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順風奔跑的奶爸
-
2 # 豆小米媽媽說
沒錯,我們都是父母帶出來的好孩子,父母把我們都能教育好。那換句話說,我們為什麼不能自己帶孩子,自己教育呢?為什麼還要隔代教育?
現在讓父母幫我們帶我們的孩子,隔代教育總感覺教育不好。為什麼?原因有三:
第一,父母當年帶我們,我們是孩子。父母對於孩子比較嚴格要求,教育我們。父母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可是今時不同往日了,時代在發展,教育理念也在更新,當然好的家風是傳承的。父母畢竟老了,知識不斷的更迭,他們應該退居二線了,幫幫忙帶孩子是可以的,教育就得我們自己負責。
第二,老話說隔代親,隔代親。父母當年對我們或許或許嚴格。現在對孫輩就特別寵愛,再教育方便可能就不如當年對我們那樣了,反而會特別護孫子,儘量滿足。
第三,父母年紀大了,撫養教育我們成家立業後,該安享晚年了。孩子是我們的,我們要負責教育好。都說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那麼我們應該當好老師,而不是讓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去當。
-
3 # 一種常態
主要差別在於年齡不一樣了,心態脾氣想法都變了。
說一個我身邊真例項子。我的乾媽乾爸,優秀的教師和校長。乾媽是從自己小時候就非常要強,所以對我這個乾妹妹也是特別嚴厲。冬天從來不給暖被窩,就是涼著自己鑽進去。一點也不嬌養。我記得這個妹妹小時候跟我說過,她做錯了什麼事就讓她站在窗臺上,窗臺很窄,窄到站不好就會摔下來。性格也會遺傳吧,我這個妹妹也是特別要強,現在剛從復旦研究生畢業。而且是保送的研究生。
因為都是老師,政策嚴格,沒辦法要二胎。現在女兒也離家了。老兩口在家很孤單,又領養了一個孩子。對這個孩子的態度簡直像換了一個人,從小追著餵飯。有一次我這個乾妹妹回家住著,她小弟弟追著喂也不好好吃飯,我乾媽說了一句話:這要是xx(我乾妹妹的名字)小時候,我早一巴掌上去了。我乾爸說,你說這話讓我閨女咋想。
我婆婆也是很明顯的一個例子。我是真的感覺年齡大了,對待孩子就沒有那麼嚴格了,滿滿的都是寵愛。所以隔輩親隔輩親,老話傳下來都是有道理的。
大概就是這個樣子的。
-
4 # 貼心媽媽
我們小的時候,上下學自己走,回了家就寫作業,家裡沒有電視,手機的干擾。作業雖多也只是書本上的生詞抄幾遍,數學題做幾道。現在的孩子作業種類多,上下學得接送,回家手機,電視干擾多。孩子們競爭壓力大,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家長寄予孩子的期望值遠高於孩子能及的,當然更不信任曾經讓我們自由成長的父母。
-
5 # 瞄到喵小姐的貓
都說隔代親,當我們老了,現在所以對孩子嚴格的標準也會放鬆的,因為隨著時間越久年紀越大,我們的心態會放平和,老人家就像是老小孩,老小孩對小小孩,自然會更加疼愛一點。
另外,長輩幫忙帶孩子,帶的不好會被說,所以他們更細緻入微的對待孩子。
-
6 # 桃媽的自我修養
我見過很多阿姨們她們有的是企業高管有的是人民教師有的是政府領導,她們都是傑出的職業女性也都是成功的媽媽,他們的子女都非常成功,可以說她們算得上是那個年代的教育模範。但是當他們開始做奶奶或者姥姥以後,當初的嚴厲全然不見,隔輩親儼然使她們陷入了寵溺孫子孫女的漩渦之中。作為獨生子女的下一代,我們的孩子是四個老人心中唯一或者唯二的第三代自然會萬般寵愛集於一身。
-
7 # 暖心娜娜姐
現在因為父母工作繁忙,小孩都是交給家裡的老人帶。因為兩代人教育理念的不同,經常為此產生矛盾。
這時,老人都會說一句話:你們不就是我們帶大的嗎,不也都挺好的嗎?
