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媯中夢
-
2 # 青蛙依諾
差不多吧。
“歌樓”、“紅燭”、“羅帳”,很明顯了,就是講自己年少的時候,沉醉在燈紅酒綠的輕歌曼舞間,一擲千金,不能自拔,所以才是“昏”的。有一種“笙簫吹斷水雲間,重按霓裳歌遍徹”的奢靡,妥妥地紙醉金迷。當然,作者這樣寫,是要表現自己“少年不識愁滋味”,是懷念自己的青春年華。
這從作者接下來的兩句,關於中年和暮年的情感對比可以看出來: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
中年時,孤獨天涯,“斷雁”、“西風”都是思歸懷鄉的情思,表現了自己風雨飄搖、顛沛流離,與少年時形成鮮明對比。
而如今已白髮染鬢,詩人獨立於“僧廬”下聽雨,心境淒涼、蕭索,少年的歡樂與中年的愁恨,早已被風吹雨打去。
兵荒馬亂、江山易主,再多的愁思也無用,也無可奈何了。
-
3 # 沿流溯源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如何理解?是不是指勾欄?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是南宋末年詞人蔣捷寫的《虞美人·聽雨》詞上闋中的首聯句。
詞人蔣捷在《虞美人·聽雨》詞中截取了人生三幅富有暗示性和象徵性的畫面,概括了詞人從少年、壯年,至老年的不同環境生話及心境的巨大變化。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就是這三幅畫中,顯示青春、歡樂,較甜蜜的第一幅歌樓上聽雨的畫面。
其句譯文及說明。
少年聽雨時,在歌樓上,紅燭映照,羅帳低垂。
那低垂的羅帳,所孕育的環境中,光與色揉合著青春與歡樂,勾勒出自在少年的浪漫、逍遙的無拘無束的生活。
然而正是詞人這樣的少年自在逍遙的生活,卻映襯詞人晚年生活的無限淒涼和蕭索。
為全面展開“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聯句的理解,下面對《虞美人·聽雨》詞相關內容進行解析:
《虞美人·聽雨》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這首詞脈絡分明,層次清楚。
一、詞的上闋,詞人感懷自己已逝去的歲月,透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表達。
1.按照時間的順序,描寫少年、壯年到老年的三個不同時期、不同生活環境和不同心境變化,都以“聽雨”,始終作為貫穿全詞的脈絡主線。
(1)“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句,主要寫的是樓內的景象。寫少年在歌樓內聽雨娛樂,表現的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情懷。
(2)“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①“壯年聽雨客舟中”句,寫詞人在壯年時期,漂泊在外,只能在客舟中聽雨聲。
②“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句,是寫詞人從客舟中向外看的遠景:
是一幅水天遼闊、西風勁急、雲靄低落的江上秋雨圖;而有一隻在疾風苦雨中、失群孤飛的大雁,在西邊中淒厲的叫著。詞人在幽怨的心境中,暗示這隻孤雁,如同現實中自己那悽苦的影子寫照。
上闋主要寫詞人少年紅樓聽雨,和壯年後,在戰亂中顛沛流離,飽經憂患的痛苦生活。詞人有著“望斷鄉關”的踽踽涼涼的痛苦境遇。但詞人並沒有直接的描述出來,而是透過客舟外的“江、雲、雁、風”的景象比喻,表現出自己在戰亂中所飽經的憂患。
二、詞的下闋,是詞人無奈的感嘆自己目前的狀況。
1.“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
而今我寄宿在僧房下聽著夜雨,已是白髮孤獨的老人了。
2.“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人世間悲歡離合最是無情,就任由那無情,隨著雨點在臺階前滴嗒到天亮吧。
下闋主要寫詞人的現狀。描寫一個白髮老人(詞人)孤獨地在僧房下聽著夜雨到天明。這是一個單調,處境極端孤寂,蘊含感情較深的場景。所表達出詞人的心境的極端的蕭索。這句“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看似詞人冷漠,其實表現出詞人幾乎麻木絕忘的痛苦心情。
所以詞人藝術的採用了:
1.詞人不是用抽象的敘述進行概括,而是從漫長的一生和曲折的人生經歷中,截取了三幅富有暗示性和象徵性的畫面。透過畫面,表現詞人從少到老在環境、生活、心情的各方面發生的巨大變化。
①歌樓上聽雨:
表現少年的詞人在光與色組合的青春與歡樂的時光中,所體現的“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情懷。
②中年聽雨客舟中:
表現詞人進入壯年後,失去家庭溫暖,在兵荒馬亂中,如失群的狐雁一樣,過著四方飄泊的生活。
表現詞人嚐遍人生的悲歡離合後,看似一切皆空,萬念俱灰,但實際上詞人並沒有從痛苦中解脫,而是痛苦越加越深。
其終句所蘊含之味,耐讀者悉心品味仔細咀嚼。
四、“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是不是指勾欄?
