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青塬上柳
-
2 # 孤狼嘯月31600808
契丹是一個謎一樣的民族,從他們在歷史中現身開始,神秘的色彩就伴隨著他們。
關於契丹的起源,人們只知道這樣一個傳說:有一位男子騎著一匹白馬自湟河(今西拉木倫河)而來,一位女子則乘青牛自上河(今老哈河)而來。二者相遇,結為配偶,生了八個兒子。後來,他們的八個兒子分別繁衍為八個部落,逐漸發展成為後來的契丹。
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機稱帝,建國號契丹。947年,改國號為大遼,契丹的本意是“鑌鐵”,也就是堅固的意思。大遼王朝最強盛時期,曾經雄霸中國半壁江山,疆域北到外興安嶺、貝加爾湖一線,東臨庫頁島,西跨阿爾泰山,南抵河北和山西北部,可謂氣壯山河,1125年,遼朝滅亡。此前一年,遼朝宗室耶律大石帶領部分契丹人北走。1134年,輾轉遷移到中亞的耶律大石帶領部分契丹人重建遼政權,史稱西遼,逐漸淡出中華各族,融合為中亞各族的一部分。遼滅後,一部分契丹人融入蒙古、高麗等少數民族,其餘則進入河北和山西,本民族的特點漸漸褪盡。蒙古滅金時,他們和女真人一起被蒙古統治者視作漢人。契丹作為一個完整的民族在元代已不復存在。此後的史書中再也見不到他們的蹤跡。
民族史學家們一直在尋找蛛絲馬跡,內蒙古莫力達瓦旗的一個傳說引起了民族史學家們的興趣:據說幾百年前,一支契丹軍隊來到這裡修邊堡(邊堡是達斡爾特有的詞彙,是指一種類似長城的建築),從此便在此定居下來。這支軍隊的首領叫薩吉爾迪漢,就是達斡爾的祖先。這個傳說把達斡爾與契丹聯絡在一起。
早在清代就有人提出達斡爾源於契丹,也有現代學者透過比較研究契丹族和達斡爾族的生產、生活、習俗、宗教、語言、歷史,找到了大量證據表明,達斡爾人是繼承契丹人傳統最多的民族。 但他們找到的都是間接證據,在沒有足夠的科學證據之前,是不能給出定論的。
史學家們為了驗證這個傳說,利用新興的DNA技術來解開這個千古懸案。
他們先在四川樂山取到了契丹女屍的腕骨;從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取到了有墓誌為證的契丹人牙齒、頭骨;在雲南保山、施甸等地採集到“本人”的血樣;從內蒙古自治區莫力達瓦旗和其他幾個旗縣提取到了達斡爾、鄂溫克、蒙古族和漢族等人群的血樣。在完成古標本的牙髓和骨髓中用矽法提取的線粒體DNA可變區比較後,他們終於得出了準確的結論:契丹與達斡爾族有最近的遺傳關係,為契丹人後裔;而云南“本人”與達斡爾族有相似的父系起源,很可能是蒙古軍隊中契丹官兵的後裔。
根據這次測定結果,結合史料,歷史學家們終於找到了契丹族的下落 :茫茫大興安嶺,清澈的嫩江,遼闊的呼倫貝爾草原,達斡爾人就繁衍生息在這三道風景交匯的地方。
達斡爾的意思是“原來的地方”,也就是故鄉。幾百年來,達斡爾人就在這裡遊牧,但究竟哪裡才是他們的故鄉?達斡爾人自己不知道,因為他們自己沒有文字,只能靠口述來傳承歷史,清朝以前的事就沒有人知道了。
達斡爾族受漢族農業文化的影響,開啟了定居生活,在內蒙古莫力達瓦旗有一個達斡爾族聚居的村莊,風景十分秀麗。房舍院落修建的十分整齊。一幢幢高大的“介”字形草房,給人一種大方粗獷的印象。院落佈局嚴謹乾淨,家家戶戶都圍著紅柳條編織的帶有各種花紋的籬笆.這個村莊就是美麗的騰克達斡爾民俗村,從此達斡爾族在這裡世代繁衍生息。
-
3 # 三生有畫
現在已經沒有契丹民族了。契丹實際上,是回鶻,也是匈奴人殘留在蒙古高原的後裔。
契丹民族在公元1125年左右滅國後,遼國故土,東部地區,成為了金國的領地。這裡留下的遼人,基本上被女真化了。
中部地區,成為了其他正在悄然崛起的,蒙古族各部族的天下,留下的遼人,基本上融入到了蒙古族。其實蒙古族,本身就是契丹人的一個很小的不起眼的分支部落壯大而來。
西部的契丹人,建立了西遼國,位置就在今天的新疆、內蒙古、外蒙古一帶。西遼國一度稱霸西部,但是後來被崛起的蒙古人給滅了。
契丹族也就是被蒙古族,以及新疆當地的其他民族給融化掉了,契丹作為獨立的民族,也就不存在了。
-
4 # 遊牧人Nomad
契丹人並沒有消失!部分契丹人融入到漢族中,部分融入到現代蒙古族裡,部分後來發展成為現代達斡爾族,而西遷的大部分契丹人最後融入到哈薩克族乃曼部裡,人口大約1百多萬。
-
5 # 本草綱目zb
這個可以準確的說沒有,中國有這樣一個神奇的民族達斡爾族,經基因鑑定為契丹族源最近的民族,地理分佈也相對吻合,主要集中在中國東北,黑龍江的梅里斯達斡爾族區,內蒙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還有清朝時候因為其民族特點驍勇善戰,被徵西遷到新疆塔城地區戍邊,為祖國安全穩定民族團結做出了巨大貢獻。達斡爾族服飾和頭飾都與契丹人極為相似。也是目前中國平均受教育程度最好的一個少數民族。
-
6 # 張竹邦
元時統治雲南長128年之久,元滅後當時的蒙古、達翰爾、契丹等民族隱跡下來,出現不少民族後裔
施甸蔣氏宗祠描寫契丹祖源的壁畫(青牛白馬圖)。正殿立有牌位,上書:“祖功宗德流芳遠,子孫後代世澤長,宮音遼上京耶律(阿、莽、蔣、楊、李、趙)氏歷代先祖之靈位”。本地人堅信,該地區的“阿、莽、蔣、楊、李、趙”等姓氏的祖先是契丹人,他們則是契丹人的後裔。
騰衝和順民國著名學者李曰垓很早就考證自個李姓為蒙古李赫斯波後裔,其子著名哲學家艾思奇完全承襲了這一說法,並說他們及族人"頗具蒙人的騎姿"。
