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冷清先生
-
2 # 大雅視界
說林沖和宋江是水滸梁山上的兩大核心人物,估計沒有人會反對。
宋江是在晁蓋被史文恭射殺之後,成了事實上的山寨之主。
而林沖是梁山的山魂人物,也是梁山的元老,林沖在被柴進舉薦上山之後火併王倫,扶晁蓋繼任寨主之位,為以後梁山廣招天下英雄奠定了基礎,可以說是林沖一手開創了梁山的基業。
而正是這兩位核心人物,對招安一事持不同的意見,宋江很明顯,日思夜想的就是招安。若要官殺人放火受招安,宋江夢寐以求的就是透過招安洗白自己的草寇身份,為國家建功立業,光宗耀祖。
而林沖的對招安一事態度曖昧,作為武將,他何嘗不想策馬疆場一刀一槍戳出個功名。他也曾久居朝廷棲身下寮,不僅得不到重用,反而受奸臣迫害,走投無路,被逼上梁山。
林沖惱怒的唯有高俅一人,正是高俅老賊害的他有家難回有國難投,招安之後回到朝廷,還要面對自己的仇人,這是林沖不願看到的。
但是他也清楚的明白,自己的私仇與梁山上這麼多兄弟的前途命運相比,不值一提。他又是一個義薄雲天的英雄,豈會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而耽誤了梁山眾兄弟,所以說林沖對招安雖不情願,但是又不得不接受。
-
3 # 湖南大羽
先說宋江,從上梁山的第一天起就是朝廷派來的臥底(可見本人的文章有詳細說明),今天不多說,相信各位看了本人的文章後會有個徹底的瞭解。
-
4 # 娛樂小墨
林沖算不上核心人物,林沖只與花和尚相識最深與其他人相識只是因為他是八十萬禁軍教頭得身份,這個身份相當於一個軍長,不管是朝廷,還是梁山都是對落草以後的林沖敬而遠之,林沖的能力不比盧俊義差,更別說宋江了,從王倫,晁蓋,宋江,哪一個敢重用林沖,哪一個重用過林沖,假如林沖手握實權高俅下不了梁山,電視劇中林沖是被氣死的,實際林沖是征討完方臘中風死的,武松照顧的林沖,後來被評書改編,不是電視劇改編的,不管林沖怎麼死的。最不希望林沖得勢的應該是宋江,因為反對宋江詔安的是林沖,其他人也是相信林沖多餘宋江也跟著反對的,所以林沖詔安後宋江最不願意他再次入朝為官了,因為林沖以前就是京官,落草後坐梁山第六把交椅,宋江即使打敗方臘也不可能入朝為官,最多也是個地方官吏,這個他自己也清楚,如果朝廷再次重用了林沖,林沖就可以鎮壓其他的被詔安後活下來的梁山好漢,宋江盧俊義的下場大家可想而知,雖然後面宋江盧俊義也死了,但林沖活到最後的話,他們也許就比方臘早死一兩天。如果林沖成了核心人物,水滸傳就得重新拍攝了。
-
5 # 韓旦之職場頻道
林沖對招安和宋江的態度完全不同,林沖是極力反對的,松江是極力倡導的!兩個人為什麼有截然不同的態度,我們知道觀點不同的原因,可以總結如下:
一、對宋庭的資訊掌握差異很大
林沖是京官,從為官之日起,就對整個朝廷的執行和行事邏輯很清楚,這就是一個沒落的,腐敗的朝廷,不值得與之共舞。
宋江是地方官員,在一個小地方,他的邏輯裡是周圍官員的腐敗,沒有上層的執行情況知識,而且古代資訊閉塞,宋江對皇帝和上層官場抱有幻想。因為神秘而崇拜,因為崇拜而極力去了解這份神秘。
二、文武官員當時對朝廷的理解不同
宋朝是文官的美好時代,宋太祖以皇戚武將的身份佔有了統治權,為了抑制這樣的歷史重演,就開始了對武將的看管和對文官的推崇。
林沖是武將,報國無門,深深地知道,無論怎樣與朝廷妥協,結果肯定是一個不能滿意的,報國是不能實現的。
