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孩子給我講道理

    家鄉瀋陽,第一次體味瀋陽美食竟然是在北京,領導是瀋陽老鄉,專案結束,請大家吃東北菜,大約是在翠微路上的一家小土豆美食館吧,之前在瀋陽竟然沒吃過。領導點了招牌大花捲,醬小土豆,醬脊骨……

    那時畢業離開瀋陽,好久沒吃到家鄉味道,這一頓瀋陽美食讓我回味無窮,後來回沈,特意去了馬路灣的小土豆總店過癮。

  • 2 # 賣井屋電蒸箱的煮夫

    潮汕人靜靜來答,潮汕吃的確實有很多,大餐也好,小吃也罷,很多手藝都是祖傳下來的,純手工製作,色香味俱全。答主是澄海的,就重點說說澄海的吧。家鄉每一樣我都牽掛,每一樣都是我的最愛!雖然有一點對不上題,但還是想答一下,下面我就來一一上圖介紹,準備好紙巾擦口水吧~如果下圖你們看了體會不到,那我貼個友情連結給你們!裡面採訪的店都很不錯的!美食大王牌-20131207-行走的美味汕頭行

    (一)潮汕美食篇之牛肉火鍋在我心裡排第一位的,必須是牛肉火鍋啊,在別的地方絕對吃不到如此鮮嫩美味的牛肉。在汕頭大小牛肉店隨處可見!一般牛都是凌晨宰,當天就到店裡賣了,不放過夜的,有少數店是現宰現吃的,肉還會動的!沾上牛肉火鍋店特製的沙茶醬,嘖嘖嘖,一級棒!別覺得都是肉,是不會膩的,“食肉獸”看到得多開心!重點是便宜便宜啊!!!一盤肉差不多25元,重點是肉多好吃,不像一線城市牛肉火鍋店那麼坑!親自來過你才知道!!!

    最後再拌上一碗幹粿或者乾麵,加上沙茶醬。出名的手捶牛肉丸,下面來看看製作過程,彈性好到可以打乒乓球!!!1、精選牛肉:選牛後腿後肉最佳。將牛肉去筋,先切成小塊,然後剁碎。 2、錘牛泥:用手錘把牛肉錘成泥(現在也有用機器做這一步驟的,但是手工錘打的味道會更好,更有彈性)在小碗裡把鹽、味精、地瓜粉加溫開水調和好,淋到錘好的肉泥上。接著繼續錘,使調味料充分的融入到牛肉泥中。 好像放錯圖了 來真的!!!3、做丸子:坐鍋倒水,開小火,水溫不要太高,用左手握住肉餡成拳頭狀,從上面擠出圓形的丸子,右手拿一個勺子一刮,圓溜光滑的丸子即完成。迅速下入溫水鍋裡小火煮8分鐘即可。 剛做好是這樣子的,生丸來下火鍋是最好的最正的~~4、牛肉丸的吃法:牛肉可以蘸沙茶醬即食,也可以用煮粿條,米線,面,煮湯,炒,燒烤均可。

    真的好彈牙!

    ——————————————————我只是分割線————————————

    —(二)潮汕美食之腸粉說到腸粉,潮汕腸粉真的讓離鄉在外的學子,打拼的人士很是懷念的,潮汕腸粉是廣州的廣式腸粉流傳過去的,但是因為潮汕人喜歡的口味不同,所以廣式腸粉到潮汕就被改革了。不囉嗦,上圖~