1990年蒙古社科院達翰爾族孟志東教授親到騰衝查證,還到了郊區的屋宇(此名在清代方誌上記為峨矣,不知語種語意),找到並帶走了當地的《趙氏家譜》。該家譜亦透露了其中"夷變漢,漢變夷"情況。
孟志東教授
-
7 # 旅行者說文史
契丹民族建立的大遼王朝統治中國境內的華北地區長達二百多年,在此期間,不僅有大量的契丹人移居到了華北地區,也有不少的漢人移居到了契丹故地,這樣一來,許多非契丹人逐漸契丹化了(比如,韓德讓家族),但大趨勢則是整個契丹民族與中原漢人融合成了新的漢人。所以,在女真人滅了契丹以後,就把中原的契丹人視同為漢人,而蒙古人滅了女真以後,則把中原的契丹人、女真人都統稱為漢人。
但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仍然可以在歷史的蛛絲馬跡中尋找到契丹人的下落。
達斡爾族是契丹人的後裔據考證,遼朝滅亡後,契丹後裔不甘心接受女真人的殘酷鎮壓,離開了契丹故地朝額爾古納河以西、黑龍江以北的遙遠地區移動,最終在那裡建立了自己的中心城市雅克薩城(今漠河縣境內的額木爾河口對岸)。因這支隊伍是遼朝皇帝的侍衛,在契丹語中被稱為“斡爾朵軍”。他們在皇帝死後,就世代守衛皇陵,其中守衛耶律阿保機祖陵(今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境內)的護衛軍被稱為“迪斡爾朵”。久而久之,他們的後裔就被稱為 “達斡爾人”。
清順治年間,以哈巴羅夫為首的沙俄侵略軍強佔雅克薩,修築城堡,並以此為據點,不斷向黑龍江內地深入,世居雅克薩一帶的達斡爾居民被驅趕到嫩江流域並分成了兩部分,其中的一部分在清乾隆年間被清政府舉家徵調到伊犁霍爾果斯駐防,從此,距離契丹故地萬里之外的新疆塔城有了達斡爾人,而另外一部分則在嫩江流域永久的定居了下來,形成了聚集在今天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莫力達瓦自旗內的達斡爾人。
達斡爾人
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顯示, 達斡爾人共有人口131992人,他們至今仍然保留著許多契丹人的語言、習俗和薩滿信仰。
雲南“本人”是契丹人的後裔本人又稱蒲滿人,自稱是遼國滅亡後,天祚帝八弟阿育率領族眾轉戰到了雲貴一帶,取祖先阿保機的首字改姓為“阿”,繼而又稱改為““莽”,再由“莽”改為“蔣”姓,後來才自稱“本人”,現約人口15萬人,分屬漢、彝、布朗、佤等民族,其中有9萬人聚集在雲南省施甸縣,千年後的今天,他們仍保留著19個契丹小字和一副完整的青牛白馬圖。
雲南人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社科院曾聯合多家機構對“本人”血樣與契丹古屍標進行了分子考古研究,經過分析,得出了“本人很可能就是當初契丹遠征軍的後裔”的結論。
融入中亞遼朝滅亡後,遼皇室耶律大石率領族眾向北進入今蒙古國,經過長途艱苦跋涉,來到了水草豐美的葉密立(今新疆額敏縣境內)。在這裡契丹人得到了難得的休養生息的機會,耶律大石下令建立漢式城郭,在眾人的擁護下正式宣佈恢復國號“遼”,史稱西遼。隨後耶律大石向西域、漠北、中亞等地區擴張,正式建都於虎思斡魯朵(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瑪克東南布拉納)。
西遼疆域圖
據《金史》記載,在女真人的統治下的契丹人聽說了耶律大石復國的訊息後,屢次出現了契丹人投奔西遼的情況。儘管如此,中亞地區仍然以突厥回紇語系的民族為主,契丹人在人數上仍然不佔優勢。草原民族沒有強烈的民族排他感,為了生存的需要,只要某個民族的力量強大了,周邊其他民族就會向這個民族靠攏。所以,在西遼滅亡後,這些契丹人也就逐漸融入到了當地的民族之中,因此,毫無疑問,在今天的中亞各民族中,一定有契丹人的基因。
融入漢人、女真和蒙古遼朝是一個完全按照中原統治體系治國的王朝,面對兩個民族之間經濟、政治、文化水平的差異,遼朝皇帝不斷從中原王朝那裡學習治國經驗和政治文化,不斷完善和發展自己的統治體系,到了遼世宗時,基本形成了高度漢化卻有獨具特色的政治制度。
所以,遼朝滅亡後,原本對中原王朝的文化及生活方式羨慕的契丹人,就與漢人混融了,形成更新的的漢人和漢文化,特別是蒙古滅金後,只要會說漢語的一律視為漢人,因此,毫無疑問,這些人群中不僅僅有漢人,也有契丹人和女真人。
蒙古人
女真人建立以後,作為統治階級,擁有絕對的政治、經濟優勢,許多契丹人成為了女真人的奴隸,時間一久,這些契丹奴僕也就成為了女真人。女真人建立的金國,其疆域與遼大致相同,部分契丹人為了反抗女真人的壓迫,不斷髮動起義,比如,契丹皇族耶律餘睹最初降金,又舉兵反金,失敗後遂投韃靼,這部分人就慢慢演化為了蒙古人。
契丹人髮式
另外,許多專家認為明朝兀良哈三衛就是契丹人的後裔。兀良哈三衛居契丹故地,大約在今天的遼寧省朝陽市凌源市至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及赤峰市喀喇沁鎮一帶。該地本是契丹人世代居住之地,兀良哈三衛在髮式上是髡髮禿頭,是典型的契丹人的髮式,跟蒙古族的辮髮索頭完全不同,所以,可能今天 的喀喇沁部蒙古人是契丹人的後裔。
-
8 # 華夏說歷史
曾經看過一個紀錄片,裡面有一個歐洲的傳教士在明朝時期從絲路來到中國,就是有一個任務弄清楚契丹到底在哪裡?以前歐洲人稱中國為契丹,哥倫布航海也是為了尋找契丹族,可見,契丹這個民族不僅對中國歷史,對世界歷史也是影響力曾經很巨大的。
那麼契丹族到底經歷了什麼呢?
