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雅清說育兒

    你好,很多一家三代同住的家庭,難免都會出現育兒觀念不一致的情況。首先,作為父母,需要明確養育孩子是自己的義務,老人家只是幫忙協助減輕自己的壓力,對於老人家的付出要表示感恩,如果有能力,就自己承擔起來,和老人家分開住,如果條件暫時不允許,千萬不能指責老人家;第二,在原則問題上,父母要給孩子正確的引導,其他不至於有多麼極端的影響,就睜隻眼閉隻眼,父母對孩子的影響畢竟是更加有分量和長期的,所以無需過度擔心;第三,有任何衝突建議坦誠溝通交流,不要各自壓在心裡,讓矛盾積壓,日積月累,小問題就會變成大問題,反而不好處理;第四,不一定年輕父母就科學育兒,老人家就一定落伍傷害孩子,一起學習,一起進步,大家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好。

  • 2 # 君思我兮不得閒

    說真的對於這個問題真的很難講清楚。因為中國家庭簡直就是這個世界上神一般的存在。因為沒有人能夠制服得了它。而且千千萬萬個家庭有千千萬萬個不同的情況。

    一般在農村都是三代同堂,甚至是四代同堂的。但是說到育兒觀念,其實沒有嚴重的衝突。因為在農村如果上一代有兩個以上的兒子,那麼各自結婚後都會分家,分家後都是自己過自己的,有事情了大家幫襯一下。如果有小孩了,上一輩會幫忙,但是主要還是小孩父母帶得多。因為吃住不在一起(雖然房子可能都緊挨著,但是各自有各自的領域。)衝突就少了很多。

    重點是城裡,一家子就住在那麼大點的空間裡,抬頭不見低頭見,又在一起吃喝拉撒,真的很難沒有衝突。情況又都是各種各樣的,但是不管什麼情況都是自我認知上存在問題。

    有的人家上一輩的人(主要是婆婆)覺得自己什麼都懂,對兒子和兒子媳婦指手畫腳,總是說她們以前怎麼樣怎麼樣,可是她就不想想時代已經變了。像這種情況說真的沒辦法,辦法就是要麼忍要麼分開住。

    有的人家,夫妻兩個在城市打拼買了房子,生了孩子,請婆婆來幫忙帶孩子。有的婆婆觀念超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而且在加上自己的經驗,帶個娃輕輕鬆鬆,偶爾有點小衝突也是在所難免的,但是總體上大家相處得還算融洽。

    而有的家庭,婆婆打著來帶孩子的名義(沒請她來帶孩子),到了家裡什麼都不做(年齡50歲左右),當面她什麼都不說,出去逛的時候和鄰居們亂造謠說媳婦的壞話。殊不知,她兒子媳婦一邊帶孩子做家務,還要一日三四餐的做飯。這種情況真的有,不知道有些人良心長在哪裡。然而這種情況解決的辦法就是把老人送回老家。

    其實,小摩擦小衝突,大家相互理解理解,就都過去了,怕就怕遇到特殊的那種情況。而特殊情況下理解是沒有用的。

    自己生的孩子自己養(對孩子負責),老人也不要越俎代庖(有些老人不把兒媳婦當一家人,只是把她當生孫子的工具。)。

    最後,解決重大育兒觀念問題(家庭問題),我覺得除了分開住,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

  • 3 # 只生歡喜不生愁

    一家三代共同生活在一起,育兒觀念不一致這種情況很常見。如果這種情況發生了,請儘量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發生衝突。事先跟老人溝通好,如果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有了分歧,在孩子不在場的情況下雙方進行協商,統一思想,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發生衝突,讓孩子覺得害怕、沒有安全感,不知道應當怎麼做才對。

    與老人在育兒問題上不一致,首先孩子的父母雙方要先交流,對問題達成一致,如果是和爺爺奶奶的意見有分歧,由爸爸去溝通比較好;如果是和姥姥姥爺的意見有分歧,那麼媽媽出面談談意見更容易統一。無論是孩子的父母還是上一輩的長輩,大家的出發點都是想把孩子培育的更好,其實並沒有什麼根本的黑白曲直。有些事情其實也不必較真,不要因此影響了家庭和睦。

