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曉玲一家在深圳的生活

    老一輩的人都很節儉樸素,這是他們一輩子的生活習慣,隨他們吧!只要他們開心就好啦。老人不捨得買的東西我們做子女的幫他們買就好了!

  • 2 # 痴愚齋1088986291073

    節儉是美德,是一種正確的觀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只要他們開心就好,他們有他們的世界,別讓愛束縛了他們的幸福,那會內疚的

  • 3 # 情第一錢第二

    根據對父母的瞭解,靈活用腦,始終老小老小,老了人的脾氣本來就與孩子的脾氣懸殊不大,而這勤儉節約也早就在父母的思想裡刻骨銘心了吧!

  • 4 # 越努力越幸運麗娜

    他們經歷的你不會理解,他們對你的愛你理解吧!父母永遠都是想著如何節約點錢好留給孩子,只要他們高興就由他們吧,你想愛她們就多回家陪陪他們,下廚做可口飯菜給他們吃吧

  • 5 # 體育郵箱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

    所以,對於父母節儉我們不指責。

    因為我們真實的生活就是如此。我們沒有富有到首富地位,沒那麼多光鮮亮麗,也沒那麼多詩和遠方(即使是首富又怎樣,公子思聰先生一樣都會被限制消費)。誰都得上班下班,買菜做飯。而這些些我們未曾在意的生活,才是人生真正的常態。

    我上大學的時候,媽媽和爸爸有一次去學校看我,坐長途車已經很累,下車就近找了一家飯店吃飯,發現那裡一碗麵條都要十幾塊,結果父母於是又出來了。

    後來聽我媽輕描淡寫地說:“花那個冤枉錢幹啥,還沒有我做的好呢”。

    我當時也是有點不能接受,心想,為了那幾塊錢竟然餓著肚子,我們家條件再差,怎麼就一碗麵條都吃不起嗎?等我長大了,可千萬不要像父母這麼“摳”。

    一晃神兒,如今的我也已經為人夫為人父,當有一次,我在飯店看著面前價值68元一碗麵條時,這一碗麵可是夠給孩子買一套國學讀物新書了。突然間,就想起父母曾給我講過的這段往事。一瞬間就理解了父母為啥節儉。走進飯店,看了價錢不吃,也許是有些丟面子。可這面子,比不上父母的一個血壓計,比不上女兒的新圍巾,比不上家裡的一頓餃子。

    羅曼羅蘭說過:

    這世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這就是每一個普通家庭的日常。

    年少時什麼都不懂,長大了,經歷過,我們才明白生活不易。既然明白,何談指責,更不會愧疚。願我們普通人的生活幸福依舊。

  • 6 # 小光說天地

    理解父母,因為他們的經歷和我們完全不同,他們對錢的價值觀和你不同,你想要改變他們的思想管你不容易,不要指責他們。換位思考他們花錢對他們來說是挺難受的,留著錢也是為了我們

  • 7 # 網管小賈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父母一輩都是節儉過來的,都是為了兒女,有何不妥呢?

    如今條件好了,只是保持著以前的習慣,讓老一輩人接受新一代觀念不現實,也沒有萬分的必要。

    節儉乃自然之道,有益身心。

    要是真愛父母,應當盡心孝敬,不可忤逆。

  • 8 # 古松立鶴2

    老人節儉有兩層意思,一是中國五千年的文化提倡的就是勤儉持家!到了近代戰爭不斷自然災害頻發、百姓生活非常艱苦,他們沒有理由不厲行節約!尤其是從毛澤東時代走過來的老人,他們更是懂得艱苦樸素勤儉辦一切事情的道理,前輩正是靠著一點一滴的節省才把我們撫養成人建立了一個新的中國。

    二是老人不想看到他們的下一代有一個鋪張浪費的壞習慣!毛澤東早就告誡我們“浪費是一種犯罪”老人是在用他們的實際行動告誡我們“兒子糧食來之不易”你們千萬不可浪費!這就他們為什麼總也改不了節儉的習慣。

    現在條件好了、做兒女的總想讓老人生活的好一些這無可非議,說實話老人也知道肉是香、也知道蜜甜,我們想要的東西他們也想要!可大多數家庭的財政收入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完的,他們之所以捨不得花錢完全是為了兒女能幸福你懂嗎?我們要理解老人的一片苦心,千萬不要理解成老人不懂得生活!他們是在告誡我們一個道理,把有限的資金積攢起來好讓兒女去辦更大的事情!不信你算算我們年輕一代五年之內花去不必要開支加起來會有多少錢?如果我們有為想為老人盡些孝心不防用些善意的謊言試試只要他們高興

  • 9 # 昕宇0712

    還是由著他們吧!畢竟還是老思想根深蒂固了!餿了的食品,寧可放在肚子裡,也別扔了,扔了那是犯罪!至於對身體好不好那就顧不許多了!唉!中國式的老人都節儉慣了!

