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日,德國外長馬斯與英法兩國磋商後,到訪伊朗。12日,日本首相也到訪伊朗。伊朗迎來重要的外交周,這對未來的美伊對抗局勢有什麼影響呢?
8
回覆列表
  • 1 # 笑傲江湖之飛飛

    這兩個國家都是美國傳統盟友,但是這兩個國家和伊朗的關係也很好。美伊開戰不符合德日的國家利益。美國打伊朗又難下決心,騎虎難下,打又不敢,撤兵又丟人。德國外長和日本首相相繼訪問伊朗有兩個目的,第一個目的是安撫伊朗,讓伊朗別做過激動作刺激美國。第二個目的就是就是為美國做說客,讓伊朗接受和美國之間的談判。但是從目前來看,這兩個國家領導人的出訪無法起到決定性作用,只能從時間上起到一點緩衝作用。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美國是圍而不打,試圖透過封鎖和制裁讓伊朗內部產生分裂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伊朗則透過外交等手段和周邊國家搞好關係,以退出伊核協議威脅歐盟,爭取得到歐盟的經濟支援而分化西方聯盟。如果中國和俄羅斯選擇支援伊朗,則伊朗鋌而走險,發展核武對抗美國和以色列的機率會小一些。

  • 2 # 無數贊中迷失自我

    10日,德國外長在德黑蘭與伊朗領導人會晤,12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與伊朗領導人會晤。這一週各大國領導人頻繁會晤伊朗領導人,所以這一週被美媒形容為伊朗“外交周”。

    美國《國會山報》27日評論稱,上週末特朗普還在威脅伊朗稱,戰爭將是“伊朗的正式終結”。當時伊朗表態稱,伊朗不願打,但也不怕打。一週之後,特朗普似乎真的希望與伊朗領導人坐下來談判了。不過,一方面,特朗普希望與伊朗領導人坐下來談談,另一方面,美國卻加緊向中東地區增兵,美伊之間的緊張關係沒有任何緩和的跡象。

    美國頻繁在波斯灣搞出動作,在伊朗周邊大量部署軍事力量,頗有泰山壓頂之勢,當人們認為戰爭不可避免時,卻是雷聲大雨點小。美國人頻繁放出狠話,但伊朗卻不為所動,這就讓美國尷尬了,本來以為極限施壓即使不能讓伊朗政權更迭,也能讓伊朗乖乖的回到談判桌前答應美國人所有要求。伊朗沒有因為制裁而舉步維艱,甚至沒有一點妥協的跡象,美國的願望落空,如何收場,成為困擾特朗普的心頭疾病。

    特朗普需要臺階下,美國更需要臺階下,作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在世界翻手為雲覆手為雨,言必出行必果,美國要做的事情沒有辦不到的。但是這次不一樣了,碰到了硬骨頭伊朗。各種手段用盡,伊朗沒有表現屈服的意思,打?美國也不敢打,伊朗不是以前薩達姆的伊拉克,打伊拉克都讓美國叫苦不迭,何況實力遠勝伊拉克的伊朗。

    安倍的伊朗之行是帶著特朗普交給他的政治任務而去的,德國也是聽命於美國。日本和德國,作為兩個與伊朗經濟有著千絲萬縷聯絡的國家,派他們去充當中間調解人是在合適不過了,特朗普能不能體面的全身而退,就靠兩國能不能說服伊朗這頭犟驢了!

  • 3 # 廣雅君觀世界

    德國外長和日本首相相繼到訪伊朗,表明德日兩國願意繼續發展與伊朗的交往。如果現在伊朗與美國發生戰爭,必然影響德國和日本與伊朗之間的經貿關係。德國與日本都是資本主義經濟高度發達的國家;但這兩國在經濟發展上都有短板,主要是它們的經濟對國際市場的依存度極大,尤其是發展經濟所需要的資源大部分得依靠進口。而伊朗除了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外,還擁有錳、鉻、銻、鉛、煤炭、大理石等資源,這些資源對於德國和日本都具有很大吸引力。為了能夠持續性地獲得伊朗的資源來支援本國經濟發展,同時也為了使本國產品能夠獲得更好的國際銷路,德國和日本必須繼續與伊朗保持一定的交往(2017年伊朗與德國雙邊貿易額為30億美元),這次德國和日本政治人物主動訪問伊朗,就是一種基於維護國家利益的積極外交舉動。

    德國與日本政治人物到訪伊朗,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美國企圖透過封鎖和制裁來達到困死伊朗的目的無法實現。現在美國與德國、日本之間是出現了一些問題,但基於全球戰略考慮,美國現在不敢因為伊朗問題對德、日下狠手。而德國、日本不會因為害怕美國的壓力而完全中斷與伊朗的交往。這實際上就給伊朗利用西方發達國家之間的矛盾展開靈活外交、爭取實現國家利益最大化創造了條件。

