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雷哥69886961
-
2 # 高金波
錄播每一個課堂,以全息場景還原與呈現。
讓每個學生可以透過智慧手機、電腦和智慧電視進入全球任何1間教室,聆聽自己喜歡教師的課程。每名學生每年為此項服務支付1000元費用。全球市場容量:20億人X1000元=2萬億市場空間。簡言之,1000元自由的選擇任何一所名校。
利潤分配:運維方獲得50%收入。教師獲得50%收入(大致為每次收視0.5元錢,1000萬對應500萬收入)。
股權分配:運維方持股1%,教師持股29%,剩餘70%由學習者聯合持股。
股權價值:1萬億收入幾乎等於1萬億利潤,等於20個阿里。
站內上市:股權有5年鎖定期,讓智慧教育先發展壯大。使利潤累積到已經支撐創辦教育銀行。在支援股東套現。
運維方獲得資金用途:發展全息軟硬體技術,將立體課堂透過智慧電視自由搬運到全球每個角落。成為智慧電視領域、全息投影領域、下一代智慧手機、手錶、電腦的領導者。以軟體帶動硬體,以硬體獲得更多利潤。
-
3 # 秋天紅葉41
網際網路+教育的未來在哪裡?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為了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發展,跟上時代的步伐,我們可以透過網際網路查閱自己急需的知識點及學習方法。但缺點是要求學生的自學能力要強,自治能力也要強。其優點是節省時間,能找到最佳方法。
-
4 # 鄉村兒童王
網際網路十的出現,將要對教育教學的教師們發起挑戰,網際網路的的功能應用十分的全面,又特別的方便,這樣既經濟又實惠的,還有捷徑可走的方法,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將很快會被人們來接受。網際網路的到來,直接就衝擊著現在的教育崗位,未來教師工作會越來越難做,這就是科技的發達給人類節省了大量的勞動力。教育教師的未來可想而知!
-
5 # 老翟之路
大方向:未來的教育不再是純碎的依靠教育工作者,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更多的要結合新生事物的優勢力量,二者結合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創造新的社會價值。
下面的一些觀點和看法是我個人的一些對這兩者及未來發展的一些淺顯的認識,希望可以對大家有一些小小的啟迪。
談到上述標題疑問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說起:
A:概念
網際網路:通俗一點就是網路的相互連線,縮短了世界的具體,帶來了更高效的生活。
B:概念
教育:一般來講就是透過一些人或者事物,求知人收到新的資訊,不斷完善自我的一個統稱。
C:兩者的關係
網際網路是人類的智慧產物屬於物質,教育是人類的一種特殊的社會活動,可以歸為意識。這裡講的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在物質的基礎上更要注重人類意識的主觀能動性,兩者相輔相成,可以更有效的促使事物進步發展。
D:網際網路在未來的教育中扮演的角色
在當今的時代是網際網路飛速發展的時代,網際網路作為新的時代產物必然會對當代的人和社會產生影響。簡單的舉個例子,就說現在的幼兒園已經在教室安裝監控器,直面的目地是為了家長隨時隨地在手機上可以看到孩子們在學校的情況,這就是網際網路發展的有利結果,不僅僅家長可以隨時看到孩子的在校情況,而且可以在另外的角度看到學校老師的教育孩子的情況。不得不說,我認為這是未來教育的雛形產物。
在小學的教育階段,因為對人性的尊重考慮,大多沒有在教室安裝攝像頭,但是家長感覺明顯的就是微信的廣泛運用,每個家長都會有個家長跟老師的家長群,這是連結老師與家長,學校與家庭的紐帶,孩子們的作業每天都以訊息的形式在群裡出現,並保證了家長對孩子的情況可以及時跟老師溝通,有效的降低了家長的教育成本。
