遵循平衡、適量的原則,達到豬生長需求即可,並不是應營養補充越多越好,營養補充過多,就是一種“過食”現象。所以,強調的是合適的營養,而不是充足的營養!
2、正常的代謝
機體代謝,我們簡言之就是“廢物排洩”了。現在以水分代謝為例,來說明正常的代謝對於豬的健康水平會有什麼影響?
通常我們將豬的水分代謝總是跟腎臟聯絡緊密,但是卻忽略了另外一個重要的器官在水分代謝中發揮的作用,那就是——肺!肺部對水的代謝需要一定的溫度,“肺寒”,水分無法正常代謝,蒸發不出來,體內只能靠腎臟代謝水分;“肺熱”水分蒸發代謝又會加快,水分導致機體水分不足。機體水分較多時,腎臟滿足不了排洩需求,或者說腎臟功能受損,水分不能代謝的時候,腸道就可以發揮排出水分的作用。一旦這種平衡被打破,水分代謝失調,會出現什麼樣的問題呢?——腹瀉!肺特別熱,帶走水分更多,這時候大腸已經不能排水了,就會出現另外一種狀況——便秘!
三、豬場消毒應注意的細節有哪些?
豬場消毒的細節主要變現在消毒方法使用不當,消毒不徹底,消毒意識差等方面。通常來講,一般大型企業比較重視消毒管理,有著比較系統的消毒制度,中小型養豬場則往往比較忽視消毒管理。在消毒工作中,一定要注意日常意識,對一些比較難清理的地方多下功夫,如地面、糞道、料槽、牆面等。選用消毒劑時一定要諮詢權威的專業人士,不可聽信江湖方法。
出現便秘,我們不能單純的依靠洩劑來解決問題,因為此法“治標不治本”。更需要我們關注的實際上是“清肺熱”!所以中醫指出——肺與大腸相表裡。
環境當中的溫度較低,導致“肺寒”,而原料品質不一,劣質的飼料原料導致肝腎功能受損,也會讓水分代謝出現問題。故,任何疾病的發生,與環境的誘因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要想解決腹瀉的問題,尤其針對產房仔豬而言,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提高環境溫度,也正是這個道理!機體內代謝廢物一定要排出!這種代謝平衡被打破,我們就需要想辦法去讓他更好的維持平衡!
-
3 # 流轉美麗土地
標準化豬場初步設計方案
一、 標準化場地面積
場地面積一般一個飼養100頭生產母豬、年出欄1800—2000頭育肥豬的小型豬場,佔地面積7—10畝;飼養500頭生產母豬、年出欄豬9000—1000頭育肥豬中型豬場,以佔地面積30—40畝為宜。養豬場總佔地面積也可按年出欄一頭育肥豬2.5—3.5平方米的引數計算。
二、 豬舍規劃
1、各類豬欄所需數量的計算可按以下公式計算:妊娠舍豬欄數=年分娩數×妊娠舍飼養時間÷365;分娩舍豬欄數=年分娩窩數×分娩舍飼養時間÷365;配種舍豬欄數=年分娩窩數×配種舍飼養時間÷365÷每欄飼養頭數;後備豬舍欄數=年更新頭數×更新豬舍飼養時間÷365÷每欄飼養頭數;種公豬舍欄數=常年平均飼養母豬數÷15(或20);保育仔豬欄數=年分娩窩數×窩平斷奶仔數×保育舍飼養時間÷365÷每欄飼養頭數。每一階段豬欄都要比計算數多10%,亦即所得數乘以1.1倍,為生產計劃安排留一定餘地,便於管理。
2、各類豬舍棟數計算出各類豬欄的數量後,再根據各類豬欄的規格及排糞溝、走道、值班室的規格,即可計算出各類豬舍的建築尺寸和需要的棟數。
3、豬舍佈局及內部規劃根據生產工藝流程,為管理方便,縮短轉群距離,應以分娩舍為中心,保育舍靠近分娩舍,幼豬舍靠近保育舍,肥豬舍再挨著幼豬舍,妊娠(配種)舍也靠近分娩舍。在同一條生產線中,各豬舍的長度應基本一致,以50~80米為宜。豬舍的寬度最好在8米左右。配種舍的公母豬欄應相對或相鄰排列。分娩舍儘量做到24欄為一個單元,保育舍12欄為一個單元,而且單元之間隔離,其它豬舍則儘量做到24欄或12欄為一組。
三、豬舍功能分割槽
1、生產區:包括各種豬舍、消毒室(更衣、洗澡、消毒)、消毒池、藥房、獸醫室、出豬臺、維修及倉庫、值班室等。生產區建築面積約佔總面積的70—80%。其中種豬舍要求與其他豬舍隔離,形成種豬區。各豬舍由飼料庫內門領料,用場內小車運送,並在靠圍牆處設定裝豬臺,在生產區入口處設定專門的消毒間或消毒池。
