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悟空科學
-
2 #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毒牙是判斷毒蛇和無毒蛇最重要的一個方面。還有蛇的身體特徵,尤其是蛇的頭部和顏色圖案。蛇毒性最明顯的判斷是透過觀察它的頭部形狀。 毒蛇會有一個粗糙的三角形頭部。它是大自然天生的設計,毒液腺正好位於眼睛後面,朝向後腦勺,腺體釋放毒液。它穿過一個附屬腺體,透過針狀的尖牙傳遞給獵物或敵人。
無毒蛇雖然在其他身體特徵上可能相似,但可以透過它們細長的頭部來識別。它頭部沒有毒蛇的致命毒液腺。然而,這種分類並不總是萬無一失的。一些毒蛇,如海蛇或珊瑚蛇,也有細長的頭部。而一些無害的蛇會“膨脹”它們的頭來模仿毒蛇的樣子。
身體標記和其他身體特徵也有助於識別是否毒蛇。響尾蛇搖動尾巴角質環的聲音可以警告附近的任何人或動物應該遠離。某些顏色圖案也會給人警告說蛇是有毒的。蛇身上的顏色也能分辨,紅色+黃色,有毒。紅色+黑色,無毒。 蛇的識別總是會出錯。最好知道你所在的環境中,有什麼蛇種,這樣有助於辨別。
能纏死人的蛇類是蟒蛇和蚺蛇,兩者都有巨大的品種,能殺死人類。蟒是卵生,蚺是卵胎生,蟒蛇科約有17屬73種,蚺亞科包括蚺和沙蟒,蚺主要分佈在美洲,少數分佈在馬達加斯加島和新幾內亞島。蟒蛇主要分佈在東南亞、南亞和非洲。
-
3 # 獵奇動物社
蛇是一種古老的爬行動物,從已發現的化石看,蛇類早在1.5億年前就出現在了地球上。隨著時間的推移,大部分史前的生物都已經滅絕,但是,蛇類從出現至今仍然在大自然中充當著重要的角色。從蛇的大致分類上看,蛇可以分為毒蛇和無毒蛇兩大類。
蛇是蛇目下所有動物的總稱,而在蛇目下又分為三個亞目-盲蛇亞目、新蛇亞目和原蛇亞目。在這三個亞目下,盲蛇亞目是沒有毒蛇存在的,這一亞目下的蛇都是體型很小的蛇,比如鉤盲蛇,而原蛇亞目簡單來說就是蟒蛇亞目,在這一亞目下也沒有毒蛇。因此,所有的毒蛇都是新蛇亞目下的物種。
那麼,如何用簡單的方法來區別新蛇亞目下的毒蛇和無毒蛇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無毒蛇和毒蛇的不同之處。
毒蛇和無毒蛇的區別01 頭部
看到一條蛇,我們首先能看到的就是它的外觀,確切的說就是它的頭部。而有毒蛇與無毒蛇最大的區別就是一個有毒,一個沒有。這句話看似是一句廢話,但是這就是它們外觀特徵不同的原因。因為,毒蛇因為有毒液存與自己的頭部兩側,確切的說是頭部兩側的毒腺中,所以,毒蛇的頭部大都看起來呈明顯的倒三角形,但是也有例外,比如毒性在陸地蛇中排名第4的銀環蛇的頭部就沒有倒三角的頭部特徵。而無毒蛇的頭部由於沒有毒腺,所以大都呈圓形。
02 牙齒
毒蛇和無毒蛇的牙齒也是截然不同的。所有毒蛇的上顎都有一對長且鋒利的毒牙,這是它們發射毒液的媒介,就像我們打針用的針一樣,毒液咬住獵物然後透過毒牙將毒液注入獵物的體內。而無毒蛇由於沒有毒腺和毒牙,所有它的牙齒以大小均勻的細齒狀為主。
03 咬痕
如果不幸被蛇咬傷,那麼咬痕的特點也是判斷毒蛇和無毒蛇的一個因素。由於無毒蛇的牙齒呈細齒狀,且長短很接近,所以,傷痕以密集的出血點為主。而毒液有一對尖利的牙齒,所以被毒蛇咬傷後,傷痕大都只有一對尖牙留下的痕跡。如下圖
以上三點就是判斷毒蛇和無毒蛇主要的方法。有的人說:透過顏色和外觀也能判斷。但是,這種辨別方法並不科學,比如銀環蛇全身被黑白相間的環包裹,而黑白王蛇和白鏈蛇都具有與銀環蛇相同的外觀,並且這兩種蛇均為無毒蛇。因此,單靠外觀來判斷是否是有毒的蛇是不科學的。
(黑白王蛇)
