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Ai暖
-
2 # 阿石在讀小學
就對消費者而言,豪華品牌汽車中國產化,其實是利大於弊。
豪華品牌汽車中國產化,使得產品價格方面有所降低。可以讓更多的消費者用較低的價格享受豪華品牌的設計以及工藝和產品。現在很多汽車廠商都是用各大汽車零配件廠的產品進行組裝除錯,就有點像蘋果的生產方式。
中國產化的豪華品牌汽車,採用同樣的設計和設計水平、製造方式,中國產化的豪華品牌車輛與與進口豪華品牌車輛相比,沒有太大變化。相當於消費者用較低的價格享受到同樣質量的產品。
對車輛後期使用的維修保養更加方便,而且後期使用成本更低,許多配件在國內有生產有庫存,避免的高額配件和等配件到國內的尷尬。
-
3 # 605310309
豪華品牌中國產化對國內消費者來說肯定是利大於弊的。
從最開始的BBA,到現在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中國產,首先說明國內汽車市場越來越大,市場也會越來越成熟。其次,從價格方面來說也是有優勢的,現在三系,A4L, ATSL這些中級車,低配版的落地價都不到30萬,真的圓了很多人的豪車夢。
另外,從長遠來看,對中國產的汽車品牌也是有好處的。十年前,中國產車還停留在QQ, 瑞虎,自由艦,金剛之類最低檔的車型,現在,不管轎車,SUV,MPV, 中國產品牌都湧現出很多外觀,質量都有很大提高的車型,以前國內四大四小的品牌,到現在都有很大進步,當然排名也有了變化。豪華品牌中國產,對中國產品牌也是一個推動,促進。
豪華車中國產,除了帶來國內整車製造水平提高,還對汽車零部件生產有幫助。
-
4 # 車市小夭
汽車中國產化是好是壞,與此有關聯的無非就是消費者和中國汽車工業,那我們就來談談。
首先,對於消費者而言是好事。因為中國為了保護中國產品牌,對進口汽車採取了高稅率政策。所以很多在國外很便宜的車型,在進入中國後價格變高很多。而豪華汽車中國產後對消費者而言意味著選擇的增多,比如用買一輛進口Magotan的錢可以購買中國產A6L。也許有很多人說中國產沒有進口的好,也許在低端車型有這個問題。但是,在豪華車領域幾乎沒出現過中國產化後偷工減料的情況,所以不必有這個擔心。這是對消費者而言
對於中國產品牌而言,豪華車的中國產化則是很大的打擊。汽車行業可以說是中國用市場換技術的最失敗的案例,儘管合資公司已經執行30多年,但無論一汽上汽還是東風集團,基本沒有任何技術儲備。反而吉利,長城等民企靠著自身發展起來。那麼為什麼說豪車中國產對中國產品牌是一種打擊呢?我們都知道無論是吉利還是長城,走的都是低端路線,依靠較低的定價豐富的配置吸引了一部分消費者。而最近吉利和長城都在試水20萬左右的車型,而這個價位的競爭非常激烈。僅僅依靠配置和價格取勝幾乎不可能!而豪華車中國產化無疑是雪上加霜,我們都知道路虎極光在中國產後售價已經低至30萬左右,而吉普Compass中國產售價已經不足20萬。而寶馬三系和奧迪A4價格更是有向Magotan靠齊的,本就在夾縫中生存的中國產品牌除了面對同級合資車型的競爭外,中國產後的豪車也大有來分一杯羹的意圖。豪車中國產化的另一個對中國產車的打擊就是,中國產品牌想突破低端,或是低價路線的可能性幾乎為零。這就限制了中國產品牌的發展,因為在價格相差無幾的情況下華人選擇自主品牌的並不多。也正是基於保護中國產品牌和環保因素,國內最近出臺了不再批准新的生產燃油車輛的工廠的規定。這給中國產品牌一定的喘息之機。
所以,豪華車中國產化對消費者來說是好事,但是不利於中國產汽車品牌的發展
-
5 # 老車愛好者
這些年,德國的三大品牌在中國市場是大賣特賣,而緊追其後的是雷克薩斯、英菲尼迪和沃爾沃這些二線奢華品牌也是賣的風生水起,殊不知現在第四奢華品牌也開始發起攻勢。
觀察一下2015年11月份汽車時常銷售量就知道了,雷克薩斯用9800的月銷售擊敗了路虎捷豹而回歸到了第四位,路虎在2015年已經先後生產了兩種車型,分別是:Evoque和Discovery Sport。
對於國內人的觀念來說,豪華品牌裡中國產車就真的不如進口車好嗎?
