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生生艾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會有叛逆的階段,有的孩子比較明顯,什麼都和父母對著幹,有的比較內向表面順從父母的意願,但內心卻是千萬個不願意,他(她)會從其他方面尋找發洩口,當時機一到就會爆發。

    針對不同的孩子性格,應因人施教,而不是生搬硬套,引用所謂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論,也不應把孩子的叛逆放大化,而應在各方面加以適當引導。

    做為父母不能以成人的標準要求孩子,而應該給孩子犯錯的機會,孩子不做錯過,她又怎麼有機會去思考這對與錯的過程。

    給孩子寬闊的成長空間,不要讓孩子在成人的條條框框中失去童真,讓孩子大膽去探討這個未知的世界。

    當然,什麼事都有一個度,只要孩子的叛逆不違反原則性問題,適當的滿足他(她)的需求會讓孩子覺得被父母尊重。

  • 2 # 米米麻麻

    首先先分享一組圖,在我的整個育兒體系裡,崇尚一個觀點就是,沒有熊孩子,只有不會引導孩子的家長。孩子逆反,你是否去了解過他真正的需求點是什麼?是想要引起你的關注,還是他不願意聽從你的安排,他有自己的看法。在日常的生活裡,爸爸媽媽是否足夠尊重孩子的看法,能跟他平等對話。在拒絕孩子的要求時,是否可以給足夠的理由去說服他。面對叛逆的孩子,更多是需求親子關係的修復。希望爸爸媽媽多去聽聽孩子到底是怎麼想的。

  • 3 # 一個寶媽叫開森

    得了,若你發脾氣的時候有人把你捆起來或者再狠狠教訓你一頓,我估計你會原地爆炸吧

    教育我比較傾向宜疏不宜堵。小孩的心理需要跟大人也有相通之處啊。

    逆反大人也會有啊。比如一個領導就是個拍馬屁上位的,對下屬卻頤指氣使。肯定就會讓人很容易產生逆反。

    孩子也一樣。所以用同理心想想,孩子逆反也是遇到了過不去的坎,有時候他們發脾氣是因為氣別人,而有時候可能是氣他們自己。幫幫他們,親生的哈!

  • 4 # 歐文亞隆小迷弟

    孩子的逆反一定是壞事嗎?

    (我先要感恩於每一位父母的不容易,在這裡向您們說,您們辛苦了!)

    茶餘飯後,我們經常聽到家長之間談論自己的孩子怎麼怎麼樣“唉,我家那倒黴孩子,天天的根本不學習!就知道玩!”“我家也是,也不看書,除了氣我還會幹啥?”......看起來孩子的表現似乎和父母的期待有很大的差距。那麼該怎麼正確的看待孩子的叛逆呢?

    (一)孩子的叛逆——自我意識覺醒的表現

    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孩子也不例外,他有自己的意識,孩子叛逆根本上可以歸結於自我意識的覺醒。他們覺得自己的生活不應該完全聽命於父母,他們會想:“為什麼家長讓我幹什麼我就幹什麼,我想幹自己想做的事。”那麼,孩子存在叛逆,到底正不正常?答案是非常正常,這是每個人在從孩子走向獨立個體必不可少的地步。孩子開始有獨立的思考,質疑父母的權威,開始與父母在思想和行為上對抗。有心理學家透過長期的調查發現,孩子與父親(象徵著權威)的相處模式基本上預示著未來孩子與他的領導的相處模式。因此,孩子叛逆的存在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果過分管制叛逆的孩子,他們就容易形成討好型人格,不會懂得拒絕,步入社會後會顯得沒那麼有競爭力。反之,如果管的過於寬鬆,孩子由於缺乏必要的是非辨別能力,又容易誤入歧途。

    (二)如何面對孩子的叛逆

    (1)和孩子相處的模式要充滿彈性

    怎麼理解?我們可能有過這樣的體會,孩子越不聽話,越不寫作業,我們越生氣,越想管教他,這樣就進入到了一種奇怪的迴圈,我們越來越對孩子不滿,越來越生氣,孩子似乎變得越來越氣人。(形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有很多,我就不在這裡解釋了)我們越想拉住孩子,孩子越往相反的地方使勁。我們用力過猛,則會形成另一種極端,孩子不會反抗了。因此,家長與孩子相處過程中如果發生了上述迴圈,可以考慮適當的做出改變,比如適當的退讓,家長千萬不要有“我這麼管孩子孩子都不聽,我一旦松一點,孩子肯定更完蛋”這種想法,可以試一試,適當的管的鬆懈些,孩子並不會往糟糕的方向發展,每個孩子都有往正向走的驅力,我們適當的寬鬆管理,孩子自己會知道該怎麼走。

    (2)多溝通

    這個階段的孩子會產生很多想法,我們要多與他們溝通,做一個好的傾聽者,我知道許多家長可能難以做出這樣的改變,但是不要急,慢慢來。我們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一個孩子向你分享他的新想法、心興趣等,一個家長直接否定他,或者罵他一句,孩子會受到什麼打擊。每個孩子都有和家長平等表達自己想法的權利,家長能做的最好的就是理解與支援。特別是孩子主動的向家長表達在學校遇到的困難(被欺負,打架等)家長一定要耐心的聽完,要知道此時孩子把你當成最信賴的人,家長能夠耐心的聽完已經是對他們最大的理解。即便家長覺得孩子的想法太過不切實際,也要耐心的(感慨下家長不容易的地方,為了孩子要委屈自己)向表達出自己對孩子想法的看法,孩子會慢慢知道什麼是是非,什麼是對錯。