①“歌樓”和“昏羅帳”,只是詞人第一幅富有暗示性和象徵性的畫面的按排,是起著對“壯年”如“老年”畫面,起襯托對比的作用。
②“勾欄”詞義:
又作勾闌或構欄,是指城市中的娛樂場所,也是宋元戲曲在城市中的主要表演場所,相當於現在的戲院。 宋元時稱演出雜劇、百戲的場所,後來指妓院。
《虞美人·聽雨》詞中,只是借指一下“歌樓”的場景,表達詞人聽雨時,所享受的“高檔環境場所”而己。 而詞中並沒有寫歌樓中那般生活的成份。
-
4 # 雅室雕龍
您提的這兩個問題,是對南宋詞人蔣捷《虞美人·聽雨》詞及意象解讀的問題。因為詞是古典格律詩歌的一種,屬舊體詩,是文學作品。而成功文學作品意蘊的豐富性,又決定了解讀可以見仁見智,答案不可能是唯一的,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宋·蔣捷《虞美人·聽雨》
首先,第一個問:對“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的理解。1.這一句詞的大意為:年少的時候,歌樓上聽雨,紅燭盞盞,昏暗的燈光下羅帳輕盈。
2.詳細解析:這一句展現的雖然只是少年聽雨歌樓上的片斷場景,但藝術容量巨大。“歌樓”、“紅燭”、“羅帳”等綺豔意象交織,傳達出春風駘蕩的歡樂情懷。少年時醉生夢死,一擲千金,在燈紅酒綠中輕歌妙舞,沉醉在少年不知愁的歡樂中。一個“昏”字盡得風流,把“笙簫吹斷水雲間,重按霓裳歌遍徹”的奢靡生活展現出來。這時聽雨在歌樓上,他聽的雨就增加了歌樓、紅燭和羅帳的意味。儘管是紙醉金迷的逐笑行樂生涯,畢竟與後來的憂愁悲苦無緣,作者著力渲染的是“不識愁滋味”的青春芳華。這個階段,在詞人心目中的印象是永恆而短暫的。
這樣一幅歡快的少年歌樓聽雨圖,與後面的壯年客舟聽雨圖和老年僧廬聽雨圖相互映襯,三幅圖三個人生階段,以聽雨為線索表現了詞人一生的軌跡,絕不能孤立解讀。少年歌樓聽雨圖反襯了後面兩個人生階段處境的淒涼。
其次,第二問:是不是指勾欄?這個問題有些複雜,我只能說:是,又不是。下面我來為您分析。1.歌樓與勾欄分別指的什麼地方呢?歌樓是表演歌舞的樓,亦指妓院。勾欄,在宋朝之前是欄杆的意思,多與歌舞地相關。宋元時是指都市中表演百戲、歌舞、戲曲等的娛樂場所,相當於今天的劇院。從明朝以後勾欄也指妓院。
2.結論:♢首先,詞人所處的時代是南宋末到元初,主要是生活在南宋。這時歌樓和勾欄是不同概念。雖然二者都是歌舞之地,但歌樓肯定不是勾欄瓦肆的勾欄。♢其次,從二者都可指妓院這一點看,如果歌樓確指妓院,作為明朝以後人完全可以將兩者等同看待。♢最後,若歌樓不為妓院,那二者肯定不同。並且從文學的角度看,歌樓只是詞中的一個意象而已,作為一個娛樂場所的代名詞,完全沒有必要將其具體化,認為它確指什麼!
-
5 # 戀戀西普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這句冷門的詞,出自南宋詞人蔣捷的《虞美人·聽雨》。
真是年少不懂詩中意,讀懂已非少年人!
