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申卜元

    隨著時代的不斷變化和發展我們

    繼承了古詩、加上現代詩,還有

    一種類似中華新韻的近體詩詞正

    在悄然的向我們走來。因為,近

    體詩有接近白話文的詩句,通俗

    易懂,但又不全是古詩的形式,

    所以,備受許多讀者朋友們的喜

    愛!比如:我本人就常用寫近體

    詩的詩作去發表自己的作品。

    以下就是我本人近期所創作的一

    首七絕【油菜花】。供大家指教:

    阡佰芳菲鵝黃佳,黛瓦竹籬農戶家。

    季春杏花美山崖,時令春美油菜花。

  • 2 # 使用者703471552111

    我不懂詩。詩與話的對比,簡單明瞭。生活,愛情,音樂,景緻,戰爭和淚苦。

    詩有千萬種解釋。話寫千萬句,寫不完。詩感悟人生,激發人奮。話語寫尾,成了呆板,但歷史的卷宗義話語記載,呈現每段的歷史。詩記載歷史出現無窮的遐想,闊衝了它的範圍。

    古詩詞應用對比現代詩不同之處,就是環境和科技不同,思維固定了生活方式改變。古詩的詞意深奧,現代詩簡明意懂。智慧和探索分層次有所不同。

  • 3 # 青鵬1978

    【啟蟄】

    啟蟄驚春二月節,

    雷碾宵小瘟君滅,

    陽暖蟲動雨漸頻,

    物長卉蓄冬方歇,

    鴉鳴鷹伺白虎獵,

    苞含枝望露芽怯,

    封梳鎖針燻艾草,

    疏花定果擇弱別;

    天鼓潤柳聲振斜,

    山水斟酌臨畫帖,

    南耙北犁今為始,

    破土播願葬殘孽。

    青鵬.2020.驚蟄

    【注】

    網傳古書云,瘟疫始於“冬至”,衰於“驚蟄”,故今年尤為期盼驚蟄節氣了;春雷陣陣,喚醒蟄蟲,實因暖陽煦風更為給力;春雨頻落,由南至北漸入春境,(耙地在犁地工序之後,耕種隨溫度由南往北方的次序進行,“南耙北犁”意為南方要先於北方開始耕種);怯怯新芽,著枝期盼,緩緩展露身姿。梨樹為更好坐果,擇優留下花芽,算是優勝劣汰。二月節幾多黎俗忌諱?免動針梳,艾煙燻家舍;烏啼叫,鷹變鳩,傳說中的白虎更虎視眈眈,抹油堵嘴避之,切莫計較,只願這天雷滾滾驅邪鎮妖;河畔柳垂絮擺,柔潤斜舞,看山水緊跟春的步伐,臨摹畫卷妝點江山;寒方歇,冬始竭,開春破土播撒希望,翻埋這殘瘟餘孽,還我清淨世界。

  • 4 # 88何明遠

    從《詩經:採風》裡面,就較為成熟的編纂有古代先民在勞動中創造出來的古詩,內容或是激發勞動熱情的號子,或是對不勞而獲的剝削者的譴責和憤怒的吶喊,或是對媼婉賢淑美女子的讚賞。這段時期的詩歌注重節奏韻律,簡約通明,朗朗上口且可譜曲歌吟。有了古詩深厚地基礎,為盛唐詩歌的繁榮發展,宋詞的鑄就輝煌,元曲明清小說的曠世作品,墊定強大的基礎。即從清未追溯到秦朝先賢所創作的詩詞大多合著節奏和韻律的五言七言律詩,都叫古詩。從們把民國時期和“五、四”運動湧現的新體詩歌,比較自由句子長短不一,節奏明快合拍押韻的詩歌,叫近代詩歌。現代詩歌應該指七、八十年代的蒙朧詩派,意識流派,梨花體詩歌到現在的不大講究節奏和押韻的詩歌作品。

    至於以後詩作品,應該叫XⅩ代詩歌稱謂更恰切。這是個預測,誰都說不準。反正現代詩歌還要延申很長段時期。到了新生代詩歌的詩體詩風真正成熟和發展,和當下現代詩有明顯區別且被社會認可的另一種完善的詩歌體系的形成,詩就與之相匹配的稱呼。古且先以後現代詩來稱呼吧!