這句話從字面來看,確實也沒錯,但為什麼年輕的父母就看不慣了呢。
個人感覺,原因有三:
1.時代在變化,環境在變化,即使是過去被認為是正確的育兒方法,放在現在也未必適用。現在的孩子面臨的挑戰和機會與原來完全不同。原來的家庭裡,多個人不過是多雙筷子,而現在城市裡,即使放開二胎,很多父母也不願生,因為一個孩子意味著大量的金錢成本,也意味著沉甸甸的責任;
2.原來物質緊缺的時代裡,大部分父母是很難做到關注孩子的精神需求,所以大部分人的成長中多少有些創傷,對此,武志紅的描述更趨向悲觀。這些父母也不願意孩子再重複自己的老路;
3. 一個人從父母的角色轉變為祖一輩,本身角色的變化也會讓他對同樣年齡的孩子使用不一樣的方法。比如,做爸爸時,對兒子很嚴厲,但成為爺爺,卻對孫子很縱容。
正因為此,年輕的父母才會對父輩的教育頗有微詞,覺得他們不懂現在孩子的需求,方法過時了。
總的來說,年輕的父母如果需要老人幫忙帶孩子,請對老人多一份尊重和寬容。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侷限,但他們的對孩子的那份愛是真實的。
⋯⋯⋯⋯
-
8 # 親子導師育兒記
是的,我們都是我們的父母帶出來的好孩子,但是,即便如此,大多數人卻並不贊同和認可隔代教育。
隔代教育,就是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來負責主要教養孩子的責任。這樣的家庭大部分是父母工作比較忙,沒有足夠的時間來陪伴孩子,所以是由祖輩來撫養和教育孩子的。
為什麼不贊同隔代教育?
我們主要從三個角度來談談:
一、從家庭系統來說,生命的傳承永遠是向前的,永遠是一代更比一代強。
首先,我們得承認,在父母那個年代,科學還不夠發達,在教育孩子等等各方面的認知上,還是有很大侷限的。父母已經做到了他們能做到的最好,教育出了我們。對於孫輩的教育,他們可以給更多的意見和建議,但同時,教育孫輩不是祖輩的責任,是我們父母的責任。以我們現在的很多父母的認知和學習來說,我們才有能力把孩子教育得更好。
二、從界限上來說,隔代教育其實是一種越界。
在某種程度上,隔代教育中祖輩無意識地替代了父母,侵佔了父母的位置。爺爺奶奶不是父母,但是卻超越界限做了父母應該做的事,這勢必會成為家庭矛盾的直接源頭。在教育孩子上,我的觀點是父母的教育是首位的,即使父母的父母,也要尊重子女,爺爺奶奶只給建議。這樣家庭才會更和諧。
三、從親子關係上來說,孩子真正需要的一直都是父母。不管是爺爺奶奶還是姥姥姥爺,實質上替代的都是父母,扮演的都是父母的角色。在0到3歲,乃至0到7歲,父母的缺失,對孩子成年的成功和快樂影響巨大。
所以,我並不贊同隔代教育。
當然,如果父母的確很忙,祖輩可以負主要照顧撫養責任,在教育上,還是以孩子的父母為主。
-
9 # 淅錡寶貝成長季
人們都說青出於藍勝於藍,並且我們這一代處於資訊爆炸之中,接觸到的資訊,比我們父母那代多了不知道幾百倍,我們的資訊接收能力肯定比父母那一輩強,所以認為隔代教育不好。我們曾今是我們父母帶出來的,這個說法不假,那也不是隔代教育,是父母親自教育我們的,所以跟隔代教育不是同一個概念,自然不能做比較。
如果自己家經濟條件足夠好,自己親自帶孩子教育孩子,肯定是比隔代教育好。越老的人,心越軟,很容易跟孩子妥協,溺愛孩子,畢竟這一代,他們只是輔助教育,雖然內心希望孩子有美好未來的,但是如果孩子的未來不美好,真正受害者的並不是他們,所以他們只要做到養好孩子,讓孩子健康安全就行。
而作為父母,不僅僅要孩子健康安全的成長,還需要孩子以後有社會適應能力,競爭能力,適應未來社會的不確定性,並且孩子未來的幸福與否,直接關係到自己晚年的生活,當然要特別用心。孩子可以讓老人幫忙照顧,但是教育一定要自己參與。如果孩子能在身邊帶,就儘量在身邊帶。
-
10 # 黑妞胖媽媽
