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思哲_殤

    孔子 這是有正史作記載的。據司馬遷《史記》記載,孔子的父親叫叔梁紇(叔梁為字,紇為名),母親叫顏徵在。孔父快70歲時,與二八年華女子顏徵在“野合”生下孔子。叔梁紇去世時,孔子只有三歲,跟著母親過起了貧困的生活。 所謂家貧孩子早當家,成年後的孔子開始了行者仲尼的生活,遊列各國,宣揚他自己的“道”和“論”。估計行走改變生活是有其道理的,一邊行走,一邊宣道,最後成為了大思想家,為中國乃至世界留下了精神財富。

    衛青 漢代有名大將衛青,就是一私生子。他父親叫鄭季,在平陽侯曹壽家裡做事。曹壽是漢武帝姐姐陽信長公主——平陽公主老公,可鄭季並不買帳,和曹壽小妾衛媼私通,生下了衛青。他的同母異父姐姐,就是有名的漢武帝第二個皇后衛子夫。 雖然年輕時的衛青因為私生子的身份老被欺負,但後來憑著姐姐的榮光,搭上了順風車,成了漢代有名戰將。當平陽公主的老公去世後,衛青理所當然地成了平陽公主的最愛。

    霍去病 平陽侯那位姓衛的妾可真不是等閒之輩,她還有一個女兒叫衛少兒,是衛青同母異父的姐姐,在平陽侯家裡做侍女。衛少兒和平陽縣的小吏霍仲孺私通,生下了一代名將霍去病。 霍去病驍勇善戰,18歲起跟隨舅舅衛青出征匈奴,20歲被擢升為驃騎將軍,延續著衛家的輝煌,可惜,29歲即去世。

  • 2 # 何來遲

    漢高祖庶長子劉肥

    劉肥,沛郡豐邑(今徐州豐縣)人,西漢諸侯王,是劉邦與情婦曹氏的私生子(在呂后嫁給劉邦之前就出生了),漢惠帝劉盈的異母哥哥。劉邦稱帝后,大封諸侯,劉肥受封齊王,建立齊國,都城臨淄,統轄七十三城,是西漢最大最大的諸侯國。

    劉邦駕崩後,呂后掌權,排除異己,劉肥為免除呂后迫害,獻出城陽給呂后作為魯元公主的湯沐邑,並尊魯元公主為“王太后”,消除了呂后對自己的顧忌,得以善終。

    英布叛亂期間,劉邦御駕親征,劉肥統兵十萬前往助陣,立有戰功,很的劉邦賞識。其子齊哀王劉襄、城陽王劉章在平叛諸呂時,立有大功,可惜無緣帝位。

    封狼居胥 霍去病

    霍去病,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西漢時期名將、軍事家,名將衛青外甥,大司馬霍光兄長。

    霍去病是平陽公主府中女奴衛少兒與平陽縣小吏霍仲孺私通生的兒子。

    霍去病勤奮好學,精通武藝,十七歲時,隨衛青(霍去病的舅舅)出征匈奴,霍去病率八百輕騎深入大漠,北進兩千多里,越過離侯山,渡過弓閭河,與匈奴左賢王部接戰,殲敵70443人,俘虜匈奴屯頭王、韓王等3人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83人,乘勝追殺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內),在狼居胥山舉行了祭天封禮,在姑衍山舉行了祭地禪禮,兵鋒一直逼至瀚海(今貝加爾湖)。 經此一戰,“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因軍功拜驃騎校尉,受封冠軍侯。河西之戰霍去病俘獲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連山。封狼居胥,官拜大司馬,與衛青同掌兵權。霍去病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善於長途奔襲、快速突襲和大迂迴、大穿插作戰。

