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健康運動中心馮春雷

    可以到癌症篩查各種腫瘤標誌物的檢測。原則上,乳腺癌、宮頸癌、結腸癌,普通人群需要篩查;其它癌症,僅高風險人群需要選擇性檢查。具體的檢查原則,複查科室:腫瘤科。

  • 2 # 家庭醫生線上

    大家知道,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世界衛生組織就強調,1/3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1/3的癌症可透過早發現、早治療得到治癒。那麼,常規體檢能查出癌症嗎?常規體檢能查出哪些癌症?

    首先,我們應瞭解什麼是常規檢查,什麼是防癌體檢。所謂常規檢查,簡言之為常規健康體檢,主要檢查身高、體重、胸圍差、腹圍臀圍等,評估營養、形態發育等一般情況,常規健康查體目的在於用各項身體指標來進行個人的健康評估,如血壓、心電圖、胸透、血液等檢查;而防癌檢查是指在健康狀況下或沒有症狀的情況下進行一系列有針對性的醫學檢查,目的是排查早期腫瘤。這就是說常規健康體檢跟防癌體檢是不盡相同的。

    所以,每年的常規體檢沒有問題不可高枕無憂,大部分癌症會成為健康體檢的漏網之魚,尤其是很多常見的腫瘤,比方說胃腸道腫瘤,單靠常規查體是難以發現的。不過,有些常規檢查,可以發現“懷疑癌”,比如胸x片有陰影懷疑肺癌,ct可以確診;做胃、上腹部B超發現懷疑癌症,做胃鏡、腸鏡、食管鏡、膽囊鏡取病理可以確診。

    關於癌症檢查方法多種多樣,僅舉幾例參考:

    1、顱內腫瘤,可以做頭顱CT;

    2、鼻咽部腫瘤,可以做鼻內鏡檢查、頭顱CT;

    3、甲狀腺腫瘤,可以做甲狀腺B超檢查,或者針吸細胞學檢查;

    4、乳腺腫瘤,可以做鉬靶攝影、針吸細胞學(穿刺)、乳腺導管鏡等,乳腺觸診也比較有用;

    5、子宮、宮頸腫瘤,可以做婦科B超、宮腔鏡取活檢、宮頸塗片等。

    綜上所述,建議癌症高危人群走出以健康查體代替防癌檢查的誤區,儘早排查早期腫瘤,防癌於未然。

  • 3 # 湖南醫聊

    答案是肯定的。據可靠資料統計,我國每年大約有250萬名新增癌症病人,其中大多數人在確診時,已進入癌症中晚期。早期發現癌症並及時治療,是現代人擁有健康生活的必要條件。

    體檢是早期發現癌症和癌前病變的重要途徑。體檢中各項血液檢查指標,B超、X光、肛門直腸指檢,婦科體檢中的巴氏塗片、乳腺鉬鈀攝片等都是常用的篩查腫瘤的方法。

    ◆血液檢查

    血液檢查是體檢中查出早期癌症的重要手段,透過檢測血液中各種腫瘤標誌物指標是否升高可發現、鑑別各種惡性腫瘤。如:甲胎蛋白AFP可檢查出原發性肝細胞癌、生殖腺胚胎性腫瘤。

    再如:癌胚抗原CEA明顯升高時,常見有結腸癌、胃癌、肺癌、膽管癌; 存在肝癌、乳腺癌、卵巢癌、胰腺癌時也會有升高。

    下圖為各種腫瘤標誌物對應的腫瘤,可見腫瘤與腫瘤標誌物並不是一一對應的,譬如乙肝患者,要查AFP;中老年男子,要查CEA、t-PSA/f-PSA;中老年婦女,要查CA125、CA15-3等等,所以瞭解病史針對性的篩查是很重要的。

    ◆婦科體檢中巴氏塗片

    宮頸癌的普查已經大大提高了宮頸癌的早期發現率,並大大降低了宮頸癌的死亡率。建議有性生活的女性每1-3年做一次宮頸檢查。採用巴氏染色的方法,可檢測早期宮頸癌,檢出率約60%-70%。