    上圖腸粉有兩種醬的,一種是店家特調的醬油,一種是酸甜醬看你喜歡咯。料很足的哦,裡面有雞蛋,鮮甜的蝦,不是蝦仁哦,可選豆芽或者生菜。可以選豬肉或者牛肉。超讚的,皮是超好吃的,很多吃過的都覺得比廣式腸粉要贊,我廣州的朋友去找我,吃了也讚不絕口,最重要是上圖中一條腸粉5塊錢,5塊人民幣!!!順便一提是上圖中的湯,是豬血湯,最主要的功效是清肺,湯裡的菜很好吃的,方言叫“津瓜菜”,學名我就不知道了,原涼我讀書少。來一條腸粉配上一碗豬血湯,嘖嘖嘖~我真的想回家了!(三)潮汕美食之蠔烙蠔烙是潮汕的特色小食,外地人來潮汕總要嘗一嘗這—美食。在潮汕城市鄉村小市集,常有這種小店或擺攤小販。主要是地瓜粉和海蠣(也就是生蠔),用來煎蠔烙的蠔不宜太大,小巧玲瓏為好。煎蠔烙要先熱鼎放油,下蔥花爆香,將調好的雪粉水均勻地倒下成圓形狀,半熟時放上蠔,再把蛋漿均勻淋上,煎熟煎脆。煎好上盤的蠔烙撒上胡椒粉,並以芫荽葉點綴,配上沙茶加魚露的醬碟,令人胃口大開。央視綜合頻道播放了《舌尖上的中國2》第二集,澄海銀屏蠔烙進入了全國觀眾視野。 “舌尖”效應使鮀城掀起“蠔烙熱”《舌尖上的中國2》播出後,恰逢週末,鮀城昨日掀起一陣“蠔烙熱”。澄海“銀屏蠔烙”中午煎百鼎、市區蠔烙店生意“井噴”,甚至有北京“吃貨”看完節目後,昨天就專程飛抵汕頭品嚐蠔烙。 上圖~~是不是蠔烙煮多了,店主肌肉怎麼那麼飽滿!!!節假日、晚上下班,約上幾個好哥們刷一頓夜宵,歐~~是多麼的享受啊!!!(四)潮汕美食之豬腳飯澄海東里豬腳飯經濟實惠、方便快捷、爽香開胃,是深得潮汕人喜愛的快餐食品。東里賣豬腳飯的店,還依然儲存著用蹲著吃的長板凳。據說是因為以前務農的人多,到了播種或者收割的季節特別忙,乾的都是體力活,時間又趕,就在店門口蹲著刷刷幾碗飯配點豬腳,然後就去務農了。豬腳飯最初起源於東里的街邊大眾食品——半碗疊,顧名思義,半碗疊即是在盛有半碗米飯的碗中疊上一、二塊用東里傳統滷水手藝滷製的豬腳供顧客食用。說起豬腳飯,不妨先說米飯的製作,東里豬腳飯選用優質泰國香米煮飯,飯軟滑而富於彈性、入口香氣四溢。而豬腳的製作,則需另作一番繁述了。我最懷念的還是我媽媽親手滷的豬腳,每逢過節拜神或者祭祖,我媽媽基本都會親手滷上兩壇豬腳,巨美味的! 而且泡豬腳的醬油是會凝結的,用來放在白飯上讓醬融化,拌飯超級好吃的!除了裡面包含了我媽媽的濃濃的愛之外,還有她的廚藝!一級棒!此處沒圖,每次都是被我家人秒殺了!寒假回家再拍照補上~(五)潮汕美食之雞爐這幾年雞爐在澄海很是盛行,有很多種湯底選咯,牛蒡雞,石橄欖雞,檸檬雞,椰子雞等等.我最喜歡的是石橄欖雞,別問我為什麼,男生吃了就知道了,立馬見效~!(六)潮汕美食之豬腸脹糯米應潮汕知友的強烈推薦,特地再補上豬腸脹糯米,豬腸脹糯米是潮汕地區民間傳統小食糯米香,選取豬大腸(洗乾淨浸軟),將糯米調味後裝進去。(“脹”在潮汕方言中有把東西裝入容器中的意思,“豬腸脹糯米”名稱由此而來)味道好.該小食四季皆宜,不僅潮汕人喜歡,四方遊客來也得嚐嚐,不然白來了。