    (3)以身作則

    前幾天吃飯看到了一個場景,讓我印象很深刻。一家三口去吃飯,坐在我邊上的桌子。孩子大概11、2歲的樣子,父親在刷抖音,母親在看劇,孩子在一個人吃飯。看了這個場面,我能體會到孩子的無奈。當然,在我身邊也有很多正面的例子,比如很多年前某個叔叔為了帶動孩子鍛鍊身體,自己和孩子一起辦了健身卡,他們每週一起去健身房三次,我見過這個孩子,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很壯實。有的家長在家躺在沙發上玩手機,然後讓孩子趕緊去寫作業,這樣的孩子往往更容易形成手機成癮。有的家長覺得我工作累了一天了,在家應該休息,又或者是我已經過了奮鬥的年齡了,該怎麼放鬆關孩子什麼事?事實上,成功的孩子,家長與孩子都是共同進步的,他們雖然奮鬥的領域不同,但是可以相互之間傳遞精神力量,孩子會覺得自己前進的道路不孤單,父母一直都在。

    最後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夠身體健康,每一個孩子都能健康成長!

  • 5 # 公正永生

    謝邀。其實孩子逆反心理正是需要,溫柔和藹的教育方法教育才有效。叛逆的孩子大多都要尊嚴講理,當你違背了他的意願這時的他就會爆發,如果你溫柔體貼他就會軟下去。這樣的孩子不能以大壓小,他是啥也不怕就會逆反。因此這樣的孩子不適應暴風雨的教育方法。

  • 6 # 彤麟媽育兒日常記錄

    孩子由逆反心理,首先父母要反思自己,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自己在平時和孩子的溝通是不是有什麼問題?自己有沒有正真的理解孩子?有沒有認真的聽過孩子真實的想法?緩解孩子逆反心理父母需要這麼做:

    一:把孩子當朋友,放下家長的架子,與孩子站在同一水平線看問題,在平等的地位上和孩子溝通。

    二:父母要做一個令孩子信服和具有權威性的“嚮導”為他們指導人生之路。

    三:家長要堅定自己的立場,說話算數。對孩子提出的一些不合理的或者暫時不能滿足的要求,一定要堅定自己的立場,行就是行,不行就不行。不要因為孩子哭鬧就妥協。

    四:讓孩子知道後果的重要性。做為孩子的監護人,父母有責任告訴孩子後果的重要性,教育孩子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引導孩子對自己的行為所產生的後果進行處理並負起責任。

    孩子產生逆反心理,不光是孩子自己的問題,父母也要反思自己。做為父母要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耐心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要以孩子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事情,讓孩子充分的相信你。對孩子的牴觸心理及時的疏導。

  • 7 # 娪婠翀偲

    逆反心理我認為不應該嚴厲管教。逆反心理是怎麼形成的,就是管教太嚴,約束太多,讓孩子想掙脫束縛才產生的,任何問題如果想解決它,就一定要找到問題的源頭。才能根本解決,俗話說:解鈴還須繫鈴人,就是這個道理。

    我兒子在七八歲的時候經歷了第一個叛逆期,就是我說什麼他都不聽或者是無動於衷,他的這種態度就會激怒我,讓我更想約束他,可是我漸漸發現他對我說的話好像天然遮蔽了一樣。我開始從自身找原因,首先要放平心態,不能太焦慮,我告訴自己,孩子已經長大,有自己的思想,應該讓他去安排自己的生活。第二天早上,我開始改變,從叫他起床開始,我只叫了他一遍,告訴他到起床的時間了,之後,我沒有像往常一樣一再催促他。讓我驚奇的是他居然按時起來了,要知道平時我得叫他好多遍他才會慢吞吞的起床。改變有效果,晚上我讓兒子自己制定作息時間表,我不再大包大攬,兒子在認真思考後制定了計劃,我告訴他每一個計劃在規定的時間完成後都可以畫一個記號 這樣就知道自己的計劃堅持了多少天,可以給自己一個鼓勵。

    逆反是孩子的本能,我們要從自身找原因改變,只要我們改變了,給他充分的自由與平等,孩子的逆反心理自然就沒有了。

  • 8 # 39歲的小猴子

    如果我說,越嚴厲管教,孩子越逆反,不知道你信不?不信,可以試一試,但我勸你最好不要那麼做,這是為什麼呢?

    一般所謂逆反的孩子大多處於11-16歲之間,也就是我們所謂的青春期,要想知道青春期為什麼孩子變化那麼大,請自行百度去,在這裡我就不做詳細說明了!但退回到我們自己,如果父母批評我們,我們一定感到很委屈,當一個人體驗在委屈裡時,你再批評他,罵他,甚至打他,我想,他連殺人的心都會有,所以,多體諒他為什麼會逆反,是不是父母管教太嚴?壓力過於大?長時間過度壓抑等等,當你體諒他的情緒時,他的憤怒,壓抑就少了大部分了,然後你們再溝通,就會順暢很多了

    祝福你

  • 9 # wanlu001

    感覺叛逆期的理解吧!有問題,而不是管教的問題,這樣習慣性的把問題歸類與孩子身上的毛病,我們從來沒有從自身找一找問題,溝通不順,意見不相符,孩子是叛逆期,在孩子心理是家長不理解孩子,對孩子沒有關愛,內心深處渴望得到認可得到關愛。

  • 10 # 老馬老逍遙

    我永遠記得,孩子十一歲那年,幹過的一件錯事。

    算是逆反期的嚴重過錯吧——他去超市“偷”東西,乘別人不注意,拿了幾支簽字筆走。其實孩子不缺文具,他只是向他的小夥伴證明他的“勇敢”罷了。後來超市小老闆告到學校和班主任那裡去。