因此,網際網路的發展,一定是在未來已更好的輔助我們進行教育工作的開展,無論是校園還是社會,他都將扮演重要的輔助角色,當然任何的事物都是有利有弊的,網際網路的弊端,我相信大家也都清楚,在這裡我就不在做過多的贅述了。
F:教育新發展
教育是我們人類社會不斷髮展的助推力,是培養人才的必經之路,是我們不斷進步推動歷史發展的有效手段。社會主體的人類離不開教育,只有發展教育才能有更遠的未來。
當下我們社會的教育還處在一般發展階段,從之前的單一的教育手段,靠老師不斷地傳播知識的時代在慢慢的離我們遠去。現在的教師中你看到更多的是投影儀的教材播放,遠端教育專家的實時解答,使我們在教室中增添了更多地現代的物質,連線了他們的就是網際網路,這是一個人類開始更多借助網際網路成果自我發展的小小表現,因為教育一定會更多地藉助現代的先進技術進行進化,更好的為我們的教育服務。
任何新事物的出現一定是有著它本身具有的意義,當然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合理利用網際網路和服務於教育,一定是社會發展的大趨勢,在未來可以有更為廣闊的互利空間,以網際網路為技術手段,堅持以人為本,充分的發揮各自的優勢,才能更好地發展教育,發展網際網路,為人類的社會發展和進步貢獻力量。
-
6 # 青雲一語
網際網路+教育,可以籠統的理解為線上教育。
從未來願景上講,可以簡單分為
第一,線上教育可以降低學習成本,尤其是時間成本。
在家就可以接觸到最優秀的教師資源,在二三線城市可以享受一線城市的優質資源,在國內可以享受世界頂尖大學的優質師資。想一想,在家就可以跟哈佛耶魯,清華北大的老師學習,教你經濟學的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難道你不覺得興奮嗎?你在也不用為學區房發愁了!不用為了優秀的老師而求爺爺告奶奶了。你不興奮嗎?
第二,因材施教。
未來線上教育必然向智慧化發展,進而可以大幅度提高學習效果!利用智慧演算法,可以實時分析學生學習興趣,推薦適合學生學習階段的課程。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行為分析學習效果,只能推薦課程和學習方法,起到監督和推薦的作用。
第三,有教無類,老師,可以透過線上工具接觸到更多學生,將自己的理論傳授給更多學生。
老師可以實時監控學生學習進度,監督和反饋學習效果,給予適合的學習方法指導,真正做到具體學生具體分析!
孔夫子,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偉大理想,藉助線上教育要實現了!
-
7 # 洋蔥學院官方
如果在大街上隨便問一個人:“你覺得教育的未來是什麼樣?”
他大概就會說:“應該是和科技結合吧~”
沒錯,教育的未來一定是會和科技結合的,網際網路+教育,只不過是教育未來形式的一種而已。
毫無疑問,教育的未來就是教育科技。但是如果只知道這句話的,還是等於什麼都不知道。
《經濟學人》雜誌有一期的封面文章,就專門講了教育科技的由來,和將來的發展方向。
現在的“工廠模式”教育要想說教育的未來呀,就必須得了解教育的過去和現在。
我們現在的教育和學習方式,是 18 世紀由普魯士人建立的。到現在已經 300 多年了。
“工廠模式”教育有固定的場所,比如教室;
會按照不同的年齡劃分出學習的等級,就是年級制度;
標準的課程體系,科目是規定好的,有整齊劃一的學習時間段,也就是課程表。
這種“一群相同年齡的學生,向同一個老師,學習相同的東西”的教育模式,就被稱為“工廠模式”。
在過去的 200 多年裡,科技的飛速發展改變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整體而言,這種工廠教育模式,基本沒有變過。
好壞參半的“工廠模式”教育其實這個工廠教育模式,和我們中國人經常說的“應試教育”意思差不多。
應試教育現在多為家長所詬病。但是它之所以一直存在,主要是因為它解決了規模化教育,和資源匱乏這兩大問題。
你想啊,中國有那麼多的學生,卻只有那麼少的老師,怎麼可能每個學生都因材施教,個性化教育呢?
