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豆豆喜歡看動漫

    因為家長是孩子的第一啟蒙老師,在父母的影響下,他各個方面都會受到。跟父母的言行舉止都有關係,尤其小時候,正是模仿學東西的時候,父母怎樣做他就會怎樣做。我兒子三歲,有一次我在刷馬桶讓他看見了,過了幾天自己不知道什麼時候進去把你的潔廁劑全部倒在馬桶裡玩,把袖子都玩溼了,看了又想氣又想笑。所以父母的一個不經意動作他都在模仿,也許你不在意,他卻記住了。包括父母在家的說話,父母的教育都關係,所以說一個怎樣的父母就有一個怎樣的孩子。

  • 2 # 星斗照舊

    1. 過分遷就孩子很多孩子在家裡的地位就像小皇帝、小公主一樣。家裡所有的人都必須寵著他、哄著他才行。這樣的孩子就會容易以自我為中心,長大以後會變得很自私,不懂得關照他人的情緒。 2. 不分是非對錯的維護孩子家長在孩子犯了錯時,不僅沒有及時的去指正批評,反而還要對孩子進行維護。這樣孩子就不會注意到自己的錯誤,以後就會繼續犯錯,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3. 過度照顧孩子的情緒有一些家庭裡,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都圍著一個孩子轉。生怕孩子磕著碰著。這樣長大的孩子就會過於嬌弱,遇到一點挫折就承受不了,走上社會也很難承受住打擊。4. 無條件滿足孩子的任性孩子有時候會不懂事,提一些無理取鬧的要求。比如說,經常向爸爸媽媽索要昂貴的玩具。一些家長就會對孩子的要求有求必應,說什麼都答應。這樣就會養大孩子的胃口,孩子的要求會越來越高,如果爸爸媽媽有無法滿足的一天,孩子就會大哭大鬧,甚至對爸爸媽媽惡語相向,拳打腳踢。5. 放縱孩子的懶散很多小孩子都有一些不好的生活習慣,比如吃飯吃不完,或者生活懶散等等。如果家長沒有及時指正,反而是允許孩子縱容孩子,生活懶散,什麼事都為孩子做,這樣的孩子就會沒有很好的生活自理能力。走入學校和社會以後,也不能很好的和其他人融入。6. 在孩子面前沒有威嚴幫媽經常在生活中見到一些家長求著孩子吃飯,或者央求孩子去睡覺等等。其實這樣做是非常不好的,這樣不僅會讓孩子更加的以為自己高人一等,反而還會丟掉家長的威嚴,孩子以後會越來越不聽話。7. 包辦孩子的一切家長什麼事都給孩子做好,甚至幫孩子穿衣、給孩子餵飯、幫孩子穿鞋,整理書包等等,這樣做的話,孩子會完全沒有自理能力,無法獨自一個人生活。8. 對待孩子過於玻璃心當孩子遇到一點點的事情,比如摔倒或者感冒的時候,爸爸媽媽就會大驚小怪的,對孩子非常的縱容和溺愛,認為孩子瘦了很大的苦頭。這樣就會讓孩子認為自己特別脆弱,什麼事情都做不了。9. 不給孩子獨立的權利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孩子也是一樣。家長不能什麼事都代替孩子完成,這樣就剝奪了她獨立成人的權利,也讓孩子在長大成人之後無法很好地獨立生活。孩子也會特別依賴父母,在家裡對家人驕縱蠻橫,霸道無理,但是到了外面又膽小如鼠,這樣會對孩子造成性格缺陷。10. 對孩子的哭鬧束手無策有些孩子一哭鬧起來,家長就完全沒有辦法,甚至放任孩子打罵父母,這樣會給孩子養成自私,無情,任性的壞習慣。

  • 3 # 清大故事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天下的孩子肯定都不一樣,如果都一樣那養孩子就沒意思了,所以熊孩子的出現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過去都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所以家庭教育中,父母對子女的耳濡目染對孩子影響是很大的。但是這並不是絕對,就好比神鵰俠侶裡,楊過的老爸楊康賣國求榮,可是過兒小朋友確實一個正人君子。就是後來認了老毒物歐陽鋒這個大壞蛋當乾爹,人家也沒學壞。所以凡事無絕對。不過遺傳確實很強大。這樣的事情我們只能用比例來衡量,一般情況下,大多數熊孩子背後都有熊家長。少數沒有。這就是事實。

  • 4 # 楊小強1024

    我是表示同意的,父母一定是孩子的第一位啟蒙老師,很多孩子的身上的特點都是從父母那裡遺傳來的,就像有其父必有其子一樣!