宋江是文官,在宋朝受到重用,文官有很多的幻想,就是希望在其中找出道理出來,宋江認為,透過他們的努力,與朝臣的努力,肯定有清明的政治產生。
三、對改造世界的方法不一樣
林沖認為進行全面改造,是唯一出路,這種固有的模式,僵化的思維,必須要從根子上解決。
宋江認為進行區域性改造,是務實的,是科學的,進行徹底的,全面的是沒有出爐的,是思路一條。
最後,從歷史上來看,宋江也許是對的,中華民族在歷史的長河裡,很多時候都是換個統治者,換湯不換藥,加上缺少底層的人文關懷和自由主義精神,這就導致了,革命都想革,結果卻成了主帥移位,沒有找到真正的解決社會問題,這也是終極問題,就導致了這些不同思維的產生,他們心裡就是誰掌權的問題,探討意義不大。
-
6 # 門三奇聞趣事
宋江自然不用說,他是主張招安的,同時也是梁山招安派的領導人物。
林沖不一樣,他是典型的官逼民反的代表,深受其害,尤其想到招安後要與高俅同朝為官,他就更加不願意招安,所以,林沖是反對招安一派的。
宋江和林沖本就不是一路人,一個主和,一個主戰。但是,同為梁山核心人物,林沖的性格決定了他不能成大事,也難有朋友,不然的話,前期晁蓋死了,他能果斷一點扛起大旗,有魯智深,武松等二龍山派系的人幫助,宋江沒機會做老大。
-
7 # 柳生飄雪
宋江對待招安的態度自不必多說了,事實上,梁山的被招安就是在宋江的策劃中實現的。可以說促成招安是宋江一生中乾的最重要的事情。
我對林沖的評價是,首先除了在火拼王倫中起到作用,大多數時間裡,林沖都是默默無聞的,偶爾在戰場上露一下鋒芒而已。
林沖更像一介武夫,(實際上他也是),頭腦比較簡單,信奉“軍人的天職就是服從”的信條。很少有自己的獨立思想,說他是反對招安,有些牽強,從原著上看,在宋江借酒做了一首憧憬招安的詩詞時,當時反應最大的是李逵(掀翻了桌子),幫腔的有武松,魯智深,林沖則沒有表態。但林沖也沒有明確表示支援招安,林沖的一生都是在服從,在當教頭時服從高俅,到了梁山服從宋江。即便在高俅被捉上梁山,有了手刃仇人的機會,他也沒去復仇,只是對高俅“怒目而視”而已。
-
8 # 崔泉亮書法
態度不一樣,宋江是官史出身,和政府沒有深仇大恨,招安後還有光明前途,所以對招安是持積極態度的。林沖和政府有奪妻仇殺父恨,得罪了朝中大官,招安後也不會有好結果,所以是反對招安的。
-
9 # 步武堂
首先,無論是在水泊梁山的哪個時期,林沖都不能算是“核心人物”。而宋江倒的確是核心人物,無論是在晁蓋時期還是宋江自己坐頭把交椅的時候。
所謂核心人物,應該是能夠參與團隊的核心決策,完成團隊的核心任務,成為團隊管理核心的人物,從這個角度講,林沖那一條都不靠邊。
即使我們追溯到水泊梁山的王倫時期,林沖都沒有能夠進入那個時候的核心——他是王倫排擠的物件,也是被排除在王倫,杜遷, 宋萬三人核心小組之外的人。
到了晁蓋時期,儘管林沖火拼了王倫,也不過就是讓晁蓋一夥佔了一個大便宜而已,那個時期團隊的核心人物是晁蓋,吳用,公孫勝三人組。林沖儘管排第四,但是晁蓋對林沖的信任度是不如劉唐的,畢竟晁蓋和劉唐之間是“一起幹過掉腦袋的事”的過命朋兄弟。
到了宋江時期,武將的老大變成了大刀關勝,水泊梁山的核心小組變成了“宋江,盧俊義,吳用,公孫勝和關勝”五人組。
林沖就是這麼一個尷尬的角色,當核心是三人組的時候,林沖排第四,當核心變成五人組的時候,林沖卻變成了第六。
這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林沖在各個時期都與團隊的核心價值觀不合拍。