(七)潮汕美食之鱟粿鱟粿樣子像桃形,糯米粉做的,裹了滿滿的瘦肉、鳥蛋、蝦仁、香菇然後浸泡在油鍋裡。食用時叉起一個裝盤切開淋上醬料就可以開吃了。是汕頭潮陽棉城的代表性小吃,別看樣子很膩,吃著不會,口感很糯,裡面的餡兒又香,熱氣騰騰配份魚丸青菜湯,那吃的叫一個滿足。(八)潮汕美食之菜頭粿(菜頭是方言,蘿蔔糕)菜頭粿是潮汕地方年糕的一種,每逢過年時節,各家各戶都有蒸制。可以炒上牛肉,放上菜脯、豆芽、生菜,加上酸甜醬~~~(九)潮汕美食之粿汁粿汁是潮汕地區大眾化的地方民間小食,在潮汕街上,隨處可見賣粿汁的小食攤。一碗熱騰騰好像粿條般滑口的粿片,淋上淺棕色的滷汁,再點些滷豬腸、滷肉、滷蛋、豆乾或菜尾等,這就是粿汁了,粿汁要趁熱吃,非常爽口,越吃越有味。料多多,自己挑喜歡吃的!澄海有些鄉下的粿汁是沒有配料的,但是一樣很贊很贊!下圖是我從小吃到大的,每次肚子餓都會回味的!(十)潮汕美食之豆腐花、草粿(涼粉)潮汕的豆腐花與草粿是潮汕大眾小吃中的姐妹品種。夏天,潮汕城鄉街頭巷尾的叫賣,是“草粿、豆腐花”,或“豆腐花、草粿”,吃什麼隨便挑,白色的是豆腐花,黑色的是草粿,價錢都一樣。夏日豆腐遍街頭;串巷叫賣四方行。清口解渴適時令,呼賣聲調如潮樂。潮汕傳統的豆腐花,以其加工製作精細、磨漿講究、乳白細膩、潤滑如脂、清香爽口,別具地方風味特色。豆腐舀起來邊裝進碗裡邊撒上白砂糖,拿起碗來便可啜飲,價錢便宜,食用方便,使人食後頓感清爽消暑,涼喉解渴,裨益健康。草粿(廣州稱涼粉),甜潤嫩滑,清涼爽口,風味誘人,是人們盛夏解暑的傳統小吃。(十一)潮汕美食之“老式拖冰”澄海東里老戲院木棉樹下老式拖冰烏米 薏米 綠豆 紅豆 鳥卵還有地豆麩 一大碗5塊夏天吃拖冰神馬的最有愛了類似的夏天飲品還有“海石花”海石花是動物脊突苔蟲或瘤苔蟲的乾燥骨骼,呈珊瑚樣不規則塊狀。它分佈中國南方沿海各地,是一種藥材,可以治療咳嗽不止、小兒天哮、血淋、石淋、消渴等症。同時它還是珊瑚盆景的別稱,福建閩南一帶的一種小吃也叫海石花。潮汕人把海石花做成一種糖水,加上蜂蜜攪拌,鳥蛋,各種你想吃的配料,吃了對身體超好的。正到爆好嗎!!!我去過鼓浪嶼吃過海石花,那邊的海石花比較腥,沒有加料。在潮汕是有經過改良的,好吃。可以當成糖水咯。(十二)潮汕美食之隆都米錢製作米錢要精選優質糯米,經過浸米、磨漿、壓漿、蒸料、攪料等工序製成,堅持用傳統的石磨來磨米漿跟豆沙餡,用傳統的石磨磨製米漿跟餡料才能保證吃起來的口感是細膩的,而材料和水量的配比、蒸料的火候等還得根據天氣情況進行調節,以此確保米錢的品質每日凌晨一兩點師傅們就要起身磨漿生產米錢,確保新鮮的米錢清早上市。”米錢個個都是現做現賣新鮮出爐,因而入口富有彈性,潤滑而不粘齒。皮QQ彈彈有嚼勁,餡細細滑滑而清甜。老人小孩沒牙也能吃!(十三)潮汕美食之豬朥粿(菜脯粿,豆糕粿)都是米漿做的,超級香,1次10個都不夠我吃。6年前是1塊錢5個,3年前是1塊錢3個,現在1塊錢2個了~~~

