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salight
-
2 # 若愛曦福
家務不是僅僅侷限於個人來做,而是作為家庭成員來說,家務是屬於自主、主動完成的。關於孩子是否做家務的問題,我覺得應該適當的讓孩子做一些家務,讓孩子從小就養成主動幫助父母做家務的良好習慣,也間接的培養了孩子的主動性,這些長大以後都是終身受用的。如果小時候沒有形成自主的習慣,那麼,長大以後的生活還是會像小時候一樣的去依賴家人,離開家人的陪伴,就無法照料自己的飲食起居。每個家長都心疼自己的孩子,都捨不得讓孩子做家務,但是,為了孩子以後可以很好的生活,很好的照顧自己,適當的做一點點家務真的沒什麼。如果孩子理解的話,就會明白這是在間接的幫助他更好的成長。
-
3 # 湘137693173
1、讓孩子覺得自己重要,並提供選擇的權利迎合孩子渴望被看作大人的需求,告訴他他的工作給家庭帶來很大的幫助,會因此節省出更多的時間,讓全家人可以一起享受親子時光。做家務前可以提供多個選擇,讓孩子自己做決定。任務要常變常新,而且要合理。比如讓男孩子做一些需要使力氣的活,女孩子則安排一些需要細心的工作。
2、把任務細緻化,並給孩子做示範“把你的房間收拾好”這種大而全的語言可能會讓孩子摸不著頭腦。把任務拆分成數個步驟,比如把玩具裝進玩具箱,再把書放到書架上擺整齊,這樣更有助於理解。另外,父母應該親自給孩子做示範,回答他所有的疑問直到他能夠獨立完成。父母的耐心是至關重要的,即使他忘記了某個步驟,不要批評他,溫和的提醒他直到他記住為止。
3、提供合適的工具,不要強迫孩子不要給孩子一把比他還高的掃帚,給他一個小小的掃帚用來把案板上的麵包屑清掃乾淨。不要採用強迫的方式,給孩子留一個緩和的過程或一點餘地。比如“我可以讓你玩十分鐘,十分鐘一到,你就要去收拾書桌了”。
4、提供獎勵
表揚和獎勵會對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帶來極大的幫助。 家長可以幫孩子把要完成的任務的每一步驟繪製一張圖表,每次完成一個步驟,就獎勵一顆小紅星。完成整件任務後,獎勵一件孩子所希望得到的合理的獎勵,不過最好不要用金錢和物質獎勵。可以讓他邀請要好的朋友來家裡,或者決定週末一家人去哪裡玩。
-
4 # 太原半緣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專門查了一下《辭海》中對家務的解釋。家務指家庭日常生活中的事務。所以我認為還是讓孩子做家務的,這有利於孩子的獨立性的培養。做家務也不是說他自己把他自己的事情做了就好,別的一概不理,這樣很可能讓孩子變很自私。可以做的還有很多,可以幫父母洗菜做飯,收拾家,也可以不讓父母動手自己給爸媽做一頓飯……。我們父母對待孩子千萬不要大包大攬,不要有隻要你學習好其它不用你做的想法,生活中學習只是孩子的一種能力,還有好多能力他得掌握,而在我看來,最最基本的就是做家務,而這種能力的強弱對他以後的生活是有很大影響的。
-
5 # 愛吃糖果的小公主
我覺得還是蠻重要的,且不說做得好不好,讓英愛孩子幫忙做家務,一起體驗勞動帶來的快樂。而且對於孩子的各方面發展都有好處,一個是鍛鍊了孩子的動手能力,二是作為家庭一員幫大人分擔了家務勞動,對於孩子的責任感形成也比較好,還有就是讓孩子做家務,他也能體會到勞動的辛苦,也能理解媽媽平時做家務的辛勞,會更加保持家裡的衛生。對以後成人之後,自己的家庭生活也有起到很大的幫助,所以不要小看做家務的這點小事,對孩子的未來還是影響很大。所以家長們,自己在做家務的同時,讓小朋友也參與進來吧,做些利索能力的事情,我家孩子還很喜歡呢,打掃衛生的時候,我拖地板,孩子擦桌子,幹得可開心了。
-
6 # Smile137237854
家務其實涵蓋一切在家中產生的活,而非一定要洗衣服刷碗才是家務,也沒必要把這件事上升到道德或者說有多影響孩子未來的高度,我想家務還沒這麼大的作用。當然也不是說孩子一點不做也很好。首先家長是否能主動承擔家裡的家務,若果家庭成員們能夠主動的去分擔家裡常見的活,那麼對孩子來說也是一個耳濡目染的作用,其次,不必很刻意,可以在某些涉及他的日常生活的部分有意無意的讓他參與進來,並且不時的給予鼓勵和適當的讚揚,那麼孩子也是很樂意去做的。男孩子大點了和媽媽一起上超市,會主動的幫助拎袋子,推購物車,回家的時候主動分擔重物拿上樓;偶爾有空的時候幫助一起洗菜做飯,都是家務的範疇,作為成人,首先不能將家務區分為男女之別,其次也沒必要過分強調這件事誰做,榜樣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的未來應該不會差到哪裡吧!