    可惜天不假壽,霍去病二十四歲因病去世,封狼居胥的天才少年並未娶妻生子,只留下一句:“匈奴未滅,何以為家。”的豪言壯語。

  • 3 # 阿尼旺旺

    史學界有部分學者持有一個觀點,即孔子是私生子。相傳孔子孔丘是其父叔梁紇與顏氏女在外“野合”而生出的孔子。自出生後,孔丘便與母親生活,三歲時父親去世,顏氏便帶著小孔丘離開了這個家,獨自撫養自己的兒子,直到孔子17隨時才因病去世。之後孔子打聽到了自己生父的墓地所在,做出了一件在當時驚世駭俗的事:把墓開啟將母親的屍骨與父親合葬,這確實需要莫大的勇氣。可是這一說法至今仍無定論。但是可以肯定,無論孔子是不是私生子都不會對他的偉大形象產生任何影響。

    國人千百年來的精神導師儒學先祖孔子

    漢高祖劉邦也疑似私生子,史記裡都快明說了,劉母在地裡睡覺夢見了神,劉父遠遠望去“則見蛟龍於其上。已而有身,遂產高祖”,合著這個兒子於劉老爹根本沒什麼關係,是“神”跟他老婆生的。後來劉邦於項羽爭霸天下,項羽抓住了劉老爹,以他為肉票威脅劉邦,在兩軍對峙之時把劉爹放到了一個高高的砧板上威脅劉邦投降不然就煮了他!可劉邦見了不慌不忙,他對項羽說“我倆曾經結拜兄弟,我父親就是你父親。先在你要煮了他,別忘了分我一碗湯!”項羽發怒真的想殺劉爹,幸虧項伯出面求情才作罷。後來劉邦當上了皇帝,對劉爹很孝順,但仍然時不時的取笑他。有一次群臣宴會上,劉邦與眾人喝的面紅耳赤,情緒高漲,他忽然對旁邊的劉爹說“當年你說我是無賴,身無分文不如二哥會掙錢。你現在再看看我和二哥誰更有本事?”邊上眾人跟著符合,高呼萬歲,劉爹在一旁十分尷尬,但也無話可說。可見劉邦對這個“親爹”怕是打心底輕視的。

    “龍子”高祖劉邦。對於他想必劉爹內心很複雜

    羅馬皇帝士坦丁一世,據說其母海倫娜是一家小旅店的女僕,是其父君士坦提烏斯一世偷情所生。後來長大後從軍在羅馬帝國的東方為最高皇帝戴克裡先服役。後來其父西羅馬帝國皇帝死後被軍隊擁立為皇帝,之後與東部羅馬帝國皇帝決裂並最終打敗統一了整個羅馬,成為了帝國唯一最好統治者。榮登帝位後他廢除了羅馬的“四帝共治”這一制度,劃分全國為四大行政區並設立行省,對軍事政治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改革,把首都遷到了君士坦丁堡(千年之後仍是東羅馬首都),而且他還發布了“米蘭赦令”承認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這一赦令影響深遠,它是基督教歷史上的轉折點,自此基督教從一個上不了檯面的地下教會正式成為了合法宗教,為之後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奠定了基礎。總而言之,君士坦丁一世是一個很有作為且影響深遠的君主,誰會在乎他是不是私生子呢?

    君士坦丁大帝,基督教的大救星

    以上幾位皆疑是私生子,史學界仍有爭論,

    但無論如何他們的身世都不會影響他們的偉大。

    列昂納多達芬奇,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人物,知識淵博,多才多藝,在藝術、科學領域上都有建樹,可謂文理兩開花的全才。他老爸是弗洛倫薩的法律公證員,十分富有。而他的母親卡泰麗娜是一個農婦,達芬奇是個真正的私生子,他甚至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姓,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是他的全名,意思是“芬奇鎮梅瑟·皮耶羅之子——列奧納多”。然而當今天我們欣賞著世界名畫《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時,驚訝於他超越時代的發明與理論時,誰還會在乎達芬奇到底是不是他父親合法的兒子呢。