契丹人從耶律阿保機建立了雄踞中國北方的龐大帝國遼國,在經歷了209年的歲月之後,最後一個皇帝天祚帝被金國俘虜以後,整個帝國退出了歷史舞臺。
令人不解的事情是,契丹民族在中國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裡,留下很多輝煌的文化和燦爛的文明,就在國滅之後,整個契丹民族消失的無影無蹤,在今天56個民族中,沒有契丹這個民族,那他們到底去了哪裡呢?
專家根據史書記載考證,遼國行將滅亡之際,一些契丹人從今天的赤峰一帶,逃亡今天內蒙古的呼倫貝爾大草原地區,成為達斡爾人的祖先。這些應該是現存比較純粹的契丹民族。要是狹隘一點話,當然這個觀點現在過時了,56個民族是一家。
另外還有一支就是在金朝時期,他們和當時統治者的女真族逐漸生活一起,然後在遷入中原地區以後,被強大的漢族統統漢化了。
還有一部分契丹人在中國西部建立了西遼政權,時間長達90多年,1218年,被強大的蒙古族所滅,據學者研究,一部分加入蒙古軍隊的契丹人,隨著蒙古軍隊的征服腳步,在雲南落地生根,由於長期和當地人的布朗人,漢人長期通婚,所以實際上早已經已經漢化了,也許契丹從某一種意義上來說,並沒有消失,而是和融合到了其他民族之間。
-
9 # 端木建
1000多年前,在中國的北方活躍著一個強大的民族——契丹。這個族群幾乎個個驍勇彪悍,打起仗似乎不要命一般。五代時,中華大地正處於分裂狀態,而契丹英雄耶律阿保機則憑藉過人的本領統一了契丹各部,並開始向外擴張。也就在這個特殊時期,石敬瑭送上了北方16州重地給契丹,後來遼以此為基業經常南下騷擾中原王朝。
遼人不但勇悍蠻橫,而且貪得無厭。趙匡胤統一中原後,宋王朝得以建立。然而宋在遼面前基本上就像羊面對狼一樣,雙方差距很大。即使楊家將上陣也不過僅僅與遼人勉強打個平手而已。蕭太后時期的遼一度達到了巔峰狀態,而宋在他們面前就只有挨打受氣的份兒。然而有盛就有衰,遼人後來也遇到了自己的掘墓人——女真人。這女真族也就是後來清的前身,這些人在長白山一帶居住,比起契丹人來說更加勇猛。
如果打個比方的話,宋是羊,遼就是狼,那麼金可以稱得上虎了。公元1125年,宋聯合金一起攻打遼國,並趕跑了遼天祚帝,北方的遼國滅亡。不過契丹人不會那麼輕易認輸,皇族耶律大石領著200來遼人一路向西狂奔,結果在西域可敦找到了當年留守當地的2萬契丹精兵,於是西遼國得以建立。這個時候,宋金正打得不亦樂乎,都無暇跑到西域去揍耶律大石,所以西遼還持續了不少的年頭。
然而好景不長,金國得意了沒多久,讓世界為之顫抖的蒙古人又崛起了。宋蒙合作,一口氣把女真金國又給滅了。成吉思汗沒有放過西域的遼國,於是把西遼給滅了。而兩次充當打手的宋朝也沒有好下場,隨後不久就被蒙古給滅了。再後來忽必烈就建立了大元。然而今天中國的56個民族卻沒有契丹族了,那麼遼滅了以後,契丹人都去哪兒了呢?難道已經不存在嗎?看完這些就明白了。
據史料所記,遼滅後,契丹人散居到了不同的地方,其中一部分則選擇居住在我國的南部雲貴地方。而在今天,雲南很多的居民還過著如契丹人一樣的生活,並且在很多習慣上都與古遼人非常相似。因此,專家們推測:他們就是契丹後裔。2004年,專家來到了雲南,並對莽、阿、蔣3大疑似契丹後人進行DNA檢測。後來大家驚喜地發現:這些契丹後代與達斡爾族之間的基因十分接近。所以專家們進一步確定:今天的達斡爾人就是昔日的契丹人。
我們56個民族是一家,應該守望相助,互相尊敬,互相愛護。就如《天龍八部》裡的契丹英雄蕭峰對待中原好漢那樣,大家互相扶持,和平相處,一起共同發展才對。
-
10 # 安鍋說道
古代少數民族,尤其是北方的遊牧民族,民族凝聚力並不高,很多是鬆散的部落聯盟,而且很多民族的血統是一樣的,都混雜在一起,分不出彼此。
契丹人消融在其他民族中,大致可以分幾個方向:
第一多,可以說是多半,是融入蒙古族之中。契丹人和蒙古人本來就有很高的相似度,甚至可以說是一樣的來源,所以兩者相容性極高。契丹人對滅掉遼的金朝十分仇視,在蒙古滅金的過程中,有大量契丹人加入到蒙古陣營,後來他們隨蒙古軍隊南征北戰,慢慢就和蒙古人融合了,這是多數契丹人的歸宿。今天蒙古族裡有不少姓律的人,就是當年的皇族耶律氏。
第二多,是隨耶律大石西遷的契丹人。這些人在西遼滅亡後,基本消融到中亞各個民族之中,尤其以哈薩克人之中居多。
第三,是融入到漢族之中,其實人數比重並不多。在蒙古滅金的過程中,契丹人是積極參加的,這時距離遼滅亡還不到百年,契丹人就算漢化程度再高,甘於做漢人,這時的民族性也會激發出來,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耶律楚材,幫助蒙古不遺餘力,更不用說其他人。有人可能會舉元朝四等人的例子,說第三等漢人裡面包括契丹人,以此說明契丹人後來融入漢族,但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契丹人還有和他們文化血緣更接近的蒙古,絕不會想要做第三等人,即使後來真的變為漢族,也是先變蒙古再變漢的。雲南的“本人”雖說父系祖先是契丹人,也融入了漢族,但他們最早是作為蒙古軍隊而來的,由此可見一斑。
有很多人提到達斡爾族是契丹人後裔,但這就是猜測而已,根本沒有確切證據。先前說過,北方遊牧民族很多血緣是相同的,族源也是一樣,DNA接近只能說明兩者的起源相同,並不能說明誰是誰的後裔。同樣道理,很多通古斯民族DNA也是接近的,語言風俗習慣更是很像,也不能說誰是誰的後裔,但可以是兄弟民族。
-
11 # 漢周讀書
保大五年(1125年)二月二十日,遼天祚帝耶律延禧被金兵俘虜,八月送至上京(今屬黑龍江哈爾濱阿城區),金太宗將其降為海濱王,三年後病逝,大遼帝國最後一點復國的希望也破滅了。
享國二百一十年的大遼帝國灰飛煙滅之後,契丹族彷彿一夜之間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令人唏噓不已。
這個曾經繁榮昌盛的民族究竟去了哪裡?他們的後裔今天是否還存在?