  • 4 # 萍緣dl

    我是遠嫁,孤身來到遙遠的異鄉,還碰上了很強勢的婆婆,再加上軟弱愚孝的老公,這日子過得何種滋味,我不說,你也能想像幾分了。凡事都以我的忍讓而息事寧人。但至從有了寶寶,為了寶寶的身心健康,我不再退讓,家庭戰火時常爆發。這種日子,雪上加霜,家庭成員的不和睦,不和諧的家庭氛圍更讓兒子手足無措,不知聽誰的,我也因此收穫了一個膽小自卑的兒子,當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改變了應對婆婆的策略:

    1:婆媳這種很中國特色關係,凡遇到不一致的觀點,作為兒媳別正面,當面提出異議,除非婆婆是位虛心接受的長輩,讓老公去說服,或找一位婆婆信服的朋友;

    2:多與老公和公公溝通,讓他們站出來支援你;

    3:在和婆婆相處融洽時,多給她講講一些健康育兒的知識和好的案例,潛移默化的改變她不合理的育兒舊俗;

    4:多和孩子交流讓他明白奶奶為何會這樣說教,讓他明白事理,分清黑白,以後他就知道該如何決擇,該聽誰的了。

  • 5 # 長襪子皮皮媽

    三代人相處,大多煩亂如麻,首先緣於兩代人(父輩與我輩)之間的“界限感”不清晰,各自的價值觀與生活習慣互相博弈的結果。這是我們深厚的傳統的遺留,想要克服需要極大的耐心和智慧。我以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攻克:

    1.重中之重是讓老人感到價值感。老人如果沒有價值感,他們就感到的是你的對抗與拒絕,就會採用同樣對抗的態度來對你,你們之間的關係就會陷入冰點。尊重與良好溝通都是必不可少的。不同性格的老人要有不同的方法,相信聰明的你一定可以細心找到!

    2.跟愛人形成更親密的關係。你的另一半是你的依靠,有了孩子後要更加註重他的感受,這樣你們不僅甜蜜如初,在育兒上更加可以攜手前進。

    3.永遠走在學習的路上。不僅各種育兒知識,還有自己的生活,都需要你付出精力,生活豐富的人不會拘泥於找“正確答案”。

  • 6 # 不變的都是藉口

    在大寶出生後,我辭了工作,在家當個全職媽媽,老公也處於創業階段,公婆忙於生意,那時雖然一家三代人住在一起倒也相安無事。寶寶的事,也還基本是我做主的。後來我們搬出去自己發展,老二出生,公婆不做生意了,婆婆跟我們住一起,幫忙照看小孩,當然育兒上我們也遇到了很多分歧,還好婆婆是個明事理的人,只要不涉及原則,不危及健康的問題,我們都不去計較它。我想三代人生活在一起,都別太較真,都別想著讓誰聽你的,多請書上的專家說說話,只要做到理解與溝通,沒什麼解決不了的!

  • 7 # 顏妗

    首先:“談”。所謂談,就是產生分歧的雙方彼此坐下來好好的談一談,將雙方的想法都說出來,有時候會出現表達失誤的情況,這麼一坐下來,彼此的心事透明,很有可能你們的最終目的是一致,如此是最好的一種結果。就算不是,看看能不能找到一個折中的辦法,這樣的結果也是不錯的。第二:“借”,當第一種方法不可行的時候,你需要用上第二種方法,那就是“借”。“借”是指借用,是當出現矛盾分歧時你提供強有力的證據來證明自己的行動是正確的,比如專業育兒人士,或者老一輩心中比較敬重的醫生等等,這些都可以被用來當成你的“武器”。只是如何將“借”做到爐火純青,讓人心服口服那就是一件很考驗媽媽們的事情!

    第三:“偏”這是最後一點,也是比較極端的一點。何為“偏”,我這說的“偏”是偏向。當前面兩種方法都試過無用時,那就只能用最後一種方法,那就是,誰帶孩子,那就偏向誰。對於媽媽來說,要想做到“偏”,就需要具備兩個前提條件:一是你是寶寶的主要撫養人,畢竟如果寶寶是由上一輩的老人來照看而不是你的話,先不說本身就有分歧不會答應,就算答應了他們也未必去做;二是你能肯定你做的或者你想的對於寶Bora說是非常有用的,是為寶寶好的。如果你沒有把握的事而是存粹覺得應該這麼做,我建議你還是不要去做的好,畢竟這對寶寶不負責,對自己也不負責!換言之,如果你做了而結果卻不太理想,那你在家庭中的地位也會受到影響。因此這兩個條件只要有一個沒有達到的話,那我還是奉勸一下各位不要去嘗試,因為你去試了也是做無用之功。

    同理,此種方法不僅適合年輕一輩,也適用於年老一輩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最後,願大家生活美滿幸福,寶寶健康快樂!

