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狂喜淡墨a
-
2 # 天碧玉音
詩名李白影響大,詩意蘇軾影響大,兩人的詩作風格與時代環境受到的影響也是特別大,詩意內涵體現出的性格特別明顯。
-
3 # 人文頻道天宇
詩人對後世的影響。取決於他所處的時代在歷史中的重要程度。和同時期對詩歌的愛好程度。例如春秋時代的詩歌,唐詩宋詞元曲,為什麼要在內容面前加一個朝代,就是因為這個時間段盛行這些東西。井噴式的出現好作品的時候,其中的佼佼者肯定就算是同類型翹楚了。相對而言,個人認為李白和蘇軾的作品風格不雷同。同樣的從作品的豪放程度和大氣磅礴水平來說。李白更傾向於豪放大氣兼顧細膩。蘇軾則細膩有餘大氣稍遜風騷。故而認為李白略勝一籌。個人見解,不喜勿噴。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
4 # 聞道知行
李白和蘇軾都是中國文化史上的舉足輕重的人物,兩人誰對後世的影響更大呢?
詩人李白是唐詩黃金時期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其浪漫主義詩作備受後人推崇。而蘇軾是繼歐陽修之後的北宋的文壇領袖,其在詩、詞、散文、書法、繪畫上都有極高的成就,是名副其實的一代文豪和書畫大家。宋神宗就曾說過:“軾有白之才,而白無軾之學。”承認蘇軾有和李白一樣的才華,而李白的學問不如蘇軾,這是個很中肯的評價。把兩人放在一起比較,實難分出誰對後世的影響更大。
但若我們用反向思維來比較一下會不會容易得出答案呢?如果在中國的文化史上沒有蘇軾這個人,那會不會使中國文化缺失一面?在宋代,文還有歐陽修、詩還有王安石、詞還有辛棄疾,他們中每一個人都不能代替蘇軾的影響力,但可以三個人加在一起替代蘇軾。但是如果在中國文化史上沒有李白這個人,那會不會使中國文化缺失一面呢?,答案是肯定的,李白是唐詩的一根支柱,蘇軾是文壇的一個視窗,所以用反向思維來比較就能說明,李白對後世的影響要大於蘇軾。
-
5 # 阿柚一葷一素
當然是李白,從《靜夜思》到《夢遊天姥吟留別》,從小到大我們背了多少歲首詩仙的詩。我個人更喜歡蘇軾,他的豁達,無人能及。
-
6 # 王的鳥
李白和蘇軾,很難放在一起比較。
一個是詩仙,斗酒詩百篇,一張嘴,便是半個盛唐。
一個是詞聖,開創豪放派,一揮筆,就有無數珠玉。
李白出生盛唐,富商出身。
任俠平生,詩劍天涯,一擲千金。
幾乎大半輩子沒有吃過苦頭。
在李白這裡,想象力是不需要受到任何現實的束縛的。
所以他的詩歌從來都是天馬行空,氣象瑰麗的。
他能夠輕易讓“輕舟過萬重山”,讓瀑布“疑是銀河落九天”,讓白髮“長達三千丈”。
他能夠想出“雲想衣裳花想容”這樣絕美的詩句,來表達一個人的美麗。
李白對後世的影響,是他的浪漫主義的精神、文字和傳承。
蘇軾是政治家出身,在宋朝,是一個政治環境很不穩定的時局。
蘇門三進士。蘇東坡一家都是做公務員的。
都是帶著理想主義的現實主義者。
蘇軾的詞,在政治之中,是由天真爛漫,到積極進取,到備受打擊,到看破紅塵的轉變。
特別是蘇軾時代的幾次變法,讓蘇軾升官貶官,起起伏伏。對於他創作的心態,影響很大。
同樣是讀老莊。
李白讀出的是奇妙的世界。
蘇軾讀出的豁達與超脫。
蘇軾對後世的影響,正是他為人處世中的“看破”二字。
對於年輕人,讀李白影響更大,能夠讓年輕人更加有希望,有激情。
對於中老年人,讀蘇軾影響更大,能夠讓他們看到自己,讀懂人生三昧。
-
7 # 晏溪土著
李白是詩仙,蘇軾可以說是詞仙,兩人的寫作形式不同,所以只能說李白的詩對後人的影響大,蘇軾的詞對後人影響大。
-
8 # 我們一起講故事
論影響力是沒法比的,畢竟不是一個領域,李白是唐詩的巔峰,蘇軾是宋詞的巔峰,他們都是自己時代的弄潮兒,因而是沒有可比性的,如果真的二選一,那我還是選蘇軾吧,理由如下:
李白對後世的影響,僅限於詩詞以及樂觀主義態度,因為李白是“詩仙”,他酒醉賦詩, “力士脫靴,貴妃碾墨”,是一個隨性的大才子。
而蘇東坡,一生也是起起落落,有很高的政治抱負,卻受到一連串的整治打擊,由於與當朝宰相王安石政治理念不同,導致他一生起起落落,也正是這個,讓蘇東坡有了時間,取得其他方面的造詣,書法方面,他是南宋書法四大家之首;書畫以瀟灑飄逸著稱;美食方面有我們大家熟悉的東坡肉,當然他最舉世矚目的成就,還是她的宋詞。
