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掌中沂源
-
2 # 小閱閱世界
《新唐書·李密傳》:“隋時李密移檄郡縣,數煬帝十罪曰:‘磬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 ”。“罄竹難書”解為“事端繁多,數不勝數”。
而罄竹難書說的是李密;
-
3 # 笙簫故事
司馬遷吧
漢武帝天漢二年(前99年),武帝想讓李陵為出酒泉擊匈奴右賢王的貳師將軍李廣利護送輜重。李陵謝絕,並自請步兵五千涉單于庭以寡擊眾,武帝讚賞李陵的勇氣並答應了他。然而,李陵行至浚稽山時卻遭遇匈奴單于之兵,路博德援兵不到,匈奴之兵卻越聚越多,糧盡矢絕之後,李陵最終降敵。武帝憤怒,群臣皆聲討李陵的罪過,唯有司馬遷說:“李陵侍奉親人孝敬,與士人有信,一向懷著報國之心。他只領了五千步兵,吸引了匈奴全部的力量,殺敵一萬多,雖然戰敗降敵,其功可以抵過,我看李陵並非真心降敵,他是活下來想找機會回報漢朝的。”然而,隨著公孫敖迎李陵未功,謊報李陵為匈奴練兵以期反擊漢朝之後,武帝族了李陵家,而司馬遷也以“欲沮貳師,為陵遊說”被定為誣罔罪名。誣罔之罪為大不敬之罪,按律當斬。
面對大辟之刑,慕義而死,雖名節可保,然書未成,名未立,這一死如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之死無異。想到文王拘於囚室而推演《周易》,仲尼困厄之時著作《春秋》,屈原放逐才賦有《離騷》,左丘失明乃有《國語》,孫臏遭臏腳之刑後修兵法,呂不韋被貶屬地才有《呂氏春秋》傳世,韓非被囚秦國,作《說難》和《孤憤》,《詩》三百篇,大概都是賢士聖人發洩憤懣而作。終於,在那個“臧獲婢妾猶能引決”的時代,司馬遷毅然選擇了以腐刑贖身死。至此,司馬遷揹負著父親窮盡一生也未能完成的理想,面對極刑而無怯色。在堅忍與屈辱中,完成那個屬於太史公的使命。
-
4 # 七追風
談遷,必須榜上有名。
談遷,出生於明萬曆年間,家庭貧困,但是非常愛讀書。那個時代的讀書人,考功名是頭等大事。結果當時朝政不穩,天災人禍,各種亂。談遷連續兩次赴京趕考,都名落孫山。
那怎麼辦?自己能讀會寫,弄個私塾教村裡的娃娃們讀書,或者到那些官員身邊做做文書工作,最差到街頭擺攤幫人寫書信,餓不死……不過談遷是個有理想的人,總要找點事情幹吧。
天啟元年,談遷因為母親去世,在家守孝。既然沒什麼事,那就讀讀史書吧。讀著讀著,他就想著自己寫一本最全面最詳實的明史。說幹就幹,談遷開始四處查詢資料,辛辛苦苦了五年時間,終於完成了初稿。
之後,就是努力蒐集更多的資料,增刪修改,連續“六易其稿”,整整用了二十六年時間,終於完成了400多萬字的《國榷》。二十多年時間,跑了無數的地方,查閱了無數的資料,才完成這本書,畢生心血啊!寫完這本書已經是清順治年間,當年二十多歲的小夥子,現在已經成了53歲的老人。
萬萬沒想到,書稿正準備印刷出來,就被人偷走了。
偷啥不好,偷一套書稿?