    另外,德、日兩國政治人物到訪伊朗,還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瞭德日兩國至少在目前不支援美國武力打擊伊朗,這使得美國在對伊動武問題上將更加猶豫不決,而伊朗將會有更多時間加強戰備。有了德、日政治人物開了個頭,其它不少願意與伊朗交往卻懾於美國“虎威”的國家可能也會積極採取行動與伊朗恢復交往,如此則伊朗的朋友將越來越多,伊朗對抗美國的底氣會更足。而美國將會越來越陷入孤立,想拉攏多國打擊伊朗會變得越來越困難,武力打擊伊朗將不得不無限制推遲。

  • 4 # 心有主宰33

    德國外長和日本首相分別到訪伊朗,這可能會緩解目前美伊之間的緊張局勢,但不會根本改變雙方對抗的狀態。

    德國外長馬斯10日到訪伊朗,此前馬斯分別與法國、英國進行了溝通,並與美國國務卿蓬佩奧進行了商討。可以說,馬斯既是歐盟的出訪者,也是美國的勸說者。

    馬斯與伊朗外長扎裡夫和總統魯哈尼分別進行了會談。但成果不會太大。兩個方面原因:

    一是馬斯代表歐盟,那首先德國、法國、英國應履行伊核協議中的相關義務。去年以來,雙方雖然建立了避開美元的結算系統,但基本沒有使用。因為怕得罪美國,德國甚至給伊朗的飛機加油都不敢實施。

    二是伊朗現在設立談判的前提條件:美國取消對伊朗出口原油的限制。這項條件美國不可能答應。因為如果美國允許伊朗出口原油,那一年多以來美國對伊朗的制裁就是“白忙活”。

    因此馬斯的到訪,一方面安慰伊朗,防止其出現過激行動,因為伊朗已經宣佈退出伊核協議中的兩條,同時給歐盟60天的過渡期,如果法、德、英等國不能履行協議中的義務。伊朗將可能完全退出伊核協議,這是歐盟不願意看到的。

    另一方面,也是想充當美國的使者,聽聽伊朗的想法,以此來勸說美國。當然還是希望找到美國和伊朗談判的切入點,以緩解目前雙方的緊張局勢。

    安倍也將於12日訪問伊朗,此前有訊息說,伊朗拒絕安倍的到訪,可能雙方進行了溝通,現在安倍成行了。但估計也不會有大的成果。

    因為美國和伊朗的訴求不一樣,美國急切想談判的目的是想辦法找臺階下,但對伊朗的制裁不會改變,伊朗的想法是美國取消對原油出口的限制。雙方很難找到談判的切入點。

    因此安倍到訪伊朗與馬斯的到訪不會有太大的區別,取得實質性成果的可能性不大。

  • 5 # 兔哥哨位

    兔哥回答;美國和伊朗的關係隨著特朗普的退出《伊核協議》變的緊張起來,特朗普的鬼主意很明確,它並不喜歡伊朗,但伊朗這些年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敘利亞問題上也屬於和美國對抗的狀態。伊朗在敘利亞就有軍事人員,伊拉克也是伊朗的陣地,兩伊關係越來越密切,這些顯然是阻擋了美國控制中東的戰略,中東是世界油庫,特朗普夢想能在中東建立一箇中東版的北約,徹底掌控中東的石油貿易。而伊朗顯然就是一個絆腳石,所以特朗普想拿掉伊朗,但《伊核協議》是一個和平條約,並且是剛剛才開始執行,和平前景一片向好。這樣美國就不能對伊朗進行打壓,而且伊朗可以在美國解除制裁後發展經濟,一旦伊朗做大,美國就不能實現它控制整個中東的夢想,於是特朗普撕毀協議,打壓伊朗,大兵壓境,讓伊朗生變,並給中東其它三心二意的國看看。

    然而,沒想到伊朗國內穩定,雖然出現了閱兵槍擊事件,但沒激起大的波瀾。於是特朗普採用武力施壓。前期的《伊核協議》屬於胡蘿蔔,後來特朗普就是大棒的幹活。沒想到伊朗並不吃特朗普這一套,來了個死豬不怕開水燙,跟特朗普硬碰硬的幹上了。這是特朗普沒想到的,這可咋整?打吧,目前特朗普到處煽風點火,樹敵太多了,伊拉克、敘利亞、委內瑞拉、俄羅斯、並和一堆國家打貿易戰,弄得滿世界動盪不安,美國的國內反對聲一片,甚至要把它趕下臺,這還不算,美國媒體甚至認為特朗普老年痴呆了。這樣的亂局下,貿然開戰很難有好結果,伊朗雖然軍力上打不過美國,但伊朗並沒有做錯什麼,必然會獲得支援。一旦美國開戰很可能就陷入長期的戰爭泥潭。有媒體就已經說過,美國的衰退就差一點場戰爭+一場貿易戰。所以特朗普在目前的錯誤時間、錯誤的地點打一場錯誤的戰爭的膽量並沒有到這麼強大的成度,特朗普舉棋不定。