總結起來一句話:李白,活成了詩仙,而蘇軾,活出了人生本色。
-
9 # 烏秋898
李白被人稱為詩仙,與杜甫齊名,人稱為"李杜“,李白的詩雄奇飄逸,豪邁奔放,形象鮮明,語言精緻,富有音樂感,充滿浪漫主義色彩。一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千古吟唱: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楊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寫得豪放大氣,一幅美景詩畫躍入眼前。
一首《蜀道難》寫得大氣磅礴,形象傳神。
李白是位多產詩人,一生寫詩無數,有斗酒詩百篇之謂稱。
蘇軾,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壇領袖。他的詩詞《水調歌頭》、《念奴嬌》,寫得新穎別緻,意境高遠,耐人尋味。也是極佳的傳世之作。名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令多少人引用。
兩位詩人,論多產,蘇軾不及李白,論詩詞豪放大氣,語言精練形象,李白稍遜蘇軾,論書文書法李白又不及蘇軾,兩位真是不分伯仲,難分高下。
如果綜合分析,影響力,蘇軾略勝李白一點吧!
-
10 # 謝雨軒
李白和蘇軾,都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重量級人物,二者各有所長。
李白所在的時代是唐朝,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鼎盛時期。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詩作極富浪漫主義,想象奇特,辭藻絢麗,藝術成就極高。李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對後世影響深遠。
蘇軾生在宋朝,在詩、詞、文三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造詣,堪稱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人物。蘇軾的作品多表達著鮮明的人生態度,寵辱不驚、自由豁達,且為後世樹立了典範,許多文人以此為目標。
兩位詩人都不僅僅精於文學,李白在書法、劍術、詞賦等方面亦有造詣,而蘇軾則書法、繪畫皆通,同時在醫藥、水利、烹飪等方面也有所貢獻。
比較他們誰的影響力更大,是困難的,但我們不妨從以下方面來梳理:
文學作品的影響眾所周知,李白和蘇軾都有被貶的經歷,人生境遇起起伏伏。李白在作品中將感情寄託於祖國的山川,多謳歌美麗的自然風光。風格方面,其寫景雄渾壯麗,風格自然明快、飄逸灑脫,在藝術方面有著很高的鑑賞價值。
如《夢遊天姥吟留別》中,奇幻的夢境,讓人稱奇。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FIT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蘇軾的詩詞內容則不限於此,內容物件多樣,蘇軾的作品,更突出的是所傳遞出來的曠達人生態度,後世千古傳誦。
最為稱頌的便是那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對於人生,看的透徹,卻又懂得順應,極為難得。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人物精神的影響李白在所有的作品中,傳達出來的一種理念是“及時行樂”,“今朝有酒今朝醉”,這也是最早的“活在當下”的人生理念。李白的一生坎坷、起伏,然而他並沒有消沉沮喪,作品中也並沒有太多低落情緒的傳達,取而代之的,是對當下的珍視。這放在現代來說,都是值得學習的。
如《將進酒》中,表達的極為明顯。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蘇軾的人生態度,剛剛有所提及,樂觀豁達,對後世影響很大。而蘇軾更為後世所津津樂道的,則是對百姓的造福,無論是“東坡肉”,還是“蘇堤”,都恰好體現了他在百姓心中的地位。