《遼史》記載: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遼國宗室耶律大石自立為王,率二百鐵騎乘夜倉皇西逃,南宋紹興四年(1134年)三月,建立西遼,後擊潰中亞聯軍十萬人,驅逐了塞爾柱帝國,確立了在西亞的統治地位。
西遼也稱黑契丹、哈剌契丹,統治中亞地區八十八年之後,南宋嘉定十一年(1218年),被蒙古帝國一舉擊潰,契丹人建立的政權從此徹底滅亡,漠北大部分契丹人向西遷移,來到伊朗克爾曼地區,其後裔現已完全伊斯蘭化。
遼國滅亡之初,也有部分契丹人選擇留在了境內,元朝時期,一些契丹人被蒙古軍徵召作戰,一度形成了較大的部落,也有部分族群隨著戰爭的發展,遷移到了世界各地。
其中較大的族群至今仍生活在中國的內蒙古、黑龍江、新疆、遼寧等地,即今天的達斡爾族,人口約十三萬一千餘人,達斡爾族在清朝以前仍使用契丹文字。
遼寧阜新一葉姓人家珍藏的家譜顯示,這一支葉姓起源於耶律氏,為契丹人的後裔。
家譜中有兩份官方文書,其中道光十五年一份地契的題頭上書:“準耶律氏希如們寶路等入冊入甲土籍執照。”
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有蔣姓人家珍藏的《勐板蔣氏家譜》記載:“蔣氏祖先姓耶律氏,名阿保機,建立遼朝,為金所滅。後裔以阿為姓,又改為莽。在元初,隨蒙古軍隊南征有功,授武略將軍之職。明朝洪武年間,因麓川平緬叛有功,分授長官司,並世襲土職。後又經歷數代,改為蔣姓。”
今天仍然生活在雲南的契丹人後裔,除了蔣姓,還有阿、莽、本人等姓氏。
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部分專家利用現代DNA技術,在內蒙古自治區莫力達瓦旗、雲南保山的五個村莊等地區,分別抽取了多個姓氏的血樣,確認生活在北方地區的達斡爾族,以及雲南部分族群就是契丹人的後裔。
-
12 # 我意縱橫1
遼國被女真人滅亡後,耶律大石帶領遼國餘部西撤到現在吉爾吉斯斯坦一帶復國,建立西遼,並在擊敗原來的西亞霸主突厥塞爾柱人!由此稱霸中亞!斯拉夫語用契丹稱呼中國就是由此而來及至蒙古人崛起西遼被滅國!還有一部分契丹人本著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原則投奔了蒙古,並對蒙古滅金戰役中發揮重要作用,值得一提的是耶律楚材不但在蒙古國地位顯赫,並且在保護漢民族方面做了很多很多。。。
-
13 # 大意覺迷
契丹作為一個族群,在金朝的時候由於與女真人關係惡化,長期處於對立局面,雖然有個別契丹人甚至被賜姓完顏,但在金朝並沒有與女真族過多融合。另一方面,契丹人長期與其他邊境部族聯合組成乣軍集團,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一種新的融合。乣軍集團成員包括契丹人、漢人以及一些蒙古語族群,由於其首領多數是契丹人,所以人們往往把乣軍集團視為契丹人的軍團。乣軍集團成員很多都投靠了成吉思汗,為元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蒙古人對乣軍集團和契丹人存在忌憚之心,所以用了很多策略對契丹人進行解構。
比如說,由於遼朝長期佔據中國北方,所以北中國往往被蒙古人稱為契丹之地。而蒙古人按照這個邏輯思維,把居住在契丹之地的民眾稱為契丹人,但用漢字卻寫作“漢人”,將契丹與漢人概念混為一談。於是契丹就逐漸變成漢人、中國的代名詞。另一方面,蒙古人將乣軍集團打散,防止他們再像金朝那時那樣變成獨立的軍團勢力。同時對契丹人的概念進行拆解,將居住在契丹之地(中國)的懂漢語的契丹人劃入漢人,而居住在北方不懂漢語的契丹人劃入蒙古人,如此一來,契丹這個族群就被蒙古人拆分,消解在漢人和蒙古人群之中。
-
14 # 桃花石雜談
契丹這個民族現在是不是已經消失了?這個答案是肯定的,契丹民族在西遼王朝滅亡之後就基本消失了,但這個消失可並不是契丹人都死光了,而是在國家滅亡之後,契丹人流散亞洲各地,最終大部分都融入了所在地的當地民族之中,而少部分則形成了新的民族。契丹人的離散
在公元1125年,遼朝的最後一個皇帝天祚帝被金軍俘虜,遼朝滅亡。失去了國家的契丹人則在此之後開始了遷居亞洲各地的歷程。
(曾經盛極一時的遼朝)
首先應該明確的一點是,在遼朝滅亡之後,多數契丹人還是留在了其故地,並沒有馬上遷走。但此時契丹故地大部分已經處在了金國的統治之下,所以留在遼國故地的契丹人也可以說就任由金國統治者來擺佈了。