但是,林沖依然是水泊梁山不可或缺的人物,至少他是為數不多的元老級的人物,第二,他是“逼上梁山”的代表。
所以,林沖對“招安”的態度,很重要,也很有代表性。
宋江是“招安”路線的制定者和領導者,對水泊梁山全夥受招安為朝廷效力,並透過為朝廷建功立業達到光宗耀祖的前途很有信心,這既是他的理想也是他的目標。他相信,這不僅僅是他自己“棄暗投明”的康莊大道,也是梁山眾好漢的“理想歸宿”。
他的這個“招安”路線,在水泊梁山眾好漢當中,明確反對和抵制的不多,不超過5%,代表人物是三個:李逵,武松,魯智深。阮氏兄弟心裡反對,但是因為地位微妙,也只能是暗地裡給招安增加一點阻力。
宋江最終能夠實現“梁山泊全夥受招安”,除了他的個人影響力以外,接受招安的誘惑力也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最終的事實表明,水泊梁山全夥受招安的結果並不是想象的那麼理想,但是宋江本人對受招安是至死不悔的。
再說說林沖的態度:
無論是林沖作為八十萬禁軍教頭還是落草為寇成為水泊梁山的五虎上將之一,林沖對大宋朝廷基本上沒有什麼大的仇恨,他最大的仇恨來自於高俅對他的迫害甚至是趕盡殺絕。本質上來講,這算是私仇,並非“階級仇,民族恨”。
林沖的這個態度,才是真正的“只恨貪官,不恨皇帝”。所以,林沖本人儘管沒有積極參與招安的策劃和行動,但是他也不反對。但他對宋江不殺高俅為他報仇這個事還是心存怨憤,也就是從那個時候起,林沖對宋江也就死了心。
林沖之所以最終跟隨宋江接受朝廷招安,除了他對招安本身不反感之外,沒有別的選擇也是一個因素。但是他接受招安相對是被動的,在林沖的心裡,對朝廷,對大哥都失去了興趣,對高官厚祿,榮歡富貴的誘惑變得麻木了。
-
10 # 何殊我
題主的問題有誤,林沖不算梁山核心人物。
林沖不算梁山核心人物無論是剛上山的王倫時期,還是後來晁蓋時期,或者是後來宋江時期,林沖只是一個看上去身居高位的人,從來沒有在核心位置。王倫在的時候,對林沖心有忌憚,怕他武藝高強,奪了山寨,一度都不想收留他。晁蓋時期,梁山上管理不成體系,也沒有奮鬥目標,不過是烏合之眾,自然談不上誰是核心了。
宋江時期,提出了明確的政治綱領“替天行道”,也有了奮鬥目標“接受招安,報效皇帝”。宋江的心思,對於調理山寨非常有一套,很快就確立了職位等級,後來梁山聚義之後,核心無非宋江、吳用和盧俊義,武將裡關勝也排在林沖之前。
這兩位對招安的態度沒法比較至於對招安的具體態度,宋江作為路線的提出者,肯定是全方位無死角支援的,並且一直要想辦法消除內部各山頭對招安的態度不一的情況,極力成就一番事業。
實打實的來說,宋江提出招安對梁山這個農民起義隊伍來說,是一個相對來說不錯的出路。要知道,歷朝歷代統治者,對外的交涉和戰爭向來結果不一,但是對內向來是不會手軟的。
林沖呢,他對招安是打心眼裡反感的。因為招安就意味著要跟高俅等人一路,當年他被高俅害的家破人亡,黃粱日子成了泡影,不得不梁山落草做了盜寇。但是他天生逆來順受的脾氣,後來安頓下來也就不會發作一二。
-
11 # 鳳凰涅槃之飛兒
