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街味道

    問題:你知道哪些古代著名詩人的悲慘經歷?

    前言

    詩人也是人,也要經歷人世間的一切悲歡離合。而且似乎越是不幸的詩人,越能寫出好的作品。例如屈原、李煜、宋徽宗、杜甫、駱賓王等等。

    下面,老街說幾個結局比較悲慘的詩人。

    一、屈原

    屈原,是楚國的貴族,是《離騷》、《九歌》等著名楚辭作品的作者。

    屈原擔任過楚國的左徒、三閭大夫,曾經兼管內政外交大事。後來受到小人離間,被楚懷王疏遠,被流放到至漢北和沅湘流域。楚懷王被秦國欺騙扣押,老死於秦國。 屈原也在楚國郢都被秦軍攻破後,投水於汨羅江,以身殉國。

    其詩云: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老街曾作《端午時節詠屈原》古風三首,其一雲:

    汨羅江畔粽葉香,端午時節楚人傷。屈子遭逐懷王死,空留離騷吟斷腸。

    二、大謝

    謝靈運(385年-433年),名公義,字靈運,小名客兒,是南北朝東晉至劉宋時期的著名詩人,後人稱為大榭。

    大榭非常自負,自認為:

    “魏晉以來,天下的文學之才共有一石(一種容量單位,一石等於十鬥),其中曹子建(即曹植)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其他的人共分一斗。”

    四十九歲時,謝靈運以“叛逆”罪被處死。

    大榭有名句雲: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三、小謝

    謝朓(464年—499年),字玄暉, 南朝蕭齊時代的詩人,出身陳郡謝氏,與“大謝”謝靈運同族,世稱“小謝”。

    小謝與後來的梁高祖蕭衍同為“竟陵八友”之一,小謝曾經大義滅親,告發自己的岳父王敬則謀反。

    諷刺的是,謝朓後來還是被人構陷,年僅35歲死於獄中。而蕭衍卻謀反成功,建立了梁朝。

    小榭有名句雲:

    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

    李白有詩《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雲: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四、可悲的皇帝

    有傳說認為宋徽宗趙佶是南唐後主李煜轉世。

    當年李煜國破被俘,受辱與宋太宗趙光義,最終被毒死。宋徽宗被金兵俘獲,老死於五國城,後半生也受盡了屈辱。

    趙佶和李煜二人,“一旦歸為臣虜”以後,文風一變,被王國維稱之為“血書”。李煜被俘北上渡江的時候,作詩《渡中江望石城泣下》雲:

    江南江北舊家鄉,三十年來夢一場。吳苑宮闈今冷落,廣陵臺殿已荒涼。雲籠遠岫愁千片,雨打歸舟淚萬行。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閒坐細思量。

    宋徽宗趙佶北上途中,也作了一首《燕山亭·北行見杏花》:

    裁剪冰綃,輕疊數重,淡著胭脂勻注。新樣靚妝,豔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愁苦。問院落淒涼,幾番春暮。憑寄離恨重重,這雙燕,何曾會人言語。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怎不思量,除夢裡、有時曾去。無據,和夢也新來不做。

    唐昭宗李曄雖然沒有敵國所俘獲,但是受制於權臣李茂貞與朱溫。

    唐昭宗李曄曾有《菩薩蠻》,發出了手下無人的感慨:

    登樓遙望秦宮殿,茫茫只見雙飛燕。渭水一條流,千山與萬丘。遠煙籠碧樹,陌上行人去。安得有英雄,迎歸大內中。

    天佑元年(904),唐昭宗為朱溫所弒,享年38歲。天佑四年(907年),朱溫篡唐,建立了梁朝。

    結束語

    初唐四傑中,王勃意外落水而亡。盧照鄰患有惡疾,自己投水而亡。駱賓王歲徐敬業起兵反武則天,兵敗後不知去向,大機率死於亂軍之中。

    杜甫顛沛流離,去世於異鄉一支小船上。秦觀好容易得到赦免,死於歸鄉路上的古藤蔭下。南宋趙鼎受秦檜迫害,絕食與被貶之地海南。岳飛更是以“莫須有”的罪名.........

  • 2 # 誦讀經典和寫作旅遊

    悲慘經歷的詩人我覺得首推李清照,千古第一才女,歷史上最有才華的女詩人。

    常言說由貧入奢容易,由奢入儉難,李清照正是由奢入儉的典型,出身官宦,少女時期無憂無慮,可以“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睡到自然醒是多少現代人的夢想啊!李清照和趙明城的結合更是把她的幸福推上了高潮,才子佳人,兩情相悅,過了幾年賭茶潑墨的幸福時光,以為這樣的幸福可以永遠,但金人的入侵和丈夫的中年早逝使得李清照的生活陷入了困苦,第二次嫁人不淑又給詩人帶來了半年的牢獄之災,到了晚年,詩人孤獨貧困,甚至到了溫飽不能的境地,真是“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經歷悲慘第二當屬南唐後主李煜,作為一國之君,前半生極盡奢華,真是美人香車,左擁右抱!但是後來趙匡胤統一中國,李煜也成了北宋的階下囚,可能是衣食無憂,但生活的反差讓李煜發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悲嘆!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煜的前半生和後半生相比,真是天上人間啊!

