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扒圈李白

    深有體會。

    一個小影片,短短15秒就可以體驗一瞬間的快樂。然而大多數影片是彼此沒有聯絡的。要看電視的那批人,沒有養成了從頭到尾看完一部電視的習慣。

    科技太過發達,手機成了每個人都需要的物件。網路也發達,現在誰不會看小影片。快餐文化太過快了。大家不會都想去拍劇,畢竟小影片那麼短的,成本低,更容易火,誰想冒風險呢?

    原因2:現在很多電視劇都是商業化嚴重造出的產品。物價飛漲,誰都想掙快錢。於是一部部劇失去了拍攝的初心。而且,現在的中國市場,鮮肉小花片酬簡直是天價一部劇必須有成本預算,大的一頭都出在片酬上了,服化道和特效啥的,能出高配嗎?

    所以劇的質量真的,很少人做好呢……

  • 2 # 萬事由天644

    對於這個我感觸很深,這幾個劇都是我喜歡看的,而且看了都不是一兩遍而是很多遍。

    我覺得好看最主要的原因是題材的真實演員超高的演技還有特別是對於我們中年以上的人那種懷舊情懷吧。

    特別是大宅門,可以說沒有一處不經典,沒有一個情節是浪費的沒有一個演員刻畫的不真實,那裡邊演在白大爺明知道被砍頭的時候還能從大獄裡出來給仇人家去看病,那種醫者仁心真心讓人佩服,七老爺的敢作敢為頂天立地更是讓人佩服,我最感動的就是白三爺耍了一輩子渾,在最後卻能為了老七慨然赴死,在家族的親情面前,在民族大義面前的視死如歸讓人無不動容傾佩無比

    總之這幾部電視劇都拍的特別成功,是難得一見的經典,經典是永遠不會過時的,可以一直流傳下去......

  • 3 # 已重置

    因為廣電總局喜歡好高騖遠~溜鬚拍馬~喜歡抗日神劇,腦殘的綜藝節目,弄得現在好的連續劇拍不出來反而促成了抗日神劇題材片的泛濫成災~~~~迷失的這些年

  • 4 # 塞外江南的丫頭子

    最近聽說一個詞“影視降級”,

    是說現在的中國產劇,

    從審美到劇情,從演技到價值觀,

    和十年前相比,是全方位退步、降級。

    有人在豆瓣上統計發現:

    2000~2009年,中國產劇8分以上有346部,

    但到了2010~2018年,就只有206部。

    比如《雍正王朝》、《大宅門》、《喬家大院》、《闖關東》、《大染坊》之所以為經典,是因為這幾部劇流傳時間久,傳播度廣,並且受到了各個社會階層、各個年齡段的廣泛認可的,大家贊同的不僅僅是劇情故事,也是贊同劇中演員的演技,更是對劇中蘊含道理或者人生啟示的認同,所以這些劇能成為經典,在各大衛視的節目名單中長久留存。再者就是 觀眾口味變了, 現在都喜歡俊男美女、劇情爽劇、就是追求直接粗暴刺激視覺的。 快餐商業影視劇,後期各種炒作營銷方式的模式越來越盛行。 過去十年出的名著翻拍歷史正劇觀眾越來越沒耐心去看,大多收視不佳叫好不叫做 自然願意投資的公司更少了,陷入死迴圈。 就好比美國電影受到科幻動漫這種狂刺激視覺感官的HLW大片盛行 各種文藝歷史劇情片也是叫好不叫座 做白了就是市場選擇,現在娛樂活動方式多了, 大眾觀眾欣賞口味就是這樣,願意追求藝術精品的少部分群體又撐不起市場。

  • 5 # 小輝侃電影

    隨著時代的變遷,觀影群體的年輕化,使得的這些年代大劇逐漸被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可悲可嘆!

    真的是我們的電視劇製作者江郎才盡了嗎?答案肯定不是。我們有很多優秀的導演,優秀的編劇,更不乏優秀的影視演員。他們不是拍不出來,而是不願意拍了。根據大資料調查,現在的觀劇群眾以95後為主導,佔據了觀劇群眾人數的半數以上,為了滿足這個群體,現在的電視劇都是是滿屏的霸道Quattroporte、情情愛愛,勾心鬥角,很顯然這些都市、宮鬥題材才是他們的最愛,電視劇畢竟是要以盈利為目的,為了迎合他們的胃口,只能拍這些沒有營養的快餐。相反,這些有內涵有深度的劇集反而不受歡迎。在這個快節奏的年代,已經很難有導演靜下心來認認真真的拍一部劇了,看看現在的電視劇,華而不實,粗製濫造。特反感一些情節,粘個白鬍子,染個白頭髮就能演老人了?最起碼的皺紋都沒有,純粹的對觀眾不負責任!