所以改革開放以來,雖然應試教育存在種種的弊端,但還是為中國培養了大批的人才。
大大降低了普通孩子接受教育的成本,極大地減少了文盲比例。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功不可沒。
但是,工廠模式教育的問題也逐漸突出出來,那就是隻能培養出來標準品,不能培養出精品,這也是中國一直培養不出來諾貝爾獎的原因之一。(屠呦呦是建國前出生,莫言只上學到小學五年級)
我們所有人都明白,工廠模式或者應試教育肯定不是最好的教育模式,最好的教育模式應該是因材施教。
每個孩子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速度不一樣,讓孩子們按照適合自己的節奏來學習,才是最好的。但 300 多年來,之所以沒這麼做,是因為條件所限,硬體和軟體都不成熟。直到現在,教育科技才使得這一切開始具備了這樣的可能。
教育科技的硬體基礎教育科技的起源,應該追溯到 1953 年的美國。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伯爾赫斯·斯金納發現女兒班上的數學課,所有人都用同樣的方式、以同樣的速度、學同樣的東西。
斯金納覺得這不合理,於是發明了“教學機器”。這個機器裡面儲存了大量的相關問題,學生答對了一個問題之後,才能繼續學習;如果沒有答對,就要把這個問題搞懂之後,才能接著答題。
但是,由於這個教學機器的成本實在是太高。就沒能推廣起來。
不過,到了今天,每個家長甚至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電腦和手機了。硬體基礎不再是問題,所有,教育科技就有了發展起來的可能。
教育科技的軟體基礎人工智慧、大資料、心理學、認知科學的發展,和對魚學習規律的研究,使得線上教育這類的教育科技應用,有了發展起來的軟性條件。
在傳統的課堂中,學生會不會一個問題,老師只有提問了才知道。但是,老師不可能在課堂上對每一個孩子都提問。
但是洋蔥數學這樣的教育軟體,就能做到每個孩子的所有學習記錄:他學沒學這個知識點,題做對了沒,花多長時間做對的,這一切資料都在掌握中。
所以,教育科技軟體可以解放老師的一部分工作負擔。
比如,老師不用另外不知練習題了,全部交給軟體來讓學生做練習。
這樣,老師就可以把更多的時間用在關心孩子其他方面的成長上,比如性格、群體交往能力的培養,給孩子更多關注。
前段時間,湖南的少年學霸弒師案,如果老師用了教育科技軟體,就能把精力更多地放在關心學生心理上,就有可能及早發現學生的心理異常,很有可能就能避免這樣的悲劇。
避免矯枉過正但是,光有線上教育這種教育科技也不是萬能的。
不是說有了洋蔥就再也不需要課本了,也不是說孩子們就不用被公式、學習一些基礎的東西了。
這正如,人們有了搜尋引擎之後,還是同樣要學習一樣。
教育科技,只是把人們從死記硬背當中解放出來、主動學習,但是不能代替孩子的思考,也不能完全代替孩子的記憶。
教育科技的應用,對現在的孩子來講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他們可以享受到最懂他們的軟體帶給他們的最因材施教的教育。
相信這一代孩子的智慧和見識,會遠遠超過父母這一代。
-
8 # 李十萬
網際網路+教育正在到來
今年的一場疫情,讓各地學校的開學時間一拖再拖,本來在教室講授的課程被迫轉移到了線上,各個學校紛紛開始網路授課。隨著近年來“網際網路+”的發展,教育領域也逐步進入“網際網路+”時代,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給學校帶來新的可能,教育的空間與機會得到極大拓展,以個性、體驗、跨界為特徵的學校組織形態深入人心,一個全新的學校時代正在到來。
對於教育中“未來教室”方面,國外早就開展了相應領域的研究和實踐。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也於2013年正式啟動中國未來學校創新計劃,成立了未來學校實驗室,利用資訊化手段促進學校教育的結構性變革,推動空間、課程與技術的融合創新,為學校的整體創新提供理論引領和實踐指導。全國四百多所學校積極參與該計劃,並組建了“中國未來學校聯盟”,進行教育試點。