2、生產輔助區:包括飼料廠及倉庫、水塔、水井房、鍋爐房、變電室、車庫、屠宰加工廠、修配廠等。
3、管理與生活區:包括辦公、食堂、職工宿舍等。應建在上風處,距生產區距離不宜遠。
4、隔離舍、糞便處理區:包括病死豬處理室、汙水處理(或沼氣池)設施等,這些設施應遠離生產及生活區,設在下風向,地勢較低的地方。
四、豬舍建築
1、地面:應具備堅固、耐久、抗機械作用力,以及保溫、防潮、不滑、不透水、易於清掃與消毒。地面應斜向排水溝,坡度為2—3%。大多數採用混泥土地面,為克服水泥地面潮溼和傳熱快的缺點,地面層選用導熱係數低的材料,墊層可採用爐灰渣、空心磚等保溫防潮材料。採用部分或全部漏縫地板。
2、牆壁:必須具備堅固、耐久、耐水、耐酸、防火能力,便於清掃、消毒;同時應有良好的保溫與隔熱效能。豬舍主牆壁厚在25—30釐米,隔牆厚度15釐米。
3、屋頂:應具有防水、保溫、承重、結構輕便的特性。豬舍屋面的傳熱係數R應不小於023W/K,天棚屋面應淨高4米以上,重慶地區多數規模豬場用石棉或小青瓦雙坡式房頂,但最好要在室內裝吊頂。
4、門窗:豬舍門一律要向外開,門上不應有尖銳突出物,不應有門檻、臺階。雙列豬舍中間道為雙扇門,一般要求寬度不小於1.4米,高度2米,飼餵通道側圈門高0.8—1米,寬0.6—0.8米。開放式的種公豬運動場前牆應設有門,高0.8—1.0米,寬0.8米。窗戶距地面高1.2—1.5米,窗頂距屋簷40釐米,兩窗間隔距離為其寬度的1倍。
5、豬欄:材料要就地取材(一般用磚砌牆水泥抹面,也可用鋼棚欄),欄高一般與圈門高相當。
6、其他主要輔助結構:送料道寬1.2—1.5米,糞道寬1.0—1.2米;生產輔助間設在豬舍的一端,地面高出送料道2釐米。糞尿溝最好設明溝,不能積水,如建成暗溝,要設成活動式蓋,便於定期檢查清洗。
五、豬舍的型別
1、公豬舍一般為半開放式,內設走道,外有小運動場(與豬舍大小基本一樣),以增加種公豬的運動量,一圈一頭,一般單圈建築面積在8—10平方米。
2、空懷、妊娠母豬舍空懷、妊娠母豬最常用的一種飼養方式是分組大欄飼養,一般每欄飼養空懷母豬4—5頭、妊娠母豬2—4頭。豬圈佈置多為單走道雙列式。豬圈面積一般為10—12平方米,地面坡降不要大於3度,地表不要太光滑,以防母豬跌倒。大規模場多用限位欄,但母豬淘汰率較高,夏季不利於降溫。
3、分娩哺育舍分娩哺育舍佈置多為兩列式,有高床分娩欄和地面兩種形式。大多數規模場採用網上分娩欄,主要是由母豬限制欄、仔豬圍欄、鋼筋編織的漏縫地板網、保溫箱、支腿等組成。地面分娩舍(約8平方米),是在普通磚混結構種母豬欄內一角處設一仔豬保育箱。
4、仔豬保育舍可採用網上保育欄,1~2窩一欄網上飼養,用自動落料食槽,自由採食。仔豬保育欄主要由鋼筋編織的漏縫地板網、圍欄、自動落食槽、飲水器、連線卡等組成。
5、生長、育肥舍和後備母豬舍這三種豬舍均採用大欄地面群養方式,其結構形式基本相同,只是在外形尺寸上因飼養頭數和豬體大小的不同而有所變化。
回覆列表
養豬場選址條件
1、養豬業是長期產業,必須進行長遠規劃。
2、水、電、交通條件:一個萬頭豬場日耗水量150~250噸,水質要符合飲用標準,用電量除飼料加工外,自裝機容量80~100千瓦,物料運輸量大,選擇交通方便的場地。
3、衛生防疫條件:綜合考慮地形,地勢,地點、水源、土壤、氣候條件等因素,要遠離居民區、養殖場、屠宰場、交通幹線。
4、糞汙處理及環保條件:要運用生態環保方案,儘量同菜地、魚塘、果園、農田相結合,使汙水無害化和減量化。
養豬場建設原則
1、人畜分離:在總體佈局上做到生產區與生活區分開,淨道汙道分開,正常豬與病豬分開,種豬與商品豬分開。豬舍建設必須將人的住房與豬舍分開,以免人畜共患病的發生,同時,配套進行沼氣池建設,使養殖產生的糞汙能及時得到處理,確保環境衛生。
2、嚴格防疫:在建設中著力發展適度規模養殖戶或聯戶建設養殖小區,並嚴格按照防疫要求進行修建。
3、科學規劃:建設前由專業技術人員進行規劃,並在專業技術人員指導下開展豬舍的建設工作。
4、量力而行:圈舍規模由農戶根據自身條件(經濟條件、身體條件以及自身養殖基礎)進行選擇,特別是修建豬舍投資大,不能因為發展專案使農戶承擔過重的經濟壓力。
養豬場建設標準