是啊,我們也是父母帶出來的好孩子,但是現在時代不同的,因為時代的不同,想當年父母出門上班,我們七八歲的年紀就帶著一兩歲的弟弟妹妹在家裡,而現在的孩子十七八歲都自己不會照顧自己,更別說照顧弟弟妹妹了。
-
11 # 秋季豐收I
如果七零八零後從在肚子裡的第一天到七歲,每一天的營養,身體的鍛鍊協調,大腦開發,背的東西,規矩的養成,二歲叛逆期,三歲秩序期,吃飯七分飽,早睡早起,等等等等,每一天都沒有荒廢,今天的七零八零後就不止是現在這個樣子了,要優秀很多很多。所謂的好孩子只是相對的,如果孩子在“長大就好了”的所謂教養下還沒長歪,那其實跟父母沒什麼關係。只能是孩子幸運。
山在被風化,水在不停的流,天時地利人和在不斷的變,一個優秀的家長首先就不能是固步自封的,要不斷學習。網路本來就是全世界的人們交流思想和經驗的地方,討論的地方,不能只要是百度的就是紙上談兵。畢竟,最跟得上時代的,最瞭解時代的,還是年輕的父母。老經驗,再老,也要能夠引經據典,有據可查,比如,是孔子講的還是李時珍講的,出自哪裡。
-
12 # 諾言的微笑
對呀,這個問題確實令人納悶了。我們的父母對待我們和對待他們的孫子孫女是不一樣的,對我們下得了手,對孫子孫女就下不了手;對我們嚴厲對孫子孫女就嚴厲不起來;從小叫我們要熱愛勞動,什麼家務事都要我們參與,對孫子孫女就一味地包攬,還說我們是自己懶,把這些事交給孩子來做……我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在對待孫輩上的問題上,他們就感覺像換了一個人似的,難道這就是所謂的隔代親?也正因為這種隔代親,所以導致了隔代教育總教育不好。
-
13 # 夜空中最亮的星77
我確實是隔代教育出來的孩子,沒有感覺有特別不適應,只不過感覺跟著父母可以學到更多的東西,畢竟一代有一代的侷限,一代有一代的眼界差異,再者生活習慣也有差異。另外,隔代教育也會因為自己和長輩的育兒觀念不同而導致升溫,心理上會存疑問,其實實踐起來也沒有那麼難以開展。
只要我們放平心態,就可以取長補短。
-
14 # 良父益友
現在社會生活節奏快,年輕人工作壓力大,有了孩子之後,一般都需要老人幫忙,但是兩代人思想觀念有偏差,容易產生矛盾,所以問題就來了,我們也是父母帶出來的好孩子,為什麼反過來我們又認為隔代教育不好呢?
第一,新社會物質發達,更注重孩子心理和精神上的滿足。
父母生活的年代,物質匱乏,他們致力於滿足家庭和孩子的物質需求,往往忽略了孩子其他方面的需求,而現在社會經濟條件好了,年輕的父母除了要滿足孩子吃穿住的需要,更想給孩子好的教育和心理滿足。
第二,隨著科學的進步,一些傳統育兒方法被否定
現在社會科學發展很快,一些過去認為正確的方式方法被證明是錯誤的,而父母一輩思想不能與時俱進,他們更堅持自己的經驗就是寶貴的財富,認為年輕人都是空談理論,缺乏實踐。大多數老人知識老化,思想相對比較僵化,採取過於傳統的方式來教育寶寶,妨礙寶寶個性發展。
第三,老人往往對孩子過分關注
我們常說隔代親,但老人可能將這種隔代親演繹的過了些,孩子本來能自己做的,祖輩家長呵護備至,代為其勞。孩子本來在正常環境下能鍛鍊自己的能力,結果讓祖輩家長們取消了。
不管怎麼說,老人幫助我們帶孩子是出於幫忙,他們沒有這個義務,而隔代教育的矛盾也是我們必須所面對的,這就需要我們兩代人互相溝通交流,將思想統一,儘量避免不愉快的發生。
-
15 # 曦曦育兒
隔代教育,似乎是80後的一大特色,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80後作為傲嬌的第一代獨生子女,自理能力有限,又怎麼去照顧自己的孩子呢?
又或者說擁有該能力卻不被自己的父母認可。
而大部分老人們也是非常樂意幫忙帶孩子的,但是兒女們的滿意程度並不是很高。
曾經爸爸媽媽帶大的,為什麼他們帶孫子孫女就狀況百出呢?