而金國首先對契丹人採取的策略是強制遷徙並充軍,大量契丹人被分散遷徙到金國各地,並被編入金國軍隊之中,為其征戰。比如在公元1161年,金朝皇帝海陵王完顏亮南侵之時,就曾經遣使到各路徵兵,要求契丹人20歲以上50歲以下的全部從軍,幫助金軍南侵。而契丹人因為無法忍受如此沉重的兵役,所以在當年在一位名叫撒八的人率領下發動了大起義,但很快就被金軍鎮壓。
(古畫中的契丹人形象)
而在起義過後,金國對契丹人的政策轉為對其進行強制同化。金世宗在位期間(公元1161年-1189年),就曾經明確下詔,將契丹人分散遷徙:
與女直(真)人雜居,男婚女聘,漸化成俗。
而在這種政策實施之後,大量契丹人融入女真人之中,但一些沒有被同化的契丹人則對女真人更加憎恨,所以在後來蒙古開始入侵金國的時代,就開始有大量的契丹人投奔蒙古,加入蒙古軍隊,參與滅金戰爭。
(西遼王朝也聚焦了大量契丹人)
而除了留在金國的契丹人,在遼朝滅亡之後,契丹人的另外一個主要去向是跟隨耶律大石西遷到了中亞地區。之後耶律大石在中亞建立了西遼王朝,又收攏了大量契丹人。後來西遼進行的人口普查顯示在其首都虎思斡耳朵附近共有男丁84500人,其中恐怕也有相當比例是契丹人。另外還有一些契丹人則投奔了西夏,而在遼朝滅亡前幾年,有一支契丹軍隊曾經入侵高麗地區,但後來被高麗軍隊擊敗,所以也有一些契丹人留在了高麗。
契丹人融入其它民族而在蒙古滅金之後,契丹人這個身份因為其民族本身已經發生了很大分化,所以開始漸漸消失。元朝建立之後,更是因為契丹分化已經非常明顯,所以乾脆將其併入其它民族進行管轄了,比如元朝時曾經明令:
若女直(真)、契丹生西北不能漢語者,同蒙古人;女直生長漢地,同漢人。
也就是不再將女真和契丹視為單獨的民族,西北不會說漢語的女真人和契丹人直接視為蒙古人,而漢地已經漢化的女真人,以及被女真同化的契丹人都算漢人。所以多數契丹人應該是在此時已經融入漢族和蒙古族了。
(契丹人征戰場面想象作品)
而在西遼的契丹人,在西遼於公元1218年被蒙古帝國滅亡之後,大部被編入蒙古軍隊,同樣蒙古滅亡西夏之後,投奔西夏的契丹人也大量被蒙軍收編,所以這些人後來都隨蒙古軍隊四處征戰,後來也大部融入蒙古族。現代觀點認為在內蒙古的巴林左旗和巴林右旗,有相當一部分蒙古族很有可能是契丹人後裔。
而在西遼被蒙古人滅亡之前,有一支西遼的契丹人就已經投奔了當時中亞另外一個王國花刺子模,在花刺子模也被蒙古人滅亡之後,這支契丹人繼續西遷,最終來到伊朗中部的克爾曼地區,再次建立了一個契丹王朝。這個契丹王朝又存在了一百年左右,後來其公主還曾經成為蒙古人在西亞建立的伊兒汗國的王后,但後來在內亂中被伊兒汗國吞併。而那些契丹人後來相繼投奔當地其它伊斯蘭王朝,逐漸融合於當地的伊斯蘭民族之中。
(高加索地區的諾蓋人被認為有契丹人血統)
另外在遼朝滅亡前後,還有一支契丹人遷到今天內蒙古和黑龍江地區為遼朝戍邊,這支契丹人受到其它民族的影響相對較小,在後來形成了達斡爾民族。而根據現代基因檢測,達斡爾民族和契丹人的基因相對比較接近,因此可以被視為契丹人的後裔,但直接說他們就是現代的契丹人也並不合適,因為其民族認同已經不一樣,達斡爾族並沒有繼承契丹的主流文化。
(烏拉爾山地區的巴什基爾人也被認為有契丹人血緣)
此外在雲南地區,有一個跨民族的族群叫“本人”,現代也普遍被認為是南征蒙古軍隊中的契丹人後裔。而在中國以外,阿富汗的哈扎拉人中有一個叫達爾契丹的部族,而在哈薩克的欽察人中,有個叫契丹欽察的部落,這兩個部落現代也基本被認為是西征蒙古軍隊中契丹人和當地人的混血後裔。而在更加往西的高加索地區和烏拉爾山地區,分別有兩個民族叫諾蓋族和巴什基爾族,這兩個民族在現代也被認為有西遷契丹人的血統。 -
15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在今天的俄語和阿拉伯語中將”中國“一詞唸作契丹——這個名字原本屬於中國北方一個驍武善戰的馬背民族:遼國是契丹族建立的王朝:契丹源於東胡鮮卑,秦漢時期匈奴雄踞北方草原並戰勝了東胡,東胡民族的一支分支逃到鮮卑山(據考證就是今天的大興安嶺),因此被命名為鮮卑族。北魏孝文帝推行漢化改革後生活在中原漢地的鮮卑人日漸漢化,最終完全融合到了漢民族之中;而留在東北老家的鮮卑後裔逐漸繁衍出契丹、室韋、庫莫奚等民族。契丹人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繁衍出八個部落,其中的迭剌部出現了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和實際統治者分離的現象:名義上迭剌部的首領是可汗,然而實際的軍政大權皆掌握在軍事首領夷裡堇手中。