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劉鐵柱啊
-
2 # 藍色海焱
最早玩的網路遊戲是qq飛車,當時大學舍友都在玩,舍不住好奇也玩上了,取名字確實是個很困擾的事情,想起個與眾不同,又很有氣勢的,糾結了很久,因為我名字中有個隆,最終取名隆慶天下,現在想想很傻很天真。
後來又玩了魔獸世界,當時迷上一部小說叫龍在天涯,遊戲名就取了龍在天涯,這名字陪伴了我三年魔獸生涯。
-
3 # 祥雲海狼
玩兒LOL~
因為若風吃雞舔包MISS的花邊兒(新聞),才有了這倆號的路過~(圖1,圖9)(圖5是本人在此遊戲的真實態度~心態不好,別惹本尊不慣著那些C不起來的AD,尤其是那些比本人還差,嘴不乾淨的~~♌️就是這麼任性!!!!)
(放入坦克世界的圖片~本人不止玩兒一家公司的遊戲)
@Miss韓懿瑩 大小姐的包~好次
-
4 # 遊戲欣賞夏末
我的網名叫宇宙起源
取名字的緣由希望你認真耐心的看下去
所謂大爆炸理論,簡單地說就是宇宙開始的時候是由一個火球爆炸而形成的。近代科學研究發現宇宙不是永恆的,而是在不斷的膨脹中。宇宙的不平衡現象最早是由一位德國的醫生髮現的。他在夜空觀查星星時發現,每個星球間的距離並沒有因為萬有引力的關係而彼此靠近。那麼,在星球之間必定存在另一種力量抵消了它們彼此之間的萬有引力。他就把這現象假設為宇宙在不斷地膨脹。 後來科學家們又發現了紅移現象,就是遠距離星球射向地球的光以紅光為多,近距離的則以紫光為主。這說明了星球在遠離地球。接著愛因斯坦提出了廣義相對論,他提出加速度不等於零的理論,其中即包含了宇宙膨脹的學說。1931年,美國天文學家以先進的天文望遠鏡發現,在銀河系外仍有很多銀河系,並且在不斷地膨脹,這才使得宇宙膨脹的理論得到證實。 到了40年代,科學家們預測宇宙是由大爆炸產生的,那麼它爆炸之後必定會有殘餘物質留在太空之中。這遺留的物質就是電子波[輻射波],其所代表的溫度約為零下273度。這假設在當時並沒被證實。在60年代時,貝爾實驗室的科學家為電訊研究架起天線時發現一直聽到噪音,而這噪音所代表的溫度為零下260度左右。在此同時普林斯頓大學的物理學家們也在憑理論找尋大爆炸後的餘波,後來這兩組工作研究聯合表示,這天線所收到的噪音即為大爆炸後的餘波,其溫度約為零下270度,這一發表證實了大爆炸的理論。
編輯本段宇宙大爆炸學說
宇宙大爆炸(Big Bang)僅僅是一種學說,是根據天文觀測研究後得到的一種設 麥哲倫星雲[NGC 265]
想。 大約在150億年前,宇宙所有的物質都高度密集在一點,有著極高的溫度,因而發生了巨大的爆炸。大爆炸以後,物質開始向外大膨脹,就形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宇宙。大爆炸的整個過程是複雜的,現在只能從理論研究的基礎上,描繪過去遠古的宇宙發展史。在這150億年中先後誕生了星系團、星系、我們的銀河系、恆星、太陽系、行星、衛星等。現在我們看見的和看不見的一切天體和宇宙物質,形成了當今的宇宙形態,人類就是在這一宇宙演變中誕生的。
宇宙的不斷膨脹
科學家認為它起源為137億年前之間的一次難以置信的大爆炸。這是一次不可想像的能量大爆炸,宇宙邊緣的光到達地球要花120億年到150億年的時間。大爆炸散發的物質在太空中漂游,由許多恆星組成的巨大的星系就是由這些物質構成的,我們的太陽就是這無數恆星中的一顆。原本人們想象宇宙會因引力而不再膨脹,但是,科學家已發現宇宙中有一種 “暗能量”會產生一種斥力而加速宇宙的膨脹。 大爆炸後的膨脹過程是一種引力和斥力之爭,爆炸產生的動力是一種斥力,它使宇宙中的天體不斷遠離;天體間又存在萬有引力,它會阻止天體遠離,甚至力圖使其互相靠近。引力的大小與天體的質量有關,因而大爆炸後宇宙的最終歸宿是不斷膨脹,還是最終會停止膨脹並反過來收縮變小,這完全取決於宇宙中物質密度的大小。 理論上存在某種臨界密度。如果宇宙中物質的平均密度小於臨界密度,宇宙就會一直膨脹下去,稱為開宇宙;要是物質的平均密度大於臨界密度,膨脹過程遲早會停下來,並隨之出現收縮,稱為閉宇宙。 問題似乎變得很簡單,但實則不然。理論計算得出的臨界密度為5×8^-30克/釐米3。但要測定宇宙中物質平均密度就不那麼容易了。星系間存在廣袤的星系間空間,如果把目前所觀測到的全部發光物質的質量平攤到整個宇宙空間,那麼,平均密度就只有2×10^-31克/釐米3,遠遠低於上述臨界密度。 