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清風又揚
-
2 # 鹽鹽說娛樂
《寄生蟲》這個電影我記得當初看的時候以為會很恐怖,於是我拉上了我的兩個朋友一起看的,總體來說這個電影觀感還是不錯的,裡面有很多臺詞讓人不由得深思,很多情節我們會覺得有些許的誇張,但是藝術總是高於生活的嘛,這也無可厚非,這部電影在網上的影評也是備受爭議的,現在我就來談一談我從《寄生蟲》中看出的林林總總。
貼一段百度百科下的劇情解讀:“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上流不仁,以下層為異類。人類進化萬年,最終小部分進化成了上帝,大部分退化成了只求生存的寄生蟲。”
當看完電影再看到百度百科引用的這段內容讓我覺的更加想不通了,但是也不知道哪裡想不通,覺得好像電影我漏看了半個小時的內容,如鯁在喉,但是總也不知道到底哪裡不對。
現在我想明白了,我順暢了。
故事梗概:影片中一再出現蟑螂的形象,草蛇灰線,一個事物出現的多了自然人們就會有所聯想。主角一家四口蝸居在大城市昏暗混亂的半地下室角落裡,主角有錢的大學朋友把自己的家教工作讓給了主角。請家教的是南韓頂層社會中的佼佼者,一家四口和一個女管家生活在一棟庭院面積大過建築本身的豪華別墅裡。 主角順利接手家教工作,並且和自己一家四個人用盡手段騙到僱主家四個工作機會。在這一過程中,主角一家發現女管家竟然也同處底層,並在僱主家陰暗的地下室中和女管家因利益爭搶導致多個角色死傷,最終波及僱主丈夫。
我就是在這裡被卡住了,怎麼想都不明白。因為確實感覺是一部不錯的電影,為什麼視角和立場會這麼奇怪呢?是我沒看明白嗎,可是電影名字確實叫“寄生蟲”,而且這麼多人都認為主角一家就是片名所說的“寄生蟲”,雖然大家也看到了僱主一家代表的上流社會存在的問題,但是影片中描述的無數灰暗混亂鏡頭無不指向主角一家,這似乎已經非常明顯了。
可是,蟑螂是寄生蟲嗎?影片中出現過的所有蟲子有哪一個是寄生的嗎?影片中真正的寄生蟲到底出現過嗎?
疑問1 如果按照普通的對影片的理解和解釋:底層社會寄生在上流社會的角落裡或寄生在上流社會的人身上。
首先底層的人和上流的人是有明確的界限的嗎?自由、愛好、金錢、知識、健康、權利、思維、閱歷、感知、家庭,這些眾多的維度會同時倒向所謂的上流或遠離所謂的底層嗎。即使是有一個區別二者的標準,那這個標準如果是錢,真的笑掉大牙了。當你看到一個富二代總是小心隱藏但也不時會表露出來的一些來自古代的階級觀念的時候,你發現,那些東西不是早就該和民國的愚昧落後攢成一坨一起掉進溝裡了嗎,當你想到這裡並且用看弟弟一樣的眼神看著他的時候,誰才是上誰才是下呢。如果影片這樣去理解的話,不知道在國內能不能過審,就算是在國外,這樣的底層在上層寄生的奇怪理念真的能拿出來搬到銀幕上滿世界宣傳麼。
疑問2 這個電影到底是站在誰的立場上來講的?按照大多數人的表述,代表上流社會的僱主一家是被寄宿者,也是被兩組“寄宿者”一直矇騙、竊取和傷害的人。如果是這樣的話為什麼要用大量的片段來表現僱主一家的缺陷甚至醜態呢。如果故事本身是在這上流或底層之間有明確立場的,那沒必要讓兩方的問題雙雙暴露。而且如果真的在這兩者之間有立場,那這個影片還能剩下些什麼嗎。格局一瞬間就摔得粉碎,世界觀窄成了一條線。
疑問3 到底誰是寄生蟲。
蟑螂不能算是寄生的,在蟑螂的世界裡它們會覺得自己是在堂堂正正的在自然界捕食,和鷹抓兔子沒什麼區別。影片確實大量描寫了主角一家的底層生活環境和環境中建立的認知和習慣,以及形成鮮明對比的僱主一家。但這裡可能是一個巨大的誤會,其實並非是在隱晦的暗示他們寄生者和被寄生者的身份,而是將他們作為底層社會和上流社會的代表進行概括性展示。由一個人可見到一類人,由兩個家庭可以見到兩個社會階層,這不是為了將他們用什麼標準來分開,反而是在表述:這兩家人就簡單的代表了不同層次構成的整個社會。
