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醫朱旭陽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寒溼體質和溼熱體質應該區分呢?首先,我們要了解寒溼與溼熱形成的原因,二者的病證關鍵點在於共有“溼邪”的存在,溼邪的發生多有兩種情況。一是從外源性感受溼邪,例如潮溼的環境,溼邪侵犯人體,久而久之形成了溼邪停滯於人體而導致疾病的發生;二是從人體內部形成的內源性溼邪,多因飲食不節制,情緒刺激,勞倦過度,導致臟腑失調,水液津液代謝停滯而引發。

    經曰:諸溼脹滿,皆屬於脾。則溼當以理脾為主。溼因於寒,為寒溼,溼因於熱為熱溼——《本草求真》

    那麼,為什麼有的人表現為寒溼,有的人表現為溼熱呢?這與個人的體質失調的狀態有關,平時偏於陽氣亢盛的人,也就是陰虛陽盛,容易上火的體質,溼邪易從陽化熱,形成溼熱阻滯的問題,相反,偏於陰寒內盛,形體怕冷的體質,溼邪易從陰化寒。造成寒溼體質的症狀表現。由於寒溼與溼熱共有溼邪停滯這個問題,所以都具備溼邪內阻的表現。例如,溼性粘膩,表現為便溏腹瀉,大便粘膩,舌苔厚膩。溼性重濁,表現為周身困重,頭腦不清,頭暈頭緊。溼阻氣血執行,表現為脘腹脹滿,噯氣打嗝,口臭口粘。溼邪伴有寒者,多是陽氣不足,溼邪停滯,除了溼邪致病症狀外,伴有陽虛陰盛的寒溼表現,如周身怕冷,四肢不溫,大便清稀,消化不良,神疲乏力,活動後加重。溼邪伴有熱者,多為陽盛體質,溼熱阻滯,除溼邪致病症狀外,伴有熱傷津液,出現口乾口苦,因熱可擾動心神,出現心煩失眠,心悸痰多,溼熱燻蒸可出現水腫黃疸,舌紅苔黃膩等。接下來,朱大夫結合中醫專業知識,為您做詳細準確的解答分析。從二者的體質狀態,病因病機,病證表現和關聯疾病做出區分和比較。★溼邪是寒溼與溼熱的體質形成的關鍵,它是怎麼來的呢?寒溼體質與溼熱體質共有溼邪存在的問題,溼邪是人體水液代謝障礙引起的水液停滯,具體是因代謝運化水液的臟腑失調而導致的津液不能執行而成的病證。人體中,脾主運化飲食水谷,包括食物和水分,脾將食物變化精微氣血,將津液與精微營養物質共同上輸於肺,經肺氣宣釋出散津液於全身,肺氣還可通調水道,將津液經三焦通道下達於人體下部,至膀胱後,形成代謝產物(尿液)排出體外。

    五味入口,藏於腸胃,味有所藏,以養五氣,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黃帝內經》

    明代醫學家張景嶽在《景嶽全書》中曾說過“脾強胃健,水谷可正化為氣血,若脾胃受損,水液停滯反為溼,飲食不消反為滯。”所以肺,脾,腎,三焦,膀胱等臟腑功能下降,導致水液津液不能運化代謝,停滯於身體某個部位就形成了溼邪停滯的問題,就可以因此引起諸多病證,因外界環境過於潮溼,如久在潮溼的環境生活,溼邪從外侵入,脾喜燥惡溼,溼邪內合於脾胃,形成外源性溼滯。

    溼有自外感得者,坐臥卑溼,身受雨水也——《醫方集解》

    因飲食不節,生冷刺激,油膩辛辣或飲酒過度,以及勞累過度,情緒不暢等因素,引起肺脾腎臟腑失調,就可形成內源性溼邪。

    飲食勞倦則傷其脾——《黃帝內經》

    溼邪形成後就可根據不同人的體質狀態,表現為陽氣虧損的人,陽氣不能溫煦人體,加之溼為陰邪,易傷陽氣,就形成了寒溼體質狀態;表現為陽熱亢盛的人,溼邪與陽熱結滯,就形成了溼熱體質。