    文理全才達芬奇,很奇怪他怎麼會有那麼旺盛的精力學習如此多的知識。

    申時行,明朝嘉靖年間狀元,萬曆年間曾任首輔,其人能力極高,在各個位置都能做到遊刃有餘,否則怎會位極人臣?他的生母據傳是個尼姑,毫無疑問他是個私生子。幼時被蘇州知府徐尚珍收養,因此原先名叫徐時行。中狀元后得知自己的身世,在養父的勸說下歸宗申家。養父高風亮節,養子也知恩圖報,雖然改了姓但也沒有忘過徐父對自己的恩情,最後成為了張居正之後的傑出政治家,從私生子到帝國首輔他的一生既是成功的也是傳奇的。

    申時行是個出色的官僚,但不是張居正式的改革者,其官僚生涯更多的是對上級(皇帝)和下級之間對立的關係“和稀泥”。

    瓊恩雪諾,北境守護奈德史塔克的私生子,在家中地位身份低下,飽受奈德正妻冷眼。後來北上跟隨班揚史塔克(奈德的弟弟)加入守夜人軍團,保衛絕境長城,受到了當時長城司令“熊老”莫爾蒙的賞識,備受重用。之後臥底打入北方野人內部,忍辱負重得到了野人首領曼斯雷德的重用,得到了絕密情報,後來逃脫回到了長城參與了長城保衛戰,打退了野人大軍,並在史坦尼斯國王的幫助下生擒了曼斯雷德。前任司令熊老死於叛變,而瓊恩被推選為了新任司令。之後詔安了野人餘部挽救了成千上萬條生命,為千百年來城牆內外的互相廝殺畫上了句號。後遭遇刺殺僥倖復活,剷除了叛徒異己,成為了守夜人和野人共認的領袖。隨後南下鏟滅了北境叛軍波頓家族的私生子拉姆斯(史稱私生子之戰)。在當時普遍認為史塔克家族已經絕後的情況下被部下擁立為新任北境之王!

    皮一下好開心^O^

  • 4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公元前139年春三月上巳日當時只有十八歲的少年天子漢武帝劉徹在姐姐平陽公主府上觀看了一場歌舞表演,年輕的皇帝對領唱的歌女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就向平陽公主討了這個歌女入宮。這時誰也沒料到這將會是一次影響歷史程序的會面,這個歌女的名字叫做衛子夫,不過她並不是本文的主角。

    話說衛子夫有個弟弟名叫衛青。衛青的母親被稱為衛媼,是平陽侯府的下人,她與來平陽侯家中做事的縣吏鄭季私通,生了衛青。衛青曾在親生父親鄭季家裡生活過一段時間,但鄭季卻讓他和僕人一起放羊,鄭家的兒子也從不把衛青看成兄弟,而是當成奴僕畜生一樣虐待。衛青稍大一點後不願再受鄭家的奴役,便回到母親身邊,做了平陽公主的騎奴。也許是因為在父親家備受虐待的經歷使他選擇隨母姓。有一次衛青跟隨別人來到甘泉宮,一位囚徒看到他的相貌後說:“這是貴人的面相啊,官至封侯。”衛青笑道:“我身為騎奴,只求免遭笞罵,已是萬幸,哪裡談得上立功封侯呢?”