    ◆B超

    利用彩色多普勒成像技術,可清晰地發現全身大多數器官是否有腫塊及病變。

    ◆X線胸片、低劑量CT

    X線穿過人體後,因器官、組織密度不同呈現影像,由此可直接顯示肺部腫瘤, 但某些特殊部位如心包後的肺癌可能看不到,所以低劑量CT的使用尤為重要。

    ◆肛門直腸指檢

    大致可以確定距肛緣7釐米-10釐米的肛門、直腸有無病變和病變的性質。

    ◆胃鏡和腸鏡

    直接用肉眼觀察胃、腸黏膜的色澤、血管紋理、腺體開口形態,可識別有無病變,並可對可疑病灶做活檢確診。

    綜上所述,透過體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至關重要,願全民重視健康體檢。

  • 4 # 耳科趙醫生

    在耳鼻喉科方面,不同部位的腫瘤早期症狀差別巨大。比如聲門型喉癌,很早就會有聲音嘶啞的症狀,如果體檢時有喉鏡檢查就會發現,下一步就會取部分聲帶新生物做病理檢查來明確。如果沒有喉鏡,當體檢醫生髮現體檢者聲音明顯嘶啞,會建議進一步做喉鏡檢查(很多人對聲音嘶啞並不在意,而是歸咎於“上火”)。而鼻咽癌的早期症狀很隱秘,在北方因為發病率低,一般不作為常規體檢的專案,所以早期發現率很低。而在廣東一帶,因為鼻咽癌的發病率位於世界前列,針對性的體積專案很普及(EB病毒抗體檢測),透過EB病毒抗體的檢查,篩選出高危人群,做針對性鼻內鏡、鼻咽部CT,找出其中鼻咽部有新生物的人做病理檢查,最終達到早期發現鼻咽癌的目的。

    綜上所述,癌症的確定診斷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定期的、有側重性的常規體檢增加發現早期癌症的機率。

  • 5 # 華絡健康

    癌症是怎樣檢查出來的,普通體檢能查出癌症嗎?

    一、癌症的症狀

    癌症就像失去控制的雜草,在體內瘋狂的生長,破壞了正常的生態,搶佔了人體的營養。如果癌症侵犯了血管,就會引起出血;如果壓迫或者堵塞了腔道,就會引起梗阻,比如說壓迫或者堵塞了膽管,就會引起梗阻性黃疸;癌症竊取了人體的營養,就會引起消瘦;癌症生長的速度太快,以至於血液都跟不上供應,癌症組織壞死,就會引起低燒。癌細胞隨著血液轉移到其他部位,還可以引起其他部位的症狀。

    還有一個症狀,是癌症最常見、最主要,也是患者最難以忍受的症狀,那就是疼痛。癌症生長侵犯了神經,就會引起疼痛,除此之外,癌症的壓迫和轉移也會引起劇烈的疼痛。比如腦癌或者其他部位的腫瘤轉移到腦部,大腦是一個硬殼,空間有限,癌症的生長勢必擠壓正常的腦組織而引起疼痛;肝癌或者轉移到肝臟的惡性腫瘤也是這個道理,肝臟表面有一層包膜,神經特別豐富,癌症不斷生長,包膜張力增大,也會出現劇烈的疼痛;骨癌(骨肉瘤)或者轉移到骨頭的癌症破壞骨膜也會引起劇烈的疼痛。

    上面列舉的疼痛、出血、梗阻、消瘦、低燒等表現,就是癌症的症狀。

    二、癌症是怎麼檢查出來的?

    1、臨床常規檢查發現

    臨床上常見的情況是,患者出現了上述的症狀,醫生進行針對性的檢查,就可能查處癌症。比如反覆的咳嗽、發燒、咯血,查胸CT發現肺部陰影,縱膈淋巴結腫大等,有可能就是肺癌;吃飯下嚥困難,胃鏡檢查食管粘膜變性,有可能是食管癌;反覆胃痛,大便發黑,胃鏡發現胃粘膜破潰,有可能是胃癌;腹部疼痛、全身黃疸、白色大便等,腹部CT檢查胰頭增大,有可能是胰腺癌;不明原因的大便帶血,腸鏡發現結腸或者直腸粘膜破潰,有可能是結腸癌或直腸癌。

    還有一些情況,患者沒有什麼明顯的症狀,常規體檢發現肺部有陰影,乳腺有硬結,體表淋巴結有腫大等,進一步檢查確診是癌症。

    以上兩種情況,都是常規的檢查就能發現癌症。但是,這種情況下查出的癌症,大多是癌症的中、晚期,往往失去了最佳的治療機會,預後比較差。

    3、基因檢測

    某些基因異常可導致癌症的發生,透過檢測這些基因,也可以發現或者預測癌症。最典型的的例子就是美國影星安吉麗娜朱莉,朱莉因有癌症家族史,並且檢測基因異常而切除了乳房和子宮。嚴格的說,她還沒有形成癌症,只是有癌症的風險,這種預防性治療是否合理目前還有爭議。