    我沒有打他,也沒有罵他,只是要他用自己的零用錢賠償了老闆的損失。走出超市門口的時候,恰巧看見門口的地面有好些落葉和廢紙,我對孩子說:“我們把垃圾掃了吧。天要是下雨,時間一長,垃圾粘地上,就不容易掃掉了。”小孩那時候還有些氣鼓鼓的,不過在我的壓力下——我動手幹活,他也得動手幹活——他也不得不拿起掃帚。正當他東一下西一下把落葉掃得到處都是的時間,一個老奶奶從他身邊走過,忍不住誇了他:“這孩子真乖!”剎那間,我看見孩子紅了眼。我看見他用手背擦了擦眼,默默地跟在我身後把地掃完。——在這以前,他自己的房間也從來沒自己收拾過。

    這件事情以後,我看到他慢慢學會了剋制,也學會了和一些事情保持距離。這樣,也就慢慢走出逆反期。

    我覺得,所謂孩子的“逆反”,無非也是他證明自我存在的一種方式。當然,很多時候,這種方式會顯得有些失控,這也許是源於我們每個人認識的周遭世界都不一樣,而成人在孩子面前總是以“規則制定者”自居吧。

    首先承認孩子與我們對世界、對人生理解的差異,再創造條件讓孩子體會真的勇敢和善良。不太需要講什麼道理,孩子臉紅了,流淚了,從自己的內心體會某些道德的意義了,所謂的“逆反”,也就漸漸離我們而去了。

  • 11 # Super孫悟空

    ┏ (^ω^)=☞ 縱觀世間百態,詳察人情冷暖。關注個人命運,探討夢想成因。細話家長裡短,答疑情感困惑,放飛心靈空間~

    ┏ (^ω^)=☞ 關愛華夏兒女心理健康,願透過我的不懈努力,幫助更多的心病患者早日走出心理陰影,重建幸福人生!

    ┏ (^ω^)=☞ 對我感興趣的朋友,請猛戳關注,在此深深地謝過…

    對於孩子的逆反心理,我們要學會判斷其中的優劣。具體建議您:

    ①為何事而逆反?首先,您要明白,孩子到底為何事而逆反?是為了追求流行、時髦、追星而逆反?還是為了個人的其它夢想而逆反?您必須瞭解孩子逆反的物件是什麼,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確立解決和應對的辦法。

    ②代溝問題不容忽視。孩子長大了以後,就會有自己獨立的觀念和想法,因此肯定會與父母產生矛盾和隔膜。這是正常的心理現象,可以理解。

    ④換位思考。降低自己的身份,以朋友的視角與孩子溝通交流,注意聆聽孩子的內在感受,取得孩子的最好的信任,讓孩子說出自己的全部的心聲。

    ⑤與時俱進。另外,還要以一種新眼光去理解、去看待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您的思路不應該一直停留在過去,要懂得開拓創新、不斷學習。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深入孩子的內心世界,明白他們的心之所想。進而,找到問題的根源,以及相對應的解決辦法。

    ⑥循循善誘。最後,您要拿出更多的耐心和精力,平和地去解決這個問題。而不應該,怒臉相向、拳打腳踢。因為這樣,不僅解決不了問題,反而還會加劇問題。而且,還會嚴重影響彼此的親子關係,甚至會讓孩子做出極端的舉動。

    父母不僅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更是孩子最好的朋友。

    但願我的回答,能夠更好地幫助到你,祝你好運~

  • 12 # 兀論

    孩子的逆反心理,多來自於小時候父母的逆反對待。在孩子小時候因為沒有能力反抗父母所以只能逆來順受,但是稍微大一點的時候當他能夠自己去做事情的時候,他就會因逆反而逆反的情況。簡而言之,就是他很多時候不知道那樣做是不是對的,但是隻要能氣著父母,他就會去做。因為在小時候父母總是會阻止孩子做喜歡的事,如果那個時候你跟孩子講道理了,那麼長大孩子逆反的時候也會跟你講道理。如果那個時候父母沒給孩子講道理,只是一味地阻止他喜歡的事,不說為什麼阻止,那麼他長大了以後他也不會跟父母溝通為什麼他一意孤行的去做一些父母不能理解或者父母認為錯的事情。所以對於孩子的逆反心理,你可以跟孩子好好談談,不要靠暴力,暴力只會讓孩子表面服氣但是等到成年以後這些不開心還會返回到父母的身上。所以溝通才是王道。開頭先以讚美開始,誇誇孩子做的好的地方,這有利於孩子能聽得進去你說的話,然後說媽媽平時也有做的不是足夠好的地方,希望你能提出來。然後有些你確實做的不對可以告訴他你會改掉,有些你覺得你做的是對的,可以告訴他你為什麼那樣做,讓他自己再評判媽媽的行為。然後你再問孩子為什麼做那些讓你覺得很生氣的事情,這個時候可以舉具體例項不能太籠統,孩子會告訴你為什麼那麼做,然後你說出你的意見,這樣做會遇到什麼困難,這樣做有什麼後果,並告訴他面對同樣的事情你會怎麼做。因為不知道你具體說的逆反是指的哪方面,所以我也無法判斷該怎麼給你具體的建議。

  • 13 # 孕期育兒小貼士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長大後也有自己獨立的想法和行事準則,每個孩子都是自己的世界的主宰。但很多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覺得孩子還沒有自己成熟的思想,以此,變成了孩子成長道路上的“獨裁者”,似乎是把孩子當成了自己的附屬品一樣。

    寶寶在出生後不久,就已經會和爸爸媽媽交流了,雖然還不會說話,但是也可以透過自己的面部表情或者肢體語言來表達自己的心情。比如孩子在衝著你笑,向你伸出自己的雙手,那肯定是喜歡你,想讓你抱抱。如果孩子一見你就哭,不敢看你,那你肯定猜得到寶寶害怕你。