-
7 # 倩妮8
很多爸爸媽媽都認為“孩子成績好比什麼都重要,家務長大了自然就會做了”,這種想法是錯誤。古人云“修身,齊家,平天下”,修身不僅僅是說讀好書,成績好,也包括照顧自己的起居生活,就有做家務啊!而且現在很多報道說大學生新生入學,沒法適應新生活不會做家務,媽媽只好在學校附近租個房子,陪讀。多讓父母操心啊!我再來說說家務活對於小一些孩子的影響吧。家務活可以鍛鍊孩子的能力,做家務孩子不僅僅動手,還在思考下一步怎麼做,鍛鍊了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爸爸媽媽們,為了培養全能人才,趕快趁小讓寶寶學家務活吧,一舉多得!
-
8 # 鳳鳳134294698
孩子可以幫助父母做一些家務,比如:拖地、洗碗……孩子做家務有很多好處。對孩子自己,對家庭都有好處。孩子做家務,可以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可以讓孩子理解父母的辛苦。在家庭方面,可以減輕父母的負擔,讓父母有時間考慮更多的事。
而哈佛大學學者曾經做過一項調查研究,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愛幹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幹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後的就業率為15∶1,犯罪率是1∶10。愛幹家務的孩子,離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另有專家指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務勞動與孩子的動作技能、認知能力的發展以及責任感的培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看看孩子做家務的三大好處,就可以知道:做家務讓孩子能得到更好的成長和鍛鍊。
1.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一個人的家務勞動能力強,生活技能也高,獨立生活能力就強,從而對生活充滿自信心,能獨立面對各種困難,許多青年人生活能力差,缺乏自立意識和能力,所處環境稍有變化,就很難適應,究其原因,其中主要是從小缺乏家務勞動鍛鍊。
3.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孩子從小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就會在不斷的實踐中逐步認識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員,應該而且必須完成一份家務勞動,為家庭集體承擔一份責任,從而逐步形成一種家庭責任感。這種家庭責任感,便是今後社會責任感的基礎。
-
9 # SS135409617
我覺得應該讓孩子做家務。談談我的感受,我媽現在最常跟我講的一句話事“這麼大了,啥事都不會做。”當年最常說的是“你不要管,趕快去學習。”我現在的想法是“不會做飯吃,生活都沒有質量啊!”,當年的想法是“難道我就是學習的機器嗎?難道除了學習我做什麼都是不應該的嗎?!”再說說我的鄰居,她那小孩考上清華,一學期被退學,因為生活不能自理。連雞蛋都不會剝啊。人食堂阿姨給個帶皮的雞蛋,他說那個不是雞蛋,他媽給他的雞蛋都是白色的,軟的!真是害死人啊!孩子是家裡的一份子,要為家裡貢獻他自己的力量,這是他的責任,也是他獲得價值感的一種方式。做家務應該成為光榮的事情。
-
10 # 終究是錯付了123
哎,我深有體會,必須讓我的孩子掌握它那個年齡應該會做的家務技巧,無論孩子是男是女,因為這也是一項基本生存技能。我家務什麼沒問題,問題是我老公。24歲,飯不會做,掃地拖地弄不乾淨,幸虧有洗衣機解決洗衣服問題。那天我要吃個蘋果,讓他削皮,他居然一點一點的豎著削,一看就是從來沒削過水果的人,我驚呆了,也很生氣。老公家裡獨生子,爹媽爺爺奶奶寵著,初中三年奶奶陪讀,高中住校時候公公教他如何洗衣服疊被子換床單被套,我也是醉了。
-
11 # 咘咘島
哈佛大學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表明:愛幹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幹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後的就業率為15∶1,犯罪率是1∶10,收入前者比後者高20%。而且愛幹家務的孩子,離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對全國2萬個小學生家庭進行的調查也表明,孩子做家務的家庭比不做家務的家庭,孩子成績優秀的比例高了27倍。
可見,做家務這件事上,父母越懶,孩子越有出息!