公元907年2月27日迭剌部的夷裡堇耶律阿保機取代了痕德堇可汗的汗位,結束了迭剌部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和實際統治者分離的現象。他鎮壓了部落內部貴族的叛亂,又征服了奚、室韋、阻卜等部族並握有蒙古地區的產鹽區,阿保機透過對食鹽這一戰略資源的掌握積累了鉅額的財富,與此同時他利用自己手中的財富打造了一支戰力卓絕的軍隊。915年耶律阿保機出征室韋凱旋歸來後卻遭到契丹其他七個部落首領的排擠,被迫放棄汗位來到灤河邊定居,在這裡他建設了一座仿幽州的城郭。在這裡阿保機率領歸附他的漢人耕種、煮鹽、鍊鐵,很快阿保機就壟斷了契丹諸部的鹽鐵供應,於是他派手下給其他七個契丹部落的首領傳話:“我有鹽池,經常供給各部落,但大家只知道吃鹽方便,卻不知鹽池也有主人,你們應該來犒勞我和部下。”其他七個部落的首領一聽這話就帶著牛和酒來犒勞阿保機,結果阿保機在酒宴上佈下伏兵將七個部落首領盡數斬殺,至此耶律阿保機完成了契丹八部的統一。
這時的契丹仍是類似於此前的匈奴、鮮卑、突厥一樣的草原遊牧部族聯盟,而不是成熟的國家形態。按契丹傳統:可汗之位三年改選一次,不能像中原皇帝那樣搞終身制和世襲制。然而阿保機憑藉自己的實力一直不讓位,由此引發了契丹耶律氏族內部耶律剌葛、耶律迭剌、耶律寅底石、耶律安端等人的叛亂,史稱“諸弟之亂”——從公元911年到913年耶律阿保機的弟弟們先後發起三次叛亂。916年3月17日耶律阿保機接受漢人幕僚韓延徽的建議仿漢制稱帝,定國號為大契丹。926年耶律阿保機東征渤海國,契丹的勢力由此擴張到渤海沿岸以及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消除了東面渤海國的威脅的阿保機又征討党項、阻卜等部落,向北到達了烏孤山(今肯特山),還曾抓獲回鶻都督畢離堇,回鶻烏主可汗只得派使臣納貢謝罪,阿保機的勢力最西到達了今阿爾泰山一帶。這一時期的阿保機還命人用300多個漢字作拼音字母創造出了契丹文字。這一時期的契丹國以初步確立了對契丹等遊牧民族同漢族以及漢化程度較深的渤海人分而治之的南北面官制度:治理漢人的官署設於皇帝行宮的南面,稱南面官,其設定按照唐制設三省六部制,官吏亦多用漢人。治理契丹的官署設於皇帝行宮的北面,稱北面官,官員主要由契丹貴族擔任,地位較南面官高,管理宮帳、部族、屬國之事。
公元926年耶律阿保機病逝,其妻述律平宣佈攝政。在述律平的干預下耶律阿保機欽定的太子耶律倍被廢,次子耶律德光繼承了契丹國的帝位。936年中原的後唐王朝發生內亂:河東節度使石敬瑭以自稱兒皇帝、割讓燕雲十六州為條件,請求耶律德光支援攻打自己的政敵李從珂,於是耶律德光親率5萬騎兵南下支援石敬瑭,石敬瑭因此得以建立後晉王朝。事後契丹獲得了燕雲十六州,這裡成為了日後契丹進一步南下的基地。944年後晉出帝石重貴即位,他不願向契丹臣服,於是上表稱孫不稱臣。耶律德光隨即發兵攻打後晉並於947年正月十日攻克後晉首都開封。隨著後晉王朝的滅亡,契丹得以控制了大部分中原地區。當年二月耶律德光改契丹國號為遼,這時的耶律德光自視已繼承中原正統,打算長期經略中原。然而因縱兵掠奪人民財物激起了中原百姓的極力反抗,與此同時遼軍出現水土不服的跡象。四月遼耶律德光被迫引軍北返,最後在河北欒城病逝。
公元979年南方的宋太宗趙光義在平定江南後發動了針對遼國藩屬北漢的戰爭。當年三月援救北漢的遼軍與宋軍在白馬嶺交戰,此戰遼將耶律敵烈等人戰死,遼軍戰敗。六月北漢國主劉繼元降宋。至此宋朝結束了五代十國格局混戰的局面,宋太宗趙光義隨即將下一步的目標鎖定為遼國統治下的燕雲十六州。979年宋、遼雙方又交鋒於高粱河,在這一戰中御駕親征的宋太宗趙光義被遼軍射傷,倉皇逃走。至此宋遼之戰的形勢由宋攻遼守轉變為遼攻宋守。982年遼景宗病逝,遼聖宗繼位,其母承天皇太后蕭綽攝政。在蕭綽攝政時期遼國進一步改革內政,國力進入鼎盛時期。993年遼國降服高麗並迫使高麗解除之前同宋朝的盟約。1004年蕭太后與遼聖宗親率大軍深入宋境,倉皇失措的宋真宗打算遷都南逃,後因宰相寇準執意堅持而親至澶州(今濮陽)督戰。宋軍因宋真宗親自督戰而士氣大振,此戰遼軍前鋒被擊敗,遼將蕭撻凜戰死。擔心腹背受敵的遼國遂提出議和,最終雙方達成澶淵之盟:宋、遼約為兄弟之國,雙方各守疆界,互不騷擾;宋每年貢遼歲幣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
遼朝全盛時期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溝河。在今天的俄語和阿拉伯語中將”中國“一詞唸作契丹——這個名字原本屬於中國北方一個驍武善戰的馬背民族:公元916年出自這個民族的耶律阿保機建立了大遼帝國,當時從中亞直到西歐的各國皆以為遼國已入主中原,統治著整個東方,於是契丹成為從中亞到西歐的各國對東方那片土地的稱呼。
