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七寸憂傷

    男寶27個月,會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別的能說的字很少,有時候還說不清,日常教他詞彙,我們說了幾十遍他都不會說出一個字。還心不在焉的,不知道是不會說還是不敢說?

    茅紅美:一歲半至兩歲前後是寶寶語言發展的爆破期,即孩子一下子會說很多話。通常情況下24個月的寶寶至少會說50個單詞,顯然你寶寶目前的語言發育明顯落後了。

    語言發育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聽力、認知、發音器官的結構、疾病和家庭語言交流環境。首先要明確你寶寶是什麼原因導致的語言發育落後,這需要去醫院檢查,然後針對不同的原因採取措施。具體應該根據寶寶檢查後的發育水平來決定方式和內容。

    但家長需要了解,孩子學說話,一定要有適當的語言環境。

    首先,家長平時多和寶寶說話交流,日常生活照料正在做的、看的、想的都可以說給寶寶聽,且要說得簡單(以單詞和短句為主),語速緩慢,最好能和寶寶有互動應答。

    其次,家長要善於捕捉寶寶的語言,當寶寶出現模仿的趨勢,或者有目的的叫人時,家長要及時用標準清晰的語言重複或者翻譯寶寶的語言,儘量讓寶寶聽懂聽清楚。

    再有,孩子周圍的家庭成員最好能夠統一一種語言,減少寶寶聽學語言的複雜性。

    同時,經常給寶寶念一念兒歌,且反覆念同一首兒歌

    切忌學著寶寶發出模糊的音,甚至逼著教寶寶學說話。伴隨生活自然的、情景下的、富有童趣和韻律的語言交流能大大激發寶寶自主開口說話。建議家長看些育兒書籍,熟悉瞭解孩子的發育年齡和水平特徵。

    Q

    我家寶寶32個月了,會數數字,會說一些4、5個字的句子,也肯跟大人學說但就是不太愛主動說,在外面膽子比較小,我們該怎麼辦?

    段婭莉:根據您的描述,孩子目前的語言發育是正常的,願意跟著大人學說話,這都是很好的現象,應給與鼓勵。

    2-3歲的幼兒處在學習語言的關鍵期,孩子從增加詞彙量,逐漸發展到自己構造詞句。但由於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還不夠完善,說話時會出現躊躇和重複,常常一句話停三四次才能說玩,碰到這種情況,家長要耐心等待孩子說完,不要催促,更不能取笑、 批評責罵,避免造成孩子不敢說話。

    兒童語言是在與人們的交往以及環境作用下發展起來的。平時家長應讓孩子多聽、多看、多講,進行各種感官訓練,利用一切機會與孩子說話,隨時教孩子一些物體的名稱,給孩子講故事、唱兒歌、朗讀兒童讀物,讓孩子複述故事,幫助孩子連貫性語言的發展。

    還要多帶孩子去戶外,讓孩子在自然中學習,認識花草鳥獸、日月星辰,邊看邊說,互問互答,即使孩子的語言功能得到訓練,也能提高孩子的說話興趣。

    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要儘量創造機會,讓孩子與小朋一起玩,向同伴學習,在遊戲和活動中學會說話,增加詞彙量,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及信心。

    有不少家長也反映自己的孩子膽小,在外面不敢說,也不敢動。害怕是天生的自我防禦心理,可以避免意外傷害,但過度防禦也會讓人產生緊張焦慮,退縮,影響到社會交往。一些孩子的膽小也與家長的過分寵愛,過多顧慮是分不開的。如家長怕孩子凍著、累著、熱著,怕孩子被別的小朋友欺負,怕受傷害總是過度保護,一切包辦代替,甚至會很誇張的嚇唬孩子。認為這是對孩子的愛。這實際上是剝奪了孩子自己動手解決問題,希望探索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會變得依賴性強,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以及與人交往的能力。一旦離開父母,環境改變,就失去了應變能力,變得膽小怕事。

    為避免這些,家長應鼓勵孩子與同齡夥伴一起玩,可帶孩子參加一些社交活動,走親訪友,讓孩子在實際活動中積累經驗,還要創造條件使孩子得到鍛鍊,放手讓孩子跑、跳,上下樓梯,在遊樂場玩耍,去動物園看動物。平時儘量放手,讓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如自己吃飯、自己穿脫衣服、自己洗手臉、自己整理玩具,在實際生活中,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解決問題、克服困難的能力,這樣,孩子一旦離開家長,環境改變,就不至於手足無措、膽小怕事。

    Q

    男孩3歲,說話比較晚,大概2歲時開口,現在是什麼話都能說,只是感覺他說話有點問題,因為他不懂得回答別人的提問的只會仿說,能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比如說問他吃了啊,他會回答,問他吃了什麼,他需要想很長時間,在我們的提示下才說的出來。

    其次,還有膽子也很小,不愛和小朋友玩,逼著他也會一起玩一會,但興趣不大。請問專家,我們該怎麼辦?

    周念麗:親愛的家長,首先我對您反映出來的孩子說話的三個現象做一些解釋:

    1、孩子現在實際年齡是3歲,他出現仿說,也是我們心理學叫做回聲性語言——就像在山谷裡面的回聲。那麼這個回聲性語言,是兒童從前言語(就是不會說話),到現在會說話,這麼一個關鍵時刻的非常正常的過渡期。因為孩子基本上都是先透過模仿才能夠慢慢說出來,所以這種跟說、仿說等回聲性語言應該說是比較正常的。這是我對第一個現象的解釋。

    2、第二個現象就是您覺得他是答非所問,當你問他吃什麼,他馬上能回答。這是因為比較簡單,只要把食物說出來。但當你問他第二種問題,它比較開放性,孩子就很難回答。因為,這個時期孩子的語言是思維的表現,3歲的孩子,可能他也沒有這麼迅速能夠找到一個適當的詞來。這裡我們來做個類比,當有外國朋友指著芹菜、花菜、菠菜等等蔬菜問我們英語怎麼說?我們可能只有一個詞Vegetable馬上出來,很難說出每一種蔬菜的名稱。孩子的語言跟我們大人學外語基本上是一樣的。