一條蛇能不能纏死人?答案是肯定的。因為蛇是蛇目下所有動物的總稱,而在蛇目下有著體型最大的兩種蛇-蟒和蚺。在世界上最大的蟒蛇是網紋蟒,它有著平均8米左右的身長。而且網紋蟒是純正的食肉動物,它的獵物主要以大型的有蹄類動物為主,比如野鹿、野豬等等。網紋蟒的捕獵方式很有策略性,通常它會先用嘴咬住獵物,然後再將身體慢慢的纏繞住對方,最後收緊將獵物活活勒死。
一頭野豬平均體重在150公斤左右,比人的體重要中,骨骼強度要強,況且都能被網紋蟒勒死,更不用說人的。
世界上最大的蚺是亞馬遜森蚺,它的平均體長在10米左右。在亞馬遜熱帶雨林中,成年的森蚺沒有天敵,即使是美洲豹也不敢招惹成年的森蚺。美國曾經做過一個測試,一個成年男子穿著特製的抗壓道具測試被森蚺纏繞時的纏繞力。但是,在森蚺將他纏住剛開始收緊時,就被叫停。因為特製的道具都已經嚴重變形,再繼續纏繞,只有死路一條。據測試者表述:被森蚺纏繞就像是被一臺大貨車壓在身上一樣。
所以,無論是網紋蟒還是亞馬遜森蚺都有纏死人的能力。因此,蛇是能夠纏死人的。
總結現存蛇的種類多達3000多種,它們都有著自己的生存方式,有毒蛇靠的是毒液,小型無毒蛇靠的是捕獵小型的動物,大型的無毒蛇靠的是纏繞力。所以蛇是有能力纏死人的。
其次,毒蛇和無毒蛇最明顯的區別就是它的頭部形狀。不管有毒無毒,在野外遇到蛇不要去主動的招惹它是最好的方式。
-
4 # 小宇堂
如果您知道毒蛇的共同特徵,那麼識別毒蛇和非毒蛇就不會很困難。實際上,大多數有毒蛇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徵。
蛇是脊椎動物,屬於爬行類動物。爬行動物生活在各種棲息地環境中,並具有三個基本特徵:
產羊膜卵,
面板乾燥,
胸腔呼吸。
蛇被歸類為有鱗目。到目前為止,大約有3000種蛇被發現。蛇的特徵是雄性有成對的交配器官。蛇是食肉動物,主要以昆蟲和小動物為食。根據毒液是否存在,蛇分為兩組:有毒和無毒蛇。這兩組蛇可以通過幾種形態特徵來識別。
上圖:毒蛇注射毒液的主要生理結構。
毒蛇概述有毒蛇是能夠產生毒液的蛇,如眼鏡蛇。與毒液密切相關的蛇種被視為有毒蛇。一些蛇毒是劇毒的,而有些是輕毒的。毒腺是特化的唾液腺。毒蛇透過毒牙注射毒液。因此,毒牙的存在是大多數毒蛇的一個特徵。大多數高等蛇類(包括蝮蛇和眼鏡蛇)的毒牙內都有空心管,可以更有效地注射毒液。但是,像非洲樹蛇等後毒牙蛇,在牙的後緣上有一個凹槽,可以利用其釋放毒液。毒液的數量和型別通常針對於蛇的常見特定獵物,主要使獵物耗竭或麻痺。而自衛只是毒液的次要功能。毒液是一種蛋白質,可能具有神經毒性、血液毒性或細胞毒性。大多數毒蛇的頭部呈三角形,瞳孔為橢圓形。
上圖:蛇的毒牙
無毒蛇概述無法產生毒液的蛇被稱為無毒蛇。大多數蛇都屬於這一類。無毒蛇的一些例子包括蟒蛇、森蚺、牛蛇等。但是,由於其下顎很強悍,被無毒大蛇咬一口可能會非常令人痛苦,甚至可能致命。無毒蛇很容易識別,其原因是沒有毒牙,圓頭且有雙排肛門鱗片。由於這些蛇沒有毒液來殺死或麻痺獵物,因此它們使用其他不同的方法來捕獵,例如擠壓或咀嚼或吞食獵物。作為一種防禦機制,某些無毒蛇模仿有毒蛇的外觀來恫嚇天敵。
上圖:蟒蛇的嘴的細節,牙齒好像都看不到。
有毒蛇和無毒蛇的區別•有毒蛇會產生毒液,但無毒蛇不會產生毒液。
•有毒蛇有毒牙將毒液傳遞給獵物,而無毒蛇口中沒有毒牙。
•大多數有毒蛇的頭呈三角形,而無毒蛇的頭呈圓形。
•有毒蛇的瞳孔為橢圓形,而無毒蛇的瞳孔為圓形。
•毒蛇咬傷會在受害者的面板上刺破一兩次,而無毒蛇咬傷則會由於上頜的多顆牙齒而同時刺破多處面板。
•有毒蛇通常在頭部有明顯的熱敏凹點,這與無毒蛇不同。
