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叨叨宇
-
2 # ca跳跳偶
很多人覺得早教機構是沒有用的,覺得早教機構裡面教的東西自己在家也能教,沒有必要花那個錢。但試問每位家長,你在白天的八個小時裡,每一天都很有耐心地陪孩子躲貓貓、玩遊戲、過家家嗎?有每天都很有耐心地不斷重複閱讀同一本書給你的孩子聽嗎?你是否更願意孩子在安靜的看他的電視或玩電子產品,你在旁邊玩你自己的,互不干擾呢。
先不說早教機構有多好,老師多有耐心,但是至少每一天的課程是滿的,滿滿的課程不但可以讓孩子遠離電子產品尋找讀書、動手的樂趣,還可以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還有智力開發,短暫離開父母過群體生活可以鍛鍊孩子的獨立能力還有交際能力,可以在學習翫樂過程中提煉出孩子的安全感、意志力、目標感、注意力、記憶力、思維能力、平衡、力量、速度。
所以在經濟許可的情況下還是建議能送孩子去早教機構,當然羅,送之前要實地考察。看看環境,是否把寶寶的安全考慮得比較周到,要有基本的安全通道和針對孩子的安全措施,玩具、教具要安全、衛生,環境要舒適、明快、整潔。玩具、教具品種的數量、質量,也能表現出早教機構的專業性。
-
3 # Jacbo
該不該上早教機構?我覺得這個不一定要上,但是一定要進行早教。很多研究表明,學齡前兒童進行早期教育,有助於智力的開發,抓住孩子特定敏感期,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的孩子上過早教機構,在上之前,我幾乎把我們城市所有的早教機構都試聽了一遍,根據我的一些經驗,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一下。
一,我們首先要搞清楚為什麼要上早教機構,不同的早教班教授的重點不一樣,有的注重感統,有的注重語言,或者注重動手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或者樂感審美感等,那麼你希望孩子發展什麼特長,就去相應選擇。大部分早教機構,一般以開發智力為主,語言+認知+動手+少量邏輯思維和社交,一星期一節課,由於寶寶小,專注力不高,一般也就1個小時。當然這一個小時只是教家長如何做,如何和寶寶互動,很多早教需要家長在家帶孩子完成,練習和鞏固,也要經常打卡。我覺得如果家長有精力可以在網上搜一些早教課程,價效比還高,能達到一樣開發智力的效果。如果想帶孩子多接觸一些環境,多交些朋友,家裡有又有閒錢的,可以報。
我以前帶孩子上早教,主要是想練他社交能力,因為裡面有要在全班裡自我介紹和背兒歌環節,還有老師提問環節,讓他練膽量。
還有有些家長覺得在上幼兒園之前想透過早教班來適應,我覺得如果孩子比較活潑開朗,適應力也強,沒有必要花錢上早教班去適應,一般三歲後上幼兒園,孩子經過幾星期自然就適應了,早教班要家長陪著,有些孩子上了幼兒園沒家長陪反而不習慣。
二 什麼時候上早教機構?如果真要選擇早教機構,那我覺得兩歲以後再去,不管什麼型別的早教,兩歲前寶寶專注力不強,無法聽從指揮,會出現在早教機構亂跑亂跳亂叫的情況,還有在早教機構都是密閉環境,要是有人帶病上課,會傳染一屋子寶寶,孩子抵抗力弱,容易生病。所以我建議兩歲後有了基本認知,專注力也能達到上一節課水平,再去上早教班,別以為到那去就是玩的,老師都是有教授內容的,而且會有監控看著他們,完不成內容的話,他們情急之下也許會呵斥催促家長和孩子,搞的大家心力交瘁。
在上早教機構之前,一定要多試聽,找到孩子適合的機構,和喜歡的老師很重要,如果孩子不願意,一定不能強迫,否則得不償失。其實在家裡完成早教是最合適的,家長了解孩子敏感期,發現他這段時間喜歡模仿,那就多教些兒歌和故事,發現他這段時間喜歡認字,就多教認字,喜歡數數,就帶他數東西,玩數字,平時多動手做手工,串珠子,搭積木,家長的培伴才會讓他感到自信、有樂趣,達到早教目的。
-
4 # 昊寶Mama
應該是有幫助的。之前帶我寶寶上體驗課的時候,碰到一個寶寶也去上課,剛好兩歲,但是說話很清楚,他媽媽說一歲半送過去時連爸爸媽媽都不太喊得利索,但是現在兩歲了我看他連很多車牌都能說出來了,表達也很好,吃飯也好乖,這些都是在早教機構培養起來的。
所以,我覺得有經濟條件的話,最好還是送去上早教吧,那裡也基本是一個微型小社會,一個幼兒園的小縮影吧。早教機構其實還分了很多課程的,有音樂感統課,全腦開發課,這些都對孩子的發育有一定的好處。另外,早教在教孩子的同時,最主要的是讓家長參與了進來,孩子上課的同時,家長其實也在學習一些科學的育兒體驗,與此同時,孩子也能提前適應幼前生活,挺好!