    3、第三個是說他膽子小不愛與孩子玩。應該說每個孩子有自身氣質,比如慢慢溫熱型,他要度過一段時間才會跟別人熟悉,這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可能是家庭帶養的習慣,平時跟周圍的孩子接觸少,那他就會膽子小不愛跟小朋友玩,而且3歲的孩子他本來也是沒有很強的同伴意識

    綜合以上,上述現象都不是你孩子的一個特別大的發展障礙、或者真的是發展的問題。但是您這麼提出來,我覺得可以在日常生活當中給您一些的建議:

    第一個建議是關於仿說回聲性語言,家長可以讓孩子有意識地跟說。比如你在說“寶寶我們出去好嗎”這樣5到7個字的一句話的時候,先讓他跟說。再慢慢讓他把這樣的跟說、仿說變成問他“我們要出去,你會怎麼說呀?”讓他變成獨立的說出這句話。這個過程需要你們靜下心來、耐心的給他進行這類的日常的練習。

    第二個建議提問的時候不要提全開放的問題,可以提半封閉問題。比如說,“今天你吃了魚肉還是蛋啊”?有一個選擇性。等到他能夠選擇一個了,再加一個。比如,他會說“我吃了蛋”,你繼續問“你吃了蛋,還吃了什麼呀?”在有提示的情況下,讓孩子慢慢把問題回答完整。

    第三個建議是關於膽子小的,最好是在週六、週日帶孩子到小區等人較多的場所跟同伴之間有些交往,然後平時也可以把稍微比他大一兩歲或兩三歲的孩子請到家裡來跟他一起玩。因為他經常跟別的小朋友一起玩,膽子就慢慢大了。

    跟你分享一下我自己育兒的一些經驗心得,現在的科技發達,我就嘗試用數字產品幫助自己教育孩子,之後也試用果很多款名為“早期閱讀”或“學字”的應用軟體,都不是十分滿意,要麼是到後期課程需要交費,要麼就是說是免費,但內建廣告頻繁,影響學習效果。直到朋友向我推薦了 ,【貓小帥識字】應用。讓我知道孩子如果先接觸漢字,感受漢字,感受漢字閱讀帶來的樂趣,可培養孩子的初步語感,給孩子帶來更多學習興趣。後來我就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使用了一段時間,發現課程一次收費就能終生享受,可以讓孩子持續學下去,並且每一個關卡還都有複習環節,可重複學習,鞏固先前所學內容。我們家長也可在設定中設定學習休息時間,培養孩子的用眼習慣。

  • 2 # 小淘氣鬼日記

    我不知道寶媽說的意思是什麼?是孩子到了年齡該自己說話了卻不開口說話?還是寶寶到了要學習講話的階段教寶寶主動說話?

    我們先來說一下第一種情況:寶寶會說話,卻嘴懶不開口講話怎麼辦?

    1、給孩子換一個環境

    對於這樣的寶Bora說,我先給寶媽說一個我身邊的例子。我家鄰居家有一對雙胞胎,平時是爺爺奶奶一人帶一個,孩子眼看到了3歲了,任爺爺奶奶怎麼說,孩子就是不開口講話,孩子的父母著急的帶著孩子去醫院各種檢查,結果也沒有什麼問題,各項檢查都很健康,孩子就是不開口說話。醫生建議孩子的父母讓孩子換一個環境,到了3歲儘管去上幼兒園。

    結果,去年秋季開始上了第一學期幼兒園,結果不到一個月,兩個孩子開口說話很溜,也願意表達自己。

    孩子沒有什麼問題,就是因為懶,還有平時大人太愛孩子,不給孩子開口講話的機會,所以,才導致了孩子不主動講話的。如果寶寶沒有到上幼兒園的年齡,寶媽可以帶著寶寶多與同齡小朋友接觸一下。

    2、父母多給孩子製造講話的機會

    想讓孩子主動講話,就需要父母平時多給孩子互動,多製造一些機會讓孩子開口。平時多陪陪孩子。孩子有什麼要求的時候不要急於滿足孩子,讓孩子表達出來,當孩子表達出來後適當的給予鼓勵。

    再來講一下第二種情況:如何根據寶寶月齡引導孩子開口講話?

    1、從小給孩子創造一個語言的環境

    只有小寶寶聽得多,孩子才能夠說出來,為什麼寶寶會先學會叫“爸爸媽媽”,就是因為我們給他們說的多了,孩子聽得多自然就會說,這就和我們平時一樣,多給寶寶創造交流的條件,多與寶寶互動,讓寶寶能夠在心裡形成一個記憶。

    為什麼我們一開始會教寶寶講“a,o,e”就是在讓寶寶模仿我們張嘴講話。所以,從寶寶出生的時候就抓住機會與寶寶互動。

    2、給寶寶講繪本並且有互動的讀給寶寶聽

    給寶寶讀繪本,一是為了讓寶寶能夠知道如何組織語言,讓這句話通順。二是在讀繪本的時候給寶寶互動是為了讓寶寶能夠集中注意力思考,另一方面是為了給寶寶製造講話的機會。一本繪本我們可以反覆的讀給寶寶聽。

    3、能夠給寶寶製造語言環境

    有寶媽認為孩子小,結果自己一邊玩手機,一邊帶孩子,給寶寶互動的少,寶寶聽的也少,那麼,這樣的寶寶如何開口講話?所以,語言環境很重要,注意,一家人一定要商定好家裡只能出現一種語言,因為是怕孩子聽到多種語言導致自己不知道講哪一種話好,因此不願開口講話。