中國產進口哪個好?
2015年的Evoque已高姿態上市,對此路虎信心滿滿,但是恰恰相反,Evoque不僅沒有帶動捷豹路虎的效益,而成了一個大問題,資料統計在11月份
在中國的銷量總數為8373臺車比往年下滑了21.6%,前11個月累計的銷售總量為8萬多,比往年下滑了25.7%,比去年總共縮減了十個百分點,是國
產兩字惹的禍嗎?
(雷克薩斯新ES)
在看看雷克薩斯進口車,新款的NX上市後月銷量就平均每月3000臺左右,遠遠的超過一些中國產的豪華品牌的SUV,特備是在2015年8月份的時候,已經收到了一萬三千臺的訂單,中國產路虎是望塵莫及啊。
就這麼下結論了?進口就比中國產好?可笑!看一下2014年年底的中國產英菲尼迪銷量,一月份到十一月份總銷量就35967臺,比同事增長34%,屬於當年銷量最快的豪華車型。
(中國產英菲尼迪Q50L)
有的人可能就有疑問了,為什麼品牌不同的中國產車銷量就不同呢?
其實很多品牌都曾遇到過這樣的問題,比如寶馬、賓士、奧迪這些車在變身中國產的時候都遇到過品質的疑問,但是最後都被華人所認知了。
對豪車來講,不管你是中國產還是進口首先要保證的就是品質不能變,但要做到真的賣的好還是要在定價和投放市場上做做文章。
(中國產路虎Discovery Sport)
就現在的汽車市場來看,捷豹路虎已經做到了高品質的要求,但是銷量一直不好的願意,主要還是價格方面,就拿雷克薩斯和英菲尼迪來說,前者堅持著進口,後者中國產化,銷量確沒有收到太大的影響,主要還是產品定位和售賣價格調整的非常好,突破常規是跨國銷售的最好戰略
-
6 # 大河馬解說
準確的說有利也有弊,但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有利自然是中國產後價格會下降,眾所周知中國的汽車價格是遠超其他國家的售價的,各種高昂的稅和其他費用壓的百姓喘不過氣。所以大部分豪華品牌都選擇中國產然後降低價格,當然這對我們很好,因為會少花錢而開上豪華品牌,但是伴隨著的是裝配工藝,國家汽車質量標準的不同,中國產之後 普遍的質量會有所下降,這就是一部分堅持只買進口的,和一些像雷克薩斯的車企不合資的原因。
如果說合資品牌能夠在短時間內對中國產品牌汽車有較大的衝擊,但從長遠來看,還是利大於弊的,因為有壓力才有動力,是不是,縱觀近幾年的中國汽車市場,中國產品牌的大幅度崛起,已經對各種合資品牌造成了較大的優惠,我相信我們中國汽車在有20來年,一定會像手機一樣,打敗掉那些國外品牌
-
7 # 生活的娛樂家
這顯然是好的,首先豪華汽車中國產化之後,購買此豪華品牌的價格就會降低。並且降低的價格還不少。能以更低的價格購買到相同的豪華車,這無疑對消費者是有好處的。其次在於對於豪華汽車國內的生產廠商。中國產化,勢必會有豪華車的生產線引進國內,這樣對於中國產廠商學習先進的汽車生產技術是非常有利的。
-
8 # 木頭2988629
國內的安全標準低,更主要的是都是國企代工,簡配坑人。說實話,中國產沒啥不好,至少價格降了(一汽生產的PRADO和陸巡的那種中國產比進口貴的例子是證明企業的無恥),但是國內降的不止這些,不是國內組裝不好,是莫些人心壞了。好比你哪美版CAMRY和廣汽CAMRY直接拆開對比,不比也行,直接對撞,大家心知肚明。國內的標準,國內的監管。。。。國內的某某安全五星。。。。。。大家樂樂而已。其實國貨挺好,但是有的時候高質量的國貨,華人享受不到。