談遷完全崩潰,不吃不喝不睡。折騰了一段時間之後,決定提筆重新撰寫。四年之後,新稿《國榷》終於完成了。
談遷寫書,太不容易了。
-
5 # 隔壁師兄
司馬遷
參見報任安書:僕以口語遇遭此禍,重為鄉黨所笑,以汙辱先人,亦何面目覆上父母之丘墓乎?雖累百世,垢彌甚耳!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其所往。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
-
6 # 太宗歷史
寫書一般都不是很容易,很多人可能為此窮盡一生,因此本身沒有什麼可拿來比較的。書分很多種,寫書的流程也就不一樣,有的流程簡單,有的流程則比較難。
現代有些人隨隨便便就能出本書,這類書大多是一些東拼西湊的東西,這些書的內容其實只要適當的修改就行了,花的心思自然也就少得多。另外這類書是經過搬運的,搬運過程中很難沒有遺漏,變質的成分。所以這類書雖然能給人一定的知識,但多半也會誤導、困惑他人。
另外現代人喜歡寫個人傳記,這類書比前一種要難一些,因為要自己手寫,不過現在可能有些音譯軟體,所以這類書與前一類的差別,也僅僅是將大腦中發生的事搬運到紙上,適當地修改即可,所以這類書的難度也不是很大。
第三類書的寫作要收集材料,比如司馬遷寫《史記》,要收集很多人物故事,然後編排整理、再進行寫作修改。這類書比前一類多了兩個步驟,一是收集寫作材料,二是對寫作材料進行編排整理。真正花費時間的是收集材料和對材料進行編排,尤其是資訊不發達的古代,所以司馬遷的寫作難度要大些。現代資訊通常,收集資料相對簡單,所以多出的步驟是對大量資料的編排整理。
第四類書來源於現實,這類書的代表有馬克思的《資本論》、以及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以及孔子的《論語》等書籍。這類書首先要有對現實世界的深刻觀察、理解,其實這也算是一種變相的材料收集與編排。不過這種材料收集的基礎是零散的現實世界中的現象與事件,組織聯絡最終形成完善系統一的理論,困難也就比前一種《史記》的出現進一步加大。能寫出這類書的人,都可稱得上是一代宗師,也是每個國家與人類社會不可多得的人才。
第五類是一些哲學思想家,這些思想不是所謂基督之類的宗教思想,而是《道德經》這樣的思想。這些書也要有材料收集,材料的基礎包括書本和對現實世界的觀察理解,還要進行生華,總結出現實的共性與本質。當然有些思想家,尤其是一些社會思想家的理論,是達不到《道德經》的水準的,因此這些人可以歸為第四類。老子雖然僅僅留下五千字,然後騎牛而去,不過背後的經歷應該遠不簡單。
所以綜上上所述,能夠達到第四類已經不簡單,不過第五類書的寫作其實最困難。這類書的代表有《道德經》、各種佛經應該也算,不過我沒看過,所以不敢妄評。
-
7 # 菱風躍
李時珍,被後世稱為“藥聖”,用27年時間寫了鉅著《本草綱目》。
發現古代本草書中有很多錯誤,決心重新編纂一部本草書籍。為編書籍,從1565年開始,多次離家外出,親自到湖廣、江西、直隸的名山大川去考察弄清了不少疑難問題。
最難的是,藥名混雜,原來的書本越解釋越模糊,矛盾常見,李時珍認識到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於是他深入四方去深入調查。
觀察和實驗親歷親為,建立了新的分類法。虛心向勞動人民學習,從各種人口中綜合確定藥物之功效。
自己觀察實驗比較前輩們的著作。
對每味藥進行系統分析,全面綜合,無論從外觀還是從微觀層次上。
從1552年開始,到1578年,歷時27年寫下《本草綱目》。它是16世紀中國最系統、最完整、最科學的一部醫藥學著作。
所以,寫下這本鉅著不容易,經歷生死之海,終達百草之名,造福後世之計,雖用一生追求何妨!