    溼病有外因、內因之不同,溼熱、寒溼之各別。溼中無火,則溼氣不化而留聚為寒。且內溼之證,屬陰虛者,因溼生熱——《雜症會心錄》

    ★寒溼體質的病證特點。吳鞠通在《溫病條辨》中說“寒溼者,溼與寒水之氣相搏也”。寒溼多因自身存在陽氣不足,《內經》說“陽虛則內寒”,陽虛體質陽氣不足不能推動溫煦防禦人體,寒從內生,更容易感受外界的寒溼邪氣,例如同樣受寒冷潮溼的環境刺激,陽虛體質就容易出現腰腿疼痛,怕冷的反應。肺脾腎陽氣不足也容易出現溼邪停滯,寒溼阻滯在一起,就形成了諸多病證,常見的表現有:①脾胃溼寒,脾胃居中焦屬土,喜燥惡溼,脾胃為水谷氣血之海,而且《內經》說“中焦如漚”,類似於溫度較高的漚池,在外界的寒溼影響或臟腑脾胃陽氣不足,形成了寒溼困脾。表現為突然了胃脘不適,大便不成形,噁心嘔吐,伴有發熱無汗怕冷等寒邪致病特點,屬於外感寒溼困脾的表現。多見於胃腸感冒,中暑等疾病,如果反覆發作這種情況就說明屬於寒溼體質,這請專業醫生給予指導。慢性寒溼困脾,多因飲食不節,情志不暢,寒溫不適,勞疫過度,導致臟腑脾胃虛弱,陽氣不足所引發,表現為胃脘不適,形體怕冷,或肥胖,大便粘膩,周身困重,頭腦不清,整體昏沉沉,如因腎陽不足引起,可伴有腰膝痠軟尿頻等表現。本證比較複雜,黃元御在《四聖心源》中說過中土溼寒,可導致肝氣不能升發,肺氣不能斂降,心腎不得交通,臨床上,變證百出。所以,朱大夫發現寒溼體質可見於多種功能性和器質性疾病,例如亞健康狀態,疲勞綜合徵,慢性胃腸炎,高脂血症等等。

    溼之入中焦,有寒溼,有熱溼,有自表傳來,有水谷內蘊,有內外相合。其中傷也,有傷脾陽,有傷脾陰,有傷胃陽,有傷胃陰,有兩傷脾胃——《溫病條辨》

    ②寒溼體質除了脾胃受影響外,也可影響肺,腎與周身氣血執行,例如寒溼在肺出現形體怕冷,後背怕涼,咳嗽痰多,舌淡苔白膩。寒溼在腎與經脈,《傷寒雜病論》稱為“腎著”,因寒凝經脈,溼阻腰腎引起的腰痛,尿頻,乏力。女子經脈寒溼,出現帶下病,表現為受涼後白帶色白而多。以上也是寒溼體質比較常見的病證問題。此外,寒溼易出現陽氣不足,且陽氣不降而出現上熱下寒證。上熱是假熱,治療時以驅寒溫陽為主。★溼熱體質的病證特點溼邪停滯脾胃,根據患者的陽盛陰虛內熱的體質從陽化熱,而成溼熱問題。同寒溼一樣,溼熱體質多見於脾胃溼熱,亦可影響周身。溼熱體質常見的情況有:①脾胃溼熱,多見於飲食不節制,過食辛辣或飲酒,導致脾胃虛弱,溼邪停滯而化熱。溼熱中阻脾胃,影響脾胃氣機升降,出現胃脘脹滿,反酸燒心,噯氣打嗝,口臭口粘,多汗怕熱。朱大夫遇到很多脾胃溼熱的慢性胃炎的患者,嗓子眼有咳不完的粘痰,原因是溼聚成痰,加之,熱邪消耗津液使痰少而粘。大便粘膩粘馬桶,舌苔厚膩等。溼熱存於脾胃,燻蒸氣血津液,使脾之本色外露出現黃疸,鼻涕黃,痰黃,或發生肝膽疾病,例如肝炎,脂肪肝。溼熱阻滯後,形成痰熱溼滯,擾動心神出現失眠多夢,夜夜驚悸等等。②溼熱體質易發生肝膽溼熱,溼熱下注等病證,溼熱鬱滯於肝膽,肝氣不能升發,鬱滯後出現兩肋疼痛,口苦。肝開竅於目,出現眼屎多,目赤腫痛,頭痛。溼熱下注可發生女性白帶色黃,男子下肢腫脹或痛風。