  • 5 # 吳釗

    我淺談一下,拋磚引玉望大家暢所欲言。可以稱新詩,中國新時代的詩歌。新詩的發展趨向於多元化,網路化,如今出現一些朦朧體,白話體等等。

  • 6 # 黃土情愫

    中國有詩的古國之稱,詩歌是組成中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並且和勞動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連。它不但記錄了他們的勞動成果,而且還表達了他的的喜怒哀樂。

    這裡,分四點作以闡釋。

    彈歌

    斷竹,續竹;飛土,逐肉。

    《彈歌》,以歌的形式,歡快緊湊的節奏,表達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從製作工具到進行狩獵的全過程,把他們期待收穫的喜悅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同時,為詩歌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詩歌,因為來自生活,有和諧流暢的韻律,也叫韻文。

    二,詩歌的發展歷程。

    自有詩歌起,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不同的形式體裁,但它始終沿續著韻文這一行文規則,承載著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喜怒哀樂。

    詩歌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歷了從民歌,古風,楚辭,樂府,古體詩,近體詩,詞,曲,小令等不同形式的轉變。在豐富其外在形式的同時,也體現了其本身所具有的社會價值。

    三,詩歌,隨著語言革新,實現了華麗的轉身。

    本世紀初期,“白話文”的運用,促使詩歌實現了華麗的轉身,徹底打破了古詩對詩歌的束縛,以全新的面孔,展示出它特有的藝術魅力。

    不過,現代詩依然延續著以意為重,輔以含蓄凝練的字詞表達其意;以情為要,輔以流暢和諧的韻律增益其音樂般的效果。

    隨著社會的發展,對現代詩己很難作以明確的劃分。可現代詩在不斷髮展創新的過程中,不但丟失了漢語語言所特有的藝術魅力,同時也丟失詩歌乃韻文這一行文規則,進而,與廣大勞動人民互不相干,在失去了讀者同時,也為讀者所垢病。

    四,詩歌發展的方向。

    叢觀中國詩歌發展史,不難發現,詩歌每一次創新,都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但它始終和勞動人民打成一片,喜樂著他們的喜樂,憂傷著他們的憂傷;始終堅持以母系語言所獨具的魅力,深入人心,感動讀者;始終堅持以流暢的韻律,增強表達感情的藝術效果,感染讀者。

    所以說,不論詩歌以後叫什麼,它首先是以詩歌的名稱而命名的。就像楚辭,樂府,詞,曲等不同的插曲一樣,匯入詩歌的長河之中,成為組成詩歌的一部分,依然叫——詩歌。

    綜上所述,不難發現詩歌發展的方向。不過,這還要無數的詩人和詩歌愛好者共同努力。

  • 7 # 士心湘人

    也可能叫新現代詩,也許根據詩的形式取一個合適的詩名。我根據你顯示的三張圖片,即興寫了一首古詩,清點評。詩名也為 《油菜花》:

    日曜黃花花似海,妮立菲 海海連山。

    芬芳撲鼻潛綠罩,山水菜花纏農家。

  • 8 # 海邊的湖

    回答問題,

    一,詩詞的創作大多來自於靈感,有感而發的作品才有靈性,字斟句酌是第二步。

    二,現在的青年人,吟誦詩詞的佔比很小(我認為)用心創作的更少,但愛旅遊拍照,愛錄製,若能在這些作品上配上應情的詩詞,豈不是圖文並茂,詩意不佳景能補,畫意有缺詩可全,很輕鬆地就做到了情境交融。這又能引導多少人去熱愛創作呢?他(她)們才是主力軍。所幸有人己這樣做了,先謝謝他們。

    三,書法,我認為詩詞應是骨骼是靈魂,

    當然還有文章,紅花綠葉交相映輝才能展示她的美。想收藏?好啊,不用花線去裝裱,一部手機全做到了。

    綜上所述,我憧憬著詩詞的美好前景。

    名字就叫“憬(景)詩"如何?

  • 9 # 西早走天涯

    詩歌按時間,分為古詩詞和現代詩。詩歌再發展就是成歌詞,由人們傳唱了。

    現在全世界最流行的就是唱歌了,全球各種音樂,唱不完的歌曲,現代詩可以是詩也可以作為歌詞。

  • 10 # 麟開祥趾

    古詩和現代詩,這樣分法只是時間的先後問題,我們回視秦漢,追溯唐宋,以致明清以降,呈現在我們面前的詩可謂古也,當我們遙想身後的五百年後,以致更遠,我們的後人再看現在的詩,肯定不會叫現代詩了,詩歌的發展根據語言發展的規律而發展,這是一定的。

    從古典詩歌發展的基本藝術規律看:

    中國古代詩歌,一般稱作舊詩,是指用文言文和傳統格律創作的詩,廣義的中國古代詩歌,可以包括各種中國古代的韻文如賦、詞、曲等,狹義則僅包括古體詩和近體詩。是人類許多民族在語言的發展中產生的一種文化表現形式,古代詩歌多是文人墨客,透過詩歌寫作吟唱表現心中的思緒。

    順序總結 詩經——楚辭——樂府——賦——辭——唐詩——宋詞——元曲

    第一,古典詩歌發展的歷史表明,每一種詩歌形式最初總是來自民間。詩歌來自民間,和音樂(歌唱)密切有關。《詩經》裡的《國風》、《楚辭》裡的《九歌》都是民歌,五、七言詩最早的是漢樂府民歌。敦煌曲子詞也是民歌,後來文人起而仿效,導致了詞這種詩歌形式的正式產生。至於曲,也同樣起源於民歌。

    第二,詩歌與音樂的關係問題。吳梅說:“一代之文,每與一代之樂相表裡。其制度雖定於瞽宗,而風尚實成於社會。天然之文,反勝於樂官之造作。

    詩歌與音樂的關係闡明。詩歌和音樂,開頭總是密切結合的,後來文人起而創作,情況發生了一些變化,但總的講詩歌與音樂總是有分有合,說它們分開了才能發展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而一個總的趨向是,越到後來,詩歌與音樂結合得越緊。現在有一種比較流行的說法,說詩歌與音樂結合就不能大發展,一定要到文人手裡,詩歌和音樂分家,才能大發展。這種說法太絕對化了,我們認為還是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就唐詩而言,大多數是與音樂脫離,獨立成為一種詩體,而獲得重大發展的。但我們不能以此去套一切詩歌形式的發展情況。以詞而論,起初和音樂是結合的,到了宋代,詞和音樂也並未脫離。有人說詞這種形式發展到蘇軾手裡,與音樂脫離了;蘇軾衝破了音樂、格律的束縛,於是詞就發展了。這是拿唐詩發展的情況來套宋詞的發展,是不符合詞史的實際的。

    第三,格律和詩歌的關係。中國古典詩歌講究格律,或曰聲律,有的能唱;有的雖不能唱,但也有相當豐富的音樂性,有節奏,有腔調,可以吟誦。古典詩歌發展的歷史證明:越到後來,詩歌的格律就越嚴格,越細密。近體詩比古體詩嚴,詞更嚴。詞有八、九百個調子,兩千個“又一體”,每個調子都有一定的格律,一定的字數,押韻、對偶都有嚴格的規定。有人說,格律一嚴,就會限制詩歌的發展。這種說法,就中國古典詩歌的發展情況來看,值得商榷。杜甫的七言律詩格律最嚴謹、最周密,簡直無人超過,其內容的博大,感情的深厚,詩歌內部的變化也是無人超過的。杜甫的七律不僅是唐人第一,也是自唐至清所有詩人當中的第一。這就說明,講究格律的詩歌的內容、思想感情的表達並不矛盾。明人李夢陽說:“唐法律甚嚴惟杜,變化莫測亦惟杜。”這是很有道理的。

    第四,內容和形式密切結合,形式越到後來越複雜多樣,是綜合性的發展,綜合起來成為一種新的形式。事物發展的規律就是這樣:否定之否定,有所揚棄,有所繼承,繼承綜合而又有創造,越到後來越發展。我認為詞、曲的長短句,以五、七言和四、六言為基本句式,平仄和諧,節奏分明,長短交錯,低昂相間,參差中見整齊,整齊中見參差,實在是一種比較完善的形式。

    第五,從語言看,越到後來口語化的東西越多,發展到曲,更以大量使用口語為本色。

    第六,古典詩歌越發展,每種詩歌形式的個性特點就越突出。四言詩和五、七言詩當然有它們的個性,但發展到詞、曲,這種個性就更加明顯了,詞、曲和詩有區別,詞和曲又有區別。當然它們之間還有共同性。詞如果沒有個性,曲如果沒有個性,就不能在詩的基礎上獲得進一步的發展。這一點,前人在詩話、詞話、曲話裡談得很多。

    唐朝的白居易響亮地提出了"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口號. 文章合為時而著。

    這既是古訓,又是歷代文人富於歷史使命感的一種集中概括。"為時而著"的"時",即時代之意也。"為時而著",對於讀書人而言,它意味著自己對時代的一種關注,對現實社會的一種關切,對改造社會、促進社會進步的一種責任和使命。古往今來,做到"為時而著"的雖不乏其人,但可以肯定地說,更多的是雖有"為時而著"之心,卻未必有真正的"為時而著"之"文"。究其原因,就在於要想真正做到"為時而著",就必須傾聽時代的足音,呼吸時代的空氣,把握時代的脈搏,讓自己的心合著時代的節奏一起跳動,真正用心去感悟時代、體驗時代,為時代而唱。