契丹人建立的大遼帝國縱橫馳騁草原二百餘年,南方的趙宋王朝也一直受到其壓制,然而就是這樣一個驍武善戰的馬背民族依然逃不過滅亡的命運——興起於東北白山黑水之間的女真完顏部阿骨打建立了金國,隨即遼、金之間爆發了戰爭,戰爭的結果是遼國最終被金所滅。
然而契丹畢竟是一個驍武善戰的馬背民族,祖先傳承下來的熱血基因並沒磨滅,終於在契丹人中出現了一位名叫耶律大石的領袖,契丹人在他的帶領下在民族消亡之前開創了最後的輝煌。
1115年耶律大石中進士,提升為翰林應奉,不久升任承旨。遼以翰林為林牙,所以稱之大石林牙。歷任泰、祥二州刺史,遼興軍節度使。1122年(遼天祚帝保大二年)金兵大舉南侵,攻克中京,遼國天祚帝不敢留守,西逃入雲中。當時耶律大石留守南京,遭到金、宋夾攻。為了安定人心,堅持抵抗,大石擁立耶律淳即位,稱天錫皇帝,後世稱北遼。耶律大石在分析當時形勢後決定向金稱臣,同北宋結好。但北宋君臣認為這是奪回燕雲十六州的好機會,於是出兵二十萬攻打南京。耶律大石率軍迎戰,敗宋軍於白溝河。
1123年四月耶律大石率軍在奉聖州龍門壁附近抵抗失敗被俘,逼迫為金兵帶路偷襲天祚帝的青冢大營。後從金營逃脫,九月投奔天祚帝。天祚帝並不能原諒大石擅自另立皇帝的作為,也不能接受耶律大石“養兵待時”的意見,這使得大石深自疑慮。1124年夏在天祚帝準備出兵與金決戰時耶律大石殺死了蕭乙薛、坡裡括二將,率領親兵200人逃離。耶律大石率領這200親兵輾轉來到蒙古高原上的可敦城,1134年西域東喀喇汗國的阿赫馬德汗死後其子易卜拉欣汗不得人心,造成康里人和葛邏祿人叛亂,被迫邀請西遼出兵協助平亂。耶律大石很快平定了康裡和葛邏祿,並把東喀喇汗國降為附庸,割取其北疆一帶為西遼直轄領地。當年耶律大石定都於八剌沙袞(今吉爾吉斯托克馬克),改年號康國元年。耶律大石自稱菊兒汗即世界之王。歷史上稱耶律大石建立的政權為西遼或喀喇契丹帝國。
不久西遼就實現了對於闐、喀什等地的征服,將昔日喀喇汗國的土地盡數收入囊中。西遼始終尊崇中國文化——將漢語定為官方語言,與此同時對原本遊牧而居的當地原住民進行編戶和徵稅。耶律大石在西域站穩腳跟後就開始東征金國,然而卻遭遇了挫折,於是他轉而向中亞地區擴張:1137年西遼軍進入費爾幹納盆地,與前來抵抗的西喀喇汗國軍隊會戰於忽氈,西喀喇汗國戰敗,可汗馬赫穆德逃回撒馬爾罕。戰敗的西喀喇汗國轉而去進攻葛邏祿人以彌補在與西遼的戰爭中的損失,馬赫穆德為增大勝算還向自己的舅舅塞爾柱帝國蘇丹桑賈爾求援,塞爾柱帝國是當時中西亞頭號強國,很快桑賈爾以聖戰的名義召集了呼羅珊、西吉斯坦、伽色尼、馬贊德蘭、古爾等國的10萬大軍。
葛邏祿人自然無法抵擋強大的穆斯林聯軍,於是向耶律大石求援,耶律大石寫信為葛羅祿人,桑賈爾卻回信要他信奉伊斯蘭教並威脅恐嚇他:若不改宗教信仰,將率大軍將其消滅。為了顯示自己軍隊的強大,桑賈爾在信中誇張的說:“他們甚至能用弓箭把頭髮射斷。”耶律大石見到信後命令手下抓住使者,再遞給他一根針,要他扎斷自己的一根鬍鬚,使者無論如何做不到。耶律大石就說:“你用針尚且無法扎斷自己的鬍鬚,你的同夥安能用箭射斷頭髮?”隨即耶律大石集合了由契丹人、突厥人和漢人組成的部隊。
1141年9月9日兩軍在撒馬爾罕城以北的卡特萬草原相遇,相距兩裡對峙。戰鬥爆發前桑賈爾將自己的部隊分為左右中三路:自己親自率領中軍,其衛隊及後勤輜重壓後,西吉斯坦國王指揮聯軍左翼,聯軍右翼是埃米爾庫馬吉指揮。戰前耶律大石指出桑賈爾的聯軍人多少謀說:“敵軍雖多但是沒有智謀,遭到我們的攻擊,他們就會首尾不救,我們的軍隊必勝。”在仔細觀察對手的佈陣情況後耶律大石也將自己的部隊分為三路。六院司大王蕭斡裡剌、招討副使耶律松山等率兵2500為右翼,樞密副使蕭剌阿不、招討使耶律術薛等率兵2500攻為左翼,耶律大石親率部隊作為中軍。
戰場地形是一個依山的草原,西遼軍隊的背後是山脈,有一道長長的峽谷達爾加姆峽谷。耶律大石觀察了戰場的地形後讓軍隊背靠達爾加姆峽谷安營。戰鬥開始後雙方的中軍出現僵持。經過一番激烈戰鬥後,桑賈爾的左翼部隊插入西遼軍隊中軍與左翼之間。耶律大石的中軍和左翼部隊被迫向左移動,這樣西遼軍隊的陣營就出現了一個缺口。桑賈爾的部隊對準缺口猛攻,試圖突破西遼人的陣營。被分割開的西遼右翼部隊2500名騎兵迂迴到桑賈爾空虛的左翼,西遼左翼部隊的騎兵則迂迴到桑賈爾的後方並攻擊其後衛,而耶律大石帶領的西遼主力被擠壓向左迴旋時,恰好攻擊了桑賈爾陣營的右翼。這樣戰場就出現了西遼正面洞開,而桑賈爾三面受敵的格局。西吉斯坦貴族作戰英勇,桑賈爾的部隊在戰鬥中受到擠壓,只能向前繼續挺進,進入耶律大石看中的那條達爾加姆峽谷。這時西遼軍隊中的葛邏祿人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桑賈爾的部隊有至少上萬人在這條小峽谷內被殺,桑賈爾的妻子、左右翼統帥和伊斯蘭法學家布哈里均被俘虜,桑賈爾和馬赫穆德帶殘兵僥倖奪路而逃,奔至泰爾梅茲。