-
5 # 啵媽小白
我也是兩歲寶寶的寶媽,之前這個問題我也糾結過,其實孩子上不上早教看個人經濟,如果你家庭條件好,不差錢,去上一下也挺好的,如果是普通家庭,這個不上也沒有關係的,早教中心重在親子陪伴,互動和遊戲,他們宣傳的就是什麼氛圍之類的,有很多益智遊戲在家裡也是可以做的,多帶寶寶戶外活動,拓展運動和社交,也是一樣的,重要的是父母跟孩子的互動和陪伴,多關注點親子游戲,育兒就可以了
-
6 # 暴脾氣寶媽育兒
我覺得該不該上早教機構 這個根據自己的家庭情況選擇。但是一定要進行早教。
首先早教不是教孩子,而是教父母!
對孩子而言,家庭是教育的起點,父母是最親密的老師,早教是教父母如何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家庭是教育的起點,父母是最親密的老師。
早教使家長透過與孩子共同遊戲掌握親子教育的方法與技能,引導父母學會在遊戲中觀察兒童、瞭解兒童,進而掌握一套科學的遊戲方式,並透過這些遊戲方法對兒童的發展進行干預。
-
7 # 春天媽媽生活錄
我把我的見解和大家分享一下吧,一開始我沒怎麼上心孩子早教這個問題。甚至認為是跟風和攀比,後來由於我不是全職媽媽,白天陪孩子的時間比較少,也不是特別懂的和孩子玩什麼有教育意義的遊戲,加上孩子性格偏內向,比較害羞和別人交流,小區裡同齡小朋友又比較少,於是就給她報了早教班,並不奢望她能學會多少東西,主要是想讓她練練膽,多和人交流,最好有個團隊意識,時間長了發現她還是比較喜歡上早教的,要說有什麼效果,這個因人而異吧。畢竟早教也不是特長班,另外還想讓她在上幼兒園之前對幼兒園是什麼有個大體的瞭解,不至於到時候心裡接受不了,畢竟早教機構和幼兒園很相似,以上是我的個人見解,也希望和大家多交流
-
8 # 花開有期香自來
在孩子10個月後,我帶孩子考察過3家早教中心,有兩家是大品牌。每家早教中心都有試過一節課,最後我沒有給孩子報早教。
原因是我覺得早教中心的課程設計,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在我們體驗的課程裡,在老師的帶領下,一節課裡大約有3-5個環節。看卡片呀,唱兒歌呀,展示一些小樂器,親子游戲等等。
進教室時我的孩子被一個小皮球吸引,正要的摸索的時,老師把球收走了。老師開始讓大家做自我介紹,自我介紹的過程中孩子剛把注意力從球球上轉移。老師開始唱英文歌比手指舞,她聽了兩遍開始學著比劃的時。這一輪又結束了,開始進入了下一個環節。
就這樣一個環節接著一個環節,孩子在每一個環節都沒有得到投入的體驗。每次孩子剛玩得很投入的時候,又要開始另一個環節了。最後哇哇大哭結束。
老師安慰我說,小孩子剛去的時候都不適應,多有幾次就好了!
