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手機使用者6948738436
-
2 # 教書匠日記
正月不剃頭,原是“思舊”之意。即說清軍入關,強行要求漢民剃髮留辮,而漢民則由於心懷故國,相約正月裡不剃頭,以示不忘舊君,成為“思舊”。時間久了,“思舊”便諧音成了“死舅”
據民國《掖縣誌》卷二《風俗》一段記載:“聞諸鄉老談前清下剃髮之詔於順治四年正月實行,明朝體制一變,民間以剃髮之故思及舊君,故曰‘思舊’。相沿既久,遂誤作‘死舅’。”
其歷史背景為:
清軍入關後,大清皇帝為了“削平四周,留守中原”的治國主張,決定推行一種奇怪的髮式:將頭髮從前部到腦頂剃去,再將四周的髮際全部剃光,只留下中間集中的一塊和一個長長的大辮子。為了一統江山,尤其是統治思想,這種髮型要在漢人間大肆推行。推行的媒介便是剃頭匠,清政府把全國的剃頭匠召集起來,每人發給一個掛有聖旨的“吊投旗杆”。隨後,這些剃頭匠便走街串巷,恩威並施地把人們的頭髮一一拿下。
當時的清王朝打出的口號是“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這種強硬的做法出人意外地遭到了歷來柔弱的江南民眾的反對。但是,隨後出現了“揚州十日”和“嘉定三屠”等悲劇。在大清國的高壓下,一些文人士大夫不再高喊“頭可斷髮不可剃”,而是以“正月不剃頭”來表達對明王朝的思念,實為“思舊”。相沿既久,就以訛傳訛為“死舅”。
-
3 # 運營工匠
其實,正月不
理髮也許是一種迷信,也許是一種習俗,從秦始皇時期就開始流傳。民間有許多種說法是:“正月剃頭,外甥死舅”;頭髮是發的進義,人民不願損失掉一個良好的願望,所以才有了那樣的說法;也有的說正月剃頭思舅舅,後來被人誤以“死舅舅”,以訛傳訛就變成了現在這樣了;正月是龍抬頭的日子,你剃頭好嗎?說法可真是很多。 但是,最有說服力的還是起源於清朝。 話得從清軍入關時說起,大清皇帝為了“削平四周,留守中原”的治國主張,決定推行一種奇怪的髮式:將頭髮從前部到腦頂剃去,再將四周的髮際全部剃光,只留下中間集中的一塊和一個長長的大辮子。為了一統江山,尤其是統治思想,這種髮型要在漢人間大肆推行。推行的媒介便是剃頭匠,清政府把全國的剃頭匠召集起來,每人發給一個掛有聖旨的“吊投旗杆”。隨後,這些剃頭匠便走街串巷,恩威並施地把人們的頭髮一一拿下。 經歷了無數次朝代更迭的漢人對於誰當皇上這樣的事情並沒有表現得太過強烈,倒是這場頭髮的變革著實惹惱了其中一部分人。當時的清王朝打出的口號是“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
-
4 # 再生網
春節作為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擁有各種各樣的傳承已久的習俗。比如在中國很多地方都有一個叫“正月剃頭死舅舅”的習俗,意思是說人們在整個農曆正月不能剃頭,不然舅舅就會死。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個“習俗”的背後卻是一段辛酸的歷史。
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打進北京城,崇禎帝在煤山(今北京景山)上吊自殺,明朝滅亡。之後明朝總兵吳三桂為了報仇,開啟山海關引滿清大軍入關擊敗李自成。順治元年(1644年),清朝遷都北京,就此開始對天下近三百年的統治
吳三桂
順治二年(1645年),清軍攻佔南京,天下大勢將定。於是在漢族大臣孫之獬的建議下,清廷向全國發布“剃髮令”(全國官民,京城內外限十日,直隸及各省地方以布文到日亦限十日,全部剃髮),要求所有漢族人將髮型改為滿洲的“金錢鼠尾”。