沒有孰輕孰重,不分上流和底層,更不是什麼明確的立場和佔位,無論你是在社會的什麼位置,什麼階層,人性的暗面才是真正的寄生蟲,影片中這些人性的缺點經常是在夜晚的場景中出現,就像夜晚才爬出來找食物的蟑螂,並且對於這樣的“寄生蟲”的憎惡是不分階層不分身份的,當它在人物身上現形時,無論是誰都對這樣的寄生蟲產生了同樣的厭惡之情。這也是為什麼影片結尾出現主角的爸爸一個一向對僱主畢恭畢敬膽小怕事的人卻在最後拿刀刺向僱主丈夫的一幕。
疑問4 有哪些符合以上說法的內容。
首先電影中每個角色都有符合自己角色基線的溫暖正直的一面,比如僱主夫婦對孩子的關心和付出,對僱傭物件的尊重和對家庭的維護;主角一家的堅韌和努力,作為母親不顧生死的勇敢,作為父親默默幾十年的承擔還有主角姐弟兩人出眾的能力;女管家的堅強和隱忍,女管家丈夫對妻子深厚的感情等。
影片名是《寄生蟲》,但是劇情中沒有一次提到過寄生蟲。其實除了角色的正面形象,這11個人在影片中交叉出現的各自的問題,就是緊扣片名的寄生蟲。
11個人分別是:
主角朋友
主角 主角媽媽 主角爸爸 主角姐姐
僱主 僱主丈夫 僱主女兒 僱主兒子
女管家 女管家丈夫
主角朋友:朋友無奈要把家教的工作讓給主角的時候,主角首先猜測他的朋友喜歡僱主家的女兒,朋友認可了這樣的說法,但是並沒有什麼感情上的表達,反而提到女孩的媽媽也就是僱主時,朋友陷入短暫的思想,用來描述女孩媽媽的詞語是“年輕”、“單純”“總之我挺喜歡的”等,並且主角的女兒在第一節課竟然就對主角產生了好感,這個和朋友描述的他和女孩的關係並不符合。 朋友對主角的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和僱主一家的態度有相同,他找主角來做這項工作更多是因為覺得以主角的地位和實力不會對自己造成什麼威脅。
主角:用欺騙手段獲得利益,對朋友的“女朋友”第二節課就下手了。
僱主(女孩的媽媽):對上一任家教的喜歡溢於言表,對新來的表現失望和失落,在看到主角的教學實力後變得很開心,但此處是僱主站在媽媽替女兒學習考慮的角度上的開心。所以第一次付錢時抽回兩張。後文還一筆帶過夫婦二人的吸毒和特殊癖好的現象就是女僱主身上存在的問題。
僱主丈夫:僱主丈夫對車震後應該會具體留下什麼東西更加清楚,並且兩次被問道是否愛自己的妻子時候顯得尷尬,並且始終對主角一家身上的“味道”感到奇怪甚至最後徹底表現為厭煩鄙視,而這特殊的味道正是對底層社會的代指。
其他角色也大都有明確描述:如主角一家的各種欺騙手段,私自使用僱主家房間,女管家和丈夫後來的兇暴等。還有僱主女兒的隱瞞和兒子在藝術方面假裝成熟等,不過這兩個角色因為年齡較小,所以都相對更加單純。
《寄生蟲》 不是講某一個階層或某一個群體的問題,更不是講貧窮與富裕的寄生關係,而是說每個人都可能存在的問題。
其實人性的缺點是一個固有的遺留現象,人類的基因本就是從對資源的競爭和優勝略汰中走來,是刻在血液裡的劣史和遺蹟,即使有一天實現了無限能源技術人們再也不用為生計發愁時,這一特性也很難短時間內消除。
但現代的人之所以是人,是因為有了自我約束的能力和規則,如果真有區分上層和低層的標準,也大概會是理智、智慧和感同身受的能力。
-
3 # su黃小乖
《寄生蟲》是由南韓導演奉俊昊所執導的電影。《寄生蟲》內容講述一個貧窮的家庭四口從兒子基宇起,開始想方設法要接近上流社會,想從此飛黃騰達,情況卻逐漸失控。電影用小家庭來看大問題,主角們一個個「順利的」求職過程,延伸出貧富差距與階級對社會造成的影響、探討人們面對生死存亡的心態,以及願意犧牲什麼換取更高品質的生活?本片充滿滑稽與荒謬的喜感,其實悲慘又沉重
一家人為了獲得富人家庭的工作機會,無所不用其極,明確分工,密切配合,私下演練,那心理戰術玩得溜溜的,我一度覺得是在看特工電影。必須誇讚編劇的腦洞之大,以及演員充滿張力的表演,讓這一家人的市儈形象躍然屏上,活靈活現。
看完之後的感悟?