    三、定期的體檢,針對性的檢查,可早期發現癌症

    癌症的發生,雖然難以預測,但也有一定的規律可循。對高危人群,比如有癌症家族史者,長期抽菸者,經常性便秘者,乙肝攜帶者,反覆胃潰瘍者,HPV感染者,等等,定期體檢,針對性的檢查,可早期發現癌症。早檢查、早治療,可獲得較好的療效。

  • 6 # 腫瘤專科醫生

    癌症已經是常見病、多發病,而一直以來,民眾普遍談癌色變,因為在大家的觀念中,癌症是不能治好的,得了癌症就意味著死亡。這當然有失偏頗,因為多數癌症在早期是極有可能治癒的,即便是晚期,也有少數癌症可能治癒,但總體上,多數癌症到了晚期,就確實意味著難治癒,我想這才是大家真正恐癌的原因所在。所以,癌症的早發現、早診斷,非常重要,也非常關鍵。如果癌症都能做到早期發現,那就沒有那麼可怕了。

    那如何才能早發現早診斷癌症呢?大家馬上想到要去體檢,可體檢也是門“技術活”,常規的那種體檢能查出癌症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大家可能會失望:既能,也不能。而事實上的體驗大家也是這兩種答案:有人抱怨,每年做體檢,可是卻突然查出得了癌症,體檢根本沒什麼作用。也有人說,只要每年做一次體檢,就不用擔心得癌症。其實這個問題的關鍵是大家混淆了健康體檢與防癌體檢,將兩者混為一談,誤把常規的“健康體檢”當作“防癌體檢”,誤認為所有的體檢都是一樣的,而且在潛意識中認為體檢是萬能的,做了體檢,結果正常就認為肯定沒得病。

    所謂的常規體檢,應該指的是健康體檢,也就是很多單位每年組織職工進行的例行體檢,或者那種入職體檢或入學體檢等等。這種體檢主要是瞭解受檢者的一般健康狀況和臟器功能,比如一般性的體格檢查(量身高體重、發育情況、測聽力視力、量血壓、醫生進行視診、觸診、聽診等)、三大常規化驗(血常規、尿常規、糞常規及潛血)、抽血查乙肝丙肝、肝腎功能、血脂血糖等,B超、心電圖等,有時也會查一兩項血清腫瘤標誌物(通常是癌胚抗原CEA),不過現在似乎越來越流行一查一整套腫瘤標誌物,美其名為“查癌套餐”。

    這些檢查專案當然也有用,健康體檢嘛,針對性當然不強,更多地是發現諸如是否有“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是否有乙肝、是否貧血、肝腎功能怎樣,等等這些問題。錯當然不在健康體檢本身,而是做體檢的當事人無意中放大了健康體檢的作用,對健康體檢的期望值過高,或者提供健康體檢的機構出於商業利益的宣傳誤導了大家,讓大家誤以為這種體檢如果正常,就等於身體沒問題,認為沒有得癌症,因此可以高枕無憂,這實在是大錯特錯。

    當然這不是要否定健康體檢,健康體檢還是很有必要的,定期進行健康體檢,對肝腎功能、血糖血脂血壓等進行檢查,對發現的異常情況,比如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等,找相應的專科醫生諮詢,在醫生的指導下儘早進行恰當的干預處理或隨訪複查,並指導調整生活方式。同時注意對比每次體檢資料,動態衡量健康指標。有時,這種常規的健康體檢也可能會意外發現腫瘤。

    你看,經這麼一分析,答案出來了:這種常規的體檢,目的不是衝著查癌症去的,體檢結果正常,遠不能下結論沒有得癌症。當然,有時它也有意外收穫,但你別指望靠這種常規的健康體檢去查癌症,那很不可靠,真要是想查癌症,需要進行更有針對性的防癌體檢,也就是腫瘤篩查。它是一種更專業、針對性更強的體檢方式,目的是篩選癌症高危人群,早期發現癌症,儘早進行干預,從而降低癌症的死亡率。防癌體檢不是隨意的,哪些人要做,做哪些專案,怎麼做,都有講究,這正體現了防癌體檢的針對性和專業性,也正是與健康體檢的根本區別所在。