  • 3 # 色影識食

    豬豬有一朋友是粵西人,從小就喜歡吃湛江雞,每次家裡宰雞都是一件特別重要的事情:一定要保證當天全家人都能出席!這樣大家都能吃到老媽養了好些時日的美食。但小時候我們都喜歡雞翅膀、雞腿吃,所以吃完剩下的都是雞胸脯肉。。。。。。因為雞肉太有彈性了,而且小孩子牙口不好實在嚼不動,而且每次都塞牙縫。後來由於工作原因到了外地,反而開始想念這記憶中的美食。

    湛江雞由於終身活躍于山林中,所以脂肪少,但做好的雞外表金黃油亮,入口皮爽肉滑,香味濃郁肌肉纖維更緊緻。這是其他飼料雞無法比的。

    家鄉人喜歡用白切的手法來外理雞隻,因為這樣最能嚐到雞本身的美味,具體做法如下:

    1、整隻雞拔毛、洗淨;

    2、將整雞放入鍋中,加入冷水淹沒;

    3、將鍋蓋蓋上用大火煮,水煮開後5分鐘關火;

    4、關火後不可將鍋蓋掀開,讓鍋原封不動放在那;

    5、待水涼後,再掀開蓋將雞拎起,放置在盤上濾幹水;

    6、準備調料(將生抽倒入鍋中,加入薑末、蔥末、蒜茸爆炒起鍋),

    7、待二三小時後,雞已濾幹水,切成小塊,即可蘸著料吃。

    別看此白切雞的做法很簡單,其實費時頗久,可在中午做,晚上吃。豬豬出來很多年了,一直都做不好這一道家鄉菜,所以每次回家的第一餐都要老媽做個白切雞解饞。如果你去粵西旅遊,一定不能錯過這道美食!

  • 4 # 八斗50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黑龍江妹紙。來到南方上大學之後。那是一萬個不適應。我的鍋包肉,再也找不到一端上來酸甜撲鼻的嗅覺享受,一咬爆汁,肉軟嫩軟嫩的,每次看到鍋包肉不管多飽,也不顧減肥,一定要把盤子裡的薑絲胡蘿蔔絲都吃光光

    除了鍋包肉,酸菜燉血腸也是我的最愛。酸菜一定要姥姥家用大缸醃出來的才正宗,比市場上賣的翠花酸菜好吃不知道多少倍……然後去集市上買一大根血腸。可以放上大骨頭,大塊熟肉或者是凍豆腐。不論放哪個,都是一種享受!就著熱乎乎的餅,簡直了!絕對的下飯利器!

    到南方之後,直觀的發現,我大東北的油豆角絕跡了啊!!!我心心念著的排骨燉豆角啊!最好還有一點面面的土豆。豆角燉的軟爛,排骨幾乎骨肉分離,土豆的澱粉質完全融入湯中,我可以吃下半鍋飯。我媽媽還喜歡放一點胡蘿蔔。因為我愛吃。嘻嘻。胡蘿蔔有一點甜甜的。很好吃……

    其實。不論是什麼菜,我饞了也去過南方的東北菜館,但是還是不是熟悉的味道……也行……對於我來說,最棒的菜就是我媽做的……最好的大廚就是媽媽。以前在家的時候,媽媽就給我炒了一盤大白菜。我還是把盤子裡的菜吃光了,而且半鍋飯都沒了……嘿嘿。

  • 5 # 聽安媽叨育兒

    若問我家鄉最讓我牽掛的美食,那就是麻饊子無疑了,我不知道這是算美食還是零食。因為我覺得,現在家鄉已經沒有什麼特色了,吃的美食,全國各地都有,所以不足為怪了!但是麻饊子,依然是我家鄉特色美食中我最喜愛的。我在以前的文章中也寫過麻饊子!我喜歡麻饊子,是因為它香、脆,油而不膩,吃著停不下來!但是它的製作很麻煩,盤饊子,並不是誰都可以的。等我有機會,讓我媽媽炸饊子,拍圖片給大家

