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參照物系
-
2 # 孫掌櫃de育嬰雜談
對於現在我們作為90後的寶媽,我們會發現我們初為人母,有很多教育方式是無法和上一代的父母達成一致,進而造成很多事情的無法契合
說說我們家吧,我在教育孩子時,他媽媽肯定會說如同你爸那樣的話
我都是直接給他媽推進屋子,這時什麼話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說,畢竟咱們是孩子的啟蒙老師,他會模仿的行為舉止
當我和孩子說清道明後,我會單獨和她媽聊,關於剛才事情的各個觀點和實際情況,前幾次根本就不好使,但是我說,現在是一個孩子,在家時都是各自的寶貝,出去呢?
作為父母沒有做好教育的意義,讓人家笑話嗎?
我媳婦這時就聽進去了,我估計老人在面對嘲笑這個話題時,他會很自然的和你達成一致,因為他的大孫子大孫女必定是他的心肝
我們只有老話那樣的解釋,當面教子,背後教夫
-
3 # 木木多媽
首先要考慮孩子的年齡,心理,平時生活中他對父母的印象,家庭成員之間的相處和溝通情況。 其二,你說了什麼,做了什麼,孩子爸爸說了什麼 ,做了什麼,孩子說了什麼,做了什麼。站在對方或者第三方的角度來分析感受一下,也許會別有啟發。 其三,考慮平時的興趣愛好,以及父母的人生觀世界觀,如果說父母自己都是很自私的想,考慮,處理問題,你也許就會發覺孩子自私自利自我中心,缺乏責任心,剋制,擔當等等情況在這樣的教導中是不可避免的,也許你會發現該如何來處理這些困惑了。 最後,我想,孩子父母應該多溝通交流和學習,父母自己要管理好自己,才能給孩子樹立好榜樣。
-
4 # 北漂馮小胖
首先我也是一名家長,孩子都是留守兒童,今年回到家後,孩子的變化很大,任性,愛哭,不講道理!很頭痛!
1.很多次孩子哭的時候,我去講道理,他不聽,不聽我就讓他哭,什麼時候哭夠了,我再去講!
2.這時候爺爺奶奶看見了,就不得了了,就去哄,說小孩子懂什麼?孩子一看見爺爺奶奶更加的哭了!我暈,這都是慣的呀!
3.當著爸媽的面,我不好意思直接說,事後的話,你一定要去找他們把情況說明一下,自己的孩子哭都心痛,但是不能一味的這樣慣著!不然長大就不好管了!
4.要讓他們明白他們的處理方式是不對的,讓他們看教育孩子的影片,好好說!老輩的思想根深蒂固了,不好改變,我們要委婉的去勸!
5.你要知道爺爺奶奶也是心疼孩子才去慣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隻是不知道方式!孩子一哭,就妥協,這是很普遍的問題!
6.最後我們一定要從小改變孩子,不能縱容!不然長大了就沒發管了、一定要從小把他的三觀給擺正了,不然就是養個仇人!
-
5 # 靠譜的專業奶爸
你爸的觀點是對的,把可以扔的給孩子扔,或者買樂器玩具給孩子敲打,對孩子有好處,你的管教不符合孩子成長規律,需要改變的是你,孩子過了這個階段自然就會再扔了,違反成長規律的管教才會真正阻礙孩子的成長,請反思。
-
6 # 熱點資訊創作者
自己的兒子的教育首先要找對方式和方法,有的小孩喜歡拆東西你就讓他拆,但是你要一直盯著他,看他拆東西有沒有頭緒,如果沒有就叫他拆完,然後試著鼓勵讓他重新組合起來,在這個過程中你可以提一些適合孩子的建議,從而鍛鍊小孩的思考與動手能力,如果你爸愛打岔,你可以給他沏杯茶叫他做他喜歡的事,小孩最好自己親自帶親自教育,希望你的兒子在你的教育下健康快樂的成長,望樓主採納!