漢族幾千年來恪守“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傷”,髮型是束髮包巾。因此清朝的“剃髮令”遭到了激烈的反抗,所謂“寧為束髮鬼,不作剃頭人”。而清朝決定以暴力殺戮推行“剃髮令”,所謂“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
在經歷了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陰八十一日等等人間慘案之後,漢族對“剃髮令”的反抗還是被清朝鎮壓下去了。漢族傳承了幾千年的髮型服飾就此中斷,以至於今天世界各國對中國清朝以前的歷史都存在嚴重誤解。
不過漢族並沒有徹底屈服,因此從清朝開始形成了一個“正月不剃頭,思舊”的習俗,來表達對清朝“剃髮令”的不滿和對過去歷史的思念。後來經過多年的演變,“正月不剃頭,思舊”逐漸訛傳成了如今的“正月剃頭死舅舅”。
-
5 # 幸福從微笑開始
在古代,誰家還沒有幾個不爭氣的舅舅。
所以思舅說法也是對的,因為正月剃頭把舅舅送走了,以後在剃頭就能想起那些被剃沒了的舅舅了。
過年舅舅壓歲錢寒酸的小夥伴們,記得今年臘月去舅舅家告訴舅舅下個月自己要收拾一下頭髮,換個新造型,換個心情,吼吼吼……
-
6 # 閒聊農家
在中國北方農村很多地方都有正月不理髮的老風俗,據說是“正月推頭(理髮),會死舅舅”。這個老風俗是怎麼來的呢?真的正月理髮會死舅舅嗎?其實這都是誤傳而成,其中緣故其實是這樣的。
清朝末期,孫中山建立了同盟會,立志要“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把腐朽的滿清政府推翻,建立大中華民國,各地革命運動風起雲湧。當時清朝人無論男女都蓄髮留辮子,為了表示與舊王朝的不同,革命黨人都剪去辮子,以示與滿清王朝的決裂。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同盟會領導的武昌起義打響了推翻滿清王朝的第一槍,這一天是辛亥年農曆八月十九,史稱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爆發之後,全國各地,特別是南方諸省在同盟會的領導下紛紛響應,宣佈脫離滿清王朝,建立同盟會領導下的軍政府。兩個多月後的一九一二年元旦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正式宣告中華民國成立!新朝建立,一片新氣象,全國上下,在同盟會革命黨的影響下,成年男子都紛紛剪去長髮,表示擁護中華民國。但事實是清王朝還客觀存在,特別是革命黨力量薄弱的北方几省,有很多人都在觀望,不相信統治中國三百多年的大清王朝會就此灰飛煙滅。他們固執地不願剪去長髮,實際上有一部分人是怕清王朝東山再起,趕殺革命黨,理去長髮,到時會以“亂黨”之名被砍腦袋,將白白賠上性命!
沒想到,形勢急轉而下,清政府於一九一二年二月十二日宣告退位,大清朝沒了,千年帝制完蛋了,這天是農曆臘月二十五日,再有五天就春節了!那時候沒有現在的通訊手段,訊息傳到老百姓耳朵裡已進入正月,自然那些還留著長髮牛尾辮子的人被指責為思念舊王朝的落後分子。因而那些留著長辮子的落後百姓都紛紛在大正月裡去理髮剪辮,以示擁護新成立的中華民國,提前留了短髮的人就嘲諷那些正月理髮的人落後“思舊”。從此以後,特別是北方的老百姓每年都不敢在正月理髮,怕別人說“思舊",
久而久之,正月理髮“思舊”就演變成了同音的“死舅”,其實這是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詞語。“正月理髮,會死舅舅”完全是錯誤的傳說。
這個古老風俗的傳承過程,也側面反映了一個問題:任何被傳承的東西不一定都是正確的,我們在繼承的時候,必須批判地去接受,應去偽存真,剔除糟粕,擇起精華,這樣社會才能正常穩步地向前發展!