  • 5 # 圖圖12456

    家裡有一個熊孩子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一個“熊孩子,還有一個不以為然的家長。”

    熊孩子這個詞可以是貶義詞,也可以是中性詞。如果孩子只是單純的好動調皮,無傷大雅,可以理解。如果孩子不斷破壞公共秩序,給他人造成負面影響,就不能不分析背後的原因了。

    “一個熊孩子背後有一個熊家長”這句話說對也對,說不對也有偏頗之處。

    俗話說人之初性本善,那造成孩子孩子變成熊孩子的原因有哪些呢?

    1.孩子本身的性格特點。有些孩子天生好動,加上還沒有建立完整的認知,所以行為習慣不符合社會秩序,造成對他人的負面影響。

    2.孩子所處的環境。環境造就人,孩子長期所處的環境會對他人格的形成產生深遠影響。如果他長期處在愛吵架,打罵,不講社會秩序的家庭,那他以後可能成為熊孩子,甚至不良青年的可能性很大。之前看抖音,一個三歲的小孩煞有架勢的做出殺豬動作,併發出豬的嘶吼。這個孩子很可愛,並不是說她是熊孩子,只想說環境對這個孩子的影響很大。

    3.父母的教育方式。有些孩子所處的環境很好,父母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但行為還是熊孩子的樣子。這主要和父母的價值觀有關,有些高知父母,覺得自己的孩子是天之驕子,誰都得為他們的孩子提供方便,久而久之造成孩子任性,傲慢,不懂規矩的行為和性格特徵。

    4.老人的溺愛。現在很大家庭由於父母上班,孩子由祖父母照顧,隔代親造成孩子教育嚴重偏離社會應有的要求。比如新聞裡孩子在電梯尿尿,奶奶卻為孫子辯護。所以,如果老人帶孩子,父母一定不能只顧工作,而不關心孩子的成長。

  • 6 # My愛吃辣

    我家熊孩子今年七歲了,各種淘氣,今年讀小學一年級,考試從來不讀題,做題的時候他都憑感覺的,容易的題他會做錯,難一點的題他全作對,唉!我和他爸爸經常被氣的頭疼,也總是被老師叫到學校去,一頓和我說要管一管,每次我都很認真的管了,可是效果都不大,孩子爸爸每次都故意在公司加班,他說回家看到兒子寫作業,會忍不住揍他,哈哈,這個理由我給滿分,放假了各種帶孩子玩起來,最後一張照片我的照片兒子拍的,感覺他拍照技術不錯的。

  • 7 # 神仙姐姐的煙火

    我比較贊同這個觀點。孩子出世的時候就是一張白紙,而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父母的正確引導和耳濡目染比任何枯燥乏味的大道理都要有效。父母的三觀直接影響孩子的為人處世。世上本沒有什麼熊孩子,都是父母的縱容和不作為產生的後果。為人父母者不僅要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優秀的父母和良好的家庭環境出身的孩子必然不會是熊孩子。謝謝大家的支援麼麼噠

  • 8 # 愛Shang

    不一定是有一個熊家長,但是絕對是有一個沒有原則的家長,缺乏做家長最基本的威信和原則,孩子是他教育下的產物,他折射了父母的教育方式。很多孩子都會持寵生嬌,自我尊貴!

  • 9 # 風雨無阻的陪伴

    所謂“人之初,性本善”、“子不教,父之過”,“熊孩子”之所以成長如斯,背後的“熊家長”是難逃其責的。

    “熊孩子”的養成,一般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家長影響不良。在道德意識淡薄、言行舉止不雅的家庭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大機率也會變得如此,比如,父母好罵人、好打人的,孩子也往往喜歡罵人、打人,近墨者黑也。第二,家長教育不當。很多家長,在孩子小時,不注重傳達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不向正的方向引導,反而把孩子置於中心,鼓勵孩子佔便宜、鑽空子,以至於孩子缺乏基本的道德觀念和禮貌態度,始終自我為中心,絲毫不考慮別人的感受。第三,家長懲戒不力。很多情況下,孩子犯了錯誤,家長不但不去批評教育,反而一味縱容,“以孩子還小,大了就好”為理由加一開脫。時間久了,孩子的不良行為自然就會積小成大,以至於難以約束。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其身正,不令而從;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希望家長首先從我做起,給孩子樹立正面的人生榜樣,為孩子提供正能量的成長環境,給孩子以正確有力的引導,把孩子培養成為道德高尚、行為高雅、學識高超的高階人士!