我沒有聽這些老師的話,也不打算帶她多去試幾次了。我知道孩子哭是什麼原因,因為她很不爽被不斷的打擾。我相信多有幾次孩子就會習慣,因為那個時候孩子專注於一個事物的能力已經被破壞了,對每一個環節都只是參與一下並不會投入的去研究裡面的邏輯。
我們在家裡的時候,我都會很注意。在她專注一個事物的時候保持安靜,還嚴格要求爺爺奶奶爸爸不準在孩子投入探索一個事物的時候去打擾。
所以早教課程並不適合我和我的孩子。我比較喜歡帶孩子去戶外或者玩具城自己玩。
-
9 # 牛牛和媽媽
如果家裡有這個經濟條件,就應該給孩子上早教,家裡要是沒有這個經濟就不用上,自己在家教也可以。
再好的早教也只是補充,也許讓寶寶到早教中心多多少少有點好處,起碼鍛鍊了膽量和開了眼界,也讓年輕的媽媽們也獲得了一些育兒知識,孩子的主要成長還是要靠家庭和幼兒園、學校的共同努力,拿幼小的寶Bora說,父母的教育更是直接和長期的,再好的早教也是補充而已。
在家怎麼給孩子早教呢?正確認識早教→陪伴孩子成長的意義→不斷完善自我→培養家庭的教養氛圍→與寶寶共享早教時
刻,這才是做爸媽的正確開啟方式,早教的重點不在於花錢不花錢。而是在於爸媽重視給寶寶的陪伴和啟蒙,重視心智培養,能力培養,及早讓寶寶擁有學習的氛圍。
學會動腦
多給寶寶一些刺激,不論是寶寶看到、聽到、觸控或是嚐到的,這個世界對於寶寶都是新鮮刺激的,開啟寶寶的眼界,開啟寶寶的思維,讓寶寶學會動腦。
多多聊天
寶寶的成長中不斷的會吸取詞彙,多花些時間和寶寶說話,提高寶寶的語言能力有很大的好處。
滿足好奇心
要積極地引導寶寶參與到他不熟悉的情況或事情之中,讓寶寶學會了解新的知識,讓寶寶的好奇心得到滿足,成長中獲得更多成就感。
探險精神
寶寶探索的時候,需要父母適當幫助和鼓勵。因此,當寶寶發現一個新事物時,父母及時給予積極的肯定,分享他的興奮和激動。只有這樣,他們才更願意努力去嘗試、去發現。
語言表達
很多人都擔心孩子的語言能力,所以去上早教等各種班,其實語言教育,最重要的真的
是父母。從胎教開始我每天都會和他溝通,記得滿月抱出去儘管他可能也看不到聽不懂,我還是會孜孜不倦的給他描述我看到的一切,比如,寶寶樹葉你看到了麼,夏天了到處都是翠綠的樹葉…諸如此類,像個自言自語的神經病,等再大一點就是教他說,和他多溝通教他每種表達,到現在我可以很自信的說作為這麼小的孩子,他的語言表達很準確,對感知、感情的表述像個小大人,與人交流慾望很強。
一些引導
小朋友在每個階段都有獨特性,可能突然某一天就喜歡丟玩具、突然喜歡躺在地上,發
生每一種行為我們首先是接受,其次是引導。比如突然到來的口欲期,什麼都抓著放嘴巴里,喜歡吃手,這個時候一味的制止可能會適得其反,就需要我們去耐心引導,除了危險的東西不要強硬的從他嘴裡搶過來,找一件更能吸引他的事情,轉移注意力,我們就是用這個方法平穩的度過了這個時期並沒有反彈。
最後我想說,上不上早教一點也不重要,在他年幼的時候給他足夠的愛與安全感,愛卻不溺愛、放手卻不放縱,在生活中父母高質量的陪伴和引導,願意多花時間和孩子交流學習成長,願意陪他玩那些簡單重複的遊戲,願意平等的愛他才是對孩子最大的投資與付出。
-
10 # 功夫奶爸
關於是否上早教,奶爸有話說:
有上早教的家長對於孩子的成長肯定是很關心的。有上早教的心思,主要還是自己對育兒沒有很好的學習,認為自己帶孩子可能教不好。
奶爸認為,不論是否上早教班,爸爸媽媽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即使是上早教班,寶寶跟爸爸媽媽在一起的時間也是最多的。所以,作為孩子的爸爸媽媽,或多或少應該掌握一些育兒知識,掌握一些好的育兒理念,才不至於在和娃一起的時間,不知道做什麼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關於是否上早教班。奶爸認為,不論是上早教班,還是以後的上小學初中高中,首先要選擇的是老師,早教班的老師,育兒水平也是參差不齊的。
假如送去早教班,遇到了一個好的老師,對寶寶的成長,對寶寶興趣愛好的培養,會有很大的幫助。
