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醉龍
-
2 # 十七君的詩書見聞
有,《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這本書我看得非常辛苦。不是說作者使用的語言晦澀難懂,而是書中所講述的故事太過真實而讓我震驚。不不不,我並不是那種以為世人皆善良的單純少女。畢竟,在資訊發達的今天,網路上接二連三爆出的“性侵”案件之觸目驚心遠甚於此。我所震驚的,是作者的坦誠與勇敢。
作為一名女性讀者,且與作者年紀相仿,在讀此書時難免會有種不易察覺的代入感,因而我有很多次都不得不中斷閱讀,喝口水,歇口氣,甚至打一打遊戲,以緩解心頭的壓抑和窒息。
之前曾有新聞披露,書中主人公房思琪的遭遇即是作者林奕含的親身經歷,她亦因此而多年深陷重度抑鬱症的泥潭。那麼,在成年以後,深受抑鬱症折磨的她又是如何鼓起勇氣撕開傷口將那些痛苦的回憶一一化為文字的呢?這個寫作的過程中無異於將當年的遭遇再次重演,她的身心又遭受了多少常人難以想象的折磨?我不敢想象,也無法想象。
書中的主人公房思琪,自十三歲起便被補習班的老師性侵長達五年,父母、閨蜜對此皆一無所知,直至最終精神失常。而那些不知情的眾人卻將她的精神失常歸咎於“讀太多文學”。然而,文學何其無辜?真正將房思琪推入深淵的,難道不是她身邊的每一個人嗎?除了那位直接施暴的補習班老師,還有她父母的失職,學校教育的失敗,甚至社會對女性的暴力語境,他們每一個,都是幫兇,甚至就是兇手本身。
儘管書中的故事發生在海峽彼岸,但在我們身處的這塊大陸上,同樣的慘劇每天都在上演。只不過,這些受害者無從發聲,無處發聲。因為,我們這個社會在面對性暴力時,從來都是站在施暴者的一方。
“他發現社會社會對性的禁忌感太方便了,強暴一個女生,全世界都覺得是她自己的錯,連她都覺得是自己的錯。罪惡感又會把她趕回他身邊……”
在任何一起性暴力案件中,無論真相如何,整個社會的輿論都會指責女性,如同書中的郭曉奇在網路上所遭遇的言論。正是因為整個社會都充斥著這樣的“蕩婦羞辱”,李國華們才肆無忌憚地像收割韭菜一樣摧毀一個又一個如花少女,房思琪們、郭曉奇們最終不是陷入徹底的瘋狂便是永遠像塵土一樣卑微地活著。
書的結尾,伊紋——書中另一位暴力的受害者,同時亦是思琪和怡婷在文學路上的另一位領路人,對怡婷說了一段話:
“你要經歷並牢牢記住她所有的思想,思緒,感情,感覺,記憶與幻想,她的愛,討厭,恐懼,失重,荒蕪,柔情和慾望,你要緊緊擁抱著思琪的痛苦,你可以變成思琪,然後,替她活下去,連思琪的分一起好好地活下去。”
我想,這也許是林奕含寫這本書的真正目的吧,讓那些在黑暗中痛苦掙扎的靈魂能被看到,被記住,被擁抱。而我們這些讀到了這本用生命所寫就的書的人,唯一能做的,便是讓更多的人讀到這本書,使那些幫兇在陽光下無處可藏。
這世界的暗面需要有更多人看到,身陷其中的人才不會繼續孤立無援。
-
3 # 笨鳥先森
看過《皮囊》,不至於壓抑很長時間,只是感覺生命中有很多讓人無奈和無能為力的事情時刻,那種只能聽天由命的無力感,有些讓人難受。
-
4 # 秋月
《活著》不敢看第二遍。《豐乳肥臀》看的時候一直忍著,語言太過直白暴露,場景又太過殘忍,看完之後長吁一口氣。
-
5 # 微木丶
劉震雲的《一句頂一萬句》,二百個多個人物串出吳摩西的人生主線。
說得上話,說不上話,剪不斷,理還亂。看似簡單的故事,但回味悠長
-
6 # 鄉下讀書人