-
7 # 灰太郎117
這個時候就需要您和父親提前溝通好,教育要有一致性。不能一個唱白臉一個唱黑臉。否則,孩子可能就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學會觀察,看您和父親誰佔上風,而不是誰合理正確。如此一來,孩子可能就不會心甘情願地接受教育,而我們去教育的時候也會事倍功半,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
8 # 陳小妹
對於這個問題相信很多初為人母人父的都很糾結。就好比我兒子一歲的時候,我因為兒子的不良習慣會懲罰打小手板。可每次外公要是看到我訓孩子就會罵我,然後把孩子摟過去,說他還小,什麼都不懂。可是在我認為,一歲的小孩懂事了。知道好壞,更知道誰疼他,所以總會耍小聰明。我覺得對於老一輩溺愛孩子我是能理解,但是我不會放任不管。
1.當老一輩袒護孩子的時候我不會當場反駁。不會給孩子樹立一個不好的榜樣。
2.我會事後跟老人家溝通孩子教育存在的問題,現在大部分老人都能理解的
3.也會跟孩子去講剛剛爺爺(外公)之所以這樣護著你,是不希望媽媽批評你或者打你,但是這並不代表你今天沒有犯錯。錯了就是錯了。
-
9 # 慈航傳人
爺爺奶奶更愛孩子!因為自己的孩子少爺爺奶奶往往把愛放在孫子孫女身上!我覺著應該滿足老人的愛!不然會非常失落!
-
10 # 一朵家庭育兒
這種情況在大部分家庭中都可能會發生。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對孫輩的特別疼愛,所以孩子的一些行為習慣在他們眼中是正常的,長大就好了。
我非常贊成寶媽引導孩子的方式,我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我家寶寶七個多月,開始嘗試扶著各種東西站起來,寶寶多爬對寶寶運動協調能力好,我就會在寶寶站的時候,給寶寶放坐下。寶寶的爺爺奶奶就說她不想坐,然後就把寶寶抱到欄杆的地方,讓她站著。可能他們覺得站一會兒沒事。但是這個確實和我的一些想法做法不同。
遇到這種情況,我一般就會跟寶寶的爺爺奶奶說,讓寶寶多爬爬有助於他發育,或者說她站太早了容易羅圈腿,也會給他們看一些關於孩子應該多爬的短影片。次數多了,寶寶的爺爺奶奶自然而然的就不那麼做了。看到寶寶開始站了,他們會主動放寶寶坐下,然後用東西吸引寶寶爬。
這個算是我的一種方法吧。老一輩的人,他們有他們的想法,可能因為我們是小輩,說一些教育理念他們會不以為然。不過給他們多看看育兒相關的知識或者短影片,透過別人的嘴來告訴他們,他們會更容易接受和吸收。
-
11 # 金金金金金鑫金金金金
那就得先做好父親的思想工作。
兩個人意見相左的時候,孩子就容易懵圈了。不知道誰說的正確的。但,一般會選擇對自己有利的。
-
12 # 雲東情感屋
我個人的建議,老人的意見還是要尊重的,他們經歷的人生比我們要豐富太多。
在一些價值觀的取向上,老人所給的意見都是他們經歷了幾十年的為人處世而得來的,這一方面作為家長來說是有必要採納的。
但是,時代的發展,科技的變革,同時讓我們這一代與上一代產生了無法逾越的鴻溝,我們更知道如何與現在這個社會去相處,同樣的我們的下一代所面臨的道路也已經不是我們上一代所能理解的了。
所以,在教育孩子方面,我們可以私下裡與老人進行溝通,總結出最正確最完美的教育方式,畢竟盼望孩子成才是我們與我們上一代共同的事業。
-
13 # 心理師1CM