    鬱熱而成溼者,則以清熱為要。或脾胃之溼,淫 流於四髒、筋骨、皮肉、血脈之間——《證治準繩》

    ★專業區分和建議溼熱體質與寒溼體質以脾胃溼邪為基礎疾病,溼邪致病多因外感和內生兩方面引起,表現為溼阻中焦脾胃,出現胃脹,便溏,大便粘膩,周身困重,頭腦不清等溼邪致病的基礎症狀。患者個人陽盛和陽虛體質狀態使溼邪發生從化,即從陽化熱,從陰化寒。寒溼體質整體情況以陽虛寒證為本,表現為周身怕冷,神疲乏力,四肢不溫,舌淡脈沉,同時伴有溼邪致病的基礎表現。請注意,寒溼體質還可出現陽氣不能沉降而出現上熱表現,即上熱下寒的情況,如周身怕冷大便不成形,卻反覆口腔潰瘍,要注意辨別。溼熱體質以多汗怕熱,形體困重,頭腦不清,痰多咽喉不利,分泌物色黃,如鼻涕色黃,眼屎口水色黃,小便短黃,白帶色黃。同時伴有溼邪停滯的基礎症狀。臨床上,寒溼體質多發生慢性消化系統疾病,甲減,腫瘤。溼熱體質多發生慢性胃炎,神經症,痛風,高脂血症等。建議:無論是寒溼與溼熱均是臟腑失調所引發,所以注意飲食,情緒,勞累等不良誘因的刺激是關鍵,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飲食清淡,心情平和,臟腑功能正常就不會發生寒溼溼熱等問題,如已存在病理改變,可諮詢專業醫生給予指導調治,僅為體質狀態的失調一般影響不大,不必過於擔心。最後,希望朱大夫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備註:文中參考了中醫理論著作,以及個人經驗和觀點,圖片來源於網路。

  • 2 # 美食健康圈

    寒溼體質的臨床症狀主要表現為容易嗜睡,發沉,精神萎靡,臉色灰暗,容易長粉刺和溼疹。

    在寒溼體質的患者中,血管對冷比較敏感,很容易引起動脈硬化,每個器官的功能都會下降。

    第一適當的出汗可以帶走身體的水分和寒冷,從而使身體消除寒冷和潮溼。

    第二透過飲食療法消除感冒和潮溼。

    第三平時注意保暖,尤其是保護頭部,背部和腹部,晚上可以用熱水浸泡腳。

    溼熱體質的人脾氣比較容易煩躁,經常會有緊張、壓抑、焦慮的情緒,照這樣看來,容易生氣和溼熱體質確實有很大的關係。而且長期遭受溼熱侵襲,體溼的人就會出現倦怠、不想動彈、臉上出油多、頭髮容易髒、舌苔膩等症狀。

    除此之外,女性朋友如果出現臉上長“痘痘”、白帶增多發黃等現象,也可能受溼熱侵襲了。

  • 3 # 廣安疑難症中醫師

    舉個脾胃寒溼與溼熱區別……

    相同點:

    均有胸脘腹脹滿,腹痛或腹瀉,打嗝食少,噁心嘔惡,惡寒怕冷,乏力頭暈,肢體痠痛等症!

    不同點:

    寒溼——稀便或水樣便,量多次數多,舌苔白厚水滑,脈儒緩!

    溼熱——便幹或稀,或有膿血,或臭,量少,或裡急後重!身熱,口苦,口乾不欲飲,或身長溼瘡,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 4 # 寒冰159270422

    寒溼體質和溼熱體質是兩種不同的體質,它們的共同點就是都有溼氣的表現,不同就是寒溼偏重於寒+溼,溼熱偏重於熱+溼。具體的不同來看一下。先看下溼氣的表現。

    溼氣主要表現為身體重濁,嘴裡發粘,關節疼痛,頭髮冒油等。

    祛溼可選用:藿香正氣膠囊,人參健脾丸等。

    1、寒溼體質。

    寒溼體質的主要表現是:手腳冰涼怕冷,舌苔白膩,小便清長,易水腫,大便稀溏。

    對於這種體質的人,最好服用溫熱性藥物調理,比如附子理中丸。

    2、溼熱體質。

    溼熱主要表現為:舌苔黃膩,口臭口乾,大便秘結,小便發黃,然後還有一些溼氣的表現。

    這種體質的人,治療最好選用寒涼性藥物,比如黃連上清片,黃柏膠囊等。

    無論哪種體質,都不是正常的,所以要從反方面進行調理,任何體質,只要溼氣在內,就會引發疾病,所以兩種體質,祛溼是關鍵。

  • 5 # 中醫徐靈建

    溼熱伴熱象,寒溼伴寒象。溼熱患者舌紅,苔黃膩。寒溼患者臉色暗黃無光澤。溼熱患者大便黏膩不爽,小便黃,大便不盡,寒溼患者容易腹痛,腹瀉。

  • 6 # 魯南小郎中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養生越來越關注,對於自己是什麼體質,怎麼根據自己的體質去養生非常重要,拋開自己的體質去養生,會養生不得法,甚至適得其反,淺談一下寒溼體質與溼熱體質。