我認為林沖是反對招安的,首先說一下林沖就是八十萬禁軍教頭,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公務員,一直盡職盡責,安分守己,人生髮生轉折的地方就是媳婦長的太漂亮,被高衙內看上,明知人家有老公,硬是想佔為己有,於是和他乾爹高俅設計陷害林沖,林沖被於無奈上了梁山,其實林沖知道自己老婆被調戲的時候,第一反應都是忍耐,可是你忍耐並不代表對方會忍啊,對方看你不敢吭聲就得寸進尺,如果林沖當時起來反抗,可能會藉口不一樣,當時悲劇已經發生,咱們不做事後諸葛亮,你想當時林沖好歹也是一朝廷官員,遭此不幸,難道他們的同事或者上司沒有幫他鳴不平嘛,沒有,原因就是對手官位太高,大家都是明哲保身,林沖也是看到了世態炎涼,朝廷腐敗不堪,如果讓他招安,回來繼續做他的教頭,他肯定不願意的,心裡已經哇涼哇涼的啦。
宋江自然是願意招安,你想他是整個梁山團隊的領導,自己要有大局觀,不能帶著一群有能力,有抱負,有魄力的兄弟終日做草寇,見不得光,上不了檯面吧,他當時是沒有野心自己揭竿而起來創業當皇帝的,那能怎麼辦呢,只能招安讓自己的兄弟從土匪變成正規軍,為國效力,光宗耀祖,所以他有了這個想法就開始一手策劃的招安大計,誰曾想,好心辦壞事,誤了自己的兄弟們,成了千古罪人!
回覆列表
【宋江起義的真實性】
宋江起義,《宋史》《三朝北盟彙編》等眾多史書皆有記載,正史記載只是不甚詳細,更為詳細的多為野史小說。而今,史學界爭議的問題有兩個,第一:宋江起義的規模是一萬人還是十萬人;第二,宋江起義將領到底是三十六人,還是一百單八名。
《宋史•候蒙傳》:“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其才必過人,今青溪盜起,不若赦江,使討方臘以自贖。”
《宋史•張叔夜傳》:“宋江起河朔,轉略十郡,官軍莫敢嬰其鋒。”
《宋史•徽宗紀》:“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遣將討捕,又犯京東(今山東),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張叔夜招降之”
宋江起義規模很大,起義軍“橫行齊魏”“轉略十郡”,他們在山東、河北、河南、安徽等幾個省轉戰,活動範圍很大。宋江起義軍“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官軍莫敢嬰其鋒”,具體分析來看,幾萬官軍不敢和宋江起義軍正面對抗,那些地方部隊連宋江起義軍的先鋒部隊都對付不了。宋江起義軍的規模,絕對不是一萬人左右,梁山軍沒有十萬,七八萬還是有的,加上家屬就有10萬人了。
比如一丈青扈三娘,就讓宗澤元帥嫁給了張用,張用後來在湖北被岳飛所收編。
再比如,壽春人孫立,先是出身為盜賊,南宋時被朝廷收編,為安豐軍鈐轄。
彭玘是河南孟、汝、唐州鎮撫使的驍將,紹興二年(1132年)攻打偽齊劉豫時戰死。
李忠是為巨盜,被王彥八字軍所敗,後來投降了偽齊劉豫。
宋江為了詔安曾經去京師見過李師師,宋江為此還做了一首詞,其中兩句:“六六雁行連八九,只待金雞訊息”,暗含著六六三十六天罡星,八九七十二地煞星,大家都在等待朝廷詔安的訊息。附註:《念奴嬌•天南地北》:
天南地北,問乾坤何處,可容狂客。借得山東煙水寨,來買鳳城春色。翠袖圍香,鮫綃籠玉,一笑千金值。神仙體態,薄倖如何銷得。
回想蘆葉灘頭,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六六雁行連八九,只待金雞訊息。義膽包天,忠肝蓋地,四海無人識。閒愁萬種,醉鄉一夜白頭。
【被科舉制度戕害的宋江,被黑暗官場迫害的林沖】