-
7 # 趙業成
“正月裡,不剃頭;正月裡剃頭死舅舅。”這首民謠,傳唱了三百六十多年,歲月早已朦朧了原來的意思,倒給剃頭的師傅們,每年一個月的“年休假”。時至今日,大多數人依然恪守著正月不進理髮館的習俗。其實,這首民謠根本不是對人們正月剃頭就一定會死舅舅的預言,而是在用“正月不剃頭——思舊”這一無奈,去咒罵滿清政府用鋼刀硬弩強行推廣的“剃髮令”。
-
8 # 白羽嬋
這個說法還得從清朝說起,清朝滅亡之時改革制度要剪辮子正值正月,有些冥頑不靈的人為了思念舊時清朝皇帝那個年代。就有大人恐嚇孩子說正月裡不能剪髮會“死舅舅”,實則是“思舊”。怎麼樣瞭解了嗎,感覺有些可笑對不對。#回答問題得紅包#
-
9 # 雲龍天地
“正月裡不能理髮,理髮會死舅舅,要理髮,必須正月出去。”這個說法,看起來不是一時一地,全國有不少地方都有這個說法,而且有很多人自覺不自覺地做了。為了避免死舅舅,有的年前就把頭髮剪了,有的頭髮長得很長,在正月裡也不能去剪,得等到二月二才去把長長的頭髮剪掉。
其實,正月理髮(我們蘇北那個地方叫剃頭)與死舅舅沾不上邊。既然沾不上邊為什麼還是照做了呢?這裡面有兩個方面的問題,才讓很多人照著去做了。一是正月裡不剪髮有好處。從科學角度來說,正月裡不剪髮是好的,天氣寒冷,有頭髮可以減少熱量的散發,剪了發容易生病,比如感冒。不剪髮還有利於減少精血的損耗,因為頭髮好壞多少與腎有很大關係,是腎的精血所養。二是字句的諧音,讓人們產生了誤會。據說在清代的漢人把正月裡不理髮作為思念舊國的一種情懷,簡稱“思舊” ,時間長了,“思舊”就傳成了“死舅” ,所以才有今天 正月理髮死舅的傳說。
-
10 # 視知TV
有說法認為,“正月剃頭死舅舅”來自滿清的一道剃髮令。
過去漢人是把頭髮盤起來的,到了清朝,統治者嚴令漢人學滿人把頭髮剃成“Q”狀,表示對滿清的歸順,還宣稱“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
這樣的命令對明朝遺民來說是一種的侮辱,於是就激起了反抗。
頭髮作為人毛髮中的一種,有很重要的意,後臺回覆“頭髮”,一篇文章告訴你學校為什麼會限制學生的髮型。
後來,隨著滿漢的融合,“Q”狀髮型也就被保留了下來。
● 1900年前後舊金山Chinatown的華人
但是舊國情節卻是很難消解的: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版《掖縣誌》裡寫道:“聞諸鄉老談前清下剃髮之詔於順治四年正月實行,明朝體制一遍,民間以剃髮之故思及舊君,故曰‘思舊’。相研既久,遂誤作‘死舅’。”
所以“正月理髮死舅舅”並不是舅舅真的會因為你在正月理髮而死,而是在清代生活的漢族人把正月不理髮當作思念舊國的一種方式。
但久而久之,“思舊”也就誤傳成了“死舅”。
民間也有一些其他版本的故事:
一個貧窮的剃頭匠每年正月都給舅舅剃頭,算作是給他的禮物,後來舅舅去世,他看著剃頭挑子十分思念舅舅,就有了“正月剃頭思舅舅”的說法,久而久之,就變成了“死舅舅”。
當然這些說法都只是傳說,沒有確定的依據。
不過正月不剃頭的說法發生在清代是比較有可能的,因為在清代以前,漢族人除了僧侶一般不剃頭。
● 明代 江舜夫像
歷史上經常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一個習俗因某種原因而產生,後來社會變遷,習俗還留存著,原因卻早已湮沒,於是人們要再尋找一個理由,有時候找不到,只能靠民間傳說或者再造歷史。
不管原因到底是啥,“正月不剃頭”的習俗一直保留到了現在,好處是你有了一個挾持舅舅要紅包的好理由。
-
11 # 傅斯鴻
正月剃頭死舅舅這個說法其實是剃頭匠們編出來的謠言,為的是不讓人搶了他們的飯碗。中國古代的男子講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輕易毀壞。”所以,中國古代的成年男子是束髮的。古代又把不束髮的情況叫做髨發。