未來網際網路+教育的趨勢1. 教育個性化將成為未來網際網路+教育的時代特徵
第一,依靠網際網路建設個性化知識獲取通道。O2O方式的線上教育模式不斷湧現,例如慕課、微課、直播等形式。第二,實現每個學生對應個性化學習環境與學習方式,使班級規模不斷縮小,實現一對一教學的可能,做到“因材施教”。第三,透過網際網路可以採集學習者全樣本、全過程的資料,匯聚全體學生產生的海量資料,在精確瞭解每個學生個性特徵的基礎上,可以建立線上線下融合、個性化、選擇性的精準教學空間,可以精準推薦權威的知識、學習資料、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以及領域專家。
2. 未來網際網路+教育的服務會向社會化發展。
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網際網路教育優質企業和專業化教育組織出現,對社會化的教育資源提供精準供給,學習消費者、內容提供者、教學服務者、資金提供者、考試提供者和證書提供者等都有可能來自社會機構,他們整合教育中的各項資源要素進行專業化的精準服務。
3. 未來網際網路+教育將會是終身學習的時代
隨著網際網路與教育深度融合,教育不再拘泥於傳統形式,實現跨時空教與學,突破教育群體限制,人人時時刻刻學習成為常態。“網際網路+”思維是以開放、平等、協作、共享的網際網路精神為核心,人們透過網際網路+教育的形式獲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實現資訊間的互通有無,成為一種泛在化的學習方式。
4.未來網際網路+教育更加註重學生核心素質的提升
未來教育強調以學習者的經驗、個體生活和核心素養為基礎,打破學科的固有界限,以真實問題為核心進行課程重組,使學生與自然、與社會、與個體生活的聯絡更加密切,讓學生用完整的視角去發現解決問題、體驗感受生活,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升基於核心素養的綜合素質。
-
9 # 蘭蘭
線上教育發展有三個要素,一是雲平臺、二是資源和內容、三是硬體輔助工具。在很大程度上,它推動了教育公平。最大優勢就是它的便捷性和它的廣泛的傳播性,最大的劣勢就是它的互動性和課堂的維護性,所以說將來是線上線下相結合才是最好的方式。當然,在實施過程中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這也很正常,因為任何事物成長都需要一個反饋與修正的過程。比如咱們的老師本來是我們在課堂上教學的,卻臨時抓到了網上變成了網路主播。而學生突然沒了學校的那種學習氛圍,也需要一個主動性的轉變。作為家長除了有耐心之外,更多地需要監督孩子的學習態度。
對網際網路技術作用於線上教育的三大方向動態的聚焦,成為線上教育最大的價值體現:
第一,科技與教育的主次爭論是產生“喬布斯之問”的重要原因。教育是本質,科技迭代升級必須以教育服務為核心的發展機制被確認;
第二,網際網路技術的進步,打破了優質教育資源的時空桎梏,實現了知識的高效傳遞共享,助力教育公平、普惠;
第三,高度智慧化技術的教學場景落地,貫穿完整的教學鏈條,進行“千人千面”的課程規劃和內容精準推送,兼具高效化和個性化的“智慧課堂”將得以實現。
-
10 # 前瞻經濟學人
1、中國網際網路學習發展指數
基於自然狀態的網際網路學習監測資料顯示,2017年,學習者網際網路學習發展水平綜合指數為3.61(滿分為5分),整體處於中高水平。其中,學習者網際網路學習環境、學習者網際網路學習發展和學習者網際網路學習成熟度三個維度的水平指數分別為3.78、3.91和3.47。透過分析發現,學習者網際網路學習發展水平指數最高,表明當前中國網際網路學習開展比較廣泛且效果明顯;而學習者網際網路學習成熟度指數相對較低,說明中國網際網路學習者的成熟度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並且存在自控力不足、資訊素養有待提升等問題;從學習環境發展來看,網際網路學習接入體驗、學習環境及其學習服務方面需要有進一步的發展。