我想你困擾的是你希望你爸能夠尊重到你管孩子的權威,你擔心孩子在他不斷介入時就不能形成一致的行為準則。猜測看看,你爸這樣介入可能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則覺得你管的那些在老人的觀念裡不是事,二則覺得你都是他管大的,在他眼裡也是孩子,所以不太會覺得需要尊重到你界限。最直接的辦法就是不要跟老人們住在一起,離得近些能照顧到,但在小的核心家庭裡(爸爸媽媽和孩子),你才能不受干擾的承擔起媽媽的角色。如果這個實現不了,就只能找個機會心平氣和的跟爸爸探討這個事,問問他的想法,說說你訴求,請他配合你,有什麼不同意見,請不要當著面反駁你,可以私下跟你說。
-
14 # 小北視界
在三代同堂的家庭中,免不了會出現教育觀點和理念的差異。其實,即便是自己一個人帶孩子,不同的階段也會有差異,畢竟環境會變,人會成長,認知就會迭代和升級。
首先,1歲的孩子,正處於由口欲敏感期(寶寶對外界事物的瞭解都透過口來感知,習慣什麼東西都放到嘴裡嘗一嘗)轉向用手來感知事物的階段。所以,他們喜歡什麼都用手抓,最愛玩的遊戲就是把東西扔在地上“聽響”,不同的響聲會引起他們極大的興趣。
反覆扔,就像我們小時候重複練習文字一樣,寶寶也是在學習和成長。家長需要做的事情是,寶寶這麼做的時候不會傷害到他,同時也不會打擾到樓下的鄰居即可。
其次,作為新晉寶媽寶爸的我們,人生進入另一個階段~上有老下有小。而我們孝敬父母最佳的方式,除了保證他們衣食無憂,便是讓他們覺得自己有用。
正是基於此,在家庭教育中,我們需要給到父母足夠的尊重。觀念的衝突既然不可避免,那麼我們只能積極想辦法,讓衝突的頻次減低,或者說讓大家的心裡都能達到平和。對於孩子而言,尤其是幼兒,主要撫育者的情緒,對他們的影響很大。情緒穩定平和的家長,才能讓孩子感到安全感,這對他將來適應新的環境非常重要。
當初跟公婆教育理念發生衝突的時候,我沒有跟他們理論和爭吵,這個完全沒有必要,因為他們也在乎孩子,也想要出一份力。於是,我給老人準備一部智慧手機,下載了很多專業的育兒APP(跟我手機上用的APP一樣),上面有很多新資訊。老人透過學習,可以升級自有系統,這樣我們就少了很多不必要的衝突。
後來工作太忙,我就放手把孩子交給老人帶,他們對照APP或者書本,也帶得不錯。只有在一些小事情上學會放手,我們才能做到放心。
最後,我們對待老人的態度,就是將來孩子對待我們的態度。
老人不易,幫忙帶孩子,身體上吃力,心理上還怕被晚輩嫌棄。不管你是否承認,這是很多老人的現狀。所以,對他們多一份體諒和理解,不光可以讓老人心理上更舒服些,也能讓我們自己心態更平和。
將心比心,畢竟有一天,我們也會老去,我們也想為自己的兒女再盡一份力,而不是被他們數落啊!
-
15 # 生活不易保持假笑
隔代親在姥爺這兒體現的淋漓盡致。
找個合適機會和姥爺嚴肅的談一下關於他們總跟著瞎搗亂對孩子以後及將來造成的不好的影響。
-
16 # 愛繪本的茜茜
我們雖然和孩子的爺爺奶奶住一起的時間比較少,也會遇到類似的問題,我一般採取迂迴策略。
其實,1-2歲的孩子喜歡扔東西, 扔了再找,他(她)是在透過物體的位置和物體的運動探索空間。扔東西的動作雖然簡單,媽媽需要隨時去撿也覺得麻煩,但是孩子“扔”的動作很重要。
我的處理方式:
2.如果孩子扔的東西,在你看來是不能使勁扔的。我會溫柔堅定的告訴她,這個不能扔,還有此玩具的玩法。和孩子一起玩,基本注意力轉移了。
3.孩子還堅持扔,爺爺在旁邊加油,我會給她爺孫倆一個彈力球或者輕點的毛絨玩具沙包什麼的,讓他們倆玩,我在旁邊加油鼓勁就ok 了!