    4、給寶寶講話的機會

    還有就是多給寶寶講話的機會,不能什麼話都替孩子講了,這樣,孩子會認為自己不說話家長就能明白,我為什麼要開口呢?所以,寶寶到了要開口講話的階段,父母要多引導孩子開口講話。

    總結:

    孩子不願開口講話,肯定是有原因的,父母找到原因多引導孩子,相信寶寶很快就可以主動講話。小月齡的寶寶到了要學習講話的階段,父母一定要多與孩子進行互動,這樣才能更好的引導寶寶開口。

  • 3 # 大雨在努力

    一、當寶寶只是會發出一些簡單的音,比如啊,啊等之類的,就需要對寶寶有足夠的耐心。這不像教小朋友寫字或是什麼的,一教他就會。說話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他給足夠的時間足夠的耐心足夠的教導才會有點成效。

    二、要多陪伴孩子。在陪伴孩子的時候,不是單純的陪他玩,也要陪她說話,就算他理解不了聽不懂,也要慢慢的去說。這並不是說要一直嘮嘮叨叨的,而是要講究一些方法,不如可以假裝跟他打電話,或者是做遊戲的方式等等進行溝通。

    三、在教孩子說話的時候,一定要用同一種語言,有的家長媽媽用普通話,爸爸用家鄉話,這就不利於孩子的學習。一週歲左右,正是孩子開始學習的時段,用同一種語言,才能夠加深他的印象,從而更好的學習。

    四、當孩子在吱吱呀呀表述不清楚的時候,父母不能急於替孩子去表達,可以慢慢引導他去說。當他想要一樣東西卻又說不上來的時候,家長就可以用詢問的方式,可以用手先指給他去說,而後再說出來給他重複一次,這樣時間久了他就能自己進行表達了。

    五、在孩子學習說話的期間,最後給他準備一些兒童畫圖,每天固定的時候帶領他去認識去學習,養成一種習慣,他很快就會學會了,然後再透過延伸,來學習別的東西。

    六、每個寶寶的成長都不一樣,有的學的快有的學的慢,家長要根據具體的情況進行指導,而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

  • 4 # 我家兩隻小可愛

    首先,環境很重要,你要把寶寶當成一個可以聽得懂你的話的人,要經常對他說話,像對大人一樣的溝通,大人做事情的時候也給寶寶講解,例如:小乖乖,看媽媽在洗衣服,先放洗衣粉泡泡,然後搓一搓,揉一揉,刷一刷,清洗......,多與他交流。然後,寶寶聽懂你講什麼的時候或者他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但是他不說,他手語表示,例如他指水意思是他需要喝水,你不能馬上回應他,你要假裝不知道他要幹什麼,你就問他:“寶寶,你需要什麼?你說給我聽,我才能知道,是不是水吖?是水你就說水。”引導寶寶發音。

  • 5 # 心格育兒部落

    我覺得,能提出這個問題的家長是有思想的家長。因為“主動性”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

    對於“怎樣讓寶寶主動說話”這個問題,我給大家的建議是這樣的。

    1.在寶寶面前“裝傻”可以促進寶寶主動說話。

    我們有很多家長會犯這樣的錯誤,在寶寶自己還沒表達出需求的時候,就已經滿足了他的需求。比如,寶寶想吃蘋果,但是他並沒有開口說“媽媽,我想吃蘋果”,而是哼哼唧唧地看著蘋果那邊,這個時候有的家長就迫不及待地把蘋果拿過來,給孩子削好,喂到他嘴裡。經常這麼做,會消弱寶寶的主動表達。所以,適當地裝傻,讓寶寶主動說出自己的需求很有必要。

    2.寶寶開口說話了,家長不要總是糾正。

    剛學會說話的寶寶,他們的有些發音可能會不太準確,這是很正常的表現。我們有的家長喜歡吹毛求疵,糾正寶寶的發音,這在寶寶還很小的時候是沒有必要的,這麼做只會降低孩子主動表達的積極性。一般到了4歲左右,孩子會掌握正確的發音。

    3.寶寶說話,家長積極地給予互動和迴應。

    每個人說話了都希望得到對方的迴應,孩子也是一樣的。如果寶寶對著你“咿咿呀呀”地說話,而你不給他足夠的迴應的話,孩子會感受到你的冷落,他的表達的積極性自然就會降低了。

  • 6 # 寶媽三二

    1、多讓寶寶跟孩子玩,玩的多了,他會模仿別的孩子的發音,

    2、不要孩子一個動作、一個眼神你就意會了,讓寶寶說出來,鼓勵寶寶說話,如果寶寶要喝水,家長就可以讓寶寶說發水的音,不管標準與否,只要有發音,就可以把水給寶寶喝了,慢慢的就會知道,喝水要發水的音了。

    3、寶寶發出聲音,跟叫爸爸媽媽的時候,家長要有反應,比如:叫媽媽,媽媽要應答,“哎”跟寶寶有互動,他會更有興趣。

    4、很多人不教疊音,其實沒有關係的,前期,叫爸爸媽媽都是疊音的。讓寶寶先掌握一些簡單的,會促進語言發育。

    5、牙齒的充分的咀嚼,很多人意識不到,牙齒充分的運用也是有利於發音的,而且咀嚼的不充分,寶寶大些了還會流口水。

    6、引導寶寶玩玩具,寶寶的天性就是喜歡玩,從這裡做引導會比較容易,而且寶寶感興趣的東西,會更容易激發語言能力,多引導,多跟寶寶互動,慢慢的,寶寶就會說的多了。

    如果寶寶某一時刻不願意說,不要強型逼迫,以引導為主。

  • 7 # 李凱先生

    首先我們要知道每一個寶寶成長都是不一樣的,有的學的快有的學的慢,最關鍵還是在於家長如何去教寶寶,通常寶寶在一歲半以後學習能力是非常強的,你不教寶寶肯定是不會說話的,只有寶寶聽到外界有聲音他才開始去學習,那我們就說說如何去教寶寶說話。