宋代科舉制度分文武兩科,縣級考試獲得功名者,原則上都叫做“生員”。為了區分文武科,文科的叫秀才,武科的叫武生;省級考試獲取功名者,文科的叫舉人,武科的叫武舉人;京城文科會試每三年一屆,獲得功名者叫進士,武科會試不定期,短則三年一屆,長則十幾年一屆。殿試確定三甲若干名,第一甲三名:狀元、探花、榜眼,武科的叫武進士,武狀元、武探花、武榜眼;第二甲15名,第三甲數十百名。第一甲前三名,一般授予正、從五品的官職,第二甲15名一般授予正、從六品的官職,第三甲授予正、從七品的官職。
宋代共有900多個縣,個別大縣的縣官是六品官職外,絕大部分縣級官員是七品。宋代的縣級官員有四種,縣令、縣丞、主薄、縣尉,前三個都是文職官員,縣尉是武職官員。不論縣的大小,設定縣令(縣長)一名,大縣設定縣丞(副縣長)一名,不論縣的大小均設定主簿(常務副縣長),縣尉(縣公安局長兼政法委書記)一名。七品縣級以上文武官員,正常情況下均由進士出身者擔任,或者是復轉軍官擔任。
舉人不能擔任七品以上官員,但是可以擔任八九品的科股級基層官吏。州縣政府都有很多基層官吏,比如縣政府辦公室主任(大押司),縣府衙役(公安局、稅務局、郵局)的都頭,縣城裡的坊正(街道主任)、鄉鎮的里正(鄉長)。舉人若要擔任七品以上官員,宋朝規定必須有兩名司局級以上的京官舉薦。宋朝的科舉文官制度,文科舉人除了參加會試、殿試進士出身,是根本沒有升職途徑的,武科的舉人若是從軍,可以擔任下級軍官,立有戰功還可以繼續升遷。
宋江大約生於1083年,出生于山東一個小地主家庭,宋江自幼熟讀經史,多年科舉考取功名,很不幸只取得舉人資格。年屆三十的宋江,數次會試不中有點心灰意懶,就在山東鄆城縣謀得一個職位:鄆城縣大押司,相當於鄆城縣政府辦公室主任。宋江是一個很豪爽敢擔當的人,善於交結江湖朋友,扶危濟困不吝惜銀兩,人稱“及時雨宋江”。但是,宋江作為押司沒有升遷的途徑,又對繼續科考沒有信心,所以心中非常鬱悶。
宋朝末年,民間流傳一個偈語:“破國因山木,刀兵用水工。一市充英雄,海內聳威風。”《水滸傳》寫作:“耗國應家木,刀兵點水工。縱橫三十六,播亂在山東。”這個流傳很廣的偈語,暗示宋朝滅亡,宋江是帶頭老大。北宋常年對外進貢,徽宗末年,宋徽宗大興土木,北方地區加徵河湖魚澤稅,江南大肆掠奪花石綱,天下的百姓困苦不堪;北方的遼國正在衰落,女真人正在崛起,天下形勢處在大變局的前奏。北宋國內爆發嚴重經濟危機,大規模人民起義一觸即發,北宋外部形勢微妙,崛起的金國在虎視眈眈。
《大宋宣和逸事》《水滸傳》對宋江起義的前因後果,描述的大同小異,晁蓋等人截取了梁中書的10萬生辰綱,宋江給晁蓋通風報信,閻婆惜出軌要挾宋江,宋江怒殺閻婆惜,只是閻婆惜出軌的物件名字不一樣而已。《大宋宣和逸事》中叫做吳偉,《水滸傳》叫做張文遠。不同的是,《水滸傳》宋江刺配江州,在潯陽樓寫下反詩,遭到賦閒的江州通判黃文斌誣告,官府宣判宋江為死罪,晁蓋江州劫法場,宋江上梁山落草。有詩為證:
《西江月》: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恰如猛虎臥荒丘,潛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雙頰,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報冤仇,血染潯陽江口。
林沖大約生於1083年,出生于山東聊城軍戶家庭,父親是林提轄。林沖自幼習武,青年時選入“御拳館”深造,拜師於拳師周侗,御拳館就是官辦的武舉高考訓練班。1006年高中武舉恩科武進士,任職於太尉府禁軍教頭,後升職為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從六品的副師級武職教授。林沖沒有太大的政治背景,能夠在京城的官場中混到中高階武官,完全是憑本事吃飯,確切的說林沖是大宋體制內的人,按林沖的話說:“不怕官只怕管”。