    一、在養生九大體質中有痰溼體質,溼熱體質,若痰溼體質偏寒的話就是寒溼體質,也就是寒溼體質與痰溼體質類似。

    1、痰(寒)溼體質(痰溼體質偏寒)

    痰溼體質:是指人體由於痰溼內蘊而導致體質偏頗,以形體偏胖、黏滯重濁等痰溼表現為主要特徵的體質狀態。

    特徵和表現:形體特徵多見於形體肥胖,腹部肥滿鬆軟。主要表現為:多汗且粘,胸悶痰多,口黏或甜,形寒肢冷,喜食肥甘,舌苔白膩,脈滑。 心理特徵:性格偏溫和,穩重恭謙,豁達,善於忍耐。治則:此體質應健脾祛溼。方藥:參苓白朮散、蒼附導痰湯。食療方:紅豆100克,紅棗4枚,陳皮10克、鯉魚一條,加水2500ml煲湯,調入適量食鹽即可。

    2、溼熱體質

    溼熱體質:是指人體由於溼熱內蘊而導致體質偏頗,以面垢油光、苔黃膩等溼熱表現為主要特徵的體質狀態。

    表現和特徵:形體特徵常表現為形體偏胖。主要表現為:常見平素面垢油光,易生粉刺,舌質偏紅苔黃膩,易口苦口乾,身重睏倦。男易陰囊潮溼 ,女易帶下量多,多脈見滑數。心理特徵:性格急躁易怒。治則:體質應清熱祛溼。 方藥:龍膽瀉肝湯。食療方:綠豆適量,薏苡仁適量,加入白糖熬粥。

    二、養生注意事項:

    1、寒溼體質養生:

    (1)、少冒雨雪☔️行進,少居寒溼之地,以免寒溼入體,加重寒溼。

    (2)、少食寒涼之品,如冰激凌

  • 7 # 中醫杜川

    一、什麼是寒溼和溼熱

    臨床上我們確實需要辨別寒溼體質和溼熱體質,因為判斷體質方向以後,治療就有方向。如果判斷錯誤,也會影響治療的效果。

    風、寒、暑、溼、燥、火是人體容易感受的六種邪氣,其中溼邪是最難對付的,為什麼呢?因為溼邪和其他的邪氣混在一起,就好比面和油混在一起,當然難以除掉。

    而人的體質不同,感受溼邪以後,就會表現出不同的狀態,體質偏寒的人表現為寒溼,體質偏熱的人表現為溼熱。

    二、溼邪的本質:

    空氣當中有水分,人體也有大量水分。簡單的說,當人體的各種機能失調的時候,這種水分不再是一種營養物質,而是一種代謝廢物,這種代謝的廢物,我們可以稱之為溼邪。

    舌象望診,是最能反映溼邪的一種方法。

    三、寒溼體質:

    溼氣進入人體,會因為人體體質不同發生改變。如果體質屬虛寒,溼氣在體內,脾的陽氣本身就不足,無法把溼氣排出去,就會形成寒溼狀態。

    舌圖:

    四、溼熱體質:

    如果體質較好,脾的陽氣相對充足,溼氣在體內,就會受到陽氣的驅逐,但陽氣一時半會也無法完全剷除溼氣,就會形成對抗狀態,形成溼熱狀態。

    舌圖:

    五、辨別寒溼和溼熱的其他簡單方法

    1、寒溼:一般不口乾; 溼熱:一般有口乾。

    2、寒溼:舌苔一般是白的; 溼熱:舌苔一般是黃的。

    3、寒溼:舌苔一般是津液較多,滋潤的; 溼熱:舌苔一般偏乾的,多幹燥的。

    4、寒溼:一般怕冷多些; 溼熱:一般怕熱多些。

    六、如何調理:

    1 、溼熱體質人群

    溼熱體質可以適用一些性涼的食物,比如綠豆、薏苡仁、苦瓜、香蕉、火龍果、西瓜、梨子、各種涼茶,但也不能長期食用。因為性涼的食物或藥物,短期使用是可以把溼熱除去,減輕症狀。但長期食用會損傷脾的陽氣,所以即使是溼熱體質長期食用,反而會適得其反,損失脾的陽氣,不僅不能排除溼氣,脾的功能還會下降。會出現食慾不振,腹脹、腹痛、大便稀溏這些症狀。

