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忘憂電臺
-
2 # 715457390177張建軍
楊修,字德祖,司隸部弘農郡華陰(今陝西華陰)人,出身世代簪纓之家,太尉楊彪之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文學家。 楊修聰敏過人,有才華,《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贊其“筆下龍蛇走,胸中棉帛成”。其一生著有賦、頌、碑、贊、詩、哀辭、表、記、書凡十五篇,但大部已失傳,今存主要作品有《答臨淄候箋》《神女賦》《孔雀賦》等。其曾擔任曹操主簿,卻在奪嫡事件中引起曹操猜忌,於建安二十四年秋,被曹操以“前後漏洩言教,交關諸侯”罪名收殺,年僅44歲。
張松,字子喬(字永年為演義混淆,實為蜀中另一位名臣彭羕的字)。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建安十三年(208年),為益州牧劉璋別駕從事,被派遣至曹操處而不為其所存錄,因而懷怨恨。回蜀後,勸劉璋與曹操斷絕關係,並說璋連好劉備;其後,又說璋迎備以擊張魯,皆為璋所採納。建安十七年(212年),暗助劉備,為其兄張肅所告發,劉璋怒而將他斬殺。
看過《 三國演義》的人,都不會忘記巴蜀奇才張松反難楊修的故事:此公“目視十行書”,將曹操寫的一部講兵法的《孟德新書》,看了一遍,竟然立刻記住,從頭到尾背誦一遍,“並無一字差錯”。他謊稱此書是戰國時無名氏所作,蜀中三尺小童皆能背誦致使曹操疑心這部尚未出版的著作與古人暗合,為免剽竊嫌疑,遂下令將《孟德新書》付之一炬。奸詐如曹阿瞞,竟上了張松的大當,使《孟德新書》從此失傳,太可惜了;但曹操嚴肅的寫作態度,堪稱文壇楷模,對比之下,那些“文抄公”真該愧死矣。
可惜的是這兩個都很聰明的人,最終都落了個聰明反被聰明誤,先後落個了身首異處,死有全辜,談不上誰聰明,烏鴨比豬黑,半斤對八兩。
-
3 # 火紅生祥雲
《三國演義》中的楊修是非常聰明的人,比起張松來,肯定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只是楊修性恪張楊,聰明外露,率性而為,不懂得掩飾自己,常常把曹操的心事看穿,而又外洩於人,因此早就惹惱了曹操,只因為曹操為了樹立自己渴慕人才,廣招賢士,寬宏大度的形象,一直隱忍不發。從早先曹操在點心盒上題寫“一盒酥”,被楊修等人一人一口分而食之,到最後曹操傳令曹營的口令為“雞肋”,楊修猜到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故而判斷曹操有意撤軍,因而提前收拾行裝,並在軍營大肆宣揚,終於惹禍上身,給了曹操一個殺他的最好理由。試想,主帥未曾撒軍之前,楊修就在軍營散佈撤軍的留言,這不是妖言惑眾,動搖軍心,自己找死嗎?楊修如此聰明,為何還要自尋晦氣,引禍上身呢?原來,楊修為了讓曹操擔上殺賢名聲,故意以身赴死。
在《三國演義》中,對張松的描寫並不多,說他聰明,可能就是他將西川地圖獻給劉備所使用的計謀。張松也是聰明厲害的人物,但他與楊修的聰明和厲害不同,一個是外向豪邁,一個是腹內深藏,各有千秋,不好比較。但個人還是偏向楊修更聰明更厲害。
-
4 # 廬山百龍霸1
張松記性好,這很重要,要知道,在古代,記性好是非常重要的,過目不忘,已經是很不錯了。張松別的不說,背英語單詞絕對厲害。
-
5 # 婉兮歷史
楊修與張松兩個人可謂是半斤八兩,說一個人聰明這是誇獎,但是前面要是加上一個小字可就是貶低了,楊修是聰明但是好耍小聰明,曹操是什麼人?這可是一代梟雄啊,心思詭譎多變可是卻被楊修次次猜個正著還昭告天下,曹操身邊怎能容得下如此賣弄聰明故意揭短的人呢?在者楊修還參與曹植與曹丕奪世子位的事情當中這些都是曹操深深忌諱的事,可是楊修卻不知道收斂,楊修憑藉自己的聰明本可以成就一番大事業,可是他卻把這些聰明浪費在小聰明上,要知道一次小聰明帶來的壞處可比十次小聰明帶來的好處還要多呢,楊修就因為小聰明丟了命真是可惜了。