    另外詩聖杜甫也夠悲慘的,滿腹詩書,生不逢時,一生貧困,老年時好不容易在成都浣花溪蓋了一個茅屋,還被“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使得妻兒挨凍受餓,真是慘不忍睹!

  • 3 # 眾星拱月807

    李白一生很蕭灑,但卻因酒喝多了,跳進海里撈月亮而淹死了。陶潛辭官歸田,一生很勞累。"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午飯可能是吃點乾糧,喝點白開水。

  • 4 # 明鑑欣宇

    李商隱的一生也是顛沛流離的,並且在政治上,總被牽連到權力集團的爭鬥裡,無可奈何,又無所適從。詩人,悲慼一生。

  • 5 # 若愚剪輯

    你好

    我來自成都,而成都有個草堂。

    它叫做杜甫草堂。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當然這只是一個無端的幻想,死也就是死在一片孤舟之上。

    杜甫本來就生在一個官宦之家,怎奈仕途不順。

    作為一個普通人值得同情,作為一個大詩人,那肯定得很同情了,在當代,杜甫被做成了一些表情包,不知他知道了該是如何感想。

    杜甫與李商隱、李白稱之為小李杜、大李杜,他甚至還被叫做老杜,足以見其詩文的功力。

    他從青年時代就“朝扣富家門,暮隨肥馬塵。殘羹與冷炙,到處遣艱辛。”

    安史之亂起,他被困敵中,冒死逃到肅宗行在,作了幾年左拾遺。

    後因上疏得罪肅宗,遭降職,辭不就任,就開始了漫長的漂泊生涯。

    中間除了在成都依附嚴武的幾年時間還大致穩定,其他時間皆是飄零無依,甚至要在山上撿橡實充飢。

    直到最後在湖南,病死在孤舟之上。

    仕途不順,命運多舛。

    杜甫的詩文到晚年傳遞的總是一種怨天的心情。

    與其早年的雄心大志截然不同。

    他要的,他追求的,在世間已經被磨滅乾淨。

    倘若真有廣廈千萬間,或許也就沒有今天的老杜。

    要一個流傳至今的老杜,還是仕途順利的無名者。

    歷史給出了答案。

  • 6 # 老邱和你聊

    古代詩人,多是風流才子,高傲自負,往往自覺懷才不遇。不知收斂自己,說話做事任憑心情。遇到不順心的事,滿腹牢騷。他們的結局大多是以悲劇收場。

    眾所周知的屈原,本是風流才子,因同楚懷王的妃子有染,被楚懷王貶出宮中,直至被沉石墜入汩羅河中,後人改變為為國家政治自投河而盡。

    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是出在杜甫詩中,杜甫本事官宦世家,因滿腹牢騷,不被朝廷重用。最終因幾天沒進食,見有牛肉可吃,一頓撐死。

    號稱酒仙的李白,整日醉生夢死,以酒為伴,酒後作詩,瘋狂傲慢,最終醉酒駕船,淹死河中,被傳河中撈月而死。

    秀才無用,一點不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風流倜儻,褒貶朝廷。不被利用是小,最終因此丟了性命

  • 7 # 古古閣100

    辛棄疾很悲慘。

    辛棄疾一生中,每次免官時,都是被指責為奢侈、貪汙、聚斂,可他死時,家無餘財,盡遺詩詞、奏議而已。他死去一年後,隨著韓侂冑的人頭落地,辛棄疾又蒙罪名,說是“迎合開邊”,後人再受株連,連一寸安身立命之處都沒有了,紛紛逃往偏遠山區躲命。

    英雄南下

      辛棄疾是山東歷城人。1161年,金國鐵蹄肆意踐踏中原,適遇大旱,人心思反,在山東淪陷區,21歲的辛棄疾揭竿而起,變賣家產,聚集了兩千人,他從一名書生正式轉為化一名鬥士。他投靠了當時濟南最有影響力的義軍首領耿京。此時的辛棄疾,身披軟甲,腰佩長劍,高頭大馬,能文能武,自是威風凜凜。看到他還毀家興兵,愛國情懷溢於言表,耿京對他相當敬重。兩人英雄相惜,迅速把隊伍發展到20多萬。

    山東歷城故鄉,辛棄疾21歲離開後,再也沒有回去過。

    辛棄疾年輕時,認識了一個和尚,叫義端。此人頗有城府,精通兵法,也帶起來了一支數量達千人的隊伍。辛棄疾知道後,說服他加入到耿京的隊伍。誰知,他自私自利,不顧家國,覺得在耿京手下,受制於人,不自由,想拉走自己的隊伍,隊伍卻不願離開耿京陣營。於是,他鋌而走險,偷了耿京的帥印,投奔金國。辛棄疾知道後,氣不打一處來,騎上快馬,狂奔相追,一天一夜後,提了義端人頭和帥印而返。這個插曲,足見辛棄疾的豪氣。

      面對強大的金國,義軍顯得孤掌難鳴,辛棄疾說服耿京,去南投大宋,形成呼應。耿京於是派辛棄疾南下,與大宋皇帝接洽。

      當時還是趙構的天下,這位皇帝在岳飛抗金時期,總是很矛盾,他需要岳飛抗金,又害怕岳飛太厲害,真的直搗黃龍,把老皇帝宋欽宗救回來,這樣,自己不僅會失了皇位,連性命都難保,所以他借秦檜之手,殺了岳飛。