    不能熬夜,酗酒,熬夜會加重人體陰液的消耗,加重虛熱。酗酒會加重腸道溼熱,不能吃煎炸食品、少吃各種滷菜。這些習慣都不利於溼熱邪氣的排出。

    2 、體質虛寒人群

    針對寒溼體質人群,不能吃生冷水果、冰凍飲料、冰凍啤酒、長期喝涼茶,比如有些脾胃陽虛的人群,服用香蕉、火龍果就會腹瀉。另外食慾下降、大便稀溏、腹脹、怕冷、易感冒等表現也是很常見的。

    減少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的攝入量。

    慎用各種清熱解毒的藥物,避免加重損害人體的陽氣。

    加強運動,中醫講動則生陽,只有脾胃陽氣充沛,才能很好的去除溼邪。

    寒溼重的人群,還可以用黨參、茯苓、白朮、蒼朮、陳皮煲湯。蒼朮、白朮性質偏溫,燥溼健脾。

    中醫講究辨證論治,寒溼、溼熱體質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也會根據具體的情況不同而發生轉化。比如溼熱體質長期吃生冷食物或者不良飲食習慣、生活習慣損害自身的陽氣,也會變成寒溼體質。所以如果情況比較複雜,還是需要找專業醫生處進行針對性的調理效果會更好。

  • 8 # 益生道啟遠

    方法/步驟

    什麼叫寒溼體質和溼熱體質?

    如果將人體比作天氣,那麼,寒溼體質就像冬天的下雨天,又冷又溼,關節炎患者在這個時候經常發作;而溼熱體質,就好比夏天的雷雨天氣,又悶又熱,讓人透不過氣來。

    看舌苔:

    當我們照鏡子時,可張開嘴巴,看看舌苔,如果發現舌頭髮紅、舌苔發黃,並且很厚,那就是溼熱體質了;如果發現舌苔有齒痕、發白,有很多粘乎乎的液體,那就是寒溼體質了。

    看小便:

    當我們小便時,也可觀察自己的小便,溼熱體質的人通常尿液很黃,氣味很重;而寒溼體質的人尿液清亮,像自然的水一樣。

    從身體的氣味判斷:

    溼熱體質的氣味一般比較重,腳和腋下比較臭、寒溼體質的人一般出汗較少,身體也就沒什麼氣味。

    從感覺上判斷:

    寒溼體質的人怕冷、怕吹冷風,冬天睡覺時腳像冰塊似的,甚至在夏天腳也是冷冰冰的,女性經常有宮寒、痛經等婦科疾病;溼熱體質的人體內溼氣非常重,感覺身體內很悶,經常長口瘡潰瘍、長痘痘。

    從大便上判斷:

    寒溼體質的便便經常沾在馬桶壁上下不去,而溼熱的人常會有便秘;溼熱和寒溼都會導致腹瀉,但表現不同,溼熱者腹瀉比較急猛,而寒溼的人腹瀉程度慢,有時一天要腹瀉很多次。

  • 9 # 獸醫新同學

    您好,作為一個養生少女,想給大家分享一些養生乾貨~現在人人都談溼氣,關注溼氣問題。殊不知由脾虛引起的溼氣又分為寒溼和溼熱。這兩個可以說是截然相反的症狀。下面給大家好好縷縷~大家先看圖

    這是它們的症狀,可以看出來溼熱和寒溼還是很好區分,溼氣很容易滲透,遇寒潮寒溼,遇熱變溼熱,遇風邪變風溼。相互夾雜,難以區分。

    溼熱和寒溼可以相互轉化的。溼熱引起的炎症重點在利溼,如果一味的用寒涼藥物清熱,會傷及陽氣,變成寒溼。

  • 10 # 溼乃萬病之源研究中心

    第一部分:寒溼體質的論證:

    寒溼體質是寒與溼的結合,是溼氣淤積在寒性體質的人體內,使寒與溼結合,寒與溼,都為陰邪,所以寒溼更易傷陽氣,阻滯氣機。

    在日常症狀有:精神疲倦,怕冷,四肢涼,頭昏沉,身體沉重,關節冷痛,屈伸不利,無汗。

    有的人胸腹脹滿,反胃有嘔吐感,容易拉肚子,小便哩哩啦啦尿不乾淨。

    舌診時,舌質談,苔白潤。把脈時,脈沉遲或沉滑。

    在《黃帝內經-素問:調經論》有言:“寒溼之中人也,面板不收,肌肉堅緊,榮血泣,衛氣去。意思是:寒溼體質的人,面板的收縮功能受阻,肌肉板結堅硬,血脈不通暢,抵抗力免疫力低下。

