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琪琳寶貝

    肯定的!

    詩,其本義是把心中的思想表達出來的語言,後延伸至比喻美妙而富於生活情趣的事物。所以,詩首先一定要美,不美不成詩。

    不管是古詩,還是現代詩,詩人都非常注重詩的節奏、韻律、遣詞造句。古詩特別是唐詩,是嚴格按韻書押韻的,在四聲、平仄、對仗方面也是有嚴格要求的。現代詩雖然不拘格式和韻律,但是也是各種藝術綜合的表現手段,蘊含著優美的意境。

    另外,大部分詩配上音樂,就是一首美美的歌!

    所以,不美就不能稱作詩。

  • 2 # 深圳鄭海洲

    那是肯定的,詩,一定要美,詩美藝術是詩的靈魂,不美就不是詩了。但詩歌藝術的美不能簡單地理解為筆墨的秀麗雄奇,各種各樣的美,各種各樣的境界成就其美。

    杜甫之詩,重在韻律美,他以詩為業,格律工穩,從不馬虎。

    李白之詩,重在浪漫之美,他以詩為樂,“俯視洛陽川”,“飛渡鏡湖月”,不似在人間。

    王維之詩,重在山水之美,攝天地之靈氣,成個人之韻律,明月青松,花鳥流泉,無不成篇。

    賈島之詩,在於下字精準,反覆推敲,惜墨如金。

    詩美藝術,各擅勝長,無論語言美、意境美、韻律美、繪畫美,前人流傳的篇章,任取一篇必有一美,或兼而有之。抒家國情懷,寫大眾情感,情景交融,事理相通,別人心中能有,筆下卻無,因此易起共鳴,能領略其美。反觀現在的詩篇,寫事只見事,寫景只見景,單調空洞,雖文采華麗,卻無靈魂,畫虎不成反類犬,縱使天花亂墜,終究是廢話一堆,反不為美。

  • 3 # 秦白陌

    寫詩一定要美,這就太片面。詩歌作為一種文學形式,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在中國歷史上湧現了無數的著名詩人。熟讀唐詩三百首我們會發現,詩歌美只是它的一個方面,而詩歌的魅力不僅僅是美這一點。

    大詩人杜甫的詩歌,記錄事實,針砭時弊被譽為“詩史”。李白的詩歌,飄逸俊秀,天馬行空被後人贊為“詩仙”。岑參的詩歌,大氣磅礴,開創的邊塞詩,金戈鐵馬讓人熱血沸騰。李煜的詩詞,悽美婉約,在無能出其右者。

  • 4 # 生活是撕裂本身

    美或不美,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但詩歌中蘊含的濃厚情感,即使每個人的觸動有所不同,卻能在某個時刻達到共鳴。

    好詩是偉大的藝術品,能讓人感受到洶湧深情。

    在紀念詩人海子的紀錄片裡,海子母親好像拿出兒子心愛的遺物一樣,眼含淚水流暢地背出了這首海子發表的第一首詩歌——《亞洲銅》:

    “亞洲銅 亞洲銅

    祖父死在這裡 父親死在這裡 我也會死在這裡

    你是唯一的一塊埋人的地方

    …”

    當被問起是否能看懂時,母親答道“看不懂,字認得”

    —“看不懂,那您為什麼喜歡這首詩呢?”

    —“反正他寫的我都愛麼。”

    有的人不懂你,但這並不影響她深愛你的靈魂。

  • 5 # 燈閱泰山

    詩是一定要美的,如果不美就不是詩。不過對於美的定義,需要有理性的認識。什麼是美?詩詞之美,並不是世俗之美。

    所謂寫詩,便是用精煉的語言表達情感,這種精煉的語言就是一種美。詩詞的風格有多種,有的風格明快,有的深沉,有的激昂,有的尖銳。無論是怎樣的風格,只要能夠切實表達情感,將情感融入到精煉文字中,讓讀者讀來覺得渾若一體,心神與之有共鳴,那就是一首好詩。

    有很多人寫詩或者寫文章時,執著在一個“美”上,結果寫出的文字純粹是華麗辭藻的堆砌,那樣的詩詞能是美嗎?看似華麗,實則空無一物。就如同萬千錦緞胡亂堆砌,看似光彩奪目,卻毫無價值可言。