      獲得皇帝首肯後,辛棄疾立馬回趕山東。途中接報,因為耿京副將張安國,不願南歸,趁辛棄疾南下之際,發動叛變,殺了耿京,投降金國,做了濟州知府。好不容易拉起來的隊伍,因為耿京的死去,沒有了主心骨,投降的投降,歸家的歸家,一夜星散。

      辛棄疾怒不可遏,設定計謀,只帶數人,夜潛擁有五萬守軍的濟州城,生擒正在與金將慶功宴飲的張安國,挾持而走,不眠不休,策馬南下臨安,金兵追之不及。這事發生在1162年的春天。

      張安國被遊街示眾,公開處死。辛棄疾萬軍之中擒主帥,如入無人之境,如此英雄,一夜傳遍臨安城。這段履歷不僅讓別人佩服,辛棄疾自己也一生為之自豪,多次書寫,大吹牛B。

      但是,辛棄疾是在金國領地上長大的,當時南宋稱他們為“歸正人”。這樣的人,南宋統治者是戴著有色眼鏡看待的,不會特別信任。這給辛棄疾忠勇豪雄的人生,埋下了痛苦悲涼的伏筆。

    濟南大明湖畔,辛棄疾紀念祠。

    壯志不酬

    辛棄疾載譽歸南,朝廷給他的第一個官是江陰籤判,相當於市長助理。官不大,但他沒嫌棄,開始著他復國的偉大夢想。

    不久,高宗禪位,孝宗上臺。新皇帝很想有一番作為,雄心勃勃要修復河山,於是啟用主戰派趙浚,此時的辛棄疾,雖然只是個小吏,但依然心繫前方,積極備糧備戰。起初,宋軍士氣高昂,連打勝仗,後來,因為張浚手下不和,戰場不利,開始節節敗通,符離一戰,更是讓南宋13萬精兵全軍覆沒。戰場的失利,加上主和派從中作梗,孝宗開始猶豫不決,張浚也在憤懣中死去。轟轟烈烈的一場北伐,失敗告終,投降派又在朝中佔了上風。

    1164年,25歲的辛棄疾調任今天安徽的廣德,任通判,官職稍大了一點。這段時期,他抱得美人歸,過了一段開心日子,有很好的心情,來寫他有名的《美芹十論》。他這篇長達17000多字的政論文,分十篇,詳細地為皇帝分晰了宋金形勢、南宋弊病、強軍方法、破金長策等內容。辛棄疾等著皇帝的垂青,可惜,這篇為後人稱道的長論,如石沉大海。

    後來,辛棄疾在他寫的一首《鷓鴣天》中,還提到這個萬字長論: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觮,漢箭朝飛金僕姑。 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鬚。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這首詞,上闕豪情似海,下闕悲意如秋。

    在廣德呆了四年後,辛棄疾又被調到建康府擔任通判,在這裡,他寫出大批的精彩詞作,其中有《水龍吟 登康賞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建康呆了兩年之後,辛棄疾被召到臨安,擔任司農寺主簿,他寫了《九議》,依然未得到重用。

    1172年,辛棄疾外放滁州,在地方大員任上,他開始嶄露出治理才能,兩年時間,把一個荒蕪的滁州,治理得井井有條,重現歷史繁華。

    宋朝時,在滁州為官的名人有兩個,一是歐陽修,他的《醉翁亭記》,名垂千古,現在,在滁州,醉翁亭得以重建,成為有名的景點。另一人辛棄疾,也建了一座樓,叫奠枕樓,寓意著當政者要加強國防,好男兒當枕戈待旦,保家衛國,讓鄉親安居樂業。可惜的是,奠枕樓如今沒有重建,很多人為之遺憾。

    1175年,孝宗把辛棄疾調回臨安,管理國庫。沒多久,江西茶商起事,朝廷派人屢剿不滅。孝宗下詔,任命辛棄疾為江西提刑。不久,他將茶商鬧事得以平息,為首者斬立決。

    此後,到1179年,四年中,辛棄疾又被頻繁調動,先後到臨安、湖北、湖南任職,簡直成了朝廷的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一心想要收拾舊山河的辛帥,常年淪為官場的救火兵和墊腳石,人到中年,北伐依然杳如夢,箇中無奈,只有他自己體驗得到。他累了,倦了,怨了,恨了,像失落的李白一樣,仰天長嘆行路難。在一首《鷓鴣天》中,他寫道:

    唱徹陽關淚未乾,功名餘事且加餐。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雲埋一半山。 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

    在擔任潭州知州和湖南安撫使時,辛棄疾面對的是一個比當年滁州更爛的攤子:苛捐雜稅,豪強掠奪,盜匪橫行,民不聊生。辛棄疾看到現狀後,痛心疾首,如此疲弱的現實,處處危如壘卵,要是金兵來犯,怎麼抵擋?