    其實即便是防癌體檢也不能解決所有問題,目前腫瘤篩查只是針對幾個常見癌症,比如肺癌、宮頸癌、乳腺癌、結直腸癌、食管癌和胃癌、肝癌等。這些癌症的篩查可不只是抽抽血查所謂的腫瘤標誌物,具體如何進行腫瘤篩查,不是三兩句話可以說清的,需要另文詳論。

  • 7 # 胡洋

    肺癌是一種致死性疾病,一旦患上肺癌,對於患者本人乃至患者的整個家庭都是一種滅頂打擊,因此對於肺癌的診斷需要非常確切的證據,那麼什麼是確切的證據呢,所謂眼見為實,肺癌要想確診,必須要在顯微鏡下看到從患者體內取出來的組織中含有腫瘤細胞才能給出肯定的診斷。下面介紹一下肺癌診斷路上所要做的常規檢查以及其在診斷中的價值。

    胸部CT

    隨著檢查價格的降低,胸部CT目前已經成為呼吸科檢查疾病的利器,在肺癌的發現以及分類分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胸部CT不但能夠識別中晚期肺癌病灶,甚至可以發現小於1cm的早期結節狀肺癌結節,讓以前不能被及時發現而發展成中晚期肺癌的患者獲得新生。但胸部CT並不能作為確診肺癌的依據,即使最清晰的胸部CT也有一定的誤診率,而這樣的誤診率對於一種致死性疾病來說是不能容忍的,因此胸部CT的價值在於發現病灶,根據病灶形態提出需要重點懷疑的診斷及檢查方向。

    腫瘤標記物

    腫瘤標記物是一群在腫瘤患者血液中常常明顯升高的物質,這些物質血液濃度的升高大部分與腫瘤細胞代謝產物排洩入血有關,如果血液中檢測到多項腫瘤標記物升高,說明體內患有某種腫瘤的可能性很大,但由於腫瘤標記物是人體本身就分泌的細胞因子,常常受到腫瘤以外的因素干擾而升高,因此有些正常人也有可能檢測到升高的腫瘤標記物,而部分腫瘤患者這些指標反而不高,因此,它不能作為腫瘤確診的依據,目前只在判斷腫瘤治療效果以及是否復發時具有一定的價值。

    PET-CT

    這是目前對於病人沒有侵入性創傷的檢查中準確率最高的一項檢查,它在普通CT的基礎上,加入了針對病灶組織代謝活性的檢測。一般來說,肺癌生長迅速,對於葡萄糖的需求異常旺盛,科學家將在體外可以檢測到的放射性物質連線到葡萄糖分子上並將其注射到患者血液中,不過多久就能看到腫瘤組織中濃聚了大量的這種改造後的葡萄糖分子而將其與周圍正常組織區分開來。PET-CT對於肺癌的診斷準確率甚至高於90%,然而這並沒有什麼用,對於腫瘤的診斷準確率,醫生追求的至少要在99%以上。目前PET-CT主要在患者不願意進行侵入性檢查而打算直接進行手術卻又猶豫不決時能夠起作用,如果檢查出來提示惡性就更加有底氣去做手術。

    痰液腫瘤細胞檢查

    相對來說,痰液找腫瘤細胞是花費最少的檢查,如果痰液中恰好含有腫瘤組織上脫落下來的腫瘤細胞同時碰巧被收集並在顯微鏡下被確認,就可以確診。但這樣的情況並不是很常發生,一方面腫瘤組織長得很大時才會有大量的腫瘤細胞脫落,另一方面由於痰液並不一定來自於腫瘤組織,可能收集數十口痰才能有一口來自於腫瘤部位,而這一口中是否含有腫瘤細胞並不一定,所以痰液診斷肺癌是相對較少的情況。

    肺穿刺和氣管鏡

    肺穿刺和氣管鏡都是針對肺癌的有創檢查,可能給患者帶了痛苦和創傷,有一定的風險性,但在內科檢查中,二者是診斷肺癌的最佳選擇了,肺穿刺是指用一根很細的針透過胸壁穿刺到長在肺外周的病灶中並抽吸出一些細胞組織做顯微鏡檢查的方法,而氣管鏡則是用一根可以窺探人體內部的管子從鼻子插入到肺中進行撿取標本做檢查的方法,這兩種方法都具有確診意義,只要發現腫瘤細胞就可以下診斷了。但由於所取得標本較少,檢查過程中不能直視腫瘤組織直接獲取標本,所以不一定都能取得有效標本。

