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隱者康司馬

    劉備選擇諸葛亮不能說是失敗,和諸葛亮兄弟合不合作更沒有關係。諸葛亮在《隆中對》時已經為劉備的統一大業策略好了,但是關羽和劉備沒有認真理智的去執行。

    關羽鎮守荊州時,孫權派使者前去為自己的兒子提親。當然孫權的動機不純,他的意思是如果關羽同意把女兒嫁到東吳,東吳可以把關羽的女兒做為人質,在討要荊州問題時可以做為籌碼!關羽是久經沙場,孫權的的計謀已經被他看穿。但是關羽說了一句情商非常低的話:*虎女豈能嫁犬子乎?*這不是罵人嗎,孫權是東吳的君王,你關羽再牛叉也是蜀國的一個大將軍!還有另一個問題就是東吳和蜀國是盟國的關係,你不同意可以委婉的拒絕,這樣雙方都有面!使者回去對孫權一講,孫權是暴跳如雷,從此這樑子就結下了。關羽攻打曹魏的樊城,于禁和龐德率大軍來救援,在大雨滂沱的雨季,關羽立用地理的優勢水淹于禁的七軍,于禁投降龐德被斬。曹操嚇得想遷都,司馬懿給曹操獻計,讓曹操聯合東吳的孫權攻打關羽。後來關羽被孫權的軍隊偷襲,丟了荊州自己也被殺了。荊州戰略要地丟失,就等於蜀漢失去咽喉要地。

    劉備在關羽死後,發誓為關羽報仇。蜀漢趙雲等一批有遠見的大臣,是苦苦的勸阻!這時張飛也被部下殺害了,投降了東吳。劉備是任何人的話也聽不進去了,親率蜀漢75萬精銳大軍討伐東吳,被東吳的大都督陸遜用火燒連營的戰法打得大敗。蜀國的精銳大軍幾乎全軍覆滅!

    所以說蜀漢的失敗主要的責任是關羽的狂妄自大和劉備失去理智的行為造成的!與諸葛亮無關。

  • 2 # 迷你影視剪輯

    個人認為劉備的失敗和諸葛兄弟是否合作沒有關係,是劉備的眼見卓識和性格決定的。

    諸葛兄弟中,諸葛亮的才能最高,諸葛瑾也很不錯,諸葛亮輔佐劉備,諸葛瑾在東吳為孫權效力,諸葛亮自劉備三顧茅廬出山後,幫助劉備得到荊州有立足之地,之後取西川佔益州,三分天下建立蜀國,後來在與曹操的決戰中大勝而歸,形成三足鼎立的局勢。

    如果不是劉備為了替關羽報仇而打破了孫劉聯盟,在夷陵七十多萬大軍被陸遜火燒連營700餘里,損兵折將,使蜀軍的勢力遭到致命的打擊,劉備之後在諸葛亮的輔佐下,就有可能統一三國。所以劉備的失敗和諸葛兄弟沒有關係。

  • 3 # 蘇江月

    這個問題簡單來看可以拆分成兩句話:劉備為什麼會失敗?是因為諸葛亮和諸葛瑾兩人沒有合作觀念嗎?

    我的答案是:劉備的失敗與諸葛亮無關,更與諸葛兄弟有沒有合作觀念沒有一點關係,這個鍋諸葛亮和諸葛瑾都不能背。

    歷史不能重來,但卻可以假設。

    首先我們可以透過《三國演義》來分析一下歷史上蜀國是怎麼一步步走向衰落的。

    這一切都要從關羽大意失荊州開始,荊州未失之前,蜀國仍然是一直處於上升狀態,劉備以荊州為基礎,先得西川,後戰勝曹操取得漢中,晉位漢中王,可以說形勢一片大好,眼看就能效仿當年漢高祖一樣統一中原了。荊州丟失後,關羽被呂蒙所殺,緊接著張飛喝酒打罵下屬,被範疆張達殺害,隨後劉備痛徹心扉,決定討伐吳國,結果被陸遜一把大火,70萬軍所剩無幾,動搖了蜀國根基,已經傷了元氣。

    至於諸葛兄弟的合作觀念嘛,這個就是子虛烏有的強行牽扯,當時兩人各為其主,只能各自效忠,這也恰恰說明了諸葛家族滿門忠義,如果真有一方幫著另一方,則誰都不值得讚頌了。