    辛棄疾是個以天下為己任的人,他又開始殫精竭慮,治理湖南,賑災民,清吏治,慢慢讓湖南形勢穩定了下來。賑災過程中,辛棄疾還在田野裡撿到了一個奄奄一息的孤兒,當做書童養在身邊,取名“南劍”。南劍一直跟在辛棄疾身邊。

    在沒有朝廷任何支援的情況下,辛棄疾在湖南打造了一支勇猛的特戰部隊,謂之“飛虎軍”,其中還有一支500人的騎兵隊。飛虎軍紀律嚴明,戰鬥力傳到了金人耳朵裡,金主都為之一震。

    當然,沒有財政,要建軍隊,攤開兩個空手掌,談何容易。辛棄疾賭上身家性命,拿出了他不怕死的強悍做法:建軍營,瓦不夠,就以20片百文的價錢,命潭州城百姓兩天之內送達;勞力不夠,他發動刑徒上山採石材,多勞者免罪獲釋;缺資金,他取消地方酒稅,改由官府專賣,以此籌錢……這些不合常理卻很有實效的蠻橫做法,給政敵以把柄,他們不斷地彈劾辛棄疾,說他借建新軍斂財、施恩,野心不小。

    猜忌心重的孝宗,聽了讒言後,果然很驚怒,下發緊急金牌,要求停建新軍。眼看著軍營馬上建成,難道功虧一簣?辛棄疾冒險把金牌藏起來,加緊施工。軍營建成後,他才連夜寫摺子,把財務報表一一列出,請孝宗檢查,消除孝宗疑慮。

    可悲的是,辛棄疾剛把湖南治理得有起色,1180年,因江西出現大旱災,他又被調往江西賑災。第二年,孝宗以賑災有功之名,將辛棄疾升為奉議郎,並任命為兩浙西路提點刑獄。

    辛棄疾還沒上任呢,變故又出現了,突然之間,皇帝下了詔書,罷去辛棄疾所有官職。原因何在?又是有人彈劾他。

    辛棄疾不太乎個人的名與利,他的目標是一心北圖,收拾舊山河。因此,在他為官的日子裡,他總是我行我素的,有利於北伐的,他啥都敢做;不利於北伐的,他啥人都敢得罪。因此,那些苟且偷安的既得利益者,基本被他得罪了個遍,對他都是恨之入骨,紛紛把狠話、髒水潑向他。此時的孝宗,與登基之初也已大不同,在歌舞昇平中習慣了享樂,失去了銳氣。也許,孝宗皇帝是真的害怕戰爭了,擔心戰爭一起,突然某一天,敵人攻進臨安來,結束了他的皇帝生涯。所以,他也不想讓辛棄疾做官了。於是,那份詔書,滿是譴責,似乎辛棄疾除了南投值得肯定,其他都是罪孽深重,不殺頭已是大開皇恩。

    那就讓我隱居去吧,辛棄疾火熱的心,突然巴涼巴涼的,他是真的傷心了。這時,恰好他在江西信州(今天上饒)的帶湖新居落成了,四十二歲正值壯年的辛棄疾,在帶湖新居開始了漫長的歸田生活。

      他在這裡耕種勞作,並在田邊建了一排小屋,用為勞作之餘休憩之所,謂之“稼軒”,名號“稼軒居士”即起源於此。他累了,在這裡與妻小相守,與朋友往來,享受到了簡單純粹的快樂。於是他寫道:

    帶湖吾甚愛,千丈翠奩開。先生杖屨無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鷗鷺,今日既盟之後,來往莫相猜。白鶴在何處,嘗試與偕來。 破青萍,排翠藻,立蒼苔。窺魚笑汝痴計,不解舉吾杯。廢沼荒丘疇昔,明月清風此夜,人世幾歡哀。東岸綠陰少,楊柳更須栽。

    雖然說,隱居可以享受到至簡的生活快樂,但辛棄疾沒想到,自己隱居入山水,一隱就是十年。這對一位英雄來說,是非常寂寞的,辛棄疾在與朋友陳亮的往來中,這樣感慨: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1191年,當時的光宗皇帝一紙任命,辛棄疾啟用為福建提點刑獄,不久又升為福建安撫使。此時的辛棄疾雖然已年過半百,但他立時振奮,不亞年輕時,他知道,時不待人,他要抓住人生最後的機會,以福建為平臺,去快速實現他恢復中原的英雄大夢。於是,他又勱精圖治,大刀闊斧,整改福建,訓練軍隊,成效卓著,百姓愛戴。只是,他同樣擺脫不了時代賦予他的命運,那些私人利益被損害的群小,又起來攻擊他,說他借招兵備甲為幌子,斂財利己。我們的辛帥又被免職了。這一次,辛帥已經習慣了,啥話不說,飄然歸了帶湖,這是1194年的初秋。

    回江西后,辛棄疾禍不單行,先是奉祿被奪,再是帶湖居所起火燒為灰燼,生活一下陷入困境。幸好,辛棄疾在鉛山瓢泉新建的另一居所正好落成,他舉家遷往瓢泉,如此一呆,又是八年。

    隱居的生活,對於一員猛將來說,是非常痛苦的,辛棄疾只能借酒澆愁。在閒居的日子裡,他寫道:

      醉裡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

      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巔峰一晤

    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六月,辛棄疾又被啟用。這次召他的是宰相韓侂冑。

    同往常一樣,辛棄疾立即動身趕往臨安。但這一次,又有點不一樣,辛棄疾沒有帶上全家,他只帶了一個兒子和僕人南劍。這表明,他特別不信任韓侂冑,做好了隨時回瓢泉的準備。

    韓侂冑真的很不地道。他是外戚,弄起權來,無所不用其極,辛棄疾和他的不少朋友都受到過他的打壓。辛棄疾的好朋友朱熹,提醒皇帝防止大臣竊權,擅政的韓侂冑由此嫉恨他,捏造罪狀,說朱熹霸人家財,引誘尼姑,把一代清正廉潔的大師,搞得聲名狼藉,差點被處死。在他的高壓下,當朱熹死時,門生故舊都不敢去弔唁。辛棄疾對此很氣憤,他不顧生死,寫祭文點贊朱熹:

    所不朽者,垂萬世名;孰謂公死,凜凜如生!

    這樣一個壞透了的韓侂胄,突然對辛棄疾這麼好,原因何在?他要利用辛棄疾,舉北伐大旗,建不世功勳,穩固自己的相位。

    宋寧宗趙擴的妻子韓氏,是韓侂冑的侄女。趙擴登基,韓侂冑曾傾力相助,所以深得趙擴信任。韓皇后死後,韓侂冑失了靠山,這種狀況下,韓侂冑心裡清楚,自己必須掌握軍權,樹立威望,以實力來震懾朝野。要達到這一目標,沒有比舉北伐大旗更好的載體了。於是,韓侂冑啟用一批在求和時期被罷免的文臣武將,四面而起,準備北上伐金。

    很快,辛棄疾被任命為紹興知府兼浙東安撫使,64歲的辛棄疾再次披卦上陣。

    讓人感動的是,辛棄疾不管朝廷怎麼虧待自己,只要一有北伐的機會,他的愛國熱情就會立即高漲,血脈僨張。雖然是受令自己鄙視的韓侂冑利用,但辛棄疾在大是大非面前,瞬間就把個人恩怨拋卻了,心情也明朗起來。他快馬加鞭,趕赴紹興履任。

    辛棄疾與陸游,兩位以愛國而留名青史的巨擘,生前交際不多,但他們彼此是真正的知己。在紹興,兩人有短暫的相交,他們的談話,細細讀來,千載後,依然催人淚下。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陸游的人生經歷、愛國情懷、英雄大夢,與辛棄疾,何其似也!他這首《訴衷情》,所體現的時空意識,所鬱積的胸中塊磊,與辛棄疾何其似也!

    他們兩人,雖然屢遭打壓和不公,卻從不消沉,一直英雄赤膽,忠心如初。他兩的面晤,是知己相逢,是千杯不醉。他們當年的促膝長談,他們的憂愁風雨,他們的情懷激盪,今天,我們很少有人知道。

    古鑑湖,紹興陸游故里

    從六月到十二月,辛棄疾只在紹興呆了半年,但在這半年時間裡,辛棄疾殫精竭慮,重農富民,扶正壓邪,堅毅果敢,一下子把紹興治理得政通人和。當時,在他的身邊,聚集了一幫子文人仕友,其中的張鐓,和了辛棄疾一首《漢宮春》,盛讚他給紹興帶來了男兒豪氣、文采風流和平安富足:“江南久無豪氣,看規恢意概,當代誰如?”

    在紹興,辛棄疾和陸游多次地會晤,在蓬萊閣上,在秋風亭裡,在陸游家中,他們看劍、吟詩、謀北伐。此時,陸游79歲,辛棄疾64歲,他們已歷經滄桑,卻情懷依舊,心中所想的,依然是天下!天下!

    陸游為辛棄疾終於有機會北伐而高興,為他打氣說:強胡金國沒什麼可怕的,憑你的管仲、蕭何之才,率軍而起,中原抗金志士肯定會紛紛響應,你一定會建立不世戰功。

    辛棄疾憂慮地說:陸公啊,你也清楚,現在大宋久不興戰事,軍隊沒有戰鬥力,朝中小人又多,總指揮韓侂冑私心又重,我難以真正開心起來啊。

    陸游勉勵辛棄疾:辛公,當今朝野,也只有韓侂冑堅持北伐,雖然他這人不地道,但只要能恢復中原,受點委屈也不算什麼。所以,你要拋棄個人恩怨,以國仇為重,配合韓侂冑,完成北伐大業。當然,對於個人安危,你一定要小心謹慎、周密考慮,不可輕舉妄動。

    陸游終其一生,都在思索收復中原,這是他的偉大理想。但他生不逢時,長期只做了小官閒職,大材難為用,一直出不了山。因為清正廉直,一心為公,很多時候又賦閒,所以他到了老年,依然為溫飽生活困擾。看到陸游的老房子破舊不堪,辛棄疾多次提出要為他翻新,但陸游多次拒絕。他說:辛公,現在國恨家仇,都糾結在一起,請把精力和財力全部用在北伐大事上,我的房子,不用您操心。

    這件事,陸游寫有《草堂》詩:

    幸有湖邊舊草堂,

    敢煩地主築林塘?

    漉殘醅甕葛巾溼,

    插遍野梅紗帽寬。

    風緊春寒那可敵?

    身閒晝漏不勝長!