•像響尾蛇一樣的有毒蛇的尾巴上有嘎嘎聲,但在無毒蛇中沒有這樣的嘎嘎聲的情況。
•毒蛇只有一排肛門鱗片,而無毒蛇有兩排肛門鱗片。
蛇的致命纏繞高階蛇類(遊蛇科)表現出許多纏繞絞殺獵物的方法,但所有原始蛇(疣鱗蛇科、圓環蛇科、蚺科和閃鱗蛇科)包括蟒蛇在內,都以相同的方式纏繞絞殺狩獵。
上圖:閃鱗蛇。
蛇類纏繞絞殺的步驟如下:
首先,蛇撲向其預定的獵物;
接觸後,蛇的慣性將其向前推進,掠過獵物;
然後,蛇迅速纏繞獵物,圍繞獵物的身體蜷縮數圈。
如果蛇不能快速有效地蜷縮盤繞獵物,則獵物可能會逃脫或反過來攻擊蛇。蜷縮纏繞通常會導致獵物心臟受壓驟停、窒息或如果是大型蛇類的話,甚至會因脊柱骨折而殺死獵物。蛇的纏繞擠壓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因此獵物一死,蛇就會立刻儘快停止擠壓。有研究人員研究了指示蟒蛇停止擠壓獵物的刺激訊號。2012年的研究表明,蟒蛇有能力感受到獵物的心跳。當獵物的心跳停止時,蛇就會逐漸放鬆纏繞。
研究團隊記錄了蛇的收縮壓力,最高收縮壓力是由一條長約7英尺的蟒蛇收縮器產生的,達到每平方英寸25磅。收縮壓力的主要變數是蛇身體的粗細,蛇身體直徑加倍會使其收縮壓力增加2.6倍。蟒蛇會使獵物窒息而死,但心臟驟停會更快殺死獵物。如果它們有效地施加纏繞的擠壓力,成年的蟒蛇會產生比抵消獵物的血壓和引起迴圈衰竭所需的力大得多的力。大多數哺乳動物的血壓僅為每平方英寸2到6磅。雖然蟒蛇通常會吃齧齒動物和鳥類,但科學家已經記錄到蟒蛇會捕獵大型動物,例如猴子、野豬和豪豬。
上圖:蛇如何絞殺獵物
總結有毒蛇和無毒蛇可以透過一些外觀特徵來判斷。無毒蛇確實可以輕易地透過纏繞擠壓來殺死獵物。
-
5 # 影流風488
有毒的蛇和沒毒的區別就是沒毒的蛇,有毒的牙齒是比較鋒利的前排沒有兩顆長長的毒牙而毒蛇的牙齒。他一般牙齒是比較少的前面,只有兩顆長毒牙。蛇其實可以纏死人的,但是得看長度如果那條蛇的超過超過四到5米的話,那麼那條蛇就可以纏死的人,如果被他纏著那麼人就會在10到20分鐘之內窒息死亡。
回覆列表
有毒蛇和無毒蛇的區別是什麼?一條蛇能纏死人嗎?
截至目前,人類已經發現了三千多種蛇類,而這裡面的很大一部分都是無毒蛇(約1500種以上)。顧名思義,從身體構造的層面來說,有毒蛇和無毒蛇最大的區別就是身體內有沒有毒腺結構。由於無毒蛇不具備可導致其他生物直接死亡的毒液,所以,有毒蛇和無毒蛇在攻擊和防禦方面都在明顯的區別。
有哪些特徵可作為蛇有毒或五毒的區分要點?正如前面所言,蛇的種類多達數千種,但我們可以粗略的按照是否具有毒性來進行簡單區分。倘若不是專業的蛇類研究專家和養殖戶,普通人一般是對“蛇是否有毒”的判斷依據並不瞭解的:
逃竄速度:雖然,所有蛇類(爬行動物)的四肢都已經退化,但當毒蛇發現人類的時候,它們往往都不是主動發起攻擊,而是利用自己爬行速度快的優勢迅速逃竄;
外觀特徵:無毒蛇的頭部多為橢圓形,並且其“體背區域”的顏色往往都比較暗淡,並擁有從肛門位置開始向後逐漸變細的尾部(細長);而有毒蛇的頭部往往都是三角形,“體背部位”的顏色和尾部特點則完全與無毒蛇相反,擁有具有鮮明色彩的體背和又短又粗的尾巴;
身體軟硬度:通常情況下,當我們徒手抓蛇的時候會發現,如果觸碰到蛇的身體感覺比較柔軟的話,那麼它往往都是毒蛇。而那些無毒蛇的身體一般觸感都比較強硬,而這一辨別方式大概只有專業的人員經驗較多;
牙齒構造和數量:一般來說,有毒蛇擁有毒牙(位於上領骨)和毒腺,毒牙和毒腺在基部相連(赤練蛇除外)。無毒蛇會長更多的牙齒,包含了翼骨齒、鄂骨齒、下領齒和上領齒,但由於無毒蛇本身沒有毒腺,所以這些牙齒都是五毒的;