  • 6 # 蘭菊愛美食

    這剛剛過完春節沒幾天,看到這個題目,怎麼眼圈就又沒出息的紅了呢?這一提到家鄉兩個字,瞬間故鄉啊,老家啊,想家啊,鄉愁啊這些詞就都一股腦的蹦出來了。家鄉的美食,那是家的味道啊。

    我是北方人,一提到牽掛,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奶奶做的雞蛋西紅柿。吃米飯時我喜歡用勺子把西紅柿的湯舀到飯上做成紅米飯;如果配的是饅頭,我又喜歡把饅頭掰成一塊一塊的蘸著湯汁吃下肚子去。奶奶做的雞蛋西紅柿是甜口的,甜中帶酸,酸裡油甜,而且只有奶奶做的那個味道是無法取代的,也是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和吃過的所有雞蛋西紅柿味道都不一樣。

    然後我又想到了打滷麵,可以是茄子肉丁的,也可以是黃花木耳的,滷的鹹淡適中,配上軟硬更好的手擀麵,再來上幾頭蒜一起放進嘴裡,那滋味,對了,雞蛋西紅柿也適合做麵條的滷子,一樣是好吃的停不下來。

    把目光放遠一點,若是在新疆,那讓你牽腸掛肚的可能就是一張烤的酥脆的烤饢了,又或者是用樹枝烤出來的羊肉串。

    到了甘肅,手抓羊肉看似白白的沒有味道,其實每一口下肚都是包含了湯汁而又入口即化的香醇,還可能是那一碗飄著辣椒油的牛肉麵。

    要是你去了西藏,酥油茶的味道會讓你光是用想的都流下口水,糌粑那又乾又硬的口感卻是你永遠忘不掉的香醇。

    重慶人是離不開小面的,滿街可見的小面,滿街不同的味道。串串,火鍋,腦花,冰粉,安逸的很嘞。

    要是在貴州,絲娃娃那幾十種的搭配會榨乾你腦袋瓜的所有靈感,哦,無論吃什麼,加一點脆脆的折耳根準錯不了。

    你要是去了廣州,早茶鋪子裡阿公阿婆們的談天說地是最好的佐料,一籠一籠剛出鍋的點心加一壺無限續杯的茶水,不到中午你是不會捨得離開的。

    再往東一點,福建人是離不開醬油水的,魚鮮要吃醬油水的,各種螺是要吃醬油水的,就連青菜也是要吃醬油水的。

    若是到了楚人故里的湖北,在外地人眼裡乾的根本咽不下去的熱乾麵,那又幹又辣的口感讓你會忍不住生出解刨湖北人嗓子的衝動,可那是他們吃了百年千年不變的早餐。還有那藕斷絲連的排骨燉藕,每一位媽媽都有自己的秘方。

    56個民族,56枝花,56個民族千千萬萬個家。每一個家都有著一份剪不斷的牽掛,是食的牽掛,更是愛的牽掛。

  • 7 # 粵風味

    非常高興回答您的問題。我的家鄉在廣東粵西地區,家鄉的美食很多。如今讓我最牽掛的一道美食是欖角。欖角是黑欖樹的果實。欖角它是配菜,也可以是主菜。

    欖角的吃法有很多種,可以做欖角鯪魚五花腩,這道菜也是廣東的特色菜哦在順德尤為出名。不過,從小我喜歡吃欖角是蒸著吃的,放花生油,少許醬油,放到鍋裡蒸就好了。吃粥的時候配著欖角吃是最好吃的,一口氣能喝三碗粥呢,對於我來說簡直是美味極了。