圖表1:2017年學習者網際網路學習發展水平指數
2、學習者向更大年齡段遷移
與2016年相比,2017年網際網路學習者中25-29歲及以下年齡段的使用者佔比下降13.41個百分點,30-34歲及以上年齡段的使用者佔比增長13.41個百分點。這說明,與教師、家長使用者一樣,2017年網際網路學習者在年齡分佈上也呈現出向更大年齡段遷移的特點。網際網路學習這種新的學習方式正在被更大年齡段的使用者群體所接受,這也說明不同年齡段的使用者群體都已經開始加入網際網路學習的隊伍,網際網路學習已經成為不同年齡段人群的學習方式之一。上述現象的出現一方面與網際網路時代,社會對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同年齡段的人群都處在深深的知識/能力焦慮狀態有關,人們都迫切希望藉助網際網路學習產品利用有限的時間進行高效學習;另一方面與網際網路學習產品在內容和功能希望藉助網際網路學習產品利用有限的時間進行高效學習;另一方面與網際網路學習產品在內容和功能上更具針對性有關,不同年齡段的人群都能找到適合自己學習需求和使用習慣的網際網路學習產品。
圖表2:2016-2017年學習者使用者年齡分佈情況(單位:%)
3、學習者聚集在人口密集地區
2017年,網際網路學習者所在地區中排在前四位的是華東、華南、華北和華中四個地區,四個地區使用網際網路產品的學習者之和佔到網際網路學習者總數的72.52%,這一調查結果與2016年調查結果基本保持一致。
網際網路學習者主要聚集在華東、華南、華北和華中地區的原因可能來自兩個方面:一是這四個地區是華人口的聚集地,龐大的人口基數為網際網路學習產品的推廣帶來了人口紅利。這就導致大部分的網際網路教育企業都聚集在這幾個地區,或者選擇從這幾個地區切入,然後慢慢滲透到其他地區,這也是出現上述現象的第二個原因。
圖表3:2017年網際網路學習者所在地區分佈情況(單位:%)
2017年,網際網路學習者所在省市排在前五名的依然是廣東省、北京市、江蘇省、山東省和浙江省,且各省佔比排列順序與2016年區別不大。
網際網路學習者在各省的佔比情況與各省市人口基數、教育重視程度、教育教學改革情況等存在一定的聯絡。基本可以認為人口基數越大、教育重視程度越高、走在教育改革前列的省市,網際網路學習者所佔比例也越大。
4、資本市場回暖趨於理性
2017年網際網路教育走出了新生的迷惘,開始不斷成熟,在國家政策利好、企業反思沉澱的背景下,投資人對線上教育的態度開始回暖,更傾向於關注運營模式、盈利模式、使用者活躍度等實效指標,並青睞中後期成熟性專案。
圖表4:2012-2019年中國線上教育市場規模(單位:%)
圖表5:2017年1-11網際網路教育企業融資輪次分佈情況(單位:%)
而對於網際網路教育行業,無論是傳統教育集團還是網際網路巨頭,在2017年都熱情不減,繼續透過內部孵化、外部投資、合作等途徑擴大版圖。K12領域內,新興網際網路企業的發展也帶來更大的想象空間。而知識付費、素質教育的興起,也為線上教育帶來更大的想象空間。
以上資料及分析均來自於前瞻產業研究院《2018-2023年中國網際網路+教育行業商業模式創新與投資機會深度研究報告》。
-
11 # 寵物專線
網際網路教育平臺主要的內容有兩塊:一是知識資訊,包括知識點、題目答疑、課程、作業、筆記等。二是教師的選擇匹配,包括線下教學和純線上教學。前者如學習寶、梯子網、作業幫、問他作業、學霸君、猿題庫、網易雲課堂、MOOC、傳課網,後者包括新東方線上、滬江網、51talk、跟誰學、多貝網、老師來了、全通教育。