《活著》這本書讀完後讓我壓抑了很久,其實是思考了很久,思考人生,人生在世要經歷很多苦難,經濟過很多挫折,尤其是底層人,他們沒有太多的夢想,有時,他們的夢想也許就是好好的活著,能活著就是他們的第一夢想,其次才是其他的,也許很多人會說,任何人的第一夢想就是活著,但是《活著》這本書中的主人公和其家人,他們才是真正踐行了活著就是一種理想。這部書中,主人公雖然最終一直活著,但是,他在活著這個過程中,吃了太多的苦,受過常人無法忍受的疼,他的親人都去世了,並且是受了很多的苦去世的,這種疼世間能有幾人能忍?首先,是他的兒子,為了能得到表揚,為了救領導家的小孩,他天真的去獻血了,可無知和諂媚的醫生,盡把孩子的血抽乾了,直至死亡,最後學校、醫院通知他父親(主人公)去,他父親看到的只是一具臉無血色的弱小屍體,文中主人公沒有得到任何人的安慰和說法,獨自揹著這具屍體回家,還不敢進村子,讓家人知道,獨自邊流淚邊把孩子埋了。很多天主人公都在獨自流淚,獨自承受,不敢讓家人知道這件事,因為,他的妻子,孩子的母親還在患重病,大限也不多了。沒過多久他的妻子也要死了,直到要死了,她才知道自己的孩子其實早就死了,最大的安慰也是在她死之前,有機會到孩子的墳邊哭一次。這些都還不算,在這之前,他們的大女兒因為生病,醫治不當,變成了啞巴,由於身體有缺陷,她成家時,只能選擇身體有缺陷的丈夫,他的丈夫是駝背的。他們的大女兒也沒有享受人間多少歲月,在她生孩子時,難產而死了,有一點幸運的是,小孩有了生命。到這時,主人公這一個大家庭就只剩下一個小孩加一個女婿和自己,三個人三代人。這時還不是命運的最終結局,不多久,他的女婿因在做苦活時,不慎被重物壓死了,身體嚴重壓了變形,有一個人在主人公的眼前去世了。現在還剩下小孩和老人,小孩由老人帶著,有一天,老人外出,家裡煮著豆子,小孩餓了,自己去找豆子吃,吃得太多了,小孩被活活撐死了,最後只剩下老人一個人了。
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心是揪緊的,心情是難受的,很同情主人公的遭遇。讀完這本書時,心情壓抑了很久,神情恍惚了很久,很多天都在書本的故事情節中,同時,也思考了很久,思考人活著的意義,活著是目的,但是活著的過程是真的很艱難。有時活著真的需要勇氣,真的需要很大的精神承受能力。《活著》這本書就告訴我們,比我們承受苦難多的人還很多,我們不要因為一點點挫折就無病呻吟,就感覺全世界拋棄了我們。即使,全世界都拋棄了我們,我們也要像《活著》中的老人一樣,還要和自己的牛堅強的活下去。
-
7 # 小志王217
《百年孤獨》剛開始讀讀幾遍都進行不下去,後來迫使自己讀,讀到一半一發不可收拾,想著讀完再讀一遍,結果讀完就不敢開始了。想著裡面的細節已經記不太清楚,但是讀完的那種壓抑根本沒有走過,這可能就是它的魔力吧
-
8 # 40歲的你在想什麼
《遙遠的救世主》文化屬性,殺富濟貧,殺富富不去,濟貧富不了,生不如死,善意的剝奪,美好的離開,心在滴血,愛的深知,道非道,佛法自然,大善難救小惡……
-
9 # Riemanner
小學讀的《家春秋》,懵懵懂懂得,對小學生的自己來說真是折磨啊,其中刻畫的一些情節讓自己簡直想逃離人間啊,真不是小孩子能讀的書,做父母的多注意哈,不是啥書都能讓小孩子碰到的。
中學讀的《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禮》,從那時起極其討厭悲劇。呃呃,很難描述那種感覺,總之就是絕不想再看了,真的不想,拍了電視也不想看。
前不久讀的網文《你丫如此多情》,呃,觸動自己人性裡的劣根性了。挺喜歡作者另一部書的女主談笑的,但是這裡面的蘇錚嘛,麻利點開始新生活挺好的,胡亂找一個羞辱自己就挺讓人難受的,不知道出書版改了沒。
《紅與黑》看了很多很多遍,雖然也是悲劇,但感覺就該那個樣子,挺自然的。兩個紅學之一嘛,大師的功力可見一斑。
-
10 # 範本娜
看完大仲馬布拉熱格納子爵,使我我大哭不止,子爵喜歡的女子得不到,又無能為力,太痛苦了。
他是那麼正直,勇敢,善良,是一個真正的男人。
看到那兩個棺材,更使人悲痛萬分,是那麼的悲慘。
讓人無法接受。這部小說,是和三個火槍手,二十年後,三部曲。
都非常精彩,都看過,我更喜歡布拉熱格納子爵。
使我久久不能忘懷。
-
11 # 丁目
澳大利亞作者馬克斯·蘇薩克的《偷書賊》。
這本書講的是二戰時期,在法西斯統治的德國,德國民眾和猶太人之間真摯的友情。在戰爭面前,女孩莉賽爾並不像其他孩子一樣,加入納粹、為法西斯效力,而是總是如飢似渴地閱讀。
在書中,是這麼介紹莉賽爾的
