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長安旭哥

    要解答歷史的疑問,還得從浩如煙海的史料中去尋找答案,先來看《史記》和《呂氏春秋》中的兩段記載。

    帝乙長子曰微子啟,啟母賤,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後,辛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為帝辛,天下謂之紂。---《史記-殷本紀》

    紂之同母三人,其長曰微子啟,其次曰中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紂也,甚少矣。紂母之生微子啟與中衍也,尚為妾,已而為妻而生紂。紂之父、紂之母欲置微子啟以為太子、太史據法而爭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紂故為後。用法若此,不若無法。--《呂氏春秋-仲冬》

    梳理一下這兩段史料,核心的意思就是紂王雖然是帝乙的幼子,但是紂王的母親卻是帝乙的正妻,紂王正是因此得以繼承帝位。

    這種政權的繼承方式,有個高大上的名字,叫做嫡長子繼承製,聽起來晦澀難懂,概括起來就兩句話,“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

    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春秋公羊傳》

    所謂立嫡以長不以賢,就是帝位的繼承人必須是帝王的正妻生的長子,那怕別的兒子德行更加優秀,也沒有繼承帝位的資格;

    立子以貴不以長的意思就是,如果帝王其它嬪妃生的兒子年齡比正妻生的兒子年齡大,那也必須立正妻的兒子為繼承人,因為正妻的兒子是嫡子。

    如果套用嫡長子繼承製這套理論,紂王繼承帝位是符合封建法統的,是唯一合法的繼承人,也就是說,紂王從生下來那刻起,就是帝乙唯一的合法繼承人,長子微子啟和次之微子衍,哪怕才能更加出眾,年齡也都比紂王大,也是沒有繼承帝位資格的,這就叫貴賤有別、各安天命。

    商朝末期為何採用嫡長子繼承製呢?

    自三皇五帝時代到夏商時期,政權的繼承方式就是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由父傳子或者兄傳弟,雖然中間夾雜著堯、舜、禹三代的禪讓制,但禪讓制從來不是歷史的主流,它是在特殊的歷史時期,複雜的部族政治狀況,相互角力妥協的結果。

    黃帝去世後,傳位給孫子顓頊,顓頊嫡子孺帝早夭,便傳位給侄子帝嚳,帝嚳傳位給兒子帝摯,帝摯傳位給異母弟堯。

    夏朝共傳14代、17王,基本上都是採用父死子繼的政權傳承方式,自夏啟開國,到夏桀亡國,先後延續了471年之久。

    為何到了商朝,簡單的父死子繼和兄終弟及的傳承方式,無法延續了呢?

    這是因為,無論兄終弟及還是父死子繼,在商朝都開始顯露出巨大的弊端,甚至嚴重威脅政權的穩定。

    商朝前期,主要實行兄終弟及的繼承方式,這就導致了兩個無法解決的問題;

    其一,天子最小的兄弟去世後,王位該傳給誰呢?

    其二,天子將王位傳給兄弟,必然會引起兒子的強烈不滿,因為從血緣關係上講,父子親於兄弟。

    由此,引發了商朝中期激烈的王位爭奪戰,不斷髮生流血政變,史稱“比九世亂”,是商朝迅速走向沒落的重要原因。

    自中丁以來,廢適而更立諸弟子,弟子或爭相代立,比九世亂,於是諸侯莫朝。--《史記》

    因此,從商朝後期又開始實行父死子繼的繼承製度,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商朝和夏朝面對的統治環境完全不同,在商朝,商王擁有一位王后和三十八位嬪妃,可以想象,商王的兒子們一定可以組成一個加強連了。

    由此,也導致一個嚴重的問題,諸子勢必為了王位,展開激烈的爭奪,流血犧牲在所難免。有句話叫名分未定,人人以為唾手可得,說的就是這種情況,這樣對於維護統治階級內部的穩定十分不利。

    嫡長子繼承製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應運而生的,它實際上也是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的繼承製度,只是對父死子繼和兄終弟及做了改造,便完美的解決了王位傳承的亂象。

    “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貴賤有別、各安天命,這就叫名分已定,人人安心。

    再回過頭來看,商紂王正是嫡長子繼承製的受益人,正是因為這套政權繼承製度,商紂王才走向了天子的寶座。

  • 2 # 曉蕊動漫

    成湯自傳位以來,歷六百餘年,至帝乙,帝乙是商朝的第三十任君主,共在位26年。

    帝乙生有三子,長子是微子啟,次之微子衍,三子殷壽。因三子乃帝乙壽辰之期所生,眾官齊奏,立為壽王。壽王也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紂王。

    紂王排行第三,帝乙為何要傳位於紂王呢?

    小說《封神演義》有一段是這樣解釋的:“紂王,乃帝乙之叄子也。帝乙生叄子:長日微子啟、次日微子衍、叄日壽王。帝乙遊於御園,領眾文武玩賞牡丹,內飛雲閣塌了一梁,壽王託梁換柱,力大無比;首相商容,上大夫梅伯、趙啟等,上本立東宮,乃立李子壽王為太子。後帝乙在位叄十年而崩,託孤與太師聞仲,隨立壽王為天子,名曰紂王,都朝歌。”

    意思就是說帝乙遊樂於御花園,內有飛雲閣塌了一梁,只有壽王年少,上前託梁換柱。也就是說紂王才力過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撫梁易柱之力。

    紂王才力過人也卻是有記載,唐·皮日休《鹿門隱書六十篇序》:“夫桀、紂之君,握鉤伸鐵,撫梁易柱,手格熊羆,走及虎兕,力甚也。”

    那麼僅僅是因為紂王是大力士,帝乙才傳位於他嗎?