-
4 # Y小白
看完這部電影說實話有點失望,是一部優秀的商業電影但沒有宣傳的那麼好,我不是專業的影評人,只是從普通電影愛好者的角度聊聊感想。
影片的主旨是階級差距所產生的矛盾以及原生家庭的不可改變所帶來的悲哀,透過一戶貧窮人家透過狡黠的手段進入有錢人家裡工作的故事慢慢開展,前面部分帶有點戲劇性與黑色幽默,中間出現的意料之外的事件讓劇情進一步遞進,矛盾加劇,情節開始緊張,一步步走向結尾處的悲劇......
從講故事的節奏以及鏡頭的運用來看,奉俊昊導演的功力無可挑剔。電影的主題很好,貧富差距的矛盾,這似乎是人類社會永恆的話題。人的階級從出生的那一刻就註定了,通常情況下上流社會的人一直是上流社會,底層人士想變有錢,得靠不止一代人的努力。今生就改變是不可能的,就算是獲得一個特別的機遇,或者靠不正當的方法積累財富,很遺憾即便這樣達到目的也只能是暴發戶,上流社會依然把你當屌絲,原生階級的烙印是擺脫不了的,就像影片中貧困的那一家人身上總是去不掉的半地下室的氣味。
“因為有錢,才能選擇善良。”影片中出現了這句話。具體臺詞記不清了,大概是這樣。的確,有錢人因為不用過於為生計發愁,不用像底層人士為爭奪一點點生存的資源而你爭我奪,自然相對單純。我記得東野圭吾的《白夜行》裡也有類似的對話:“高宮先生不僅有錢,人也紳士呢。”“傻瓜,正是因為有錢,才紳士得起來。”
講故事的節奏,影片的主題,鏡頭的運用,還有演員的演技,都沒得說。在南韓演藝界對藝人的高標準要求下,演技不好根本沒機會演,很多時候一個配角都演技驚人。特別提一下本片的主演宋康昊大叔,南韓的國寶級演員,看過他的幾部戲,演技出神入化,實力派的典範。他和奉俊昊導演曾經也合作過多部佳片,《殺人回憶》,《雪國列車》等等,有他在彷彿就是影片質量就有了保證。
最後說說不足的地方。南韓電影有一個致命的弊端——刻意。這部電影依然如此。表現方式過於刻意,缺乏一份含蓄,這樣帶來的後果就是看的時候很快能吸引人眼球,但看完後給人的回味不足,缺乏藝術性,對人性的剖析還是停留在比較淺的層面。正因為如此,韓片往往是佳作多,經典少。因此近幾年韓片湧現了很多佳作,但在三大電影節的收穫來看依然不如中國和日本。同樣是講底層人民,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給我的印象就深刻許多。
不論如何,《寄生蟲》作為一部商業片還是非常優秀,個人感覺豆瓣9.0的評分過譽了,但是得個8.0還是綽綽有餘。
影片中還有句臺詞我很喜歡,就是宋康昊大叔說的,生活不可能完全按照計劃進行,當你實行計劃時總會出現計劃之外的事情,所以最不會出差錯的計劃就是不去計劃。
我已經很多年沒看過韓劇了,不過南韓電影質量還可以。今天看的這部《寄生蟲》就很不錯,講的是貧富差距引起階級固化的矛盾衝突故事。
錢就是熨斗,可以把一切都燙平。
貧窮就是石頭,不是你背在身上而是一直依附著你。
貧窮是有氣味的。
窮生奸計,為了活下去,做什麼都是可以的。
富長良心,沒有生活的壓力,才可以單純的善良。
怎麼說呢,原本男主一家已經獲得了良好的工作,可以透過資本原始積累改變心態慢慢跨越階層,這一代不行等下一代,可是看著社長那一家離開後他們在別墅裡放縱的樣子,確實是窮人思維固定之後就很難改變了,一場大雨後變回原型也是理所應當。
在我看來,社長這一家沒有做錯過任何事情,但是最終社長被殺死正好體現了階級矛盾的問題。
總之,最終結論還是要多賺錢。錢可以讓人生更自由。這是世上的財富有那麼幾種,健康,金錢,自由的時間,幸福的家庭和良好的人際關係,精神財富內心的平靜。