林沖這個歷史人物,到底為什麼上的梁山,正史是沒有確切記載。《東都逸事》記載,林沖和李進義(盧俊義)、楊志、王雄、花榮、張青、徐寧、李應、穆橫、關勝、孫立12名制使,被貪官朱勔指派前往杭州押運花石綱,12個人結拜為生死兄弟,楊志因為在穎州等待孫立,遇到大雪丟失花石綱,身上沒有盤纏只好在城中賣刀,遇到一個二貨後生糾纏,楊志就殺了這個二貨(牛二),楊志被官府判罪發配滄州,押送途中遇到孫立,孫立就把押送差官給殺了,找到林沖等人不得已而上梁山落草為寇。
《水滸傳》講,林沖是因為老婆張貞娘太漂亮,林沖和娘子張貞娘到大相國寺上香,張貞娘遭遇惡少高衙內調戲,林沖認得高衙內是頂頭上司高俅義子,只好忍氣吞聲。高俅、高衙內不依不饒,三番五次的騷擾迫害,高俅設計林沖買寶刀,被人套路而誤入白虎節堂。林沖刺配滄州後,高俅派人追殺林沖,林沖血夜山神廟被逼上梁山。有詩為證:
“仗義是林沖,為人最朴忠。江湖馳譽望,京國顯英雄。身世悲浮梗,功名類轉蓬。他年若得志,威鎮泰山東。”
【宋江為什麼要詔安,林沖為什麼要反對?】
宋江出身舉人,只能擔任八九品的押司,沒有任何升職的希望,宋江對宋朝的科舉制度是非常痛恨的。宋江生活在社會的底層,他對底層百姓的生活困苦瞭如指掌,宋江對宋朝基層政權的腐敗耳濡目染,宋江認為國家衰微百姓困苦,都是官場腐敗造成的,宋江因為歷史侷限性的原因,沒有看到北宋時期的整個社會衰敗,是因為制度出了問題,官場腐敗只是表面現象,宋江對北宋朝廷還抱有幻想。所以,毛主席說“宋江只反貪官不反皇帝”。
另外,宋江對當時的國內國際形勢非常瞭解,宋江渴望為國家做事,他不想把國家搞亂,讓外族乘虛而入。宋江接受的儒家思想教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時刻在束縛著他,宋江不想成為黃巢那樣的人,成為叛臣賊子,他的腦子裡想的是如何洗白罪名,讓梁山兄弟有個“光明”的出路,將來能夠“封妻廕子”。宋江所處的北宋末年,相距唐末的黃巢起義,只有200年時間,黃巢起義敲響了唐朝的喪鐘,也把國家民族置於萬劫不復的境地,身處絕境的宋江不想做黃巢,至少是不想做黃巢那樣的人。有詩為證:
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謾嗟吁。
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林沖是軍戶出生,又是武科進士及第,在太尉府任職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太尉府禁軍教頭總計才三四百人,相當於現在的國防大學教授。一般不加職務的禁軍教頭,被稱為某某教頭,相當於副團級軍職,比如林沖岳父張教頭。加了禁軍頭銜的教頭叫做“八十萬禁軍教頭”,相當於正團級軍職,比如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加了禁軍和職務頭銜的叫做“八十萬禁軍某某教頭”,某某是專業職務,可以是槍棒、刀劍、弓弩等等,相當於副師級的軍職,而且是某個教研室的主任,比如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林沖。