    不過特朗普的弓拉的太滿了,已經是箭在弦上,航母也派了、轟炸機也到位了、士兵也增加了、狠話也說出口了,此時猶豫顯然是沒臺階下了。特朗普也曾丟擲了有意向談談的意思,自找了個臺階,然而伊朗並不上當,《伊核協議》你特朗普已經撕毀,再來談判,要談也得恢復《伊核協議》後再談。這給特朗普出了個難題,等於是白折騰了,特朗普為難了。應該說美國的小弟中並不都能離開伊朗的貿易。日本的石油就對伊朗依賴很大,但在美國丟擲制載伊朗時它是聽美國的,受制於人都是二流的層面,在有錢也沒用。德國同樣如此,但德國的作風應該是比較正義性,人緣不錯,它比日本反對制載伊朗的態度要明確的多。但不管怎樣,畢竟是美國的盟友關係,大的原則改變不了。

    而這次有了轉機,特朗普的為難小弟看在眼裡,出防伊朗一是勸勸伊朗服服軟,美國畢竟是老大,多少留點面子,二是有利於自己的利益,本來就有貿易關係。如果真的德日兩國把伊朗的事處理好,即討好了老大又贏得了伊朗的信任,將來有利於自己的貿易。但從美國和歐盟以及日本的關係來說,都是親戚,都受老大的照應,它們絕對不會去挑戰美國對伊朗的政策,說直白點,特朗普不點頭德國日本也不會這麼做。德國顯然是代表了英法等國的意思,而日本則是事關自己的利益。這個時間點拿捏的正當時。

    對美伊關係的影響,在美伊關係緊張到了頂點之際,是打是談的籌碼從完全掌握在特朗普手裡發生了改變。特朗普雖然說同意談,但是一切推倒重來,雖然沒說談什麼,但肯定以削弱伊朗的軍事力量為重點。這等於是讓伊朗不戰而降,而且,一切都按照美國的意思辦。特朗普想要的是一個聽美國話的伊朗,而透過武力都未必能達到的目的,想透過談判來達到可能嗎?這就是伊朗為什麼以硬抗硬的原因,美國的大棒還沒有落下來伊朗就屈服了,可能嗎?所以,伊朗拒絕了美方的談判意思。但伊朗也不願意打,真打起來即便伊朗能挺住,損失大的還是伊朗。但伊朗的談判也有條件,就是在建立《伊核協議》的基礎上談。美國又會同意嗎?

    德日伊三國互動肯定會使美伊僵局得到緩解,但德日兩國都是美國的小弟,對老大也只能是勸說,並不能抗擊。因此,主動權還是掌握在特朗普手裡,特朗普的日子並不好過,家裡外頭讓它折騰的雞犬不寧,窩裡鬥越來越對立,外面也是沒一個服他的,它國對貿易戰的態度很明確,談就談,打就奉陪到底。這種情況下對伊朗的壓力也有一個減緩作用。特朗普總不能以天下為敵吧!說實話,美國還真沒這個資本,也沒這個膽。特朗普骨子裡是美國霸權主義的血,欺軟怕硬的主,就是登著鼻子上臉,你越服軟它越欺負你。

    德日去伊朗也從側面向特朗普表達出了和的意思,這些對於特朗普下一步的動作也會有一個參考,總不能鬧得眾叛親離的地步,當然,誰反日本也不會反,奴才做久了就沒有了骨氣。從局勢看有作用,但這個作用是建立在特朗普的態度下的,能否改變特朗普的態度很難說,畢竟特朗普折騰這麼大動靜沒達到目的。

  • 6 # 怡人之人148633009

    很明顯,德國外長馬斯訪伊代表的是英法德,而日本首相安倍訪伊代表的是特朗普。

    馬斯想做的事,是怎麼才能安撫伊朗千萬別跟特朗普這等小人一般見識。而安倍晉三想做的事,則是打探一下伊朗的底線和順便展現一下自己的魅力。兩者之間的根本區別即是公心與私利。

    倘若伊朗危機不能儘早解除,受傷害最大的首當其衝就是歐洲。且不論是能源安全,還是戰爭導致的難民大量湧入,更為可怕當然是潛在的核威脅。而日本最為擔心的則是能源出現閃失。因此,他們都想在儘量不得罪美國的前提下,讓自身的利益不受損或少受損。

    再觀特朗普,如今也深陷尷尬的境地。打又打不得,撤又丟面子,派出的大軍天天在波斯灣燒錢,同時還得罪了眾多盟友。隨著這個“扣”越系越緊,特朗普陡然發現再不想法解開這個“扣”的話,伊朗沒被勒死,自己反倒掉進沼澤地裡拔不出來了。於是他就想借安倍晉三的嘴跟伊朗領導人嘮嘮嗑,能否各退一步,也好就坡下驢。