然而,種種證據表明,宇宙中還存在著尚未觀測到的所謂的暗物質,其數量可能遠超過可見物質,這給平均密度的測定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因素。因此,宇宙的平均密度是否真的小於臨界密度仍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不過,就目前來看,開宇宙的可能性大一些。 恆星演化到晚期,會把一部分物質(氣體)拋入星際空間,而這些氣體又可用來形成下一代恆星。這一過程中氣體可能越來越少(並未確定這種過程會減少這種氣體。)。以致於不能再產生新的恆星。10^14年後,所有恆星都會失去光輝,宇宙也就變暗。同時,恆星還會因相互作用不斷從星系逸出,星系則因損失能量而收縮,結果使中心部分生成黑洞,並透過吞食經過其附近的恆星而長大。(根據質能守恆定律,形成恆星的氣體並不會減少而是轉換成其他形態。所以新的恆星可能會一直產生.) 10^17~10^18年後,對於一個星系來說只剩下黑洞和一些零星分佈的死亡了的恆星,這時,組成恆星的質子不再穩定。10^32年後,質子開始衰變為光子和各種輕子。10^71年後,這個衰變過程進行完畢,宇宙中只剩下光子、輕子和一些巨大的黑洞。 10^108年後,透過蒸發作用,有能量的粒子會從巨大的黑洞中逃逸出。宇宙將歸於一片黑暗。這也許就是開宇宙“末日”到來時的景象,但它仍然在不斷地、緩慢地膨脹著。(但質子是否會衰變還未得到結論,因此根據質量守恆定律。宇宙中的質能會不停的轉換。) 閉宇宙的結局又會怎樣呢?閉宇宙中,膨脹過程結束時間的早晚取決於宇宙平均密度的大小。如果假設平均密度是臨界密度的2倍,那麼根據一種簡單的理論模型,經過400~500億年後,當宇宙半徑擴大到目前的2倍左右時,引力開始佔上風,膨脹即告停止,而接下來宇宙便開始收縮。 以後的情況差不多就像一部宇宙影片放映結束後再倒放一樣,大爆炸後宇宙中所發生的一切重大變化將會反演。收縮幾百億年後,宇宙的平均密度又大致回到目前的狀態,不過,原來星系遠離地球的退行運動將代之以向地球接近的運動。再過幾十億年,宇宙背景輻射會上升到400開,並繼續上升,於是,宇宙變得非常熾熱而又稠密。 在坍縮過程中,星系會彼此併合,恆星間碰撞頻繁。 這些結局也只是假想推論的。 近幾年來,一批西方的天文學家發表了關於“宇宙無始無終”的新論斷。他們認為,宇宙既沒有“誕生”之日,也沒有終結之時,而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大爆炸中進行運動,迴圈往復,以至無窮的。 至於“宇宙無始無終”的新論是否正確,科學家認為,過幾年國際天文學界可望對此做出驗證。
-
5 # 南大帥遊戲解說
怎麼說呢,遊戲名大部分的人取得很隨意,有的人喜歡開黑ID 有人喜歡把自己喜歡的人隱喻在ID中
像我的ID是彼菲之終焉 以前我有個喜歡的人叫菲菲但是她和別人在一起後我便立下決心不再追求她所以,我在我id後面加了個終焉,不再聯絡,不再關心,不再相見
-
6 # 簡單在江湖
看樣子你是個追求完美的人,如果實在不知道怎麼起名字,那以後你的名字可以叫
“我不知道怎麼起名字”
“怎麼起名字”
“名字叫什麼好啊”
“你們都叫什麼名字”
“無名”
-
7 # 王者白不加糖
黃燜雞不放鹽,
泡麵不加火腿腸,
可樂雞翅不會辣,
江裡魚兒碗裡肉,
蒸的螃蟹黃又黃
-
8 # 96號
每一位玩家在開始玩一款遊戲時都會有給角色起名的經歷,小易每次起名時都要思考半天,既要不過於引人注目,還要不落俗套符合自己的風格,總之要折騰一陣兒才能確定一個讓人滿意的遊戲ID。
在小易看來,影響遊戲ID不同的最大因素在於玩家的年齡,那麼80後90後和00後都喜歡什麼風格的遊戲ID呢?今天就由小易來帶大家總結各個年齡階段玩家都喜歡起哪些名字。
沉穩霸氣的80後玩家
80後的遊戲玩家,更多的受到熱血動漫和香港電影的影響,經常讀金庸古龍等人的武俠小說,大部分80後的玩家基本上都是從紅白機玩起,然後延伸到PC端單機遊戲。隨著早一批網遊,像《大話西遊2》經典版、《夢幻西遊》電腦版等遊戲火熱起來後,80後玩家的遊戲經歷沉澱都比較深厚,遊戲ID的風格或是成熟沉穩,或是霸氣四溢,或是回憶往昔,基本都已純漢字為主。
小薇是當年一首民謠傳唱的物件,而龍城繡則是武俠風格的代表詞語,當然還有老天下人都知道的魍魎之神服部半藏!