    手術

    在一些強烈懷疑是肺癌,同時全身檢查後認為可以完全根治的情況下,可以直接進行手術,這樣既可以診斷,又可以切除腫瘤達到根治的目的,可謂一舉兩得。但手術一方面創傷大,另一方面如果是中晚期,則手術弊大於利,因此,應用上有一定的侷限性。

    診斷肺癌是一件人命關天的事情,不能在顯微鏡直視下辨認來源於患者體內標本的檢查都不能作為確診並進行專門針對腫瘤治療的依據,哪怕是1%的誤診率都是不能容忍的,因此,腫瘤患者大部分要在醫院經過很多“折磨”才能確診,這個是目前還不能避免的事情。

  • 8 # 脈絡舒通丸

    很難檢查出來的,除非病症很嚴重,有一些很明顯的表徵才會容易檢查出來!

    很多人以為只要體檢無礙就代表身體健康,從而可以任意揮霍自己的身體,其實這個觀點是錯誤的。癌症很多時候是並不能被常規體檢檢查出來的。

    為啥體檢查不出腫瘤

    大約33%的癌症可透過早期發現治癒。

    經常體檢,還是會有些人在體檢不到半年就發現是癌症晚期。山東省腫瘤醫院胸外科副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郭洪波解釋說,我們平常所做的健康體檢和防癌體檢是兩回事。

    90%的早期癌症是沒有明顯症狀的。普通的健康體檢一般不包括腫瘤篩查,很難發現腫瘤。防癌體檢才是一種針對癌症檢查的更加專業的體檢方式。

    現代生活方式導致高危人群

    根據電子監測部門工作人員的經驗,電磁輻射最大的幾種電器分別是電腦、手機、微波爐、電磁爐、電冰箱、電吹風等產生的電磁輻射是很嚴重的。

    電磁輻射致癌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手機輻射量很小,但長時間、低劑量的輻射,會造成理化因素改變基因,可能致癌。

    心理問題是導致癌症患者增多的一個原因,心理和精神上的問題都與癌症有關。

    心理學研究證實,癌症是種身心疾病,多數研究認為癌症的發生與特定人格特徵有關,即所謂的“癌症人格”。經常處於緊張、焦慮、浮躁、心理失衡及抑鬱狀態下的人群是癌症發生的高危人群。

  • 9 # 馬師洋

    通常體檢的專案內容決定了是否可以查出癌症,例如有的體檢中心包括有胃腸鏡,那麼這就是目前世界公認的消化道惡性腫瘤的首選檢查方法,有的高階體檢中心有MRI與CT,那麼發現各器官的腫瘤也不在話下,但是國內多數體檢中心是比較簡單的套餐,成本決定了效果,所以不放心的話,體檢報告出來後找專科醫生諮詢一下看看有沒有需要完善或者補充的專案。

  • 10 # 有_脾氣

    在某上市的第三方醫學檢驗中心駐派一年,主要是收集本省和周邊省市醫院的患者血清,檢測完以後將結果再發回相應醫院和其他機構,應該有一點點資格回答這個問題吧!

    由於體檢的內容很多,所以我就以驗血這方面回答一下吧!肝功能 腎功能 血常規我就不說了,沒意思。咱說說腫瘤類的。

    在大批次體檢的時候,是會碰到某一項檢測結果過高的情況的!很少會出錯,因為每次碰到異常值的血清,會用其他型號的儀器複測。而且患者如果以後複查,系統也會顯示之前的檢測值,這樣能有效監測患者具體情況。

    我們先了解一下,在體檢的時候複查的,最經常查的就是afp和cea,也就是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這兩項都是測量腫瘤和癌症的。

    碰到過很多腫瘤都是透過體檢查出來的。cea過高,有的都已經超過線性了。沒發測出具體值。好比如這臺儀器cea的值最高能測到500,但患者血清濃度太高,則測出的值只是顯示>500。這種情況下就需要稀釋,手工或是儀器自動稀釋,比如將血清稀釋50唄,測出的值再乘以50就是具體值了!像這種明顯是有問題了,但具體是什麼問題,不好意思,單獨cea無法確定,必須到醫院再進行其他專案的檢測!afp也是同樣的道理。

