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牽手教育

    獨立的風險,真正的獨立人走在孤獨的山峰。像鷹一樣主宰自己的命運。

    愛需要用行動來體現,需要與懶惰對抗,與恐懼較量。現在,讓我從“愛的行動”轉向“愛的勇氣”。愛孩子,意味著讓他成長成一個,獨立的人。教育的目的,意味著孩子自我限界的拓展,也就是讓他拓展到陌生領域,再塑造出一個不同的、嶄新的自己,這一過程是自我完善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孩子接觸的是從未接觸過的事物,透過與這些事物的接觸,他們的自我便會改變。然而,不熟悉的環境,不同的規矩,陌生的人、事物和活動,都可能使他們陷入痛苦,並由此產生恐懼。有些時候,我們寧可拒絕改變,也不願意忍受改變帶來的痛苦,此時最需要的就是勇氣。勇氣,並不意味著永不恐懼,而是面對恐懼時能夠坦然行動,克服畏縮心理,大步走向未知的未來。在某種意義上,心智的成熟需要勇氣,也需要冒險。

    人生是一場冒險。你投入的愛越多,經受的風險也就越大。孩子一生要經歷,數以萬計的風險,而最大的風險就是成長 ,也就是走出童年的朦朧和混沌狀態,邁向成年的理智與清醒。這是了不起的人生跨越,它不是隨意邁出的一小步,而是用盡全力向前跳出的一大步。很多人一生都未能實現這種跨越,他們貌似成年人,或許也小有成就,但直到壽終正寢之際,他們的心理仍遠未成熟,甚至從未擺脫父母的影響,獲得真正的獨立。

    成長的過程極為緩慢,除了大步跳躍以外,還包括進入未知天地的無數次小規模跨越。假如你記得自己的成長小的跨越,可以想一想你人生的第一次,第一次騎腳踏車的心情、第一次談物件的心情、第一次上臺演講的心情。每一次的體驗都是一種進步。即使是心理最健康的孩子,初次步入成人世界時,除了興奮和激動,想必也不乏遲疑而膽怯。他們不時想回到熟悉而安全的環境中,想變回當初那個凡事依賴別人的幼兒。成年人也會經歷類似的矛盾心理,年齡越大,越難擺脫久已熟悉的事物。已是不惑之年的我,現在每天還會面對新的挑戰,同時,也是新的成長機遇。心智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

    很多人從未有過大規模的跳躍,也就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成長。儘管他們看上去像個成年人,心理上卻仍然對父母有很大的依賴性。他們沿襲上一代的價值標準,做任何事情都要得到父母的“批准”,即使父母早已離開人世,他們心理上仍舊難以擺脫依賴的情結。他們從來就不能真正主宰自己的命運。

    相信你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個獨立的,不依附於任何人的自由的人。幫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無數次小規模的跨越中,走好每一步。

  • 2 # 悉尼老金

    孩子的教育是一門大學問,需要認真對待、努力學習。推薦兩本書給你學習:

    《正面管教》由2009年京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美國)尼爾森書中講述的主要就是如何運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獲得各種能力。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

    給孩子留餘地:孩子是人,是人就有自尊心。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多想想孩子作為一個人的基本精神需求。不要當眾叱責孩子,不要在陌生人面前數落孩子、不要在孩子的朋友面前批評孩子等。一旦父母開始尊重孩子,那麼接下來的教育往往更有效,因為你教的是人,而不是動物。

    ——胡曉梅《孩子,把你的手給我》

  • 3 # 遊子家庭教育線上

    我們有時候所謂的放手培養,目的是培養孩子獨立的能力。不是說我在某些方面放手了,孩子就一定獨立。放手是讓孩子獨立的一種必要方式,但不是充分必要條件。

    教育是一門科學,是一個大工程,不能片面的武斷的去理解教育方式,在教育方面也堅決反對教條主義。

    透過提出的問題,可以看出題主具備培養孩子獨立能力的意識,但是缺少培養獨立意識的方法。放手是培養孩子獨立能力的主要途徑,但不能因為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而機械的在某些方面放手不管。