    真正的詩詞一定是有真情實感的,有情感,然後才有寫作的動力,所以那些凝練的文字便會自然流淌,自然循著“美”的軌跡。

    倉央嘉措的詩詞很美,因為他的詩中有真情實感。汪國真的詩很美,因為他的詩如空山雨後,清新怡人,看似很平淡的文字,因為有了情感,所以便有了生命。

    所以寫詩時,應該拋開美或者不美的念頭,只管寫自己的真實情感,不要讓所謂的“美”束縛了自己。這就好像寫古詩詞,有人非常嚴格按照格律來,甚至於靈感突發寫下的詩詞,也會因為個別地方不符格律而胡亂改動,結果改出的詩倒是不出律了,靈感卻消失殆盡。揀了芝麻丟了西瓜,實是可惜。

  • 6 # 落葉滿山

    這個問題太過片面了,寫詩就一定得美嗎?不美就不是詩了嗎?

    這裡的美是什麼?詩辭藻的華麗?還是意境的優美?

    白居易的《賣炭翁》“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美嗎?

    它的辭藻華麗嗎?它的意境優美嗎?都不是,它只是樸實逼真的描寫了一個賣炭老人謀生的困苦,透過賣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宮市”的腐敗本質,對統治者掠奪人民的罪行給予了有力的鞭撻與抨擊,諷刺了當時腐敗的社會現實,表達了作者對下層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前面表現希望之火的熾烈,正是為了反襯後面希望化為泡影的可悲可痛。

    它一點都不美,不但不美,還看得人心酸,但是它就不是詩了嗎?它不但是詩,還是一首千百年來萬口傳誦的好詩。

    《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美嗎?這麼膾灸人口,婦孺皆知,千古傳誦的詩,就不是詩了嗎?

    杜甫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美嗎?還有他的《三吏》《三別》都不美,但是誰能說這些不是詩?

    ……

    此類的詩還有很多很多,很多都不美,但是他們都是好詩,甚至很多都比那麼辭藻華麗的詩流傳得更廣,更膾炙人口。

    關於寫詩,我覺得《紅樓夢》中林黛玉教香菱學詩時,把這個問題說得很好,她說:

    不過是起承轉合,當中承轉是兩副對子,平聲對仄聲,虛的對‘虛’的,實的對‘實’的。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

    還有:

    詞句究竟還是末事,第一主意要緊。若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自是好的。這叫做‘不以詞害意’。

    這裡說,最主要的是“不以詞害意”。規則這些,都是小事,主要就是立意。

    同樣,以美來判定是不是詩,也是不可取的。

  • 7 # 輕瑤

    我認為“寫詩不一定要美”,“不美也可以是詩”。我有以下幾點想法:

    第一點:

    我認為在古代,詩形成和存在的價值就在於抒情達意。古時候的文人雅士喜歡將自己的內心情感透過寫詩來表達出來,就像現在的我們喜歡發朋友圈來分享自己的日常一樣。但在當今這個時代我們有很多種方法來表達自己的心情,寫文章、發朋友圈、發微博等等······

    古時候,詩人喜歡將大自然的景寄寓在詩中,以大自然的清新愉悅之感來表達自己內心的喜悅,以大自然的朦朧景象來表達自己的內心的愁苦煩悶,彷彿大自然是與人類的心情緊密相關的,但現代人表達大自然的時候只會在下面附上幾張優美的圖片加以修飾而已。

    我們之所以覺得那些詩很美是因為詩中融合了大自然的景色與情感,以及那種朗朗上口的韻律美。我們深深震撼於古人的細膩感以及“自嘆不如”的想法使我們有了對古詩的一定程度上的誤解:詩,一定是美的。

    我們卻忘了詩的本質是——抒情達意。

    第二點:

    我們評判詩歌是否優美的標準不一定是死板的。我們寫詩就是為了抒發內心的情感,不一定要讓格式限制了自己情感的抒發,本是愉悅的,不能最後變成束縛自己的枷鎖。

    詩,就在那裡,是否可以稱的上美不能一概而論,因為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寫詩,抒發情感是本心,創造大眾美是能力。

    也許往往簡潔卻寄寓深情的詩,最是優美;而辭藻華麗的卻讓人厭棄。

    因為,詩的感情是那麼的純潔,散發的是另一種高尚美。

    所以我認為寫詩並不一定要辭藻華麗,並不一定要“美”,不“美”的詩也是最美的詩。

  • 8 # 停在遠方的詩歌

    詩分很多種,抒情、哲理、神學、鄉土、先鋒、口語等,不同的詩側重點就不同,所以不是每一首好的詩歌都必須要美。

  • 9 # 襄陽百科全書

    寫詩是不是一定要美?不美還是不是詩?