  • 10 # 佩哥說房

    不干涉,老一輩是吃苦過來的,柳傳志是首富了,最喜歡吃的還是紅燒肉,潘石屹身價幾百億了,早上還是喜歡吃小米粥,勤儉節約是深入到骨子裡的,改不了,希望你能夠理解和尊重他們

  • 11 # 2015小滿

    不要指責,那樣自己心裡也不好受,要有耐心。我父母也是這樣。給他們買了吃的,他們常常放過期,我就回家再清理一遍,清理一遍扔一遍。我告訴他們過期了就要扔,吃了過期的東西容易生病,生病了要去醫院,那吃藥打吊水的錢要比這些東西貴的多,人還受罪。我們還要請假陪他們去醫院,又要請假,又要扣工資。他們就說那你們不要買了啊,我就說現在的人為什麼那麼多生病的,為什麼出現了那麼多從前沒見過的病?不能翻老黃曆了啊,每個人體內都有癌細胞,你不把均衡營養了,體內的癌細胞就會冒頭,就會患病。

    節儉也是好習慣,只要不是太過分,我們也要繼承和發揚的

  • 12 # 予歡

    大半輩子的生活習慣,不是幾句話就能改變的。

    在這件事上,沒有必要指責父母。雖然你是心疼父母,但不代表他們這樣的習慣不好,只是生活觀念的差異而已。

    節儉是一種美德。以前的條件不好,父母那一代的人都節儉慣了,深知賺錢不容易,撫養孩子長大也需要花很多錢。也正是他們的節儉,才能扛起一個家庭,才能撫養孩子長大成人。

    孩子長大成人,父母本可以鬆一口氣,但骨子裡的習慣改不了,也不想給孩子增加負擔,所以依然節儉。

    對於這種美德,我們沒有理由指責。

    但萬幸子女指責父母太過節儉,也是出於心疼父母的角度,可以採用其他方式,勸告和指責並不能改變什麼。

    用說的不如用做的。可以經常給父母買一些東西,買一些平時他們捨不得買的東西,既讓他們心裡開心,也能順理成章的讓他們暫時不那麼節約。

    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給父母做一些豐盛的飯菜,改善伙食。

    對待父母需要有一些耐心,父母年紀大了,觀念上不容易改變,要多理解包容。

  • 13 # 花瓣雨的雨

    順其自然吧,我百般阻撓未果反把關係弄僵,老人有自己的快樂,做兒女的總喜歡用孝心,用愛束縛他們,須知他們才是家長。

  • 14 # 一寸凡人

    老一輩都是這樣過來的,這是一種深入骨髓的習慣。都一輩子了,你還想要他們怎麼改!再說了節儉又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壞事,這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美德。反倒是我們現在年輕人應該多學習長輩們的這些優秀傳統。

  • 15 # AAA秦智超AAA

    老一輩人都一樣,給你以下建議

    1.老人的習慣你不要試圖去更改

    2.定期給老人做身體檢查

    3.分開住,住在一起摩擦多。

  • 16 # 60後暖男阿木

    一、節儉是一種美德

    節儉論理原本是一種美德。標題中提到“過分節儉”; 這其中有一個度的問題,如何界定是否過了。認知不一樣,其結果也不一樣,標準很難統一。

    二、兩代人有不同的三觀

    每一個年代的人都有特定的三觀。父母在他們生活的那個年代形成了極富時代特色的主流觀念: 節儉。這是時代造成的,是共性。連衣服面料都是統一用的確良,衣服顏色都是統一軍綠色; 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思維模式也僵化固執起來。所以經濟上的困苦限制了心態上的轉變,導致觀念相對保守、老化。因為他們內心一直有個聲音: 節儉、保守。保守是那個年代的特徵,節儉被奉為美德,而且永不過分。

    三、如今物質生活富裕了,但父母的節儉觀念已經深深烙在心裡,無法輕易改變

    這就涉及到了另一個話題: 改變。

    改什麼?誰來改?怎樣改?

    改認知、改觀念。我們晚輩不能主觀一味要求父母改變傳統的節儉觀念,甚至說教、指責。再何況節儉本身並無錯。我們只能儘可能理解父母,在認知上做引導,在行動上引領,用愛心去慢慢疏導,用包容代替說教,從而由過分節儉逐步向適中過度。要知道在一個和睦家庭中,愛的力量是巨大的,能感召一切的不可能。

    明白了這幾點,假以時日,努力去做。一切由此而引發的困擾、說教、指責、愧疚等都將因刃而解。有句話很值得回味: 心小了,事就大了; 心大了,事就小了。這也就是愛的力量。

    結論

  • 17 # 秀嶺虹雲

    深有同感!