    首先,培養孩子獨立的時間節點最好在三到六歲,六歲之前家長培養起了孩子獨立做事的習慣,六歲之後強化這種習慣就可以。

    三歲的孩子具備了基本的言語表達能力,大腦和思維發展也得到了質的飛躍。這個時候的孩子問題比較多,表達慾望也比較強,但是由於大腦的發育和經驗、知識的不足,孩子的很多想法和理解非常幼稚,這個時候家長就要入手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比如這個時候孩子在跟家長的互動過程當中,甚至是看動畫片兒當中,孩子一定會有問為什麼,當問孩子問家長為什麼的時候,父母不要著急回答,先讓孩子自己思考,讓孩子自己想一下,或者說引導孩子做一些必要的思考。父母指引導孩子的思考方向,孩子思考完之後,父母再給出正確的答案。這樣既能解決了孩子的疑問。也培養了孩子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

    在孩子早年的時候,六歲之前甚至是到青春期之前,只要親子之間保持著暢通的溝通渠道,孩子在生活學習過程中所面臨的大部分的問題還是需要父母協助解決的,當孩子有問題需要你協助,而且你完全有能力協助的時候,記住要緩一緩,揣著明白裝糊塗,一定要教孩子獨立思考和獨立操作,訓練目的達成之後,再幫助孩子解決。

    這是獨立思考的能力。

    另外在行為上要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

    還是上面那個例子。如果孩子有問題需要協助,你問出來了,我引導你獨立思考,你思考結束了,我給你準確答案。

    但是如果這個問題是生活中需要自己處理的。我給你答案並不代表我要幫你解決。我只是協助你解決你的疑問。這件事情還需要你自己來做。

    直白來說,有些事情我告訴你答案了,引導孩子獨立思考了,教會孩子怎麼做了,還要引導孩子獨立去做完這件事情。

    孩子在整個做事的過程中。父母依然是個協助者,但絕對不是干涉者,有問題父母可以協助解決,但是絕不替孩子做主。

    比如說有一天孩子如果問爸爸或者媽媽腳踏車怎麼騎?

    作為父母首先要做的是可以一塊兒陪伴孩子思考。這樣一個形狀和構造的車子怎麼騎才合理,父母和孩子一塊兒天馬行空的思考。思考的過程中,孩子肯定會給出各種各樣的答案。父母根據自己的經驗來引導孩子自己否定自己的不合理答案,肯定最正確的答案。在正確的答案得出之後需要做一件事,就是讓孩子主動的親自的試一試如何騎腳踏車,獨立騎腳踏車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要把這種危險告訴孩子。父母在旁邊也起一定的保障作用,但是騎腳踏車這件事要學會放手,讓孩子獨立的去操作和熟悉。

    當孩子學會騎腳踏車的那一刻,潛移默化中,你既培養了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也放手讓孩子獨立學會了騎腳踏車這件事兒。孩子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是任何事情都難以比擬的。

    類似這樣的事情做多了,孩子很快就能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也能養成獨立做事的習慣。

    這樣的孩子學會了自己獨立的解決問題,碰到困難也不輕易退縮。

    所以要想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我們要抓住表象背後的本質。

    不能讓放手成為放任。

    放手和放任一字之差看上去很像

    本質上卻天壤之別。

    希望回答能夠對題主有幫助。

  • 4 # Shell黛門媽媽學堂

    0-6歲,對孩子的生活能力放手:培養孩子的吃飯、睡覺、穿衣等生活能力,逐漸交給孩子自己去負責任。

    小學時,最重要的是對孩子的學習放手:培養孩子自己獨立做作業、喜歡閱讀等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習成為孩子自己的事,他自己決定想要的成績。

    青少年時期,尊重孩子的選擇就是放手:給孩子設立底線,然後給孩子自己做決定的機會,但也要讓孩子承擔選擇的後果。

    沒有放手,孩子不可能獨立;沒有放心,孩子不可能自信。

  • 5 # 糕涼in

    小孩從三歲開始,他就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他能做什麼會做什麼,取決於家長對他的放手程度。有句話說,窮苦孩子

    早當家。為什麼早當家,那是因為家裡需要他貢獻力量,所以孩子並不是不會做,而且家長願不願意放手的問題。三歲小孩可以自己穿衣服,掃地,丟垃圾,甚至還會爭著幫你炒菜。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幹活的情緒是非常高的,所以家長可以適當鬆鬆手,發掘他們身上特有的能力吧,相信不會讓你失望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劉邦和呂后為何讓張良安然度過一生?張良的聰明之處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