    1.必須要有耐心地教會孩子喊爸爸媽媽,有的父母以為孩子太小就很少跟孩子講話。這是錯誤的,在平常給孩子說簡單的幾個字,多說多講慢慢孩子就會記住。

    2.平常孩子指著某個水果或者玩具時,不要孩子指什麼就給什麼,要讓孩子發出聲音,讓後告訴孩子這是什麼,多說幾次時間長了,孩子就有學習的基礎了,再有就是可以用肢體語言來教孩子。

    3.有的父母在說話時也要注意,比如說爸爸講的是方言媽媽講的是普通話,孩子在剛開始學習的時候儘量用一種語言來教孩子,避免孩子剛記住就忘了。

    4.不要逼孩子說話,孩子的表達能力還遠遠不能夠在教一遍就讓孩子說話,逼孩子說話只能讓孩子沉默不說話。孩子要先理解語言才能表達,這是一個過程父母就多應當慢慢教。

  • 8 # 宋宋減肥記

    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寶寶學說話也是隨著他的發育才慢慢的會說的。起初,小寶寶也只是會發一些簡單的音,例如啊、哦等,慢慢的他就會說爸、媽、不等等。對小寶寶一定要有耐心。他不像學生寫字,你教幾遍他就會了,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從你懷孕胎教,到他出生成長,你要主動跟他說話、講故事、讀書,他會從咦咦呀呀到對你哇哇亂叫,雖然你會聽不懂,要猜心事,但你知道那是他再跟你講話,他懂得了交流。如果你認為教他說話她不學,就放棄,那你就大錯特錯,要想讓他主動說話,只有你跟他多多講話。

    不過也不能不停的說話,嘮嘮叨叨,會讓你和孩子都感覺到累。換個方法,例如做遊戲,認圖,裝做跟他打電話,讓他多看看你和朋友講話,還有很多方法的,我就不一一細說了,只要你願意,你家就不缺小話嘮。

  • 9 # 育學園

    學說話除了與寶寶發育狀況有關,更主要與他所處的語言環境有關,從出生開始,寶寶就要有語言的刺激,爸爸媽媽勤與寶寶說話,引導他將動作和語言結合,他今後的語言能力會更強。“明知故問”,就是值得推薦給家長的一種好辦法。

    寶寶學語言的速度有快有慢,但多數會遵循一定的時間規律。

    一般,

    1-2月齡寶寶會咿呀學語;

    2-6月齡寶寶會出聲笑和尖叫;

    8-9月齡寶寶可囫圇發出類似爸爸、媽媽的音調;

    10-12月齡寶寶會叫爸爸、媽媽;

    18-20月齡寶寶能理解20-30個簡單字,能理解陌生人50%以上的語言;

    22-24月齡寶寶會說兩個字的短語,明白50個以上的單字,可理解陌生人75%以上的語言;

    直到30-36月齡,可理解陌生人全部語言。

    媽媽可以在寶寶洗澡、換尿布、玩耍等諸多時機加強與寶寶的溝通,同時,要誘導寶寶說話。很多家長容易犯一個錯誤——迅速理解寶寶的手勢或表情,並積極滿足要求,這麼做其實變相剝奪了寶寶說話的慾望。當寶寶試圖用手勢和表情提要求時,媽媽即使明白了他的意思,也要假裝看不懂並用語言詢問他,誘導他說出要求,媽媽再滿足他,經歷幾次後寶寶就知道說話才是滿足願望的辦法。

    家長多示範是促進寶寶語言能力發育的最佳途徑,但許多爸爸媽媽認為寶寶還小、什麼都不懂就選擇沉默以對,殊不知這樣做錯過了很多讓寶寶模仿學習的機會。更有些家長認為看電視是寶寶學說話的好辦法,卻不知這麼做南轅北轍,反而影響了寶寶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如果寶寶較同齡人語言發育明顯遲緩,建議家長帶寶寶就醫檢查,必要時諮詢心理醫生,排除寶寶患心理疾病的可能性。

  • 10 # 心連心好月嫂

     寶寶在6、7個月大的時候就會咿呀學語了,此時是開發寶寶語言能力的最好時機,家長應該利用生活中的各種東西和手段來引導寶寶早日開口說話,以下的4個步驟和6個方法請父母牢記,及早開發寶寶的語言能力。

      一、訓練寶寶說第一句話的方式

      1、經常自言自語

      

      在寶寶生命的第一年,很容易被爸媽的聲音和麵孔吸引,所以經常對寶寶說話可以刺激他說第一句話。像是你可以告訴他你正在做什麼事,或是介紹環境給他認識。

      2、迴應寶寶的話

      當寶寶漸漸長大,他會對自己有興趣的東西,伊呀伊呀的說話。你可以迴應寶寶的童言童語,並向他解釋他注視的東西是什麼。

      3、不斷重複例程

      日常的活動,吃飯、沐浴、換尿布都是和寶寶重複對話的好機會。經過不斷地聽妳描述,他很快就會學會和這些活動相關的關鍵詞。

      4、示範說話方式

      為了幫助寶寶建立語言能力,你需要說話緩慢,並且清楚,不斷重複。寶寶在你瞭解他說的話之前就在說話了,他只是需要你指導他發音。

      二、如何開發寶寶的語言能力

      