沒有健康,其他什麼都不能長久。
沒有錢,在貧窮中快樂的生活是很困難的。
沒有自由的時間,你只是時間的僕人。
沒有愛,你的內心會空虛寂寞。
沒有內心的平靜,你無法安然的享受其他的。
不要為了某一方面放棄其他的,最好都達到平衡。
願我們都可以實現人生的願景,和所愛的人一起享受生活。
-
5 # 黑洞姐
我看完《寄生蟲》之後,覺得還不錯,對心理有衝擊感,感悟麼,就是擔心印度的恆河水,還有非洲的生活方式。寄生蟲是一種生活在宿主有機體上或在宿主有機體上的有機體,並以其宿主為代價獲取食物。有三種主要的寄生蟲可以引起人類疾病: 原生動物、蠕蟲和外寄生蟲。
寄生蟲感染在熱帶和亞熱帶以及更溫和的氣候中會造成巨大的疾病負擔。在所有寄生蟲病中,瘧疾導致全球死亡人數最多。瘧疾每年造成大約 660,000 人死亡,其中大多數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幼兒。 的被忽視的熱帶疾病(NTDs),由於缺乏公共衛生界的關注,包括寄生蟲病,如淋巴絲蟲病, 盤尾絲蟲病,和麥地那龍線蟲病.非關稅壁壘影響了超過 10億人 -- 佔世界人口的 6分之1 -- 主要是在低收入國家的農村地區。這些疾病對流行人口造成了很大的傷害,包括失去上學或工作的能力,兒童生長遲緩,幼兒認知技能和發展受損, 以及整個國家的嚴重經濟負擔。 然而,寄生蟲感染也影響生活在發達國家的人,
蠕蟲是大的多細胞生物,通常在成年階段肉眼可見。像原生動物一樣,蠕蟲可以是自由生存的,也可以寄生在自然界中。在它們的成年形態中,蠕蟲不能在人類中繁殖。人類寄生蟲主要有三組蠕蟲 (來源於希臘語中的蠕蟲詞): 扁蟲 (桔梗) -- 包括吸蟲 (吸蟲) 和根蟲 (絛蟲)。 多頭蠕蟲 (棘麻黃鹼)-這些蠕蟲的成蟲形式存在於胃腸道中。刺五加被認為是昆蟲和線蟲之間的中間。 蛔蟲 (線蟲)-這些蠕蟲的成年形式可以駐留在胃腸道,血液,淋巴系統或皮下組織。或者,不成熟 (幼蟲) 狀態可以透過感染各種身體組織引起疾病。有些人認為蠕蟲還包括分段蠕蟲 (annelids) -- 唯一在醫學上重要的是水蛭。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生物體通常不被認為是寄生蟲。
-
6 # 呼呼哈
這部電影看了兩遍,演員的深入表演,和導演控制的血腥畫面,令我記憶猶新。南韓在這方面的影視作品,不得不說比中國略勝一籌,故事的深入,心靈與現實一次次的碰撞,體現了社會底層人群,想盡千方百計去寄生於富豪家中,讓人從心裡產生了無盡悲哀,不勞而獲的生活最後還是付出生命和血的代價。
劇中男主角一個還沒有走進社會的學生突發奇想,讓自己的父母和妹妹各扮演不同的角色,一步步融入富豪家中,把原來的管家用陰謀詭計擠出去,後來沒想到,戲劇性的髮型女管家丈夫一直寄居富豪家的地下室,可見和男主有一樣的想法不止他一個,最後隨著女管家的丈夫意外死去,隨後一系列的報復,導致一切事情敗露,都付出了血的代價,令人髮指。
透過這部電影,反應了人的本性,無論在哪個社會體系中,都存在著不勞而獲的人,故事告訴我們,存在即合理的思維,事實上真的合理嗎?真的會心安理得嗎?現實中的確有備道德底線,這樣的事情每天都會上演,誰又能左右誰呢?
回覆列表
南韓片吧,看完後第一感覺,太血腥,劇情嗎?感覺單薄了點,有點老套,富人被窮人騙得團團轉。。。有點智商稅的感覺,總體不是太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