  • 3 # 歷史就是照妖鏡

    商朝的紂王在歷史上是一位才思敏捷、非常勇猛高大的君主,他年輕的時候能言善辯,驍勇善戰非常有才能。但是,紂王到了老年時期就變了,他成了一位荒淫無道的皇帝,商朝最終被西周取而代之。

    關於帝乙為什麼傳位給紂王,史書上有兩種不同地點記載:一種是紂王是唯一的嫡子,是王后所生;另外一種是紂王的兩個哥哥是出生時,他們的母親還是妾,等到晉升成為正妻後才生的紂王,所以紂王是名正言順的正妻之子,符合禮法關於繼承人的規定。

    不可立妾的兒子做太子

    依據《呂氏春秋·當務》記載:微子啟同母兄弟共有三人,子啟是長兄,中衍(宋微仲)居中,受德(商紂王)最小。

    微子啟的母親最初身份低賤,只是商朝君王帝乙的妾,當妾的時候生的子啟和中衍。按照禮法,妾的孩子是庶出,無權繼承王位。即使妾後來被扶正了,之前做妾的時候生的孩子依然無法改變庶出的身份。

    後來,微子啟的母親在宮廷生活中逐步晉升,成為了帝乙的王后(正妻),當上王后以後生下了受德(紂王)。

    帝乙和王后本來想要立微子啟為太子,可是商朝的太史令提出反對意見。太史令是掌管商朝典籍、禮法、文書的官員,他依據法典為此事跟帝乙爭辯,認為有正妻的兒子在,就不可立妾的兒子做太子。

    子啟因此沒有成為商王的繼承人,而受德則成為了商王的繼承人,就是後來的紂王。

    紂王生母是王后,嫡出之子才有繼承權

    依據《史記·殷本紀》、《史記·宋微子世家》和記載:微子啟和紂王不是同一個母親生的

    商王帝乙的長子叫微子啟,微子啟的生母一直都是低賤的妾,不能繼承王位。商王帝辛的母親是帝乙的王后,是嫡出之子,符合王位繼承的嫡子制。

  • 4 # 履和齋史話

    現在我們一起來說一說帝乙為什麼傳位給小兒子的問題。

    帝乙生了三個兒子。長子是微子啟,次子是微仲衍,小兒子就是紂王。

    三個兒子同父同母。微子啟和微仲衍出生的時候,他們的媽媽還沒有被確立為王后。因此他們只能算庶出、庶子。

    後來他們的媽媽當上了王后,又給他們生了個小弟弟,這就是紂王。紂王是嫡出。

    在古代,庶出和嫡出的身份是有很大區別的,嫡出高貴。所以按照父親帝乙的精神,紂王順利登基。

    其實,在確立繼承人問題上,殷商分為兩派。以箕子、比干為首的老臣堅持按照長幼原則,支援微子繼位。不過沒有成功,而且微子也受到了紂王的猜忌。

    紂王並不是他的名字,他的名字本來叫,也叫受、受德。受德稱帝之後應該稱作帝辛。

    為什麼受德(紂王)得到了帝乙的器重呢?不僅因為他是嫡出的長子。受德(紂王)確實有非凡的能力。

    紂王力大無窮,能統兵打仗,而且聰明,極具戰略眼光。在紂王當政期間,殷商實現了最大疆域,即使有西伯侯姬昌(周文王)掌管軍權,紂王打敗西伯侯也是易如反掌。從這一點上來說,帝乙選擇受德是對的。

    紂王正因為有才能,才恃才傲物,征伐擒獲了大量的奴隸,執政改革有得罪了殷商權貴,這是紂王政權的隱憂。紂王晚年喜歡聲色犬馬,獨寵妲己,酒池肉林等等是他荒淫無道的另一面。

    武王伐紂就發生在紂王荒淫之後,紂王的軍力均在外地作戰,武王輕鬆奪得殷商政權,紂王跳火自焚

    從此,周朝開始。由於當時殷商勢力仍然強大,周邦不敢輕舉妄動,周朝沒有帝,只有王。周武王特意給紂王降格,從帝辛降為最惡毒的名字——紂王

    平心而論,紂王也是一個有能力、有魄力的帝王。

    再說紂王的兩個哥哥。微字啟,早有賢名,箕子與比干曾力主微子啟繼位。紂王后期,微子逃離京城隱居。微子啟與箕子、比干並稱“殷末三仁”,在儒家看來,他們是殷商和周代的道德標杆。

    不過,在殷商收到周武王攻擊的時候,他們都沒有出來反抗。比干早死,箕子被囚,微子逃離,一說主動請降。

    周朝建立後,特別是平定武庚叛亂之後,周公將殷商遺民歸到宋國,微子啟做第一任國君,保住殷商宗祀。微子啟死後,二弟微仲衍繼任。

    歷史是勝利者寫的。周朝建立者貶低紂王,同時扶持微子以安定團結。

    後來儒學出現,孔子是宋國根紅苗正的王室成員,自然更加重視對於微子的宣傳。因此,微子和紂王的形象差距仍在加大。

  • 5 # 晴空莽莽

    這涉及到古代的嫡長子繼承製,帝乙所生三子微子啟、微仲衍、帝辛微子受(紂王)系一母同胞兄弟,帝辛排行第三繼位商紂王。

    很多人奇怪既然是親兄弟,為何不是長兄微子啟繼位?