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是提供知識資訊還是服務,如果教育等於知識和資訊,那麼網際網路教育完全可以顛覆傳統教育。如果教育是服務,那麼網際網路平臺只充當引流作用,重要的還是線下部分。那麼教育應該歸屬知識資訊還是服務呢?事實上,教育的屬性定義還和具體人群和具體內容有關,如果是具備自學能力或沒有特別功利性的學習目的,教育就偏重知識資訊屬性。而對於不具備自學能力或是涉及重大相關利益的學習,教育更偏向服務業。在中國,主要的學習人群還是聚焦在K12領域和留學培訓,對於這部分人群而言,面對面的線下服務就顯得更為重要。這也是為什麼線上教育喊了那麼久也難見獨角獸產生的原因,本質上純粹的線上教育是不可能替代線下教育的,更多隻是輔助性功能。
網際網路教育平臺的另一個重要問題是交易頻次太低,雖然教育是剛性需求,但屬於低頻領域。另外還存在盈利模式的問題,目前主要可分為三種:交易分成、包月包年和教育產品銷售。
分成模式就是完成每筆交易,平臺和教師之間進行收益分成。包月模式也很簡單,也就是後續增值,可以收看更多的精彩課程。產品銷售主要是透過前期的免費策略繫結目標使用者,然後延伸到產品交易環節。其實無論哪種模式都很難顛覆像新東方、學而思、華爾街英語這些傳統線下的教育巨頭,因為它們掌控了服務內容,而網際網路只是渠道。
所以最目前來看要定位好自己的方向才好做。
關注有趣的卡卡倫,科技從未如此有趣。( ̄︶ ̄)↗
-
12 # 尚德機構
歐蓬提到:“未來五年屬於中場戰事。要看活下來的那些人,到底能不能真正地尊重這個行業,解決行業痛點,同時又遵循行業自由發展的規律,把技術、網際網路和行業融合在一起。”
過去這五年,網際網路行業跨境衝擊了教育行業,發生了兩件事:
一、網際網路帶來了一些改變。教育行業原本是一個緩慢發展、保守的行業,透過線上的方式提供課程和服務,實現了規模化複製;
二、同時也讓教育行業明白了一件事,很多本質的東西是網際網路改變不了的。教育的本質是要不斷的篩選、培養好學生,形成閉環的口碑。很多網際網路教育派沒有認識到這一點,我自己也是漸漸認識到這一點的。
培養一個人的過程,天然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這個規律是改變不了的。順著這個規律,網際網路能加速某些東西;但是再怎麼加速,也不能在一年之內讓一個孩子長大成人。
過去有觀點認為,教育行業就像農民種地,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現在還是農民種地,只是工具先進了。以前是小農經濟,現在可以規模化生產了。但是,無論如何,都不能對抗四季。
過去五年有三件影響行業程序的標誌性事件。第一件事是YY高喊 “顛覆新東方”。YY就像門口的一個“野蠻人”,喚醒了整個行業。無形之中,讓全行業包括資本都在關注線上教育這件事。過去,教育行業被認為和網際網路是兩個世界,但現在,這種感受已經越來越少了。
第二件事是有線上教育公司在很短的時間內,快速崛起又快速“落幕”,當時的市場有些過火。這件事給行業敲響了一記警鐘:純粹想用網際網路馬上改變教育行業的一些問題和痛點,其實蠻難的。
第三件事是好未來的密集投資,兩年後,新東方也加速了投資佈局。新東方、好未來作為現金流、市值都非常好的頭部企業,走向了主營業務和資本雙引擎驅動的時期。(這為教育行業帶來生態的改變。)
過去五年,屬於開局之戰,“網際網路和自身業務結合”這一觀點被植入了,所有人都不能不正視網際網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證偽了很多模式,比如平臺不靠譜、O2O不靠譜、免費不靠譜。
只有證偽的才是真的。把錯的排除之後,行業內留下了一些“倖存”的模式。我對一對多大班直播模式、線下雙師這兩種模式相對確信一些。
未來五年屬於中場戰事。要看活下來的那些人,到底能不能真正地尊重這個行業,解決行業痛點,同時又遵循行業自由發展的規律,把技術、網際網路和行業融合在一起。
再下一個五年,真正活下來的人,將進入爭雄之戰。
回覆列表
還是教育的內容,線上也好,線下也好,說白了都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這個交流的質量還是要靠內容,線上線下只是換了種交流方式,沒有實質性地突破,線上也好,線下也罷,都沒多大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