我的感覺是,時代進步了,老人們的思想還是停滯不前,用的還是老一套的模版,不願意接受新興事物和觀念。
但是如果我們直截了當的指出問題的時候,會遭遇到老人的抗議甚至怒罵。
所以我們要想解決問題,需要用委婉一些的方式跟老人聊一聊,要和老人達成共識,我們所有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孩子。當然,前提需要尊重老人的思想和心態,千萬不能讓老人感到自己不被需要了。
-
16 # 羽媽幸福成長記
時代在變遷,大環境在變化,從以前的溫飽解決到現在的多關注孩子的精神發展心裡發育,差別太大太大。以前家裡多個人就是吃飯多加一瓢水,多加雙筷子就可以。而現在新生命到來以後父母考慮的要多太多太多,怎樣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等等。
隔代教育中爺爺奶奶的責任和做父母時是完全不同的心態。父母不僅養孩子,還存在一個教的過程。而隔代教育中爺爺奶奶輩更注重的是養,而容易忽略教。家庭位置不同,考慮問題的角度也不一樣。
-
17 # 麻雀卡賓
關於這個問題,我覺得必須從環境的變化,以及我們對孩子的期待,和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幾方面來看。
1、環境的變化
在我們小的時候,周圍的環境相對簡單和安全,例如食品安全。所以那時的小孩子基本處在放養狀態,四五歲的小孩子滿村子跑,跟在大孩子一般也沒有什麼危險。可現在的孩子呢,一個人下樓玩你能放心嗎?周圍來來往往的人,不光小孩子不認識,大人也不認識呀。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來的淡,周圍的各種誘惑比較多,電視,各種零食,各種玩具,小時候見都沒見過。
2、對孩子的期待
現在的孩子從小注重各方面的培養,興趣愛好,以及情感發育等,在這些方面有很多家長輔導起來都比較費力,覺得有很多困擾,不知所措。家裡的老人可能更是沒有跟上時代的腳步,還停留在孩子不哭不鬧就是乖孩子好孩子的階段,至於小孩子哭鬧的背後的孩子想表達的真實意圖,以及潛在的問題,覺得只要滿足他就好了。如果說我們小時候的孩子和現在的同齡孩子放在一起比較,這種差距可能更明顯,所以說當時覺得很成功的孩子,只是在當時的那種環境下,周圍的人都差不多的情況下而言。而隨著時代的進步,大家都在進步,環境早已發生天翻地覆地情況下,家裡老人如果還在用之前的一成不變培養你的方式,那就不得不讓人很操心啦。
3、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
就舉個簡單例子,刷牙洗臉。現在的孩子每天至少早晚要兩次。我們小的時候可沒有這種概念。
回覆列表
主要分歧應該在嬌生慣養、知識灌輸、行為習慣培養等方面。
聽過一個有趣的故事,大致劇情是這樣的:一個媳婦跟婆婆聊育兒的事,她們在如何教育孫子上面有分歧,認為婆婆的很多方法已經過時了,培養出來的孩子會不夠優秀。而婆婆說:你老公是你自己選的,肯定會認為他是優秀的,而我就是用這些方法教育出來的。
聽起來有點搞笑,細想一下,婆婆帶出來的孩子按理說再差也就和你老公一樣。其實不然,時代不同了,身份也變了,物件也不同,同樣的方法也不會有同樣的效果了。
首先,父母的育兒經驗雖然經過實踐檢驗,但也要去粕存精。時代飛速發展,我們的思想,尤其是孩子的想法,跟以前大有不同了,而且我們所經過的教育,人生的經歷都讓我們有著跟父母差異很大的育兒理念,父母還是延續著她們帶孩子的方法。其實,很多方法依然適用於這個時代,我們應該做的就是用我們的智慧去分辨區分出來,留下合適的,過時的就讓它走開,只有這樣結合好了才能發揮最大的功效。
其次,不能將孩子教育全權交給我們父母。孩子是兩個人愛的結晶和傳承,更是一份責任和擔當,誠然為了生計,很多父母都把孩子丟給了自己的父母,最後錢是賺到了,孩子的思考和行為習慣已經固化,想再按照自己的想法改造,可就難上加難了。所以說,作為親生父母,時間總可以擠出來,多花點時間在育兒上面,至少可以減少你以後後悔的可能性。
不管怎麼說,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重要的老師,我們的父母可以幫忙帶一下,減輕一下我們的負擔,但育兒的大任還得我們來揹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