    原因很簡單,因為三兄弟的母親原本只是帝乙的侍妾,被扶為正室以後帝辛才出生,因而即便是老三也是唯一的嫡子,而兩位兄長只能算妾生子。

    根據《呂氏春秋》的記載,紂王之所以能夠成功繼位,很大原因是由於母親身份變遷決定的,這應該算得上是幾千年前子憑母貴的典型案例,不得不說紂王的運氣足夠好。雖然他的兩位長兄的能力也十分出色,礙於禮法地位無法爭奪。後來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里就沒有這樣嚴苛的規定,只要母親地位提升,之前所有的子女也會水漲船高。

    而在小說以及影視劇《封神演義》當中,紂王能夠繼承王位,原因被定義為本人力大無窮、託梁換柱、戰功赫赫、眾望所歸。

    這樣的事蹟雖不是歷史,卻告訴所有的讀者:一個人的出生高低並不重要,在成長過程中只要努力奮鬥,一樣可以收穫屬於自己的勞動成果。從這角度來看,紂王的前半生堪為勵志的典型。

    正史和小說分別從出身、能力兩方面來記述紂王登位這件事,恰恰代表了人生的兩種高度,一個是先天的優越,一個是後天的造化。如方仲永那般天生的才華都能泯然眾人,紂王雖擁有高貴的出身,卻在過度膨脹昏庸之下淪為亡國之君,揹負萬世罵名。

    延伸:三兄弟的人生軌跡

    老三商紂王,繼位後嚴刑峻法,四處征戰周邊東夷部落,內部矛盾日積月累,後幾年放蕩玩樂,荒淫無度,橫徵暴斂,在牧野一戰中慘敗亡國,遺臭萬年。

    老二微仲衍,歷史文獻中幾乎沒有記載的透明人,從名字上看極有可能是同子啟一起被分封到微國,一起歸降周武王,在微子啟去世後繼任送過第二任國君,史稱宋微仲。

    老大微子啟,原分封在微(今山西長治)建諸侯國,因此得名微子。因為紂王荒淫無道,微子數次勸諫無果憤而出走。待到周武王滅商後,微子自縛雙手跪拜請求保全商族香火。

    後來紂王之子武庚起兵反叛,被周公剿滅,其中微子啟是否有起到什麼作用暫且無從得知,在戰後得封諸侯,作為宋國(商丘一帶)開國遠祖,管理商朝遺民,勤政仁心,廣受愛戴。

    關於微子啟的評價歷來有諸多爭議,有得認為他的仁德堪為君王,假如能夠繼位,殷商的亡國之日未必來得這麼快;有得說微子啟貪生怕死,覬覦王位;還有的說商王朝的失敗就是微子啟得“賭局”等等。

    偉人毛澤東評價微子時說:微子最壞,是個漢奸……紂王殺了比干,將箕子(帝乙的弟弟,帝辛的叔父)關了起來,唯獨對微子沒有防備,只曉得他是個反對派,不曉得他裡通外國。

  • 6 # 逆流的魚L

    帝乙總共三個兒子,紂王排在第三,上面有兩個哥哥微子啟,微子衍,而且他們是同母所生,可是在兩個哥哥活著沒有失德的情況下,最後排第三的紂王繼承了王位。這是為什麼?

    首先是他們的母親。雖然他們三個是同父同母的兄弟,但是其母一開始並不是正室,只是帝乙的妾。正是這種身份,她生下微子啟,微子衍兄弟。

    等到紂王出生的時候,其母被立為帝乙的正妻。

    因此雖然紂王和他的哥哥是同父同母的兄弟,但是因為母親的地位不同,紂王成為了嫡子,微子啟微子衍成了庶子。而在當時嫡庶觀念已經確立下來了,所以紂王雖然排行靠後,但是享有優先繼承權。

    第二,紂王的本領突出,不是平庸之輩。

    紂王被視為暴君的楷模,他的一生沒幹過好事,基本上都是壞事。

    不過後來人考證認為,紂王的絕大多數惡行都是後人一代代加上的,他其實是個有本事的人。

    商紂王天資聰穎,力大無窮,勇猛異常,並且“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因此深受帝乙喜愛,這樣優秀的人如果做了國君,一定會把進一步鞏固發展商朝的江山社稷。

    紂王登基後並沒有一味貪圖享樂,而是果斷派出大軍平定和商朝抗衡多年一直不服商朝的東夷。

    他多次打敗東夷人,將商朝的統治區域擴充套件到江淮一帶,完成了祖先的夢想。

  • 7 # 小劉侃封神

    帝乙生三子,長子是微子啟,次之微仲衍,卻為何要傳位於三子紂王?

    帝乙是紂王的爹,他在位26年而死。

    帝乙有三個兒子,這三個兒子一奶同胞。老大微子啟,老二微仲衍,老三就是紂王了。

    很多人都會覺的奇怪,紂王的爹有三個兒子,紂王憑什麼能坐上王位呢?

    據《呂氏春秋》《帝王世紀》記載,微子、微仲與紂王三人同母,但是其母在生微子和微仲時尚未成為後,所以是庶子,而其母在生辛時已是王后,根據當時的禮法,辛是嫡子,被立為繼承人。