  • 8 # 小錢隆

    我的家庭就是這種情況,和老的住在一起。生活中會經常出現想法不一致的時候。比如我要領著孩子上街玩耍時,她奶奶會說外面冷給孩子再穿一件衣服。而我認為沒有必要,但是她奶奶說了,我就拿上一件衣服先不給孩子穿,等到外面真的冷了就穿上,不冷的話就不穿。也就是說,找個折中的辦法。在家庭中沒有誰對誰錯,都是為孩子好,所以大家遇到這種情況不要硬來,因為家庭不是一個講理的地方,千萬不要贏了道理,輸了親情。所以大家生活在一起不免會有一些磕磕絆絆,有些矛盾,但是大家且記不要圖一時的痛快而傷了親人的心。

  • 9 # 娃娃d湯

    為了實現自己的個人價值,同時給孩子更好的生活,80後的我自畢業起就一直奮戰在工作崗位上,如今已是2個孩子的媽媽(5歲和1歲)。這些年,一直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不同的育兒觀念相互碰撞,產生過不少火花,也走過不少彎路。

    但縱觀全域性,三代同堂也還算其樂融融,那麼,要怎麼才能處理好婆媳關係呢?

    首先我認為婆媳關係要建立在愛,尊重的基礎上,同時要有感恩的心態,孩子還小,若是沒有兩個老人幫幫忙,我是不可能投入職場的。公公婆婆不遠萬里,來到我們居住的城市,承擔起兼著照顧孩子的責任,不求任何回報,本身就值得感恩。

    其次我們設立了工作分工,我下班後,爺爺奶奶吃完晚飯便出去散散步,回來就看看電視睡覺。而我,晚上要負責兩個小孩洗澡,大寶寫作業,小寶吃奶,以及洗衣服,帶孩子睡覺等事情。

    再者孩子的思想教育是最不容忽視的,必須爸爸媽媽親自抓。我們家大寶在成長的道路上也曾問題不斷,好在我們及時發現,及時教導。現在的大寶彬彬有禮,整一個優等生。總之,我認為孩子的思想教育,課業輔導萬不可交給老人聽之任之,必須由父母親力親為,有效陪伴,加以管教。最後在我們家都是大事情劃分底線,小事情自由發揮。比方說爺爺奶奶生活太節約,洗澡水會用孩子洗過的,垃圾也喜歡存著一起賣廢品等等。這些事情無傷大雅,隨便他們自由發揮,但是在孩子的教育方面都是由爸爸媽媽起著決定性作用的。

    大家都是怎麼處理婆媳關係的呢?

  • 10 # 小獸媽媽

    所以我就躲在自己爸媽這裡,因為是親爸媽,還是比較好說話,我媽最多也就數落我幾句,但是孩子是我生的還是我來管。

    有很多時候是沒有辦法,只能跟孩子爺爺奶奶住在一起。這時候如果你也沒有辦法改變什麼的話,那就眼不見為淨。我們是週末回公婆家,我到了公婆這兒就在房間裡面自己看看電視,玩玩手機,孩子就交給我公婆全權管理,反正就兩天時間,也不會發生太多的變化,隨便他們去吧。

  • 11 # A寶貝BaMa陪伴

    每一代人的所處的環境不同,思想觀念自然不同,在育兒上越不同了。首先家庭成員應該坐下來以孩子健康發展為共同目標統一思想觀念,重在要做好溝通,孩子的成長最重要,把什麼都說開。其次,在遇到不一致的情況時,不要發生衝突,心平氣和的尋找最適合孩子發現的一個。最後,在一家三代的大家庭中,寶爸的作用非常重要,很多時候需要寶爸協調好寶媽跟孩子爺爺奶奶之間的關係。

    大家的目標都是為了孩子健康成長,和諧的大家庭最重要,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先把創造和諧的成長環境放在首位,杜絕面紅耳赤,杜絕爭吵。凡事要溝通!

    加油!