    要是有人在醫院驗血的時候遇到大於號的,不是測不出具體值,而是醫院覺得沒必要,因為已經能確認有問題了,或是想節省試劑,現在大型三甲醫院對結果這方面還是有保障的。

    如果測值比參考範圍高些,但不是很多,其實也沒必要過分擔心,保持好良好的心態比愁眉苦臉更有利於對抗疾病

  • 11 # 杏仁健康

    這個問題問的很好,答案是肯定的,但是我們不能一概而論,不能絕對化,尤其是很多常規檢查發現有問題,還需要進一步的深入檢查才能發現問題,確診病灶的良惡性哦。

    如今的癌症太多了,分為呼吸系統的鼻咽癌、肺癌等;消化系統的食道癌、胃癌、肝癌等;婦科的乳腺癌、宮頸癌等;內分泌系統的甲狀腺癌;血液系統的白血病、淋巴瘤等等。

    很多癌症都是在體檢或者就診時發現有問題,然後進一步檢查後明確診斷的,比如如今的體檢只是單純做個胸片檢查,並沒有要求做肺部CT,而胸片可能會發現問題,也可能會漏診。最好結合其它檢查來明確哦。比如原發性肝癌,需要檢查甲胎蛋白測定來明確,同時結合肝臟彩超,必要時穿刺活檢就更能說明問題。

    常規體檢只是在篩查是否有癌症先兆,如果確診癌症,還需要配套相關檢查來明確哦。

  • 12 # 維港健康

    體檢正常為何又查出癌症?你的體檢做對了嗎?怎麼體檢最有效?

    大家好,我是維港小妹!

    一提起體檢,無論是公司例行體檢,還是自己主動體檢,大家想到的多半是,去查查自己的身體是否健康。結果一出來,顯示一切正常,整個人便感覺神清氣爽。

    可為什麼有些人剛做完體檢不久,甚至是年年體檢都顯示一切正常,卻又被突然查出癌症呢?你的體檢做對了嗎?怎麼體檢才最有效?

    一、常規健康體檢不等於癌症篩查

    大家還記得自己平時體檢的專案嗎?身高體重、視力、口腔、血壓、心肺再加血常規等等。常規健康體檢主要是針對人的體格和一些慢性疾病的篩查,如糖尿病、高血壓等。醫生提示:常規健康體檢對癌症的早期發現意義不大。、

    二、怎麼選擇體檢最有效

    不同的年齡、不同的職業需要做的體檢都是不一樣的。我們需要結合自身的情況以及醫生的建議,合理進行選擇。醫院健康體檢中的“血尿大便三大常規”,可以發現一部分癌症的蛛絲馬跡,但很多時候會被人們忽略。

    身體出現相應症狀的時候,應及時和醫生溝通,適當選擇防癌檢查專案。對於沒有特別症狀的年輕人來說,各項疾病的發病率都不高,除了公司基本的體檢外,無需進行過多的體檢專案,有一個固定的健康資料即可。

    對於一些高危人群而言,想要透過體檢篩查腫瘤,則需要把自己的患病史、家族病史告訴醫生,具體來評估各種病症的風險。

    1、20歲以上有性生活的女性,應當每兩年進行一次宮頸塗片細胞學檢測,用來篩查宮頸癌的發生。

    2、家族近親有患乳腺癌的,可透過乳腺彩超,觀察乳房是否存在腫塊,40歲以上的女性則最好一年做一次乳腺鉬靶檢查。

    3、40歲以上常年吸菸的人士,則建議一年做一次低劑量螺旋CT檢查。注意,一些醫生說拍X光片可以查出早期肺癌都是騙你的,如果X光片能看出來,基本上就是晚期了。

    4、有胃癌家族史、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的,或者是長期在外出差過於肥胖的人,每年應進行一次胃鏡檢查,謹防胃癌的發生。

    5、有肝癌家族史、肝炎、肝硬化或有酗酒習慣的人,應當選擇“甲胎蛋白+B超”聯合檢查,一定要注意檢查的有效率。

    現如今的防癌檢查一般包括影像學檢測、血液腫瘤標誌物檢測以及基因檢測三大塊。真正有效的防癌檢查是需要專業的裝置和技術手段共同完成的。具體三者之間有什麼具體的區別,又該如何去選擇,我們留到下回再講解!