      1、使用正確語法

      和寶寶說話時,不是使用寶寶的語言,而是正確的語法和發音。讓寶寶聽正確的發音才能讓寶寶說出正確的字詞。

      2、讓寶寶多參與

      不論你在做什麼事情,都讓寶寶參與妳一起進行。像是做家務、拿東西、散步時。不斷和寶寶說明你正在做的事情,幫助寶寶記憶。

      3、經常詢問寶寶

      經常詢問寶寶問題,像是「球在哪裡?」、「狗在哪裡?」這樣可以刺激寶寶表達,開口說話,自然的提高語言能力。

      4、適當使用手勢

      使用手勢來幫助寶寶瞭解你在說什麼。適當的表演而不是阻礙寶寶學習單詞的能力。手勢動作可以加強寶寶的記憶。

      5、閱讀故事書本

      寶寶都喜歡聽故事。妳可以在睡前,或是平時念一些故事書給寶寶聽,這樣可以增加他的字詞能力,並且趁機灌輸正確的觀念。  6、鼓勵寶寶說話

      你可以鼓勵寶寶表達他的想法。像是他想要拿玩具時,讓他說出他想要拿哪一個。這樣可以讓寶寶多說話,多表達。

      讓寶寶開口說話,父母要有極度的耐心,寶寶說話晚不是“大器晚成”的徵兆,如果寶寶到了2、3歲還不會開口說話,說明寶寶語言能力發育遲緩,家長應帶寶寶就醫。

  • 11 # 超級育兒師蘭海

    由於提問中沒有足夠的關於孩子年齡、性格特點、目前語言能力以及說話場景、物件等細節的資訊。我姑且將問題縮窄為,如何讓一個有一定語言表達能力的寶寶,在公共場所下,對父母以外的人主動說話。

    第一個基礎辦法,就是父母示範。

    父母希望孩子能夠主動說話的場合,父母都要主動去和希望孩子對話的物件說話,身教作用大於言傳,在父母示範過程中,孩子能夠觀察到父母是怎樣和對方開始對話,說了什麼內容,如何結束對話,孩子就會逐漸知道,在各種場景下,自己該如何主動講話了。

    第二是少催促多練習。

    孩子不主動說話往往有很多原因:不知道怎麼說,膽小不敢說、語言能力弱說不明白等等。這種情況下,父母越催促孩子“快說話呀”,孩子越焦慮,壓力越大,也越不敢說或者說不好。所以父母除了身體力行的示範之外,還需要在家裡,和孩子一起練習各種場景下的對話,練習可以幫助孩子降低焦慮感,真正的掌握方法。而且練習一定要反覆,這樣孩子在面對陌生環境或者陌生人時,才會更加從容

  • 12 # 羅院長的小院子

    看附的圖片,應該是小寶,怎樣引導小寶開口學說話的意思。

    小寶寶其實很多兩個多月就笑得咯咯的開始,就會有咿咿呀呀的語言系統出來了。小嬰兒的寶寶心理上就是愛“主動說話”的。到了六七個月,爸爸媽媽等發音就主動冒出來了,開始可能無意識的,漸漸建立了聯絡就知道語言的含義。

    小寶從會聽到會說的過程。聽懂大人的話和指令,到自己冒詞彙算是個比較長的過程。有的寶寶需要到一週半甚至兩週才會有較長的短語出現,但並不能就說明孩子智力或語言方面有問題,可能就是說話遲。老話兒還有“貴人語遲”呢。

    還有一點重要的就是“環境”——怎樣讓孩子主動說話——怎樣教孩子學說話。給寶寶一個環境,多引導孩子溝通,由問去說。小寶寶:寶寶的頭呢?小手呢?這個是蘋果。這個是小汽車。等等,等著寶寶去反應,願意去說出來對應的實物。

    如果是大寶寶已經會說話因為內向等不太願意主動交流。同樣的環境和引導。見到陌生人,爸爸媽媽主動熱情,幫助孩子建立人際聯絡,不要強迫。多和孩子主動溝通。多參加活動。都能給孩子一個良好的主動環境。

    希望對有需求的寶媽有益。

  • 13 # 8爪媽媽

    那我們具體怎麼做呢?

    一、家長語言引導

    簡單來說就是對孩子語言、行為、理解等進行引導,在這裡推薦家長可以瞭解下應用行為分析法(ABA),最近幾年ABA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已經成為訓練孤獨症兒童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同時也適用於正常兒童的發展。ABA是將目標任務(即教學的知識、技能、行為、習慣等),按照一定的方式和順序分解成一系列的較小的步驟,最終讓孩子能夠獨立完成任務。主要由於兒童在認知理解,社會性及專注力方面的發展困難,透過家長一系列的引導,解決兒童認知,理解與語言、心智的發展。

    舉例1:

    指認物品:前期儘量只教名詞 ,先從孩子感興趣的物品開始,如:汽車、娃娃、糖;並讓孩子進行指認,建議買一些圖片,配合訓練。孩子能記住一些名詞後,在名詞前加一個動作或形容詞,如:吃糖,玩汽車,抱娃娃再將詞擴充為句子,如:我要吃糖,我要玩汽車如果孩子能說,但在運用上有錯誤,在孩子表達的時候,要給適當的提示、輔助,提高孩子說話的興趣

    舉例2:

    把桌子上的蘋果給媽媽

    雖然只是一句簡單的話,但對於語言表達不好的孩子來說,就要分解成多個小步驟:

    先讓孩子認識蘋果、桌子,媽媽也就是對名詞的認知在發出這個指令時,要邊說邊指,即:先指蘋果再指自己,孩子完成後,要誇獎鼓勵,然後再將這個過程進行擴充套件,

    如:把蘋果放回桌子,完成一個反方向指令;蘋果在桌子下面,讓孩子對上下方位空間進行理解。

    透過以上舉例,希望家長能明白,ABA訓練的方式方法,並將這個方法進行延展,更多的應用到生活中,對孩子進行訓練。

    注意事項:

    減少代勞

    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家長,如:你渴了吧,我去給你拿水,並把水遞到孩子嘴邊,整個過程,家長全部代勞,孩子不需說一句話。你把該說的說完了,該做的做完了,孩子被伺候地好好的,他還費勁說什麼話呢! 所以,家長要注意,在這個訓練的過程中,要給孩子表達的機會,也就是裝糊塗,對於孩子的要求不要馬上滿足,必須要他說出來!

