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悅然節氣詩教

    現在的孩子接受的教育很多都是多媒體性質的,而且在教育理念上更多的是倡導親子陪伴。

    首先是作業的形式多樣化了,可以讓孩子有更多的體驗形式,不像之前只有寫寫畫畫,現在有更多的是自己動手實踐、科學探索以及自主表達,溝通交流。這些都需要家長參與其中才能很好的支援到孩子。

    另外,因為6~8歲正是學習習慣養成的關鍵階段,例如坐姿、握筆、書寫、預習、複習、自主性、目標管理等等都需要家長的參與來幫助孩子形成好習慣。

  • 2 # 我見我談

    老師不是給家長留作業,這種想法本身就有對老師的成見 ,不利於家校攜手共同教育孩子。

    所有的工作,無論老師來做的,還是家長來做的,都是為了孩子。孩子是誰的?從小的方面說是家長的,從大的方面說是國家的,但都不是老師的。所以,家長配合學校做的所有支援工作,都是為了自己孩子的健康發展。

    因此,為自己就不要牢騷滿腹,更不要有負能量,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應該積極主動配合老師把孩子教育好。如果因為沒有時間,可以跟老師說一下,沒有什麼大不了,老師們一定會理解的。

  • 3 # 逝者如斯8

    這是整個社會潮流,來自各處的壓力,教師要業績看成績,學校看升學率,就業看文憑,家長都期望孩子長大有出息。然而,在學校按課程分配的作業任務不能完成,只能回家做。而好些學生做不了家長就只能幫著做。

  • 4 # 喜羊羊之村

    現在,老師透過QQ群、微信群,或者電話,群發來簡訊給班裡每個家長佈置各種預習、聽寫、簽字、勞作、手工、作文的事情已經非常普遍。有些教師甚至發QQ都讓學生代勞,面對老師佈置的作業,家長們平添了許多負擔,心裡不高興,卻普遍敢怒不敢言,畢竟孩子在人家手裡。

    如果這些作業確實是“考”孩子們的也就罷了,但很多作業小學生操作不了,事實上淪為家長的作業。

    相比過去的老師,移動通訊時代的小學教師輕鬆了許多,但也多了一份任性,佈置作業表現出隨意性,而沒有認真思考所佈置的作業是不是適應學生的年齡階段,能否增長學生的素質和能力。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責,但教書育人的物件是學生而非家長,這個首先必須清楚,即目標要明確,佈置作業要看清對像。其次,教書育人是一個良心活,教師不能偷懶,不能圖省勁,不能把列印等活交給家長。其三,家長參與學生的作業弊大於利,不但增加了家長的負擔,而且不利於老師掌握學生的真實情況,不利於學生之間的公平競爭。

    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對於孩子的成長都很重要,但二者不能混為一談。首先,在學業知識方面,學校要擔負主要職能,學校和老師不能把傳授學業知識的職能轉嫁給家長;其次,在育人方面,家長和學校都很重要,但學校也只能是在孩子出現問題時有溝通家長的必要。鑑於此,小學教師和家長保持溝通是可以的,但是也沒必要聯絡過於密切,過於密切有時也會“過猶不及”。像佈置作業這種事情,教師口頭向孩子傳達就可以了。如果教師因為孩子有問題要聯絡家長,完全可以透過手機號聯絡。

    從全國來看,小學教師透過QQ群、微信群給家長佈置的情況可謂愈演愈烈,而相關教育管理沒有跟上,造成越來越多的問題。對此,教育管理必須及時對老師的行為進行規範。比如:可以明確規定,教師不能透過QQ群、微信群向家長佈置作業;不能讓家長列印作業;不能佈置超過孩子操作能力的作業,等等。

  • 5 # 臥龍山人許立山

    這個問題問的好,現在老師留給小孩的作業的確多,家長得跟著指導完成,當家長得不容易,不輔導完成,老師在群裡提醒,督促啊,還要發影片的,有些作業還是手動的畫畫,模型之類,家長沒有藝術細胞有時還真搞不來的。

  • 6 # 杜du老師

    (一)作為家長,首先搞清楚這個作業是留給誰的。

    就如你所說,老師佈置給家長作業,假設他不是留給孩子的作業。首先就要考慮是不是上級給老師佈置的任務。現在來自社會教育口的各方面都可以給學校佈置各種活動作業,而很多活動是要求班主任負責轉達給家長,需要家長協助孩子完成,或者是由家長完成的。如果是這種情況,我也希望家長能夠配合學校、配合老師做好它,千萬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發牢騷。如果當孩子的面抱怨老師或學校的話,孩子也會產生心理上的影響,他也會對老師和學校產生想法,那他在面對老師的時候,就會對老師說的話產生質疑。最後吃虧的還是孩子。