    演員片酬的居高不下,也是問題所在。眾所周知電視劇的製作週期大於電影,居高不下的片酬讓製作人望而卻步。現在的電視劇集數越來越長,這些以單集論片酬的演員們真的請不起!

    最後希望良心大劇越來越多,讓我們在這個浮躁的年代靜下心來沉澱沉澱!

  • 6 # 小胖的胖

    我認為關鍵的原因是市場環境變了,人群變了。

    2001年《大宅門1》播出,當時沒有影片平臺,電視和影碟是唯一的觀看方式。在一個螢幕上彙集了不同年齡段的人群。而中國電影電視的黃金一代那時候也正年富力強。姜文,張藝謀,陳凱歌都是裡面的醬油角色。這些演員,導演都還帶著文藝創作者的自覺去進行形式創作,所以無論編劇,導演,演員,都會更加用心。其實橫向來看,90年代到2010之前也是港臺電視劇的黃金年代。

    那時候70後80後是觀影的主力人群,年齡剛好在20-30歲之間,有傳統文化的認知又能接收新鮮實物,正劇如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喜劇如李衛當官,康熙微服私訪記,戰爭劇如亮劍,刑偵劇如重案六組,還有武俠劇,愛情劇,包括仙俠劇《仙劍奇俠傳》等等,都能接受。

    20年過去了,最老的80後已經40"最老的70後已經50,90後00後崛起,他們是網路文學影響很深的一代,所以2011年的一部《宮》,一部《步步驚心》讓楊冪大火,吳奇隆逆勢翻盤同時,把電視劇創作帶進了網路ip鉅製的時代,花錢買版權,改編,捧小花小鮮肉。

    而後《甄嬛傳》,《琅琊榜》,《花千骨》,《楚喬傳》,《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鬼吹燈》,《將夜》,《誅仙》,近年來的流量大劇,基本上都是網路小說改編拍攝的,其中又以宮鬥和玄幻修仙為主。(期間還穿查了一段時間的抗日神劇)

    加上12年智慧手機開始普及,以前的土豆,pps,迅雷逐漸被愛奇藝,騰訊影片取代優勢,年輕群體從電視屏轉移到手機平板屏上,網劇也開始氾濫起來。

    網路文學泥沙俱下,影視公司迎合年輕群體,快速變現資金,所以近10年,影視與其說是文藝創作,不如說是流量收割,所表現出來的就大規模造星運動和流水化的影視製作,質量自然良莠不齊。

  • 7 # 優秀電影盒子

    高質量的電視劇電影很難出現是受時代的影響。浮躁急功近利已經是當今社會最大的癌症,信仰缺失衍生了太多的社會問題。正如遍地網紅,價值觀扭曲,庸俗的審美,非主流文化的侵蝕和蔓延,無一不主導我們的思維。

  • 8 # 我叫抖丐

    因為曾經經典之作的年代人 都是吃過苦日子!有擔當 有責任心與熱愛他們的事業!所以他們知道每拍一部戲 最起碼要先對的起自己 對的起觀眾!所以 每部戲 哪怕一個飢餓的情節。演不出來?沒關係。我4天不吃飯 我餓也要餓出來!這就是經典之作無法逾越的地方!致敬所有為經典奉獻的人!

  • 9 # 子放133531030

    首先,優秀的藝術作品,無論小說,影視作品都是基於事實,這些膾炙人口的作品要麼是基於真實的家族年譜,要麼是來源於真實的歷史事件,只有真實的土壤,才能培育出健康的樹木。其次,演員,這些作品的主要演員都是資深戲骨,鮮有小鮮肉和網紅妹,表演是需要歲月沉澱的一門技巧,單靠顏值和特技,只能保持曇花一現的輝煌。

  • 10 # 六哥59075

    嚴格來說《亮劍》不是一部完美的作品,它的劇本、演員很棒,導演一般。導演的工作作風不夠嚴謹,使作品有了瑕疵。

  • 11 # 老跨鬥

    一、為了票房,為了收視率,看起來是為人民服務了,迎合人民群眾了,其實不是那麼回事!文學、文化、藝術作品必須要有一定高度的引領作用,靈魂教化作用!

    二、一個迎合,一個引領,在經濟利益面前,迎合,可能更現實一些,於是,就出現了許多票房非常高,但是,大家這輩子可能不會看第二遍的作品。

    三、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沒有偉大的精神引領,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四、其實不光是影視作品,美術領域更是如此,當代美術與50、60、70年代的東西去比一比吧。倒退、倒退!