  • 12 # 寧媽育兒

    一家三代人生活在一起,目前在中國這種情況很常見。父母是雙職工,沒時間帶孩子,請保姆費用不低,也不太放心,只能請父母幫忙。 其實就算一家三口人一起住也會有摩擦,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矛盾,因為每個人性格,想法,脾氣,生活習慣都不同。我們不能強迫別人做什麼事,但也不喜歡自己被過多幹涉。 瞭解到這些,有了同理心,跟父母或公公婆婆相處就會融洽一些。儘量給彼此自由的空間,有分歧的時候多從對方角度考慮,求同存異的解決問題。父母都是為孩子好。我們只為孩子著想,父母卻是既要為我們著想,又要為孫兒孫女著想。我們在有育兒理念摩擦的時候,先要有感恩的心想想父母幫我們帶孩子已經不易了,不管是什麼問題什麼牢騷也是因為他們在乎我們。 父母大多是講理的,當我們心平氣和與他們溝通時,他們都能接受。

  • 13 # 辣媽超寶

    說說一個朋友一家三代共同生活,三觀不和,育兒觀念相去千里,最後導致不歡而散的故事吧。

    朋友是遠嫁他鄉的姑娘。婚後兩地分居,她老公在外地工作,由於工作繁忙,懷孕生子期間,無暇回家照顧她和孩子,不得已請來了公公婆婆。

    開始時,她本著尊重老人的原則,能忍且忍。

    雖然她和公婆的生活習慣、語言等方面有諸多不同之處,在育兒方面更是完全無法溝通。但是她念著公婆是她愛的人的父母,既然已經嫁入了他家,她告訴自己要愛屋及烏,嫁雞隨雞,要孝敬好男人的父母,他要為男人創造一個和諧的後方,這樣才能讓男人安心的在外面闖事業。

    她一個人帶著兩個孩子,做微商。平時,接送孩子,做飯,打掃衛生,都是她一個人的。

    50多歲的公公婆婆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買菜和洗碗,但就是這樣的事情,不管她怎麼安排,公公婆婆都做不到。

    不得已,她把孩子交給公公婆婆,自己去買菜。但是等她從菜市場回來,孩子已經被跌得鼻青臉腫,她真的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

    這種狀況持續了六年。

    由於長期的勞累、壓抑和負面情緒的影響,她患上了抑鬱症。

    終於有一次當公公因病住院,她一個人接送兩個孩子,操持完所有的家務,還要去醫院給公公看醫生、陪護、送飯,忙得焦頭爛額、疲憊不堪時,她老公竟然還責備她沒有把父母照顧好,她終於崩潰了!

    她堅決要求分開住。

    她老公非常意外,沒有想到平時那麼容忍、通情達理的女人竟然如此堅決拒絕,當然他沒有答應。

    於是她一個人帶著孩子,收拾一些衣物,自己搬了出來。搬出來的那段時間,她說她覺得天都更藍了,樹葉都更綠了,多年不見的笑容又回來了。

    後來,她老公回來了,兩人進行談判,如果他有辦法讓他的父母分開住,她就回來,如果不能,她就離婚。

    就這件事情的始末而言,她老公並不認同她的做法。但是,看到一個好好的家竟然因為父母的介入而鬧得分崩離析,他也是萬萬沒有想到的。為了保住自己的小家庭,他才暫時妥協,在小區裡租一套房子給父母住。

    但是男人和他父母約定,過一段時間,等到女人氣都消了,他父母再回到家裡來住,這樣他父母才同意暫時分開。

    分開住不到兩個月的時候,男人找了一個藉口,讓父母回到家裡。

    女人沒想到他們一住就沒有再走的意思,女人終於看出來他們的“陰謀”,毅然決然的拿出了離婚協議書,並首先簽上字。

    男人和他的父母萬萬沒想到女人原來是來真的,這才引起了男人的重視。公婆也終於知道,如果他們不離開,真的會導致兒子的家庭破碎。

    雖然他們也不願意,但最終還是選擇回老家,這件事情至此才得到徹底解決。

    當然,逢年過節、寒暑假的時候,女人會讓男人買上禮物,開著車子,帶上孩子,回老家陪伴老人。老人需要看病或者想孫子的時候,他們隨時也可以過來,但是以客人而不再是主人的身份。

    當老人和兒子媳婦的三觀不合,尤其是在育兒觀念上有很大差別的話,分開住是最好的辦法。

  • 14 # 八戒育兒

    這個育兒觀念不知道是多少家庭的難題,有的不僅是婆媳之前的育兒觀念不同,就連父母之間的育兒觀念也不能達成一致。這到底該聽誰的,誰說誰都有理。

    那麼好吧,這個問題在我家是怎麼處理的呢,但我和婆婆的育兒觀念產生問題的時候,一般都是聽我的,為什麼呢?因為是我一直帶孩子。老公有意見的時候,怎麼辦呢,那也是聽我的,為什麼呢,聽他的,就讓他帶孩子吧。