卡特萬之戰後西喀喇汗國成為西遼藩屬、花剌子模也表示臣服於西遼,布哈拉也俯首聽命,西遼南部邊界越過了錫爾河,以阿姆河為界。作為中華文明組成部分的契丹文化在中亞紮下了根。公元1142年古兒汗耶律大石去世,由其遺孀蕭塔不煙攝政直到1150年,隨後耶律大石之子耶律夷列繼位。耶律夷列在1163年離世後其妹耶律普速完攝政。耶律普速完和駙馬蕭朵魯不的弟弟蕭樸古只沙裡私通,並出貶蕭朵魯不為東平王,然後羅織罪名將蕭朵魯不殺害。蕭朵魯不的父親蕭斡裡剌是朝中元老,官拜六院司大王,他於崇福十五年(1178年)發動宮廷政變,率兵包圍皇宮,射殺耶律普速完和蕭樸古只沙裡,擁立耶律直魯古繼位,改年號為天禧。天禧三十四年(1211年)耶律真魯古外出遊獵時被蒙古降將、乃蠻王屈出律以伏兵八千擒之,被迫讓位。屈出律儘管沿用西遼國號,但這個政權已不是契丹耶律氏所統治的了,1218年西征的蒙古軍團徹底消滅了西遼政權。
西遼滅亡後契丹貴族波剌黑前往波斯的克爾曼,於1224年建立了起兒漫王朝,又被稱為“後西遼”,這也是契丹人在歷史上建立的最後一個政權。起兒漫王朝歷經八帝二後,存在86年。起兒漫王朝所鑄錢幣皆用阿拉伯文書寫,這標誌著這已是一個高度伊斯蘭化的政權。1306年起兒漫王朝被蒙古伊爾汗國兼併,此後契丹作為一個民族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就像之前的匈奴、鮮卑等民族一樣作為一個民族存在的契丹被融合同化到其他民族其他文明之中。那麼都有哪些民族繼承了契丹人的基因血脈呢?
首先在遼金易代之時並不是所有契丹人都跟隨耶律大石前往西域的,仍有相當部分的契丹人留在了遼國故地。這些人被女真人建立的金國所征服,女真人對這部分契丹人進行了同化政策——公元1161年-1189年在位的金世宗完顏雍就曾經明確下詔:令契丹與女真雜居,男婚女聘,漸化成俗。不過並不是所有契丹人都被女真人同化了——耶律楚材的生平經歷就是一個例證:儘管耶律楚材家祖上數代在金國朝廷為官,但他們作為契丹後裔的民族記憶並未磨滅,所以才有了日後助蒙古滅金之事。1215年契丹後裔耶律留哥趁金國在蒙古攻擊下岌岌可危之際攻佔金東京。公元1216年初耶律留哥前去朝見成吉思汗,奉耶律留哥之命駐守金東京的耶律廝不趁機自立後遼政權。一開始因為有女真金國這個共同的敵人,所以蒙古和後遼進行戰略合作夾擊金國,然而隨著金國的滅亡一心統一天下的蒙古又將後遼鎖定為自己下一個目標。後遼在蒙古的壓力下進入高麗境內,1218年蒙古進入高麗圍殲後遼,後遼滅亡後部分契丹人就留在了高麗並日漸融合到後來的北韓民族中。元代時期女真人的漢化現象比較普遍,而那些被女真同化的契丹人也逐漸漢化,元朝政府鑑於這樣的局面詔令:若女真、契丹生西北不能漢語者同蒙古人;女真、契丹生長漢地者同漢人。在這一過程中契丹後裔逐漸融合到漢族和蒙古族之中。在蒙古人破西夏、滅金、降高麗、平大理、亡宋、西征等戰役中歸附蒙古的契丹後裔也被徵調出征,其足跡遍及整個中國,甚至遠至北韓、中亞和西亞地區,其中有的人就留在了駐地並同當地民族日漸融合。根據現代基因檢測:如今的中華56個民族之一達斡爾族和契丹人的基因相對比較接近,因此基本可以視為契丹人的後裔。在雲南省保山地區有10餘萬自稱“本人”的群體被認為是跟隨蒙古南征的契丹後裔,需要注意的是“本人”並不是一個民族,而是一個跨民族群體,目前分屬於10多個民族。阿富汗的哈扎拉人也被認為具有契丹血統。
回覆列表
達斡爾族被證明是比較純種的契丹後裔。
雲南有一個家族自稱是契丹人後代,因其祖先曾為蒙古將軍,駐守雲南某地,基因證明其父系確實是契丹人,但母系混血嚴重。
本人在西安,又一次坐計程車,看到司機名牌姓耶,感覺很奇怪,司機說本來是耶律,改成耶了。說祖先幾百年前戰敗了,幾十人逃亡千里,流亡到西安灞河邊上,安頓下來,改姓為耶。說他記得小時候,家族裡有幾位老人,個子很大,力氣很大,現在那樣彪悍的人已經沒有了,他個子不大。他們家族前幾年想改回耶律姓,後來不知什麼原因不了了之。有一個同事,跟我說他在長安一中上學時候,有一個女同學姓耶,便是灞河邊上一個村的,想來應該和這個司機是一個村的。
故鄉是什麼?不過是我們的祖先在長期漂泊中的最後一個驛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