或許,你會認為莉賽爾·梅明格的日子要輕鬆點,當然,與馬克斯·範登伯格相比,她的日子好過多了。雖然,她的弟弟死在了她的懷裡,她媽媽也拋棄了她。不過,這總比當一個猶太人強。不久,一位猶太人住進了莉賽爾養父母的家中,猶太人愛讀書是世界公認的,這個猶太人只能住在地下室,來躲避納粹的追捕,他已經太久沒有見過天空了。他在地下室的牆上,畫了一個窗戶,窗外是藍天、白雲和花朵,也是他遙不可及的夢。
莉賽爾也在猶太人馬克斯這裡學到了很多,成為了很好的朋友。
他(馬克斯)根本沒什麼可以送人的,也許除了《我的奮鬥》,但是他不能把這樣的政治宣傳品送給一個德國女孩,這等於一頭羔羊送給屠夫一把鋒利的刀。但是戰爭絕不會允許美好的結局,美國在德國上空空襲,民眾都躲進就近的防空洞,而猶太人馬克斯卻不能,只能躲在地下室,每一次都祈禱能夠倖存。
最終在一次空襲中,女孩的家變成了一片廢墟·····那對至死都維護猶太人的養父母,和那個教會她很多、帶給她很多快樂的猶太朋友,都被掩埋在廢墟底下·····
這本書的視角是從死神的視角來寫的,在二戰那個混亂的時代,依舊有這麼一個“偷書賊”,她厭惡戰爭,她熱愛閱讀,她見過太多人的生生死死,但這些都讓她更加堅強。
看這本書的時候,經常為書中人物所動容,讀完之後,也很難將這本書忘記。這本書應該是前年讀完的,但是現在仍然印象深刻。
我想作者馬克斯想要說的不僅僅是戰爭多麼殘忍,或者猶太人多麼可憐這些,而更想說,閱讀是一個人的靈魂,在一個無法做主的年代,能做的只有讀書,才能始終保持自己的判斷力,和自己內心的真善美和愛。
-
12 # 草民879
我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讀了《彭德懷自述》(下稱《自述》)之後,心情豈止是“壓抑很長一段時間”,而是之後每每看到、聽到彭德懷這個名字,就會想到這本書,恐怕是永遠也無法釋懷了。
彭德懷一生無私無畏,光明磊落,說真話,不說假話。但是,在廬山上與廬山下,面對一眾中共領袖的“追逼”(“追逼”一詞是《自述》中的原文表述),彭德懷平生第一次說了違心的話。《自述》中的這一段話,讓人不忍卒讀:“在會議發展的過程中,我採取了要什麼就給什麼的態度,只要不損害黨和人民的利益就行,而對自己的錯誤作了一些不合事實的誇大檢討。唯有所謂‘軍事俱樂部’的問題,我堅持了實事求是的原則。對於這個問題,在廬山會議期間,就有追逼現象,特別以後在北京召開的軍委擴大會議時期(8月下旬至9月上旬),這種現象尤為嚴重。”有一次,“逼得我當時氣極了,我說:‘開除我的黨籍,拿我去槍斃了罷!你們哪一個是“軍事俱樂部”的成員,就自己來報名罷!’”“在廬山會議結束後,我就想把我在軍隊三十年來的影響肅清、搞臭。”“我只能毀滅自己,決不能損害黨所領導的人民軍隊。”
彭德懷一生征戰,勝多敗少。他是中共軍隊在抗日戰爭期間唯一一次戰役規模的對日作戰——百團大戰的戰場統帥,也是讓全世界對新中國肅然起敬,令蔑視中國百年的西方列強對新中國產生了銘刻於心的戰略敬畏的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的戰場統帥: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1月4日,彭德懷指揮一支主戰裝備是步槍、手榴彈、輕/重機槍、可隨身攜帶的迫擊炮的輕裝步兵——中國人民志願軍,僅用了72天的時間就將陸、海、空三軍武器裝備佔全面壓倒優勢的以世界超級軍事大國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從距離中朝邊境5公里的朝鮮楚山鎮,一路擊潰至遠離中朝邊境的北緯37度線,佔領了韓國首都漢城。
之前對近現代中國軍隊在對外戰爭中的表現滿是輕蔑的斯大林,對中國人民志願軍和這支軍隊的戰場統帥彭德懷則十分尊敬。對此,還是聽一聽當年斯大林與彭德懷會面時的現場翻譯師哲是怎麼說的吧:
周總理知道彭總有酒量,立即向我示意不要干涉。