為什麼說楊修與張松半斤八兩呢?楊修聰明張松也聰明,同樣都是聰明絕頂的人,楊修死於小聰明張松死在沒有道義上面,當初劉璋得知漢中的張魯想要攻打西川,所以就召開緊急大會看看如何抵禦啊?這個張松就自告奮勇說要去說服曹操,讓曹操攻打張魯這樣危機就解除了,劉璋一聽大喜過望於是就讓張松趕緊去,可是張松去是去了,但是身上卻帶著西川地形圖明明是去說服曹操攻打張魯的,張松卻把劉璋的地盤地形圖拿在身上,可見張松已經有了異心。
後來曹操見到了張松,可是態度十分傲慢根本不正眼看張松,張松說了幾句頂撞曹操的話曹操竟然要殺張松,後來經過身邊人的勸說就把張松打出去了,其實張松是要把西川地形圖獻給曹操的,要真是曹操得到了西川地形圖,那麼曹操統一天下可真是指日可待的事,只可惜曹操傲慢失去了這次機會,張松轉手就把地形圖獻給了劉備,劉備大喜過望,後來張松回去了可是劉備遲遲不動手,張松就給劉備寫信詢問,剛寫好張松的哥哥就來了,看見張松神思恍惚就心中疑惑,就留下來跟張松喝酒,酒到酣處張松不妨把寫給劉備的信弄掉了正好被張松的哥哥撿到,他哥哥一看張松如何忘恩負義這樣做也是給家裡惹禍啊,於是就高發了張松,後來劉璋就殺了張松,與楊修一樣落了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要是較真的話其實楊修比張松聰明一些,當初曹操與楊修一起猜測蔡邕“黃娟幼婦,外孫齏臼”這句話的意思,楊修一猜就著而曹操則足足想了三十多里路才猜出來,連曹操自己都說我跟楊修的差距差了三十里路啊,但是楊修正因為太聰明所以處處用盡自己的聰明,曹操門上寫個活字楊修就知道曹操嫌棄門太闊,曹操案上放了一盒酥,楊修就跟眾人分食,曹操來了楊修還洋洋得意的說一人一口酥,曹操怕被人謀害夢中殺人楊修就揭穿曹操不是在做夢,是眾人在夢中,曹操被馬超阻擋前進不得後退怕被人嘲笑看見雞湯隨口說雞肋,楊修就敢說曹操要退兵,這樣一個時時刻刻猜中曹操的心思並且還得意洋洋傳播出去的人曹操如何容得下?
當然楊修僅僅耍這些小聰明也不是曹操殺他的原因,重要的是楊修幫助曹植爭奪世子之位,這些其實也沒事,可是楊修竟然像曹操告曹丕的狀,有時候想想啊楊修是不是太聰明過頭了,曹丕是誰呀,曹丕是曹操的兒子,曹丕在不對有曹操說的沒有外人說的,莫說曹操是丞相就是一個普通人也聽不得外人對自己的兒子說三道四啊,楊修說這點聰明算是把楊修逼進死衚衕了,又因為楊修身後的家族勢力讓曹操忌憚,曹操最後殺了楊修,看楊修之死其實學習如何做人,聰明人落得如此下場這是給後世一個警醒啊。
而張松也聰明,並且張松與楊修還開展了一場辯論賽,這場辯論賽的結果以楊修的敗陣而宣告結束,這並不是說明楊修不聰明而是說明張松善於詭辯,可是這個人卻無道義,劉璋再不好也是你主子,張松可倒好拿著西川地形圖先打算獻給曹操後又給了劉備,不得不說劉璋攤上個這麼個背信棄義的屬下真是倒黴,張松也聰明但是沒道義,死了不能說可惜只能說不冤枉。
楊修與張松都是聰明人,可是這兩個人都沒有把聰明用在正地方,最後都身首異處,不得不令人深思啊!
-
6 # 拋磚引玉y
論才能當然是楊修,論會做人就是楊松。楊修恃才傲物,性格張揚,必遭人妒。且主子曹操本就生性多疑,用人疑人,豈能容他。楊松為人圓滑,善於見風使舵,且野心較小;能知進退,又逢明主,自然結局比楊修好多了。為人如此,自然少災。
-
7 # 回望歷史的青年個人比較傾向於楊修。
長久以來,由於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後人一直以為,楊修死於小聰明,並且言之鑿鑿地舉出多個例項加以註解。其實,這些都是對歷史的誤讀,並沒有抓住楊修之死的實質。當熟讀了《三國志》等史書之後才明白,真正將楊修送上斷頭臺的,是他極力輔佐的曹植。
曹操愛惜人才、延攬人才,也最會使用人才。楊修之所以受到曹操重用,就是因其是名門之後和非凡才能。楊修被曹操請出,先擔任職務較低的倉曹屬(糧食部副部長),繼而升任為主簿,顯然,曹操不會忌妒楊修。
先來看看《三國演義》中楊修的聰明才智。
“活”字謎事件
曹操曾叫人建造花園一所,建成後親自去檢查,不置褒貶,在門上書一“活”字離去,打了一個啞謎。工匠們迷惑不解,不知丞相葫蘆裡賣的什麼藥,正當左右為難之際,楊修揭開謎底:“門”內添“活”,乃“闊”字耳,丞相嫌門太小。大夥恍然大悟,立馬擴建,曹操果然滿意。但曹操瞭解到是楊修猜中謎語,心裡便不暢快。按理來說,楊修點明丞相用意,曹操高興才對,何故不痛快呢?依我看來,曹操打個啞謎,無非是想表現自己的才智,展示領導的深沉。工匠們猜不出,肯定前來討教,那時曹操定會欣然道出謎底。沒想到,這個“風頭”讓楊修搶了,他怎能高興呢!