公元1644年,大明王朝滅亡,崇禎皇帝煤山自縊。李自成的部將劉宗敏霸佔了明朝平西伯山海關總兵吳三桂的小妾陳圓圓,使得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滿洲人從東北進入中原,建立了大清王朝。由於滿洲人留得是髨發,並且最初的滿洲人留的還是鼠尾鞭,即把頭頂全部剃光,只在腦後就一根小辮子。
滿洲人入關以後,攝政王多爾袞下了道剃法令,要求漢族男子全部剃髮易服,尊從於滿洲習俗。這一道剃法令曾經激起江南民變,最終,多爾袞妥協,將其改為男從女不從,生從死不從,俗從僧道不從。這樣一來,漢族人仍可穿著漢服,束髮去九泉之下見祖宗。
那麼,這樣一來就出現了一種營生,挑著剃頭挑子的剃頭匠。這種活計在北京城裡一般來講是沒有多少城裡人願意幹的,來北京幹剃頭匠的大多是來自北京周邊區縣的人,遠的還有唐山一帶的人。他們在北京來剃頭,一般也是傳幫帶,基本北京的剃頭匠也都是老的帶著年輕人這麼出來的。
這些人由於家離著北京遠,正月之前就得回家過年,並且要呆到正月之後才能回來。當然,這些人在北京幹這種營生久了之後就會有很多老熟客。為了不讓其他人在正月裡搶了自己的生意,也為了自己的這些老熟客能夠留住,因此,他們就在北京城裡散佈謠言,說什麼正月剃頭死舅舅。就這麼一傳十十傳百,最後就形成了這麼一個習俗。
你想啊,攢了一個月的頭髮,肯定是過完正月就要找人剃的啊,這些剃頭匠們一回來,正好趕上二月二龍抬頭,這要剃頭的都排著隊的來,生意一下子又上來了,正好填補上正月裡不幹活的虧空。這都是古代勞動人民為營生想出來的招兒。
-
12 # Callme不韋
每到春節前夕,我媽都會帶著我兒子正兒八經的理一次髮,而且還會告誡我:“年前必須理了,不然正月理髮死舅!”
為此我特意查過,正月理髮死舅這件事情沒有任何科學道理,如果問為什麼有這麼個說法的話,我有兩個版本的答案:
第一個版本是一個傳說,說古時候有一個家裡很窮但是非常孝順的理髮師,按照中國傳統老習俗,春節過後正月裡要走親戚拜年,這個理髮師窮的沒錢買禮物,最後一合計,這年正月裡去給舅舅拜年的時候,都帶著自己的一套傢伙事,給舅舅理個髮,結果舅舅還非常滿意,於是這就成了保留節目,理髮師每年正月拜年的時候都會給自己的舅舅理髮。
可嘆歲月無情,舅舅終於辭世了,理髮師每在正月裡拿起自己的那一套傢伙事,就想起自己已經死去的舅舅,無心工作,所以最後乾脆正月裡直接不理髮了,有好事的就問:“咋不理髮了呢?”理髮師回答說:“俺舅死了,想俺舅,心情不好,先不幹了。”這話一傳十、十傳百可就傳出去了,傳出去的結果就變成了現在的正月理髮死舅舅了。
第二個版本是歷史,說起中國歷史,中國各朝各代都是以孝治天下,那麼什麼是孝?“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可是順治二年六月攝政王多爾袞下“剃髮令”和“易服令”,要求所有人都要剃成鼠尾辮,而且這可不是全憑自願的,而是“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這下漢人們可不樂意了,“這不是讓我們不孝麼,百年後就留一個老鼠尾巴的辮子,怎麼去見列祖列宗?”於是漢人們高喊“寧為束髮鬼,不作剃頭人”死了好多人,都是有骨氣的!但是脖子始終硬不過鋼刀,最後活下來的人都剃成了鼠尾辮。
但是漢人們還是喜歡自己的髮型,而且正月可是祭祀列祖列宗的日子啊,所以漢人相約正月不剃頭,思念舊時歲月,這是亡國之人的無奈之舉,可悲、可嘆!
但這話在當時是萬萬不能明著說的,所以就口口相傳,“思舊”成了“死舅”。
這些我媽也都知道,但是還是依舊監督著我們繼續執行“正月不理髮”的習俗,不理就不理吧,反正老媽最大!
只要我們把這兩個故事一代代傳承下去,無論是孝道還是老祖宗亡國之時無奈下的骨氣,對於後人來說都是一筆精神財富!