咬傷後的身體反應:簡單來說,被無毒蛇咬傷的人,一般不會有太大的出血量、且疼痛時間不會持續太久,周身一般是沒有腫脹、或只存在輕微紅腫的情況,而身體感知上也不存在麻木感。但如果是被毒蛇咬傷,則很可能會面臨生命危險,比如,很多人所謂的百步蛇和五步蛇,被它們咬了就會面臨出血不止的可怕後果。其實它們所指的就是“尖吻蝮”,步數不過是人們用來形容其毒性擴散時間極快罷了。
正如很多其他部分事物難以被明確界定一樣,對於有毒蛇和無毒蛇的區分也存在相同的問題。比如,部分像“頸槽蛇屬”的蛇類,雖然從劃分角度來看是屬於無毒蛇,但它們的口腔卻會分泌一種對人體有害的異物,這也是為什麼對其是否有毒的劃分至今依然存在爭議。
而且,當我們判斷“一條蛇是否”有毒的時候,一定不能只依據其外觀形態來進行辨別。因為,並不是所有毒蛇的頭部都具有三角形特徵,比如珊瑚蛇;而經常被誤認為有毒蛇的“頸楞蛇”,其實也是因為其頭部呈現為倒三角形而被誤判;像玉米蛇這樣顏色鮮豔的蛇類並不是毒蛇,而顏色和泥土相近的蝮蛇卻具有很強的毒性。
簡而言之,有毒蛇和無毒蛇在外觀上的辨別依據,僅適用於這些種群中的大部分。所以,我們才將一條蛇是否擁有毒牙和毒腺的這兩個身體構造特徵,作為有毒蛇和無毒蛇的主要判斷依據。
一條蛇能纏死人嗎?事實上,由於蛇類存在有毒蛇和無毒蛇之分,所以,它們的攻擊和防禦方式也存在明顯的不同之處。比如,對於被稱為“死神之影”的黑數眼鏡蛇來說,雖然它只需要射出兩滴毒液,便能讓一個在20分鐘的時間內徹底喪命。但是,由於它們的脾氣特別暴躁,所以會反覆攻擊那些認為對自己產生了威脅的人或獵物。
但對於無毒蛇而言,它們在獵殺獵物的時候主要會採取兩種方式,分別是在將獵物制服之後吞食,以及透過纏繞的方式讓獵物窒息而亡。毫無疑問,這兩種死法都讓人毛骨悚然。而從這兩種攻擊方式來看,都要求獵物和蛇自身存在一定的體型差異,不然纏繞和生吞都會有很大難度。然後,我查看了一下無毒蛇的身型資料,果然不出意料。
原來,大多數無毒蛇的身長都可以達到50到200釐米這個區間,這也印證了其身型和攻擊方式上的匹配性。所以,通常會選擇纏繞的方式來攻擊人類的蛇類,往往都是無毒蛇。而一條蛇能不能透過纏繞的方式致人於死地,則主要取決於被攻擊人對蛇的瞭解程度、是否擅長捕捉該蛇類,以及這條蛇自身的攻擊力到底有多強,而後者則涉及到蛇的體型大小和反應速度等方面。
當然,對於一些體型較大的特殊有毒蛇而言,它們也可能不會直接擁毒液來獵殺目標物體。比如生活在亞馬遜流域森蚺,它們的心思縝密、且性格不像黑樹眼鏡蛇那樣莽撞,總是伺機而動的咬住獵物之後用身體纏繞讓其窒息,一條大型森蚺甚至能夠吞下一條鱷魚。但可以肯定的是,一條較小的無毒蛇是很難將一個人纏繞致死的,而一條有毒蛇即便纏繞不死,也可以透過毒液致人死亡。
滅蛇言論真的可行嗎?對於大多數普通人而言,蛇類無疑是一種讓人感到恐懼的生物,這也是為什麼看到不少人在網路發表滅蛇言論。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蛇類其實是地球上最成功的肉食動物群之一。人類在地球上誕生的時間也才短短數百萬年,而蛇類早已經歷了長達1.3億年以上的漫長進化過程,它們比人類更早地出現在這個世界上。
雖然,由於蛇類本就是變溫動物,其“喜暖怕寒”的生活習性,決定了它們主要分佈在亞熱帶和熱帶區域。但事實上,蛇類本身就是地球生物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環境,也離不開蛇類的存在。滅蛇不僅涉及到該生物群體自身的消亡問題,更會對地球生態的平衡帶來莫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