    這段話的意思,也就是說紂王雖然是帝乙的第三子,但他卻是嫡子。

    紂王之所以能坐上王位,這跟他母親的身份變遷有很大的關係。

    紂王的母親生他的兩個哥哥的時候,還不是王后。

    而生了紂王的兩個哥哥之後,紂王的母親成為了王后。在此之後,紂王出生了。

    商朝的禮法,便是王后生的兒子才有權利繼承王位。

    雖然微子啟、微仲衍和紂王是一個媽,但那時候他們的媽媽身份低微,要麼是一個妃子,要麼是紂王的爹都還沒坐上王位。

    總而言之,他們不是王后所生,禮法才不管他們和紂王是不是一個媽。

    人家都說鑽法律的空子,紂王是鑽了禮法的空子,這才是最好的一個出生決定命運的故事。

    紂王這也算是幾千年前子憑母貴的真實榜樣。

    不知道紂王的兩個哥哥會不會在夜裡哭醒,暗恨他們早生了幾年,沒能趕上紂王那逆天的運氣。

    當然,以上是呂氏春秋中記載紂王得到王位的原因。

    但在封神演義裡,紂王得到王位的原因又不相同了。

    帝乙遊於御園,領眾文武玩賞牡丹,內飛雲閣塌了一梁,壽王託梁換柱,力大無比;首相商容,上大夫梅伯、趙啟等,上本立東宮,乃立李子壽王為太子。後帝乙在位叄十年而崩,託孤與太師聞仲,隨立壽王為天子。

    原文描述的壽王,便是紂王。

    紂王因為力大無窮,託梁換柱,所以商容等人上奏立紂王為太子,之後帝乙死了,紂王順利的繼承了王位!

    看了呂氏春秋和封神演義小說裡的描述,我們會發現一個問題。

    呂氏春秋中紂王得到王位,是因為他的出生好,基本就算他運氣好。

    但封神演義裡的描述,紂王得到王位,是因為他自己能力強。

    小劉在思想上更傾向於封神演義裡的描述,雖然知道那不是歷史,但是在這個紂王得到王位的過程中,小劉看到了人的出生並不能決定一切,還要靠自己後天的能力,以及自己的奮鬥。

    紂王要是沒有力大無窮的能力,他不會得到天子之位,縱然他有力大無窮的能力,但他關鍵時刻沒有託梁換柱,他也一樣得不到王位。

    所以,小劉覺的,我們自己的出生無法改變,但我們能做到像紂王一樣力大無窮託梁換柱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 8 # 農民工歪說古今

    商代太久遠,且留下的甲骨文很有限,也就是說史料不足。似乎沒有甲骨文能說明這件事的來龍去脈。不過,後世有史家根據已知的商代的禮法制度推論了一個此事來龍去脈。其實也沒什麼高深的,大概齊也就是後世所謂的嫡長子繼承製,只不過商代比較變態一些。

    嫡長子繼承製在中國的歷史非常久遠,從皇家世族到普通百姓,基本都是如此,嫡妻所生長子有優先繼承權。但後世所謂的嫡長子,基本只要是嫡妻所生長子就行;子嗣稀少、原配無所出者,側室扶正或者續絃填房的嫡妻所生長子也算嫡長子。但是,商代似乎比較變態一些,王位繼承人必須是在職王后所生嫡子,也就是說,如果商王的原配王后無子,在原配王后被廢或故去之後,由側室扶正的王后身份為側室時所生的兒子只能算庶子,而扶正為王后之後所生的兒子才能算作是嫡子,這之後才涉及到嫡長子繼承權問題,而扶正之前所生的兒子是沒有王位繼承權的。(另外還有一種說法,商王在沒有繼位成為商王之前所生的兒子,不論嫡出、庶出都算作庶子,繼位成為商王之後,在職王后所生的兒子才算是嫡子,個人覺得有待商榷)。

    帝辛恰恰就是鑽了這個空子,撿了個大便宜。他兩個哥哥出生時,其母的身份還不是王后,所以二人只能算是庶子,沒有王位繼承權。而帝辛出生時其母已經被立為王后,所以帝辛自然就是嫡長子,有王位繼承權。規則變態歸變態,但必須遵守,一是命,二是運,同父同母所生,出生時間不同,也有嫡庶之分。不過,微子啟卻因禍得福,沒有成為商王,自然也不會像他弟弟一樣成為亡國之君(當然,微子啟如果繼位,商會不會亡國還不一定,這裡不去討論)。最後還成為了周代延續商王祭祀香火的一方諸侯宋國的國君(印象中還是五爵之首的公爵,呂尚那麼牛掰,姜齊也不過侯爵而已),後世延續數百年富貴。

    (大概是這麼個意思,未必完全準確,不喜勿噴)

  • 9 # 老魏聊歷史

    關於這個問題,正如有些答主所說,商朝年代過於久遠,而且當時流傳下來的甲骨文史料有限,很難給出確切的答案。

    所以我目前只能根據已知的一些歷史知識來推斷,為何帝乙要傳位給紂王。

    紂王是最有能力的繼承者

    紂王是中國商朝著名的末代君王,本名帝辛,是歷史上數一數二的亡國之君。雖然隨著時代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史書把紂王描繪成了一個殘暴無道,昏庸無能的君主,但是事實上,紂王其實能力過人的,這一點在司馬遷的《史記》也有所體現。

    據相關歷史記載,紂王天資聰穎,聞見甚敏,才力過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撫梁易柱之力。而他的兩個哥哥微子啟和微仲衍比起他來就要差得多了。帝乙為了商朝未來的長遠發展,選擇英明神武的帝辛來當繼承者是理所當然的。

    紂王走大運成為了嫡長子

    紂王的運氣可以說是相當的好,在後世的帝王當中,估計也只有漢光武帝劉秀可以與之匹敵了,畢竟是可以召喚隕石的男人,無人能比。紂王的運氣體現在哪裡呢?根據《呂氏春秋》記載,微子啟,微仲衍和紂王三個人是一母同胞的嫡親三兄弟,只是他們的母親在生兩位哥哥的時候只是妾,到生紂王的時候已經成為了王后,是帝乙的正妻了。

    中國的遠古時代,早就有著不成文的傳位標準,那就是傳位要傳給嫡長子。這種不成文的規定,最後在西周的時候以宗法制的形式正式的確立了下來,成為了後世皇位繼承的不二選擇。而紂王因為走了大運成了嫡長子,所以最後被帝乙確定下來成為了繼承者。

    我的結語

    紂王本身能力非常突出,而且運氣也是爆棚,如果不是他太作死的話,很有可能會成為千古明君。只可惜天意弄人,他最終成為了亡國之君。

    各位親愛的網友,你們覺得呢?