  • 8 # 大東哥的小日子

    【鍋包肉】

    原名鍋爆肉,光緒年間哈爾濱道臺府府尹杜學贏廚師鄭興文之手。鍋包肉是豬裡脊肉主料,上漿,油炸,再裹汁,鍋包肉色澤金黃,口味酸甜,口感酥脆,老少皆宜。

    【殺豬菜】

    東北農村過年殺年豬時所吃的燉菜。在東北許多地方都有殺豬菜專門菜館。殺豬菜裡面的酸菜,血腸,都是絕世美味。

    【溜肉段】

    外酥裡嫩,味香可口的特點,不過容易跟鍋包肉弄混。由溜肉段演變而來的鍋包肉更是東北菜中的經典之作。兩者區別,溜肉段鹹香口的,鍋包肉是酸甜口的。

  • 9 # 甜蘑菇

    我是一個南方女生,喜歡南方煙雨天氣,也喜歡南方的防空晴天。

    在我南方的家鄉,米粉是可以一天隨時隨地吃的,無論何時,只要你走進一家開門的粉店,不多時就會有一碗熱騰騰的米粉送到你的面前,或煮或炒,不過,最有名的店子一般都有自己特別的特色,一般都是早上營業,待到中午就休息了,來的晚了就沒有了。

    魚粉:用魚和大量的辣椒和油熬成的濃湯,湯既有魚的鮮味,又有辣椒的辛辣。(北方的孩紙估計受不了)澆在剛剛煮好的粉上面,冬天一碗粉下肚,從口腔到臟腑都暖暖的,加上一些酸豆角和酸蘿蔔,整個粉的味道豐富極了!旁邊的東西我們這邊叫“巴里”,長沙人習慣叫它“蔥油粑粑”,我們一般把它在粉湯中泡軟了之後再吃,浸透的辣湯的“巴里”成為了最好的佐粉小吃。

    牛肉粉:牛肉粉應該是很出名的,不過我在家吃牛肉粉是一定要加碼加到溢位來的,煎的脆脆的虎皮蛋,牛雜,牛肉,牛肚,配合熬得泛油光的牛骨原湯,早上來上一碗這樣蛋白質爆表的粉,是一天幸福的開始。

    滷粉:和大家熟悉的桂林滷粉有些不同,家鄉的滷粉湯並不多,但是比較鹹,很濃,而粉更加的有韌性,不是那種軟軟的米粉,具體種類我就不清楚了,但是在吃完粉之後,喝上一碗送的海帶湯,瞬間中和了滷湯的鹹度,只有滿口的鮮味。

  • 10 # 虎媽尚菜

    作為一名江蘇徐州人,我最牽掛的美食就是羊肉,不論是涼調還是紅燒,都是我的最愛吃的。每年徐州都舉辦伏羊節,各種各樣的羊肉美食,絕對能滿足您的需求,作為個人來今天分享一道經典吃法,好吃順氣又敗火的蘿蔔燜羊肉。 【蘿蔔燒羊肉】

    材料:羊肉500克,白蘿蔔半個(350克)

    配料:蔥1小段,姜4片,香菜少許,鹽適量,羊油1勺。

    做法:

    1.羊肉洗淨,蘿蔔洗淨刨皮,香菜洗淨,羊油提前拿出來化凍。

    羊油是徐州特色調味品,用白色羊板油加辣椒醬熬製而成,香辣可口。

    2.蘿蔔切塊狀待用。

    3.將羊肉切成稍大的塊狀。不能切的太小,在煮熟的過程中羊肉還會縮小一點的。

    4.羊肉塊根冷水一起下鍋,大火煮。

    5.開鍋後轉中火,2-3分鐘,煮至有血水滲出,浮沫飄起,即可關火。

    6.撈到溫水中洗淨。

    7.將焯過水的羊肉塊、蘿蔔塊放入燉鍋中。

    8.加入足夠的清水,以及蔥、姜、鹽,拌勻。

    9.大火煮開後轉最小火,燜煮一小時左右,至蘿蔔變得晶瑩綿軟即可。這樣就可以上桌了,清鮮四溢的。

    徐州人會趁熱加一勺特色羊油,融化後紅油滿鍋的,更鮮更香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期待已久的《獵場》收視率是否已撲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