  • 13 # 繼續努力的蒲公英

    看你認為的常規範圍。如果就普通生化、肝細功能。晚期癌症可以查出來,因為肝功能異常了。普通肝膽脾彩超可以檢查出肝腫瘤,但是要CT確認。

  • 14 # 高血壓管家

     體檢存在認識上的四大誤區

      誤區一:未發現腫瘤標誌物=健康

      40歲以上的體檢人群,大多會選擇腫瘤標誌物檢測。但各種腫瘤標誌物僅僅只能作為輔助診斷的指標之一,很多癌症發生時,腫瘤標誌物的指標會升高,比如前列腺癌、肝癌等,但一些特異性不強的癌症,如肺癌、胃癌、腸道腫瘤等,腫瘤標誌物往往顯示正常值,但患者實際上已經患上了癌症。

      誤區二:沒有相關症狀無須做胃腸鏡

      很多國家將內鏡納入標準體檢套餐。在日本發現的胃癌,40%以上是早期胃癌,而中國發現的胃癌,只有10%為早期胃癌。做胃腸鏡的患者幾乎都是有腹瀉、腹痛、便血等症狀的,主動要求檢查的幾乎沒有。但實際上,早期的大腸癌往往沒有任何症狀,即使有些腹瀉的症狀也常被當成是普通腹瀉。

      誤區三:X線可查出是否患肺癌

      X線拍完胸片沒事,是不是就不會有肺部腫瘤?肺部腫瘤篩查,還得依靠CT檢查,X線檢查並不準確。很多X線檢查出來的肺癌,實際上已經到了晚期。

      誤區四:婦檢合格=未患婦科腫瘤

      常規婦科檢查並不是衡量健康與否的唯一標準,臨床上碰到不少婦檢正常卻在不久後發現患上婦科腫瘤的例子。許多婦科病是沒有早期症狀的,例如卵巢腫瘤,它的發病率很高,但在I期、II期的時候沒有症狀,單純依靠普通婦科檢查很難篩查出來。

      五大高發癌症定期體檢早發現

      1,上消化道癌:生活習慣是誘因

      上消化道癌主要指胃癌、食管癌,通常與飲食不規律、壓力大、精神緊張有關。食管癌常由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引起,比如喜歡喝熱茶,食管常被燙傷,反覆刺激,容易誘發。

      上消化道癌篩查方法:上消化道癌(食管癌、胃癌)篩查:胃鏡加指示性活檢病理檢查。

      2,乳腺癌:“白骨精”群體發病率最高

      乳腺癌位居女性惡性腫瘤發病首位。它的發病群體主要是“白骨精”,也就是“白領、骨幹、精英”,壓力大、工作節奏緊張、熬夜、不良生活習慣,長期以來內分泌失調都容易誘發乳腺癌。此外,家族遺傳也是誘發原因之一。

      另外,乳腺增生、乳腺囊腫、纖維腺瘤這些乳腺良性病變也不容忽視,要及早干預以免惡化。早期乳腺癌臨床治癒率非常高。通常一期乳腺癌10年生存率90%以上,二期10年生存率也可達80%。所以一定要重視定期體檢,通常20歲以後就可以開始篩查了,檢查方式主要為觸診和乳腺彩超。

      乳腺癌篩查方法:40~44歲人群乳腺彩色超聲檢查,45歲以上人群乳腺彩色超聲加鉬靶檢查。

      3,肺癌:病人多有吸菸史

      吸菸已是公認誘發因素,肺癌病人多有吸菸史。另外,環境空氣汙染、裝修材料等也是肺癌誘因。肺癌早期被發現,腫瘤在2釐米以下的,通常手術後臨床治癒率高。如果已經出現胸痛、咳嗽,腫瘤超過3釐米,通常就需要化療放療了。胸片、螺旋CT都是檢查肺癌的手段。

      肺癌篩查方法:低密度螺旋CT。

      4,肝癌:早期發現有根治機會

      肝臟是人體最大的實質性器官,被稱為“人體的綜合化工廠”,因此,肝臟一旦出現惡性腫瘤將導致危及生命的嚴重後果。

      乙肝患者如果生活不健康,經常飲酒,又不注重定期體檢,那就容易癌變。45歲以上男性中,有肝病史的人,家族有患肝癌的人,長期酗酒的人都是肝癌高發人群。

      建議重視乙肝預防,到正規醫院注射乙肝疫苗。高危人群應每4-6個月到正規醫院做肝臟B超檢查、甲胎蛋白(AFP)檢查。肝癌若能早期發現,腫瘤在2釐米以下,有根治機會,手術切除後長期生存機率大。

    肝臟篩查方法:血清甲胎蛋白(AFP)檢測加肝臟彩色超聲檢查。

      5,大腸癌:多因膳食不合理

      食物精細,排便不及時,毒素滯留在腸內,會刺激腸壁,時間長了就易,誘發疾病。所謂大腸癌前病變(腺瘤)就是組織已經發生了變異但還沒有形成癌細胞,若及時發現手術切除,即為良性,不會轉移。但處理不及時將會發展為癌症。建議多吃低脂肪、高纖維、純天然的食物。