    關於這個問題,我的答案是:寫詩不一定非要像美文一樣,詩文意境美不美在於個人寫作技巧、方向。有句話說的好,藝術來源於生活,詩文則是藝術的一種具體表現,主要是由文化或情感、技術組成,書寫的內容也是圍繞這三個大方向;題材方向、質量、抒發則是依託於自身學識、修養、功底、情感深厚層度而定。

    美詩,顧名思義就是能夠給讀者一種美感的詩文,美詩是表述正面、正能量的文學題材之一,給他人能起到鼓舞鬥志或浮想聯翩的作用。

    詩文的有型別有很多,通俗來講,分為古體詩和現代詩兩大類別,而古體詩受眾面最廣泛,這與中國高度重視傳統文化教育有關,從幼兒園到大學階段的教科書上就可看出。

    也許有些人並不愛學習甚至成績非常差,但是他們能夠在日常生活或多或少的運用古詩來表達某些事情,說明古詩在詩界的傳播率非常大,猶如五言詩、七言詩等,很有格調,意境。所以我的觀點是,詩文不美依然是詩。

    上面提到過詩文方向是根據自身決定,你可以創作美麗詩篇,也可以創作悲傷詩篇。簡單點說,作詩是自己的自由,凡是達到合格標準,怎樣創作都行,這是每個公民都擁有的權力。

    關於詩文化,最盛於唐朝,不完全統計,這個朝代出產的詩篇數量高達50000篇以上,李白、杜甫、孟浩然、白居易等詩界先賢均生活於唐朝。故而,“唐詩”可以做中國傳統詩文的代表。

    有“詩仙”之稱的李白,他創作的《靜夜思》《將進酒》等作品都廣為流傳至今,有喜有悲,關鍵是他還有浪漫主義文學代表人物。由此可見,創作詩文是沒有細分領域限制的,儘管性格因素會影響發揮,但只要能夠出產精品,那就可以吸引一大波“粉絲”併名垂千古。

    古典名詩——《鋤禾》: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由於這首詩非常經典,還被選錄於教科書,詩文大意是描述農民的苦辛,提倡珍惜、節約糧食。

    透過苦味詩發現,詩文所取得的高度在於本身的獨特性,展現的內容,敘述的故事是否稀缺,亦或者質量頗高,足夠優秀等原因。

    眾所周知,歷史上的封建王朝均為農業大國,農事從業者數量居各行各業之首,此詩不僅拉近了與農業界的距離,還拉近了與文教界的距離,因為這首詩能表現出對底層重視的程度,為優秀傳統品德起到延續和加深教育的作用。

  • 10 # 徐夢建

    寫詩一定要美,但美感隨著情境會有所不同。語言、意境、思想,是詩歌乃至所有文學作品所應具備的三大基礎風格。其中,語言和思想是相輔相成、獨立存在的風格,沒有另一方的依託,兩者任何一者都形不成風格。而意境,就是在這兩者的作用下產生的,作為副產品,它只是傳遞語言張力和思想深度的介質,是一種融合的風格。

    如果打個比方的話,這三大風格合起來相當於人類社會一個典型的三口之家,三人之間親情、愛情的關係可用於類比三者創造出美感的基礎條件。

    有時候,美是相對的,有時候,美是絕對的,還有時候,美是偏激的。我們講,作品(無論是文學的還是非文學的)打動人心的時候,都會講到它引起了內心的情感共鳴,這種共鳴就是美作用於讀者的一種方式。