還有一種禁軍教頭,不但加了專業職務,而且還加了軍隊的職務,比如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王文斌,他的頭銜和林沖一樣,但是王文斌加了軍隊職務▬▬▬鄭州團練使。鄭州團練使是鄭州軍分割槽副司令,主管鄭州的民兵預備役,是正師級的軍職。禁軍教頭中少量的管理教頭,叫做副都教頭、都教頭,是副軍級的軍職,比如王進的父親王升是都教頭。有的都教頭、副都教頭,還掛職軍隊軍職,又加了將軍軍銜,是正軍級的軍職。比如,八十萬禁軍副都教頭周昂,官帶右義衛親軍指揮使,車騎將軍;八十萬禁軍都教頭丘嶽,官帶左義衛親軍指揮使,護駕將軍。
林沖從23歲起,進入太尉府當禁軍教頭,憑藉自身的本事,小心翼翼的混了十幾年,當上了槍棒教研室主任,成為副師級幹部。高俅為了陷害林沖,派人到林沖家附近賣寶刀,林沖以一千兩銀子成交,可以想象林沖的經濟收入是很不錯的。林沖混跡的太尉府,就是大宋中高階官場的一個縮影,官場的黑暗是林沖親身感受的。黑暗的官場,把林沖這樣一個脾氣暴躁的武將,壓制改造成忍氣吞聲的人,為什麼?你要保住自己的地位和收入,就必須接受官場黑暗的現實。
但是林沖被高俅們逼得家破人亡後,林沖再也不能夠忍受了,林沖在中上層官場感受到的黑暗,讓林沖對大宋的政治體制產生了懷疑,林沖上梁山造反,就是要砸碎黑暗的官場體制,只是林沖的閱歷知識所限制,林沖不知道怎樣建設一個新世界。林沖被逼上梁山後,成為一名堅決的革命者,林沖在梁山上自成一派,成為宋江詔安派的反對者,站在了宋江的對立面。
【宋江詔安派和林沖反詔安派的鬥爭】
宋江上梁山後,拉上山了很多人,擅於拉幫結派的宋江,有架空晁蓋的嫌疑。晁蓋曾頭市中箭的特殊場景,確實和宋江沒有關係,林沖把宋江扶上梁山第一把交椅。宋江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聚義廳改成忠義堂,暴露了宋江想要詔安的政治思想。林沖火拼王倫,有殺害前梁山之主的前科,宋江看似對林沖非常敬重,其實真的非常的忌憚。宋江做的第二件事,就是改組梁山董事會,把武藝和林沖相似,給梁山帶來近兩萬名士卒的關勝,拉進了梁山董事局常委會。
宋江是梁山起義軍的老大,林沖是梁山的元老,也是梁山起義軍的核心人物。梁山108將,門派山頭眾多,以山頭論門派,總有幾十個。以出身劃分,梁山有三種人:軍職官吏、山寨、白身,這三種人剛好都是三十六人。以詔安與否論門派,梁山一共有三大門派。宋江為首的詔安派,是梁山第一大門派,人數有四十九人;林沖為首的反詔安派,是梁山的第二大門派,人數有二十七人;以盧俊義、公孫勝、關勝為首的中間派,人數有三十二人,中間派之所以是第三大門派,因為這些人的政治主張不明確,忽兒支援宋江,忽兒支援林沖。
梁山軍的人員複雜,來自眾多的山頭,梁山英雄排座次,主要按照實力、戰功、資歷等考量。實力包括兩個部分,上梁山時自帶人馬的多少,個人的武力值及其他才能,關勝排在林沖之前,主要原因是關勝實力強大,為梁山帶來了近兩萬軍馬。戰功和資歷是擺在明面上的,林沖、吳用、公孫勝都是梁山的元老,吳用、公孫勝作為軍師,自然排名在關勝、林沖的前面。林沖殺王倫不是為了自己坐山寨之主,林沖把晁蓋扶上了第一把交椅,晁蓋死後林沖又把宋江扶上了第一把交椅。