    但是,如果是對孩子好的意見或者建議,我也會默默改善,我的育兒方式的。

  • 15 # 黃崢博士

    首先我想整體說一下對這個問題的看法:這是一個時代的問題——在今天,兩代人在育兒觀念上不一致,是一種再正常不過的現象。如果老人和年輕父母之間的觀點特別一致,反倒非常罕見並值得思考。

    為什麼這樣講呢?因為今天這個時代變化太快了。過去人類社會的基本生產生活方式可以維持一兩千年不變,而現如今,一、二十年間的變化可能翻天覆地。在社會變遷很緩慢的年代裡,老人一輩子的閱歷積累是寶貴的財富,在解決問題方面比年輕人有經驗,被視為智者也獲得尊敬。但在社會飛快變化的時代裡,老人的年齡侷限、生活習慣、學習能力、思維固化等特點,使其適應和接受新變化的能力遠不如年輕人,也容易遭到否認和貶低。老人觀念的保守和“落後”不僅僅限於育兒方面,但就對子女的期望(價值觀)方面來說,有多少老人仍然覺得:考個公務員、在體制內上班、有鐵飯碗,就是最好的選擇。而子女們對於未來的選擇早已變得開放和多元。

    所以,對於生活在一起的三代之家,重點不是老人和孩子父母在觀念上的不一致(我認為不一致是常態),而是在於家庭是否有邊界。

    有邊界的家庭,老人會把自己放在從屬的位置,尊重核心家庭(也就是孩子和其父母),尊重孩子父母在孩子問題上的主導權,樂於接受自己是屬於幫忙和協助的位置。沒有邊界的家庭,往往不斷地為爭奪權力而發生衝突,他們在名義上是“為了孩子好”(他們心裡確實也是這麼想的),但實質上他們過於看重或誤以為自己所秉持的某種單一方法就是對孩子好或正確的,其實不然。

    我的幾點建議是:

    1、不要把精力放在強求觀念一致上。一些“育兒寶典”裡是有誤區和誤導的,其中,“家庭中育兒觀念要一致”就是個特別常見的誤區。育兒觀念一致就一定好嗎?我見過有的家庭父母特別一致,打孩子的時候一個打、一個摁著,這得多可怕啊!我有不少個案,對童年和青少年的記憶裡,父母都是挺一致的,一致地或嚴格要求、或批評貶低、或理性刻板、或缺乏同理,哪種都不太好。而歷史上嚴父慈母、或反過來慈父嚴母的家庭,孩子也不見得出什麼問題。

    父母間的不一致尚且如此,兩代人之間的觀念不同,本身更不一定引發什麼問題。反過來,如果為了強求一致或爭論個對錯,而彼此攻擊指責、相互不滿甚至貶低對方,則更容易出現問題。舉例子來說,嚴父慈母的家庭,父親負責管、母親負責愛,彼此尊重、各司其職,本來不見得出問題;但如果父親罵母親愛得不對、母親罵父親管得不對,就亂了套,孩子就會“站隊”,往往站在母親這邊對抗父親,變成管不得,父親就更認定了是母親“溺愛”造成的“錯”。

    所以我要鄭重提出一個觀點:孩子是否能健康成長,不是靠某種“對”的觀念,而是看家庭是否創造出一種適合孩子成長的“勢”(合力)。

    2、努力造勢或補勢,也就是提供孩子成長中必備的要素,補充老人養育中的功能不足。我在一篇前文中已經提過,家長的任務不是“消滅”老人的錯誤(那是相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而是努力做“好”和“對”的事情,讓孩子成長過程中好的因素佔比例更多,就創造了更好的環境。舉例來說,如果覺得老人溺愛孩子,重點不是消除老人對孩子的愛,而是在父母和孩子的互動中建立既有愛也有權威、教育、引導和約束的關係,作為老人的愛的補充。如果覺得老人凡事包辦代勞,使孩子缺乏鍛鍊機會,與其把時間精力花在糾正老人方面,不如利用父母和孩子相處的時間給孩子創造鍛鍊的機會。在一個大家庭中,只要父母在執行著自己應有的功能,往往就能“稀釋”或中和祖輩的不利影響。孩子其實並不需要完美的環境,而是需要“有效”的環境,也就是各項功能都具備的環境。