    我的父母親今年都70多歲了,他們年輕的時候經歷過苦難年代,結婚後生了我們兄妹三人,全靠在莊稼地裡辛苦勞作,撫養我們長大,供我們上學,半輩子的艱辛是他們養成了省吃儉用的生活習慣。

    母親在60歲的時候,因為操勞過度,加之營養不良患上了嚴重的心臟病,經歷了一場大手術,身體大不如從前,為了方便照顧他們,我們好說呆說才把他們接到城裡來住。

    考慮到一起住他們不習慣,就讓他們單住了,安頓好他們之後再三叮囑他們,現在家裡的條件好了,平時生活別太節儉,尤其是在飲食上,想吃什麼就買。

    剛開始想著只要把錢多給他們一些就可以了,可是後來發現根本不是那回事,他們買東西只挑最便宜的,不管質量怎麼樣,更不會考慮怎樣健康營養,只要省錢就最好。

    每次看到後,就想說他們,你說一句他們就有一萬句理由在等著你,忍不住就發火了,看到他們無助的樣子心裡很後悔,幾次三番他們依然我行我素。

    看到指望他們改變生活方式是不太可能,我們就想著從自身改變開始,每隔兩三天就把各種各樣的食材買好給他們送過去,再教會他們怎麼去做,儘管他們會嘮叨說太浪費了,慢慢的也就接受了。

    父母就是這樣的,對自己總是萬般不捨,對我們兒女的愛毫無保留。我們孝敬父母也一定要講究方式方法,多理解,多溝通,多花心思讓他們度過一個幸福的晚年。

  • 18 # 張晴柔

    原諒自己,原諒父母

    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愛會演變成很多形式。指責是,愧疚也是。

    指責父母的節儉,無非是在經濟尚可的情況下,覺得自己有能力給父母提供比以往更好的生活了。誰都不是聖人,有能力把對父母的這種愛表達得妥當熨帖。迫切焦急的心情很容易讓這種愛變成指責。過慣了以往生活的父母,一是因為他們不覺得這樣是一種節儉,生活曾一直如此,仍然如此,有何不可呢?一是因為他們體貼子女的不易,能省則省,好讓子女的生活容易點。如果是前一種情況,不妨慢一點,教他們適應新的生活方式。或者,適應他們的生活方式。如果是後一種,接受他們這樣的愛,然後愛他們更多吧。

    我生活在農村的奶奶,她的生活方式在我看來原始得不能再原始。她曾除了電燈外不使用任何電器,她的兒女們幾乎要被外人認為極不孝順了。但其實,奶奶有她的原因。她不識字,自年輕時因為繁重的農活和生病的爺爺而很少出門,見識有限。任何電器於她都是複雜的操作。兒女們因為工作忙,沒法天天在她身邊教她怎麼使用。唯一操作簡單又方便的就是燒水壺了,但她也是不用的。她仍然習慣用柴火燒一大鍋開水,不為省電,是為了給她喂的羊一次就燒夠拌飼料的水,這是她覺得的方便。家人執意給她的房間放上電視機,大家認真地給她教了好多遍怎麼開電視,她似乎是學會了,但我從沒見她自己開過電視,奶奶告訴我她看不懂,電視上的普通話讓她聽來好像外語。奶奶也有很多確實節儉的地方,給她買盒不常吃的水果,她不問價錢也覺得很貴,大呼小叫何必買這些,別再給她亂花錢。好像只要是給她買的都是亂花錢,這種時候免不了大家對她“一通教育”,但糾正不了,下一次,這樣的對話還會上演。是我們對她的生活參與不夠,沒能讓她拋棄舊有的習慣 ,過上便捷舒適的跟隨時代的生活。也是她以自己的認知來踐行她對子女、孫子女的愛,她的世界太小了,不足以理解這個世界的種種進步,她卻很確定,自己少花一塊錢,子女、孫子女就能多有一塊錢花。

    指責完節儉的父母,必然會給自己帶來很多的愧疚感。但要像原諒父母的節儉那樣,原諒自己的指責,不要讓這種愧疚的心裡存在太久。因為愛而有的這些不愉快,算得了什麼呀?相互愛著,相互關心的日子永遠是繼續的。

  • 19 # 心事雜談

    父母節儉,是上一輩人普遍具有的優秀的品質,做為子女的你,怎麼能忍心去指責他們,難道不正是由於他們的節儉,才有了你童年時候,有好吃的可以吃、有新衣服可以穿向你爸媽誠懇的道歉吧,可以理解你的出發點是好的,想讓父母多享享福,畢竟現在經濟條件上去了,在平日裡的吃穿用度上再也不必像以前一樣節儉了,只是你的方法太簡單粗暴,而且傷人了些做為父母那一輩人,由於經歷過忍飢挨餓的年代(你可能無法體會到),所以在吃穿用度上就已經養成了節儉的習慣。這種習慣是融入到他們骨子裡的,想要去改變基本上是不可能了

    那你可能又會說,我還是想讓他們不要這麼節儉,畢竟家裡不缺這麼點錢

    可惜沒有辦法,我該怎麼辦呢?

    方法當然是有的,一步步說給你聽

    給您帶來不一樣的情感交流

    你講述,我傾聽,你提問,我解答

  • 20 # 大叔53

    要理解你的父母,他們從最困難的時代走過來,經歷了風風雨雨,

    特別是當時的口號

    貪汙和浪費是極大的犯罪。

    在思想中,就牢記艱苦奮鬥,勤儉起家,堅決杜絕浪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發現閉關在家,朋友圈曬美食的多了,談談你的看法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