分食“一盒酥”事件
曹操收到塞外贈送的酥一盒,便親書“一合酥”三字置案頭。楊修見之,自作主張,和同事們分而食之,還自作聰明的解釋:盒上明書“一人一口酥”,豈敢違丞相之命乎?曹操雖一笑置之,內心卻極其反感。吃掉一盒酥事小,不把領導放在眼裡事大,賣弄小聰明,更是讓人生厭。我想,曹楊二人的關係已經有了微妙的變化。
揭穿“夢中殺人”事件
曹操為人奸詐多疑,擔心遭人暗算,便稱自己好夢中殺人。果然有天晚上,曹操的被子掉了,侍衛替他蓋被時,他一躍而起,殺了侍衛,然後倒頭便睡。天亮後假裝不知,厚葬了侍衛,還痛哭了一場。按說這是曹操的陰謀,也是個人的隱私,最怕讓人識破。然而,極不明智的楊修,在大庭廣眾之下,揭穿了上司的詭計,“丞相不在夢中,君實在夢中耳”,讓曹操虛偽殘忍的一面暴露在眾目睽睽之下,讓領導的顏面喪盡,聲譽掃地!難怪曹操對他十分憎恨,兩人關係出現裂痕也在所難免。
“密告曹丕”事件
曹操在接班人問題上甚為苦惱,立長子曹丕還是三子曹植,他舉棋不定。曹植喜修之才華,兩人關係甚密。曹丕密請朝歌長吳質幫自己出謀劃策,爭奪世子之位。為掩入耳目,將吳質裝在大竹筐內,以絹匹的名義載入府中。聽到訊息,楊修輕率地向曹操打了小報告。誰知吳質技高一籌,按照老辦法,繼續用大竹筐裝上絹匹,載入府中,曹操派人檢查,發現是絹匹,十分生氣。聰明過人,而又愚昧之至的楊修,自覺不自覺的捲入了兄弟相爭的政治鬥爭,對曹操而言,“手心手背都是肉”,幫助任何一方,都不會有好果子吃。
“教植殺門吏”事件
曹操想考查兩個兒子處理事務的能力,一面令二人出城門,一面密使門吏不放行。曹丕先到,遭阻止而返。曹植按照楊修教的辦法,稱“吾奉王命,誰敢阻擋”,斬殺了門吏。曹操見曹植辦事果敢,甚是欣喜,但知是楊修所教後,十分憤怒,連曹植也不喜歡了。楊修目無尊長,破壞上司的考查計劃,擾亂了視聽,於公於私都讓曹操無法容忍,上下級關係已經十分緊張。
“替植作答教”事件
曹操曾以軍國大事十條宋詢問曹植,植對答如流。曹操很是懷疑,一打聽,又是楊修所教。我們欽佩楊修過人才華的同時,不禁為之捏一把汗,他已深深捲入了領導的家庭紛爭中,大禍即將來臨。此時曹操已動殺機,只是沒有合理的藉口。後來終於以違反軍紀的理由,堂而皇之的殺掉楊修。
“雞肋”口令事件
曹操率領幾十萬大軍攻打蜀國,結果在劉備和諸葛亮面前連吃敗仗,只得退守漢江安營紮寨,可糧草又被張飛奪走了。下一步棋到底該怎麼走?
進攻吧,恐怕還會損兵折將。退兵吧,不遠千里興師動眾,就這麼灰溜溜地回去,實在沒法交待。一天晚上,曹操就這麼坐在營帳裡左思右想。這時,廚師端了一碗雞湯進來。曹操拿起筷子想夾塊雞肉,卻只夾起一塊雞肋骨來。他夾著這塊骨頭,若有所思,正巧將軍夏侯前來求見:“主公,請問今夜營中口令是什麼?”“雞肋……”曹操彷彿在自言自語。
楊修一語道破天機,“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這說明曹操把蜀國比作雞肋,他內心已經萌生退意啊。”
曹操這邊喝完雞湯,聽到外面計程車兵都在吵吵嚷嚷:“快收拾,總算要撤退了。”“唉,這次出兵真是處處不順啊,還是早點回家好。”“是啊,真是無心戀戰了。” “你們……你們這是在幹什麼?是誰命令你們收拾行李的?難道要當逃兵?”曹操衝出來追查,眾人說只好實話實說了。
又是楊修!曹操看到眼前的局面,氣得差點吐血:“楊修!你這是編造謊言,蠱惑軍心!唉,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曹操回憶起楊修的所作所為,總是沒有他不知道的事,尤其是這一次,洩露機密,渙散人心,造成了極為惡劣的影響。打仗可不是腦筋急轉彎,曹操恨恨地說:“依照軍法,斬!”