    3、儘可能減少對老人的過度依賴,建立起一些邊界。這裡的邊界指的是心理邊界,而不是在現實裡要立出個一二三的規矩。你看課桌上要畫出“三八線”來作為邊界的,恰恰是不能遵守而總要越界的小朋友。在心理上有邊界的人,是已經完成了和父母“分離—個體化”這一過程的人。也就是內心獨立了,成人了,把父母視為將老的人,從而有某種寬容和慈悲。老的若太不服老(仍要當家長),年輕的又不肯把自己視為成人而把老人視為“老小孩”(反哺),於是對老人仍是孩子對父母般的要求和期待。所謂孩子般的期待,就是認為父母歸根結底應該滿足自己的願望。事實上,作為成人,我們的領導、同事、朋友、甚至伴侶,都不能完全滿足我們的期待,大部分人把這些關係都還處理得很好。那麼已經將老的老人,為何必須滿足我們的期望呢。老人不是工具,很難讓他們像機器一樣,輸入一下你設定的育兒指令,他們就管執行。家庭育兒通常的原則是,誰管的時候誰說了算。如果你特別不能接受老人的在某項活動上的某種做法,那這類活動你就儘量自己做,恐怕比糾正老人還要來得容易些。

    (文中配圖來自https://unsplash.com)

  • 16 # 發狂小靦腆

    我認為現在年輕人的和老年人的思想差別。教育兒童已不再是以前的放養式教育。現在年輕人要求有計劃,有目標了,去教育孩子們。老年人還是以前的老方法,老套路。這個時候,年輕人和老年人的矛盾就出來了,育兒分歧也就出來了。

    我認為遇到育兒分歧的時候,

    第一 我們也要學會體諒老年人,體諒自己的爸爸媽媽。再怎麼有分歧,我們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唄的好。不要動不動和父母吵架,要溝通,要體諒。

    第二 有問題我們要及時溝通。爸爸媽媽也並不是不通情達理的人,我們要和他們溝通,引領他們進入新社會新想法,只要你好好溝通,我想爸爸媽媽也都說希望孫子輩要好的。

    第三 有時候我們和爸爸媽媽的分歧是因為我們讓孩子太累了,所以我感覺我們應該也體諒一下父母的心情,也別讓孩子太累了,勞逸結合方得始終。

    第四 不要總覺得是自己父母錯了,自己都是對的,有時候我們都還小,父母畢竟是從那個年紀過來的,他們都懂,我們要向父母學習,不要總是用新社會的想法去改變父母。我們要互相學習,互相進步,這才是育兒分歧的最好解決方法。

    另外不僅兒童教育很講究方法,早教識字教育也很講究方法,人們對於畫面的記憶是非常深刻的,相比起枯燥的文字,需要一行一行進行練習,比如【貓,小,帥學漢字】是一款採用圖片演化成字型的軟體,讓孩子在好奇快樂中學習漢字,我家閨女從三歲開始接觸漢字,現在用了一年認字300多個,是一款免費的好軟體。

    【貓,小帥,識漢字】中的圖片演化漢字就是一個很好地例子,讓孩子感知世界同時學習知識,這種學習方法 思維能力 對以後繁重學習任務有重大幫助。

  • 17 # 有鞋talk後期編輯

    與老人最好的溝通方式是多體諒老人愛護孩子的心態,以平和的心情處理兩代人的矛盾;老人提出意見時絕對要重視,畢竟經驗豐富,如果和科學知識有衝突,應該耐心說服老人,並採取一些折中的辦法。

    2.共同學習育兒書籍,買一些科學育兒的書籍與雜誌,既豐富了知識,也增進了瞭解,同時還是評判兩人的最有力依據。

    3.為人子女不要在孩子面前說不利於團結的話,這樣會在孩子的心裡留下隔閡。老人無私地愛護孩子,晚輩更應孝敬老人,多為老人分擔憂愁,在生活上多關心老人的精神與物質需求。希望在教育孩子上的代溝不復存在。

    另外不僅兒童教育很講究方法,早教識字教育也很講究方法,人們對於畫面的記憶是非常深刻的,相比起枯燥的文字,需要一行一行進行練習,比如【貓,小,帥學漢字】是一款採用圖片演化成字型的軟體,讓孩子在好奇快樂中學習漢字,我家閨女從三歲開始接觸漢字,現在用了一年認字300多個,是一款免費的好軟體。

    【貓,小帥,識漢字】中的圖片演化漢字就是一個很好地例子,讓孩子感知世界同時學習知識,這種學習方法 思維能力 對以後繁重學習任務有重大幫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20年第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會產生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