    2.循序漸進

    這就好比一個孩子只有先經歷爬才能學走路,跳過了爬的過程,缺失了接觸地面學習“掌握身體平衡”的過程,這對孩子的長期發展是有害的。所以,孩子學習訓練的過程要循序漸進,在心理學上有個名詞:目標設定理論,即:每個任務目標設定,他只要稍加努力就能達到,而不能設定過高,孩子完不成,心理受挫,影響表達興趣!

    二、加強身體鍛鍊

    語言能力包括看、聽、說、寫,是人類獨有的高度複雜性神經動作。大腦有處理聽覺、發音、詞彙認知、語言組織等功能區,透過神經組織這些功能區,必須和身體感官取得緊密配合,否則會影響語言能力的發展。

    舉例:汽車的線路出現問題,造成喇叭不響,呈現在問題表象的是喇叭不響,但問題的實質是線路沒有疏通,所以,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除了語言器官本身受損外,很多情況也是由感覺統合不足引起的,在我前面的內容裡釋出了很多感統訓練的文章,建議大家去看下,另外,也需對孩子進行口肌訓練,點選文末經典推薦有相關文章。

    以下推薦幾個適合在家進行的感統訓練方法,並在訓練的過程中,結合場景,告訴孩子如何操作,並明白每個動作的如何完成,在完成的過程中孩子會進行求助,必須要其表達出來,才協助!

    感統訓練

    1.互動式投籃

    訓練目的:手臂運動能力/手眼協調能力,增進與人互動的能力。

    訓練要求:家長及孩子輪流投籃,家長投完後把球撿起來給孩子投。或孩子拍籃球,大點的孩了可以訓練同時拍兩個籃球。

    2.上、下樓梯

    訓練目的:增進孩子的平衡能力

    訓練要求:孩子能一步跨上一個階梯,連續上或下樓梯

    3.雙腳跨繩

    訓練目的:身體平衡能力

    訓練要求:繩子的兩端分別固定在柱子或椅子上離地10釐米高,讓孩子雙腳輪流抬高跨過繩子。

    幫助給予:用姿勢示意孩子如何抬腿跨過繩子,必要時給予身體協助,伸手把他的腿抬高跨繩;口頭提醒孩子注意腳下的繩子,避免絆倒

    4.單腳站立

    訓練目的:平衡能力

    訓練要求:孩子能扶著椅子或家長手握的棒子單腳站立約5秒或更長,也可讓孩子站在球上

    難度設定及幫助給予:把手地教孩子用雙手扶著椅子的靠背,提起孩子的一條腿懸空約5秒,然後放下。過程中告訴孩子怎麼做,如:“抬腿!”、“放下!”並用數數提醒,需數完多少個數,才能放下。

    5.滾動身體

    訓練目的:迷路反射控制,身體的控制能力及協調能力。

    訓練要求:讓孩子在墊子上或在床墊上從一端翻滾到另外一端。

    難度設定:在訓練者身體協助和口頭提示,讓孩子從訓練中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身體及翻動的速度和力量;只在有需要時給予協助

    如何教孩子學說話,原來是這樣,只要懂這2點就好,正確的方法加上耐心與堅持,才能換來孩子的語言提升,需要孩子家長充分利用寶貴的家庭時間,對孩子的訓練加以指導,陪伴孩子一起克服困難!

  • 14 # J媽學堂

    提要:怎樣讓寶寶主動說話?

    掌握這三個方法,寶寶語言能力強

    寶寶進入第一年的時候,會有甚多變化,從最初的微笑、咯咯笑到學會說“媽媽”或“爸爸”,嬰兒喜歡用他們自己的嬰兒語言交流。他們也希望你能馬上“跟寶寶說話”。

    在這一年中,你可以做很多事情來鼓勵寶寶的溝通能力。它很簡單。你所需要做的就是微笑,說話,唱歌,給你的寶寶讀書。今天我們詳細的來說說,家長要怎麼做,才能促進寶寶的語言能力發展,讓寶寶儘早開口說法,語言能力更發達。

    嬰兒學習說話的過程

    父母常常想知道孩子的語言能力在學習曲線上的位置。每個孩子的發育時間各不相同:有些孩子在12個月大的時候會說幾個單詞,但有些孩子在18個月大的時候才會說話,然後就會吐出一些短句。

    1 - 3個月大:嬰兒已經喜歡聽你的聲音,當你和他們說話或唱歌時,他們可能會微笑、大笑、安靜下來或興奮地揮動手臂。嬰兒說話通常以咕咕咕咕的聲音開始,還有一些母音,比如“ooh”,出現在大約兩個月大的時候。

    現在就開始給你的孩子朗讀還為時過早。閱讀有助於刺激大腦發育。許多嬰兒被音樂撫慰,開始透過微笑、咯咯聲和揮舞手臂和腿來識別簡單的歌曲。

    4到7個月大: 嬰兒現在意識到他們的寶寶說話對他們的父母有影響。他們喋喋不休,觀察父母的反應。嬰兒嘗試更多的聲音和語調。當他們說話的時候,他們開始提高或降低音調,就像成年人問問題或增加強調語氣一樣。

    當你向你的寶寶介紹“杯子”和“球”這樣簡單、簡短的單詞時,舉起這個物體,表明它與你的演講有關。給寶寶讀彩色圖畫書。指向圖片,並命名簡單的物件,以加強他早期的語音發展和模型語言和閱讀的重要性。練習使用短單詞,然後暫停。這將允許你的寶寶用他或她自己的寶寶談話來回應,並鼓勵成人對話所需要的互諒互讓。

    8 - 12個月: 父母第一次聽到孩子說“媽媽”或“爸爸”是一種獨特的快樂。但最初的幾次可能是偶然的。在這個年齡,嬰兒說話主要還是一種“mama”或“baba的聲音。