  • 4 # 魏永臣550

    按照三國演義的標準作評判,的確應該是從劉備決定用諸葛亮就註定了其失敗的根源。劉備三顧茅廬就決定了失敗。在世人看來,劉備三顧茅廬是劉備放下架子謙虛謙遜訪賢用賢,那只是讀者按照儒學情理文化觀念的習慣理解;其實在作者真意的表達就是用表面人情故事中的文字打擦邊球的。“三顧茅廬”就是失敗的原因:“三顧”,就是連續地仁義文化理念執政,“顧”就是關懷照顧,關愛的仁義,“茅廬”表達的就是落後荒蠻,或廣泛的落後。

    表面看,“三國鼎立”是諸葛亮給劉備所籌畫的謀落,實則闡述了國家長期獨立於世界之林的內在因素。“三”即“眾”的意思,世界上眾多國家間相互獨立存在的原因就在於能夠保國家穩定的“鼎”。“鼎”就是國家穩定穩固的根本因素,就在於國家民族的生產技術和國防兵器技術的不斷髮展提升,這才是國家鼎立的根本原因所在。如果生產技術和國防兵器技術持續落後,恐怕國家民族早就被外強吞併而不存在了。國家的“鼎”就是“龍”,就是“一”,“一”的來源就是“道”,也即人們經過探索未知自然事物而獲知的自然事物的特性,這種新獲得的新特性就是獲得技術創新的來源,也即道來源於探索無為。這就是“鼎”字中“日”即“道”處於上中高仰位置的道理。

  • 5 # 吃貨曉哥哥

    我認為劉備選擇諸葛亮並不是註定失敗,而是劉備選擇了荊州和益州的組合才是其失敗的原因,自古以來蜀中政權的出來從來只有關中,大秦掃六合一統天下和楚漢爭霸早就證明了蜀中關中的組合才是真正的王道,而諸葛亮在提出隆中對的時候是以整個荊州為前提的,而劉備攻佔益州後荊州實際上劉備只有三個郡,桂陽.長沙.江夏三個郡在孫權手裡,襄陽.南陽在曹操手裡,沒有南陽郡和襄陽郡和漢中作為連線,荊州益州就是兩個被山川切割的獨立板塊。首尾不能兼顧容易被個個擊破,關羽北伐全軍覆沒蜀漢卻毫無反應就是因為遠隔千里資訊不通的原因。並且荊州做為江東的門戶,明知道江東一定會圖謀荊州,確全無防備是劉備和關羽的致命失誤。

    試想一下,如果劉備把荊州的人口都遷到蜀中然後將荊州三郡都出去給曹吳去搶,然後全力攻打關中,那會是什麼情況。

    1.益州實力大漲,劉備將有一百五十萬人口,和十五部隊其中起碼有十萬老兵。關羽的荊州三郡有五萬人馬,以古代十民一兵的最高要求,就是說三郡起碼有五十萬人口。要知道益州才90萬人口,五十萬人對劉備來說比五萬大軍還值錢。

    2.劉備進攻關中將有兵力優勢,曹操時期曹魏兵力在四十五左右,這四十五萬人,二十萬在東線,五萬在荊州,五萬在北方,加上各地駐守的,在關中的守備部隊不會高於十萬,劉備如果有十五萬的話最多能抽調十萬人北伐,這樣的話就能以絕對優勢的兵力攻打隴西或者長安。

    3.很可能逼曹操壯士斷腕,如果把荊州三郡丟出去讓曹魏交戰,在趁機主力進軍隴西,疑兵襲擾長安,這樣的話曹魏的機動兵力會被牽制在荊州或者長安,可能會迫使曹操放棄遙遠的隴西全力保住長安。只要隴西能拿到手整個關中只是時間的問題。

    不過以上只是我個人觀點的紙上談兵

  • 6 # 安定郡小書生

    這個問題帶有明顯的誤導性質。劉備選中諸葛亮的主要原因:此時的諸葛亮成為荊州集團的中堅力量,而不是看中諸葛亮兄弟三人在魏、蜀、吳身居要職。

    劉備入蜀後,益州的利益集團進行了重新洗牌。其中,跟隨劉備入蜀的荊州集團強龍過江,力壓之前的東州集團及益州的土著勢力益州集團。可隨著劉備的東征西討,荊州集團的勢力也迅速消耗,尤其是關羽、張飛、黃忠這些大將的去世。

    劉備的去世,無疑會讓荊州集團面臨群龍無首的局面。因此,劉備必須為自己去世後,能夠繼續領導荊州集團,並團結東州、益州集團的領導人。這個人無疑就是具有政治眼光的諸葛亮了。