    溼熱證

    溼與熱結合為溼熱,阻滯氣身體氣的執行,脾胃系統收納水谷的能力和腐熟水谷的能力不正常了。

    溼熱常見的症狀:身熱,頭昏沉,身體沉重,胸悶煩躁,嘴裡發乾發苦,但沒有飲水的慾望,脾胃消化系統不正常,有的人或面目周身發黃,面板丘疹發癢,小便少色紅,大便不成形,排不出,排不淨。女性白帶黃稠,有異味。

    舌診時,舌質紅,苔黃膩。把脈時,脈滑數或濡緩等。

    清朝著名醫家葉天士說:“熱得溼而熱愈熾,溼得熱而溼愈橫。可見溼與熱互為促進,互為加強,所以溼熱在人體中分佈的十分廣泛,導致的症狀也最多。

    寒溼與溼熱的調理

    跟歷史各朝代相比,現在的人們能吃飽穿暖,所以在當今生活環境下,寒溼與溼熱的症狀多為緩症,少有急症。

    中醫有:急症治標,緩症治本的說法,現在人是寒熱與溼熱多是:溼為根為主,寒與熱為附、為輔。在調理中有中藥湯劑、丸劑,有藥食同源代茶飲,有食療。無論採取哪種方案,均要在專業人士指導下,個性化調理指導,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下圖:

    圖一:寒溼體質 圖二:溼熱體質 圖三:溼氣的寒熱交雜。

  • 11 # 邱醫幫你瘦
    一張圖告訴你,溼熱和寒溼的區別!

  • 12 # 康愛多中醫養生

    你到底是溼熱體質還是寒溼體質呢?如果不搞清楚你是寒溼體質還是溼熱體質,就算你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來祛溼也是徒勞無功的哦,弄不好還適得其反。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怎樣判斷自己是寒溼體質還是溼熱體質?接著讀下去,讓小康在這篇文章裡面告訴你答案吧!

    什麼是“寒溼”?

    寒溼,是一種疾病。中醫認為寒溼包括外感寒溼和內生寒溼兩個方面。外感寒溼:外感寒溼邪氣,氣血執行受阻,以關節、筋骨疼痛為常見症的證候;內生寒溼:寒溼內困而損傷脾陽,或脾腎陽虛而寒溼內停,以畏寒肢冷,腹痛洩瀉,或浮腫為常見症的證候。

    什麼是“溼熱”?

    溼熱,是熱與溼同時侵犯人體,或同時存在體內的病理變化,或因夏秋季節天熱溼重,溼與熱合併入侵人體,或可因溼久留不除而化熱。溼熱證的常見臨床表現:發熱、身熱不揚,頭痛而重、身重而痛,口苦,胸痞,尿黃而短,舌質紅,舌苔黃膩,脈濡數。溼熱流注關節則謂溼熱痺證,侵犯臟腑時,可出現脾胃溼熱(溼熱蘊脾)、肝膽溼熱、膀胱溼熱、腸道溼熱等證。

    怎樣判斷你是否是寒溼體質?

    1、身體沉重:通常我們會覺得發睏、身體發沉、沒精神,有些人總覺得頭上帶了個帽子。

    2、身體陰冷:我們會覺得四肢發涼、面色灰暗、發青、發紫。

    3、身體發黴:各種面板病多發:在上是風疹、頭蘚、溼疹;中是各種胃病、噁心、食慾不振、消瘦;下是陰囊溼疹、腳蘚。

    4、身體長菌:各種細菌、病毒極易感染。

    5、身體腐爛:各種炎症、潰瘍長期不愈。

    6、身體經絡不通暢:痛經、長囊腫、長腫瘤了。

    7、身體肥胖:尤其是下半身,溼氣趨下,寒溼日久,帶脈鬆弛,中醫形容其為“腰部溶溶如坐水中”“腹重如帶五千錢”。

    8、抑鬱:現臨床很多明確診斷抑鬱症患者大部分是寒溼體質。

    符合一條,基本你就是“寒溼”的朋友了,如果要確定下來,還要看看舌頭(舌淡苔白而滑潤,代表寒證或寒溼證)。

    怎樣判斷你是否是溼熱體質?