上圖中的遊戲ID霸氣四溢,是80後玩家非常喜愛使用的一類ID,喜歡用這種ID的玩家往往現實中也比較成功,屬於霸道Quattroporte那種型別。
這些也是偏80後風格的遊戲ID,不管是“鬼斧神工”還是“濁酒盡餘歡”中的濁酒,都是武俠小說裡經常出現的東西。
追求個性的90後玩家
得益於網路帶來的便利,90後得以接觸到紛亂複雜花樣繁多的文化和知識,這使得90後的思維更加活躍和多元化。這種改變也體現在了對遊戲的態度上,對90後來說,遊戲已經從當初的純粹娛樂逐漸演變成了表現和釋放自我的方式。
在90後玩家眼中游戲角色已經不再只是功能上的戰鬥單位,而是成為了自己的夥伴或者朋友,再加上受到各種文化的影響,90後玩家的遊戲ID呈現出多元化趨勢,其中出現了大量的符號、火星文、隨便亂打的字母和叛逆不羈的字眼,體現出90後玩家釋放自我、挑戰秩序的情緒。
選擇亂碼字母ID的玩家多出現在90後玩家中。由於遊戲選擇的增多,這些人抱著隨便玩的態度進入遊戲,在取名字時自然就顯得很隨意,若是決定認真玩下去,則會考慮改名,這也是後來很多遊戲出現付費改名服務的原因。
這類遊戲ID是90後玩家的標配,火星文或者符號與漢字搭配,既不像純火星文那樣中二難懂,又透露出個性的氣息。
搞笑隨性的00後玩家
由於00後玩家對遊戲內涵的思考還不夠深入,所以00後玩家對
-
9 # 夜陽遊戲
很明顯,我這名字大家夥兒也看出來了,就是這五個字走天下便可以了,不過像在吃雞上,我就叫[JK尼古拉斯]。為啥叫這名字呢,這咱當時正好在看尼古拉斯凱奇的電影,這不,腦袋一抽,一拍大腿,這名字,也就這麼定了!
其他遊戲王者榮耀,我是直接老湖玩遊戲這五個大字就搞定了,話說大家最近玩啥好玩的新遊戲,整幾個推薦給老湖唄,讓老湖來品品有沒有啥值得我做影片的遊戲吧
-
10 # 橘子七
怎麼好聽怎麼起,比如:奶糖醬紫這是我自己起的名自我感覺良好也有人模仿。我很討厭這種人自己去搜啊,自己想啊非得起別人的名字,我的遊戲網名有的是隨便取的。或者精選的,例如:往事只從回首間。便是我自己取的名字啦。你覺得怎麼好聽怎麼來……!
-
11 # 雷電法王楊姥溼
現在網路遊戲的名字,我不知道大家都是怎麼取的網路名字。我個人覺得呢,應該是剛剛接觸遊戲和個人愛好而隨自己心意而選取的網路名字的吧。畢竟每一個人就算是玩同一款遊戲都是有不同興趣和愛好的!
-
12 # 一隻愛打遊戲的九尾
我起名字一般是分為三類
玩梗這種的就比較好理解,就那時候最火的梗是哪一個或者是我最喜歡的梗是哪一個就會拿這個起名字,比如:我真的沒有開掛,三分射手蔡徐坤
實在想不出名字以上兩種要是都重複了,我就會摁鍵盤了,就隨便起,手機就一陣亂滑,能出什麼字起什麼字
如果是電腦的話就隨便按鍵盤
回覆列表
遊戲暱稱是一個玩家在遊戲裡的門面(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所以,我取名一般都是非常慎重的。
有時候玩一個新遊戲,光是取名就會考慮一個多小時。
第一款玩的網遊是冒險島,當時小學二年級,還不會打字,所以是滾鍵盤出來的,一堆字母。當時遊戲裡認識的朋友都叫我kk,因為我名字的前倆個字母就是kk。
然後,大概小學三四年級,接觸到了泡泡堂和熱血英豪,咳咳……讓我們跳過泡泡堂那個時期,往事不堪回首,當初網上正流行火星文式的名字,在下不才,真是被毒害的一員祖國的花朵( ˙-˙ )。
熱血英豪時期,也就是大概四年級下班學期的時候,莫名的從火星文文化中掙脫出來,當時除了玩遊戲,還喜歡看喜劇電影和動漫,於是對取遊戲名有了新的看法。
因為熱血英豪是可以改名的,每次改名需要六元,小學零花錢一個星期還是能剩出來的,所以我經常改名。
印象比較深刻的兩個大概就是: 青殿丶(沒錯,前面還加了幾個空格),時尚丶勁(羞恥爆炸)
後來,初中,CF大火,入坑。