  • 12 # 淡定從容lnj

    1、網路傳播的快餐式文化,難出經典。

    現在是資訊化時代,人人一部手機,碎片化閱讀,碎片化觀劇。大家都忙著上班,急著賺錢,看完哈哈一樂,誰管你是經典還是狗屁?能打發時間就成。這是資訊時代的必然結果。

    所以,主隨客變,既然觀眾都不以質量追求為目標,誰還會死抱著必出經典的初衷去創作?拉一票流量明星,撮一堆去橫店混一個月,拍他個五六十集出來,往各大影片網站一扔,然後粉絲一擁而上,今天討論愛豆的服裝,明天討論小主的眉毛。熱度一上來,大家都賺得盆滿缽滿,何樂而不為?

    2、技術進步,導致缺少出經典的好環境。

    以前沒有智慧手機,大家都沒得選,只能一家人湊在一起看電視。電視觀看的唯一性,讓影視創作觀眾基礎雄厚。你不好看我就換臺,哪個臺的劇好看廣告就多,因此影視劇創作爭先創優。再加上老一輩影視人深厚紮實的工作作風,和對作品認真負責的性格,想不出經典都難。如86版《西遊記》、87版《紅樓夢》十年磨一片的作品比比皆是。

    遺憾的是,時代的發展不再給你這樣的創作環境。現在電視機都快淘汰了,還在看電視的都是一些老人(看購物頻道還老上當)和小孩(看動畫片)。由於觀眾的流失,現在連中央電視臺廣告都沒多少了,各有線電視網路公司也在奄奄一息。

    觀劇渠道的改變,觀眾主體的改變,不再給傳統電視劇創作人員時間去打造精品。流量當道,人氣是王者。選哪條道,用屁股都能決定。

    3、網劇市場要擔負起提質量出精品的重任。

    雖然這看起來只是我們的一廂情願。但也不能不呼籲。

    網劇創作要抓好劇本和主創人員質量關。《大宅門》是郭昌根據自己的親自經歷創作的,光劇本就醞釀、打磨了20多年,而且主創團隊老戲骨雲集,陳寶國、斯琴高娃、劉佩琦、杜雨露等等,就連張藝謀、陳凱歌、姜文三大導演都來跑龍套。《亮劍》取材於作家都梁的作品,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劇本紮實,加上李幼斌的演技,火成經典。

    而現在的劇呢?從《花千骨》到《三生三世》,劇本大多來自於網路小說。網路小說的整體水平和傳統經典差之千里。以此拍成的電視劇基礎就不紮實。再加上現在的流量明星演技大多不敢恭維。質量能好到哪去?

    經典作品必須是一流劇本和一流主創人員結合產生的作品,缺一不可。而且,還離不開耐心的打磨。所以,儘管《慶餘年》有陳道明等老戲骨出演,但仍脫離不了網路劇的創作模式,註定成為不了經典。

    雖任重道遠,但不可不為!

  • 13 # 過著狼狽不堪的日子

    這幾部經典片子可以說是中國電視劇發展史巔峰時期的作品。無論當時的編劇還是導演,在創作過程中都下了很大的功夫,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良心之作。對故事的內容到對人物的演繹,可以說做到了嘔心瀝血精於求精,創作者們對藝術標準要求之高、要求之嚴謹都是目前電視劇創作者們達不到的。

    演員方面也很重要。陳寶國、斯琴高娃等一批藝術家們的精湛演技獲得了觀眾們的一致好評。從他們對人物的理解、把握以及心理刻畫無不提現出藝術家的風範,這也是他們對錶演藝術精於求精的結果。

    如今想要看到這些劇就只有重溫,事實證明,許多的翻拍以及新作品令觀眾們大失所望,本人分析有以下幾點:

    1、缺乏好的劇本。劇本就是一部劇的靈魂,是基礎。縱觀經典作品都是在原小說的基礎上進行的二次創作,很多都是小說的原作者直接參與劇本改編,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作品的精髓。而如今很多劇集都是編劇直接寫的劇本,或者根據網路小說改編,這從文學藝術魅力上來講,其藝術價值已大大降低。尤其是一些作者為了急功近利,幾天就寫一集,要求不嚴謹,使電視劇播出時臺詞漏洞百出貽笑大方。

    2、導演整體水平不高。如今新生代導演很多,想當導演基本上沒有門檻,拉點贊助,找個東家,組織一群烏合之眾就建立一個劇組。一些青年導演科班出身的較少,屬於見多識廣型別的,拍出來的作品自然經不起推敲。由於個別演員片酬太高,導致片酬與其他製作經費嚴重失衡,導演為了節約成本,對一些道具、畫面都用電腦技術處理,給人虛假的感覺。