    浩歌陌上君無怪,

    世譜推原自楚狂。

    稼軒落筆凌鮑謝,

    退避聲名稱學稼。

      十年高臥不出門,

      參透南宗牧牛話。

      功名固是券內事,

      且葺園廬了婚嫁。

      千篇昌谷詩滿囊,

      萬卷鄴侯書插架。

      忽然起冠東諸侯,

      黃旗皂纛從天下。

      聖朝仄席意未快,

      尺一東來煩促駕。

      大材小用古所嘆,

      管仲蕭何實流亞。

      天山掛旆或少須,

      先挽銀河洗嵩華。

      中原麟鳳爭自奮,

      殘虜犬羊何足嚇。

      但令小試出緒餘,

      青史英豪可雄跨。

      古來立事戒輕發,

      往往讒夫出乘罅。

      深仇積憤在逆胡,

      不用追思灞亭夜。

    辛棄疾在當時文壇,很有影響力。他在紹興雖然時間不長,但很快就有一大幫文人雅士集聚在他周圍,大家共憂國是,吟詠江山。辛棄疾寫紹興的詞,流傳下來好幾首,我們看其中一首《漢宮春·會稽蓬萊閣觀雨》:

    秦望山頭,看亂雲急雨,倒立江湖。不知雲者為雨,雨者云乎。長空萬里,被西風、變滅須臾。回首聽、月明Teana,人間萬竅號呼。

    誰向若耶溪上,倩美人西去,麋鹿姑蘇?至今故華人望,一舸歸歟。歲月暮矣,問何不鼓瑟吹竽。君不見、王亭謝館,冷煙寒樹啼烏。

    紹興蓬萊閣上的對聯和匾額

    在這詞中,辛棄疾用了西施入吳不歸、王謝繁華不再等典故,表達了他心中的憂愁風雨:北伐杳如夢,北方受苦的子民望穿秋水,而習慣了偏安的人們,商女不知亡國恨,暖風曛得遊人醉。面對此,辛棄疾心事重重。他在紹興府山上還建了一座亭子,叫秋風亭,在一首《漢宮春·會稽秋風亭懷古》中,他嘆息:誰念我,新涼燈火,一篇太史公書!

    是啊,年逾花甲,依然壯心不已,夜讀史記,尋求治國理政之方,想著北伐大業尚未完成,英雄之心實難釋懷。這樣的辛棄疾,誰能理解他呢?

    夢歸何處

    在紹興呆了半年後,辛棄疾被調往鎮江,那兒是北伐的最前線。辛棄疾從來不打沒準備的仗,他積極備戰,但情報令他深感不安,金軍依然厲害,但宋軍卻真的是一包草,士兵無膽,將領奇缺。辛棄疾認為,時機不夠成熟,需要先練兵,再北伐。急功近利的韓侂胄哪聽得進去,他憤怒地對辛棄疾說:你再不北伐,我就屍骨無存了。

    鎮江北固亭,辛棄疾曾在這裡悲歌

    在這樣的背景下,辛棄疾寫下了他有名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辛棄疾支援北伐,但在這詞中,對韓侂冑的冒進,大為憂慮。所以他寫詞,借古喻今,提醒韓侂冑,莫重蹈覆轍。此時韓侂冑,已失去了理性,他粗暴地認為,辛棄疾這是在阻止自己北伐,於是再次罷了他的職。辛棄疾又失望地卸下盔甲,回到瓢泉。

    鉛山

    1206年,猴急猴急的韓侂冑匆匆伐金,大敗而歸,南宋再次求和。金人說,和,可以,拿錢來,並提上韓侂冑的人頭!

    韓侂冑走投無路了,他想孤注一擲,再次對金用兵。可是他沒有能用的將領了,於是再請辛棄疾。當辛棄疾拒絕後,他繼續一次一次地請,並把朝議大夫、兵部侍郎、樞密院都承旨等高官要職,一股腦兒都授給辛棄疾。

    可以大膽作為的平臺,終於擺在了辛棄疾面前,可是一切都晚了,聽著慘敗的訊息,看著朝廷的詔書,辛棄疾老淚縱橫,仰天長嘆,一腔愛國情懷,終化為滿心悲憤。這位蓋世英雄,已經被病痛折磨得無法站起來穿戴盔甲。1207年的深秋,68歲的辛棄疾,神志迷糊,在“殺賊”的大呼聲中,憂憤而歿。

    辛棄疾一生中,每次免官時,都是被指責為奢侈、貪汙、聚斂,可他死時,家無餘財,盡遺詩詞、奏議而已。他死去一年後,隨著韓侂冑的人頭落地,辛棄疾又蒙罪名,說是“迎合開邊”,後人再受株連,連一寸安身立命之處都沒有了,紛紛逃往偏遠山區躲命。

    故事寫到這裡,悲傷漫到我的耳際。不知這英雄大夢,千載後,流亡何處?