-
8 # 松下一片雪
古代人讀書很不容易,因為在印刷術和紙沒有發明之前,一般人是讀不起書的。書很貴重,得用手抄寫在竹簡或者木牘上。一片竹簡、木牘寫不了多少字,幾部書裝滿了好幾車子。有人說“學富五車”,說是念的書超過五部車子裝的簡牘,其實用今天的眼光看,五個車子的書並不怎麼多。孔子唸書很用功,“韋編三絕”,韋是皮帶子,竹簡、木牘用皮帶子拴起來,才不致於亂。這種書是用繩子編起來的,所以叫做“編”。讀得多了,把皮帶都翻斷了三次,是形容他老人家非常用功,對一部書反覆閱讀,熟讀精讀的意思。一句話,這樣貴重的書,普通人是讀不起的。後來人們把書寫在帛上,捲成一卷的,一部書又分作若干卷。帛也很貴,只有有錢人才抄得起。到了紙發明了,雖然便宜些,但是還得手抄,抄一部書很費事,抄很多部書就更麻煩了,一般人還是抄不起。用紙寫的書,可以裝訂成冊,冊是象形文字。所以書又有“冊”的名稱。有了書,還得有人教,古代學校很少,只有貴族官僚子弟才能上學。雖然有些私人講學的,但也交學費,交不起的人還是上不了學。因為書貴,書少,一個學校的學生就不可能人人有書,只能憑老師口授,自己筆記。這樣,學習的時間就要長一些,靠勞動才能生活的人們,讀書便不更容易了。
-
9 # 施說新語
司馬遷,毫無疑問是中國文化史乃至世界思想史上巔峰人物之一。作為一個歷史學者,用科學、認真的態度,用大量實地勘測的資料,用深刻辯證的智慧,用精彩燦爛的文筆,克服體制的阻撓,身體的傷痛,單槍匹馬完成了三千年中國歷史甚至部分境外歷史。時至今日,也是任何一個研究中國歷史無法迴避無法繞開的輝煌鉅著。——這樣的成就,放在全世界,也是驚人的,非常不易的。
-
10 # 玉在匣中
司馬遷吧,遭受了腐刑還繼續寫,這得多大的毅力…孫臏雖然被髕骨,但那僅僅是身體上的痛苦,司馬遷這個…無法描述吧
-
11 # 詩詞故事匯
司馬遷把寫史記當作了人生最高的理想,即便身陷囹圄,遭受閹割這樣的不堪之辱,他依然矢志不渝,最終實現了自己的目標和理想。更難得的是,作為史官,他做到了不歪曲,不粉飾,不篡改歷史,可謂是一部永垂不朽的豐碑!
-
12 # 七和拾壹
要說寫書不容易的古人很多,其中最難又最為人知的當屬司馬遷。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而且當時寫又沒有紙張全是一個字一個字的刻還要實地走訪考察,而且在晚年身心受到那樣的傷害還是沒有放棄。
-
13 # 治病救人的黑山老妖
今天我們身在科技時代,只要有才華想寫一
個東西,藉助現代電腦程式小則數小時大則
幾天幾月就可完成,而身處中國封建社會,
沒有什麼高科技,全憑著一枝筆來完成一項
宏大的任務,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是難以
想象的
前言:史記
我們從今天的書籍上來看到在古代書籍的編
輯上,有很多著名的刻苦的史學家,他們的
一生全部用於來編寫自己的作品個人覺得
是,最不容易的就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
首先,司馬遷的《史記》僅僅是一部偉大的史學著作,同時也是一部人文傳記,他包括了他所有己知的歷史,以嚴謹的態度來面對自己對歷史真實的記載,為什麼會說他是所有史學家裡最不容易那位呢?我來給大家仔細分析一下司馬遷的一生。司馬遷:字子長,夏陽人(今陝西省韓城南),西漢史學家,散文家。
早年司馬遷師從孔安國、董仲舒,學習。漫遊全國各地,對於風俗歷史,人情自然進行採集收藏。(前108年),西漢元封三年,司馬遷回到長安繼承父親司馬談之職,太史令,著述歷史。這一年司馬遷三十七歲。年幼時期的司馬遷性聰好學,稍微年長師從孔安國遍遊天下,對於天下風情歷古早以爛記於心,這次的回來替父親的職位,就是打算把自己所知道的歷史典故,風俗習慣來一個重大的整理編寫。
然而現實遠遠沒有他想的那麼安逸,漢武帝的窮兵默武,司馬遷做為朝廷官員,一直為漢武帝在後方積謀劃物質,直到天漢二年(公元99年),李陵事件的發生,才徹底讓司馬遷墜入了人生的低谷。這一年,漢武帝命令李廣利出兵酒泉攻擊匈奴右賢王,隨後想讓李陵為李廣利護送輜重,也不知李陵當時什麼想法,他拒絕了劉徹的請求,卻又自請五千精兵用於討伐匈奴,劉徹非常高興,馬止答應他的請求,然而興沖沖的李陵帶兵走到浚稽山遭遇了匈奴精兵,面對強敵李陵奮不顧身戰鬥相當慘烈,直至彈盡糧絕,都沒有援兵出現,絕望中的李陵為了儲存殘留計程車兵最終降敵。