  • 10 # 鹹魚閒聊

    首先根據《呂氏春秋》,《帝王世紀》裡的記載來回答這個問題,微子啟和微仲衍出生時他們的母親尚為妾,被立為王后之後生的帝辛,根據嫡長子繼承製,帝辛才算是嫡子,所以帝乙才立帝辛為儲君。

    然後我們再看看周朝軍隊攻入朝歌后,這三位的表現,帝辛,也就是我們大名鼎鼎的商紂王在摘星樓自焚,以身殉國。微子啟呢?他持商王室宗廟禮器,來到周武王軍營前,袒露上身,雙手捆縛於背後,跪地膝進,左邊有人牽羊,右邊有人秉茅,向周武王請罪,而周武王呢?將他釋放,宣佈恢復他原有的公爵,獲封宋國,他就是宋國的開國君主,宋微子,而微仲衍呢?雖然沒有記載他也向周武王投降了,但宋微子死後,他繼承了宋國國君之位成為宋國第二任國君,由此可見他肯定也和他大哥一起投了周武王!但同為商王室的箕子呢?他不願侍奉周朝而逃亡深山,最終東渡北韓,建立了箕氏北韓,這種鮮明的對比,我覺得能反應出一些問題,因為那段歷史實在太久遠了,缺乏可靠的史書記錄可供參考,所以我們只能按照常理來推測。

    有記載微子啟曾與太師,少師策劃出逃,結果是太師,少師連同內史叛逃周國,但是微子啟沒走,當然了這段歷史到底是真是假,現在也是不得而知,但當我們把這段記載和微子啟受封宋國聯絡在一起,不難得出一個大膽的想法,或許微子啟不滿帝乙立帝辛為儲君,早就暗通周國,企圖顛覆商王朝,當然了這只是一個大膽的假設而已,朋友們讀到此處大可不必當真。

    那麼帝乙除了因嫡長子繼承製的因素而立帝辛之外,就沒有別的原因了嗎?其實不然,事實上帝辛並非很多史書中記載的那般荒淫殘暴,相反他聰明敏捷,膂力過人,能言善辯,軍事才能也很突出,我想基於此帝乙才會傳位給他吧,帝辛的荒淫殘暴始見於《尚書》,這本書是周朝的書,後朝進行一定程度的抹黑前朝,也是司空見慣了,但需要了解的是周人在《尚書》中只列舉了帝辛六件惡事,可是後面的朝代卻增加了不少,像西漢增加二十三件,東晉增加十三件等,於是帝辛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變成了十惡不赦的暴君,當然了可信度也就大大降低了。

    還有就是,商朝雖然亡於帝辛之手,但確實不能把全部的罪過都加在他的身上,商朝也就商湯開國最初那些年還算平穩安定,之後發生了中國歷史上最長的王室內亂—九世之亂,內亂導致商王朝持續內耗,實力長期衰退,對周圍諸侯國的掌控持續減弱,到了帝辛時代,周國已經成為最大的諸侯國,佔據的土地之廣,實力之大足以對抗商王朝,我認為隨著實力的擴大,周國君主的野心也一定會隨之增長,這符合歷史的發展走向,終於在帝辛率軍徵東夷的時候,周武王瞅準機會,出兵抄了帝辛的後門……

    雖然周人不遺餘力的宣揚帝辛的殘暴,但後世也不乏為他伸冤的人,像子貢說過:“帝辛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意思就說帝辛的罪惡沒有傳言的那麼多那麼嚴重,還有偉大主席毛澤東同志也曾說過:“把紂王,秦始皇,曹操看做壞人是錯誤的,其實紂王是個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經營東南,他把東夷和中原的統一鞏固起來,在歷史上是有功的”。

    其實毛主席的這段話說的就很中肯,他熟讀中國歷史,這段話也比較可信,所以結合這段話和我前面所說的,最後可以再次大膽推測,帝乙為何傳位給帝辛,原因可能就是,微子啟,微仲衍人品,能力等各方面都並不出眾,且又不是嫡出,而帝辛作為嫡子,才能在三子中是最出眾的,面對江河日下的商王朝,只有帝辛有能力有機會重振商王朝當年的雄風,所以帝乙才會傳位給帝辛。

    因為商朝缺乏大量的正史記載,所以在這裡我便暢所欲言,根據自己的瞭解進行猜測,而以上便是我的一家之言,供大家笑談。

  • 11 # 何殊我

    題主想問的可能是古代的王位繼承製度,可能疑問點在於古代不都是老大當太子等著做皇帝的嫡長子繼承製度嗎?為何帝乙把王位傳給了老三呢?