    所以詩歌再發展會叫什麼詩,那是後人的事,叫什麼詩不重要,重要的是世間還有一種文體叫詩。

  • 11 # 周延龍詩歌原創

    1、詩人

    我今生所以不能成為詩人,是因為心胸狹窄。

    詩人海子二十多歲便臥軌自戕,是因為心胸過於坦蕩,坦蕩到連生命都不屑一顧。我和海子是兩個極端,我最卑微,海子最癲狂,都不值得提倡,但是我和海子中間那些寫詩的人們,如何拿捏與把握,才能寫出好詩,從而成為詩人?我一直在尋找這個答案,多年猶未能也!

    真正的詩人,胸中要有無窮的丘壑;真正的詩作,令人觀止、聞之必然動容;詩作不能蕩氣迴腸,不能醍醐灌頂,不能志存高遠,不能美不勝收,絕不是好詩;真正的好詩是化解私慾和塊壘的良藥,是讓人智慧和覺悟的禪鋒;

    要想成為詩人,首先要先成為一位思想家。

    寫詩的人,不一定是詩人,就像研究哲學的人,不都是哲人。就算偶爾寫出幾首好詩句,那也不一定就是詩人,就像每個人在某個瞬間的覺悟都有可能和佛陀一樣境界,但是離真正的覺悟其實很遠很遠。有多少詩作,是哼出來的?是擠出來的?是編出來?是湊出來的呢?至少我目前多半是。

    能夠成為詩人,是每個寫詩人的夢想,哪怕你的目的只是自我陶醉,不屑於沽名釣譽,但是你內心成為詩人的夢一定在悄悄地滋長,不要讓我猜中了,至少你希望成為自己生命裡的詩人。

    2、詩的藝術

    或許是我執,我一直認為詩是最偉大的藝術,不是之一。

    儘管所有的藝術都是抒發情緒,或高亢、或悲涼、或唯美、抑或蒼茫,而詩歌的精髓則更深邃,更值得信仰。我知道其他門類的愛好者們會拍案大怒,但我依然固執地這麼認為,這種感覺不可名狀。

    3、詩的形式

    古今各類詩作體材,無論形式如何變化多端,詩的主體神妙部分一直沒有變的。

    至於詩的門類和範疇,只是一種規範,當然規範值得尊重,但這不是詩的精髓所在。好比武功,馬步是基礎,練好馬步,才有可能修成上乘武功,而武功的運用卻很少有機讓你從馬步開始。但是沒有練過馬步的武功,即便看似修成更花枝招展的招式,那只是花拳繡腿,遇到真正的高手,也會慘敗。大多奇妙的武功並不流於形式,而是精氣神的力量,當然有精髓,形式又俊美,則更會錦上添花。

    有些朋友特別強調詩的規範,特別是格律詩,這一點我是尊重的,他們是為了更好、更精準的傳承,這是“名門正派”式的修為,因為既然稱之為格律,如失去了基本的規範,那格律也就失去了意義。但是自由和枷鎖很難衡量,不經意間都會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要知道所有規範只是為了讓人有更好的辨識和暫且統一一下評定的標準,而不是詩的本身。再好比武功,你說你要耍一套少林拳法,結果都是太極的身法,這個不免會引來質疑甚至貽笑大方,但是如果你只說要練一套拳法,只要你的展現了精、氣、神的力量,我想都會引來讚歎。又好比信仰佛陀要謙恭、要行佛禮,而謙恭和燒香不是佛究竟希望的,究竟的願望是讓大家覺悟,而真正的覺悟不是這些形式。這又像極了“六祖指月”的故事,任何一種指引都不能確切表述月亮存在的本身。我想詩也是這樣,詩的究竟我想也是無聲無形的,語言和詞彙只說出了一小部分,真正的好詩是“心”在說話。

    結識詩是我最大之幸運,我知道以我的智慧,對詩的領悟不能萬分之一,我沒有臥軌超然的膽量,但我卻有勇氣可以在夜裡鑿壁偷光,瞻仰這偉大領域裡神聖的光芒!

    以上純屬個人管見,望方家莫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滷菜滷出來的不夠香是什麼原因?糖色是滷出來淋在菜上!還是放進滷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