-
9 # 有一車言對企業來說,優點是實現利潤的最大化
若豪華品牌的汽車以進口車的身份進入,基於中國的關稅政策必然會使價格翻翻,汽車售價就會升高,而昂貴的售價不是一般消費者所能承受的,車子的銷量就會降低。相反,若某豪華品牌的某款車型中國產化以後,原材料可以就地取材,人工費用降低,售價也必然降低,進而銷量升高。比如說豐田的HIGHLANDER,中國產HIGHLANDER的售價為23.98萬–42.28萬,而進口HIGHLANDER的售價則高達40萬–53.10萬。
缺點就是因為國內外做工的差異,往往中國產化的車子比不上進口車的質量,企業的口碑就會下降。還記得2014年長安福特Kuga“斷軸門”嗎?原因就在於中國產的前轉向節材料不符合福特全球統一標準。還有Sagitar“斷軸門”、賓士新E級的“鋼材門”、中國產寶馬縫隙不均勻等等。從深遠來看,對企業是極為不利的。所以,如何保證汽車在進行中國產化以後還能保證質量可靠將會是企業更加關注的問題。
對消費者來講,也是利大於弊。第一,消費者只需花費更少的錢就能體驗到豪車的享受。第二,雖然中國產後,小毛病很多,但中國產後三大件的核心技術依然會採用進口,大體上保證了汽車的耐久性。
總結:隨著林肯公佈中國產化的計劃以後,目前就剩下雷克薩斯這支獨苗還在堅持進口,我想更多的原因在於擔心中國產化後的雷克薩斯無法保證質量問題,會影響企業口碑和銷量。無論如何,要想在中國這麼激烈的汽車市場競爭,豪車品牌中國產化將會是一個大趨勢。一家之言,各位看官,你們覺得豪華品牌汽車中國產化是好還是不好?
英菲尼迪將於明年引進兩款新車,它們是Q50/Q50L以及QX50,其中,中期改款的Q50/Q50L將於上半年引進,而全新一代的QX50將於下半年引進,重要的是它們都將國產(QX50將於東風日產的大連工廠進行生產)。如今越來越多的汽車豪華品牌走向國產化,這究竟是好是壞呢?
回覆列表
準確的說有利也有弊,但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有利自然是中國產後價格會下降,眾所周知中國的汽車價格是遠超其他國家的售價的,各種高昂的稅和其他費用壓的百姓喘不過氣。所以大部分豪華品牌都選擇中國產然後降低價格,可是價格下來了就是好事麼,當然不是。
中國產後的豪華品牌並不“豪華”了,歸根結底因為中國的汽車製造業還比較差,沒有國際一流的水準,這也就是前面所說的弊端。即便是中國產後,很多核心零件和技術也要由國外提供,而且中國產的豪華車在質檢上的要求遠低於進口車。舉個例子,賓士cla售價低於c級,但是開過兩輛車的人都知道進口的cla無論是做工還是變速箱的平順性都遠不是c級能比的。地板油隨便踩,幾乎沒有頓挫,剎車挺住的那一刻也沒有c級那讓無數車主厭煩的吱吱聲。所以質量下降也是豪車中國產的問題,更不要提本田大眾這種普通的家用品牌了,進口和中國產甚至可以說就是兩輛車,偷工減料還減配置讓很多人咒罵。
但是沒辦法的是即使這樣,還是有很多人去買它們,因為中國產車中國產品牌要走的路還太長了。最後希望中國的車企們都要努力鑽研技術,而不是怎樣坑大家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