    好的作品,可以使一大群人產生強烈共鳴;而真正具有美感的作品,它產生的共鳴不僅是強烈的,更是廣泛和深遠的。蘿蔔白菜,各有所愛,是型別文學生存的邏輯,而其發展,不但要滿足它所依賴的特定粉絲群,還要引起不同型別的人群閱讀的興趣。這種比方可以對無論是古今中外各型別還是長短好壞不同級別的文學作品的歷史、現狀及發展做出解釋。之所以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或許也是基於這種標準的難以統一吧。

  • 11 # 江岸疏蹤

    詩歌作為文化藝術中一種喜聞樂見的獨特表現形式,長久以來深受大眾喜愛,它具有雋秀輕盈、靈活多變的風格,觸景生情、隨心而作、即興發揮、短小精悍是它的魅力所在。

    欣賞一首詩,感覺它美不美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主觀判斷,因為有的詩注重寫實敘述,有的詩側重抒情表意,風格迥異,讀者也是從各自的好惡來各取所需,所以不能一概而論。不過,寫的詩美不美,還是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來做出基本的判斷。

    1. 魯迅文學院常務副院長雷抒雁先生曾說過:好的詩必須能喚起讀者的思考和情趣。一首好詩一定會是能觸及人的內心,甚至觸動靈魂,引發讀者情緒反應,所表達的內容能夠引導讀者產生共鳴。

    例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就引發出對萬物和生命的感悟,讓人不自覺的就融入到詩的意境當中。

    2. 一首好詩必定行文流暢,一氣呵成,閱讀起來給人酣暢淋漓,意猶未盡的良好體驗。那些流傳下來經久不息,廣為人知的詩歌都無一例外具備這樣的特點。現代詩人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就給人如此深的感受。

    3. 優美的詩能給人帶來美的享受,詩是不是優美,文字(詞彙)是否優美動人、晶瑩剔透也是評判的重要標準之一。

    寫的詩美與不美都是詩,對於有興趣從事詩歌創作的人來說,透過大量的閱讀學習,悉心揣摩,加以不斷的借鑑運用,假以時日,最終都會寫出一手好詩的。

  • 12 # 謙和須人

    只要我們的作品被人讀起來覺得這是一首詩,那麼我們的作品其實就具備一些美的特徵。只不過美也是有檔次的,不能單純的用美和不美來區分到底是不是詩。

    詩歌的美有三個方面:音樂美、語言優美和富有意境。

    就現代的詩歌創作來說,音樂美是由節奏(分行、空格、標點、音步)和押韻來體現的,但現代詩歌的押韻已經很自由了,可壓可不壓,也可以換韻。而節奏由三個要素引發:意思之間的關係、語言要素的結構和作者情感的變化。

    詩歌的語言有三個特點:音樂性、形象化和陌生化。形象化其實就是意象化,而陌生化就是詩人要擰斷語法的脖子,具體的方法就是詞性的活用、搭配的活用和語序的調整。

    在富有意境這一方面,其實就是要一種意象化的表達,就是圖景+思想感情=意境,象(人、物、景、事)+意(思想、情感)=意象,比如:花亮了、天流淚了。

  • 13 # 老張335536

    老夫贊同寫詩一定要注重美 ,給人以賞心悅目之感,否則是清湯寡水,索然無味。請看老夫為網紅翁佳娜題詩:

    排律,有一種美麗叫征服!

    有詩為證:

    紅霞萬朵落湘裙,

    綠葉二枚摘柳林。

    烈火沾紅七海水,

    芳姿染紫五洲雲。

    街姑舞領東明郡,

    世客潮襲南海濱。

    靚仔掏錢贈紫瑰,

    商人敞庫獻黃金。

    瑤池玉液人間灑,

    瑞靄芝田雨露勻!

    又,

    排律,翁佳娜。

    有詩為證:

    潮汕人人說玉畫,

    神洲處處贊紅霞。

    雙眸紫鬢託金飾,

    一面紅裙露銀牙。

    四海擾得波浪奼,

    五洲攪動彩雲沓。

    一枚牡丹集精氣,

    半萬文明聚豔華。

    霧裡濛朧尋皓月,

    雲中混沌賞紅花。

    或者:

    聖地芳林說娜影,

    荒園野草問紅花!

    注:奼cha四聲,表鮮豔。沓da二聲,表迭起。半萬=5000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壓歲錢給多少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