    馬斯畢竟只是一個外長,能見到總統魯哈尼就算不錯了。而安倍則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首相,除了能與魯哈尼會晤外,還能與哈梅內伊麵對面溝通,但也只能當個特朗普的傳聲筒罷了。究竟結果如何,須看安倍彙報特朗普後的判斷來定了。

  • 7 # 胡家成

    德國外長馬斯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先後到訪伊朗,說伊朗迎來了外交周,有點言過其實。伊朗在危機暴發後,確實加大了外交斡旋力度。伊朗外長先後訪問了中、俄、日等大國和伊拉克等周邊鄰國。

    日德雖然都是美國的盟友,同時出訪伊朗,但目的和承擔的使命不同。日本就是美國的說客,這一點在特朗普訪問日本時也提到了,日本防伊主要是傳達特朗普在伊朗核問題上的立場和底線,當然也能展示日本的外交思維。德國是與歐洲大國英、法商量後出防的,由於歐洲與美國在伊朗核問題上的分歧,它是代表歐洲進行斡旋,主要目的是防止伊朗做出過格行動,同時帶來歐洲解決伊核問題的方案。

    日、德到訪伊朗,對美伊對抗的影響力有限。

    伊朗要求談判的先決條件是,美國必須回到奧巴馬時代簽署的伊朗核協議上來,並且解除對伊朗的經濟制裁。這一段時間,伊朗一直在強化這種底線,沒有任何鬆動的跡像。伊朗這一步如果退了,那美國就掌握了主動,加上一些自己的私貨去跟伊朗談,伊朗今後民用核能都不能發展。伊朗同意正好中計。伊朗不同意,髒水順勢潑到頭上。

    美國要求談判的先決條件是,不接受2015年伊朗核協議,等於推倒重來,限制美國軍力發展,防止伊朗在中東坐大,這樣美國就能透過沙特和以色列兩個支柱控制中東。伊朗提出的接受老版核協議,美國取消制裁,這都是美國不能接受的。美國接收了這兩條,等於這一年多美國都是白忙活,老大的臉沒地方擱。

    雙方都不想打,也不敢打,就這麼僵著,“勸和吃饃”對雙方沒有用,誰也沒有這個本事讓他們打破底線。短期內,雙方還會隔空喊話,美國繼續圍而不打。從長期來說,對伊朗不利。美國經濟制裁並陳兵波斯灣,看到美國大兵誰還敢與伊朗做生意?那麼多大塊頭的軍機軍艦雖然耗資巨大,但對美國來說還是小錢。這種圍堵如果導致石油賣不出去,老百姓生活困難,十天半個月還可以,時間一長,容易引起民眾心理微妙變化。社會不穩是伊朗面臨的最大變數,也是對這個神權國家的最大考驗。

  • 8 # 白虎堂

    馬斯來是為了穩定伊朗的心,他代表歐洲告訴伊朗,歐洲將會繼續維護伊核協議,也會努力保護伊朗的合法利益。因此,雖然馬斯的到來也改變不了什麼,但至少他還是有明確表態,有做一點事情的。這也和德國現在與美國關係不佳有關係,德國一直都愛和美國唱反調。

    至於安倍晉三,心思就比較複雜了。作為美國的盟友,日本一直追隨美國,所以伊朗不能指望安倍晉三能夠站在客觀的角度去反對美國,安倍晉三也沒這個膽,他要出訪伊朗,都得先問過特朗普,而且之前的訪問計劃,就是因為美國的“不批准”所以告吹,這一次特朗普默認同意了(知道“安倍首相和伊朗領導人的關係很好”),所以安倍晉三才敢去當說客。

    事實上,和馬斯相比,安倍晉三的心思多很多,他更像是來配合美國唱雙簧的,一方面繼續要求伊朗遵守協議,另一方面安倍晉三又想當說客,試圖用他的嘴巴說服伊朗方面同意和美國進行對話。如果伊朗被說動了,安倍無疑就是幫特朗普辦成了一件大事,一旦把特朗普哄開心了,安倍就有機會向美國索取更多好處了。

    但需要指出的是,伊核協議仍然是有效力的,退出的只是美國而已,其他國家仍然承認伊核協議,伊朗也還在履約。在這樣的情況下,伊朗不太可能去和美國談判,因為伊朗認為協議仍然有效,自己也還在遵守。問題出在美國,而不在伊朗。

    所以安倍這個說客也是很難當的,難以預見能有什麼成效。伊朗也清楚美國和日本才是一條船上的,安倍只會考慮美國的利益,或者說只會考慮他自己的利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cf手遊為什麼狙擊開鏡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