1、豬場選址:豬場應遠離住宅區,便於防疫,同時避免周圍使用者受糞便氣味影響。
2、豬場規劃:生產、生活區一定要分開,便於豬場防疫及管理。生產區應建在主風向的上風口,不受生活區的影響。
3、生產區:各幢舍最好要有走廊連線,便於豬場豬群週轉,同時生產人員可以同外界隔開,達到真正意義的全封閉生產。
4、豬場結構:分為上、中、下三層結構,上層為水電通道,中層行走及轉群,下層是主糞溝。
5、清糞:每個豬舍的糞便都衝入到主糞溝,然後流到化糞池中。這種設計的缺陷是糞便會沉澱在糞溝中,過一段時間後需要清理糞溝,否則豬舍的空氣環境會受很大的影響,不利於豬隻的生活。如果有勞動力,可以讓飼養員把豬舍中的半乾糞剷出圈外,而不把它衝入糞溝內,這樣對豬舍的環境比較有利。
養豬場豬舍建設
1、公豬欄:公豬多以單圈飼養。公豬欄面積為6~7平方米,正面高1.05米,配有1門,高1米,寬0.8米。
2、母豬欄:妊娠母豬一般採用小欄單體限位飼養,這種飼養方式具有佔地少,便於觀察母豬發情和及時配種,單欄限位寬0.6米,長2.1米,高1米。
3、分娩欄:分娩欄是一種單體欄,分娩欄寬為2~2.2米,其中母豬限位架寬0.6米,長2.1~2.2米,寬1.1米,仔豬圍欄高0.6米,兩邊放置仔豬保溫箱。
4、保育欄:多采用高床保育,可保持高床上清潔乾燥,仔豬不被糞尿汙染,保育欄的面積一般為3米×2米或1.5米×1.5米。
5、育成欄:育肥豬所佔面積可視總體佈局而定,一般每頭佔圈面積0.8~1平方米。
養豬場豬舍構造
1、屋頂:要求保溼、隔熱通風。
2、地面:豬床部分要求溫暖、乾燥、表面粗糙,送料通道不宜光滑,不要求暖性地面。漏縫地板可分為全漏縫和部分漏縫兩類,縫隙以5毫米為限,以便實行幹清糞或進行全無沖洗法飼養育肥豬。
3、豬欄:分為配種豬欄、妊娠豬欄、分娩豬欄、保育豬欄、生長豬欄、育肥豬欄、種公豬欄。都有成套裝置可以購買。以鋼管制豬欄和鋼筋混凝土預製件較好,便於通風,佔地少。
4、牆身:華北、西北地區可採用一磚半厚牆身,東北地區採用二磚厚,其它地區一磚厚。
5、舍門:雙列式舍門寬度不少於1.5米,高度2米左右。單列式舍門要求寬度不少於1米,高度1.8-2米。圈欄門寬0.8米,高1米左右。不管各種門,一律向外開。
6、水道與排汙道:水道與排汙道應嚴格區分開來,各行其道,排汙道全程覆蓋。排水道最後排入全場低窪處的積水池,以緩解水源不足或搞人工溼地。
7、植物綠化:綠化對改善環境有重要作用,可使冬季風速降低75-80%,在夏季氣溫降低10-20%,使場區空氣有害氣體減少25-80%。豬場綠化可在場區冬季上風向值5-10米寬的防風林,其它方向及各場區間植3-5米寬的隔離林,道路兩旁植行道樹,其它空地植樹種草。
關於消毒方案
規模化養豬場大門必須要建設消毒池,這是豬場防疫最基本的設施。豬場大門消毒池建設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車輛消毒池建設,二是人員消毒池,車輛消毒池顧名思義就是供豬場進出車輛消毒,人員消毒池就是人豬場員工和來訪人員消毒用的設施。
一、車輛消毒池建設
車輛消毒池設定在豬場的大門口,池深0.2~0.3米,寬度根據進出車輛的寬度確定,一般為3~5米,長度要使車輛輪子在池內藥液中滾過一週,通常為5~9米,池邊應高出消毒液20~30毫米,進出口處為1:5~8的坡度與地面相連,池底有0.5%的坡降朝向排水孔(排水孔平時能關閉),消毒池可同地面一樣用混凝土澆築,但其表面應用1:2的水泥沙漿抹面,消毒池內放一定深度的消毒液,池子上方設定頂棚,並配備噴霧消毒裝置為車身消毒。在車輛消毒池的兩側(或一側)還應設定有消毒液浸泡的消毒墊,腳踏消毒池供進場人員消毒。
二、人員消毒池建設
一般設定在消毒更衣室的出口和各豬舍及獸醫室等的入口處。池深0.15~0.2米,長1.5~3.0米。消毒池內放置消毒液或消毒液浸泡的消毒墊。
三、消毒劑的選用
車輛消毒池內的消毒劑應該選用消毒性強的,不易揮發的,建議選擇火鹼,注意每天更換一次。另外,豬流行性疾病高發期,建議用對殺滅傳染病毒高效的消毒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