    三姐衛子夫的入宮成為了衛青命運的轉折,但也險些給他帶來殺身之禍: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入宮後被冷落了一年多的衛子夫再次獲幸有了身孕,這就引起了漢武帝的皇后陳阿嬌的嫉妒。其母館陶公主派人捉了正在建章(後為建章宮)當差的衛青,意圖殺害。同僚公孫敖聽到訊息後率人趕去救下衛青。漢武帝得知此事,大為憤怒,立刻任命衛青為建章監、侍中,封衛子夫為夫人,衛長君為侍中。數日間連續賞賜衛青,多達千金。衛孺嫁給了太僕公孫賀,衛少兒嫁給了陳平的後人詹事陳掌。公孫敖也因此顯貴。衛青後又被任命為太中大夫,俸祿千石,掌管朝政議論。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匈奴興兵南下直指上谷(今河北省懷來縣)。面對匈奴的大舉入侵,漢武帝兵分四路進行反擊:車騎將軍衛青出上谷,騎將軍公孫敖從代郡(治代縣,今山西大同、河北蔚縣一帶),輕車將軍公孫賀從雲中(今內蒙古托克托東北),驍騎將軍李廣從雁門出兵。四路將領各率一萬騎兵。這四路大軍中李廣是老將、名將,最為匈奴忌憚,然而正因為如此匈奴出動主力大軍重點打擊李广部,結果李廣戰敗被俘,但他憑藉勇力逃出並重新歸隊,然而他這支漢軍基本全軍覆沒。公孫敖的一萬騎兵在匈奴人的打擊下損失七千;公孫賀倒是沒什麼損失,那是因為他在大漠中旅遊了一圈愣是沒碰著匈奴人,所以儘管沒損失但自然也沒戰果。相比之下衛青是幸運的——匈奴人以為他只是憑藉漢朝皇帝的小舅子身份上位,根本沒正眼瞧他,匈奴主力都去對付李廣和公孫敖了。衛青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孤軍深入,迂迴到匈奴祭天聖地龍城,成功俘虜了700多匈奴人。衛青此戰不僅是四路大軍中唯一的勝仗,而且是自白登之圍後歷次漢匈之戰中漢軍首次深入匈奴後方的勝仗,為以後漢朝的進一步反擊打下了良好的人心基礎。

    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匈奴騎兵進犯上谷(今河北懷來東 南)、漁陽(今北京密雲西南)等地。 漢武帝避實就虛,實施反擊——派遣衛青率大軍進攻為匈奴所盤踞的河南地。衛青引兵北上,出雲中,沿黃河西進,對佔據河套及其以南地區的匈奴樓煩王、白羊王所部進行突襲,全部收復了河南地。漢武帝採納主父偃的建議——在河南地設定朔方、五原兩郡,並築朔方城,移內地民眾十多萬在朔方屯田戍邊。漢軍收復河南地,具有重要 的戰略意義: 抽掉了匈奴進犯中原的跳板,解除了其對長安的威脅,併為漢軍建立了一個戰略進攻的基地。匈奴貴族不甘心失去河南這一戰略要地,數次出兵襲擾朔方,企圖奪回河南地區。漢武帝有鑑於此決心反擊:元朔五年(前124年)春時任車騎將軍的衛青率軍出朔方,進入漠南,反擊匈奴右賢王;李息等人出兵右北平(今內蒙古寧 城西南),牽制單于、左賢王,策應衛青主力軍的行動。衛青出塞二三百公里,長途奔襲,突襲右賢王的王廷,打得其措手不及,狼狽北逃。漢軍俘敵1萬多人,凱旋歸師。