    1歲以後,寶寶就基本可以理解大部分指令了,家長可以逐步由一步指令,發展到兩步指令,再到多步指令。

    上面只是寶寶語言發展的一般里程碑,兒童達到某些里程碑的年齡並不都是相同的。每個人都不一樣,但是有很多方法可以提高孩子的理解力。最好的方法是經常和他或她交談。孩子接觸到的單詞和短語越多,他或她就越能理解。大一點的孩子聽到更高階的語言也是如此。從小就使用更深入更廣泛的詞彙可以提高孩子的閱讀和語言理解能力。

    家長掌握這三個方法,促進寶寶語言能力發展

    1、微笑,集中注意力

    嬰兒在能清楚地說話之前,就能理解你所說的話的一般含義。他們還吸收情緒基調。鼓勵寶寶早期嘗試用愛心與你交流:

    l 經常對你的寶寶微笑,特別是當他在咕咕叫,咯咯叫,或用其他方式用嬰兒說話時。

    l 看著你的寶寶,看著他或她咯咯地笑著,而不是把目光移開,打斷他或和別人說話。

    l 當你試著去理解嬰兒的談話和非語言交流時,要有耐心,比如面部表情,咯咯的聲音,或者可能是沮喪或高興的咿呀學語的聲音。

    l 花點時間給你的寶寶很多關愛的關注,這樣他就可以用嬰兒語言和你“說話”,即使你正忙於其他任務。

    2、模仿你的寶寶

    l 從一開始,跟寶寶的談話就應該是雙向的。透過模仿你的寶寶,你會發出一個重要的資訊:你懂他的感受和你理解他試圖與你交流的事情。

    l 在跟寶寶談話中進行反覆的對話,教會寶寶成人對話的你來我往的方式。

    l 模仿嬰兒的聲音,然後等他發出另一個聲音,再重複一遍。

    l 盡你最大的努力去迴應,即使你不明白寶寶想說什麼。

    l 透過微笑和模仿面部表情來加強交流。

    l 手勢是寶寶交流的一種方式,所以也要模仿寶寶的手勢。

    3、經常和寶寶說話

    嬰兒喜歡聽你說話,尤其是和他們說話,尤其是當你用一種溫暖快樂的聲音跟他們說話。嬰兒透過模仿周圍聽到的聲音來學習說話。所以你和寶寶說的越多,他就會更快地學會說話和語言技能。

    許多成年人在談論嬰兒時使用一種特殊的語調,一種帶有誇張表情的高音。這種自然的嬰兒說話模仿了女性的聲音,世界各地的嬰兒都把這種聲音與餵養和舒適聯絡在一起。記住,說“嬰兒話”不會阻止或延遲你的嬰兒以後學習成人語言。

    利用寶寶的傾聽技巧,整天和他交談,一起講述你的活動。當你給寶寶餵奶、穿衣、抱孩子、洗澡的時候,說話的時候,他或她就會把這些語言的聲音和日常的事物和活動聯絡起來。

    經常清晰地重複簡單的單詞,比如“媽媽”和“奶瓶”,這樣你的寶寶就會開始聽到熟悉的詞,並把它們和它們的意思聯絡起來。

    在你的寶寶達到能夠理解更復雜的指令之前,一定要用簡單的短語和很少的詞彙,這將幫助他或她發展和減少你的挫折。

    有愛的父母都會分享這篇文章,讓更多的人受益。

  • 15 # 馮國強老師談新早教

    寶寶的語言能力發展需要一個過程而且個體差異比較大,引導寶寶主動說話最重要的兩個原則:一是有趣,二是有用;掌握好這兩個原則的基礎上還可以參考以下幾點:

    1、 跟寶寶說話注意斷句。媽媽爸爸跟寶寶講話時應該使用短句子,而且每說一句都稍作停頓,給寶寶留出加工語言資訊的時間,哪怕寶寶還沒真正開口講話而只是發聲。

    2、 及時和積極迴應寶寶。無論寶寶只是發聲還是說出一個單字詞,都要及時和積極地迴應,這是對寶寶嘗試表達的非常重要的肯定和鼓勵。

    3、 滿足寶寶要求的時候慢半拍。有表達的需要是激勵寶寶主動說話的最重要動力,沒等寶寶開口就滿足各種要求的話,副作用就是等於“告訴”寶寶沒必要自己主動說。

    4、 迴應寶寶或者遊戲同時做解說。把物品、人和動作、特徵等基本的詞彙伴隨著具體的活動告訴寶寶,會是非常有效的言語輸入。

    5、 經常並適當地給寶寶提問題。除了在寶寶情緒強烈的狀態以外,經常問寶寶問題,尤其是選擇性的問題(比如吃蘋果還是吃香蕉?),以及開放式問題(比如寶寶想要玩什麼?),能夠有效地引導寶寶嘗試主動開口。

  • 16 # 耗子174363274

    孩子三歲了還是不會說句子,只會簡單的表達,但是也能說出每種東西的名字,能簡單的說出自己的想法,就是不會把想說的話連貫在一起

  • 17 # 幼崽玩中學

    孩子不主動說話,我們要考慮以下幾個原因:1、如果孩子是在2歲內不主動說話,我們可以考慮是否孩子不愛表達或者不懂表達。這個階段的孩子不主動說話可以透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培養:(1)多和孩子講他感興趣的繪本故事,多和孩子說話,多輸入。(2)不要用代詞和孩子說話,如:那個,這個等。(3)平時說話可以蹲下來和孩子說,讓孩子看著我們的嘴型說話,孩子可以透過嘴型發音習得語言(4)不和孩子說疊詞,如:吃飯飯、喝奶奶;(5)多和孩子玩“爆破音”的遊戲。(6)可以給孩子報系統的語言培訓班,透過科學的訓練方法引導孩子主動表達。2、孩子如果在2歲之後都不主動開口說話,那我們就要考慮是否孩子有“孤獨症”。孤獨症開始於兒童時期,通常會持續一生,所以需要我們引起重視。孤獨症的孩子經常存在社交、語言溝通障礙,需要做到以下幾點:(1)儘早帶寶寶到兒童醫院兒保科或發育行為兒科就診,明確孩子的發展水平,如果發展遲緩則需要專業機構/醫療中心進行干預、訓練。(2)看著孩子的臉說話,進行眼神的交流(3)不強迫孩子說話,這樣會讓孩子有抗拒的情緒。(4)在適當的環境下,不斷地、自然地對他說話,讓孩子瞭解語言的意義,孩子會慢慢意會的。

