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木裡電影館
-
2 # _35142110
間客
崇高行為的目的應該是人本身。如果為了達到目的,而把人當成這種手段,那麼這種行為便無法稱之為崇高。
所謂信仰也是如此,但凡要犧牲美好的情感才能守護的信仰,沒有也罷。自己可以犧牲,但情感涉及他人,則不能犧牲。
-
3 # 666號便利店
《麥田的守望者》,講述了16歲的中學生霍爾頓·考爾菲德從離開學校到紐約遊蕩的三天時間內,並借鑑了意識流天馬行空的寫作方法,充分探索了一個十幾歲少年的內心世界。憤怒與焦慮是此書的兩大主題,主人公的經歷和思想在青少年中引起強烈共鳴,受到讀者,特別是廣大中學生的熱烈歡迎。
霍爾頓·考爾菲德是一個有理想的人,想作一個麥田守望者,看護兒童;想離家出走,遠離塵囂,過田園般的純樸生活。但在現實生活中,他的理想卻被一一擊破。
麥田裡的守望者從出版以來給全世界無數彷徨的年輕人心靈的慰藉。小說一問世,霍爾頓這個對虛偽的周圍環境深惡痛絕的少年形象竟然被千萬讀者看成是迷人的新英雄,崇尚自由的親切語言受到熱烈歡迎。並且這本小說反映了二戰後美國青少年矛盾混亂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代表了當時相當一部分人的思想和處境。主人公霍爾頓那種沒有清楚目的的反抗,是當時學生和青少年的典型病症。《麥田裡的守望者》發表後,大中學學生爭相閱讀,家長和教師也視小說為“必讀教材”,把它當作理解當代青少年的鑰匙。
Pride and Prejudice 《傲慢與偏見》
《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是英國女小說家簡·奧斯汀的代表作。小說講述了鄉紳之女伊麗莎白·班內特的愛情故事。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為素材,以反當時社會上流行的感傷小說的內容和矯揉造作的寫作方法,生動地反映了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處於保守和閉塞狀態下的英國鄉鎮生活和世態人情。並多次被改編成電影和電視劇。電影獲得了非常的成功,豆瓣評分8.8分。故事圍繞貝內特(Bennet)一家幾個女兒的婚姻大事展開。
從倫敦新搬來的單身漢闊少賓利先生(Mr.Bingley)愛上了溫柔美貌的大女兒簡,他的朋友達西(Darcy)則傾情於二女兒伊麗莎白(Elizabeth)。
由於伊麗莎白聽信了年輕軍官韋恩的讒言而對達西產生了偏見致使這樁婚姻進行的十分緩慢。經過一連串有趣的周折後,誤會終於得以消除。達西克服了傲氣,伊麗莎白也克服了對他的偏見,最後兩人終成眷屬。
與此同時,作品還涉及了另外兩對青年男女的結合過程,即已是27歲的夏洛特(charlotte)出於尋找歸宿找個可以依靠的有錢人遂於柯林斯(collins)結婚,莉迪亞(lydia)一貫輕浮,與韋恩私奔後,經達西搭救而苟合成婚。奧斯丁正是透過對不同婚姻的描寫表達自己對建立在互相理解和真誠愛情基礎上的婚姻的讚揚和對以門第財產和情慾為基礎的愛情的諷刺。在一定程度上,這部小說也反映了當時英國婦女爭取婚姻自主的願望與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