  • 8 # 易忘01

    宋代詩人-李清照

    易安居士,是南北宋之交時著名的女詩人,其實她多為寫詞,詞方面的成就可以說是婉約派的一面旗幟。說到婉約派,就避不開李清照。

    從書香門第,以及與丈夫趙名誠的結合,是她一生最幸福的時光。

    然而,金兵南渡,國破家亡,45歲丈夫離世,再嫁又遇不賢。加上與前夫共同收藏的金石書畫丟失,使她的命運急轉直下,從而後半生悽苦不堪。

    此後,詩詞作品悲哀沉鬱,也成就了她詞作大家的千古豐碑。

    大家熟悉的《聲聲慢》,《武陵春》《鳳凰臺上憶吹簫》等等作品,一字一行淚,半首心已碎……而且許多膾炙人口的句子,千百年為人們所傳唱。

    作為封建社會少有的女詩人,在女子無才便是德這種思想的禁錮下 ,本就是生而不平凡。山河破碎,背井離鄉,女詞人既有個人的哀嘆,也有家國的情懷,顛沛流離的一生,道盡了滄桑,寫盡了苦楚,確實是古代詩人悲慘經歷的代表。

  • 9 # 岱頂覽勝

    在中國古代幾千年歷史上,著名詩人命運多舛,經歷悲慘的不少!有一句古詩說:“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

    大詩人屈原,對楚王一片赤誠,憂國憂民。可由於佞臣的離間,他被楚王驅逐,孤獨地徘徊於汨羅江畔,憂憤書寫千古絕唱《離騷》。最後他心灰意冷,投江而死,悲慘殉國。

    唐代詩聖杜甫,一生不得志,連個進士也沒得到。在安史之亂中,他被叛軍裹挾,顛沛流離,寫下了“三吏三別”。後來的日子也不好過,窮愁潦倒。從他的詩《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可以看到,他生活得是多麼悲慘啊!

    南唐後主李煜,能詩會詞,人稱之詞帝。南唐被宋朝打敗,李煜投降做了俘虜。雖然依舊住著豪宅,皇宮繁華仍在,可他滿心惆悵:“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宋朝皇帝對他不放心了,據說賜他一杯毒酒,送他去西天了。好悲慘的皇帝詩人啊!

    宋朝大才子蘇東坡,名滿天下,可一生命運坎坷!烏臺詩案中,他屁股都被打爛了,出獄後依然受貶。不過他天生樂觀,一路流離,一路喝酒,一路吃肉,一路寫詩,流放到蠻荒,依然歌唱:“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最後從海南島釋放返回,路上染病而死!

    南宋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也是個大詩人。他保宋抗元,在作戰被俘時,寫下了不朽詩篇《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被囚四年,備受折磨,堅持不降,獄中作《正氣歌》,從容就義。

    明朝有個大文人方孝孺,留下詩詞59首。朱棣發動爭奪皇位戰爭,惠帝的討伐詔檄都是他寫的。朱棣奪得皇位,要方孝孺投降,並起草詔書,他卻寫了"燕賊篡位"四字。朱棣怒滅其九族,其家800餘人遇害,太悲慘了!

    清朝為加強思想文化控制,大興文字獄,防止和鎮壓漢人及知識分子的反抗,從其作品中摘取字句,羅織罪名,構成冤獄。很多文人包括詩人受害,有名的案件有:黃培詩案、戴移孝詩案、卓長齡逆詩案等。這是漢族文化、文人、詩人最黑暗、悲慘的年代!

    2019年2月26日 草稿

  • 10 # 使用者7123075187600老

    大家都寫過的詩人就不寫了,我首先

    說說曹植:

    曹植字子健。三國時期傑出詩人,曹操第三子,因自幼聰明,深得曹操喜愛 ,欲立太子,然而在與其兄長曹丕的較逐中 失利,曹丕掌權後,曹植的生活從一個貴公子變成一個處處受打擊限制的物件,曹叡繼位後情況依然沒有好轉。232年12月27日逝世。

    曹植的詩‘骨氣奇高’ 。其“七步詩‘’更是人人皆知,家喻戶曉。

    再說說三位唐代女詩人的悲劇 ,唐代是歷史上鼎盛時期,詩人很多,女詩人卻很少。

    一、李冶

    李冶生於713年卒於784年,字季蘭,浙江吳興人,道士。她天生麗質,聰明過人,六歲時作詠薔薇詩一首:“經時未架卻,心緒亂縱橫。“其父覺得此詩不祥,遂送其入玉真觀修行,進觀後,她依然如舊瀟灑浪漫,專心翰墨,琴棋書畫無所不好 ,她還廣交文人墨客。天寶年間,唐玄宗耳聞李冶的才華與美貌,便召她入宮, 但只在宮中呆了一個多月就被遣返故里,評曰:“優賜甚厚,遣歸故里,評者謂上比班姬則不足,下比韓英則有餘,不以遲暮,亦一俊媼。也就是說皇帝肯定李冶的才華,也承認她的美貌,就是有點老。

    784年朱泚政變未遂,之前李冶與朱泚有書信來往並作詩一首。因此受牽連被活生生打死。

    二、薛濤

    薛濤生於770年卒於908年 西安人。自幼能詩懂音樂,多才多藝,名噪京城。後入道觀與著名詩人元稹、白居易、張籍、等都有交往。薛濤38歲時與元稹一見鍾情,既有以身相許之意,高潮過去,元稹卻辜負了她,在無盡的悲哀之中,獨自度過最後時光。