  • 18 # 子希的爸爸

    教寶寶說話是一個很好玩的事情,你要不間斷的持續的在他的旁邊唸叨,這樣才會有一定的效果,寶寶說話也會比較快一些呢。

    我家那個之前是他爸爸經常在他耳邊說叫爸爸叫爸爸,然後閨女學會的也是爸爸爸爸的叫。看見爸爸手裡的東西習慣的先喊爸爸,這樣爸爸就會給吃的,不喊爸爸不給吃。但是媽媽在家呆了幾天後,小傢伙就徹底忘記了爸爸是個什麼玩意了,只會叫媽媽了。而且媽媽兩個字也說的是越來越溜了,每次聽到了他媽媽都開心的要死。

    所以對於孩子說話這個事情,在於引導,次數多了寶寶就會了,真的也沒有啥捷徑呢。有個比較好的方式是你拿個他喜歡的玩具或者他喜歡吃的東西逗他,慢慢讓他喊出那幾個詞;現在的小傢伙都很聰明的,為了達到目的啥都做的出來的。慢慢的次數多了,小傢伙說話就會越來越利索的了。

  • 19 # 楓鈴木o

    寶寶主動開口說話,首先生理上要做好充分準備。雖說每個孩子的發育特點各有差異,但都會遵循一定的規律,在孩子開口說話這件事情上也是一樣的。

    一般情況下寶寶在7-8個月的時候,能夠開始有意識的咿咿呀呀,模仿大人說話。在一週歲左右能夠開始發出爸爸、媽媽這些單音的疊詞,而在一歲半左右的時候,能夠開始逐漸說三個字左右的短語,在兩歲左右的時候可以完成簡單的對話。

    寶寶說話是循序漸進的過程,遵循自然的規律,同時也受語言環境的影響。正常情況下,2歲是語言發育的高峰期,3歲是孩子語言的爆發期。語言的發展對孩子智力的開發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語言環境對處於語言敏感期的孩子尤為重要,正所謂輸入決定輸出。怎樣讓寶寶主動說話?家長不妨嘗試以下措施:

    一、創造豐富的語言環境。家庭成員多的家庭這時候凸顯優勢了,怎麼說呢?家庭成員多,孩子耳邊的人聲就多,孩子聽到的詞彙量就多,這給孩子詞彙量的積累無疑創造一個很好的條件。不同的人聲,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都會烙印在孩子腦海中,到了適當的時候,語言就會爆發出來。

    二、讓自己變成話癆。在照顧寶寶的日常生活中,多跟寶寶交流,不要管寶寶是否聽懂,生活中的一切事情都可以跟寶寶說。描述你當下正在做的事情,如洗衣做飯,穿衣換尿褲等等,每一個細節,描述得具體些,寶寶的吸收能力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強大哦!當然也正因為這一點,大人一定要注意用語規範、文明得當。

    三.給寶寶製造語言表達的機會。

    把肢體語言轉化成口頭語言。比如生活中當寶寶想要喝水時,可能會習慣指指杯子,那媽媽一定要引導寶寶說出來“我要喝水”,把肢體語言用口頭語言表達出來。因為如果寶寶做出肢體動作,家長馬上滿足孩子,那孩子就失去了很多表達的機會,也體會不到口頭表達的作用。

    擴充套件句子。如當寶寶看到小狗時可能會說“汪汪”,那我們就可以擴充套件或補充句子:“對的寶寶,那邊有一條小狗,它會汪汪叫。”

    提問寶寶。寶寶不開口說話,那我們可以有真對性的提問寶寶。例如日常生活中的提問:“寶寶,你今天想去公園玩呢還是逛超市?”看繪本時適時提問:“這是什麼動物呀!”“哦,是大象呀,它的鼻子長不長呀?”

    四、給寶寶看適齡的繪本,講繪本故事。讀童謠、念古詩。讓寶寶聽兒歌,入門特別推薦三字兒歌,朗朗上口,寶寶容易記住。每天以磨耳朵的形式,播放給寶寶聽,寶寶聽得多了,無意中會冒出來一句話讓媽媽很驚喜哦!

    五、發聲書會激發寶寶說話的興趣。在寶寶剛學說話階段,給寶寶提供可發聲的書本,真是太有幫助了。像我們家寶寶,我給他買的是可點讀的中英雙語掛本,每天給寶寶點一點聽一聽,寶寶不僅可以開口跟著說,還學到了很多知識呢!手指的力量也得到了鍛鍊。裡面的闖關遊戲在鞏固知識的同時,還能鼓勵到寶寶繼續努力。無論是在語言啟蒙方面還是閱讀興趣培養方面,可點讀掛本或書籍都是得力的助手。

    最後,想跟寶媽分享的一點就是,寶寶的語言發展是從疊音詞開始的,如爸爸、媽媽、抱抱、果果等等,再逐漸擴充套件到三個字、四個字的小短語,接著是五個字、六個字的小短句。所以,媽媽們在寶寶學說話的路上不必過於著急,只要孩子的發音系統沒有問題,平時給到寶寶以上所述的語言環境和語言引導,寶寶開口說話也就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語言積累到語言爆發的過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4個月寶寶頭髮稀少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