    媽媽們一開始也是透過判斷寶寶的肢體或者是面部來猜測是不是該換尿布,是不是該餵奶了。隨著寶寶一日一日的長大,牙牙學語之後,也會嘗試著和爸爸媽媽交流。但往往有些家長總是覺得,自己也是從小這樣一路成長過來的,肯定會了解孩子此時此刻在想什麼,但你要知道,時代不同變換不同,每一代人的思想都是不一樣的,不能以自己的想法來左右孩子的人生,更不能提孩子全權決定。很多時候,在家長的眼裡,總覺得孩子還是個幼稚鬼,並不覺得孩子已經長大了,他們應該有自己獨立的思想了。而且孩子與家長之間,大部分時間他們的想法都是相反的。所以喜歡掌控孩子,替孩子做決定,會讓孩子與家長之間的鴻溝越來越深,越來越難以溝通。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並不會喜歡家長利用身份去限制他的自由,孩子時嚮往自由並且喜歡無拘無束的感覺,但因為有的家長總是喜歡用自己的想法去左右孩子的行動,導致孩子想要和家長說話交流時,都要斟酌再三,確保所說的話不會被父母責罵,然後在戰戰兢兢的說出口。

    當父母經常性的否定或者不願聽孩子的意願時,孩子也就不願再與家長交流自己的想法。再或者有的時候,孩子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卻換來家長們半天的嘮叨。這樣就會造成,孩子與家長之間的代溝是越來越大。有時家長還在想,為什麼孩子不喜歡和自己交流?卻沒想過,是自己親自斷了兩人之間的交談。

    父母與孩子的生長環境是不同的,所以兩代人看待一些事物的想法也不同,對於孩子們超前衛的想法,父母會覺得很奇怪,很不合乎常理,往往會用自己的判斷來干擾孩子。當孩子處在青春期時,大部分孩子會進入叛逆期,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交流,也會越來越困難。孩子是父母心中的寶貝,家長都想要更加了解孩子,卻往往是不知道該怎麼做,錯誤的方法只能把孩子推得越來越遠。父母在和孩子交流時,應該要時時刻刻換位思考,體會孩子的感受。家長知道自己是為孩子好,但是孩子還小,並不懂得太多家長的苦心,在孩子很小的年齡層次,他們體會不到做家長的心情,就像家長們小的時候,不也是理解不了父母的心情嗎?

    要學著在乎孩子的感受,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和家長訴說時,家長不要一味地去敷衍,這會讓孩子覺得:我的父母並不在乎我。在溝透過程中,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語氣和思想內容,時時刻刻考慮如果你是孩子,你希望得到什麼樣的安慰?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思考,你的話是不是會對孩子造成打擊。

    多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孩子,不要每次開口就是講一些大道理,如果只讓你聽枯燥無味的理論知識,你也會厭煩。每一件事情都要搞清楚來龍去脈再去教導孩子,不要聽風就是雨的不聽孩子解釋,劈頭蓋臉的對著孩子發脾氣,這樣只會造成孩子將自己的心裡話放在心裡。

    教育孩子,本身就是作為家長的一個成長過程,不會用正確的方法去教育孩子,並不丟人,父母也是第一次做家長,不懂可以學,但不要直到方法不對還繼續這樣,往往會造成孩子與父母之間建立起道道難以跨越的溝壑。

    所以,當你開始學著和孩子交流時,你會發現,其實孩子的想法都是很單純的。我們不妨把自己擺到和孩子同一種高度上,體會孩子的想法,多傾聽孩子的意見。慢慢的,就會發現,只要用對方法,孩子是非常願意和父母交流的。

  • 14 # 大寶小寶育兒

    對孩子的逆反心理,應該嚴厲管教嗎?

    我覺得有以下幾個觀點可以參考一下:

    1.我覺得要適度的嚴厲管教,不要太多太過於嚴厲了 ,凡事都講究一個度,如果過度的話,反而會適得其反。首先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和孩子平等的相處。這需要家長們懂得去換位思考,懂得從孩子的視野來看待問題,認可孩子的想法,平等地進行交流和溝通。孩子在平等的交流模式下更加願意配合父母的引導,也更願意袒露自己的想法。

    2.理解孩子的情緒;當孩子被負面情緒困擾時,家長需要去理解孩子的情緒,一味的勉強孩子壓抑、隱瞞自己的心理狀態,這是很不健康的教育習慣。理解孩子的情緒,讓父母可以成為孩子釋放情緒的出口,這樣孩子才能更加冷靜的看待問題,更加願意聽取父母的教導。

    3.適當地讓孩子做選擇。家長適當地讓孩子參與選擇,孩子的思維能力得到鍛鍊,同時讓孩子做選擇給予了孩子一定的參與感,孩子更加願意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尊重,更加願意和父母進行互動,也更加願意聽取父母的意見。

    4.面對孩子的任何事情任何反應,以及任何逆反心裡,我們都要學會坦然面對,因為我們也是從孩子長大過來,再變為父母的。我們小時候如果有逆反心裡,父母如果情緒不好,或者有過激反應,我們估計會更加叛逆,所以,我們處理事情不要有情緒,一定要控制號自己的情緒

  • 15 # 倍媽輔食分享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通常需要經歷過兩個叛逆期,一個是在幼年的時候,另一個則是我們經常聽到的青春期,而在這個時間段內,孩子就很容易出現逆反心理。

    其實叛逆期的出現,對於孩子來說並不一定就是壞事,關鍵在於我們做父母的是怎樣去看待這件事的發生。

    什麼是叛逆期,叛逆期的出現意味著什麼?