    (二)如果這個作業是需要你和孩子共同完成的。

    那麼如果老師佈置的作業是需要你和孩子共同完成,或者是孩子完成你協助他。這也是正常的,說白了很多活動的想法和初衷都是好的,從根本上講都是為了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或其他能力的培養。那麼作為孩子們他們的水平也都不一樣,能力強的孩子能獨立完成,而有的需要家長幫忙,還有個別的學生,只能由家長親自代勞了。

    (三)家校合作的根本是為了孩子的成長。

    那麼針對你提出的問題,我個人認為無論是老師也好,家長也好都應該重視家校合作。你要明確家校合作的收益人就是孩子自己,現在都是為了孩子的一切發展。作為教師、學校,都是聽從上級教育部門的安排。如果沒有上面的安排,老師是不會給家長留除學習外的作業的。

    上面是我個人的看法,我建議作為家長的話,對於學校老師佈置的作業,應該保持積極向上、樂觀的態度去完成,也要明白老師的辛苦和責任。最起碼要給自己的孩子樹立一個榜樣吧。希望我們的身邊都充滿正能量。希望家長理解老師,老師也理解家長,互相配合、家校合作,打造孩子的美好未來。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 7 # 小苗數學課堂

    對於這種說法,在社會上經常聽到,我想說的是老師佈置的作業一般有兩種作業,課堂作業和家庭作業,課堂作業在學校課堂上老師看著做完,那為什麼要留家庭作業呢?因為學習要做到溫故而知新,所以回家要佈置家庭作業進行知識的複習和鞏固,由家長監督完成,並檢查完成情況,一般情況下,學習習慣好並且自覺性強的學生都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家庭作業,由此分析,能說出這話的家長,孩子無非有以下這兩種情況,

    一、孩子學習程度一般偏下,這些孩子接受新知慢,做作業也慢,導致一些負責任的家長著急,看著孩子寫作業慢不由得會去輔導,甚至代替孩子檢查作業。把老師讓家長檢查孩子的作業(督促孩子寫作業)並簽字當成讓家長自己的事兒,試想一下,老師如果不說讓家長檢查作業簽字,有些學生就敢不做作業,學過的知識不去練習哪來的鞏固?在家家長不督促難道要老師去督促嗎?孩子上學時期,家長的一切付出都是應該的,因為這是為了你自己的娃。

    二、幼兒園或小學低年級的孩子,這些孩子因為年齡小,有些事兒需要家長幫助或代勞,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是學習本領和生活技能的時候,家長的幫助和引導非常重要,在學校老師老師教的知識和技能也是需要練習的,往往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孩子小記不住,那任務只有發家長了,所以家長在孩子的教育中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總之老師既然留了讓家長參與的家庭作業,請不要有負面的情緒,如果你有負面情緒的話會影響老師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從而導致孩子對老師的反感,直接導致孩子不喜歡老師,不喜歡老師所教的課,可想而知後果是什麼,你可以這樣想,孩子是我的,跟老師沒一點血緣關係,老師這樣做都是為孩子好。

    今年疫情原因停課不停學,很好的證明了家長在學生學習、教育中的督促作用非常之大,家長督促的好,孩子的學習是不受影響的,督促不好,孩子就荒廢了。

    請善待老師,積極配合老師吧!為了你自己的孩子!

  • 8 # 名師聊家教

    倒不是給家長的作業,而是學生的家庭作業離不開家長輔導,如聽寫要家長讀生字,作文要家長啟發,預習要家長簽字,數學要家長批改,手工製作要家長指導,拍成圖片上傳給老師,學生家庭勞動要拍成影片等等。總之,學生回到家,就需要一個人陪伴輔導。雙職工的家庭,老人玩不來智慧手機,更不能批改作業,聽寫讀普通話不標準,小孩有意見,只好將小孩交給課外鋪導。現在很多家長對小學生的作業怨聲載道。

    從教師的角度看,統考班平差1分,就可能排名在年級墊底,所以,認為大量作業練習是提高成績的有效手段。再加上現在通訊方便,微信QQ上一發,就把責任交給了家長,讓每個家長都來努力,比教師一個人辛苦好得多。再說,雖然作業多點,有幾個家長不為孩子著想,來提意見?