  • 10 # 人生千千結

    有人說一個“熊孩子”背後總有一個“熊家長”,你怎麼看?

    生活中,我們最怕的就是遇到熊孩子,只要熊孩子一出現,我們就恨不得躲避千里之外,無數熊孩子事件,給我們每個人都蒙上了一層陰影。

    “一女子觀影時提醒孩子別吵鬧,竟被對方母親打傷。”

    “熊孩子毒殺小龍蝦”,農業老闆辛苦大半年養殖的小龍蝦眼看就要上市銷售了,結果一夜之間全成死蝦。

    “熊孩子五分鐘按停三部地鐵扶梯”,南寧地鐵1號線出入口的上下自動扶梯,短短5分鐘內接連出現停運,影響乘客出行。

    “南寧一航班因颱風改簽,多名家長讓孩子大鬧機場”

    當熊孩子在公共場所大吵大鬧時,家長一句“他還是個孩子。”

    當熊孩子亂拿別人東西時,家長說一句“他還是個孩子,你幹嘛這麼計較?”

    當別人對熊孩子忍無可忍時,有人說兩句,家長一句“一看就是沒孩子,等你有了孩子也一樣。”這些萬能金句總是堵的我們無話可說,縱觀這幾年,熊孩子的破壞力已經從小打小鬧上升到損害公共財務,危害他人生命安全了,我們不禁反思,是什麼導致現在的種種熊孩子現象?

    是熊孩子本身的錯嗎?不,熊孩子犯錯固然有錯,但更大的錯是其背後的熊家長,是家庭教育上出了問題。我們都知道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他會聽、會看、會學。當家人在家中經常說髒話,他會學;當家人目無尊長,不尊重他人,他會學;當家人因為一些小錢小利偷雞摸狗,他也會學。所以,父母在家裡是怎樣的言談舉止,那麼他的孩子未來都會毫無保留的複製。

    也許會有人說,熊孩子這樣做,沒人能管的了他們嗎?學校老師就不能對他們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管教他們嗎?這可不能是老師的錯。

    活生生的例子發生在我們生活中,18年某小學一位六年級的學生,經常課堂違紀、干擾其他學生,任課教師無法正常組織教學,幾十名學生家長到校要求學校將其調離該班級。最後學校與其家長達成協議:如果孩子嚴重影響教師上課,可讓他到教師辦公室。該生又在某節英語課上再次擾亂紀律被老師無奈叫到教室辦公室,卻不料該生在辦公室打砸。課後聯絡家長,沒想到,家長卻指責老師“體罰、辱罵學生”,並先後在學校、教育局大門口大拉橫幅,要求開除老師以及鉅額賠償……這種種劣行實在是罄竹難書。熊孩子背後的熊家長蠻橫無理,一味地寵溺孩子,不分青紅皂白地指責老師,指責學校,老師又怎能管教好他們的孩子呢?這樣的孩子走向社會時只能是社會的災難。

    最近,西安出現了一個青年跳樓自殺案件!據悉,這名青年畢某是西安大學附屬中學的學生,平時學習成績優秀,因為被老師強行拉去理了光頭而選擇跳樓自殺,這個案件令人十分惋惜,十分痛心,同樣令人反思。十五歲,花一般美好的年紀,究竟是為了什麼想不開的事情,而最終選擇這麼極端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父母們不知道有沒有反思過,是什麼間接地害了他!父母在提高他學習成績的同時忽視了他內心的牴觸的情緒,是否在意他們原本的興趣愛好,而被你們以不務正業扼殺在萌芽狀態?在只關注孩子學習成績的社會,已讓他養成了“成績最重要”的觀念。從而,對挫折和失敗沒有一點應對的能力,一旦成績低下,他可能就會變得害怕、消極,不敢面對挫折,從而走上極端!

    這活生生的例子告訴我們,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讓熊孩子不再“熊”,唯有從家長自己做起,為孩子樹立一個人生的標杆。

    那麼從小要如何教育熊孩子呢?