    叛逆期其實是指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心理過渡期,這個期間孩子的獨立意識和自主意識會日益增強,急於想要擺脫我們父母的“掌控”,這時候孩子往往想要跟我們逆著來,想要確定屬於自己的思想,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雖然會讓父母感到很生氣,但這其實是一件好事,說明我們的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獨立思想,我們應該為其感到高興才對。至於有些父母覺得孩子不聽自己的話,是一種忤逆不孝,我倒是覺得這並沒有什麼,所謂對父母言聽計從,不可違抗父母之命,那應該是存在於古代的事了,新時代面前應該做到人人平等,父母子女也一樣如此,彼此都應該尊重對方的思想。

    對孩子的逆反心理,應該嚴厲管教嗎?

    答案是不的,因為逆反心理的出現,往往就是因為管教太過嚴厲而產生的。我們應該找到問題的根源所在,而不是盲目地要求孩子順從自己,更應該多一些去理解孩子內心深處真正需要與所想的是什麼。

    對於孩子的叛逆期,父母應該怎麼解決?

    一、多換位思考

    做事情的時候,我們應該多想一想孩子們在想的是什麼,在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對於父母這樣的做法會不會有什麼不滿意的敵方,多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事情,去理解孩子的切身感受。

    二、多傾聽孩子心中的想法

    作為父母如果不知道孩子心裡在想什麼,只是一味地認為“我覺得就應該這麼做”、“我這麼做都是為孩子好”,這樣的做法不是孩子所需要的,孩子想要的是父母能夠真正理解自己,有時候孩子的想法未能及時表達出來便被父母無情地扼殺,久而久之叛逆心理就愈加強烈了。

    三、多做親子互動的遊戲

    比如與孩子一起玩遊戲、一起到戶外運動,或者多與孩子一起做閱讀等,多一些與孩子之間的互動關注,會讓孩子覺得父母真的很愛自己,從而減少叛逆心理的出現。

    那麼關於“對孩子的逆反心理,應該嚴厲管教嗎?”這個問題,各位寶媽們是否理解了呢?

  • 16 # 熊媽碎碎念

    【熊媽的觀點】

    孩子真的是靠嚴厲能教好的嗎?你是否也有感覺,孩子越管越叛逆?其實,對於孩子的逆反心理,家長要做的不是嚴厲管教,而是要找出孩子逆反心理的真正原因。

    通常孩子會產生逆反心理有以下幾個原因:

    1、到了叛逆時期;

    2、父母不尊重孩子,習慣用命令的口吻;

    3、孩子對父母家庭不滿意,覺得他們是錯的。

    一旦出現這三種情況,孩子產生逆反情緒的頻率通常比較高,不同時期,不同情形,我們應該採用不同的措施!

    一、作為父母,你應該瞭解孩子的這3個叛逆期!

    孩子的成長一般要經過三個叛逆期:

    1、2-3歲,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稱為“寶寶叛逆期”。

    2、6-8歲,人生第二個叛逆期,稱為“兒童叛逆期”,

    3、12-18歲,人生第三個叛逆期,就是大家最常見的“青春叛逆期”

    當碰到這三個敏感時期時,孩子會變得自我,情緒上容易產生波動,變得極其有個性。當他們習慣以我為中心時,就容易出現“逆反心理”,堅持已見並喜歡公然挑戰父母,向父母說“不“。

    【建議】: 處於敏感期的孩子,他們內心比平常更需要得到他人的理解與尊重,當孩子出現逆反行為時,家長不妨先不急著去“鎮壓”,而是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尊重孩子的意見。

    當問題出現時,不妨先聽聽孩子的想法,讓他表達出來,然後再進行溝通,有時候緩和反抗情緒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出問題,讓他們來表達,並注意耐心聆聽。當孩子持不同意見時,先不要進行反駁,也不要急於去糾正,等孩子把問題表述完整後,再跟他一起探討。

    比如,詢問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這樣做出發點是什麼等。父母只有先學會接納,才能心平氣和進行分析與引導,切忌以“大人的威嚴”去評判他,讓他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並懂得思考。

    二、父母不尊重孩子,習慣用命令的口吻!

    很多父母總喜歡用自己的威嚴死死“鎮壓”孩子,一旦孩子反抗或不順從,便大發雷霆,體罰孩子或給孩子貼上“不聽話”的標籤。

    剛開始,孩子或許會屈服於你,但時間久了,慢慢地就會出現逆反心理,你越說,他就越喜歡跟你對著幹,用這種相抗衡的方式來達到自己內心的滿足感。

    【建議】: 德國心理學家COROLLA·舒斯特曾說:“孩子鬧情緒的時候,最先需要處理的是父母的情緒”。當父母情緒穩定了,就不會以“謾罵”、“打擊”、“施壓”等手段來回應孩子。

    所以,發生問題時,避免使用強硬語氣,不要用命令的口吻,因為命令會引起抗拒心理,我們需要的是孩子合作,而非順從。

    比如,多使用“我覺得”、“我建議”與“這樣做或許會更好”等建議式口吻,而非“按我說的做”、“你懂什麼”、“你不許這樣做”等絕對命令式口吻,避免與孩子發生權力之爭。

    三、孩子對父母家庭不滿意,覺得他們是錯的!