    從學生角度看,作業做得越多,成績一定會好嗎?答案恰恰相反。小孩的天性愛玩,在玩中學,在玩中成長,這才符合小孩的成長規律。過多的作業,機械的重複的抄寫,作秀的製作和家庭勞動,都會讓小孩厭煩,逃避,甚至反感,最後產生厭學。很多小孩一到初中,就逃學,厭學,想學學不進。究其原因,與我們的教育違揹人的天性,違背教育規律有很大關係。

    教育部和各地教育主管部門,明令禁止教師用微信和QQ給家長佈置作業,對小學作業量也有明確規定。延時放學的學校,學生的家庭作業應該在延時課堂內完成。作為家長,遇到這種情況,可與同班的家長打聽一下,看他們的情況是否與你相同。如果帶有共性,為了孩子能夠健康成長,先與教師協商,共同改進。如果情況沒有變化,可向校長反映,也可向教育主管部門反映。我想,教育部及教育主管部門明令禁止的行為,沒有哪個教師會刻意去違背。家長也不要擔心,作業少了,學生成績下滑了怎麼辦?這個擔心是多餘的,小學取消了升學考試,劃片招生。不要把小學考試成績看得太重要,活潑的天性,健康的身心才是小孩成長的基礎。

  • 9 # 冷知識研究所

    因為現在的教育相比以前更重視孩子的素質教育,特別是家長與孩子這一塊

    其實給家長留作業一方面可以更有效的幫助孩子學習,提升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可以增進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係,在父母的輔助學習的過程中以及在互動過程中加強和孩子的溝通,使得雙方更加了解對方

    其次,現在有很多孩子的自控能力不是很好,面對手機等電子裝置的誘惑經常會出現偷懶以及貪玩等情況,所以給家長留作業還可以監督孩子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還有就是現在提倡所謂的家校一體化,不光是作業,像很多學校的事情,學習任務什麼的,都需要家長的幫助或輔助,多和孩子互動,學校聯絡其實挺好的,可以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互動氛圍,對孩子來說是有益的,畢竟一切都是為了孩子,一切從孩子的利益角度出發。

    有時候家長會覺得很累,畢竟上了一天班,晚上還得輔導作業,確實很辛苦,但是付出總有回報的,回報就是你的孩子越來越優秀,到時候就覺得一切都值得了。

  • 10 # 悠悠嘉源

    首先,請明確一個問題“給家長留作業”的目的是什麼?一方面為了家長更好地瞭解孩子,知道孩子近日學習等各方面存在問題,便於走進孩子內心。另一方面,對孩子來說就是一種陪伴,很多家長忙著忙著就忘了自己的初心,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陪伴,其實老師用心良苦,頂著被罵的風險還要要求家長陪伴人家的孩子。其次,家長的作業對家長來說是一種激勵,活到老學到老,給孩子樹立好榜樣。再次,親其師,信其道。你對老師尊重無形中薰染了孩子。對老師給家長布作業產生反感是不理解老師的初衷。這和家長的心態有關,或許自己辛苦一天本身很煩躁,一看到還得看孩子做作業氣不打一處出,其實孩子是家長自己的,看不看是自己的事,老師只是起引導作用。最後,其實作為家長應該調整好心態,孩子是自己的,為了孩子一切都是值得的。

  • 11 # 桐魚石鼓

    親愛的朋友,你好!

    老師給家長留得作業更多,出於以下幾點原因!

    為了增加與家長的溝通

    家長與老師,唯一的溝通方式就是孩子,藉著作業,反應一下孩子的情況。

    孩子,學習的科目眾多,每位老師發一點,都加在家長身上,就顯得多了。

    家長不再年輕,面對著,新時代的作業,總有點應接不暇。

    為了約束孩子的課後

    教育孩子,為了讓孩子改變。

    孩子離開了學校,很有可能就打回原形,老師所做的努力就白費了,這樣做可以有效銜接,課上,課下。

    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根深蒂固,父母比起老師,對孩子的作用,要大的多,好比四兩撥千斤。

    有時候,父母的一句話可以很輕鬆的影響到孩子。

    好壞就來自於父母了。

    老師,也有一份責任,用這種方法,分擔一部分。

    教師壓力

    本質上來講,教育不單單是老師的事情,更是家長的事情。

    佈置作業,批改作業本來是,老師的工作的一部分。

    但是,當前形勢下,家長對老師的要求越來越高,孩子放學回家以後,老師看不見,摸不著,對孩子的學習幫助有限,所以老師也是出於無奈,只好把批改作業的責任,分配一部分給家長,調動家長幫助孩子學習的積極性,以便更好地幫助孩子完成學習任務。

    此外,還可以讓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有一個準確的瞭解,讓他們明白孩子的學習成績存在什麼樣的問題。