那麼,怎樣讓孩子主動做家務呢?
1、不包辦——孩子自己的事情,讓他自己做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提出:“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
孩子自己的事情,讓他自己做,這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除非他是真的需要幫忙,向父母求助,沃恩才去協助他,我們要學會成為一個觀察者,以一個“教練”的身份去引導孩子,而不是代替孩子成為“運動員”。
2、多捨得——讓孩子參與家庭勞動
父母們們要捨得孩子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庭勞動,比如掃地、洗菜、抹桌椅等等。雖然一開始可能不能做得很完美,甚至是幫倒忙 ,但在做家務的過程中,父母不要一直在旁邊挑三揀四,而是應該多鼓勵、誇獎孩子,這樣孩子才會更有動力。孩子會發現自己有能力完成很多事,並從中獲得自信和獨立。
3、多賦權——給孩子自主選擇權
大多數孩子在開始的時候,都是抗拒做家務的,因為耽誤了他玩的時間。媽媽千萬不要強迫孩子做,只會起到反效果。不妨先列出一個家務活清單,然後把一家人叫到一起開個家庭會議,讓每個人選出自己想幹的活來。這樣,既給了孩子自主選擇權,也容易讓孩子自己督促自己完成。
一旦孩子做出了選擇,就少把“不行”掛在嘴邊,也不要說“說了你不行”打擊孩子的積極性,成長本來就是一個嘗試、受挫、再嘗試的過程。
如果父母總是勤勞地幫孩子解決一切問題,漸漸地,孩子不去探索,也不去思考,更不會去想如何解決問題。
很多父母都覺得,孩子學習才是最重要的。但是其實,讓孩子學會獨立,遠比學習成績更加重要。
-
12 # TT三寶麻麻
做家務還是很重要的。
我小的時候不會做家務,也不會整理家裡內務。成年以後發現這個困擾我的生活太多了。經常房間亂糟糟的特別影響心情,想要怎麼收拾但是卻不得其法非常有挫敗感。即使請了阿姨來幫忙打掃衛生,還是覺得家裡亂糟糟。
所以我現在要求我女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學會分類整理,學會做飯給自己吃,這樣不管她以後成為什麼樣的人,都可以在生活起居上照顧好自己。
-
13 # 超媽育兒大全
婆婆重男輕女,讓3歲女兒天天干活,沒想到卻成為了好事
想要知道孩子做家務有沒有好處,首先給你講個真實的新聞事件!