    1,臉總像洗不乾淨。面色發黃、發暗、油膩。

    2,牙齒比較黃,牙齦比較紅,口唇也比較紅。

    3,容易生以膿包為主的痤瘡,紅腫疼痛較明顯。

    4,口乾、口苦、口臭。汗味大、體味大。

    5,大便燥結或者粘滯不爽。小便深黃色,異味大。

    6,容易緊張、壓抑、焦慮、發怒。

    7,如果人瘦,則身上容易生疽(深度濃腫)。

    8,溼熱嚴重者會出現:脘悶腹滿,噁心厭食,肝區脹痛,發熱怕冷交替,尿頻、尿 急,澀少而痛,腹痛腹瀉,瀉下膿血便,肛門灼熱。

    符合一條,基本你就是“溼熱”的朋友了。

  • 13 # 魏醫生說風溼

      辨別寒溼和溼熱的簡單方法:

      1、寒溼:一般不口乾; 溼熱:一般有口乾。

      2、寒溼:舌苔一般是白的; 溼熱:舌苔一般是黃的。

      3、寒溼:舌苔一般是津液較多,滋潤的; 溼熱:舌苔一般偏乾的,多幹燥的。

      4、寒溼:一般怕冷多些; 溼熱:一般怕熱多些。

      溼熱體質可以適用一些性涼的食物,比如綠豆、薏苡仁、苦瓜、香蕉、火龍果、西瓜、梨子、各種涼茶,但也不能長期食用。因為性涼的食物或藥物,短期使用是可以把溼熱除去,減輕症狀。但長期食用會損傷脾的陽氣,所以即使是溼熱體質長期食用,反而會適得其反,損失脾的陽氣,不僅不能排除溼氣,脾的功能還會下降。會出現食慾不振,腹脹、腹痛、大便稀溏這些症狀。

      不能熬夜,酗酒,熬夜會加重人體陰液的消耗,加重虛熱。酗酒會加重腸道溼熱,不能吃煎炸食品、少吃各種滷菜。這些習慣都不利於溼熱邪氣的排出。

      針對寒溼體質人群,不能吃生冷水果、冰凍飲料、冰凍啤酒、長期喝涼茶,比如有些脾胃陽虛的人群,服用香蕉、火龍果就會腹瀉。另外食慾下降、大便稀溏、腹脹、怕冷、易感冒等表現也是很常見的。

      減少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的攝入量。

      慎用各種清熱解毒的藥物,避免加重損害人體的陽氣。

      加強運動,中醫講動則生陽,只有脾胃陽氣充沛,才能很好地去除溼邪。

      寒溼重的人群,還可以用黨參、茯苓、白朮、蒼朮、陳皮煲湯。蒼朮、白朮性質偏溫,燥溼健脾。

      中醫講究辨證論治,寒溼、溼熱體質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也會根據具體的情況不同而發生轉化。比如溼熱體質長期吃生冷食物或者不良飲食習慣、生活習慣損害自身的陽氣,也會變成寒溼體質。所以如果情況比較複雜,還是需要找專業醫生處進行針對性的調理效果會更好。

  • 14 # 劉大夫194

    如何辨別寒溼體質和溼熱體質,該如何調理?

    要想辨別寒溼體質和溼熱體質,那你就得知道什麼是寒溼體質和溼熱體質。

    所謂的寒溼體質,就是六淫之邪的寒邪和溼邪結合後,侵襲人體,致使人體發病。它一般有外感和內生兩種,它所表現的症狀:外感的四肢肌肉疼痛嚴重,並夾雜酸困沉重,惡寒,無汗;內生的脾虛洩瀉,完谷不化,胃脘冷痛,或者肢體浮腫,厥逆,小便清長,舌淡水滑苔白等。

    所謂的溼熱體質,就是六淫之邪的溼邪和熱邪結合後,侵襲人體致病。它一般也有外感和內生兩種,它所表現的症狀:外感的四肢肌肉酸困熱痛,汗出;內生的胃脘脹滿,疼痛,痢疾下重,大便不暢,舌紅苔黃,脈數,或者溼熱下注,外陰潮溼,小便黃,舌紅苔黃膩等。

    這兩個證候,雖然都有溼邪作祟,但是寒熱是兩個完全相反的病邪,因此治療是不一樣,是完全相反的。雖然證候一樣,但是致病的部位不同,不管是寒溼或者是溼熱,治療方法也是不一樣的,千差萬別,不能一概而論。這裡就不一一論述了。建議你要想治療,就近找中醫看看,讓醫生來辨別,這不是一個患者能辨別清楚地。