    劉備在選中諸葛亮的同時,又提拔東州集團代表李嚴同為輔政大臣。

  • 7 # 我的17號書桌

    關於這個問題,我是這樣想的:劉備的失敗關鍵在於他自己不完全放心諸葛亮,而不是諸葛亮兄弟之間沒有合作導致他失敗!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從以下幾點進行回答。

    一、劉備從來沒有完全遵守對諸葛亮的承諾。

    劉備三顧茅廬的時候,是一片誠心的,要不然也不會請出諸葛亮。可是後來劉備就有了私心,對諸葛亮有了戒備之心。

    三顧茅廬

    什麼時候劉備對諸葛亮開始不信任呢?就在赤壁之戰之後,劉備人生得到荊州,那種感覺就好像一個窮光蛋一夜暴富的感覺。

    在諸葛亮講隆中對的時候,劉備只是寄人籬下的一個喪家狗,新野縣是劉表的,北方已經是曹操囊中物,東南是孫家的地盤。劉備是可以說一無所有!

    先主劉備

    所以面對諸葛亮,劉備好像溺水之人抓到一個救生圈,他自然對諸葛亮如同自己的再生父母。那段時間,劉備都說自己跟諸葛亮如同魚與水的關係,搞到關羽和張飛很不爽。

    可是人一旦有權有勢,心態就會變,任何人都不會例外。俗話說:“義不掌財,慈不帶兵。”劉備既然有了成就,就擔心有人搶去。

    諸葛亮既然如此有能力,萬一他要是想當皇帝怎麼辦?這是劉備不得不防。被主人猜忌,這也是所有謀士不可避免的宿命!漢初的張良為了避免這種尷尬,自覺閉門謝客,才得以保全性命。

    諸葛亮

    但是諸葛亮不是張良,他的事業還沒有成功,隆中對的計劃才實現第一部。他不能隱退,但已經收到猜忌,只能忍耐。

    這時候劉備得到了龐統,鳳雛與伏龍齊名,劉備於是重用龐統分散諸葛亮的影響力,達到權力平衡的效果。

    鳳雛龐統

    這個時候,諸葛亮在劉備集團裡,已經沒有了發言權。所以後來,劉備跟東吳翻面,夷陵之戰,諸葛亮只能默默承受痛苦,無能為力。劉備一手把一副好牌打爛了,諸葛亮也只能仰天長嘆了!

    二、諸葛瑾在江東扮演好好先生,無力決定東吳對外關係。

    諸葛亮的兄長諸葛瑾,一生最大的優點就是不吭聲,專門迎合孫權的意思辦事,所以受到重用。

    動漫裡的諸葛瑾

    孫權在劉備得到荊州後也是非常不滿,多了一個香爐多了一個鬼!誰不想一通天下,於是對劉備也是想找個藉口除去。只是曹操勢力龐大,孫權不得不忌憚。

    剛好諸葛亮離開荊州蜀,孫權利用關羽的性格弱點,趁機奪取荊州。諸葛瑾是不能反對的,他全家人都在東吳,而且自己的弟弟在蜀地,他根本不用擔心他的安全。

    於是東吳與劉備的衝突就不可避免了。最終東吳殺了關羽,奪取荊州。劉備對諸葛亮的態度一下子變得很冷漠,覺得諸葛亮兩兄弟故意害他那樣。真是好人沒好報!

    孤傲的關羽

    劉備的一意孤行,最終使到蜀國精銳喪盡。劉備後悔莫及,眼前除了諸葛亮能力挽狂瀾外,無人可信,於是他只能白帝城託孤。諸葛亮手裡終於可以有了大權,只是優勢全無。

    三、劉備死後,諸葛亮兄弟的關係對蜀國的影響不大。

    劉備死後,諸葛亮手握大權,很快就跟東吳重新結盟。孫權也趁機落得個順水人情,派諸葛瑾當使者,兩家和好。

    這個時候,諸葛亮與諸葛瑾各為其主,有話也不敢多說。親兄弟也不如外人那般親熱,更加談不上密謀什麼國家大事。

    小結

    劉備的失敗在於他自己不能完全信任諸葛亮,以至於錯失機會,使到蜀漢政權陷入困境。最後,諸葛亮殫精竭力也無法改變,看似天意,實在是人為。

    至於諸葛瑾,他只不過是一個路人甲,劉備的興衰都與他無關。

  • 8 # 博物歷史觀

    【精選回答】@雜談會客室

    所以,亂世之中,劉備要想出人頭地,也只有學會“借勢”才行!!