    看來樓下一些回答,基本上答非所問,從《封神演義》角度來切入不錯,但是這跟小說關係不是那麼解讀的,侃可不行。

    紂王繼位有制度保證

    根據《中國政治制度史》所述,商朝的的最高統治者生前稱“王”死後稱“後”,晚期的統治者還在自己的名字前加上“帝”字,如帝甲、帝乙、帝辛等。繼承製度採取的是父子相傳,商王的后妃制中,有的王不止有一個法定配偶。只要是該王的法定配偶,亦即正配王后,她們所生的兒子,都有權繼承王位。

    商朝但並未嚴格進行制度化,哪個兒子繼承存在隨機性,有時候需要競爭。這一點《史記》中的記載是錯誤的。

    後來,周滅商之後,西周統治者吸取商朝滅亡的教訓,進一步發展了商朝就已出現的宗法制並使之制度化,確立了嫡長子繼承製,制度層面規定了兄長地位的不可動搖性。規定王位和財產必須由嫡長子繼承,“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到了後來封建社會一直沿用,雖然經過了各種改造,但基本上沒走樣。

    以此造成了大量的宮廷流血時間,以至於生靈塗炭,有名的秦二世胡亥殺兄、隋煬帝楊廣殺兄、李世民殺兄的玄武門之變、趙光義殺兄的燭光斧影、朱棣起軍與自己的侄子朱允炆爭奪皇位的靖難之役、康熙年間的八王奪嫡。

    商朝年間沒有確立必須由長子繼承的制度,所以從此角度來說排行老三的紂王能繼承王位是有合法性的。

    小說家言可以聽聽

    紂王能繼位,還跟他的天資卓越有關係,《史記》記載:

    帝紂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知足以距諫,言足以飾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

    不但腦子好使,還力氣大,能徒手跟猛獸搏鬥,而且情商高有戰略眼光,帝乙肯定要給自己找一個靠譜的繼承人的。

    這一點在《封神演義》中做了發揮,說帝乙遊園,飛雲閣塌了一根大梁,嚇得文武百官面經失色,當時還在做壽王的紂王單手托住大梁,順利換了一根柱子,解救了危機,後來首相商容、上大夫梅伯、趙啟等聯合上書,立壽王做了太子,後來繼承王位。

    做了紂王以後,國家治理的也是井井有條,可是命不好趕上了封神大戰,成為王朝更迭時代變遷的犧牲品。

  • 12 # 尚宮女史

    這裡說的帝乙生三子,是說的帝乙的三個嫡子,長子為微子啟,次子為仲衍,少子為受德。後來帝乙立少子受德為太子,也就是後來的帝辛。

    提起帝辛,人們可能更熟悉他的另一個稱號:紂王,紂王的事蹟用一句話總結:天下之惡皆歸焉。 那麼為什麼帝辛能繼位,而作為嫡長子的微子啟和嫡次子的仲衍卻無法繼位呢?《呂氏春秋》的記載很有意思:

    微子啟、仲衍和受德雖為同一女子所生,即一母同胞,但微子啟和仲衍生的不是時候,他們出生的時候,他們的母親還只是一個妾室,所以微子啟和仲衍只能算是庶子,而受德則是她當上王后以後生的,是正兒八經的嫡子。 所以在帝乙立嗣的時候,太史主張立真正的嫡長子受德為太子,於是就有了帝辛。

    那麼,這能不能算是一個理由呢?雖然牽強,也不是說不過去。商朝時期的繼承製度很不成熟,可以說是很混亂。一般採用的是兄終弟及和父死子繼相結合的繼承製。兄終弟及繼承製能最大限度的維護氏族的利益,但不利於加強王權。所以商朝會出現九王之亂以及不停的遷都現象,遷都固然有自然條件方面的原因,但更多的恐怕是新帝繼位後為了加強王權而不得已的措施。 在商朝的大部分時候,都是兄終弟及,但當國家很強盛的時候,會出現父死子繼的繼承製,隨著社會的發展,尤其是武丁時期,採取父死子繼的制度,後又經過帝祖甲改制,確立了基於宗法制的父死子繼繼承製,父死子繼的核心是嫡長子繼承製,但這種制度畢竟不夠成熟,不夠完善,難免有漏洞,執行起來就比較困難。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帝辛的繼位。 前文說過,《呂氏春秋》中的說法比較牽強,但也不無道理,往深了說就是支援帝辛的一方和支援微子啟的一方之間的角逐,很明顯,支援帝辛的一方最終勝出,他們搬出了“三子雖一母,但微子啟和仲衍生的時候,她為妾室,帝辛生的時候,她為王后。”這樣的事實,來說明帝辛繼位的合法性。但這種說法不足以令人信服。

    帝辛能繼位還有一個原因,恐怕就是作為幼子,更得帝乙和王后的疼愛。父母愛幼子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武姜疼愛幼子共叔段而不喜歡長子鄭莊公;比如竇太后偏心劉武而不怎麼喜歡漢景帝。但這兩個例子都出現在嫡長子繼承製已經成熟的條件下,因此過度疼愛幼子只會擾亂國家朝政。 當然,以上兩個原因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四姑娘以為最主要的原因是帝辛的才能,帝辛才智過人,有謀略,又戰功赫赫。繼位以後的帝辛殺伐果決,南征北戰,為商朝開疆擴土。雖然他成了亡國之君,但商朝的滅亡實不是他一個人的過錯。

    當然,帝辛越過微子啟繼位,也埋下了隱患,那就是微子啟的不滿,連帶著支援微子啟的朝臣也對帝辛不滿,之後他們存在的意義就是阻礙帝辛的統治,微子啟最後更是和西岐周國勾結在一起,在牧野之戰中助了周武王一臂之力。

    周朝建立後,微子啟因功被封在商朝舊都,建立宋國,微子啟便做了宋國的開國國君,而仲衍成為宋國的第二位國君。

  • 13 # 幻影沐風

    個人能力突出!