    三、魚玄機

    魚玄機生於844年,卒於871年。字蕙蘭,她是唐代留下詩作最多的女詩人。

    十歲時她的詩<賦得江邊柳>深得大詩人溫庭筠讚賞,稱其為神童,後來魚玄機父親病故,溫庭筠便經常照顧這母女,教她學習 ,她遂對老師產生愛慕之情。溫庭筠堅決不同意 遠走他鄉,臨別魚玄機吟詩一首:‘’階砌亂蛩,庭柯煙霧清。月中鄰樂響,樓上遠日明。枕䈇涼風著,謠琴寄恨生,稽君懶書禮,底物慰秋情?‘’這位絕代佳人讓一位名門之後李億娶回家作妾,婚後不久,李億將魚玄機送進道觀當了道士,而他則帶著老婆孩子去揚州作官。後來魚玄機與陳韙相好,由於使女綠翹與陳韙背地私通,魚玄機一怒之下殺死綠翹被判死刑,年僅27歲。

  • 11 # 新秀青年

    唐寅,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詩人。

    如果你感覺陌生的話,他還有另一個名字,唐伯虎。

    唐伯虎年少成名,才譽蘇杭。

    16歲考秀才,蘇州府試第一,名噪一時。

    28歲中應天府鄉試第一,解元。

    但24歲那年,父親去世,緊接著母親、妻子、兒子、妹妹又相繼去世。這對唐寅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似乎也預示著他後來悲慘的一生。

    所幸,這次親人離世並沒有擊垮他。他整理心緒,把所有期望寄託於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的仕途上。然而事與願違。

    29歲,唐伯虎入京參加了會試。他信心十足,一心憧憬著自己的錦繡前程。

    可是等待他的卻是落榜,緊接著爆發了明朝歷史上著名的的科場迷案。唐寅被牽連下獄,後被罷為小吏,終生不得為官。

    一時之間,從天上跌落低谷。這對唐伯虎無異於晴天霹靂,科舉原本寄託了他所有的心血,諷刺的是在他人生最輝煌的時刻卻永遠為他關上了門。

    唐伯虎的信仰崩塌了,心如死灰。他不再相信聖賢之言,也不再研讀書墨,讀書於他已經沒有了意義。

    從此,他流連夜色妓院,開始了浪子生涯。瘋癲狂笑的背後,誰又懂他欲言又止的苦楚,多少眼淚只能流在心裡。

    45歲時,寧王邀他來自己的府邸。唐伯虎一度看到希望,然而卻只是上天開的一個玩笑。寧王找他是為造反,唐伯虎慌了,於是裝瘋賣傻,裸奔,光著身子四處晃盪,徹底放棄了人生的最後一份尊嚴,只為保住卑微的性命。逃離之後,唐伯虎別無他求,更加飲酒作樂,縱情聲色。

    晚年,在友人的接濟和賣畫中,唐伯虎賺取些許的錢兩勉強度日,只為一餐飽飯。

    公元1523年,54歲的唐伯虎走完自己的一生。

    傳聞唐伯虎是看見蘇東坡一詞中的兩句: “百年強半,來日苦無多 ”,觸動心境悲傷不已,從此臥病不起,結束了淒涼的一生。唐伯虎生前最後一首詩是他晚年心境的寫照。

    《伯虎絕筆》

    生在陽間有散場,

    死歸地府也何妨?

    陽間地府俱相似,

    只當漂流在異鄉。

    是怎樣的遭遇才能寫出"陽間地府俱相似"的絕望?

    哀莫過於心死。天大地大,容不下一個唐伯虎。

  • 12 # 山下我除外

    太多了吧。唐朝李賀,天才詩人,寫出“男兒何不帶吳鉤”,可惜空有凌雲志,27歲壯年就病死了。

    明代唐伯虎,江南四大才子,名氣雖大,也有很多美好的傳聞,實際悲催的很,窮困潦倒,幾乎是餓死病死的。

    北宋大文豪,中國傳統文人典範,蘇東坡政治上屢遭打擊,一貶再貶,從中原貶一路向南,最遠到了海南島,要知道那時南方多是荒蠻之地,尤其是海南島,可憐坡老拖著病體和一家大小,艱難度日。但蘇東坡是最樂觀的人,既使再苦,也不說苦。

    詩詞不分家,如果把詞人加上,那還有。李清照,著名女詞人,原先與丈夫趙明誠非常幸福,寫出那麼多美好的詞,後來國破夫亡,改嫁給一個渣男,被家暴。悽悽慘慘慼戚啊…

    最慘的,恐怕是李煜了吧。本來是皇帝,亡國,階下囚,人家都投降了,結果還被毒死…

    全憑以往讀書的記憶隨手寫來,可能還有,暫時想不起來了。哎…我寫著這些都難受。

  • 13 # 毘沙門天1984

    所以我認為他在詩人中,一生最為悲慘,尤其是他最後的結局,更為讓人感嘆。

    注:伯喈句,伯喈,蔡邕字,與孔融為友,邕死後,有一宮庭侍衛,長得和邕很像,孔融每喝酒到高興時,便讓這名侍衛坐到他的身邊共飲,以示對蔡邕的懷念。

    方回句:方回東晉郗愔字,王羲之內弟,有傖奴(奴僕)知文章,王羲之每稱讚於劉惔。(王之好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喬丹為何會在賽場上特意打爆“三井壽原型”馬爾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