楊修被殺的真正原因
不可否認的是,楊修猜出了曹操的心思,這是對的。但是楊修的死,根本原因不是因為“雞肋”事件,反而是因為楊修參與了古代的大忌,就是奪嫡之爭。
曹操在世的時候,發生了奪嫡的爭鬥,曹植與曹丕一直想要爭魏王。曹操自己是喜歡曹植的,可是曹植不是嫡長子。
這就讓曹操無可奈何了,曹丕佔有嫡長子的優勢,同時曹丕也是有能力的。當初曹操讓曹丕與曹植互相爭鬥,兩人分別有各自的謀士,同時有各自的府邸。司馬懿追隨了曹丕,楊修輔佐了曹植。世子之爭,也是謀士的爭奪。
所以,楊修之死,實因參與曹丕、曹植之間的權力角逐。定接班人時,曹操讓兒子們競爭上崗,將命中註定變成了較大範圍的挑選。曹操首先選中聰明且寬厚仁愛的曹衝,但曹衝夭折。於是,曹操在差別不甚明顯的其他兒子中觀察。考驗淘汰到後來,僅留下曹丕、曹植兩個。由於楊修的策劃,曹植明顯佔了優勢。情急中,曹丕將不能入內的內朝歌長吳質藏於竹箱拉進府中。楊修立即向曹操告狀。第二天,又有大車馳往曹丕府中。楊修又告狀,曹操則派人攔車驗查,卻僅是一車廢竹簍,楊修落下了誣告五官中郎將、副丞相曹丕的嫌疑。
曹植最終被淘汰的直接原因是司馬門事件。趁曹操南下指揮戰事的機會,曹植開啟司馬門在御道賓士。曹操知道後非常生氣,不僅處死了公車令,還先後三次釋出命令。其一是:我開始以為,曹植最能擔當重任,殊料令我非常失望;其二是:自曹植私開司馬門,我不能不鄙視其人;其三是:自曹植私開司馬門,哪個兒子我都不再相信,怕他們私自行動。天平終於傾斜了,曹丕被正式確定為接班人。
為避免身後的兄弟殘殺和分裂,必須翦除曹植的勢力,那麼,楊修的通達機敏成了曹操最大的心病。宣佈曹丕為魏國接班人,就等於宣判楊修死刑。然而,楊修畢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是須臾不能或缺的輔佐。為了身後的平安過渡,楊修必須死;為了軍國大事的需要,楊修還得留。惟一辦法,就是在自己的生死臨界點殺死楊修,而且得有冠冕堂皇的藉口。如果不是這一原因,楊修“誣告”曹丕時,就有了被處死的充足理由,何須再羅織罪名?深知曹操的楊修死得十分明白,知道是受到曹植失意的牽連。因此,臨死前,他對故人感慨道:“我知道自己死得已經算晚的,早就該被殺。”
回覆列表
我泱泱大國,從古至今,聰明人極多。同樣是聰明人,有藏而不露的,有生怕別人不知道的;有把聰明用在正路上的,也有把聰明用在邪門歪道上的,一時難以全部列舉。這裡單說兩個人,一個叫楊修,一個叫張松。這兩位生於三國亂世,都聰明絕頂,本來有機會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從而提升自己的人生價值,甚至成就一番英雄偉業;可惜一個聰明得過了頭,一個聰明得失了人格,最終都因聰明招來了殺身之禍。
楊修,字祖德,出場時是曹操部下的一名小職員:掌庫主簿。張松,字永年,這時候在益州首領劉璋手下做了個別駕的官兒,官職貌似比楊修的稍微大些。這兩個聰明人本來各人伺候各人的主帥,遠隔千里之遙,卻因工作需要,竟然陰差陽錯地走到了一起,於是就有了兩個人鬥嘴的精彩段子。
古語云:“多行不義必自斃。”張松吃裡扒外,賣主求榮,罪有應得,只可惜全家老小几十口人都陪他做了冤死鬼。
楊修博學多才,腦子好用,但有一個弱點,喜歡在人前顯示自己的聰明。最要命的,是愛在上司曹操跟前賣弄。楊修真的死了,死的那年才三十四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