曖昧纏綿的“歌樓聽雨”“聽雨”貫穿了少年、壯年、老年三個人生階段。此句少年聽雨,主要寫了三個意象:歌樓、紅燭、羅帳。
為了更好地回答問題,西普把分析順序稍加改變。
紅燭
宋詞中的“紅燭”多半與美好的情愛有關。繾綣纏綿、溫柔甜蜜。紅燭映照,燭光暈染了多少歌臺舞榭。
這裡的紅燭也不例外,潛藏著追憶年少往事的迷離之感。
羅帳
羅帳,是指絲織的帷幔,『多張施於床上也』。羅帳低垂,溫香軟玉。朦朧色彩中盡顯曖昧、綺豔。
華麗的陳設彷彿讓人回到了那個“靡靡”之境、逐笑之間。
歌樓
宋詞中的“歌樓”,是一種娛樂符號,多半指風月場所。文人士大夫在樓中享受著輕歌曼舞、聲色技藝,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
在歌樓中流露出的情感是愉悅的、歡樂的,真是“少年不識愁滋味”!
【這三個意象的組織配合,“歌樓聽雨”的畫面,刺激聲、形、色三種感官,將視覺與歡愉情緒完美融合。】
◻整句話可以理解為——年少之時,在歌樓上聽雨,紅燭高燒,映照得羅帳昏暖。
勾欄詞話說起“勾欄”,大家都第一反應可能是妓院。其實是在明代以後,“勾欄”才變成“妓院”的專屬別稱,與宋元性質完全不同。
如果對宋朝歷史有所瞭解,那麼對於“瓦舍勾欄”這一詞並不陌生。
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則中瓦,次裡瓦,其中大小勾欄五十餘座。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
這句話裡出現兩個概念,“瓦子”,又叫“瓦舍”,是以娛樂為主要內容的商業表演場所。相當於現在的市民娛樂中心。
而勾欄,可以理解為瓦舍中用欄杆、板壁等分隔而成的棚木結構建築,用以不同內容的戲曲藝術表演。
士大夫等階層光顧酒樓歌館,普通老百姓則多去消費得起的瓦肆勾欄。
所以回答題主的問題,端看題主所說的“勾欄”之意。
“少年聽雨歌樓上”這裡的“歌樓”,可以籠統地看做提供歌舞、曲藝的高階場所,裡面的“伎”也分三六九等,一些高階妓並不提供皮肉生意。
—END—
我是西普,請多多關注☆
-
6 # 詩酒新茶
提出這個問題的人還蠻有文化的,因為勾欄不是一個常見的名詞。勾欄一詞最早記載於《古今小說·史弘肇龍虎君臣會》,經常和瓦舍一起出現。
勾欄瓦舍勾欄呢指的是娛樂場所,歌舞場所或者戲院,而瓦舍就是勾欄所在的片區。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比如海底撈在萬達廣場裡,那麼海底撈相當於勾欄,萬達廣場相當於瓦舍。
我的理解這裡的歌樓,應該就是勾欄。
中華傳統古詩詞的特點是“就虛不就實”,內容越精確,越寫實,給讀者的留白就越少,越難以激發讀者的想象和共鳴。而這首詞是典型的“直抒胸臆”的作品,所以作者本人也並不糾結於具體的實像,而更在意情感的表達。
《虞美人·聽雨》這是小鄒博士非常喜歡的一首宋詞,其實就宋詞而言,明顯豪放派的擁躉更多,誰不喜歡“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蘇軾呢?
但是人生就是這樣,“喜榮華正好,恨無常又到”,剛才我們還是夕陽下無憂無慮奔跑的少年,轉身就要為工作事業愛情而奔波。你當然可以像蘇軾一樣豁達樂觀,但是你也不得不承認,人生就是如此。
這首詞把這種人生的無奈寫了出來,並且並不糾結,也有釋懷。“悲歡離合總無情”,也便如此了。
結語這首詞更多的是老來回首的寂寞和悲涼,當然也有釋懷。不過人生的意義仍然在於過好每一分每一秒,所以擁有東坡先生的豁達還是十分必要的!
回覆列表
意思是:年少的時候曾在歌樓上聽雨,昏暗的紅色蠟燭發出的光照亮了羅帳。
勾欄是指表演戲曲之類的場所。而歌舞表演大多是在妓院。
不過,也不能百分百肯定,宋朝時,勾欄和歌樓都存在。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從整首詩上來看,寫的是年少、壯年和老年的不同場景,卻都是寫雨。
詩歌的主旨是透過寫雨來表達生活的不易,表達時間太匆匆,悲歡離合總是一直不間斷的發生,所以,詩人最後放棄治療了,隨它去了。
詩人生活在宋朝末年,一生顛簸流離,知道這點,就很容易理解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