    商朝末年,各方勢力蠢蠢欲動,四大諸侯所領的八百鎮諸侯嚴重威脅著商朝的統治,雖然都以商朝為尊,但各地叛亂不斷,所以繼承人得慎重考慮。

    此時,帝乙當政,有商容,梅伯,聞仲等一干大臣,眼看這些人漸漸老去,商朝的未來實在令人擔憂。

    這一天,帝乙帶著大兒子微子啟,二兒子微子衍,三兒子壽王和一干大臣去御花園散散心,此時老三已經被封為了壽王,這足以說明他比兩個哥哥優秀,但是,江山社稷,這是頭等大事,到底是立長還是立賢,一直困擾著帝乙。

    此時,正是牡丹花開的季節,大家正專心的欣賞牡丹,突然,一陣妖風颳來,飛雲閣塌了一梁,向眾人砸去,眾人被嚇得瑟瑟發抖,眼看就要被砸中了,說時遲那時快,壽王單手接住了將要砸住眾人的梁,託梁換柱這個成語由此而生。

    壽王救下眾人,眾人自然心存感激,少不得在帝乙面前說他的好話,帝乙本來覺得老三是個敗家玩意兒,做一個閒散的王爺就夠了。

    為什麼會這麼說呢?因為老三從小好色,好鬥,沒事的時候喜歡和狗熊老虎之類的玩玩自由搏擊,看見漂亮姐姐就走不動道,把江山交給他實在是心裡沒底。但是老大老二,性格軟弱,如何震懾這八百鎮諸侯?算了,只有在矮個子中找拔尖的,於是,帝乙將壽王立為太子。

    為了保險起見,還替老三取了東伯候姜桓楚之女,聽說老將黃滾有一兒子勇猛無比,為了拉攏他,於是又去黃滾家下聘,將來黃滾的女兒長大了將成為貴妃。就這樣,帝乙把能夠拉攏的勢力都拉攏過來了,臨死前,還託孤於聞仲。

    果然,紂王不負眾望,當上了天子,他本人也頗具軍事才能,屢次打敗不服他的部落,但是,因為好色,最終還是葬送了江山……

  • 14 # 澹奕

    因為帝辛是嫡子,而微子啟與微子衍雖然年長,卻只是庶出,所以沒有繼承王位的優先權。更何況,帝辛雖然在各種演繹作品中,被描繪成了一個殘暴不仁的暴君,但不可否認的是,帝辛是個相當孔武有力的帝王。

    《呂氏春秋》記載:紂之同母三人,其長曰微子啟,其次曰微子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紂也。紂母生微子啟與中衍時,尚為妾,已而為妻而生紂。

    這一段話就很好說明了帝乙為什麼將王位傳給了自己的小兒子帝辛——雖然微子啟、微子衍與帝辛是同一個母親,但是微子啟與微子衍出生的時候,其母親還只是妾室,所以兩人都只能是庶出。而帝辛是其被扶正為王后之後出生的,所以就了嫡出。

    殷商時代,雖然嫡長子繼承製還尚且沒有定製,但也已經初具雛形。帝乙決定繼承人的時候,帝辛的身份就讓他獲得了最終的勝利。

    帝辛作為王子的時候,就天生神力而且高大威猛,得到了商王帝乙的寵愛。而帝辛登基以後,發動了對於諸夷部落的戰爭,使得商朝的疆域大規模擴大,淮水、長江流域納入了其版圖之中。也正因如此,讓西部的周部落鑽了空子。

    那麼總體來說,帝辛能夠繼承王位,主要就是因為他出生的時間,還有他傑出的能力。

  • 15 # 巴山夜雨涮鍋

    帝乙之所以把王位傳給第三子紂王,主要是因為紂王才是嫡子,其次紂王才能出眾。

    商朝的倒數第二任君王叫帝乙,他有三個兒子,長子是微子啟,次子是微子衍,第三個是受(紂王)。那麼,為何帝乙把君位傳給了三兒子呢?

    其中一個原因,在於紂王是嫡子,其他兩個兒子是庶子。在古代選擇繼承人的時候,既要考慮長幼,也要考慮嫡庶。原則上,嫡庶甚至是比長幼需要優先考慮的順序。

    當然,還有記載認為,紂王和大哥微子啟其實都是一個媽媽生的。差別在於,媽媽生大哥微子啟的時候還是小老婆,等到生紂王的時候已經被扶正為正妻了。於是,微子啟身份是庶子,而紂王身份是嫡子。當然,這說法顯得有點誇張,至少秦漢以後計算嫡庶不是這麼算的。不過,商朝距離現在時間久遠,也許那時候規則就這麼迂腐也未必。

    另一個原因,可能也在於紂王的才能。

    據史書記載,紂王天生神力,能夠手博猛獸,而且天資聰明,口才滔滔。這樣一個兒子是很突出的,被作為繼承人也正常。實際上紂王登基後,除了史書記載那些抹黑的暴行之外,很顯然對內進行了改革,廢除了人殉制度,對外遠征東夷,為中華民族開疆拓土,還是很有作為的。

    而微子啟和微子衍兩位哥哥呢,他們顯然是保守派。在西周滅亡商朝後,他們投降周朝,被封為宋國。而宋國呢,歷史上是最遵守禮法的諸侯國,但其他文治武功就是一灘笑話。

    所以,紂王既有嫡子的名分,又有才能,被選為繼承人毫不奇怪。

  • 16 # 歷史公元

    帝乙生三子,長子是微子啟,次之微子衍,為什麼要傳位於三子紂王?