    有些家庭很不和諧,比如父母經常吵架,婆媳經常吵架,這樣的環境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很多父母甚至對孩子的教育充耳不聞,沒有盡到做父母的責任,在這種不幸福家庭中成長的孩子會出現兩個現象:第一、沒有安全感;第二、對家人失去信任。

    一旦出現這樣的狀態,孩子會對父母持不信任地態度,認為他們的說教都是錯的,當父母沒辦法給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榜樣時,孩子自然而然對父母失去敬畏,對他們的話置若罔聞,繼而出現逆反心理。

    【建議】: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傳遞正能量,因為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影響是最直接的,如果一個家庭沒法表現出和諧、尊重與理解時,孩子很容易受這種環境影響,從而認為每個人都應該堅持自己的想法,無論對錯。

    所以,夫妻之間儘量不在孩子面前爭吵,如果在孩子面前爭吵了,事後一定要跟孩子解釋,告訴他,爸爸跟媽媽意見上出現了分歧,溝通時彼此都比較激動了,希望他不要受到影響,不管怎樣,爸媽始終愛他等。

    所以,當孩子出現逆反心理時,家長不能一味的用嚴厲、恐嚇、打擊等方式進行管教,而是要學會尊重孩子、聆聽並做出正確引導,不僅容易讓孩子接受,也比較能解決根本性問題。

  • 17 # 親子心聲

    隨著孩子一天一天的長大,尤其是進入初中階段,也就是12歲-15歲這個年齡段。家長們普遍都會感覺到,孩子越來越難管、越來越不聽話,對於父母強加給他們的意願,就會出現逆反心理。其實這些變化完全屬於自然現象,是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他們的生理和心理正在由兒童向成人過度,他們開始有了自我意識,開始有了獨立的傾向。每個家庭都有每個家庭的實際情況,教育方式和理念也各不相同,對於孩子的逆反心理,管與不管或者說不論怎麼去管,隨著年齡的增長都會變得不再逆反。結果雖然一樣但後果將截然不同,正面還是負面的影響,我們暫時不去判斷,但是如果家長們能透過自身的努力,運用科學的和有效的方法來應對,那麼肯定會收穫一個好的結果,反之則會埋藏很多未知的隱患。

    不要再與孩子發生正面爭吵

    家教嚴管教緊,也要分時間段分事情,不能一概而論,一定要找尋孩子逆反的真正原因。父母對孩子發脾氣、大吼大叫,甚至動武,從側面正是反映了父母焦慮的心理。越是焦慮就會越大聲,越大聲孩子的反抗就會越強烈。結果是雙方筋疲力竭沒有勝者,親子關係不斷惡化,最後進入一種惡性迴圈,家長更焦慮,孩子更叛逆。

    如何正確面對和解決逆反心理

    尊重孩子。把孩子當做一個個體,一個獨立的個體,而不是家長們的附屬品。

    理解孩子。他們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意識,有自己的生活空間。不需要事事都由父母來操辦,事事由父母來指指點點,他們的日常起居和生活完全可以自理。

    多交流、會交流。經常與孩子保持溝通,如果父母經常出差或在外地,也應該時常電話溝通。發現和探究孩子內心的想法,只有知道了他的所想和所知,才可以有的放矢的正確教育和引導。交流和溝通切不可生硬或是一種命令似得口吻,那樣的溝通是無效的,是徒勞了,不如不做,不然孩子的心門會徹底的對你關閉,再也聽不到他們的心聲。

    聆聽他們。很多的家長都會認為,小孩子能懂什麼。其實有這樣想法的家長就OUT了。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孩子接觸的事物增多,他們不比我們懂得少,只是他們不善於表達或是面對父母,他們不願意去表達罷了。當你的意願遭到孩子反對或抗拒時,請一定先安定自己,不要急著反對或大發脾氣,試著故作鎮定,完完整整的先讓孩子說完,只要他們肯和你說,那麼就成功了一大半,怕的就是你說你的,他們做他們的,口水白費、徒勞無謂。

    多讚揚、多嘉許。是人都愛聽好話,孩子也不例外。有很多家長都不知道怎麼誇自己的孩子,認為自己的孩子有什麼好誇的。就算是誇也是那種空洞的,沒有想象力的,比如你真棒、你真聰明。真正深入心底,觸及心靈的誇讚,是要從孩子的言行和舉止中去發現;發現他們的善良、發現他們的積極與樂觀,體會他們的溫暖和愛意。比如你喜歡抽菸,孩子說:爸爸你少抽點菸,對身體不好。大部分父親要不置之不理,要不就會說你管好自己,把作業趕緊完成去。其實這就是孩子的優點,他在關心你,可你視而不見,你說今後孩子還會再對你說些什麼嗎?如果你說,懂事了,會關心人了!謝謝你關心爸爸,爸爸聽你的會慢慢少抽,爭取把煙戒了。這樣的效果是不是會好很多呢!

    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請一定明確,孩子不是我們的仇人、更不是敵人。不要整天總是針尖對麥芒的。家長們首先需要改變自己的心態,充分明白他們已經不再是兒童了,把他們當作成人去對待,他們終有一天要離開你們,獨立成長和生活的。敞開我們的心扉,只有這樣孩子才會對我們也敞開心扉,說出他們的心裡話,說出他們埋藏在心底深處不願意說出的心聲。當孩子的心裡不再把我們看成是高高在上的父母,而是他們一位生活上的朋友和思想上的導師。那麼完美、融洽的親子關係將伴隨和影響他的一生。

  • 18 # 蒲公英媽咪

    一個孩子什麼時候最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呢?

    答案是青春期。

    首先我們來分析青春期的特殊性:青春期是人生長髮育的“鉅變期”。

    在這期間我們全身的器官迅猛生長,男孩開始出現鬍鬚和遺精現象,女孩胸部發育,開始出現月經,此外,青春期成熟後的器官與出生時相比:全身的肌肉增長了30~40倍,子宮增長了25~30倍,骨、呼吸器官增長了20~25倍,心、肝、淋巴組織、卵巢增長了15~20倍,甲狀腺和腎臟增長了10~15倍,腦下垂體增長了5~10倍,腎上腺增長了近5倍。隨著這些器官的發育,身體的機能也逐漸完善。

    怎麼判斷一個孩子進入青春期呢?