-
13 # 這裡有個候鳥
相信我們大部分人都知道正月裡剪頭死舅舅的說法。但是為什麼正月剃頭死舅舅相信就沒有多少人知道了。這一習俗其實年頭並不算長,要從清軍入關以後才有這一說法。
清軍入關以後為了從根上瓦解抵抗,那是“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多爾袞更是三番五次下達聖旨,強行所有統治區剃頭
清兵監督剪髮
我們自古以來都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說法’。曹操當年犯了軍規,則是剃髮代死,可見古人對頭髮的重視。
剃髮令便是清朝統治者要從思想上消除心裡的抵抗。這場頭髮的問題著讓舉國上下無不反抗。向來注重名節的江南士子認為,士可殺之不可辱,群起反抗,從而有了揚州十日,嘉定三屠。
義大利人衛匡國寫的著名的《韃靼戰紀》裡邊清楚的載入了這場長達十年為了頭髮的戰爭,奈何當年的清朝騎兵勇猛無比,棄筆從戎的文人終究不是對手。
他們不再喊著留髮不留頭。而是有了‘正月不剃頭思舊’的說法。
明代人的髮飾
被強迫剃頭的南方人
其實“死舅舅”實為思舊,是為了欺騙清朝統治者的一場偷天換日的行動,隨著時間的改變訛傳為"死舅舅"。
“死舅”實際上是對故國的思念,提醒我們不要忘記被統治的屈辱生涯。
所以正月裡剪頭沒有任何問題,不過為了考慮舅舅感受還是等二月二龍抬頭吧。
-
14 # 老哥聊生活
“有錢沒錢,剃頭過年”,這是每年農曆臘月裡最常聽到的一句老話。而一進入農曆正月,又總會聽到“正月理髮死舅”的說法。正月裡理髮,真的會死舅嗎?
其實,正月裡理不理髮,和舅舅的健康並沒有任何關係,類似“正月理髮死舅”這種說法,並非外甥如若在正月理髮會死舅之意,其中的“死舅”諧音“思舊”,而“思舊”則指的是思念明朝的意思。
我們知道,清軍入關以後,在中原地區實行“剃髮易服”的法令,受到了漢人強烈的抵制。
為了強制推行剃髮令,清廷提出了“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的口號。民間反清義士則提出“頭可斷髮不可剃”的口號來回應,與清廷針鋒相對。但民間的反清鬥爭還是被鎮壓了,人們不得不以“正月不剃頭,思舊”的方式來表達內心的憤怒和對明王朝的思念,為了掩人耳目,訛傳為“死舅”。最終以訛傳訛,成了“正月理髮死舅”、“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等說法的民間禁忌。
星轉鬥移,時至今日,我們已沒有必要再深究正月理髮與舅舅的健康關係了。但很多人都處在“愛美‘’和“愛舅舅”之間難以抉擇。春天是萬物萌發、推陳出新的時節,而不應當阻止新生事物的生長。對應到頭髮上,就是要讓頭髮披散開來,任其自由生長,而不應該剪斷剪掉,違逆春生之氣。從這一點來理解,正月裡不理髮,也是有道理和根據的。
現在,很多人都會在臘月理髮,到了二月二,差不多剛好是該理髮的週期,並且又迎合了“二月二,龍抬頭”的好日子,人們就習慣在二月二理髮了。
-
15 # 歷史滾輪
尤其是長頭髮的男孩子
默默地在心中蹦出了令人生惡的字母:"wqnmlgb"
這個時候,我們就會心生一計:既然嫌棄它礙眼,那就幹了它
但這個時候,我們的父母,以及七大姑八大姨就開始出動了
正襟危坐的坐在椅子上,異口同聲的說:
正月不能剃頭,會死舅的
剃頭死舅舅
聽到這句話,我們往往都會氣的牙齒咯吱咯吱的響:
哼,有啥呀,一個月後,老子又是一條好漢
說完,把頭髮嚴絲合縫的塞到了滿是窟窿的帽子裡
剃頭
從此,正月不能理髮,就像神一樣的準則,被牢牢的刻在腦海裡,從來不敢逾越!
問題來了,正月理髮真的會死舅嗎?