“宴會持續了約四個小時。然後,斯大林請大家跳舞、吃點心。深夜,歡宴結束。”“斯大林要我把彭總請到他的身旁,他們離開大家站在大廳的一角,開始交談起來。
斯大林請彭總轉告他對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問候和祝賀。”
“9月12日,斯大林以家宴的形式宴請彭德懷、金日成、樸憲永。周總理、富春、張聞天、粟裕也出席了宴會。”
“這次,斯大林贈給彭德懷一輛“吉姆”轎車,以表示友誼。”
彭德懷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以弱勝強的戰場統帥智慧與卓越的指揮才能,成就了彭德懷躋身於世界傑出軍事統帥的行列。
嫉惡如仇,愛憎分明是彭德懷的鮮明個性。我的摯友的父親曾經講過這樣一段親身經歷:
抗日戰爭時期的一個上午,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副總司令彭德懷到八路軍的一個團檢查工作。
午飯時間到了,團領導陪同朱德、彭德懷到團部用餐。當彭德懷看見飯桌上擺著雞時,臉色驟變,質問該團領導:“你們這是要幹什麼!”團領導急忙解釋:“總部首長來檢查工作,我們幾個自掏腰包買了點肉,接待總部首長。”彭德懷依舊不依不饒:“你們知道這是什麼行為嗎?”團領導們面面相覷,接著,彭德懷聲色俱厲:“你們這是在喝兵血!”
為人忠厚的朱德見狀趕緊解圍,對團領導們說:“彭總批評得對!你們不該這麼做。不過,既然做了,這次就算了,下不為例。”
一向敬重朱德的彭德懷竟然一反常態:“要吃你吃,我不吃。”說罷,轉身離開……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彭德懷的性格為他的悲劇人生埋下了伏筆。
彭德懷出身貧寒,童年打工,除了在湖南陸軍講武堂接受過培訓,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正規教育。一向在事業上不甘人後的彭德懷利用戰事頻繁的間隙讀書學習,迅速成長為具有卓越指揮才能的軍事統帥。也許大多數人不知道,我軍沿用至今的野戰軍、地方軍和民兵的“三結合”的武裝力量體制,正是彭德懷在抗日戰爭時期首創。
一生堅持真理,反對謬誤的彭德懷消失在暮色蒼茫的廬山上。負重前行的他從此走向了永恆……
彭德懷走了,他留下的平平淡淡與轟轟烈烈已經成為我們這個多災多難的民族永恆的記憶。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彭德懷自述》剛剛出版,我買了兩本,一本送給了喜好讀書的父親。之後的一天,我問父親:看了《彭德懷自述》嗎?父親臉色凝重,語帶哀傷:“看不下去,心裡難受。”經歷過戰爭年代戰火考驗的那一代軍人對彭德懷的感情是後代子孫無法體會的……
在此,謹以1987年彭德懷的第一任妻子劉坤模老前輩回湖南烏石彭德懷故居參觀時,寫下的一首詩結束本文:
“橫刀人不見,烏石緬雄風,華廈開新宇,猶憶大將軍”。
回覆列表
《活著》,餘華的代表作。寫了一個老人一生的經歷,即便老人表現的比較樂觀和豁達,但無奈與痛徹入骨的悲哀處處可見,就好像哭到最後,當臉已經麻木扭曲,可能就會詭異地出現了一張笑臉。
即便有時代的烙印深深地拷問著靈魂,還是能夠深深的感受到人世間的惡意,當活著已經成為了奢侈的念頭,那麼人性還能經受住多少考驗!
全文下來,不論活著的還是死去的人生旅途,可以說是,沒有最慘,只有更慘。老人的一家可稱為樸素善良,最終只剩下了老人孤獨存活,還有一頭老牛。
把美好的事物展開又撕碎,這是悲劇,即便老人有著宿命般的豁達、解脫和樂觀,也能體現勞苦人民大眾的頑強生命力,和國家的破繭而生的希望,可終究這是個悲劇。
《活著》看的很壓抑,情感上灰暗陰霾,通篇都是陰影相伴,偶有歡欣,只能寥寥慰藉。
人生已夠艱難,何必還要再經歷別人的痛苦。
不看第二遍,也不想再看第二遍。
~~~
感謝緣來到此的你,帶走美好祝福,留下溫馨贊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