    就在衛青屢立戰功之際漢軍中又冉冉升起了一顆新的將星:公元前140年這顆將星誕生在一個傳奇性的家庭——他的母親是平陽公主府的女奴衛少兒,父親是平陽縣小吏霍仲孺,他的名字叫做霍去病。霍去病的母親衛少兒正是衛青的二姐,也就是說霍去病時衛青的外甥,而且他們還有一個共同身份——私生子;所不同的是霍去病保留了父姓,與此同時這也等於向世人公開自己的私生子身份。不過霍去病並不在意,他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讓那些瞧不起自己的人感覺打臉。有一次他的姨夫漢武帝和舅舅衛青視察軍營,漢武帝對這個年輕的外侄很是中意,勸他多讀一些古代兵書,可得到的答覆卻是“水無常形,兵無常勢。運用之妙,在於一心”。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十七歲的霍去病被漢武帝任命為驃姚校尉(故霍去病又稱霍驃姚),隨衛青擊匈奴於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與輕勇騎八百直棄大軍數百里赴利,被他斬殺和俘虜的敵人數目超過了己方的損失——斬獲敵人2028人,其中包括相國、當戶的官員,同時也斬殺了單于的祖父輩籍若侯產(籍若侯乃封號,名產),並且俘虜了單于的叔父羅姑比,勇冠全軍,以一千六百戶受封冠軍侯。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漢武帝任命十九歲的霍去病為驃騎將軍。於春、夏兩次率兵出擊佔據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區渾邪王、休屠王部,殲敵4萬餘人。俘虜匈奴王5人及王母、單于閼氏、王子、相國、將軍等120多人,同年秋,奉命迎接率眾降漢的匈奴渾邪王,在部分降眾變亂的緊急關頭,率部馳入匈奴軍中,斬殺變亂者,穩定了局勢,渾邪王得以率4萬餘眾歸漢。從此漢朝控制了河西地區,為打通了西域道路奠定基礎。匈奴為此悲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漢武帝命衛青、霍去病(時年22歲)各率騎兵5萬,“步兵轉折踵軍數十萬”分別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尋殲匈奴主力。霍去病率軍北進兩千多里,越過離侯山,渡過弓閭河,與匈奴左賢王部接戰,殲敵70400人,俘虜匈奴屯頭王、韓王等3人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83人,乘勝追殺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內),在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舉行了祭天封禮,在姑衍山(今蒙古肯特山以北)舉行了祭地禪禮,兵鋒一直逼至瀚海(沙漠別稱或曰即今俄羅斯貝加爾湖)。經此一戰,匈奴被漢軍在漠南盪滌,匈奴單于逃到漠北,“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他和衛青發起的對匈奴的進攻性戰爭,改變了漢朝長此在對匈奴戰爭中的守勢狀態,一舉打敗匈奴。從而長久地保障了西漢北方長城一帶,也就是在漠南地區的邊境安全,此戰為漢朝進擊 匈奴最遠的一次。

    漢武帝為表彰霍去病的功績而贈予他一處宅邸,霍去病卻說出了那句千古以來擲地有聲的豪言壯語“匈奴未滅,無以為家”。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被漢武帝寄予厚望的漢軍年輕將領霍去病染病身亡,年僅24歲(虛歲)。漢武帝下旨令其陪葬茂陵。諡封“景桓侯”。取義“並武與廣地”,彰顯其克敵服遠、英勇作戰、擴充疆土之意。漢武帝對霍去病的死非常悲傷。他調來鐵甲軍,列成陣沿長安一直排到茂陵東的霍去病墓。他還下令將霍去病的墳墓修成祁連山的模樣,彰顯他力克匈奴的奇功。

    公元前112年十月45歲的漢武帝劉徹率上萬騎兵部隊出巡雍州,抵達甘肅靖遠的黃河岸邊。當他在黃河邊極目遠眺之時在他視線之外的祁連山和河西走廊早已是大漢疆域的一部分,漢帝國的使節、商旅和軍隊沿著張騫開闢的絲綢之路奔赴西域。隨著霍去病的死一段金戈鐵馬的崢嶸歲月暫時落幕了,當年曾有無數漢家將士為經略這條連通西域的道路而浴血疆場,儘管他們沒能留下名字,但他們的功績與日月同輝。一年後漢帝國正式設定武威、張掖、九泉、敦煌河西四郡——河西四郡的命名都有各自獨特的含義:武威意味著漢帝國的武功軍威遠播河西;張掖斷匈奴之臂,張漢之肘腋;酒泉扼守河西走廊西北要衝,因城下有泉,泉水若酒,故而得名;敦煌則是盛大昌盛之意。這一個個具有獨特含義的名字見證的是一段波瀾壯闊的歲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的閨蜜都是什麼時候認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