    3、演員的表演能力滑坡。現在很多藝術院校已經培養不出好的演員了。時代太浮躁,藝術院校的學生們靠的是“吃快餐”,不去認真地學習,而是如何能儘快地成為明星,夢想一夜暴紅,這種走捷徑的藝術之路註定吸收不了什麼營養。所以我們現在看到一些電視劇裡出現了很多“殭屍臉”,讓觀眾們不買賬。

    綜上幾點是導致今天拍不出好劇最基本的原因,當然還有其他因素,因本人水平有限,就不一一敘述了。

  • 14 # 隨波萬里

    這個問題很好,值得深思。

    首先,能拍經典影片的人或老或轉行或去世了,留下來的或者進來的大部分都是些投機商人。演員正常拍戲過程都能曝出認真負責敬業的高尚新聞,搞得普羅大眾好像一直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似的。

    其次就影片的直接觀感來說,時代劇很難有代入感了,第一眼看過去就出戲。服裝、道具、背景顏色鮮豔瑰麗,哪個朝代都拍的乾乾淨淨好像我們從古到今都是民富國強的樣子。演員表演不自在,配音像朗讀,美術不會配景,特效越來越敷衍,剪輯不連貫,好像相關從業人員整體素質都下降了。只能說他們取得了從業資格,但缺乏藝術細胞和創新能力。

    最後就是深層次問題了。故事像事故,編劇沒邏輯,導演瞎起鬨。自從成功了一個周星馳以後,現在都跟風當半吊子周星馳,除了尬娛就是噁心人。只知道跟風,緊盯商業價值坐順風船,現在影視劇的路已經越走越窄了,再不改變那就沒路了。

  • 15 # 花生小錦鯉

    說起來很簡單,都是錢鬧的。前幾年,電視劇行業熱錢湧入,危害巨大,流毒一直延續到今天。

    資本逐利,熱錢要的就是“短平快”。所謂“短平快”,就是要求電視劇要在短時間內獲得商業成功。於是整個電視劇行業被熱錢裹挾。熱錢成為支配電視劇製作的力量。

    透過多年的摸索,熱錢總結出了一條賺錢模式。那就是,大牌明星+ip模式。過去的電視劇生產模式是:先有優秀劇本,然後依託劇本,進行創作。現在的電視劇生產模式則變成:先買個流行ip,然後找最火的明星,進行拍攝。

    熱錢迷信明星效應,盲目追捧明星。這樣做的後果就是明星地位提高,明星片酬水漲船高。巔峰時期,明星的片酬能佔到整個專案的50%。這一現實直接影響了整個電視劇的製作水平。

    首先影響的是劇情創作。

    電視臺和影片網站買劇,是按集數算錢。集數越多,賣的價錢越高。熱錢追求高利潤,於是要求電視劇瘋狂注水。一部劇五六十集都是正常現象。編劇和導演絞盡腦汁,新增大量與主線無關,可有可無的劇情,導致整部劇拖沓冗長,節奏緩滿。

    其次影響的是拍攝效果。

    由於資金有限,基本上所有的劇組都在拼命趕進度。三四個月內,拍完五六十集內容,已經成了業內常態。

    為了實現這種速度,導演不再要求演員的演技,差不多就給過。演員沒時間背臺詞,就直接對口型,後期再配音。使用分組拍攝,演員分身乏術,就大量使用替身。不再出外景,一直待在影視城拍攝。這樣趕製出來的作品質量可想而知。

    最後影響的是後期製作。

    由於資金少,製作時間短,後期人員只能製作出廉價粗糙的特效。這種特效被觀眾戲稱為“五毛特效”。“五毛特效”嚴重拉低了電視劇的質感,讓人齣戲。

    透過分析電視劇製作的各個環節,我們可以看出,現在拍出精品電視劇的機率越來越低。好在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比如“打擊天價片酬”,“限制電視劇集數”等措施。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能看到更多優秀作品。

  • 16 # Youngheaven

    目前年輕的一代人的價值觀已經發生了變化,與上一代人不同。現在追求的是流量,娛樂至死!導演為了追求流量,必然要滿足年輕一呆的價值觀,所以很難再拍出那些深刻而又有意義的電視劇!

  • 17 # 博哥愛生活

    以前的演員都是實力派、演技派的靠演技吃飯的,不用靠顏值、特效、場景也比較真是,現在的電影好多都是綠布背景,場景全是後期特效做上去的,還有現在的演員都是靠顏值,有的根本都沒什麼演技。所以現在很難再拍出以前的經典作品。

  • 18 # 帝師family

    首先!現在一些優質的劇本得不到發揮!其次現在的流量明星嚴重!而且演技不敢恭維!所以造就了!市場不需要這樣的劇本!市場只關注流量!有演技的老戲骨又沒有合適劇本!所以很難在出現這樣好的電視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20,你看的第一部電影會是什麼?會跟誰一起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