這種影響力,已超脫了文人的影響,這也是李白所不能比的地方。
而李白早蘇軾一個時代,那麼李白對蘇軾有沒有影響呢?當然。蘇軾曾這樣評價李白:“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瑋絕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詩人盡廢。然魏、晉以來,高風絕塵亦少衰矣。”(《書黃子思詩集後》)
所以,兩位偉大的文學代表人物,都是中國古代傑出的文學家,有什麼可比呢?都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承人。
-
11 # 翻倍小螞蟻
要說在文學方面的,李白作為詩仙,他的影響力是比蘇軾大一點;但這個影響,沒有說單純是文學方面,綜合各方面的話,蘇軾的影響力是更大一些的。
李白,給我們最大的影響就是,詩仙,寫了很多浪漫主義詩歌,確實有很多千古傳誦的名篇,比如我前一個問答裡面提及的,鄉思的《靜夜思》,友情的《贈汪倫》,還有《行路難》、《將進酒》等等。但終其一生,除了詩歌,李白仕途不得意,老實說沒有做出什麼大的功業吧。
古人講立言立德立功三不朽,所以我覺得還是要多方面考量。
而蘇軾,或者說蘇東坡,大家更熟悉的稱呼,單純在詩詞方面,是稍比不過李白,但是,唐詩宋詞,唐詩李白,宋詞蘇東坡。蘇東坡在中國不僅是詩人和散文家,同時,他還是第一流的畫家、書法家。還不僅如此,他還是北宋的著名政治家,實幹家!或者給幾個頭銜的話,他還是歷史有名的吃貨、工程師,歷史治水名家。
第一,蘇東坡天生聰慧,對佛理一觸即通,常與僧人來往,(大家熟知的佛印,他們兩個的段子比較多),所以蘇東坡是第一個將佛理入詩的;文人畫,是蘇東坡在中國繪畫上創立的新門派,這使我們中國的藝術增加了獨特的優點。
第二,實幹方面,一零八九年,蘇東坡任杭州太守,在這裡,僅一年半時間,他給杭州城建立了清潔供水系統,一座醫院。這個醫院,蘇東坡從公款撥出兩千緡,自己也捐50兩黃金,在杭州城中心眾安橋建立的“安樂坊”,是中國最早的公立醫院。修通了運河,建的蘇堤,更是表現了極大的勇氣,不惜與朝廷及當地官員同僚意見相左,隻身開展救濟饑饉工作。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黃州、杭州,到儋州,每到一處,蘇東坡都是造福一方百姓!
第三,蘇東坡的散文有《留侯論》、《晁錯論》,詞做,《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些都是千古名篇!一首《定風波》,是我的最愛!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綜合而說,還是蘇東坡的人格精神吧。這裡引用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我若說一提到蘇東坡,在中國總會引起人親切敬佩的微笑,也許這話最能概括蘇東坡的一切了”。
-
12 # 2分鐘看世界
唐代出了個獨一無二的詩人,詩仙李太白;宋代出了個獨一無二的文人,蘇仙蘇東坡。
李白,是唐代文壇的驕傲;蘇軾,是北宋文壇一哥。雖“文無第一”,但多年來關於兩
人誰更牛的爭論從來沒有停止過。
李白真愛粉丟擲了很多李白更牛的理由,他們認為李白的《將進酒》、《行路難》等作
品達到的水準,別說蘇軾,放眼幾千年文壇,也沒有人能達得到。挺蘇軾的,自然也有
自己的理由,蘇軾詩、詞、書、畫、散文,樣樣精通,他的成就令後世可望而不可及。
聽過最有見地的,非常中肯。
康震講了這樣一段往事:當年宋神宗讀了李白的詩作後,很是欣賞,便有意問侍臣:我
朝中誰可與李白相比。侍臣回答神宗:“蘇軾可與李白比”。神宗則表示:“你說得不
完全對,李白有蘇軾的才氣,但卻沒有蘇軾的學問。”
宋神宗這樣說,看上去有點兒想為自己北宋爭面子的意思,但其實說的是很有道理的,
康震老師當場也是認可神宗的這個看法的。接著王立群老師,也表示贊同,而且他還給
出了客觀的原因:宋代文人普通比唐代文人有學問,因為宋代雕版印刷通行,所以文人
們讀書量比唐代詩人們大得多。