當然,原則性的問題,不當著孩子的面和孩子爺爺奶奶溝通,溝通的時候舉例說明,一定要舉例,說明這樣做會對孩子有什麼樣的影響,一般她們都會聽。說一次肯定有時候不太記得,看到新聞或者哪裡有這樣的例子,就嘮叨嘮叨,爺爺奶奶自然就跟著你的想法有了!
-
17 # 時而育兒
一家三代人確實在教育孩子方面會有差異,很多人會有這個煩惱。其實老一輩的也都是愛孩子,只是教育觀念不一樣。遇到這種情況,還是要溝通,全家先一起商量好。
儘量以寶媽為教育第一人對孩子溫柔而堅定,那對於規則和界限也要堅定,跟長輩好好溝通,堅定的表明自己的教育理念,儘量把道理揉碎了講給長輩聽,取得他們的理解和肯定。
家庭教育如果有的在搭臺,有的拆臺,真的是太難了。
現在一般是寶媽花更多的精力去學習管教,而且寶媽大都是主要養育者,讓寶媽做教育第一人,以寶媽的教法為準較好。
教養是家庭教育中影響孩子的唯一因素教養體現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要有教養,就要先建立規則,而規則是需要全體人員去共同遵守的。
我們不僅是規則的定製者,更應該是一個共同遵守者。在規則面前,家裡其他人和孩子是平等的。想讓孩子明白規則絕不是教條式的講解就可以的。
只有我們遵守規則,有規則意識,才能更好的引導和幫助孩子認識規則,進而遵守規則。如果家庭的規則意識不強,又怎麼給孩子榜樣呢。
讓長輩明白,我們可以給予孩子“愛和自由”,但是要有界限,對孩子讓步並不是給孩子“愛和自由”,讓他們明白愛和尊重孩子與規則管教孩子的界限。
-
18 # 羊舌書蘭
首先第一點要和爸爸進行溝通!告訴他自己的育兒觀念,還有如果這樣做會造成什麼後果!如果持續按照爸爸的想法,遲早要慣壞的。不該軟弱的時候別軟弱。孩子是自己的。就得自己教。慣壞了別人只會說你的不是,不會說你的爸爸,因為他是你的孩子。現在小就慢慢給他改回來。不然到了叛逆期就不好改了!
然後第二點最好是和父母或者公婆分開住!讓小孩也有自己的獨立空間,自己的教育方式也會比較有權威。
-
19 # 陳志強頻道
這個問題說明你的父親和你的教育方法和理念不一樣,甚至產生了衝突。但是有問題是很正常的。世界上不存在兩片一模一樣的樹葉,自然也不會有兩個人的教育理念都一樣。
作為長輩,你們都是希望自己的後代好,能夠描著你們的預設路線趨近於完美。這點是共識。所以從根本上說,你們的教育的最終目的都是把自己的後代培養成趨近完美的個體。
至於在教育方法的選擇適用上,家長之間要做好交流溝通,探討教育孩子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方法更合適,時代在與時俱進,教育方法也要與時俱進,才能收穫較好的效果。你可以和你的父親好好說一下你的教育理念,同時再琢磨一下你父親的教育理念,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
-
20 # 大琳兒315
其實我個人認為問題出在你身上,比如你對孩子不能說不能怎樣怎樣,否則媽媽不要你了,不喜歡你了。這些話對於孩子來說不起作用。敏感期的孩子充滿好奇,正確引導,不要威脅,不要講條件。比如你可以說,孩子,玩具摔哭了,寶寶能不扔它了嗎?咱們可以一起來玩遊戲嗎?對於你的爸爸,我認為他覺得你是在訓孩子,自然要護著。你的態度和語氣,話語,都決定了你爸爸的態度和話語。
回覆列表
和爸爸溝通,在你教孩子的時候,叫爸爸不要干預,因為這樣教小孩,小孩容易混亂,不知道聽說的,誰說的是正確的。小孩更難教育了。如果是爸爸幫你帶孩子,要事先和爸爸溝通好,孩子的教育以你為主,不能你的教育方式,孩子聽了,回頭孩子的爺爺又是另外一種教育方式。沒有統一的教育方式,會給孩子造成很多困惑。不知道該聽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