    (1)先收倆小弟

    在集市上賣草蓆時,發現關羽、張飛二人勇猛過人有把子力氣,就在張飛的桃園正式磕頭收下倆小弟,捎帶腳將二人的資產充公用來招兵買馬。

    (2)投 盧植

    東漢末年,黃巾大亂。朝廷鼓勵各地莊園地主自發的募兵,擊殺叛亂後換可以得到升官任用,算是進入仕途的一個捷徑。劉備帶著倆小弟招兵買馬,但畢竟資金有限,人馬不多,這要是去打黃巾軍,那就是找死。劉備有辦法,帶著人馬,投靠正在與黃巾軍作戰的盧植。為什麼要去找盧植呢?原來《三國演義》開篇介紹劉備時就說:“(備)年十五,母使遊學,嘗師事鄭玄、盧植,與公孫瓚等為友。”

    (3)投 朱雋

    可是沒多久,盧植就因剿匪不力被逮了。沒辦法劉備只好離開盧植,路上恰好遇上董卓被黃巾軍圍困,便上前救了董卓(董卓打仗是真不行,史書記載打黃巾軍沒得一勝還恬不知恥要官。也就仗憑著後來找了個好乾兒子)。怎奈董卓“甚輕之,不為禮”,董卓不尿劉備也正常,那時劉備要靠山沒靠山、要錢沒錢、要兵沒兵。沒辦法就投奔朱雋。劉備也認識朱雋,朱雋也很歡迎劉備,於是合力圍攻張寶。跟著朱雋打了大勝仗,朝廷嘉賞朱雋為車騎將軍,劉備也算是有功之臣,只因朝廷裡沒個乾爹乾媽的,最後只封了個安喜縣縣尉(相當於縣公安局局長)

    (4)投 劉恢

    在安喜縣鞭打督郵後,帶著倆小弟棄官而逃。後來,大將軍何進派毌丘毅到丹楊募兵,劉備也在途中加入,到下邳時與盜賊力戰立功,任為下密縣丞(相當於副縣長),不久又辭官。後來又任高唐尉、高唐令等職。不久高唐縣被盜賊攻破,兄弟三人”往代州頭劉 恢“

    (5)投 公孫瓚

    後來劉備看跟著劉恢沒啥前途,於是往奔公孫瓚,畢竟算是同門師兄弟,公孫瓚很是禮遇劉備,先是被表為別部司馬。接著,劉備跟隨公孫瓚參加了”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這才有關雲長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各路諸侯豪傑也算是真正知道有這麼哥三了。後來公孫瓚向朝廷推薦劉備為“平原相”(指平原國相)。

    (6)投 陶謙

    劉備在平原呆了一段時間。孔融在北海被圍困,太史慈衝出重圍找劉備解圍。劉備相當仗義,率軍幫孔融解了圍。曹操的父親被陶謙手下的一名將領殺了,曹操領大軍圍陶謙,陶謙派人往孔融處求援。孔融又請劉備一起去救援。劉備答應了,但是先去了公孫瓚處借兵,並說“更望借趙子龍一行”,公孫瓚同意了(真能借,真是劉備借趙雲有借無還)。曹操因呂布進犯兗州,不得不退兵,劉備撿了個便宜。陶謙要把徐州讓給劉備,劉備以“不仁不義”為辭堅決不要,只答應在小沛屯駐,以保衛徐州。陶謙死後,劉備得了徐州。

    (7)投 曹操

    但是不久之後徐州就被呂布奪了。劉備無奈只能與呂布講和,領了家小仍舊屯兵小沛。曹操約劉備一起進攻呂布,劉備答應了。但是回書卻被呂布謀士陳宮截獲。呂布派高順張遼攻打小沛。小沛陷落,劉備兄弟妻小失散。沒辦法,劉備只得投靠曹操。曹操攻破下邳城,劉備與曹操在白門樓一同處決了呂布。劉備與曹操同回許都後,發生了“煮酒論英雄”一事,劉備心驚,找了個藉口,離開許都,捎帶腳借了曹操幾千兵馬,脫離了曹操的控制。