  • 15 # 中醫有奧妙

    寒溼體質和溼熱體質都是常見體質,與生活習慣、居住環境和飲食習慣等密切相關,長時間居住在潮溼之地或涉水淋雨,或水中作業,防護不到位而感受溼邪這類多為外溼;過食生冷寒涼或酗酒以致脾失健運,溼濁內停,這類多為內溼。溼邪侵入人體會出現從寒化或從熱化,脾陽素虛,易從寒化,胃熱易從熱化;過用寒涼易從寒化,過用溫燥,易從熱化。

    辨別寒溼體質和溼熱體質,可以從不同的病理表現來區分:溼與寒合,是為寒溼;溼與熱合,是為溼熱。外感寒溼,流注關節,阻遏經脈會出現全身疼痛,關節沉重疼痛較重,四肢浮腫等證候;寒溼內生會出現畏寒肢冷,腹痛腹瀉,頭身困重,口粘無味大便溏薄或洩瀉等證候。溼邪流注關節鬱而化熱會出現四肢關節腫痛且重或紅腫等證候;溼熱中阻,升降失司,會出現脘腹痞滿,身重體倦,口乾口渴但不願飲水,腹痛便溏而臭,肛門灼熱,小便短赤等證候。溼熱燻蒸肝膽或見黃疸,溼熱外燻肌膚則見溼疹、膿瘡等證,溼熱下注則腰膝痠痛、下肢溼瘍、帶下淋濁。

    調理寒溼體質,可以每天用熱水泡腳至身體微汗,堅持鍛鍊保證一定的出汗量,飲食多吃一些溫熱食物,炒菜加蔥、生薑、大蒜、花椒等調料,中藥調理可以用理中東加減。調理溼熱體質,飲食宜多吃冬瓜、綠豆、苦瓜、黃瓜、絲瓜、苦菊和西瓜、梨等清熱瀉火的蔬菜水果,忌辛辣刺激、肥甘油膩,忌酒;從事適當的體育鍛煉如慢跑、太極拳等,中藥調理中焦溼熱可以用甘露飲、三仁湯等,下焦溼熱則用二妙散加減。

  • 16 # 養生雜誌

    先說如何辨別寒溼和溼熱,其實很簡單:兩種體質的本質,都是溼氣重。但溼氣很狡猾,遇到熱就變成溼熱,遇到寒就變成寒溼,從症狀就能區分——

    寒溼體質舌苔發白,溼熱體質舌苔黃膩;

    寒溼體質怕冷,手足涼,溼熱體質則身體潮熱;

    寒溼體質容易出現四肢關節疼痛、頸肩痠痛、肩周炎、腰痠背痛等;

    溼熱體質滿面油光,易長粉刺溼疹,口乾口苦,眼睛紅赤……

    寒溼體質容易感冒,身體疲乏無力,臉色蒼白,唇色淡;

    溼熱體質火氣大,性格暴躁,小便黃,容易上火。

    總之吧,寒溼是偏寒症,溼熱是偏熱症。

    現在是冬季,天氣寒冷,當然就是寒溼比較嚴重的時候,我們本篇就先介紹一個調理寒溼的方法。

    藥不在貴,對症最關鍵

    今天養生君要給大家介紹的一個方子,材料非常常見,用來貼肚臍,一次只需要幾毛錢,但卻在過去幾年中,幫助了無數陽虛怕冷,體寒溼重,宮寒痛經,腸胃虛弱的人。

    這個方子最初的出處,是已故的南懷瑾大師,在一次給弟子的講學中講到的。近幾年來在中醫和網際網路傳播的不斷推動下,逐漸被大眾所知,很多對症的人嘗試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大德妙方,有緣看到的,請一定珍惜,耐心看完,會對大家很有幫助!

    這個小方子,成年人老年人都能用,比較保險。方子收錄在南師的《我說參同契》第54講,如下:

    花椒六七顆,幹桂圓肉一顆,加一點艾絨一同打爛,晚上睡覺的時候,挑一點點,放在肚臍裡就行了。

    這裡面用的材料,都是熱性的食材,藥食兩用,肚臍又會吸收它們的藥性,嬰兒在孃胎裡就是靠臍帶吸收營養的。多用一段時間,熱進寒退,就跟我們烤火是一個道理,跟太陽能蒸發潮氣也是一個道理,熱性藥性被吸收後,自然寒溼就減退了。貼上後睡覺,肚臍周圍暖暖的,非常舒服,同時調理身體,實在是一舉兩得。

    記得第二天早上要揭掉,不然容易引起上火。

    如果有上火現象,大家可以同時貼腳底的湧泉穴,引火下行,同時排溼氣。

    大家可以選擇好的食材,自己在家做,一次多做點,多用一段時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和離過婚的男人談戀愛,需要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