二位老師的說法是非常中肯的。要理解這一點,其實大家比較一下李白和蘇軾在同一地
點寫的兩首詩,就能發現兩者的不同:
《望廬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
河落九天。
《題西林壁》(蘇軾)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
此山中。
大家來看看這兩首七言絕句,寫的都是廬山,李白寫的是廬山的瀑布,蘇軾詩則是對廬
學問。
李白的這首詩,論文學價值個人覺得是所有詠廬山詩中最好的一首。前兩句就寫得出神
入化,太陽照在香爐上為何會生紫煙?因為此句中的香爐指的是廬山的香爐峰,以山為
爐,以山中的煙氣水氣霧氣在Sunny下呈現出的紫煙,為香爐中飄出來的煙,這開篇7個字
的格局之大,筆力之雄,非一般詩人所能及。
而後兩句,更是流傳千古的名句。三千尺和落九天,那一掛廬山瀑布的氣勢和神韻,被
抒寫得大氣磅礴。前一句“掛前川”還是靜態之美,這兩後句則躍筆而起,由眼前寫到
銀河之上,太白之筆令人歎服。
而蘇軾的詩作,在語言顯然要低調了很多,但他卻在936年前就悟出了“當局者迷”的道
理。而且他還有本事,將這一道理用通俗易懂的話,為我們呈現出來。這要的不只是才
情,更多的是學識,以及運用學識的能力。全詩28個字,寫景和寫哲思完美融合,李白
的詩僅是一首千古名作,而蘇軾的詩則是一番哲學和美學的思維方式。
李白和蘇軾,不能說誰更牛,只有說兩人各有特點。蘇軾雖學問比李白強,但他對李白
是很服氣的,他的多首詞作中都有李白詩的影子。比如《水調歌頭》中“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以及“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就有借鑑李白《月下獨酌》中的“舉
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痕跡。
-
13 # 東方強漢
在古代的詩人中,毫無疑問還是唐代詩人李白的影響最大。他的詩想像豐富、氣勢不凡,《將進酒》、《望天門山》、《早發白帝城》、《望廬山瀑布水》,都是家喻戶曉的名詩。他那“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的感慨,“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拳拳之心開創了唐朝詩人的新風。在《望廬山瀑布水》中,他那“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誇張情懷使他成為古代浪漫主義的傑出詩人。蘇軾同樣偉大,是一位才華橫溢、優質多產的作家。他的詩詞、散文在中國作家之林中具有相當高的藝術成就,尤其是他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氣磅礴,但他比李白晚了近三百年,兩相比較遜於李白。
回覆列表
李白是詩仙,蘇軾著名文學家,八大散文家之一,屬於是宋代豪放派詞家。也是著名書法家。墨竹開創者。
李白與蘇軾各有千秋,相比之下都有大的影響力。
無法比較誰更具影響力。在書畫藝術,蘇軾的寒食帖筆墨,屬於中國第三行書。李白,斗酒詩百篇,浪漫詩人。無人比擬。
但是要是非要比較,單從寫詩方面,自然李白更具影響力。因為詩,在唐代最為巔峰。而李白又是唐代詩人大成者。故論及兩人的詩歌對後人的影響,自然是李白。
李白的想象力豐富,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蘇軾的詩歌名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屬於哲理性。寓意深厚。兩人在詩歌風格有較大區別。
一則感性,一則理性。都表達了詩人的思想內涵。及情性表現。同樣在不同朝代所經歷的閱歷不同。李白屬於爛漫的詩人,蘇軾屬於官場失意後,造就了他一生的文學藝術成就。一則自由遊歷祖國山河,一則是自己被貶窮鄉僻壤。
總之時代造就偉大的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