    (8)投 袁紹

    劉備離開曹操後,回到徐州,與袁紹聯合,以“討漢賊以扶王室”的名義進攻曹操。結果劉備被打得落花流水,妻小並關羽都被曹操抓了。劉備無奈,只好投奔袁紹帳下。

    (9)投 劉表

    劉備在古城匯合了關羽張飛後,想要脫離袁紹。於是假意往荊州說服劉表一起討伐曹操。袁紹相信了,放走了劉備。離開袁紹後,劉備屯軍汝南,趁曹操與袁紹互相廝殺的時候,率兵想要趁虛進攻許都(其時曹操已在官渡大敗袁紹,並在倉亭再次大敗袁紹,自此袁紹徹底完蛋)。很不幸,劉備又被曹操打敗,損失了許多人馬。不得已去投劉表。

    在劉表這不僅過著寄人籬下的苦日子,而且劉表身邊的蔡瑁等人,時刻都想置劉備於死地。要不是”三顧茅廬“請來諸葛亮,劉備不定怎樣被歷史所埋沒呢。所以無關諸葛兄弟有無合作概念。本身,劉備選擇諸葛亮,就是他的福氣。從一窮二白,到一國之主,這已經夠勵志、夠成功了!!

    你說呢??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 9 # 葳蕤2028

    沒有諸葛亮,就沒有三分天下。怎麼說是失敗呢?在這個程度上,劉備是成功的,因為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而造成後來的失敗的,並非諸葛失策,而是劉備的性格原因,劉備從開始就造就了仁義的人社,而到了最後也敗在了這個人社之上。

  • 10 # 塵緣浮夢

    諸葛亮輔佐劉備時蜀國一片繁榮景象,軍隊強大,百姓安居樂業;如果諸葛亮再多活幾十年蜀國定能問鼎三國。蜀華人才本來就稀少,劉備失敗和諸葛亮沒有關係。諸葛亮在,則蜀國興,諸葛亮不在,則蜀國亡。

  • 11 # 飄風我塵

    劉備根本就不具備成功的條件,也根本不可能——只因為他是皇叔、他姓劉!他若成功了,那麼其他那些禍亂漢室江山的“亂臣賊子”該何處?可以說,劉備根本就是與天下英雄為敵,他最大的可能只能是偏安一隅。

    然而,初始階段劉備也是這麼想的、或這是第一步,所以招納了諸葛亮;可是,火燒連營就是偏安之後劉備思想的變化,他的心太大了、他這是用行動反抗諸葛亮!結果,自然不用說了。

    諸葛亮,之所以能在劉備陣營取得意定的成功,本就是因為他們兄弟幾個分開的緣故!若他們兄弟都在劉備陣營,劉備還敢那麼的重用諸葛亮?或用諸葛家族的人?若他們兄弟幾個都在,起碼劉備最後就不會有託孤這一出,而是讓諸葛亮陪葬、繼而或許就是諸葛家族的覆滅。也是為了家族,諸葛亮幾兄弟才分開的,他們也絕不會共輔一主,這與劉備的關係不大。

  • 12 # 正直熊貓

    確實,從後人角度回望

    劉備三顧諸葛廬,才有後來的種種

    自然有最終的失敗,

    但這失敗只是指未能成功光復漢室而已,

    那麼你我今日能興致勃勃或無限感慨的論論三國故事

    甚至還有近兩千年來的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從桃園三義、諸葛神算乃至西蜀傳奇

    莫不讓人津津樂道

    這難道不算是一種成功嗎?

    我想,當然算,至少算是作者羅氏的成功。

    以上說笑啦,下面說一個嚴肅的問題:

    為何談一國成敗時,各國皆談主公

    而西蜀單提軍師丞相諸葛亮呢?

  • 13 # 今生未滿

    這話說的,沒有諸葛亮的時候整天被曹操追屁孩後面趕著跑,都快出地圖了,有了諸葛亮才慢慢有了三分天下,選諸葛亮註定失敗,那選你才能成功嗎

  • 14 # 咱看新球

    這個問題要表達的是什麼呢?現代人對歷史的瞭解,都是從書本、影視和坊間傳聞去了解。人過留名,雁過留聲。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現在還知道有劉備、諸葛亮,他就已經是成功的。

  • 15 # 抹清風兒

    不是,因為在我看來,某事之前先謀人,劉備雖然重用諸葛亮,但謀士實在太少,有能力之人只有諸葛亮所以在這裡就能說明,劉備的失敗,不是因為選諸葛亮就失敗了,而是劉備身邊的人才,不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6月2日德甲科隆vs萊比錫紅牛怎麼分析本場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