    我認為,帝乙傳位給紂王,是正確的選擇。

    這不光是因為,紂王是嫡子,擁有皇位的繼承權,更重要的是,紂王是一個敢於承擔的人,並且,願意為了改變商場的局勢,而做出了種種艱苦努力。

    當然,也許紂王因為自己的才能不足,並且過於急切,導致了商朝最終的覆滅,但是,不能因此將紂王定義為是昏君。

    換句話說,感覺紂王跟明朝末年的崇禎,比較相似。

    一、紂王拉攏、提拔了一批、新興貴族集團,與舊貴族進行對抗。

    可以看出,紂王上位以後,可以說沒有得到舊貴族勢力的支援,因此,他只能拉攏支援一批新興貴族,並且與舊貴族進行對抗,用這些人治理朝政。

    但是,紂王所重用的幾個大臣飛廉、惡來、費中,被定義為是一些小人。以至於,在歷史上都留下了種種罵名,並且將商朝的覆滅,歸咎於這些人的身上。

    並且,成為了紂王重用小人的罪證。

    二、紂王試圖加強中央集權,收攏權力。

    周武王的父親,周文王姬昌在,在紂王執政的時候,勢力逐漸崛起,並且,成為了西部地區,實際上的強國。毫無疑問,這對紂王的統治,造成了極大的威脅,事實也證明正是如此。

    於是,在西伯侯姬昌四處拉攏人心,贏得名聲的時候,紂王,果斷的將姬昌封為三公,並且,將他拘禁到朝歌。就這樣,切斷了西伯侯姬昌,與西周的聯絡,並且,進一步將權力收歸中央。

    當然,這又成為了,紂王昏庸殘暴的罪證。

    三、紂王制定了嚴酷的刑法來鎮壓貴族反抗勢力。

    因為紂王的一系列舉措,遭到了貴族的反抗,因此,為了鎮壓這些舊貴族反抗勢力,紂王果斷的採取了改革律法,使用嚴格的律法,來懲罰反抗勢力,並且逐步地收歸權力。

    當然,雖然這個舉措不是這麼靠譜,並且使得大規模的反抗,進一步爆發,但是,毫無疑問,這是紂王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甚至說是商朝的統治,做的一個努力。

    最後由於紂王的舉措過於急切,進一步激發了反抗勢力,最終導致商場的滅亡。

    儘管如此,紂王在上位以後,對於商朝的逐漸衰弱,做了一系列的努力,希望商朝能夠繼續強盛起來。

    而所謂的,微子啟、微子衍,都是卑躬屈膝的小人,不光沒有為商朝的改革、掙扎求生,做出努力,反而是、拖紂王的後腿,並且、在商朝要滅亡的時候,主動投靠了西周。

    雖然說,微子啟為商朝留下了一個好的結局,一條後路,建立了後來的宋國,但是毫無疑問,他是投降派。

    所以,帝乙選擇紂王,作為自己的接班人是正確的選擇。

  • 17 # 別酒流年

    這個問題在兩千多年前就有了答案。

    《呂氏春秋·當務》說:“紂之同母三人,其長曰微子啟,其次曰中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紂也,甚少矣。紂母之生微子啟與中衍也,尚為妾,已而為妻而生紂。紂之父、紂之母欲置微子啟以為太子,太史據法而爭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紂故為後。”

    《史記·殷本紀》:“帝乙長子曰微子啟,啟母賤,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後,辛為嗣。”

    《史記·宋微子世家》:“微子開者,殷帝乙之首子而帝紂之庶兄也。”

    微子啟、中衍、受德(也就是紂王)都是帝乙的兒子,不同的史料給出的三人關係也不同,但是不管是一母同胞三兄弟,還是異母兄弟,受德都是最有資格繼承王位的人。

    即使按照《呂氏春秋》說法,三人一奶同胞,但三人身份是不同的。

    微子啟、中衍出生的時候,母親還不是正妻,而是妾,微子啟、中衍也就是庶子。生紂王的時候,母親已經被冊立為正妻,紂王成為嫡長子。

    當初帝乙確實想著立微子啟為接班人,但是太史以嫡庶之分向帝乙進諫,從而使得紂王成為了接班人。

    這就像電視劇《康熙王朝》中,胤褆雖然是皇長子,但卻是妃子生的;胤礽雖然年紀小,但卻是皇后生的,因此胤礽被立為皇太子。

    其實,在兄弟三人當中,紂王的能力是最強的。

    《史記》中說紂王天資聰穎,有口才,行動迅速,接受能力很強,而且氣力過人,能徒手與猛獸格鬥。

    但是紂王憑藉自己的智慧拒絕臣下的諫勸,憑藉自己的口才掩飾自己的過錯。這讓他獨斷專行,從來聽不進臣子的諫言。

    紂王后期,沉湎酒色、窮兵黷武、重刑厚斂、拒諫飾非,終致眾叛親離、身死國滅。

    微子啟是三人當中的老大哥,頗有賢名,紂王繼位後多次規勸,但是紂王都沒有聽進去。

    周滅商以後,微子啟被周成王封於商朝舊都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建立宋國,爵位公爵,特准其用天子禮樂奉商朝宗祀,成為周朝宋國的開國始祖,後世稱之為宋微子(漢代因避漢景帝劉啟之諱,改啟為開)。

    微子啟死後,其二弟中衍(宋微仲)繼承宋國君主之位,葬微子啟於宋國國都商丘西南二十五里微子墓,建有微子祠。

  • 18 # yu

    因為紂王是嫡子,紂王前面有兩個同母兄長,但是生他們的時候紂王的母親還不是王后,他們只是庶子,生紂王的時候,他母親是王后,他是嫡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以前沒有好好珍惜她現在好後悔,昨晚給她發了簡訊!她現在有男朋友了,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