訊息傳到長安,漢武帝勃然大怒:李陵真是眼高手低之輩,辜負了我對他的期望,朝中絕大多數附和漢武帝的意見,而此時唯有司馬遷站了起來:李陵沒有您說得那麼差,這個人我瞭解他,他對父母孝順,對朋友熱情,降敵肯定是有原因的,說不定他是假的投降,想來是要找機會的,而且他才有五千人卻殺掉匈奴有萬人多,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是真降呢?半信半疑的漢武帝隨後派出公孫敖去迎接李陵歸漢。那知公孫敖並沒有成功,回到長安的公孫敖害怕漢武帝對自己的懲罰,謊稱李陵正在給匈奴操練人馬,不日將攻擊漢朝,聞聽此言的漢武帝盛怒之下殺光了李陵族人,餘怒未消的漢武帝將為李陵辯解的司馬遷一同定罪。面對死罪司馬遷毫無懼色,但是又想到了父親臨終前對他的殷切希望,終於他選擇了另一種代替死罪的方向式。
在那個“臧獲婢妾猶能引決”的時代,司馬遷選擇了“以腐刑贖身死”,極其侮辱人格的方式,保全了性命。在別人不理解、相當鄙視的眼睛裡,司馬遷艱難的活著,只為實現父親臨終留下的期望。從元封三年起至徵和二年,用時十七年之久。司馬遷終於完成了《史記》。司馬遷用盡自己一生的力量,帶著屈辱,帶著堅韌不拔的性格完成父親一生未能完成的理想。《史記》的誕生,對後世歷史影響巨大,司馬遷本著嚴謹的態度,對於歷史的考證,如實記錄著每一個人,每一件事,被歷史上所有史學家奉為經典,稱司馬遷的史記為“實錄、信史”,被後世與《資治通鑑》並稱史學雙璧。
總結:歷史上人才輩出,以史留名者如《國榷》的談遷、窮二十餘年不改其志,終於青史留名。《本草綱目》的李時珍,為時二十七年,終成醫學聖典。他們兩個人的執著至今都讓人佩服,而司馬遷的時代,紙張才剛剛出現,粗糙不堪,根本無法書寫,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司馬遷依不改其志,每天制簡錄書,其苦難是後世無法想象之艱難。正是這種嚴肅對待學術的態度,我們才在今天可以看到這部偉大的作品!
-
14 # 觀歷史品人心
我覺得明末清初的談遷寫《國榷》非常不容易。
一、 談遷是明末清初的一個布衣史學家,他對明史非常痴迷,所以打算寫一部明史。他當時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時常餓著肚子在寫作,經過幾十年的努力,終於寫成了《國榷》的初稿,但結果是讓小偷給偷走了。
二、小偷偷走以後,他是極度傷心,飯不思茶不想,但他沒有放棄,又重新開始寫作,並且去京城去訪問古蹟,終於經過幾年的光景,他再次寫成了這部書,而且比初稿更豐富,更有可讀性。這種執著的精神,真讓人佩服!
回覆列表
當屬曹雪芹,他曾經是衣食無憂的官宦子弟。年少時在南京江寧織造府過著錦衣紈絝、富貴風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虧空獲罪被抄家,曹雪芹隨家人遷回北京老宅。靠賣字畫和朋友救濟為生。
為了償還犯案所欠銀兩及填補家用,不得已將地畝暫賣了數千金,有家奴趁此弄鬼,並將東莊租稅也就指名借用些。再後來,虧缺一日重似一日,難免典房賣地,更有賊寇入室盜竊,以至連日用的錢都沒有。
從一個貴族子弟而淪落為“舉家食粥酒常賒”的落魄文人,正是“平生遭際實堪傷”。
晚年的曹雪芹在城裡也沒有立足之地了,便搬到香山臥佛寺附近的一個山村裡居住,過著十分貧困的生活。他和妻子、兒子一家三口常常喝粥。曹雪芹愛喝酒,卻沒錢買,便賒酒喝,待賣了畫再還錢。中國古代的文學家中,生活清貧的也不少見,但苦到曹雪芹這步田地的,實在不多。
就是在這樣艱辛的條件下,仍然堅持寫作《紅樓夢》。他以「字字看來皆是雪,十年辛苦不尋常」的精神,創作的鴻篇鉅著《紅樓夢》,為他矗立了歷史的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