    家長透過給孩子批改作業,能真正瞭解什麼原因,導致了孩子學習學習成績好或者不好,只有家長真正瞭解孩子的學習才能提高。

    能讓家長更加了解老師的工作,給老師更多的理解,老師不是神,在教學過程中也會遇到難題,也會犯錯誤。

    發展趨勢

    現在科技越來越發達,資訊流通很快,很難排除孩子抄答案的嫌疑,由家長監督能保證孩子的能力提升,有助於孩子掌握知識,開拓思維,促進學習。

    可以培養家長合作學習的態度,與孩子組成團隊互相交流啟發,不但情緒愉快,幫助孩子學習發生興趣,還能用言傳身教的方式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

    有助於在家庭中樹立榜樣。

    孩子的能力

    孩子年幼,很多時候能力不足,沒辦法完成所有的事。

    老師並沒有要求家長去做孩子,孩子做不了,家長也沒有必要代替,從旁協助,慢慢引導,達到目的!

    透過一次一次的挑戰,提升孩子的能力。

    每一個老師都會關心孩子。

    每一位家長也會愛護孩子。

    哪一個更擅長教孩子呢!

    或許每個人都心裡有數。

  • 12 # 清風醉竹

    你好,你說的這種現象是很多很多,而且這似乎成了一種普遍現象。針對這種現象,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我認為有這幾種:

    第一,現在教育的改革。改革的本質是好的,素質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孩子的各種能力,不要死讀書讀死書,那麼也開始提倡親子教育。有一段時間“親子”兩個字,到處可見,“親子共讀”“親子活動”“親子比賽”“親子拔河”等等。認為只要加了“親子”二字,就是“親子”教育了。這是教育的一個誤區,多數學校和老師都踩到了雷。

    第二,家長之間互相比。其實有很多作業都是孩子的作業。尤其是幼兒園,這種現象太普遍,本來動手作業,手工作業就是讓孩子自己做,回家一做,家長肯定覺著難看、不像樣,就代替孩子做了,做的漂漂亮亮的。第二天,老師拍照片在微信群裡一表揚,這下子可好了,下一次作業直接就是家長才藝比拼了。所以就越來越盛行了。再就是本來是孩子動手做的作業,孩子小,老師又說了一句,不會的、做不了的、用剪刀的時候可以請家長幫忙。老師的目的可能是孩子用剪刀的時候啊,家長看著點,為了安全著想。孩子就會抓住一點“老師說了,要家長幫忙”。好了,是賈祥雲,孩子旁觀了。所以請放手讓孩子做吧,家長做的再美,也不是孩子做的。

  • 13 # PrinceofMathematics

    個人覺得老師給家長留作業應該是很少的,其實孩子的教育需要老師和家長配合好,在學校有老師的監督和教育,在家只能靠家長監督和教育了,我覺得讓家長批改作業那是不應該的,但是督促孩子認真去完成作業這是必須的,在學校管的再好回家鬆懈掉這樣肯定是不行的,疫情期間,相信很多家長都體驗了一把做老師的感覺

  • 14 # 花開雲舒993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楚,作業是留給誰的。

    作業是留給學生的!在校生的作業,一般分兩部分:課堂作業和家庭作業。課堂作業當堂完成收交,家庭作業放學後在家完成。

    家庭作業多為預習複習內容。為督促學生完成作業,同時也通知了家長,以便進行監督,同時藉助這種手段使家長了解學生學習狀況。包括學習態度和成績狀態。以達到家校配合,使孩子更好成長的目的。

    如果家長嫌麻煩,認為是給家長的作業,那是一種不負責的態度。有的家長說,那些作業自己也不會,那對照老師發給的資訊,督促檢查孩子的完成作業情況總可以吧?

    現在的一些孩子,實在有些讓老師無可奈何,請家長協助,也是沒辦法的事。

    為了自己的孩子,多一些理解,多一點辛苦吧!

  • 15 # 滿姐愛生活

    現在好像是這樣子的。我想應該是家長是小孩的第一任老師,家長不陪孩子學習,小孩的積極性很差,家長就當榜樣吧,帶個學習的頭,起引導作用。

  • 16 # 花貓魚的

    這是個普遍現象,都不用說上學的孩子了,這種情況從幼兒園開始就已經出現了。一份漂亮的作業作品有幾個不是家長完成的,老師只是一味追求結果,還有家長的虛榮心,都想把最好的展示在眾人面前

  • 17 # 橄欖谷英文

    “現在孩子上個學真累”,這句話戳心啊!何止是孩子累,大人也跟著累!