    1.首先要告訴他什麼是對什麼是錯?要有判斷對錯的標準,能分清是非曲直。

    2.在生活中教育孩子,遇到孩子做錯事時絕不能姑息他,不要只是說教。

    3.培養孩子的情感,讓他懂得什麼是愛,懂得感恩父母,懂得感恩幫助過他的人。

    4.培養孩子同情弱小,不欺辱弱小。

    5.培養孩子在學校與同學和諧相處。

    6.培養孩子從小有理想,熱愛生活,熱愛學習,尊重知識。

    7.培養孩子在家做家務的習慣,自己的事自己做好。

    8.對孩子挫折教育,遇事冷靜,尊重生命,熱愛生活,熱愛社會。

    願你的孩子Sunny燦爛,心存美好。願你遇到“熊孩子”時,多一點愛心,多幫助教育“熊孩子”,不要歧視他,讓他在家人,社會的愛中得到教育,得到幫助,把他感化為一個熱愛生活,Sunny明媚,有愛心,積極進取的好孩子。也讓那些“熊家長”能夠懂得,如果繼續“熊”,那會害了自己的孩子,也會讓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熊孩子”,那就會危害社會,並受到社會的懲罰。

  • 11 # 老味稻

    有人說一個“熊孩子”背後總有一個“熊家長”,你怎麼看?

    這個說法很有道理,生活中的熊孩子多是熊家長慣出來的;但是,“熊家長”又是這麼來的呢?熊孩子長大了,就變成熊家長了?

    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很多人深受熊孩子其害,卻又無能為力。

    “把同學打得頭破血流”,“上課時把同學的書撕掉,隨意吵鬧、跳繩、跳舞”,“掀女同學裙子,女同學哭著鬧著不想再去學校”,“一學期氣跑兩位老師”;在小區停放的豪車上用鐵釘寫字,騎車上高架逆行、玩火燒燬房屋、用石頭劃損16輛豪車、在鐵軌上放置碎石致列車緊急停車……

    家庭教育的缺失,是“熊孩子”任性的第一個根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熊孩子畢竟只是個孩子,他們的行為習慣,多數都是模仿大人或被大人鼓勵、攛掇形成的。比如,騎共享單車,為圖一時方便而不顧安全,很多家長把孩子放在車筐裡或讓孩子踩在斜樑上。比如,為佔眼前便宜,排隊時父母攛掇孩子:“去,鑽過去。”孩子超過了免票身高線,父母又教孩子:“別站直了,稍微縮一縮。”在家裡,父母對爺爺奶奶輩的老人沒有好臉色,一家圍這小孩後輩轉圈圈。活活地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熊樣。教育是春風化雨,以身作則。熊孩子的家長,通常沒有起到好的榜樣示範作用。

    另外,學校教育方向的偏差也是一個重要原因。所謂“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試問:有多少家長、有多少老師能背誦、講解好《弟子規》?現在的學校以升學率考量老師業績,老師的注意力專注在佈置作業、開課外補習班這方面,素質教育成了一句人盡皆知的空話。教書育人、傳道授業解惑、為人師表好像不那麼提倡、不那麼重要了。校外各種“培訓熱”“競賽熱”以及民辦學校違規“掐尖”招生等突出問題,家長們在課外負擔、經濟負擔、精力負擔的重壓之下,還有多少餘力管好自己的孩子?家長、老師都感覺自己為了孩子成長身心疲憊,但是孩子成長的效果卻不理想,甚至有些孩子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之下成為熊孩子。

    “熊”是孩子的天性之一,是孩子對外界的探求和認知,孩子們樂此不疲的調皮和淘氣本身可以看做是對外界的探險。“熊”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因為沒有引導和教育,孩子只剩下“熊”。熊孩子問題的解決需要家庭、學校及社會共同努力。毋庸違言,獨生子女加上傳統文化教育的斷層,導致孩子成為家庭的注意力焦點,許多老規矩如孝敬長輩等傳統美德如水土流失一般被淡化甚至是漠視了。

    今後要最大限度地減少熊孩子產生,從國家教育政策層面的改革、完善不可缺席。“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學習和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有益處。”比如繼書法被納入考試範疇後,有識之士強烈建議將中醫列入小學生、中學生必修科目。是時候把傳統優秀文化的血脈相連了。

    孩子是一張白紙,兒童時代是個人成長的關鍵時期,父母的愛是土壤,可以種出玫瑰,也可能養出罌粟。教育孩子最佳的年齡,父母這一生註定只能有一次。

    為人父母者共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跟男朋友不新鮮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