在中國,“重男輕女”這個思想一直延續至今。
尤其是很多老人,他們會覺得女孩子將來就是別人家的,只有兒子才是自己未來的依靠。
有一個網友,她生了一對龍鳳胎,兩個孩子十分懂事,也很聰明機靈,特別惹人喜歡。
但是婆婆思想太封建,對孫子保護至極,而對孫女不冷不熱的。
婆婆總覺得孫女以後要嫁人,以後就是他人的了,能幫助做點家務,就多幫點。
就這樣3歲的孫女在婆婆的要求下,被迫從拖地板開端做起。
而孫子,一個人在房間裡面玩,從來沒有做過家務。
孫女被婆婆強壓下,漸漸做起家務,剛開始的時候,孫女很不適應,但是也沒有方法。
這孫女這一做就做了三年,今年剛好6歲了。
自從孫女做家務開始,性格變得外向開朗了許多,也變得很剛強有耐性,深受教師和同窗的喜歡,並引薦為班長。
而孫子呢,經過這幾年被奶奶的溺愛,性格變得怪癖,內向,不愛說話,有時候脾氣也變得很暴躁。
1這到底是怎樣回事?做家務無疑就是給孩子一個鍛鍊的機會,一個考驗孩子以及大人的過程。
哈佛大學學者曾經做過一項調查研究,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
愛幹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幹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後的就業率為15∶1,犯罪率是1∶10。
在美國,孩子不論年齡大小,都是重要的家庭成員。
所以告訴孩子他們在家庭中應該負起的責任是很重要的,而承擔家務則是最好的方式。
相比一下這兩個孩子,一個被迫做家務,後來漸漸適應,最後把家務當作一份義務來做。
無意中鍛鍊了孩子的義務感,而太過於溺愛另外一個孩子,無形中扼殺了孩子的生長。
2做家務的好處培養責任感
家長可以讓孩子先從自己的事情做起,例如洗自己的襪子、澆花等。
再逐漸擴充套件到家人,讓孩子從小感受到為家人出一份力的成就感與幸福感。
孩子會更加熱愛家庭與家人,尊重家人的勞動成果,並學會承擔責任。
提升動作技能
經常做家務的孩子會在做家務的同時鍛鍊到身體的各個部位。
例如在擦桌子的時候可以鍛鍊到小肌肉、擦地的時候可以鍛鍊到大肌肉。
經常做家務的孩子身體協調性也會更好一些。
練習分類歸納
分類與歸納並不只存在於做家務中。
在日常生活中,分類與歸納體現在生活物品的整理中,做到分文別類的碼放,使家中整齊乾淨。
而在學習中,分類與歸納同樣重要。
經常做家務的孩子在熟練掌握生活中的分類歸納後,便會自然在學習中加以運用。
將知識進行分類與歸納,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方法。
增加自信心
孩子在做家務的時候,可以獲得幫助家人分擔工作的自信心與成就感。
這種自信心會一直伴隨孩子長大,在他成長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孩子在最初做家務的時候,難免會遇到做不好或者不會做的情況。
媽媽要耐心的給予指導,經過反覆練習後,孩子便會熟練掌握方法。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也在分析遇到問題應該如何應對,從而提升日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家長來說,總認為孩子做家務不是在幫忙,而是給成人制造麻煩。
卻不知道這正是讓孩子成長的有利時機。
孩子在做家務的過程中,不僅鍛鍊了動手動腦的能力,也學會對家人的付出。
讓我們學會放手,讓孩子在主動探索和動手操作中實現成長。
還有切忌不要過度溺愛孩子,否則只會像文中那個男孩一樣,最終毀在了婆婆的溺愛中。
-
14 # 為你踮起腳尖
每年開學季,都會有這樣的新聞,孩子上大學,父母在學校旁邊租房子,為了照顧孩子;新婚小兩口每次都會因為做家務而吵得不可開交:喪偶式婚姻,妻子的不幸來自於老公認為不就是帶個孩嗎,有那麼累嗎?這就是我能想到的影響。
回覆列表
自己能吃得好,生活打理得乾淨整潔,這是一種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這也是使增加孩子自信的一種方式,鍛鍊孩子動手能力,思考能力一種簡單又有效果的方式。我家孩子現在的玩具和遊戲基本都是日常生活用品,省錢,實用,還培養自理能力,一舉多得。孩子也很喜歡,鍋碗瓢盆,米麵豆菜,這些作為玩具,沒有固定的玩法,可以發揮無窮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還可以一邊做家務,孩子在一邊幫忙,玩得不亦樂乎。君子遠庖廚,只是不忍心看到殺生,眼不見為淨而已,並不是不做家務,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