  • 15 # 中醫腫瘤專家劉自力

    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也沒辦法確切回答能與不能。

    1,常規檢查也可以查出癌症,但是一旦發現基本上就是晚期,腫瘤發展到一定程度才會被常規體檢所發現。

    2,關於腫瘤標誌物的篩查,也只是參考,輔助判斷而已,並不能作為最終診斷依據。也就是指標正常不代表沒有癌症腫瘤疾病。但是指標偏高一定要引起重視。

    3,西醫檢測和治療都是針對資料和指標,對於人體而言,影響指標高低的因素是多元化的,不是單一的,所以單項指標無法作為診斷依據,需要多項指標綜合分析,才能最終確認。現代醫學常規體檢準確率不足50%,系統檢測誤診率也會有30%。

    4,如果存在諸多癌症誘因,飲食習慣,不良嗜好等,建議做針對性檢查,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 16 # 找靚機科普君

    近幾年年輕人得癌症的新聞越來越多,人們也慢慢重視健康,開始每年都去體檢,但是體檢一直是正常的人,為什麼會突然得了癌症呢?

    有的人之所以體檢正常,突然得了癌症,主要是因為沒有做癌症篩查。癌症的形成並不是一兩天,從細胞突變到形成腫瘤,這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

    現在大部分體檢,都是用人單位組織的常規體檢,檢查的專案比較少,例如尿常規、血常規、心電圖,這些並不針對癌症,也不能確切的診斷癌症。

    例如肺癌,大部分人體檢時,都是拍胸部X光片,其實胸片的敏感性比較低,這是因為心臟、肋骨等結構擋住了肺部病變的顯示,很難發現肺部的小結節,就非常容易造成早期肺癌漏診。

    那怎樣才能檢查並預防癌症呢?

    癌症的檢查和普通的檢查不一樣,需要選擇不同的體檢方法,不同的器官也要採用有針對性的檢查。

    癌症雖然並不傳染,但是存在遺傳現象。多以家族內如果有患癌症的朋友,一定要定期檢查身體。

    硒元素在醫學界被抗癌之王,它與癌症的發生有密切的關係,如果人體長期處於缺硒的狀態,致癌因子容易傷害正常細胞。

    而硒元素人體自身不能合成,只能依賴外界攝取。所以想要預防癌症,可以多吃一些含硒豐富的食物,例如蘆筍、桑葚、大蒜等等。

    雖然有些癌症正常體檢很難發現,但是有80%的癌症,能夠在早期被發現並介入治療,所以大家要定期體檢,再依據醫生的建議,做防癌檢查。

  • 17 # 局局外人

    有可能查得出來,也有可能查不出來。但查不出來的可能性較大。

    雖然這聽起來像一句廢話,但是這裡面的邊界的確很模糊。

    癌症是什麼,其實從細胞的角度來看,是我們身體內的細胞發生了異常變異,所以有些癌細胞是從上皮細胞轉化而來,還有肝細胞、胃部細胞、上皮細胞、肌細胞等等,而變異後的細胞與原來細胞功能的差別越大,細胞結構越簡單,也就代表著癌變程度越高。

    從醫學上來說,分化程度越低,惡性程度反而越高。

    而癌變的細胞如果不發生增生的話,醫院裡的常規體檢是檢查不出來的,要透過活檢取該部分的組織細胞才行,而活檢如果沒有取到癌變的部分細胞,其實也沒辦法確診。

    這就是為什麼有些疾病出院後幾個月至一兩年內反而惡化了,一是癌細胞的位置很深,在活檢的時候沒有取到,在醫院也就沒有確診出來。

    聽說過一個病人,患了一個腫瘤,兩年之前在醫院做活檢的時候,並沒有檢查出癌細胞,診斷結果自然是良性的,結果不到一年病情惡化,這一次取活檢的時候,就變成了惡性。病人不依不饒,認為是醫院的失誤讓自己面臨死亡的威脅。最後去打了官司。

    但是這件事最後的宣判的錯並不在於醫院,這位患者的腫瘤是屬於包子型的,也就是說癌細胞是餡兒,埋藏在中間,而取得部分取不到那麼深 自然就沒診斷出來。

    如果身體某個部分時常感到不適,最好去醫院做專科檢查,常規體檢能檢查出來的疾病有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年底買房好還是年初買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