“正月剃頭死舅”是什麼梗?原來我被騙了那麼多年如果你要是相信的話,真的是傻瓜了(嗚嗚,小輪子居然傻了那麼多年),都快蠢哭了
其實 死舅==思舊
“剃頭死舅舅”的說法,據說最早是是來自清朝的剃髮令的
剃頭令
滿人入關後,開始實行政策: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
在清朝的殘暴統治下,雖然有很多義士至死都不願剃頭,但還是有相當大的一部分人終究耐不住骨子中的那種情:愛惜生命
不得已,剃頭了
明朝和清朝的頭髮
剃頭歸剃頭,但清朝時期的漢人內心中,還是會有種無以言表的痛啊
畢竟是漢族子弟
被草原來的遊牧民族壓制了那麼久,心中的委屈感和憤恨還是有的
剃頭
於是他們就約定:
正月不剃頭,作為思念舊國
所以不剃頭的真正意思是,思舊,跟舅舅沒有半毛錢干係,更不用說所謂的“剃頭死舅”啦
到現在,雖然大家也知道了,正月不剃頭思舊的本來意思
舅舅
但念在舅舅那麼疼愛自己,觀念已經深入人心的基礎上,就忍它一個月,過完正月再剃頭吧
別到時候,剛過完年,老爹老媽又給自己過一個印象深刻的年(指的是爸媽混合雙打)呀!
-
16 # Callme不韋
每到春節前夕,我媽都會帶著我兒子正兒八經的理一次髮,而且還會告誡我:“年前必須理了,不然正月理髮死舅!”
為此我特意查過,正月理髮死舅這件事情沒有任何科學道理,如果問為什麼有這麼個說法的話,我有兩個版本的答案:
第一個版本是一個傳說,說古時候有一個家裡很窮但是非常孝順的理髮師,按照中國傳統老習俗,春節過後正月裡要走親戚拜年,這個理髮師窮的沒錢買禮物,最後一合計,這年正月裡去給舅舅拜年的時候,都帶著自己的一套傢伙事,給舅舅理個髮,結果舅舅還非常滿意,於是這就成了保留節目,理髮師每年正月拜年的時候都會給自己的舅舅理髮。
可嘆歲月無情,舅舅終於辭世了,理髮師每在正月裡拿起自己的那一套傢伙事,就想起自己已經死去的舅舅,無心工作,所以最後乾脆正月裡直接不理髮了,有好事的就問:“咋不理髮了呢?”理髮師回答說:“俺舅死了,想俺舅,心情不好,先不幹了。”這話一傳十、十傳百可就傳出去了,傳出去的結果就變成了現在的正月理髮死舅舅了。
第二個版本是歷史,說起中國歷史,中國各朝各代都是以孝治天下,那麼什麼是孝?“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可是順治二年六月攝政王多爾袞下“剃髮令”和“易服令”,要求所有人都要剃成鼠尾辮,而且這可不是全憑自願的,而是“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這下漢人們可不樂意了,“這不是讓我們不孝麼,百年後就留一個老鼠尾巴的辮子,怎麼去見列祖列宗?”於是漢人們高喊“寧為束髮鬼,不作剃頭人”死了好多人,都是有骨氣的!但是脖子始終硬不過鋼刀,最後活下來的人都剃成了鼠尾辮。
但是漢人們還是喜歡自己的髮型,而且正月可是祭祀列祖列宗的日子啊,所以漢人相約正月不剃頭,思念舊時歲月,這是亡國之人的無奈之舉,可悲、可嘆!
但這話在當時是萬萬不能明著說的,所以就口口相傳,“思舊”成了“死舅”。
這些我媽也都知道,但是還是依舊監督著我們繼續執行“正月不理髮”的習俗,不理就不理吧,反正老媽最大!
只要我們把這兩個故事一代代傳承下去,無論是孝道還是老祖宗亡國之時無奈下的骨氣,對於後人來說都是一筆精神財富!
回覆列表
話得從清軍入關時說起,大清皇帝為了"削平四周,留守中原"的治國主張,決定推行一種奇怪的髮式:將頭髮從前部到腦頂剃去,再將四周的髮際全部剃光,只留下中間集中的一塊和一個長長的大辮子。為了一統江山,尤其是統治思想,這種髮型要在漢人間大肆推行。推行的媒介便是剃頭匠,清政府把全國的剃頭匠召集起來,每人發給一個掛有聖旨的"吊投旗杆"。"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在大清國的高壓下,一些文人士大夫不再高喊"頭可斷髮不可剃",而是以"正月不剃頭"來表達對明王朝的思念,實為"思舊",為了掩人耳目,訛傳為"死舅舅"。一場發生在三百多年前的剃頭鬧劇至今未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