晁蓋遺囑:“捉的史文恭者為梁山之主”,目的就是要杜絕想詔安的宋江。盧俊義活捉史文恭,宋江就要執行晁蓋的遺囑。但是此時的宋江詔安派,已經成為梁山的第一大門派,宋江派系堅決反對盧俊義坐第一把交椅,加上中間騎牆派的附和,盧俊義在梁山沒有根基,他也不敢當梁山之主。宋江為了讓林沖反詔安派服氣,提議自己和盧俊義各帶一萬兵馬攻打東平府和東昌府,先打下城池的為梁山之主。盧俊義領兵打仗真的不如宋江嗎?當然不是,盧俊義不敢先打下東昌府,讓宋江先打下東平府,宋江坐第一把交椅就名正言順了。
宋江成為山寨之主,盧俊義為副寨主,軍師吳用、公孫勝排名第三、第四,關勝排名第五,林沖排名第六,秦明排名第七。成立梁山董事局,宋江為董事長,盧俊義為副董事長,吳用為執行董事,公孫勝、關勝、林沖、徐寧為常委董事。梁山軍集團董事局七名董事,排名第七的秦明沒有進入董事局,排名第十八的徐寧卻進了董事局。這就是林沖作為梁山元老的巨大作用,徐寧是林沖的故交好友,是林沖的堅定支持者,論戰功也相當的厲害,曾經大破呼延灼的連環馬,原則上也是權力平衡的要求。
梁山英雄排座次以後,林沖反詔安派和宋江詔安派的鬥爭表面化和白熱化。重陽節,宋江召開全體股東大會,命名為“重陽節菊花會”,宋江即興寫了一首詞:《滿江紅•喜遇重陽》,主題就是詔安,讓樂和來演唱。當樂和演唱到:“望天王降詔,早詔安”, 只見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們的心!”黑旋風便睜圓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鳥安!”只一腳,把桌子踢起,攧做粉碎。
李逵被眾人扶去睡覺,宋江問武松:兄弟,你也是個曉事的人,我主張招安,要改邪歸正,為國家臣子,如何便冷了眾人的心?”魯智深便道:“只今滿朝文武,多是奸邪,矇蔽聖聰,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殺怎得乾淨?招安不濟事,便拜辭了,明日一個個各去尋趁罷。”好端端的菊花會,宋江原想借機將詔安大事透過全體股東大會,結果被武松、李逵、魯智深給攪擾了。
宋江上元節東京賞燈,透過李師師和宋徽宗取得聯絡,敲定了梁山全夥受詔安。宋徽宗任命陳完善為詔安大使,陳太尉一行前往梁山詔安。細作探子立即將此事彙報到忠義堂,宋江等七名董事局成員就坐,打賞了細作探子後,董事局常委就詔安之事正式發表意見。七名常委中有五個人發言,盧俊義、公孫勝一言不發,宋江先發言:“受了詔安得成正果。”吳用發言說:“不能隨便詔安,即使詔安,也要先打的朝廷人仰馬翻,才不致受氣。”
看林沖怎麼發言的:“朝廷中貴官來時,有多少裝麼,中間未必是好事。”朝廷的高官前來,都是裝逼來的,這裡面不會有好事,林沖明確地反對詔安。中間騎牆派關勝是怎麼發言的:“詔書上必然寫著些唬嚇的言語,來驚我們。”關勝的態度模稜兩可。徐寧是堅定支援林沖的,“來的人必然是高太尉門下。”徐寧說來的人肯定是高太尉的手下,林沖和高俅不共戴天,我們怎麼能詔安呢?宋江做了總結性發言,準備接詔。
宋江安排人接詔,吳用安排人砸場子,阮小七鑿漏船戲耍李虞侯,然後和眾水軍偷喝了御酒,把御酒換成了水酒。陳太尉一干人千辛萬苦來到梁山,正要宣讀招安詔書時,不見了李逵,李逵藏在了忠義堂的樑上。等到陳太尉讀完詔書,李逵從樑上跳將下來,一把奪了陳太尉詔書撕個粉碎,還要打陳太尉。宋江勸定招呼大家喝御酒,結果全是水酒,魯智深提著鐵禪杖罵娘,劉唐挺著朴刀,武松扯出雙刀,穆弘、史進一起發作起來,六個人一直罵下關去,直接就把第一次詔安給攪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