假如遇到了一個沒有經驗的不太好的老師,也可能扼殺孩子原本擁有的想象力和興趣。
所以如果真的有上早教班的想法,在挑選好的早教機構的同時,還需要留意考察給寶寶上課的老師的水平。
希望奶爸的回答對你有幫助。希望我們的寶寶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
11 # 念念媽媽的開心育兒
孩子應不應該上早教
我認為如果經濟允許的話還是應該上的。
我的孩子在近一歲的時候才考慮去上早教的事情,去了以後才發現其實有點晚了,應該在六個月甚至更早一點。北方的冬天很長几乎有近半年的時間都很冷,所以在這期間基本沒帶孩子出去,家裡就我和孩子,孩子接觸的東西少,很怕生,不敢進教室,膽小。用了很長時間才適應,後來我才明白,平時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錯過了真的很難彌補。
上早教有什麼好處
更加專注的陪伴
孩子的爸爸很忙,在每次去早教的課上,能夠放下一切更加專注的陪伴孩子,對我來說更是一個放鬆的時間。
專業的育兒知識
在早教結構裡,有專業的老師可以解答你的疑問,而且去上早教的家長都很注重孩子的教育,交流一下,收穫很多。
可以接觸很多同齡的孩子
在小區裡雖然也能接觸小朋友,但是能固定互動的的情況就比較受環境的制約。在這裡上課的時候你可以觀察自家的孩子和別的有哪些優點和不足,大運動、精細動作,專注力,協調能力等等,老師也會有課後總結,回家以後自己就可以強化練習。
當然教育好一個孩子絕對不是去上早教課就可以的,在家早教也是必不可少的。
-
12 # 小樊子育兒站
你好,嬰兒的早教是一定要做的,但不一定要去早教機構,媽媽是嬰兒最好的早教老師。
寶媽自己可以設想一下,讓寶寶去早教機構,交給一些還沒當過媽的年輕小姑娘按照一套早教系統培養孩子,效果是有的,但如果是寶寶媽媽自己給寶寶做早教,效果會更好。
因為寶寶與媽媽有著天然的聯絡,寶寶與媽媽親密度和配合度更高!寶寶學得肯定會更好。
我自己平時就會給寶寶最早教。
從最簡單的和寶寶說話開始,再到寶寶智力與體能方面的訓練,以及寶寶音樂藝術方面的培養。
具體怎麼做的可以參考我的這篇回答
這是我的一點經驗之談,題主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做考量,如果決定給寶寶早教,選在一家好的早教機構就尤其重要了。
回覆列表
首先說一下我們對早教班的態度:可以上,但別把早教的重任都推給早教班。也可以不上,在家也能輕鬆愉快的開展孩子的早期教育。
要強調的一點是,早期教育對所有的孩子都非常重要。但早教班是早教的其中一種形式,至於要不要使用這種方式給孩子進行早教,是個人的選擇。今天我們討論的主要問題是:早教班更適合什麼人群選擇;如果要選擇早教班,應該怎麼挑選;不上早教班,可以如何對孩子進行早教。
先來講講早教行業的發展,你就明白為什麼現在的早教業遍地開花了。其實早教這個行業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剛起步的,在1998年,第一家早教機構在北京成立。到了2015年,全國的早教機構有大約1.3萬家。早教行業被很多人視為朝陽產業,因為它的確前景巨大。
我們知道對於3-6歲的孩子,已經上幼兒園了,他們平時主要參與的是各類興趣特長班,比如舞蹈班,繪畫班之類的。對於7歲之後的孩子,已經開始上小學了,他們課下主要參加的就是各類成績提高班,雖然政策層面上並不提倡孩子上補習班,但是父母的焦慮卻並不能得到很好的化解,因此補習班依然是有前景的。
而0-3歲的孩子,基本都是以家庭哺育教養為主。根據第五次全華人口的普查報告,其中0-3歲的嬰幼兒共計7000萬,同時每年中國新增新生兒數量高達2000多萬。這是多麼大的一個人群,有人群就有需求。對於0-3歲的孩子,除了奶粉,尿不溼這類嬰幼兒產品的消費外,現代的年輕父母們也願意為孩子的教育買單,因此我們就看到了現在的現象,早教班在各地紛紛興起,並且非常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