    很明顯,當你的孩子開始有小秘密小心事,對異性的眼光開始在意,或者有暗戀和想要戀愛的物件,回家就把自己關在房裡不願出來等行為,就要警惕青春期的警報響起了。

    一個進入青春期的孩子由於激素的不穩定,還非常容易導致情緒上的波動,此時他們更強調自己的個性,開始有自己的主意,討厭被管教被差別對待,自尊心和敏感程度都有所提升,簡單來說:這個時期的孩子,更需要得到別人的認可。

    他們開始透過別人的認可來確認自己的地位和重要性,他們朝氣蓬勃幻想改造世界。當然也可能因為對世界的認知錯誤或者自身性格問題而做錯事。

    這時候,家長對孩子的管教已經不能單純以粗暴嚴厲的方式來達到目的了。

    我們來說說管教的最重要時期,這個時間大約在3-12歲之前,處於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探索世界,發展人際關係,並逐漸形成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而3-6歲是孩子正確認識“自我”和“本我”的時期。

    在這個關鍵時期,對比0-3歲時無條件的滿足和關注,爸媽們要開始學會說:“NO”,舉個例子,當你的孩子不停地吵著要買某某東西,而你的經濟能力超出負擔範圍時。

    這時候跟他說清楚你的處境,非常堅決地拒絕他,才是最適合的,當孩子明白有些東西不管怎樣都無法用無理取鬧的方式去獲得,並在與你商討獲得心愛之物的過程中學會表達和溝通自己,此時你們之間才能形成良好的互動模式。

    有了這個階段的“拒絕”教育,孩子在面對親子衝突時才會明白,如何尊重父母,如何合理處理自己的慾望,如果與父母同心協力獲得良好的結果。

    這樣當孩子進入青春期這個關鍵時期時,你們之間的溝通交流才能順暢。

    如若你跟孩子並沒有建立起良好的溝通和互動模式,青春期的逆反將讓你無所適從,這時候切忌嚴厲的打擊和管教,因為彼時孩子對你已經產生嫌隙,再以此種方式跟孩子溝通,孩子只會更加反感,因此適得其反。

    給與他們更多的耐心和關愛,理智排解他們對你的逆反心理,才能順利度過這種親子危機,重新建立起健康的溝通相處方式。

    當你學會尊重孩子,就是給與他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反過來他也會以你意想不到的方式回報於你。

  • 19 # 小林子啦啦啦

    在孩子教育方面,父母越來越重視,想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在孩子兩歲的時候,家長開始為孩子報名早教班,有些家長乾脆讓孩子上幼兒園。

      難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就一定會贏在終點線嗎?這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所需要考慮的問題所在。

      很多父母在孩子教育方面,管理是相當嚴格的。給孩子制定了高標準、高要求的學習計劃,然而結果適得其反。

      我家小侄子今年四歲在上幼兒園,非常地乖巧懂事,在家中的時候,會幫助父母做家務。家中來客會主動打招呼,還會給客人洗水果。

      

      在學校的時候,侄子團結同學、樂於助人,人緣挺好,老師和同學都非常喜歡他。但是侄子有一個缺點,就是不怎麼喜歡寫作業。

      平時老師佈置的作業,其它小朋友放學後,都能按時完成家庭作業。我家侄子每次放學回家後,不是看電視就是玩手機,沒把心思放在學習上。

      幼兒園在放暑假之前,老師佈置了暑期作業。同班的學生放暑假後,首先是把暑假作業做完。

      我家侄子放暑假後,暑假作業動都沒動過。臨近開學了,我媽開始管教侄子,希望他能把暑假作業做完。

      一開始跟侄子說好話,他還會聽,心情好就會去做暑假作業,但是進度較慢。於是我媽就把侄子關在房間內,暑假作業沒做完不讓吃飯。

      結果侄子不僅沒有做暑假作業,反而變本加厲,把房間內的物品,弄得亂七八糟。

      事實上,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孩子為什麼會越管越叛逆?是因為家長中了“海格力斯效應“。

      

      NO1.什麼是“海格力斯效應”?

      就在海格力斯的腳邊,因而他就用腳踩了一下,結果那個東西並沒有踩破,反而開始膨脹起來,並且是成倍地加大。

      看到這樣的情景,海格力斯被徹底激怒。於是他拿起木棒,開始砸那個東西。那個東西並沒有變小,反而變得非常大,最終將路給堵死了。

      海格力斯奈何不了它,正在納悶的時候,突然一位聖人走來,對海格力斯說道:“不要再打它了,趕緊把它忘了吧!並且遠離它,因為它是仇恨袋,你不去招惹它,它就會恢復原樣;你如果侵犯它的話,它就會膨脹起來,與你對戰到底“。

      同樣的道理,在家庭教育方面,也可以應用到“海格力斯效應”。父母就好比是海格力斯,孩子就好比是仇恨袋。

      每次在對孩子進行管教的時候,父母就像是在砸那個仇恨袋。父母越是嚴格地管教孩子,孩子越發叛逆。父母不嚴厲管教孩子,孩子就會像仇恨袋一樣小如當初。

      

      這就是現實生活當中,父母越是管教自己的孩子,孩子越是跟父母對著幹,往往會變本加厲。

      

      NO2.孩子為什麼會叛逆?

      ?希望孩子當父母的副本

      不管父母成功與否,都希望孩子能夠與自己一樣。父母認為自己走了半輩子,知道怎麼走不會走錯路,怎麼走是捷徑,希望孩子能夠按照自己的規劃去生活。

      父母在年輕的時候,會有自己的夢想。因為種種原因,自身的夢想未能實現。就想要讓孩子,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完全沒有在意孩子的感受。

      ?覺得孩子不正確是不正常的

      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因為比較小,自我意識相對較差,凡事都會順著父母。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所接觸到的事情增多,會有自己的想法與視野。

      孩子們開始會去探索與摸索世界,會去嘗試一些新的東西,犯錯誤在所難免。例如:孩子在學習畫畫的時候,會將家中弄得很亂,因而父母就會對孩子發脾氣,甚至是嚴格管教。

      

      ?想要孩子為自己掙面子

      在現實生活當中,有很多家長在培養孩子時,主要目的是為自己掙面子。孩子學習成績好,父母就會感到無比自豪。

      而當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的時候,父母就會去責罵孩子,甚至打孩子。還會說一些讓孩子傷心的話,對孩子造成傷害,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NO3.孩子叛逆的危害有哪些?