    我算是最大的一批90後了,說實話,我19年學習的努力程度比之現在的小學生來說,都感到汗顏吶!別說熬夜做作業了,當初的我甚至連課外作業都是能偷懶就偷懶,當然我偷懶也是有門道的,是要在學會核心知識的情況下才偷懶。從來沒遇到過作業還需要熬夜做的情況,你說這樣學,如果能學好也就罷了,問題這麼勤奮居然還學不好才是最糟心的。

    三年前我給小侄女補初中數學時候,發現了一個挺扯淡的現象,課本改版後的內容把好多重要知識點都刪除了,而考試的大綱還是改版之前的,基本沒有變化。更扯淡的是,老師在課堂上從不延伸地講考試用的知識點。然而就算是這樣簡略版的授課,學生都還為此天天在做題,忙的跟陀螺似的。想考更高的分數,簡單啊,歡迎來補課!然後在之前繁重課業的基礎上又加重了孩子們的負擔。問題是,這樣學的效果也是差的可以啊!就比如說學英語,我是真沒見過如此“大面積教育失敗”的情況,小學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學4年,合計至少16年的時間,一門外語都沒學會,聽、說、讀、寫,哪方面拎出來都不行。別說是外語了,這麼多年能學會標準母語的又有多少呢?起初,我會認為這是體制的問題,但想想也不對啊,現今的教育比起我那會兒來,好了不知多少倍了!起碼我是沒趕上九年義務教育“學費全免”的這種福利。

    現在嘛,雖然沒學費了,但花費卻更大了,孩子們好像只有更努力,即便是形式上的努力,也要對得起這龐大的花銷來。而努力的形式,已經不光是學生的事了,連家長都要參與其中,作業完成居然還要家長簽字,神馬扯淡的規定啊!還有比這更扯淡的事兒呢!外甥上二年級,老師佈置了一個作業,叫“我的理想”,這估計是所有人都寫過的一個作文題目吧!外甥寫不出來,老師居然還不依了,硬是要家長去,我估摸著這是要訓示家長呢!好大的威風,不知道誰給他這麼大的權力了。可笑的是,老師都說不出自己的理想來,還要逼著學生來……好多年前,我曾在一篇文章裡邊看到過這樣一句話:我們現在的狀況是,富人無遠見,知識分子沒良心。

    如今想來,還是挺有道理的,不過前面要加個“有些”,畢竟,這個世界大多數人還是好的,嗯,我是這麼認為的!

  • 18 # 愛的傳遞vivi

    作為一名家長,我覺得有這些建議及思考:

    1、  學校給到家長的作業應當有意義及目標性

    首先我們要分清楚職責和目標意義。學校是傳道授業,接受國家教育目標最直接的承接單位,是培養為國家社會需要的並且有共同價值觀的華人,一起努力建設強大的國家和和諧社會;家庭是培養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愛和文化傳承的小單位。

    基於有分工,我們才能各司其職,不能錯位。學校在給家長安排作業時,應當要講清楚具體操作方法及做這件事的意義,要清晰地告訴家長這件事情要達成一個什麼樣的目標,我們的過程中會存在什麼問題,家長要注意什麼,要如何與孩子一起面對並完成。為什麼這個過程很重要,因為家長不是專業教師,沒有獲得教師資格證,家長更多的是身心、生活上的教育與關心,而在專業知識上或是學校給予的作業上是很盲目的,並不知道如何操作,如果不講解清楚,很難實現達成目標,如果是這樣,這就是一個形式上的任務,家長們一定會反感。

    2、  對於學校佈置的作業,家長被動接受,很少主動諮詢

    目前的學校比較強勢,家長們很怕自己的孩子在學校受到不一樣的待遇,在這種背景下,以個人力量去對抗一般很難,而且也不想因為這些事情影響孩子的前途。所以在面對學校強壓過來的作業,家長們都會默默接受,完成,至於質量,當然是以家長們的認知層次、態度等因素決定。

    3、  家長與學校互相不滿,但都沉默

    當越來越多的家長參與到學校的教務,比如學校的活動、學校的紀律維護、學校的衛生、學生的學習、學生的家庭作業,家長很快會發現學校及老師們的理念、素質,同時學校也很快就掌握了學生學庭情況,互相都有不滿,都想對方能因材施教,提高自身素質,加快推進教學目標,提升學生總體成績,但又很難達成一致。

    4、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迭代,家長的教育理念在慢慢發生改變

    由於社會的進步,科技力量不斷更新,人員的能力也在不斷地的迭代,家長們並不像以前只培養讀書型孩子,更注重全面發展,特別是身心健康的教育。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教育才是對孩子好,才能為國家為社會服務?需要全社會去思考去努力。

    5、教師不只是一份工作,而是一種社會責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情感類文章怎麼發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