      父母把他們當成孩子,他們會有所介意。無論在處理什麼事情時,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做決定。

      這個時期的孩子,往往會有一種反其道而行地心理。孩子的這種心理,很容易養成一種批判的性格,導致孩子容易莽撞的性格。

      眾所周知,孩子處於叛逆期的時候,往往喜歡和父母對著幹,孩子有著強烈的自我意識,會將自己的不理解無限放大。

      總是會覺得沒有人能理解他們,進而就會出現爭吵的情況。孩子與父母之間無休止的爭吵,會導致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感情惡化,會讓家庭關係變得更加緊張。

      

      在學校讀書的時候,也會反對老師管著自己。不想將自己每天約束在作業當中,會和老師對著幹。心思不會放在學習上,往往會導致學習成績下滑。

      

      NO4.父母應如何解決孩子的叛逆問題?

      即便孩子在日常生活及學習當中,有不聽話或者叛逆的情況,父母則可以正確去引導孩子,不至於出現“海格力斯效應”。

      我認為孩子出現叛逆的時候,父母在引導孩子之前,首先要自我認識。在與孩子交流溝通的時候,是否有耐心,是否會打斷孩子。

      現實生活當中,面對孩子不聽管教的情況,通常最為直接的方法,往往是破口大罵。並不會冷靜下來,多一分耐心,去了解孩子不聽管教的原因。

      其實,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如果能多一分耐心,認真傾聽孩子的想法,或許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就會少一些負面情緒,還能促進親子感情。

      

      讓孩子站在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自身的行為會對他人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針對具體的解說道理方式,父母應當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佳的方式進行。

      在現實的生活當中,很多父母在孩子面前,始終保持一種威嚴。對待孩子的時候,總是一種以上對下的態度。

      其實這種方法,我並不贊同。我認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當要放下身段,要在平等的基礎之上,與孩子進行交流。

      應當要尊重孩子,而不要總是以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說話。孩子有好的想法,應當要採納與表揚,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不”。

      每一位父母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夙願,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為人處理方面更加優秀,在學習方面名列前茅。在孩子教育方面,往往管理比較嚴格。

    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寶寶的識字經驗,我家孩子3歲開始我就和他一起看書,但不會動的書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歡,後來我開始尋找動畫類的教育材料,前後使用過多款早教類的應用,普遍存在廣告頻繁、在未知孩子學習效果的時候就開始收費,直到我發現了【貓小帥識字】應用可積累識字量,養成閱讀好習慣,快速適應幼小銜接。

  • 20 # 葫蘆爸爸談育兒

    孩子的逆反期,主要出現在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在2-4歲左右,第二個階段是12-16歲左右。

    第一個階段(2-4歲左右),孩子的逆反主要表現為總愛說“我不”“我不要”“就不”,大人越讓他幹什麼,他越不幹什麼;你不讓他去哪裡,他偏要去哪裡;這個階段孩子主要是爭取自己行動自由的權利,就是自己想去哪裡去哪裡,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拒絕大人的干預和管制。

    對策:這個階段,父母應該減少高控,避免武斷;大人管制的越多,孩子逆反的越嚴重;其實我們應該換種方式,尊重孩子的活動的自由,給孩子充分的權利,讓他自己決定自己想去哪裡不想去哪裡,想玩什麼不想玩什麼,這樣不但減少了孩子的逆反,而且可以鍛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有利於培養出一個有主見、獨立、有專注立力的孩子,這不正是我們想要的麼!

    第二個階段(12-16歲左右),孩子的逆反主要表現為沒有耐心聽父母嘮叨,不願父母干涉他的事情,經常莫名的情緒失控;這個階段孩子主要是想爭取自由和平等,想要獲得父母的尊重,不希望父母對他的生活過多的干涉和干預,反抗父母的嘮叨和高度控制。

    對策:這個階段,父母應該減少無謂的嘮叨,和孩子說事情時只說一遍(只要確定孩子聽清楚了即可);要給孩子自由,不要再像小時候那樣什麼事情都替他做主;要尊重孩子,把他做一個成人朋友對待,認真傾聽孩子說話,允許他發表自己的意見,他自己的事情儘量讓他自己去安排;遇到問題,要用商量的口吻,而不是命令;遇到問題,父母僅僅給出參考意見,至於聽與不聽,使孩子的權利;出現錯誤,事後不埋怨,積極的配合孩子做好補救即可。

    孩子之所以出現逆反,就是因為父母的管制太嚴而導致的,這個時候如果孩子繼續嚴格,或者更加嚴格,就會加重父(母)子(女)間的矛盾,甚至會出現對峙,再嚴重者可能會出現父(母)子(女)間動手打鬧、砸東西,孩子離家出走、自殘等等嚴重問題,將一發不可收拾。所以在孩子出現逆反現象的時候,是萬萬不可採取嚴厲管教方式處理的,那樣不但不會解決問題,只會讓問題更加嚴重。

    葫蘆爸爸——少兒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師、少兒情商訓練師,從事教育二十年,兩個娃的爹地;願與各位朋友一起探討關於親子教育、兒童習慣養成、學習方法、青少年不良行為矯正、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問題和思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家三代共同生活在一起,育兒觀念不一致時,該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